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bbit林恩
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排出废物的重要器官,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肠道含有大量肠道相关淋巴组织,近年发现多种细胞和细胞产物参与肠道免疫应答,就像守门员一样,防止外来致病因素的入侵;同时它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储菌库,细菌种类达400种以上,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态处于平衡状态。据《生命时报》调查,在中国每年有超过10亿人次出现腹泻或便秘症状,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受便秘影响,70%的国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肠不适,新增大肠癌患者达40万,且在我国所有肿瘤的发病率中排名第五,平均发病年龄为58岁,比欧美国家提前12-18年。这些数字让人感到非常的触目惊心!那么哪些人群最容易被肠道疾病登门拜访呢? 中老年 中老年人牙齿多松动脱落,或由于疾病原因,常常喜欢吃精细软烂的食物,纤维量摄取不足。 这种饮食习惯使肠道内益生菌减少,容易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导致便秘或腹泻。 婴幼儿 小宝宝的肠壁薄,黏膜弱,肠液中的各种酶含量较成人低。肠系膜长而薄,发生肠套叠、肠扭转的机会比成人高。 同时婴幼儿神经系统功能发育不完善,发热、感冒、肺炎等均可影响消化功能,造成食欲不振、呕吐和腹泻。 美食爱好者 有些人似乎天生长着一副好肠胃,各种美食来者不拒大快朵颐。实则这样的你也要注意哦,常言道:病从口入,大部分病菌都是从嘴里吃进去的。 若只管满足口腹之欲,不注重食品卫生,平时胡吃海塞不在意自己的肠胃,小心会吃坏你的消化系统,让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找上门。 久坐加班族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已经是办公室“码农表妹们”的日常写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打破肠道规律,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而久坐导致的胃肠蠕动缓慢,使身体不能及时将毒素排出,引发便秘等问题。所以办公室白领要时不时地站起来活动一下,让你的肠道动起来。 旅游发烧友 对于大多数旅游爱好者来说,贝爷的荒野求生好像还只能是神一般的存在,通常大家还是会选择相对安全成熟的旅游路线。可即便如此,“水土不服”也经常成为我们忠实的旅伴。 “出师未捷身先死”,旅游中水土不服,伴有发生腹泻、腹痛、呕吐,严重者会导致脱水。所以经常旅行或出差的人肠胃多脆弱,需要更多的呵护。 好啦,经过一番对号入座,心中的警铃是否已经拉响了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养护你的肠道吧。 保持好心情 肠道是一个很聪明的器官,肠壁内的神经细胞超过1亿个,就好像我们个人思维的体内传感器。 古人也常常用带“肠”字的词语来表达一个人的性格或心情,例如“肝肠寸断”,“荡气回肠”,“古道热肠”,“菩萨心肠”,“小肚鸡肠”等等。可见心情不好,肠胃功能是首当其冲的。 压力大、精神紧张,抑郁都会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肠道动力减弱。所以学会调控和驾驭自己的情绪,对维护肠道内环境稳定大有裨益。 注意饮食搭配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膳食平衡,增加粗纤维果蔬的食用,控制高脂肪高蛋白食品的摄入量。膳食纤维可以维护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如果饮食结构中缺乏粗纤维食物,会使粪便通过肠道的速度减慢,使其中的致癌废物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增大癌变风险。 增加体育锻炼 保持适度的运动,对于防止肠道老化有非常好的作用。运动能够加强胃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运动还可以增加呼吸的深度与频率,促使膈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地活动,对胃肠道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加强胃肠道黏膜的防御机制,尤其对于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有积极的作用。 治疗肠道疾病合理用药 肠道是很娇嫩的器官,对于肠道疾病的治疗,对症下药是很重要的,谨慎使用抗生素。 首先,为了防止脱水,我们应进行间断、少量、多次的口服补液(ORT)治疗。 其次,在治疗症状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注重对肠道的保护,保证肠道内的菌群比例,恢复肠道原动力,让肠道恢复自然健康的运行状态。 以日常中经常碰到的腹泻为例,在止泻治疗方面,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它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会在肠内吸附、清除病毒、细菌及其毒素,随消化道自身蠕动排出体外,同时覆盖受损黏膜,不仅可以止泻,同时还可以起到保护肠黏膜的作用。 