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1

暖暖烛光2016
首页 > 论文发表 > 平衡心理学学术期刊投稿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熊是个小太阳

已采纳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动向以及通过心理变化来影响人们日常行为的自然科学,而社会学研究的是人类个体以及由人类个体组成的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学的论文例文,希望大家喜欢!

《社会,源自于心理学》

摘要:社会由个体组成,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人类心理变化趋势相互影响。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不容忽视的理论基础。本文在社会学理论基础上,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并对人生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人类社会发展;个体心理;人生价值;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动向以及通过心理变化来影响人们日常行为的自然科学,而社会学研究的是人类个体以及由人类个体组成的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因此,所谓社会心理学就是通过研究不同人类个体以及不同族群间人们的关系从而体现心理变化、社会发展和心理导向的一个学科。

简单而言,社会是由个体组成,而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又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这种变化中,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造就了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不同社会环境也会影响人们心理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和人类心理变化趋势是相互影响的。

在讨论社会心理学之前,我将作一些基本的学术探讨。马克思、涂尔干、韦伯以及弗洛伊德等人的理论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资料可以作为分析以及研究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是社会学领域的三大主导人物。他们对现代社会的分析对于我们的社会以及现代性(modernity)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观点、涂尔干对工业主义(industrialism)的看法以及韦伯理性视角的理念都对现代社会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不同的现代社会理论在概念和观察角度上会有本质性的不同,恰恰是因为角度的不同,这些理论才能引导人们对社会现实产生不同理解,从而进一步影响社会产生不同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的理论是基于资本主义思想的。马克思认为现代社会是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产物。他相信,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从而他推断,资本的原型是与现代化一同产生的。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和资本的积累。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他着重关注商品和利润的潜在价值。他认为,资产阶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首要目的。另一方面,他也力图说明商品的流通会让时间成本最小化。在流通过程中,剩余价值实现最大化,从而构成了商品利润和资本。马克思认为社会需要发展动力。在社会发展的理念中,利润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利润的作用被过度夸大,结果就会走向另一种极端,导致社会发展受到阻碍以及动力缺乏。基于这一系列的冲突,危机便成了现代化的人为产物。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是理想的社会

结构。

涂尔干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转变的过程。他把社会分成了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社会由各种不同的共同体以及社会团体构成。在其现代社会“自杀论”中,涂尔干指出了自杀率正在上升的事实。然而,他并没有说现代社会就是自杀率上升的原因。相反,他讨论了一些导致自杀率上升的现实原因。他说,自杀是一种社会事实,它与其他社会事实一样有待解释。谈到自杀这一主张,涂尔干否定了宗教团体、政治团体和家庭对自杀率的影响。涂尔干认为,面对社会混乱,那些当权者必须依赖于社会劳动分工来解决自杀问题。

谈到韦伯,人类社会运动是其社会学理论的关注点。韦伯认为,对人性经济属性的假设在解释人类行为上是有限的,但通常人们总是忽视非经济因素。人类历史上的诸如民族、种族、宗教、法律以及许多其他因素都赋予了人性丰富的内容。韦伯理论对人类科学的发展十分重要。除了严格的基本程序之外,人类对于客观历史环境和观念的主观想法也对韦伯的社会理论产生了影响。在他的书中,他谈到了宗教改革运动(the Reformation)。在加尔文主义发展成为极端的新教伦理之后,他的观点在资本主义 文化 兴起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韦伯毕生紧随时代脉搏,把注意力转向了许多不同的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等。这使得韦伯的理论缺乏连贯性,并招致怀疑。作为一名社会学家,韦伯从侧面对经济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就。他认为,理性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理性的现代主义创造了现代社会的资本。

二、人类生活与社会

马克思主要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解释了人类的社会发展。这两个核心概念取自于理念性分析法(ideal-type analysis),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则是马克思自己的思想建构。在韦伯看来,马克思的生产力无非就是在讨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等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已,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就是人们在一般生产过程中建立社会关系。然而,韦伯和马克思的理论建构有它们各自不同的地位,并且都是分析历史发展的重要补充工具。

马克思、韦伯以及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马克思的社会学以“资本主义”为基础,他认为,现代性起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涂尔干的理论则更具有实践性,他不强调个体,却重点阐述了在社会背景下的个体行为;韦伯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则是以“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为基础的,他认为,现代社会源自于资本主义精神,也源自于人类的精神动力。

