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04

不计较的心
首页 > 论文发表 > 苗进之发表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iamsongsam

已采纳

为什么不自己写?勤奋点吧

268 评论

你跑这么慢

因为为什么称物候现象为“大自然的语言”?作 者用“大自然的语言”来做文章标题,有什 么好处? 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调节各项活 动的重要工具。它本来是人类所独有的。 但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发现,大自然 中的许多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花香鸟语等,也能向人们传递某种消息, 预报各种农事。如杏花开了,要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应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 ,该割麦插禾。这就好像是大自然也在用 一种特殊的语言与人交流思想一样,因此 ,本文的作者,就用了“大自然的语言”来 做这篇介绍物候学常识的文章标题。这个 题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不但生动形象 、贴切风趣,而且比起其他的“简介物候 学”一类的题目来,新颖别致,更富有吸 引力。 4.《大自然的语言》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语言准确,同时也十分生动传神。除 了前边说到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使语言形象生动外,还注意运用恰当的词 语进行形容和描绘,如第一段,说立春过 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渐 渐”,说明春天来临有个渐变的过程。“沉 睡”、“苏醒”对比使用,把大地人格化。 花的“次第”开放,让人眼前展现出一幅从 “一枝红杏”到“春色满园”的融融春光。以“ 翩然”状写燕子归来,燕子轻捷、洒脱、 优美的体态跃然纸上。以“籁籁”状写秋叶 落地,以“销声匿迹”写昆虫的隐没,以“ 衰草连天”写深秋的荒冷,以“风雪载途” 写严冬的酷寒,都很恰当传神。 5.举例说明《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拟人 手法的特点。 这篇文章的拟人手法更有特色,说得更加 生动。为了说明物候现象对于安排农事的 意义,把物候说成“大自然的语言”。所举 的三个例子都用了拟人手法。植物举两个 例子,用对偶句使之相映成趣:杏花开了 ,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 开了,又好像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前句说“传语”,后句说“暗示”显得生动 活泼,极有情趣。布谷鸟的例子,说法更 有变化。如果前两句凑成一组排比,改写 成:“布谷鸟来了,又好像大自然在唱道 要赶快割麦插禾”,那就嫌呆板无味,传 情达意差远了。 6.《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的标题有 什么特点? 《大自然的语言》标题新颖别致,富有吸 引力。在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发现大自 然中的许多现象,能向人们传递某种消息 ,预报各种农事。如杏花开了,要赶快种 地;布谷鸟叫了,该割麦插禾……这就好 象是大自然也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与人们 交流思想一样。因此,本文用这个题目( 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不但生动形象,贴 切风趣,而且比起其他“什么叫物候学”等 一类题目,更富有感染力。 7.分析《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顺序。 物候学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对于农业的重 要性是首要的。说明物候学的起源与发展 ,必然要说到人们观测物候的动机,这很 自然的接下去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 。至于物候学的其他意义,放到文章最后 部分作补充说明。一个部分里面段落的安 排也讲究条理性。如第三部分说明决定物 候现象的来临有四个因素。四个因素的影 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 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在地球上位置不同 ,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 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 间因素。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 间方面的因素,这是一种条理。又如第一 部分,先从具体的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 接着说明物候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然后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由现象到联系 到概念,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种条 理。 8.《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运用了哪些说 明方法?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运用举例子、打比 喻、拟人等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在 说明有关问题时,举出不同的事例。如说 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时,举出了196 2年没有注意到根据物候观测农业季节来 得较晚,结束春初种的花生遭受了低温损 害。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时,都举出了典型事例。有的不仅举出了 一般情况下的事例,还举出特殊情况下( 如逆温层的情况)的事例。这样举例,具 体而全面。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在举例时往 往又和作比较结合在一起。如说纬度的差 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时,举出“在春 天,早春跟晚春也不同”,“如在早春三四 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 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时间只比 北京早十天。” 9.《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进行举例说明 时,有举一例的,有举数例的。文章在说 明纬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为什么要举 两例? 自然界的现象是复杂的,大的规律中有时 还包含有小的规律,这就需要用相应的例 子加以说明,以使问题说得更准确。在说 明纬度差异对物候影响时,第一例用来说 明物候现象中纬度的南北差异。第二例用 来说明这种差异中还有季节差别的影响。

