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09

山中彩虹
首页 > 论文发表 > 布德尔坡论文发表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iuxing2015

已采纳

卡米尔·克劳岱做梦都想成为一个像罗丹那样受人景仰的天才雕塑家。她与罗丹相识是在1885年的冬天。她的老师布歇先生在去罗马旅行前,把她这个学生托付给了罗丹。这是个被人议论纷纷的大师,听说他的模特儿和他都有艳事,女人们都迷上了他。还有人说他的某尊雕塑是从人体上直接拓下来的,因为它实在逼真完美得令人难以置信。罗丹为这种中伤大哭了一场,卡米尔则毫不怀疑这种完美是天才忘我劳动的结晶。 卡米尔向罗丹先生要了一块大理石,她想为弟弟保罗刻一尊半身像。在这个家里,除了父亲,卡米尔最爱的就是弟弟保罗了,他虽然还很年轻,却能写出不同凡响的好诗。 爸爸克劳岱先生回来了,卡米尔去车站接他。进家门前,父亲塞给他最钟爱的女儿一些钱。可这一幕还是让站在楼上窗口张望的母亲看见了。她哭哭啼啼地把自己关进里屋,骂家里人合起来她,为了一个疯疯癫癫玩泥巴的傻瓜,大家一起受罪。 为了表示对老师的谢意,卡米尔雕刻了一只青筋微露的脚送给了罗丹,这个作品使罗丹当即决定,请卡米尔来做他的助手,参加美术馆纪念门厅的大型雕塑工作。 那天,卡米尔正在脚手架上工作,她无意中看见罗丹用一种暧昧的动作在摆弄着他眼前的体态丰腴白嫩的裸体女模特儿,卡米尔惊呆了,她的眼里不知怎么就蒙上了一层泪水。 夜晚,在保罗房里,卡米尔低位着对弟弟说,她不想再去罗丹那里了。保罗同情地望着姐姐。也许罗丹根本不知道她的心事。传奇式人物的行为都是不可想象的放荡不羁和独断专横。他所崇拜的雨果这样说过。 第二天一早,罗丹便打听有没有卡米尔的消息。他的助理摇摇头,建议另外雇一个。"不!"罗丹不加思索地拒绝了,他决定亲自去找卡米尔。桌上放着的那只雕刻的脚告诉他,她是个无可替代的助手,一个超群的雕塑天才。 罗丹的登门拜访使卡米尔心中的怨恨和委屈烟消云散。当卡米尔在为裸体女模特儿摆姿式时,罗丹看出,自己花了许多年才弄通的东西,卡米尔已经无师自通了。 雨果死了,人们奔走相告,不胜唏嘘。雨果的死使罗丹感觉到生命的枯竭,他茫然对着模特儿的裸体毫无灵感。于是,卡米尔第一次决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罗丹,她登上了模特儿的台基。裸体的卡米尔使大师看到了一个完美的夏娃。那丰润如白玉的肌肤和躯体,扰乱了罗丹的心神。他情不自禁地触摸、狂吻她。 克劳岱全家回乡下维洛夫度假。为了表示谢意,克劳岱不顾女儿反对邀请了罗丹夫妇来维洛夫。洛茜是罗丹没有正式结婚的妻子,她和他有个儿子。他这次接受邀请来维洛夫就是希望卡米尔能尽快返回巴黎。他要雕刻雨果和巴尔扎克的像,怎样才能把各人的神韵反映到脸部呢?灵感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在和他捉迷藏。要完成这些工作他离不开卡米尔,只有她才能带给他源源不断的灵感。 姐姐和罗丹的热恋使保罗感到自已被冷落了,变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卡米尔住进了巴黎近郊罗丹新买下的佩安园。在这个更像工场的临时家里,她没日没夜地干活,疏远了家人和朋友,几乎与外界隔绝。灵感、热情、技巧和肉体,她把一切献给了罗丹。 罗丹的杰作眼看就要完成,克劳岱先生却不安地发现,女儿自从认识罗丹以后就不干自己的活了,她似乎仅仅为罗丹活着。可如果不展出自己的作品,她永远也不会得到承认。他提醒卡米尔,她的未来属于她自己,不该过多地和罗丹一起抛头露面,周围的闲言碎语足以扼杀一个天才。 卡米尔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孤独地留在佩安园中,整日的劳作使她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和一双像样的鞋子。罗丹除了周旋于美术界的朋友之间外,还要常常呆在身体有病的洛茜那里。洛茜找上门来大吵一场,卡米尔流产了。