三、人类个体

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对个体,即“自我”(self)的定义,弗洛伊德和涂尔干有不同的观点。相比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文明及其不满》中所定义的“自我”(self),我认为涂尔干对于“self”的定义是不全面的。但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涂尔干对“自我”(self)的定义,都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个体的定义是以人们如何理解“自我”为基础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灵魂主要分为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弗洛伊德 总结 了人类动机的几种形式,性欲(libidinal desire)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对“我”的直接体现。但是自我通常会受到道德和社会规范的约束,由此便出现了超我。当自我被抑制并且不能得到释放时,自我会通过梦来寻求满足。弗洛伊德强调,个体对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平衡十分关键。

与此同时,弗洛伊德在他的书中也论及了“文明”。在他的书中,他认为“文明”代表了人类进步的程度。“不满”则揭示了人们是如何在进步之后失去了原有的纯真(innocence)的。弗洛伊德是从个体精神和心理的立场来描述文明的。既然社会是由若干个体组成,那么对个体的深入研究必然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

相比之下,涂尔干认为个体主义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产物。涂尔干强调实证主义的意识形态。社会劳动分工产生了具有不同等级的职业和价值观的不同类型的个体。他认为,我们的社会不仅存在集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而且也存在个体意识和个体人格。在涂尔干看来,个人主义的本质与社会属性息息相关:一方面,个体正在脱离传统价值观的约束,并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个体的人格在塑造一种新形式的“自我”;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的多样性,不同的个体之间会互相依赖,因此,他们又成为集体的一

部分。

较之于弗洛伊德关于个体的概念,我认为涂尔干的定义是不充分的。涂尔干认为社会共同体的等级是由每个个体对契约的接受水平所决定的。但是,在这个自由社会中,如果个体不承认社会的信仰、规范以及法律,那么所谓的个体还会存在吗?事实上,涂尔干的观点没有错,个体主义是社会变革过程的产物,只是他的观点不够深入,它不能够阐释人们心理的发展和变化。而弗洛伊德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他强调“性欲”是个关键词,通过那些意识到自身认知变化的人想到了性欲的概念。“梦”是欲望很好的表现方式。事实上,有时候人们无法意识到自己所有的想法,大多数人的“自我”存在于仍然处于道德和伦理信仰约束下的原始需求中。自我在人们的生活中最常出现,并且为了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自我还包含了本我和超我。弗洛伊德强调这三个成分的动态关系,尤其是它们彼此之间的冲突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四、人类心理发展趋势与不同社会形态的出现

通过这些理论及学术成果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人们的心理发展趋势不仅源自于人类自身,而且还持续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遵循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例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以及共产主义,等等。但究竟是什么导致我们的世界产生不同的社会形态呢?

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一个国家的历代政府和人民的宗教信仰造就了社会形态的发展。韦伯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了这一观点,他着重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教伦理与基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我相信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现代资本主义并没有在中国成为像西方国家那样的主流社会形态,韦伯在新教伦理中找到了新的解释。但是,为什么新教伦理在欧洲能成为主流的社会形态?根据韦伯的观点,“看一下多宗教并存国家的职业统计,这个结果是发人深省的。它表明,在现代公司里,谁拥有资本、雇主、更多 教育 良好且技术娴熟的工人,以及训练有素的技术或业务人员,谁就将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压倒性的新教。”(克雷格,2012)欧洲宗教有许多不同的分支,人们在对宗教教义进行重新解读之后形成了新教主义。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它诞生了资本主义现代精神的萌芽。

当时欧洲的宗教多样性与中国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已经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达两千多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人是只读“四书”的,事实上,他们对社会缺乏新的解读能力。他们唯一的信仰是皇帝,所以,在这种信仰基础上似乎并不可能诞生资本主义。例如,封建社会以来的农村地主和士绅都有着类似的特点。他们喜欢积累钱财,并且他们不喜欢花钱。直到有一天,他们拥有大量的储蓄,他们依然不会停止赚钱,然后还会购买土地作为原始积累。但是,因为古代中国的朝代更替频繁和君权过大,这使得地主难以保持其领地的原始积累,几乎所有的资本积累都要随着时代迁移而重新洗牌。

在阐述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基础上,我产生了一些想法。中国是否实际上存在资本主义,即便只是微乎其微的存在?这一想法实际上是以很多社会因素为基础的。在中国,资本主义似乎直接等同于挥霍。在中国人看来,这种行为应予以制止。例如在中国上流社会中官员和贪婪小人的浪费和奢侈应予制止。事实上,这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的贪婪。贪婪和过度豪华可能更多是社会制度造成的。

