錵小寶圓滾滾
如下:
1、根据学术论文内容选择合适的期刊
文不对题的卷子肯定是没分的。投稿也一样,你的东西和杂志社要的东西风马牛不相及,分分钟就给你拒稿了。因此投稿前务必要结合自己的论文内容,选择合适对口的期刊。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研究的是肠道,而你把论文投稿到了一个心血管领域的杂志,不用多说,一投过去,就会被人家拒绝。
因此,投稿前,建议多查找google, 梅斯医学等网站,确定我们自己所在领域的相关期刊,挑选几个合适的,放在自己的备选投稿杂志中,再做斟酌。
2、按期刊要求准备相应的投稿材料
投稿材料的构成多种多样,主体上包括一封给主编的信件(cover letter), 论文的所有文件(包括文字稿,相关图片视频表格等任何支持我们文章的东西),资助的基金信息等。
细节上,每个杂志社会有一些区别,建议大家投稿前多阅读杂志官网投稿界面上的作者须知(author guidelines),细致地了解杂志社对你的稿件包括总体框架,文字格式,图片清晰度,文件大小等的要求,这些都会有细致的描述。
3、上传所有投稿材料文件
在根据期刊要求准备好所有材料之后,我们就可以到投稿网站注册一个个人账户,登录(submission site),开始提交稿件(submit new manuscript)。
投稿系统会要求你依次上传相关文件,填些所有作者信息,填些基金信息等,最后生成一个pdf格式的预览件,这时候我们可以查看整个pdf文件上有没有漏填了一些东西或者一些填些错误,如果存在,可以返回重新编辑。
当检查无误后,就可以确认提交(approve)。此时投稿就结束了,这时候的稿件状态就会显示(Manuscript Submitted)。
4、等待审稿结果及相关处理
投稿之后,会有以下流程,当然不同期刊,不完全相同。
过了三到四天,稿件会先到主编手里,这时候显示With Editor,如果主编认可你的文章,那么就会分配给副编辑(associate editor),状态就会显示Under Review。
审稿的时间根据不同杂志有2周到几个月不等,这时候associate editor就会把文章另外发送至两到三个审稿人,这就叫送外审。
过了漫长的等待期,状态变为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这时候表明审稿已经结束了,associate editor已经整理审稿人的意见并给出自己的意见发送回editor了。
最后,你的稿件又重新回到了editor手中,这时候状态就会显示Decision in Process,editor会根据返回的审稿意见,召集编辑们讨论,最终确定结果。
返回的可能结果:
Accept 直接返回接收的可能性一般很小,往往都会有一些意见。
minor revision 传说中的小修。
major revision 传说中的大修。
这两种情况,需要根据返回的修稿意见逐条核对,该补实验的补实验,该改文章的改文章,从而达到审稿人的要求。返回杂志社时,会重新送到审稿人手中,再进行一轮审稿。
reject 拒稿。原因包括东西不符合我们的要求,稿件的质量欠佳等等。这时候你就要退而求其次,选择备选杂志中的其他要求降低的杂志进行再次投稿。
bonbean棒冰
你好,我觉得学术期刊的投稿要按步骤来。
首先,你要研读各大你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学术期刊,了解他们的期刊定位,面向群众,或者可能的话,可以找到一位从事这方面的编辑询问。
假设你已经完成研究,有了结果,只剩投稿:1.写好文章草稿2.根据特定期刊调整格式(通常你的文章草稿也会受限于你的目标期刊和文章类型)3.申请特定期刊的账号,然后就按照在线投稿一步一步填4.需要的材料还包括一篇cover letter,大致介绍你的研究和文章,这个是给editor看的5. 确定你的文章作者,重要的包括一作和通讯作者6. 确定你想要包括的reviewer以及你想排除的reviewer,通常这个部分跟你的竞争关系确定7. 然后submit,等回复8. 短则数周,长则数月之后,editor会给反馈: A, editor 直接拒掉,不给reviewer看;B,给reviewer 看后,reviewer觉得不好,拒掉;C,reviewer们看了之后分歧很大,需要修改,那么改了再投;D, reviewer们一致认为好接收;9. 如果你被拒,换期刊再投,回到2。
你应该在保证自己研究成果公允的结果下,按照编辑给予的意见进行充分的修改,同时可以多听听前辈的意见,问问投过稿的师兄师姐,多学习一些小技巧。
这些流程都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你的论文的内容的质量。祝各位顺利过稿。
瑶瑶瑶姚