罗丹为此流泪三天。几天后,卡米尔突然不知去向。在她的工作室里,罗丹激动地发现了一尊雕得臻乎完美的自己的像。他决定把它展出。 当卡米尔重新出现时,她要求罗丹在她和洛茜之间作出选择,罗丹说他不能像打发仆人一样赶走洛茜。卡米尔突然意识到父亲的话是多么中肯,她日日夜夜为他工作,对自己考虑得太少了,她永远不会有别的女人所有的一切,而只有石头。 一无所有的卡米尔来到保罗那里,请求弟弟让她住一段时间。她终于答应离开罗丹,她的心碎了。 初愈后的卡米尔依然埋头于雕塑。弟弟远走他乡,父母也要回维洛夫了,当初全家是为了她和她的雕塑才迁来巴黎的,现在整个世界都弃她而去。他们彼此感到失望。卡米尔唯一拥有的,只有雕塑了。也只有雕塑才能把她和洛茜区别开来。 在音乐家德彪西等人的帮助下,卡米尔的作品展出了。她想拖着跛足重新飞翔。人们对她因为痛苦而表现出扭曲变形的作品毁誉参半。而赞誉却全都属于罗丹,因为她是他的学生,是他指点她找到了金子。生活整个成了一个十字架,保罗的话太透彻了,他早就对她说过:"罗丹做梦,你做工。"她似乎永远也无法走出罗丹的阴影。卡米尔比以前更加孤独地躲进自己的世界,她将成为雕塑。可即使是一座雕塑也不会这样被抛弃。 罗丹来了,可他被拒之门外,门里的卡米尔变得异常脆弱而易受伤害。巴尔扎克全身像的成功,使罗丹再次登门,因为卡米尔曾经给了他灵感。然而,出乎他的意料,久别后的会面却成了一次使彼此都受到伤害的谩骂。心理失去平衡的卡米尔陷入了疯狂,她怀疑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是由于罗丹在搞鬼。当房东提出要收回房子时,卡米尔悲愤地冲到罗丹家前,用石块砸他的门窗,吼叫道:"罗丹,从你的狗窝里给我滚出来,我究竟爱你什么呀!" 凄厉的哭声在黑夜中回荡。 一向被父亲忽视的保罗回到法国时,已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作家。卡米尔扑进父亲的怀里,为自己让他失望而无地自容。克劳岱先生发现,女儿漂亮的蓝眼睛失去了光泽。他搂着可怜的卡米尔,为她念保罗的诗。 报社记者朱迪为撰写罗丹的传记特来采访卡米尔。她告诉卡米尔,不少人已经认识到她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女艺术家。连罗丹也承认,他曾指引她找金子,可后来发现金子就在她自己身上。不管记者怎么说,卡米尔认定她是罗丹派来的,拒绝接受她的采访,"我和罗丹的关系是零。" 1913年秋天,在克劳岱先生的葬礼后不久,卡米尔经巴黎精神病院医生签名,证明她患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在被送上医院囚车的那一刻,卡米尔扒着车窗,紧握铁栏杆,眼里充满凄凉和恐惧。 在疯人院里,卡米尔一次次恳切地给弟弟保罗写信,希望能早日离开这个折磨人的地方:"别把我扔到这儿,我多么想回家和你们住在一起,看好我的东西不要落到罗丹手里,他很害怕我出去,并会千方百计地阻挠。我好想回家。你被流放的姐姐。" 1943年10月19日,卡米尔·克劳岱逝世于蒙特克朗收容所,终年80岁。 罗丹为卡米尔筑的。吻。以卡米尔为模特。 对卡米尔来说,艺术就是她的全部生活,代表了她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艺术就意味着欲望、爱情、命运,或者简单说是一出人生的悲喜剧。 如何客观正确地评价卡米尔的一生?我们首先要考虑到她当时所处的时代和历史背景,包括法国十九世纪的教育、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各种社会条件。卡米尔是一个女性雕塑家,在当时的法国,雕塑纯粹是男人的艺术,女性几乎没有接触雕塑艺术的权力。因此,卡米尔无法得到公众的认可,不被上流社会所容纳。甚至在其他女性艺术家聚集的活动中,她也因为不擅社交,和她同时代的人缺少联系和沟通而默默无闻。这些都是把她带入黑夜般死寂的原因之一。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奇怪为什么抑郁和伤感总是卡米尔的作品中潜在的主题。