事实上,韦伯在他书中的观点并不是绝对的唯心主义,也不是绝对的唯物主义。韦伯的学说对社会现实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同时社会现实也影响着该学说。这很难断定两者的绝对因果关系。总体而言,我对韦伯的某些社会学观点表示赞同。事实上,资本主义在中国始终低调地存在着。无论是由于历史原因或是社会现实,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只是它并没有成为中国的主流社会形态。究其原因还需要考虑中国的社会现实、政治和宗教影响,这与韦伯对新教、政治和社会形态之间关系的观点不谋而合。

五、人类心理与社会价值

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衡量自己生命的价值。他们追求更多的权力、成就和财富,同时他们也会羡慕他人。这种对生命的衡量标准是正确的,但有时它会低估真正的人生价值。换言之,人们太关注物质欲望,对真正的人生价值只是 说说 而已,他们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社会需要人们更多的实际行动,而不是言语。

社会的确由无数个体组成,深入研究每一个人确实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文化和个性之间的冲突,有时就源于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矛盾。个体合理性与集体合理性并不总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它们往往应该是不一致的。智慧的人做一些利于集体的行为,最终将会有益于个体。这可以提高个体作为集体一分子的生存能力。

事实上,文明即现代工业化的文化,这种先进的文化已经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在这个进步的过程中,人们似乎失去了一些他们初始的纯真。随着人的成长,有时人们解决社会问题只是不负责任的靠说说而已。人们还没有把精神文明的规则真正应用到社会中去。中国人从小就接受太多的 文明礼仪 教育,大多数人可以时常对文明礼数侃侃而谈。但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中,我们随处可见乱丢的垃圾和饮料瓶,许多学生还在校园里说脏话。这无疑是值得人们深刻 反思 的。太多的人都只会说说而不去付诸实践。

弗洛伊德的一些观点使我认识到,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这很容易导致人类的灭亡。人类对人生价值的衡量不应该只限于物质。文明对于人类的贡献应该在于引领人们有更多投身于社会的行动。这个观点非常简单,但是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残酷事实。

总的来说,看似广博的社会体系由个体的行为组成。因此,可以说个体对世界的影响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每一个人的心理趋势都是一致的,那么这就可能代表一个新的社会体系的诞生。这个论题值得深思。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心理学的论文例文

183 评论

芬琳漆厦门站

精神分析心理学在了解人心、人性真相方面有其特长。而精神分析对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不同的精神分析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对通过挖掘人的潜意识来研究并治疗心理病态的观点却普遍保持一致。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精神分析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

摘要:精神分析和积极心理学在理论上看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理学理论,但是仔细比对其中的观点,不难发现,在精神分析理论中同样蕴含着积极心理学的观点。

关键词:精神分析;积极心理学;比较分析

在20世纪末,塞里格曼在指出了心理学发展的不足之处的同时,首次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同时,蒂纳等人共同提出了有关积极心理学的三大主要研究内容: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个人品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从此,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以其强劲的发展趋势对社会上的各个学科产生影响,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的关注。

在积极心理学产生之前,在社会上影响最大的心理学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它作为当时心理学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流派,对当时乃至现在的心理学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不光对20世纪的心理学,甚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精神分析对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不同的精神分析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对通过挖掘人的潜意识来研究并治疗心理病态的观点却普遍保持一致。因为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大部分是精神类疾病或者神经症的患者,故而曾有人戏称精神分析是“研究病态的心理学理论”。表面上看,似乎精神分析的观点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没有交接之处,但是通过梳理两种理论的内涵,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

一、阿德勒理论中的积极思想

积极情绪是一种具有正向价值的情绪,它能激发人们产生接近或者接近倾向的行为的情绪。如人在高兴的时候,是很愿意多做事情或者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的,反之,如果人在悲伤或者气愤的时候,可能不愿意做事情和不愿意帮助他人。由此可见,高兴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而悲伤或者气氛则是一种消极情绪。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认为,积极情绪具有缓解心理紧张状态的效果,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控制生理状态的平衡。

精神分析学家阿德勒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著名的《自卑与超越》,在书中他阐述了自卑是人生之具有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种自卑感来自于儿童与成年人对别之后产生的无助感,个体为了摆脱这种状况,便会想尽办法去追求补偿,按照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个体可以一直持续状态,便会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合理的办法来摆脱这种感觉。无论谁都不会长时间地遭受自卑的“光顾”,同样,自卑也一定会使个体采取某种行动,来缓解个体的紧张状态。由此可见,阿德勒的思想关于自卑的论述和积极情绪中的功能是很相识的,根本都是消除人的紧张状态。作为内驱动力的自卑情结,能激励人积极的克服前进中的障碍,不断超越,赢得自信。所以可见自卑在这里也可看做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是在精神分析中具有消除紧张状态的积极思想。

