拎拎同学
据学术堂了解,企业管理论文写作和投稿有着多重现实意义,在专业培育和学术交流上扮演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是获评职称和学位证书不可或缺的必经步骤。企业管理论文从写作到投稿,要注意的事项和细节有很多。熟知格式写作和和步骤,才能一步步完成好。了解期刊选择细节和投稿技巧才能做好投稿环节。下面重点讲解企业管理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要点和内容,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企业管理论文写作要求和步骤有哪些要求1、题目。首先要选个论文的题目,让大家明白你要表达什么,且要根据规则应该避免使用不常用的缩略词、首词字母缩写、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报告、论文用作国外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2、作者署名和单位。这个想必大家都不会忘记吧,喝水不忘挖井人嘛。署名位于题名之下,独占一行正中的位置;在另一行正中位置标明单位、地址和邮政编码。3、摘要。就是大概介绍你的论文,让人有吸引和好奇的欲望,去看你的论文。4、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文章的题名、摘要、正文中抽出的,并能表达全文内容主题,具有实在意义的单词或术语。国家标准还规定每篇论文选取3-8 个关键词, 并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5、中图分类号国家标准GB7713-87要求学术期刊论文,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的分类号。分类号一般由编辑标注。6、引言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已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引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等,起引出本论的作用,置于本论前,不能脱离本论而单独存在。它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的问题,说明为什么研究这个题目,解释它在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中的现实性及重要意义;要具体阐述所探讨主题的研究过程及现状,详细地说明前人所作的研究、著作,还有哪些问题留下没有解决,从而成为论文的出发点和重点。7、正文正文部分是论文的核心,是体现研究工作成果和学术水平的主要部分。国家标准GB7713-87对论文正文部分的编写格式没有明确要求和规定。它主要回答“怎么研究”的问题,要求主题新颖,观点明确,有理论高度,有实践基础;论据充分,引文准确,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图表清晰。8、结论结论是对本论论点的强调,是对论文的最终的和总体的高度总结,是本论的最终的必然逻辑发展,也是整篇论文的归宿和作者认识上的升华。9、致谢致谢位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用以表达对论文写作有所帮助的人。10、参考文献撰写论文时引用的资料被称为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表明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说明作者真实的科学态度,还有利于他人对这类参考资料的查询。(1)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 著者。论文名。期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如:1 李薰。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大的发展。金属学报,1964,7:442(2)图书著录格式:序号著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次如:1 谭炳煜。怎样撰写科学论文。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5911、附录设立附录材料的原因包括:为论文占有材料的完整性,但在正文中有损条理性和逻辑性;材料过长;对专家有用而对一般读者可有可无材料、不可多得珍贵、罕见材料等。附录的形式: 包括补充图与表; 设备、技术、计算机程序、数学推导、结构图、统计表等。附录的书写: 在参考文献后,依次用大写正体A B C等编号如:附录A,表B1。每一个附录另起一行(参见GB7714-87)。有哪些步骤(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六)论文的基本内容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文献综述(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二)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企业管理论文怎么投稿一、要求您需要清楚的知道投稿论文的具体要求,比如刊期,见刊时间,刊物级别,篇数,字符数,收录网站,有些单位甚至对主管主办,页码等等还有具体要求。二、写论文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写一篇或者多篇论文。字符数根据单位要求来写。如果单位没有具体的字符数要求,那写一个版面的文章就可以了,一个版面大概2500字符内。如果自己没时间写,或者不会写,我们可以帮忙写。三、找刊物告诉我们您对刊物的具体要求,然后我们根据要求推荐合适的期刊,自己再确认一下,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能不能查到这个期刊,相关的收录网站最近还有没有收录。自己也要对自己负责,我们的工作有时候难免也会有疏忽的时候。四、安排投稿确认刊物没有问题了,就安排投稿论文了。如果自己有文章,论文投稿的流程就是:投稿,审稿,录用,付款,安排版面,邮寄。如果没有文章我们写文章是需要付定金的。五、网上检索通常收到杂志后三个月内,可以在相关的收录网站找到自己投稿的文章,自己可以试着找一下,如果不会找,我们可以告诉您怎么找。每一个学生都必须面临企业管理论文写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进行的一项任务。对于那些写作能力不足,对企业管理论文写作要求和步骤不了解的人来说,就好像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按照文中讲述的步骤要求去仔细写作,最后就一定可以写出令人满意的企业管理论文。
qianxiao1985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如何通过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实现卓越绩效已日益得到了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全面质量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质量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质量问题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激烈是市场竞争中,应充分认识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本文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 方法 和应用。
【关键词】产品质量;全新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0.质量管理的定义及概述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管理,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 企业管理 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此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1],美国A.V.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员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要依靠全体职工。
预防性:是指全面质量管理应具有高度的预防性。
服务性:主要表现在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满足用户的需要,为用户服务。
科学性:质量管理必须科学化,必须更加自觉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1.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 市场调查 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1.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1.3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1.4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2.1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 措施 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
2.2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
2.3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
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
2.4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3]。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 渠道 ,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这是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E.Deming)发明的,因此也称之为戴明循环。这四个阶段大体可分为八个步骤(见下图)。
图PDCA循环
PDCA循环管理的特点。
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组成一个大圈。
每个部门、小组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并都成为企业大循环中的小循环。
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