最后,饮食治疗也很重要,腹泻发生后及时补充清淡、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恢复。 肠道健康关乎营养吸收、消化食物、情绪控制和免疫等诸多功能,大量的免疫细胞都配置在肠道内,所以肠道是保护我们身体健康的前沿阵地。在发现肠道问题时,一定要及时调理、就医,保护好这个阵地。 正因为肠道健康对于我们的幸福生活如此的重要,近年来,科学家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对机体肠道进行研究,发现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与人体各种疾病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此我们整理了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分享给各位! Nature:肠道微生物与脑血管疾病存在关联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肠道微生物组中的细菌促进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M)的形成。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5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ndothelial TLR4 and the microbiome drive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在这项研究中,Kahn团队发现CCM形成的分子通路是由TLR4激活的。TLR4是细菌分子脂多糖的一种受体。细菌分子脂多糖激活大脑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上的TLR4会极大地加快CCM形成。相反地,如果通过基因手段将TLR4从血管内皮细胞中移除,或者如果小鼠接受阻断TLR4功能的药物的处理,那么就可阻止CCM形成。这项研究提示着改变CCM病人的肠道微生物组可能是一种有效地治疗这种脑血管疾病的方法。此外,研究结果鉴定出肠道微生物组与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存在着一种出人意料之外的直接关联性。论文通信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血管医学教授Mark Kahn博士说,“这提示着旨在阻断TLR4信号或改变肠道微生物组的疗法可能被用来治疗这种疾病。”Microbiome:肠道微生物与慢性疲劳症存在关联 最近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患有慢性疲劳症(CFS)的患者肠道微生物的水平出现异常。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Microbiome》杂志上,论文标题为“Fecal metagenomic profiles in sub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对50名欢患有ME/CFS的患者以及50名健康人的肠道微生物进行了检测,并且对血液中的免疫分子进行了检测。他们发现有7类微生物种群与ME/CFS的疾病发生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患有ME/CFS的患者肠道的微生物构成发生了变化。而且基于症状严重性的不同,肠道微生物的变化特征也有差异。这一证据表明CFS并不仅仅是患者的大脑出现了问题。此前已经有文章表明80%的患者可能通过肠道微生物进行准确诊断,而这一发现又提供了新的证据。当然,这一研究的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佐证,尽管如此,这是首次基于肠道微生物对ME/CFS进行诊断以及治疗。Science子刊:肠道细菌影响IBS患者肠道和行为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肠道中的细菌或许能够影响肠道易激综合征(IBS)患者机体肠道和行为的症状。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在这项研究中,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将IBS患者(焦虑或者非焦虑患者)机体的微生物群落转移到了无菌小鼠机体中,随后研究人员发现,相比接受健康个体微生物的小鼠而言,接受IBS患者机体中微生物的小鼠慢慢会表现出肠道功能和行为的改变。通过粪便移植所影响的小鼠的疾病情况包括胃肠道症状、肠屏障功能障碍低度炎症以及焦虑样行为等。相关研究或为研究人员开发微生物定向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见解。更有意思的是,研究者还发现,肠道中的微生物或许还能够影响大脑的功能,这就表明,肠道微生物或许在多种脑部障碍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焦虑、自闭症、帕金森疾病以及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同时,该项研究也为研究人员开发靶向作用肠道微生物的新型疗法,以及寻找诊断IBS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线索。