在这个天才的女艺术家甜美迷人的外表下面,是一个整天堆砌泥土的孤独的内心世界。 通过卡米尔晚年与弟弟和侄子的通信,我们可以看出,她非常怀念维尔纳夫的童年生活,想回到她年轻时候的村庄。正是在那里,她第一次体验到大自然的寂静、纯洁和安详。在那里,寂静和自然是她的启蒙老师,在她们的感召下,她得以从泥土、草垛和石头中发现美,从自然的神秘中发现快乐,她用自己的激情去穿透深邃的存在,抒发自己和整个人类内心最深沉的情感。的确,对于卡米尔这样的一位雕塑家而言,和平宁静的生活有助于她捕捉生命存在的鲜活的瞬间。 也正是从她对童年的记忆里,对爱的渴求、捕获与失去之中,卡米尔把她的经历转化为创作的动力。她用雕塑记录着生命的消逝与回归,寻找着生命、爱情和死亡的意义。在这里,她抒发着对生命的独白,将孤独感转化为对现实世界的赞美。 其次,对待卡米尔的雕塑艺术,我们应该明确,它们既能够也必须从罗丹的雕塑中分离出来,放在属于她自己的平台上进行思考。卡米尔的工作同时也是她的弟弟、诗人保罗语辞学艺术的一面镜子。他们都注意到了对立面之间、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和谐共存。 在多变的现象背后,卡米尔的雕塑能够抓住不变的本质,犹如雕塑艺术中的《圣诗》,向我们展现了生命的痕迹和世界的多姿。它是从卡米尔与上帝和自然的无声对话中衍生出来的。正是这些内心世界的简约、心灵的纯洁、爱情的美好、被爱的快乐以及对死亡的顽强反抗,使卡米尔的艺术可以在多变的形式中保持不变的内涵,继而达到永恒。 忠贞、神秘、爱情、存在的终极意义,这些也都是卡米尔在她的作品中试图表现的主题,是她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寻找的素材。她的作品以表现对立面的和谐、普遍与特殊的互动、外在与内在的交融、眼睛与思想的沟通、时间与永恒的辨证、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而与众不同。 在评价卡米尔塑的保罗十三岁的胸像和十六岁的胸像时,艺术批评家阿斯兰先生曾经说过:“尽管不是同时雕塑完成的,模特儿也不是同一个年龄段的保罗,但是它们具有同样的眼神、同样的力量和同样的信念。这个女人的观察具有奇妙的穿透力。” 的确,卡米尔就是这样的一位雕塑家,她能够将这些不同的方面全部和谐地融汇起来,成为一个美好的整体,使她的作品达到简洁、平衡、睿智、永恒。《城堡小女主人》的雕塑就是一例,在这座雕塑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仿佛置身于时间之外。通过孩子的眼睛,卡米尔向我们传达了“生命就是一个奇迹“的主题。显然,卡米尔在维尔纳夫的童年经历能够帮助她来更好地理解这个奇迹。当她在那些原始的村庄和树林中漫步的时候,她体验到了自然运动的节奏,大地的呼吸,还有那些巨石、青草、蓝天……她总是怀着敬畏的心理去欣赏这广阔无垠的天地画布上美妙的风景。生命就是这样奇妙的东西! 她还试着去读解自然无声的语辞,感受这些由沉默和神秘构成的永恒的对话。她早期的创作《埃莱娜》就反映出了她对这对话的理解:埃莱娜的生命似乎已经被土地那压倒一切的寂静所吸收殆尽。她无言地等待着,好像已经看穿了生命的寂寞,看到了死亡正在向她走来。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卡米尔就清楚地知道,不管以后她会变成什么样子,缄默都将永远伴随着她。 从这些早期的雕塑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卡米尔将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并使之成为她雕塑作品的一个鲜明特点。虽然卡米尔的雕塑既不代表她的时代,也不代表她所属的阶级,但是卡米尔跨越了那个时代女人与艺术之间似乎不可逾越的鸿沟,《沙恭达罗》就是这一跨越的最好说明。 卡米尔的雕塑作品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在总体上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总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十九世纪法国雕塑家加以表现的。