5.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5.1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5.2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3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5.4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4],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完全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指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莫过于全面质量管理了[5]。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如此激励的竞争中站稳脚步,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由此提出的质量挑战,人们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必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质量管理也将发展到一个更新的阶段。
6.结束语
目前,中国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是薄弱环节。企业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生存、发展,离不开有效的质量体系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脱离以“量”为主要目的进行生产,而是要注重“质”的提高,这就需要抓住客户群体,以顾客为中心,要更加细致的工作,更好的服务客户才能抓住客户,从而赢得发展的后盾。
【参考文献】
[1]JAMES R.EVANS.TOTAL QUALITY(MANAGEMENT ORGANIZATION AND STRATEGY 4E),2005.
[2]毛春元.全面质量管理与统计技术[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
[3]邓卫华.质量体系认证与全面质量管理(TQM)[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2.
[4][瑞]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比利时]伊夫·皮尼厄,王帅,毛心宇,严威. 商业模式 新生代,2011.
[5]孙吟.试论全面质量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推行[J].经济师,2001.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界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探讨企业等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改进产品质量的概念,一直是管理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笔者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内容及重要性三方面作具体的理论分析,谨此提出个人见解,希望各位读者纠正共勉。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起源;认识;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最早是由美国菲根堡姆博士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在企业各部门做出质量发展、保持和改进的计划,以最优质的水平进行生产与服务,获得消费者最大程度的满意。即以顾客为中心,把让顾客满意作为检测质量的重要标准。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后,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起源
全面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长期以来,在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强企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面质量管理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
全面质量管理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所言,它已成为一场“无论工商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在发生”的“质量革命”。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员工的能动性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确保企业立足于市场的不可缺少的因素。1951年,美国朱兰博士的《质量控制手册》问世,贝尔实验室开展了“全面的质量计划”的活动。1956年菲根堡姆在《哈拂商业评论》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并于1961年出版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在发展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旧本模式”,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模式”。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全面质管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是一种由顾客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获得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世界权威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是美国菲根堡姆于《全面质量管理》首先提出了的“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1994年,ISO9000对其的定义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并对质量作了新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简单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组织企业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全过程和各因素,合理高效地生产和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质量不仅取决于各种工序,还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人员。所以,质量的保证要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来实现。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1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性。不仅要眼于产品的质量,而且要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保证。通过提高工作质量不仅可以保证提高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得成本降低、供货及时、服务周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2全过程控制。即对市场调查、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准备、采购、生产制造、包装、检验、贮存、运翰、销售、为用户服务等全过程都进行质量控制。3全员性。即企业全体人员,包括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等都参加全面质量管理,并对产品质各负其责。
“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思想,这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在生产现场,则要树立“绝不把任何次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信念。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质量为核心的管理理念,是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 文化 ,已成为一种世界管理潮流。我国加入WTO以后,已成为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全面质量管理又是控制产品质量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系统的经营管理理念,产品的生产往往涉及几百个甚至成千上万个套件,又要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以致一个关键细节的疏忽就会酿成难以预料的质量事故,因此,产品质量控制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又是一门新兴的、与时俱进的管理学科,它把一切能够促进、提高和改进产品质量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成果都吸收、应用到管理中来。帮助人们对产品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科学说话,及时正确给经营决策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提供动态质量信息,合理地调整生产系统和控制产品质量。其次,全面质量管理还要求与产品质量水平相适应的技术基础工作。它包括标准、计量、检验、设计图纸、工艺规范的正确、先进,包括与产品水平相协调的设备管理、生产环境、工程能力等。现代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是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最后,全面质量管理最讲实事求是。它要求所有的数据、图表、曲线真实可靠,反映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反馈工序过程的真实状态。
全面质量管理运行至今天,已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没有质量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走向消亡,企业的质量比企业中的任何领导人对企业的指令都更具有约束力和控制力,是任何人为的力量都不可取代的!