文章第一作者Giada De Palma说道,这是一项标志性研究,因为其超越了一种简单的关联性研究,而且本文研究发现了肠道微生物的改变会同时影响IBS患者机体肠道和行为的反应。他总结道:本文研究或许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包括益生菌疗法等微生物定向疗法或许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肠道症状,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IBS患者的疾病表现。Microbiome:肠道微生物潜在塑造大脑结构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大脑产生的信号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组的构成,而肠道微生物分泌的化学物质又能够反过来塑造大脑的结构。相关结果发表在近期的《Microbiome》杂志上。论文标题为“Differences in gut microbial composition correlate with regional brain volume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在这项研究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收集了29名患有肠道应激综合征(IBS)的患者以及23名健康人的行为学以及临床检测相关数据,还有他们的粪便样本进行分析。通过DNA测序以及多种数学手段对微生物的的多样性以及丰度进行定量计算。之后,研究者们将这一结果与大脑的结构特征进行了一一比对。此外,研究者们还对儿童外伤,大脑的发育以及肠道微生物组结构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这项研究第一次揭示患有IBS的患者肠道微生物组与大脑参与处理感受信号的区域之间的关系。早期的创伤史与大脑的结构、功能的改变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且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因此,有可能肠道微生物感知到这些信号,进而导致其微生物的组成发生永久性的改变。这些改变将可能对大脑的感受区域产生反馈,改变对肠道信号刺激的敏感度。对肠道微生物进行分析渐渐成为临床长筛查IBS的主要手段。而在不远的将来,控制饮食以及摄入特定的微生物也将成为个体化治疗的主要方式。同时,对于患有IBS且大脑与肠道特征具有明显特异性的人群来说,他们对于大脑降压式的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的反应效果也将有明显的差异。Cell Host & Microbe:肠道微生物诱发机体老化相关的炎症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肠道微生物或许是机体老化相关炎症和过早死亡的罪魁祸首之一,老年小鼠机体中肠道微生物的失衡或许会促进肠道组织易于泄漏,从而释放细菌产物来诱发炎症,并且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论文标题为“Age-Associated Microbial Dysbiosis Promotes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Macrophage Dysfunction”。在这项研究中,来自麦克马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无菌的环境中培育小鼠,并且将这种小鼠同常规环境中培养的小鼠进行对比研究。然后他们发现,相比常规环境培育的小鼠而言,无菌小鼠并不会表现出老化相关的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产物水平的增加,以及血液中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增加;此外,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无菌小鼠都能够存活到600天,而且来自老年无菌小鼠机体中的巨噬细胞还能够继续维持其机体的抗菌活性。未来研究中,研究者Bowdish及同事将会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来鉴别出能够随着机体老化维持肠道健康及完整性的优良细菌,而且研究人员还希望通过研究理解机体微生物群落发生改变的时间以便可以及时采取策略来改变机体的免疫功能。本文研究结果或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疗法来通过操控机体微生物组改善肠道健康,并且降低老化相关的炎症表现。Scientific Reports:肠道微生物潜在预防2型糖尿病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血清中高浓度的吲哚丙酸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论文标题为“Indolepropionic acid and novel lipid metabolites are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the Finnish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两组参加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所的参与者的相关数据。