二、埃里克森理论中的积极思想

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的另一个研究对象。积极心理学理论中强调研究积极人格特质和在其形成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交互中用产生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对于人格的研究既要消除人格问题,同时也要能促进良好人格的发展。积极心理学认为是在人的生理机制、外部行为和社会文化因素三者共同的作用下而形成的积极人格品质,但是更加的强调社会因素对人的影响。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格是外在活动的结果,在一定的生理机制作用下内化成为个体稳定的心理特质。埃里克森给人格定义了许多积极方面的特性,如希望、爱、诚信等,艾瑞克森认为凡是人格特质中具有这些特征的都是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格会对人生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以建设性的方式加以解决。艾瑞克森认为,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是在遗传和社会因素双重作用下形成的。他在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中,提出在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因为受到遗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冲突,而这些不同阶段的冲突逐渐形成了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人格品质的任务,而人格积极品质的形成就是冲突积极解决的结果,反之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如,人格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即0-1岁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大,如果父母可以满足婴儿的基本需要,便可以使婴儿产生基本的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有利于婴儿形成希望这一积极的人格品质;反之,如果婴儿在此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信任感,婴儿就有可能形成多疑这一消极的人格品质。而积极心理学理论中,关于积极人格的特征和人格形成同艾瑞克森有很大的一致性,可见在艾瑞克森的理论中是蕴含着积极心理学思想的。

三、霍尼理论中的积极思想

积极心理学理论中强调将注意力放在当下和积极的方面,强调培养人的积极力量,并提倡用积极的视角对个体的心态和行为作出解释,并通过激发个体的内在的潜力和积极品质来使个体发展成为心理健康的人。而经典精神分析中的理论强调关注过去的经历对现在的影响,强调对过去的回顾和反思。强调对过去的释怀而走出目前的状态而成为心态和行为正常的人。积极心理学强调现在,关注当下,精神分析强调过去,关注曾经。但是随着精神分析的发展,尤其是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诞生,使很多理论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不谋而合。精神分析学家霍尼的神经症治疗理论同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一致性。霍尼指出,神经症是因为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因为社会文化中的各种冲突形成的,而造成的一种心理状态的失调。她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自我实现自我潜在能力的建设性力量,而神经症的患者是因为这种力量被压抑了,如果帮助病人发现并运用这种力量,就可以帮助其摆脱神经症的困扰,所以,霍尼提出神经症治疗的关键是发现和运用来访者身上的积极力量,通过自我“修复”完成对自身问题的处理,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从这两种理论的阐述中,可以看到是有很大的一致性的,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在霍尼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也是有体现的。

精神分析和积极心理学表面上看是观点及其不同的两种理论,但是经过比对可以发现,继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之后,新精神分析学派等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这其中包括积极视角。但是由于经典精神分析和弗洛伊德的影响,在某些方面抑制和压抑了在精神分析中找寻积极方面的观点,因此也就忽略了其中的一些积极观点。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精神分析心理学论文