摘 要:随着二十一世纪的跨越,我国的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建筑业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发展尤为迅猛,以此来满足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的各种建筑需求,如商务大厦、购物中心、高架桥、居民楼等等。这些不同的需求都有一个相同的工程目标,那就是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的好坏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而,也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建筑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凡意义。本文主要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常见质量问题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工程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监督
1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迅猛发展。但从工程质量上看,豆腐渣工程到处可见,低劣的质量一方面需要大幅度返修、建筑加固,导致了人工、器材、能源的大量耗费,另一方面也给用户带来了生命财富的安全隐患。
建筑业要想获得长足快速发展,只有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施工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策略,深入探析工程项目特点、 总结 实际情况,处理好成本、质量、工期等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土 木工 程综合质量水平,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所以,把工程质量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 影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
(1)工程材料的质量把控。建筑工程中所用建材多种多样,这些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最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因此,建筑材料质量也是工程质量重要的基础,低劣材料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不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前提。
(2)对施工人员的管控 很显然,施工人员直接参与工程的建设,是工程的决策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是作为工程的主导对象而存在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可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施工人员的管理应该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用人之长避人之短。同时,应该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感,细化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之对待工程就像建造自己的家园一样认真负责。
(3)工程方案优化。工程方案的优化度以及可执行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制定和审核工程方案时,要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成熟度、施工人员、管理层、经济基础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争取工程方案的优势最大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4)施工机械设备的高品质保证。工程建筑中,施工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保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项目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环境、机械设备功能、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因素,从而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施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及时对施工机械维修、保养,以充分发挥建筑机械的功效。
(5)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环境因素,包括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包括施工现场的通风、照明、安全防护设施、卫生设施等。
以上为工程建设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大主要因素,工程材料的管理是建筑行业应重点关注的重中之重,工程材料的保质保量是工程高品质的先决条件。
3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可行性的建议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
(1)要完善质量管理监督体系,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施工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项目部制定的,对项目经理部及项目组织全体成员具有约束力,通过它可以知道如何规范施工项目及员工的行为,使大家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施工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防止出现事故和纰漏。为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健全质量管理测评体系,确保施工人员按照管理施工流程特征来实施科学规划。
(2)在施工前总结分析工程方案,多方听取建议,必要聘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体系方案规划,针对各地地质条件特征、施工环境的不同,体现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施工中,应针对施工机械的养护保管、材料采购储存、维护操作等实施优化安排,进而符合土木工程建设标准,为优化整体工程质量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控制体系是使整个工程项目有序进行的前提,围绕质量控制这个核心,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工作流程的规划,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质量控制系统不断改进还发展。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运用成熟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3)提高工程质量的核心环节,强化现场管理,根据国家、地方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规定,严格把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企业应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引入现代化管理方式,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为对整体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管控,掌握施工阶段具体状况,应强化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实施有效的旁站与巡检,进而增强施工监督力度,以保证工程高品质施工。
4 结论
工程质量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整改为辅,综合宏观管理。首先,定期检查工程质量管理,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动态控制。其次,对影响工程质量的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全面考虑5大要素:工程材料、施工者、施工机械、施工方案和环境影响。这5个要素一方面是独立的但另一方面又是互相影响的,只有将几个因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各因素的作用,调动其他参与方的能动性,科学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才能实现最终的质量目标。