在研究开始时,所有参与者都超重,葡萄糖耐受功能受损。有的参与者在第一个五年中发展为2型糖尿病,有的在15年的随访中,未发展成2型糖尿病。这项发现为肠道细菌在饮食、代谢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观点。肠道细菌的直接识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然而通过其代谢物来分析肠道细菌对于发病机制的作用似乎是可行的,通过此次研究,科学人员得出结论,通过控制生活方式,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减肥,多运动,饮食调整,包括多吃全麦食品和高纤维食品。Neurology:帕金森症有可能源于肠道 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了新的证据表明帕金森症有可能是起源于肠道,进而扩散到了大脑:经历了迷走干神经切断术的患者帕金森症的发病率得到了明显的减轻。相关结果发表在《Neurology》杂志上,论文标题为“Vagotomy and Parkinson disease: A Swedish register-based matched-cohort study”。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对瑞典国内40年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了9430名进行了迷走神经切除术的患者以及377200名对照人群的信息。这项经历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接受这一手术的患者帕金森症的发病率相比对照组下降了40%。这一结果更加能够证明帕金森症有可能是来自于我们的肠道。研究者们相信,这一发现能够进一步证明帕金森症与肠道异常之间的关系,并且有助于开发针对性的预防与治疗的方法。如果我们对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能够有清楚的理解,那么将会有助于防止此类疾病的发生。AJCN:益生菌组合疗法治疗过敏症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益生菌组合或许能够帮助减轻花粉症的症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招募了173名健康成年人进行研究,研究对象都表示经历过季节性过敏,研究人员在春季过敏高峰时进行了相关实验,相比安慰机组研究对象而言,摄入益生菌治疗的研究对象表示其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比如益生菌组个体遭受的花粉症相关的鼻腔症状明显减轻了。研究者Jennifer Dennis表示,并不是所有益生菌都能够帮助抵御过敏症,如今我们知道,一种由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组成的益生菌组合能够帮助维持机体消化系统和部分免疫系统的健康。后期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来开发新型有效的疗法治疗个体的季节性过敏症。Nat Immunol:肠道益生菌逆转炎性肠病 根据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有益细菌或许是帮助逆转炎症性肠病中肠道炎症的关键。研究人员在这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e Immunology上的新文章中介绍了缺少一种叫做NLRP12的炎症抑制因子如何导致炎症失控(DOI: 10.1038/ni.3690)。这种蛋白在保持肠道菌群稳定防止炎症方面有重要作用。文章作者Liang Chen表示,NLRP12是免疫系统的一个检查点,能够检查炎症水平,如果缺少了这种蛋白,就会出现严重的肠道炎症,促进炎症性肠病。这不仅是NLRP12本身的作用还包括其与肠道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发现添加有益细菌或靶向炎症信号可以逆转不良循环。他们认为他们的研究发现或有助于开发治疗方法,治疗因NLRP12表达下降导致的炎症性肠病。BJN:鼠李糖乳杆菌HN001降低孕期糖尿病风险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一种叫做鼠李糖乳杆菌HN001的益生菌或许能够降低女性妊娠糖尿病的风险,同时还会降低个体的空腹血糖水平,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上(DOI:10.1017/S0007114517000289)。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194名孕早期的女性摄入含有HN001的胶囊,同时让另外200名孕早期女性摄入安慰剂,随后在女性怀孕24-30周时评估个体的妊娠糖尿病水平。然后研究人员发现益生菌治疗组与安慰剂治疗组的女性相比,患上妊娠糖尿病的比例下降了68%。此外,摄入益生菌HN001后也能够明显降低研究组女性机体中的空腹血糖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益生菌HN001或许能同以某种方式同正常的肠道细菌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降低孕期女性机体的葡萄糖水平;此前研究人员也通过研究发现,相同的益生菌对机体免疫系统也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效应,同时还会降低个体婴儿期50%患湿疹的风险。研究者Crane教授说道,下一步他们将会深入研究调查益生菌是否会降低普通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研究者们希望后期能够通过更多研究来利用这种益生菌结合益生元来观察是否其能够有效抑制成年人前驱糖尿病的进展。