对卡米尔来说,和自然接触是指导她创作的基础。她赋予所有的事物以忠实、宁静与和谐。雕塑作品不是各种片段胡乱地聚集在一块儿,缺乏和谐与美感。她的工作是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沉稳宁静,出自纯洁天真的构想而绝不是混乱动荡的构思。在卡米尔的任何作品中,她的情感和智慧都表现在她对事物形体的把握和在选材、构思上的匠心独运。她在雕塑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块材料,都能巧妙地与整体相融合,展现出雕塑的美感和和谐。 卡米尔的作品不仅保留了现实中的物体,同时吸收并反射了思想的光明。正是这光明使她的作品的形式和主题趋于稳定和透明,具有时代感。世界上的美好与荣耀都在卡米尔的艺术中闪光,因此,我们应当怀着同样的爱、欢乐和诚挚的心情以及设身处地的孤独感来对她的作品加以欣赏和品味。对那些观赏和歌颂它们的人来说,这些艺术品为之提供了一个得以静心思考的空间,一份永恒的信念。它们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了生活赐予人们的苦难经历以及生命本身的缄默与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持久的快乐的基础之上。 在这一点上,她和罗丹是完全不同的:罗丹注重的是对理念的表达,而这些理念可以和现实生活原型完全无关。他的作品以复杂、抽象、不稳定和模糊著称。正相反,卡米尔的艺术强调自发的统一、对立面的和谐组合,从不需要通过消解现实的形式来获取某种神秘感。在她的作品中,静默和语言,时间与永恒,肉体与灵魂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她的作品形式都是从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和意欲表现自然的情感中生发出来的。她的雕塑不着意于表现抽象的存在或者想像,而是着力于具体情感的书写,把我们从多变的世界带入另一个永恒不变的沉思中去。 卡米尔认为,她需要通过眼睛和大脑的观察与平衡,在她的作品中忠实地反映现实,而绝对不是抽象的符号。她坚信,艺术就是生活本身,就像生命本身具有存在的神秘感一样,艺术也要调整它的形式,来表现生命——上帝无声的语言。对她而言,时间可以拯救一切存在,因为它会使所有的事物最终归于它们的本源:缄默。卡米尔通过寂静作为观察的途径,来观察现实生活。孤独的感觉是那样真实,甚至已经让她遗忘了语词的表现力。 卡米尔用她的作品完成对真实世界和人们所观察到的世界的沟通。她注重的是多变与恒常、时间与永恒之间的关系。最终而言,卡米尔的作品释放出的是一种奥德赛式的人文精神:必须要逃离自身,才能理解自身。 想像、激情、崭新的和让人预料不到的事物,这些是一个优秀艺术家的思想的一部分。而卡米尔自己的思想就是这样:她回应着自然的美丽,回应着忠诚和爱情,她的头脑里充满了罗曼蒂克的思想。她的艺术是人类幻梦的表现,会被那些依旧以艺术为人类情感代言的人所喜爱。她的艺术是一个女人浪漫灵魂的表达,渴望着爱情、美丽、信任,追求着艺术和人生的双重含义。“卡米尔是个矛盾体。她的作品是深刻的自我反思的剖白,表达着在一个女人眼中,人生的苦辣酸甜。” 所以,卡米尔的艺术是她自己独有的,无可否认,在她跟随罗丹学习的日子里,她自然而然会受到罗丹艺术思想和风格的影响,在雕塑技法上也受到了罗丹的指导和点拨。但是这一切并不影响卡米尔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展现。在她的创作后期,她的艺术思想已经跳出了罗丹所赋予她的框架,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自己的雕塑潜能。这一点,连罗丹都不得不承认。所以说,我们不能否认卡米尔是罗丹的学生,在她开始自己的创造生涯时,罗丹给予了及时有价值的帮助,卡米尔也从中学到了不少雕塑技能。