最后,工程质量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整个项目质量工作的最后检验。对于验收中发现的的需要整改的地方要抓紧落实,不能其题带入保修期内。要尽可能地让真正使用者参与到验收工作中来,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避免使用过程发现不当而进行大幅度整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建造高品质工程,是建筑业发展永恒不变的指向标。
参考文献:
[1] 仲景冰等.工程项目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钟汉华.土木工程施工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小喵酱一小只
论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改进摘要管理是企业生存之本,现场是企业立足之地,现场管理是企业的基础管理。企业的现场管理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益,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合理制定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成为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的当务之急。生产现场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对生产过程诸要素,包括人(操作者、管理者),机(机器设备、工艺装备),料(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部件),能(水、电),法(操作方法、工艺制度、规章),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将它们有机结合,达到一体化,通过生产过程的转换,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质量合格的、成本低的、交货期及时的产品的一种综合管理方法。本文通过加强现场的重要作用和现场管理对安全生产的现实意义来说明生产现场管理的意义,并结合本人工作单位山东聊城东海锻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现场管理现状,指出其现场管理的经验及不足,联系工商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加强零件设计的规范化,改进生产现场的流程管理,产品工序设计与安排,完善生产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产品质量改进与保障体系,员工现场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培训教育对生产管理优化作用的探讨。从而找出生产现场管理改进的方法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而指导企业的生产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企业价值与员工发展的有机结合,也为其他中小型制造类企业的生产现场改进提供一个借鉴。关键词: 生产现场管理改进 5S管理 TQM质量管理前 言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并不是制造业强国,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管理上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制造业是其他行业的基础,只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才能从根本上利用现代化的生产方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对的技术和产品等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制造类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力,突出区域优势,加强整体产业整合,优化人员配置,实现技术和市场的双重突破,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现场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流、物流、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客观存在以物在场所的科学管理为前提,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通过对生产现场的整理、整顿,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在规定位置上,使其随手可得,促进生产现场管理文明、科学、达到高效生产、优质生产、安全生产。我的毕业设计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学会进行方案的比较和各种管理方式的综合运用;(2)了解设计的一般步骤和现代企业生产的基本流程;(3)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均衡,从战略上进行管理的能力。利用所学的机械及工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我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及对生产现场管理的深入研究,我选择这个课题作为我的毕业设计,进行大胆的尝试。设计中主要以课本和各种参考资料作为依据,从简单入手,聆听设计人员,厂长经理,一线管理人员及现场员工的建议与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此我非常感谢东海锻压厂长李玉西,厂总设计师张云和,车间主任马振东及其他一线管理人员及所有职工的大力支持,是你们给我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材料和建议,才能顺利完成本篇论文。当然,由于知识有限,经验不足,一些问题考虑不周,也可能存在有某些错误和遗漏,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目 录第一章 我国制造业的概状………………….……….……..……………11.1 我国制造业历史发展状况…………….……….……………………11.2 现代制造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11.3 我国生产现场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3第二章 我厂生产现场管理概述…………………………………….……52.1 我厂发展概况………………….……….……….……….….…… 52.2 我厂生产现场管理实际情况及改进方向……………………………6第三章 现场操作维修与保养的改进…….…. ….……….…….……113.1. 我厂产品生产流程……………………………………………………113.2. 机床操作与维修保养改进………………………..…………………133.3. 数控设备的预防性维修……………………….…….……………163.4 5S的现场管理法……………………………………….…………… 17第四章 产品质量控制改进…………………………………….………… 204.1. 产品退货及质量问题…………………………………………………204.2. 厂部改进意见………………………..………………………………214.3. TQM的现场质量改进………………………………………………21第五章 改进后现场管理状况及总结……………………………………24参考文献…………………………………………………....…………...……25 第一章 我国制造业历史发展状况1.1 我国制造业历史发展状况1978年的中国,刚刚从文革中解脱出来的中国百废待兴。在建国之后的29年中,中国模仿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能够制造各类工业和消费产品,通过“三线建设”,军工制造业建立了一定基础。 八十年代中叶,中国的制造业开始重新崛起,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开,以及沿海地区开放程度的逐渐提高,民营企业逐渐崛起。“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成为两种体制改革的模式,使得中国基本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而中国市场也逐渐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中,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和外资制造业进入中国,中国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内地和沿海地区的制造业,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的差距逐渐拉大。民营制造业的崛起和外资制造业的进入是突出特征是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大量出现,这些企业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逐渐形成了国际竞争力,赢得了大量的OEM订单,成为国际制造业的生产外包基地。