好猫墙纸
唇唇相接,这样的举动再正常不过,以至于很少人会问人类为什么要如此以示亲密。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是,亲吻的感觉很好。唇上密集的神经末梢使其成为浑身最敏感部位,而最能把这些神经末梢惹火的莫过于一个吻。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接吻时会产生爱的荷尔蒙,培养彼此的感情。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增加心率,我们会开始出汗,然后我们就可以预测到我们的身体以后会发生什么。
吻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接吻是件非常有好处的事情,这是除语言之外的另一种交流方式。接吻可以刺激大脑,接吻的时候神经介质和激素会通过我们的身体掀起一阵旋风,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感觉。
而在科学家看来,接吻不仅仅是因为浪漫,接吻还可以帮助伙伴分享数百万的细菌,从而增强各自的免疫系统,使大家可以更好地抵御疾病。
分享细菌强化免疫
有研究表明,浪漫接吻10秒钟,就能和接吻对象分享交换8000万个细菌,在这个流感即将开始的季节,这种行为似乎非常“不健康”。不过,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能源调查主任、《接吻科学(The Science of Kissing)》一书的作者谢莉尔·基尔申鲍姆(Sheril Kirshenbaum)指出,不用过分担心,我们整天与人握手,相对于接吻来说,前者可能更容易让我们致病。
更有荷兰生物学家认为,接吻有助情侣分享细菌,强化免疫系统,从而使彼此都能更好地抵抗疾病。
每个人体内皆携带数以万计的细菌,这些细菌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微生物群”——在消化食物、防止感染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复杂菌群。这些细菌,对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可谓“功不可没”。
来自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织(TNO)的雷姆卡·科特(Remco Kort)和他的团队测试了21对夫妻,发现接吻有助于情侣形成一个共同的微生物群。
“这种涉及整个舌头的接触和唾液交流的亲热接吻,看似是人类独特的求偶行为,且在超过90%已知的文明中都比较常见。有趣的是,目前对人类舌吻的解释主要包括对口腔中的微生物区有重要作用,但据我们所知,接吻对口腔微生物群的确切影响,至今还从未被研究过。因此,我们想找出情侣间分享他们的口腔微生物群具体达到哪种程度。”科特表示,“事实证明,夫妇间接吻越多,他们的菌群越相似。”
发表在《微生物(Microbiom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指出,每天分享9个热吻的情侣间存在一个非常相似的微生物群,这意味着他们将更好地处理相同的感染、消化相同的食物等。
科学家们一直警告称,现代人过度的“洁癖”是导致过敏等诸多健康问题的源头。根据“卫生假说”理论,哮喘等过敏疾病高发,皆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细菌不够。
伦敦大学的免疫学家格雷厄姆·鲁克(Graham Rook)教授甚至建议从地上取食物、养一条狗、经常跟亲人接吻等,这些或许是避免过敏的最好方式。
在今年切尔滕纳姆科学节上的一个演讲中,他还建议:当婴儿吐出了奶嘴后,母亲应该舔干净后直接塞回婴儿嘴中。“问题在于,现代人的身体处于不断戒备的状态,因为它不喜欢生活在细菌的包围中。当人体不需要免疫系统的时候,它就应该完全关闭。而现状却是,我们的身体经常处于戒备状态,免疫系统没有完全关闭。因此,它会做出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比如攻击随风飘过去的花粉,或者攻击碰巧走过的邻居家的猫,这样你就会出现过敏。”鲁克教授说。
配对的试金石
不过,接吻的意义当然不全是为了交换细菌。我们对于爱的首次经验来源于唇部挤压和刺激——婴儿通过吸奶等类似于接吻的行为获得安全感。而这些早期事件在婴儿的神经通路中留下重要的记忆,将亲吻与积极情绪联系在一起。
另外,人类的嘴唇是人体最暴露的性感地带,在这个区域挤满了敏感的神经末梢,以至于哪怕是最轻微的触碰都会发送大量的信息到我们的大脑中,让它感觉非常好。
接吻可以刺激大脑,与各种感官信息相关联。而且接吻的时候,神经介质和激素会通过我们的身体掀起一阵旋风,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感觉。
事实上,如果两个人之间确实有“化学反应”,那么一个吻能够让他们进入一个浪漫的新台阶。一个充满激情的吻会让两人非常接近,如鼻子碰着鼻子;我们了解一个人会通过我们的嗅觉、味蕾和触觉,而通过这些信号各种有关对方的信息会被传送到我们的大脑中。事实上,男人的气味可以潜意识里给伴侣提供关于他的DNA线索。
