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2

大鹏村长
首页 > 论文发表 > 玄奘佛学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烧掉额回忆

已采纳

历史上的玄奘高僧很厉害,九九八十一难是他一个人走完的,一人凭借通关文牒,一路走到印度取经回唐

89 评论

白色棉袜

历史上的玄奘高僧,他的人生经历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而且路途中吃看非常多的苦。

81 评论

jingeyijie

玄奘(公元602年一664年)少年时就出家做了和尚,认真研究佛学,精通佛教经典.他发现翻译过来的佛经错误很多,于是就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去取经求学.玄奘于唐贞观元年(627),出发西行.他穿过大片沙漠,克服重重困难,整整走了一年,终于到达天竺. 玄奘在天竺留学15年,游历了70多个国家.他的壮举感动了许多天竺人,有的国王还派人为他抄录经典,他也把当地失传的佛经介绍给他们.他还学会了天竺的语言,参加那儿研究佛学的盛会,发表演讲.玄奘的博学,受到天竺人民的尊敬. 42岁时,玄奘带着650多部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回国后,玄奘立即开始大规模的翻译佛经工作,前后翻译佛经74部,约1300多卷.作为一名高僧,一位大翻译家,中印人民的友好使者,玄奘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中外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高僧鉴真: 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人,出身佛徒家庭,708年21岁时在长安实际寺受戒,正式取得僧籍.5年以后,一直到他东渡为止的40年中,他讲经、建寺、造像,由他授戒的僧侣先后达4万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以后成名的高僧.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七、八世纪时的中国,即盛唐时代,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和技术各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因此周围国家都派遣使节、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日本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封建制的萌芽已逐渐增长.7世纪以后随着和中国交往的增加,他们直接向中国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经验.743年,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到扬州请鉴真东渡弘法.荣睿、普照是733年由日本派遣,来中国邀高僧去日本传法授戒的.他们经过10年的访察,才找到了鉴真.鉴真当时已55岁,为了弘扬佛法,传播唐代文化,欣然接受了荣睿、普照的邀请,决定东渡日本.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鉴真未因失明而灰心丧志,又过了5年,66岁高龄的失明老人,毅然决定再度出航.753年10月19日,他离开扬州龙兴寺,11月16日乘第二艘遣唐使船从沙洲的黄泗浦出发,直驶日本.12月20日中午,这位夙志不变、决心东渡弘法的盲僧,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的秋目浦上陆,随行的有普照、法进和思托等人. 40多天后,鉴真一行到达当时的京都奈良,受到天皇为首的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轰动日本全国.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于763年5月初6日在日本圆寂,终年76岁. 玄奘西行是因为他发现各种佛学流派中所存在的对佛典精神的不同理解后,遂产生了前往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求取真经”、以探求佛学本来面目的想法. 影响:玄奘西行走通了张骞当年没有走通的路,带回了前人不曾带回的印度佛典,扩大了中国和丝绸之路的影响,延伸了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功能方面所覆盖的范围.创立学说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翻译佛经,传播学说纲举目张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纪以后印度佛学的全貌. 鉴真东渡的是弘化佛法,传律授戒 玄奘西行是因为他发现各种佛学流派中所存在的对佛典精神的不同理解后,遂产生了前往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求取真经”、以探求佛学本来面目的想法. 影响:玄奘西行走通了张骞当年没有走通的路,带回了前人不曾带回的印度佛典,扩大了中国和丝绸之路的影响,延伸了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功能方面所覆盖的范围.创立学说进一步发挥了印度戒贤一系五种姓说.翻译佛经,传播学说纲举目张充分反映了公元五世纪以后印度佛学的全貌. 精神上都是体现了,艰苦奋斗,矢志不逾 二者都促进了与外国的文化交流

335 评论

相关问答

  • 教育学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提高投稿的录用率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花钱投稿现在教师改革要评职称都是花钱把论文上报然后就通过了然后就加工资了

    景德镇瓷器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佛学期刊投稿经验

    天眼佛教网址大全

    C罗C梅西梅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玄奘佛学研究期刊投稿费用

    玄奘大师的一生,是清苦的一生,是努力奋斗的一生,是不断前进攀登的一生,是艰苦创业的一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贵品格,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iamjiaying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玄奘佛学研究期刊投稿

    唐代玄奘法师西行求法,“道贯五明,声映千古”(窥基语),他在因明学(论辩逻辑)方面的成就代表了印度当时的最高水平。本文拟从西行求学、回国译讲和培养人才以及从理论

    十米之上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文学研究期刊投稿经验

    常有人问:你发表了文章,你否在该杂志社有关系。我肯定地说:“我不认识杂志社的人,只要你的文章质量高,一定有地方发表”。又有说,我的文章投出去怎么就没有发表,有多

    linkaixinlang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