而支撑这些企业实现低成本优势的,是来自中国农村的大量低成本劳动力和沿海地区逐渐形成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化生产,是这种优势让我国一步步的成为制造业大国,而现在我国已经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国有制造业体系,制造业有了相当的基础,并已形成规模,在制造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和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1.2 现代制造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工业生产大国,但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中国的综合国力、制造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特别是拥有的自主核心技术看,中国与世界经济史上被称为“世界工厂”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透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1)环境和能源的制约。目前,我国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单位产值能耗远远高于国际先进水平。 (2)核心技术的制约。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进口。一方面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另一方面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 (3)产业结构的制约。产业结构不合理,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一方面,市场急需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装备和产品严重短缺,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另一方面,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的制造产品严重积压,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4)中国制造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低廉的产品价格,但这一优势正逐渐减弱。 (5)人力资源缺乏。一方面,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外流严重影响中国制造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职业技术工人严重缺乏影响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能力。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技工荒”问题已十分突出,成为影响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6)很多制造行业由于底层技术缺失,导致产品同质化,陷入无序的恶性竞争。中国制造企业在竞争中自相残杀,相互压价,导致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制造企业利润水平极低,很多企业甚至只是靠国家的出口退税而维持微薄的盈利。(7)制造企业盲目扩张,导致了制造行业的产能过剩,效益下滑。综上所述,虽然我们的制造业很大而全,但是没有突出优势,仅仅是靠代工生产及一些低档产品的重复生产,附加值不高,综合利润率低,特别是在此次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好多的中小型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严重制约我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总体来说,我认为面今天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把握:1、加大研发投入,注重制造业的创新体系,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2、以品牌塑造为核心,实施创名牌战略,增强产品质量及市场认可度。3、发展绿色制造。兼顾发展、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制造模式,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4、全方位培养制造业人才。应大力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为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总之,中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必须通过新的技术革命及管理革新,在全面确立产业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既靠物美价廉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又要凭借一流的科技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领导世界工业发展的新潮流。1.3 我国生产现场管理的现状及原因所谓现场,就是指企业为顾客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服务以及与顾客交流的地方、现场为企业创造出附加值,是企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在制造业中,开发部门设计产品,生产部门制造产品,销售部门将产品销售给顾客。企业的每一个部门都与顾客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及销售的整个过程都是现场,也就都有现场管理,这里我们所探讨的侧重点是现场管理的中心环节--生产部门的制造现场。现场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对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要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就必须使所用的资源处于良好的、平衡的状态,加强现场管理,以有限的资源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现场是企业管理活动的缩影,企业的主要活动都是在现场完成的。它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点:1、现场能直接创造效益。现场是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场所,企业要降低生产成本、按期将产品交付给顾客,以及产品质量要达到顾客期望的要求,这一切都要在现场实现,企业也正是从现场获得产品的附加值而得以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 2、现场能提供大量的信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间接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真实的,要想获得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只有到现场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 3、现场是问题萌芽产生的场所。现场是企业活动的第一线,无论什么问题,都是直接来自现场,出现问题时如不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放任自流而任其发展,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概率要比向坏的方向发展的概率要小得多。 4、现场最能反映出员工思想动态。人是有感情、有思维的,一个人所做的不一定是他认为是最理想、最顺心的工作,如果他感到不称心,心里就可能别扭而意气用事。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会反映到他的工作上,都是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产品和生产效率。 总之,到了现场才能清楚地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就看其现场管理是否完成总的经济目标而设定了各项阶段性和细化了的具体目标,是否很好地引导广大员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经济合理地完成目标。现场是企业所有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不重视现场管理的企业终究是要衰败的,然而我国企业现场管理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脑海里面,制造业的生产车间都是机器轰鸣,人声鼎沸,现场给人一种忙碌、杂乱的感觉,地上到处都是垃圾、油污和灰尘,零件及各种零件箱在地上随意乱放。各类人员和各种运输设备就在这样脏、乱、差的环境中低效地作业,最先进的设备也加入不良机械的行列,等待维修或报废。员工在这样的工厂里,当然是越干越没劲,要么过一天算一天,要么另栖他枝。