接吻是大自然的试金石来帮助我们选择潜在的合作伙伴,亲吻时两个人相互贴近,嗅觉让我们获得另一个人的DNA或生殖状况的潜意识线索,我们会下意识地“闻到”我们的未来伴侣,寻找那些与我们不同的免疫系统,使我们未来的孩子可以抵抗疾病。
生物学家克劳斯·维得坎德发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免疫系统遗传暗码与对方截然差别的男人所散发的味道更能吸引到异性。免疫基因完全差异的男女生育的下一代拥有更高条理的基因多样性,使得他们更健康,保留的本事也更强。但另外一个事实却是:维得坎德之后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避孕药的女性在选择上有所改变,她们更青睐于有着相同MHC基因的男性。
科学家指出,当我们接吻的时候绝对不会想到以后生育的问题,但是接吻可以使我们决定是否要继续这一段感情。但是为何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喜欢与自己拥有类似免疫系统的男性,那是因为避孕药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起误导作用。
奥尔巴尼纽约州立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调查发现,59%的男性和66%的女性说他们结束恋情是因为一个不顺利的吻。
爱情荷尔蒙
接吻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配对的伴侣,还有很多好处。比方说,接吻会引发一连串的神经冲动,数十亿的小神经连接全身的信息,产生化学信号,改变我们的感觉。
一个热情的吻会使神经介质多巴胺飙升,而这会增加人们的欲望和渴望。而且接吻时会产生爱情荷尔蒙,培养彼此的感情,促进亲密和依恋感。让人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增加,我们会开始出汗,然后我们就可以预测到我们的身体以后会发生什么。这就是接吻,让我们有“坠入爱河”的感觉。
更正饮食习惯
近日,甚至有英国和韩国科学家研究出另一个接吻的好处——治疗厌食症,让人不偏食。研究者称,接吻时女性体内释放出的一种激素能改善她们的不良饮食问题。
科研人员对31名参与者施以催产素鼻腔喷剂,然后测试这些受试者对食物、肥胖等的容忍程度,以及对负面情绪的反应。
催产素又称“爱的荷尔蒙”、“拥抱化合物”,女性在接吻、过性生活、生孩子以及母乳喂养时都会释放出这种物质。研究发现,催产素能够减轻厌食症患者对饮食和体重等的过度关注,而且使他们不再纠结于负面情绪。结果发现,接受了催产素鼻腔喷剂的人,对食物不再感到厌恶,饮食习惯也偏向正常。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研究所的珍妮特教授是该项研究的负责人之一,她表示,利用催产素治疗厌食症的前景令人兴奋。这一研究也鼓励人们多接吻,这能够帮助对抗焦虑引起的暴饮暴食,让人们吃得更加健康。
吻有许多不同的类型,而且接吻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人类除语言之外的另外一种交流方式。科学家现在只是对接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想必以后还会发现更多关于接吻的益处。
南宫火却
Microbiomelab是美国的一家致力于通过研究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善人体健康的公司,它的产品经过 NSF 国际认证、PSR 食品安全认证,每个产品都拥有美国专业实验室的成分分析检测报告,配方安全真实有效。Microbiomelab的产品有着充足的科研支持,在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以及数据支持的背景下产出多项科研结果,并且其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际科学杂志上,至今累计参加过展会 540余次,产品质量毋庸置疑。以Microbiomelab推出的临床上第一个100%基于孢子益生菌的产品为例,该产品便大获用户的好评,它在短短30天内即可改善肠道健康,可达到增加微生物多样性,促进有益菌群生长的效果,是该公司的代表产品。再不明白自己去百度下。
1.大学生可以投稿的杂志如下:意林杂志,是中国目前有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意林的内容风格现实温暖,通常用一些故事和生活经历来吸引读者,在价值观的宣传上,意林强调励志
1,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我们大部分人都拥有着电子产品,相较于以前的投稿方式的匮乏,现代社会中的投稿方式不可谓不多。首先使用的投稿方式就是通过电子邮箱进行投稿。 2
SCI投稿流程大致分为6步,选题、写作、选定期刊、投稿、文章审核、论文接收。1.课题选定课题的选择是很难的一件事,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万事总是开头难。确定了所
SCI投稿流程大致分为6步,选题、写作、选定期刊、投稿、文章审核、论文接收。1.课题选定课题的选择是很难的一件事,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万事总是开头难。确定了所
近日各地雾霾又起,关于雾霾的讨论又刷爆朋友圈。相信之前网友们都看到过这些文章:《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雾霾中发现耐药菌》《北京雾霾中发现有耐药菌,“人类最后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