81 评论

明.设计

一、中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竺可桢(1890-1974)竺可桢,又名绍荣,字藕舫。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上虞。竺可桢1910年公费留美,入伊利诺斯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夏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1918年以题为《远东台风的新分类》(The new classification of the far east)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7年任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建国前他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1933年4月,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发出成立中国地理学会的倡议,学会于翌年成立。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直至1949年,为了婉拒蒋介石赴台湾的邀请,而辞去了浙大的所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他担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于1962年光荣地参加中国共产党。他还带头撰写物候专著,普及物候知识。1963年出版、1973年增订重印的《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他结合中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1973年重印本中增加的“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一章中他应用唯物辩证法,阐释了物候变化的内外因素及其联系;由于物候变化原因的复杂性,他提出应从生理学、遗传学等方面探索其奥秘。他还认为,物候工作是群众性的工作,希望能在农村广泛开展起来。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知识性。他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大量引用了古物候资料和采用了物候学分析方法。日本气候学家吉野正敏评介该文时,说:“在气候学的历史中,竺可桢起了巨大的作用……经过半个世纪到今天,他所发表的论文,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竺可桢在一生中,勇攀高峰,不仅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为中国物候学增添了光彩。他的功绩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的。(选自《物候》,气象出版社1985年版)二、名词解释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农业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作用。中国各地农谚非常丰富。如华北黄河流域一带关于播种和收获的农谚有:“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三、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比如说:猪衔草,天气潮。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秋闻蝉叫,晚秋迎雨场。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猪衔草,寒潮到。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就来到·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春不种,秋无收。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人靠饭养,稻靠肥长。肥田长稻,瘦田长草。土肥长谷,猪肥长肉。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好种长好稻,坏种长稗草。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好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麦秀寒,冻煞看牛囝。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腊雪不烊,种田人饭粮;春雪不烊,断脱人肚肠。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日落西北满天红,不是雨来就是风。日出猫迷眼,有雨不到晚。东方日出白,就要有风发。月着蓑衣,天要下雨。半夜无星,大雨快临。要知明天热不热,就看夜星密不密。乌云接日头,半夜雨稠稠。日落乌云洞,明朝晒得背皮痛。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棉花云,雨快淋,缸爿云,晒死人。东南风,干松松;东北风,雨祖宗。东风急溜溜,半夜雨稠稠。西风刹南脚,泥头晒勿白。立夏东南百草风,几日几夜好天公。小暑起燥风,日日夜夜好天公。五月南风落大雨,六月南风海要枯。虹高日头低,明朝着蓑衣;虹低日头高,明日晒得背皮焦。东虹日头西虹雨。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南天霍西(闪电)火门开,北天霍西有雨来。东霍霍(闪电),西霍霍,明朝仍旧干卜卜。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早雾一散见晴天,早雾不散是雨天。雾里日头,晒破石头。六月里迷露,要雨到白露。三朝雾露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早晨落雨饭后停,饭后下雨不得晴。雨前麻花(小雨)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停。一落(下雨)一个泡,落过就好跑;一落一个钉,落煞落勿停。蛇过道,大雨到;蛇上树,有大雨。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蜻蜓成群绕天空,不过三日雨蒙蒙。河底泛青苔,必有阵雨来;烟囱不出烟,一定阴雨天。正月八,二月八,小猫小狗全冻煞。(寒潮来临)八月南风二日半,九月南风当日转,十月南风转一轮。清明有雨正黄梅,清明无雨少黄梅。端午落雨还好熬,初六落雨烂脱瓦。夏至三朝雾,出门要摸路。(多雨)正月二十不见星,沥沥拉拉到清明。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雨打黄梅脚,车水车断黄牛脚。未秋先秋,踏断蛮牛。(干旱需戽水)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立夏不下,桑老麦罢。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立夏刮阵风,小麦一场空。小满前后,种瓜种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芒种不种,过后落空。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夏至无雨,囤里无米。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夏至进入伏里天,耕田像是水浇园。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不割,霜打风磨。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清明前开秧田。四、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夏至、冬至: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处暑:“处”在这个词里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寒露:天冷,露水很凉。霜降:开始下霜。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340 评论

相关问答

  • 进入高校之后发表论文

    在校生发表论文表明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能成为你求职就业的加分项。论文写作会培养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提升自我。论文研究能够加深你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成

    流云归晚 1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苗方发表论文

    刘长发 教授发布日期:[2010-3-5] 共阅[160]次 个人简介1964年生,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海洋环境工程学院院长,辽宁省高校近岸海洋环

    复古猫小懒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苗翯论文发表

    核心期刊的年来稿量在3000篇左右,实际发表量在150篇左右,也就是说每100篇里发表5篇。学术期刊论文(核心和普刊)的发表流程总的来说其实是一样的,整个流程包

    二哥不二1993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已发表论文改进之后能发吗

    应该行不通吧一般刊物都规定在其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它享有完全的版权稍稍修改再发到其它刊物上会侵犯它独享的版权如果有其他刊物转载你的文章也须他们同意,同时付给你稿

    美丽苗条龙龙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发表之后才进核心期刊

    德舒服复棕祝福问

    袜子飞了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