但是我们更不能否认卡米尔的雕塑有她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和特点,体现了她作为一位女性雕塑家独有的眼光和洞察力,是她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的物化表现。 艺术哲学上似乎有这样一个辩证法——一个关于艺术家所能承受的苦难“临界点”问题:缺乏人生磨难感和坎坷感,缺乏对于焦灼、挣扎、绝望等“高峰体验”的艺术家,其作品必然趋向轻浅平庸。但若苦难过甚,以至于造成对艺术家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或之重”,也会破坏艺术家自我价值的实现,毁灭他们的创作原动力。因此要真正彻底地理解卡米尔的雕塑艺术,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她千疮百孔的爱情和坎坷崎岖的生活。这一切为她的艺术创作带来源源不竭的灵感,但同时也扼杀了她的艺术天赋的彻底体现。 一九五一年,保罗在一篇有关他姐姐的文章中指出:“他们的分手是不可避免的。两个势均力敌的天才,却有着不同的理念,他们注定了不可能共享同样的客户和同一间雕塑室。” 那么为什么他们又能在一起长达十五年呢?首先,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卡米尔需要经济和心理上的支持,而在丰富的创造力隐蔽下,卡米尔并没有及时发现罗丹在感情上的摇摆和软弱。所以她义无返顾地投入到罗丹的怀抱。其次,对于罗丹而言,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无论是艺术上还是生活上,他都需要卡米尔。生活中,罗丹爱卡米尔,这毫无疑问,只是这种爱情在罗丹和卡米尔心中各自所占的位置和份量,却不尽相同。在艺术上,两个人更是惺惺相惜,相互启发。罗丹的艺术需要卡米尔的身体去完美地展现,就像卡米尔的激情需要罗丹的思想去清醒地表现一样。另外,罗丹可以给予卡米尔如父亲般的关爱,如兄长般的呵护以及艺术家的批评目光、中肯意见。很长一段时间里,卡米尔除了罗丹以外再没有什么艺术家朋友,罗丹就是她的全部。当我们把这些因素都加进去,再来看他们十五年来分分合合的关系,我们就不难发现,十五年的时间实在已经不算长了。 卡米尔一直坚持她隐士般的生活,厌恶社交。她喜欢体验一个人与自然接触的感觉,渴望去揭开自然的奥秘,倾听自然不为人打扰的对话,以及所有物体发出的不加任何修饰的天籁之音。正是这种对孤独的感悟使她的艺术形式与罗丹渐趋疏远。因为罗丹的艺术是需要社会和政治因素来滋养的,同时也需要文学和各种理论的影响。罗丹经常出入各种文学和政治的圈子,为他的作品能够获得人们的承认和喜爱而努力。卡米尔的艺术和生活都植根于一种无声的存在,属于一个更自由、更寂静的世界,这和罗丹是根本不同的。 罗丹和卡米尔都知道,自己在艺术追求的目标和意图上与对方格格不入。卡米尔关心的是通过天真的想像和理性的思考去爱,去发现美、理念和神秘感的途径。而罗丹关心的则是通过纯粹的想像来解决这些问题。 罗丹喜欢夸大和扭曲事物的形式。尽管他声称自己遵循自然,事实上他仍然推崇几何的或立体的形式。他把自然的东西转换成他自己的想像。他的艺术目标是对现实加以解说,而不是完全地反映现实。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是对现实的感觉,他推崇的是想像和理念。他的雕塑有一个共同的趋势,那就是剥去作品与人类情感本身在形式上的联系,使他的雕塑在美学角度上与当时流行的象征主义有着相当的联系。但是区分于象征主义的是,罗丹的雕塑能够唤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同时又解脱了它们与所参照的具体事物的联系。总之,罗丹的雕塑倾向于抽象,就像象征主义所主张的那样。他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应当去“想像”、“梦想”或干脆“闭上他的眼睛”;而不是向自然敞开心扉。