你要知道,现在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报纸的话,是日报、周二报、周报还是半月报、月报,接下来要了解各种报刊都开设了哪些栏目,各栏目都发表些什么样的文章,可能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报刊的办刊历史,看看近年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对照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文章原来有没有人写过雷同的,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此外,还应对报刊的发稿动态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热点稿件是哪一类进行研究,最后看看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文章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另一类时效性不强。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投稿最忌讳“马后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马后炮”是很难发表的。最好有个发稿记录,记下何时发给谁?结果如何?再投稿时心中有数。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例如: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不同的刊物,对文章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就发表的文章来看,字数多少的差别亦很大,这主要与选题性质、报刊容量、一些读者对象等因素有关,一般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可稍长些,应用性较强的选题应短些,投给杂志的稿件可稍长些,而投给报纸的稿件应尽量短些,选题较大的、学术性强的论文可稍长些,选题很小、学术性不强的、普及性的作品应尽量短些。这里的“稍长”或“稍短”是相对而言,没有严格规定。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甚至有人从此不再写稿。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基于这种考虑,从撰稿者角度出发,笔者以为,投稿时应注意以下策略:一是持之以恒,管寄不管发,即经常投稿,投出后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指望它一定能发表,压低期望值,用不用让编辑部去考虑,事实上你想也没有用;二是猛打猛冲,以多取胜,越不发越寄,时间长了,编辑就会有印象,特别是一些稿源充足级别较高的刊物,很可能你寄的稿子连仔细看都未来得及就提出了处理意见,“屡投屡退,屡退屡投”就可能感动上帝,如果你写的稿件确有水平,不用说,只仔细看一次就可能改变你的命运,甚至连你以前投的稿子都会引起编辑的注意;三是认准的路走到底,只要你感到你的稿件确有价值,就可以反复投,也可以转投其它同类刊物,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有被人发现认可的时候;四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刊物的级别越低,发行范围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样质量的稿件投给这样的刊物就可能增加命中的机会,刚开始写稿打知名度的新人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梦想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五是趁热打铁,即收到刊物的采用通知后马上再寄,趁编辑部对你的稿子还有印象,继续开拓。六是注意对准档次,即投稿时注意稿件的质量与刊物的级别影响对应一致,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原来发表过文章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可以“好稿子”对“高级别”刊物,这样可以扩大影响、创牌子、打名声,提高知名度,当然作品一定是“ 拳头产品”,如刊物多次发表过你的稿子属于“熟门熟路”,可采取中档稿子对高级刊物的策略;第二种情况是原来未发表过文章,没有什么名气,门路不熟,属于淌路子的作者,可采用“田忌赛马”的办法,以好对中、以中对低,如此可取得“三局二胜”的效果。最后说一下“一稿多投”。各刊物都有自己的规定,都反对“ 一稿多投”,都要求过了采用期之后再改投它刊。但是很多稿子时效性很强,稿件常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办法:一是按规定办,过期改投,二是采取变相的“一稿多投”,变通的办法就是作好投稿记录,收到采用通知后立即通知其它刊物,不要再发。一般说来,知名度不大、刚开始写稿的作者,特别是质量一般的稿件,即使一稿多投,也很少会出现几家刊物同时采用的情况。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维护作者权益的角度出发,笔者赞成第二种办法,各报刊杂志编辑部似亦不应反对这种办法。要说责任的话,作者写稿很不容易,你不用又不及时通知作者,耽误了用稿时机,这个责任编辑部应该负,不知笔者的看法是否正确。
大熊简单明了