230 评论

吸管狂魔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 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音乐方面的吹啦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 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练习。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 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 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 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中的名词比较多,以下有一些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7—12),少年期(12—15),青年期(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劳伦兹指出“关键期”指个体发展中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4)差异性童年期(小学生),少年期(初中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青年初期(高中生,经验向理论转化)个体成长的两个高峰期:幼儿期和少年期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1—2):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中心性,思维片面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去自我中心,思维可逆转,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命题运算,思维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教学启示:(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苏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两种水平(1)儿童现有的水平,有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的儿童心理金额给的发展水平。 (2)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启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走到新的水平。 支架式教学: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与支持和知道,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完成最终任务。4.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其他的性有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婴儿期)(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儿童早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学前期)(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学龄期)(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青年期)(初中生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亲密感对孤独感(18—30岁)(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30—60岁)(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0岁以后)(成年晚期)学习理论1.学习定义: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分类:(1)按学习主体分:动物学习、人类学习、机器学习(2)学习结果加涅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3)学习意识阿瑟雷伯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4)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5)我国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三类。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接派学习理论)(1)经典型条件作用(小狗):巴普诺夫和华生,通过条件作用建立 *** —反应(S—R),规律有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2)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教育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学习的三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迷箱):人和动物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有特定 *** 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和操作性行为(不与人任何特定 *** 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性反应。 正强化:通过呈现个体想要的愉快 *** 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 *** 来增强反应频率。 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 *** 或事件。程序教学:小步子原则,自定步调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及时反馈原则。 教育启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L)提供理论支持。(4)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记忆)、复现(产生动作)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强化分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3.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3.认知派学习理论:(1)格式塔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科勒的黑猩猩实验。 第一,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 *** —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定性。第二,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首先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的目的性是人类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主要标志。(期望是托尔曼的核心概念)(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教学目的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学习法:发现法(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与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是对立的):学习的分类:在学习方式上分接受学习和发现。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根据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提出教育建议。 3、举例分析学习、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的区别。 4、分析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5、学校实施强化的要求是什么? 6、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7、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8、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9、举例说明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 10、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11、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2、简要说明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 13、举例说明如何矫正不良品行? 14、举例说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哪些成分? 15、从哪些方面分析教学内容? 16、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7、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18、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有什么特点? 19、常见的课堂纪律问题有哪些?如何处置? 20、教学评价有什么意义?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2、根据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提出教育建议。 3、举例分析学习、人类的学习和学生的学习的区别。4、分析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5、学校实施强化的要求是什么?6、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7、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哪些?8、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有哪几个阶段?9、举例说明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10、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11、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12、简要说明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 13、举例说明如何矫正不良品行?14、举例说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哪些成分?15、从哪些方面分析教学内容?16、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7、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18、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有什么特点?19、常见的课堂纪律问题有哪些?如何处置?20、教学评价有什么意义?。 教育心理学常考名词解释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常考的名字有:1学习过程2、心理发展3、学习准备4、关键期5、最近发展区 6、人格7、自我意识8、认知过程 9、认知方式10、掌握学习 11、性格12、广义的学习13、知识 14、技能15、行为规范 16、强化17、正强化18、负强化19、消退20、惩罚21、学科的基本结构22、意义学习23、接受学习24、先行组织者 25、动机26、学习动机27、学习需要 28、认知内驱力29、自我提高的内驱力30、附属的内驱力31、学习期待32、诱因33、成就动机: 34、自我效能感 35、替代性强化36、自我强化37、问题情境38、学习迁移39、正迁移40、负迁移41、水平迁移42、垂直迁移43、一般迁移44、具体迁移 45、同化性迁移46、顺应性迁移47、重组性迁移48、心向与定势49、知识50、感性知识51、理性知识52、感知53、表象54、概念55命题56、陈述性知识57、程序性知识58、心智技能59、认知策略60、符号学习61、概念学习62、命题学习63、下位学习64、上位学习65、并列结合学习66、直观67、概括68、变式69、前摄抑制70、倒摄抑制71、过度学习72、技能73、操作技能74、心智技能75、操作定向76、操作模仿 77、操作整合78、操作熟练 79、原型定向80、原型操作81、原型内化82、学习策略83、认知策略84、元认知策略85、资源管理策略86、复述策略87、精细加工策略88、组织策略89、元认知90、问题91、问题解决92、理解问题 93、创造性94、发散思维 95、聚合思维 96、头脑风暴训练 97、态度 98、品德 99、道德认识100、道德行为101、从众102、服从103、认同104、内化105、观察学习 106、心理健康107、心理评估108、心理辅导109、系统脱敏110、教学目标111、教学方法112、教学策略113、发现教学114、情境教学115、合作学习116、个别化教学117、程序教学118、计算机辅助教学 119、课堂管理120、群体121、群体动力 122、群体凝聚力123、群体规范 124、课堂气氛 125、课堂纪律 126、教师的领导方式127、人际交往128、人际关系129、合作130、竞争131、课堂结构132、课堂常规133、问题行为134、教学评价135、测量136、测验137、形成性评价138、总结性评价: 139、常模参照评价140、标准参照评价141、配置性评价 142、诊断性评价143、正式评价144、非正式评价145、标准化成就测验146、教师自编测验147、信度。 148、效度149、区分度150、罗森塔尔效应。

259 评论

相关问答

  • 心理教育学术期刊论文投稿

    心理与行为研究:投稿指南 《心理与行为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心理学

    duanxuehan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什么叫心理学学术期刊投稿

    1.可以参赛。 赛才网——大学生的赛事天堂 赛才网搜集整理了各个学科各行各类的赛事,非常齐全,专门有文学艺术类竞赛的版块: 2009年第一届“浙江作家网”全国原

    宠儿52052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心理学期刊投稿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技巧,供大家参考:一、投稿要对路每个刊物都有自己的办刊方针以及刊文方向.在投稿之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首先要了解刊物的发文方向,如

    我究竟怎么了555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平顶山市护理学术期刊投稿

    有本(护理学)啊,开源类型的

    梦梦89050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心理学学术期刊省级

    《心理学报》《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探新》《应用心理学》

    枫叶e宝宝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