他们要做的是为观赏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整体形式,这个形式能够表达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观赏者自身的激情。 对罗丹来说,艺术的美存在于内在的真实表达,为此,他常常巧妙地背离人体解剖学。他的雕刻作品,无论是青铜雕塑还是大理石雕塑,一般采用两种风格:一种是刻意造就粗糙表面和粗犷表面造型;另一种,其特征是抛光的表面和精细的外型。罗丹的思想与作品是极其一致的,充满了忧郁、苦闷、伤感及对命运的挣扎。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负重的现实生活的内涵写照,他的艺术力量不是外在的呼喊,而是理性意义的表露,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自然爆发。这正是他的作品能够启发观众、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 卡米尔的作品是她观察和细致思索的结果。假想与抽象等罗丹常用的艺术手段在卡米尔这里并不适用。她的工作并不偏向于对深埋在艺术家头脑内部的思考和理念的反映,而是来自于她自身的观察。对她而言,“现实决不会被她忠实的双手所背叛。”她非常注意保持情感与主题及形式之间变化的统一、作品的题目与内容之间变化的统一、内在与外在变化的统一以及作品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变化的统一。 事实上,卡米尔不但给了罗丹美丽的作品的秘密,还给予了他创作这些美丽作品的途径。卡米尔作品的生命力就在于,她喜欢依照生命的原样来表现它们,而不是赋予它们以新的形式。现在,是时候让卡米尔这块金子发光发亮了,也是时候揭开生命的矛盾,并重新衡量她的原创工作的伟大意义了。我们应该在卡米尔时代的那些伟大的法国雕塑家中,重新对她给予客观的评价,赋予她相应的地位。 一九一三年三月十日,保罗·克洛岱尔清楚地知道,他那优秀、美丽、快乐而充满天赋的姐姐正在被一种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日夜折磨着。他不得不把她送入了疯人院。 当卡米尔被抓进疯人院的那一刻,她的精神世界就已经轰然倒塌了。由于缺少精神上、社会上、物质上、道德上、艺术上和心理上的支持,卡米尔创作的激情变成了她的坟墓。正如一九一九年,卡米尔的母亲在给疯人院的院长的信中说:“正是她自己宣判了自己的死刑。” 保罗是当时送卡米尔进疯人院的两个家属之一。事后,他一直在反思:“我和我的家庭,是不是已经为我可怜的姐姐做了所有的努力?”据说,终其一生,保罗都在质疑自己当初的决定,这个心结困扰着他,至死方休。 卡米尔逝世后,被安葬在蒙特法维公墓,那里有一块专门为蒙特维尔格医院死去的病人准备的墓地。战后,她的侄子曾经想把卡米尔的骸骨移回故乡维尔纳夫,这样可以有一个更体面的墓地来安置她的灵魂。但是他却发现这个心愿无法完成了,因为安葬卡米尔的墓地已经成为公共墓地,后来由于政府的征用而被彻底地平掉了。克洛岱尔小姐已经无迹可寻。无奈,他只好把一块纪念性的圆形石板放在了维尔纳夫村克洛岱尔家族的墓地上。这样,卡米尔·克洛岱尔在世间所有的足迹都被抹去了,除了她的名字和她仅存的雕塑作品。 ———————————————————— 最近在读书馆借来了《为爱痴狂》,关于罗丹的情人、天才的雕塑家卡米尔·克劳岱的故事。艺术家总是细致而敏感,敏锐而又疯狂。卡米尔对雕塑近乎癫狂的执着,对爱情充满激情而又渴望归宿。罗丹不能给她,因为罗丹是个摇摆不定的人,他是生活在女人中的人。女人为什么总是那么被动呢。女人总是容易坠入爱河,然后世界上就只看得到那一个男人,为那么一个人而活,为爱而不顾一切。 悲壮的有时候又是美到极至的。 罗丹 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 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270 评论