论文定稿以后,就要寻求发表。在当今世界,再也不必要采取像古人那样“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方式了。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把自己辛苦撰写的论文发表出来呢? (一)遴选心仪的期刊 一般说来,给什么刊物投稿,在论文写作前或写作中即开始了。通常要了解和考虑下述情况:向什么刊物投稿,什么时候投稿,该刊物的性质、宗旨、风格、刊期、出版时间、读者对象、内容范围、主要或品牌栏目,该刊物的吸稿范围、处理稿件的速度、发稿体例与要求等,由此决定自己论文撰写的格式、内容、篇幅。总之,要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只有文稿切合所投刊物的品性、品位,相互对味,才能避免无效投稿,提高投稿命中率。 如何了解期刊的上述情况呢?最好的办法是直接翻阅该刊物,研究其版权页、目录页,分析其所设栏目和刊登的文章,从中了解其编辑方针、风格、水准、出版时间等具体信息,还要注意阅读该刊物的自我介绍和征稿启事等。当然,也可以从网络上搜索,或向师长、同窗了解。 (二)自审论文稿件 在投稿前,作者要反复推敲、自审论文稿件,比如,可进行如下思考: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了没有,是否鲜明、突出;有没有雷同的文章发表;自己的文章是否有新意,是否站得住,是否适合所投刊物的胃口、趣味;论文中还有没有错别字、病句;标题是否具有吸引力,图表、数字是否精确,参考文献、引文出处是否查对核实,等等,都要争取做到无懈可击。 (三)最好发电子邮件,同时投打印稿,不投手稿。要有论文摘要、关键词,稿件要符合所投刊物要求的体例,正文最好用四号字,或者五号字,不要用新五号字。字体太小,不利于编辑审稿、加工稿件。甚至,影响稿件的被采用。 (四)稿件直接寄给刊物编辑部,也可以寄给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编辑部其他成员。最好附上一封简短的信函,说明自己的要求、希望,不要对收件人和刊物奉送过多的溢美之词。稿件上要注明作者自己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以便联系与交流、沟通。刊物一般都希望作者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职务、职称、已发表过的论著等,以增进了解。不过,这种介绍必须客观、平和,不要言过其实,引起编辑的“感冒”。 (五)请导师或他人推荐。尽可能求得国内外知名专家,或领导者、知名人士的推荐,这样的稿件更能引起编辑们的注意。把稿件修改润色并推荐给杂志发表,是付出心血的合法的脑力劳动,是值得鼓励的劳动。推荐稿件一方面可以为作者推荐到合适的杂志,避免了投稿的盲目性(有的作者不了解杂志用稿取向,往往是投了很多地方也没有发表,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同时有不少杂志则因为名气不大而难以吸引优质稿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推荐发表既可以为作者服务,也有利于帮助杂志获得更多的优质稿源,是一举多赢的、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六)经常和编辑沟通,交流信息,增进了解,这有利于稿件的编发。 (七)妥善处理一稿多投。期刊的版面很珍贵,很不愿重复刊登,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一经发现,定将影响以后该刊对作者文稿的采用。 (八)以平常心对待退稿。退稿是正常的,投稿不可能百发百中,没有必要怨天尤人,相反,要冷静查找原因。如果退稿信说该文“不适宜本刊选用范围”,则应考虑改投他刊;如果因论文过长或需修改而退稿,则可以根据编辑部的意见将论文压缩和修改;改好后,可继续向这个期刊投稿,也可以改投其他期刊。 (九)适时查询。充分运用最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编辑部保持联系,让编辑及时了解自己的要求意图,会大大有利于稿件的处理与发表。绝对不要稿件投出去以后不闻不问,那不是当今开通人士的风格做派,而是农耕社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陋习。 最后,送自己的一段学术心得《养吾学韵》和诸位共享: 真正的学术,以诚实为本,以求真为的,以原创为质,以简洁为准,以孤冷为形,以和谐争鸣为极致。真正的学术,忌讳急躁、焦躁、烦躁、浮躁,远离急于求成,“立竿见影”,需假以时日,仿如集腋成裘。真正的学术,无须渲染炒作,追逐热闹,而靠滋润、玉养,最终归于平静、平和。
1.为了体现办刊理念,形成本刊风格与特色,特设置“本期聚焦”“学术专论”,“立法与司法研究”、“批评与争鸣”、“研究述评”、“书评等栏目,欢迎作者针对栏目进行投
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即代表了你的学术成就,也相当于一个学术激励。发表一系列让人印象深刻的论文是一个年轻学者不断进阶的最直观表现。这也是科学家成就的最直接记录。
不一样。同一出版集团的不同期刊投稿信息是不一样的。因为编辑可以看到以前的记录,最好附上上一次的修改意见及说明。
2周不要着急,再等两周,一个月的时候你电话一下,基本就能确定是否录用了。收稿通知一般不发,有的邮箱设置了自动回复就表明收到了,一般不会有问题。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