这样的现场我们认为它只会生产问题和制造麻烦。可以想象,这种工作环境,是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的,其产品的成本不可能是最低的。所以不难看出我国企业的现场管理在世界总格局中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 我国企业在现场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无论国有、私营企业的现状,其现场管理没有完全强调现场意识和作业标准化,导致有些企业浪费严重、不良品增加、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对一些企业来说,全面质量管理(TQC)似乎成了过去,近几年流行的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也确实让一些企业耳目一新,预计我国通过认证的企业数量不久将会位居亚洲前列。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一些企业的基础工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许多具体工作没有去做,或者只是浮在表面;定量把握工序中的因果关系对许多企业来说还是天方夜谭;新产品开发的策划和开发还是凭拍脑袋、拍胸脯,最后是拍屁股解决问题的思路还是天真的想当然。 2、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现场是企业的一面镜子,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及企业文化直接反映在现场的管理上。造成我国企业现场管理的这种现状是有其根源的,主要原因是: (1)旧体制的影响,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由于物资供应相对缺乏,就形成了所谓的卖方市场。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不需要关心市场需求,而是根据指令性计划。工厂不需要考虑产品的销路,只要能生产出产品就行了。所以体现在形式上是为了扩大生产量而争取国家尽可能多的设备物资,也就无所谓什么市场竞争。改革开放了以后,企业管理的重点没有及时适应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导致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企业没有及时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制订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在机构调整的过程中随意撤并了质量、计量等职能机构,以致企业内部一些关键性的基础工作处于空白状态;导致企业管理不严、劳动纪律松懈、现场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下降。 (2)管理观念守旧,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仍然有不少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创新意识等都十分薄弱。企业管理者,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方法,重领导政绩,轻经济效益;重外部环境,轻内部管理;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等等。相当一部分企业以改代管、以包代管、以股代管、以奖罚代管的现象依然相当严重。不少企业市场营销和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产销率下降,库存积压严重。企业的管理者也养成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员工抱着看似铁一样的饭碗,几十年如一日,按照一个模式工作,这样的企业如何谈发展。 (3)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老化,整体素质较差,其经营管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管理决策水平等,都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忽视了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导致职工的技术素质、道德水平和劳动纪律明显下降,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第二章 我厂生产现场管理概述2.1 我厂发展概况聊城市东海锻压有限公司成立与1994年,是以锻压。铸造为主的综合性股份制工业企业,主要生产农用运输车的铸件,主要销售到时风、巨力、飞彩、双力等大型企业,目前公司资产总额6140万元,各类设备122台套,拥有员工1000人, 是集铸造、锻压、机械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股份制工业企业,占地400亩,产值超亿元,资产总额8900余万元,是以铸造、精锻、冲压、机械加工、装配为主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拥有员工1200人,专业技术人员近百人,其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68人,锻件年生产能力18000吨,锻造件15000吨多年被评为聊城市明星企业,山东省先进民营企业 ,AAA级信用单位。本厂主要生产各类精密锻造产品,产品包括臂类、轴类、连杆类、盘类、叉类、各种羊角轴、转向节等;生产各类精密锻造产品,产品包括制动毂、小型铸造件、专门出口美国的制动毂、变速箱体、钢圈、刹车总成、前桥、半轴套管等。年能生产铸造件1.5万吨,锻造件500吨。公司具有完整的QS9000质量保证体系(QS9000质量保证体系是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特三大汽车公司正在采用的质量体系标准。QS9000体系比ISO体系覆盖的内容宽而广,从质量管理角度出发,ISO9001包括质量成本、营销、产品安全和责任等多方面的内容,QS9000是在ISO9001标准基础上结合汽车工业的特点,又增加了生产部件批准过程、不断的改进、制造能力等因素),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及美国、韩国等地。公司现拥有大型机械设备160台(套),其中精密锻造生产线两条、前轴加工线一条、转向节生产线三条、轴头加工线、制动磨檫盘加工线、专用焊接线、磷化处理线、烤漆线、前轴总成自动装配线等生产线。 我公司以“以诚为本、与时俱进、吸天地之灵气、铸世界之辉煌”作为企业发展宗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不断开发新产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强化市场营销,使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获得了超速发展。公司适时的开发生产出了多种铸件、锻件,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协作关系。公司具有完整的TS16949量保证体系,部分产品出口国外。 公司主要产品 铸件:重型汽车配件、工程机械配件、农机配件、城市建设用品等(球墨铸铁、灰铁) 锻件:转向节、轴类、臂类、盘类、叉类等 主营产品 铸件产品、后桥壳、机座、锻件产品 2.2 我厂生产现场管理实际情况及改进方向现场是由各生产要素所构成的,现场管理是对人、机、料、法、环、信息、制度等生产要素的综合管理,而人是现场管理中诸要素的核心,只有满足了员工“自我实现”的高层次追求,实现员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人价值观,同时营造出员工"自我管理"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参与管理的"自我改善"机制,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对现场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为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一靠科技,二靠管理,科学的管理对生产效益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种形势下,各发达国家都很重视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
5S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企业管理的基础,是日本企业最独到、最成功的管理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5s现场管理论文2000字,希
我偶尔看到:全国职称办通知 各位学员:今年各省最新职称政策已发布上网,查阅可搜: 高级经济师论文郑密路全国办、高级(农经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级会计师、
书刊类:《易经智慧与总裁管理—卓越领导人的智慧修炼》《中国式总裁—超速赢利的六大关键按纽》《其实很简单—生存的“黄鼠狼”智慧》《如何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周云《
如果你是想自己用,建议你别看这些刊物,信息垃圾太多,用不了几期,就会让人烦了.上中国期刊网(现名中国知网)最好了,虽然下载东西要花钱,但那全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