帅哥啦阿妹

罗丹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 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283 评论

maggie13050

奥古斯迪•罗丹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232 评论

流浪猫想家

伽利略的资料Galileo (1564~1642) 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 1564年2月15日生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伽利略家族姓伽利莱(Galilei),他的全名是Galileo Galilei,但现已通行称呼他的名Galileo,而不称呼他的姓。 生平:伽利略1572年开始上学,1575年随家迁居佛罗伦萨进修道院学习。1589年被聘为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1591年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学任教。 1609年回佛罗伦萨,1611年到罗马并担任林嗣科学院的院士。1633年2月以“反对教皇,宣扬邪学”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1638年以后,双目逐渐失明,晚景凄凉。1642年1月8日逝世。三百多年后,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不得不在公开集会上宣布:1633年对伽利略的宣判是不公正的。1980年10月又提出重审这一案件,并在罗组成一个包括不同宗教信仰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委员会来研究伽利略案件的始末,研究科学同宗教的关系,研究伽利略学说的科学价值及其对现代科学思想的贡献。 主要贡献: 可分下列三个方面: ①力学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1582年前后,他经过长久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接着在1585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离开比萨大学期间,他深入研究古希腊学者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他根据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写出了第一篇题为《天平》的论文。不久又写了论文《论重力》,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实质并给出准确的数学表达式,因此声名大振。与此同时,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提出质疑。 在1589~1591年间,伽利略对落体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 “自由落体定律”,即在忽略空气阻力条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时同时落地,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根据伽利略晚年的学生V.维维亚尼的记载,落体实验是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进行的,但在伽利略的著作中并未明确说明实验是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因此近年来对此存在争议。 伽利略对运动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等都作了详尽研究并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表达式。尤其是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有了加速度的概念,力学中的动力学部分才能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在伽利略之前,只有静力学部分有定量的描述。 伽利略曾非正式地提出过惯性定律(见牛顿运动定律)和外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这为牛顿正式提出运动第一、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础。在经典力学的创立上,伽利略可说是牛顿的先驱。 伽利略还提出过合力定律,抛射体运动规律,并确立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伽利略在力学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这在他晚年写出的力学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中有详细的描述。在这本不朽著作中,除动力学外,还有不少关于材料力学的内容。例如,他阐述了关于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正确地断定梁的抗弯能力和几何 尺寸的力学相似关系。他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他还分析过受集中载荷的简支梁,正确指出最大弯矩在载荷下,且与它到两支点的距离之积成比例。伽利略还对梁弯曲理论用于实践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工程结构的尺寸不能过大,因为它们会在自身重量作用下发生破坏。他根据实验得出,动物形体尺寸减小时,躯体的强度并不按比例减小。他说:“一只小狗也许可以在它背上驮两三只同样大小的狗,但我相信一匹马也许连一匹和它同样大小的马也驮不起。” ②天文学 他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这些成果包括: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现称伽利略卫星),太阳黑子和太阳的自转,金星、木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他用实验证实了哥白尼的“地动说”,彻底 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动说”。 ③哲学他一生坚持与唯心论和教会的经院哲学作斗争,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认为经验是理论知识的源泉。他不承认世界上有绝对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绝对权威,反对盲目迷信。他承认物质的客观性、多样性和宇宙的无限性,这些观点对发展唯物主义的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强调只有可归纳为数量特征的物质属性才是客观存在的。

265 评论

幸福的小猫zz

展开全部

1.奥古斯特·罗丹

(Auguste Rodin1840~1917)

简介

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他14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 *** 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大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生平

罗丹进的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在此期间,他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绍他到当时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耶(Barye 1796~1875)那里去学习,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在渡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勒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让他做为推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 ,但这也没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打击。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罗丹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两年之后, 她柔弱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罗丹的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但是罗丹强健的肉体供给他源源不断的欲望,其中创造欲望在一颗艺术家的心中燃起了难以遏制的火焰,使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诚的罗丹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达的修道院院长埃玛尔,从罗丹受压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创造条件让罗丹有机会去画画和雕刻。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还俗,去继续其雕塑事业,“用艺术为上帝服务”。这样鼓励罗丹。罗丹用一颗被抚慰而充满感激的心在修道院为埃玛尔院长做了一件雕像,这件雕像显示出23岁罗丹已经具备当一个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劲儿。

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义。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

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颖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罗丹艺术术论

在艺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

--罗丹

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飞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内而外开放的。同样,在美丽的雕刻中,常潜伏着强烈的内心的颤动。这是古代艺术的密。 --罗丹

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 --罗丹

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罗丹

最主要的是感受,爱憎,希冀,吟哦,生活。要做艺术家,先要从人做起。 --罗丹

恶是枯干。 ——罗丹

《罗丹艺术论》是对欧洲雕塑史的科学总结,又是个人经验的精练概括,其中贯穿着罗丹对前人的崇敬、对名作的卓见和创作的喜悦、深思的刻痕、点滴的自省。当年傅雷先生任教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翻译此书作“美学讲义”发给学生,意在未曾涉及纯粹美学之前,先对于美术名作的形式与精神有一确切认识与探讨。

重编彩图本紧扣大师谈话,将二百余幅美术名作与谈话内容融为一体,更利于名作的欣赏和名著的理解。

这里只对该书作简要介绍,阿文建议你去买一本奥古斯特·罗丹简介,因为可以放在床头慢慢的看,还可以闻到书香。里面有很多精美图片,书页的纸质也很好。另外,为了不损坏原书奥古斯特·罗丹简介,阿文舍不得扫描,因为扫描图片的时候要把书压平,很容易把书弄坏……

《罗丹艺术论》法国·葛塞尔【著】 傅雷【译】

年谱

1900年奥古斯特·罗丹在巴黎举办作品展,确立他作为一个雕塑家的声誉。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恢复西方雕塑对人类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表现,被认为是雕刻史上最伟大的肖像雕塑家。

1864年,罗丹随著名动物雕塑家路易·巴耶学雕塑,由于刻苦努力,进步很快。后又到有“小美术学院”之称的卢浮宫学画,画室主人是第二帝国时代很有名气的装饰雕刻大师阿尔贝欧内斯特-加里埃-贝勒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罗丹己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雕刻家的条件。35岁之前,罗丹的个人风格还没有确定,1875年,罗丹访问意大利,对伟大的米开朗基罗赞赏备至,对其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1878年,罗丹展出《青铜时代》引起了不少议论,许多人不承认这是艺术作品,因为它太逼真了,说它是根据真人塑造的。此事对罗丹震动不小,使他开始思考作品的表现问题,他感到极端近似意味着毫无新意,且不利于表现深层的思想感情。因此,罗丹以后的作品形象生动且富于内在的精神气息。他的代表作《地狱之门》共186个形体,历时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没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独立成为享誉世界的名作。

罗丹的其他主要作品有:《伤鼻的男子》(1864)、《青铜时代》(1876)、《圣约翰的说教》(1878 )、《地狱之门》(1880-1917)、《亚当》(1880)、《夏娃》(1881)、《加莱义民》(1884-1 886)、《吻》(1886)、《巴尔扎克》(1897)、《雨果》(1897)。

1917年11月17日,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法国雕刻家罗丹逝世。

[编辑本段]2.原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36/10/19

民 族: 汉族

原名罗成伟。湖南邵阳人。 *** 党员。1965年毕业于长沙市教师进修学院中文系。1959年参加工作,历任长沙市南区教育局长,《新创作》杂志副主编,长沙市文化局副局长、正处级调研员,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湖南省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届常务理事及省寓言童话文学研究会首届和二届会长,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第四届副会长。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故事集《鸡司令》、《不能忘记的故事》、《毛主席的好孩子》、《红色少年的故事》、《险洞探水》,诗集《龟兔第二次赛跑》、《鸵鸟小莎莎》,寓言集《哈哈飞奇趣寓言》,《伊索和“呵喂先生”》、《孙悟空挑选新猴王》,中篇童话《猪八戒外传》,长篇童话《绿鼻子“老虎”历险记》、《超级宝贝古力丁》,中篇科幻小说《神奇的海岛》,中篇传记文学《王勃》、童话集《小叽叽历险记》、低幼童话寓言集《兔子和乌龟第二次赛跑》、科幻小说集《银鲁鲁和金贝贝》、《文艺湘军百家文库·罗丹卷》、散文集《雁过留声》、自传体散文《望断南飞雁》、古诗词集《饮翠楼诗词》等二十余部。部分作品选入《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选》、《中国新文艺大系》、《世界寓言精品五百篇》,并译有日英外文版本。

长诗《兔子和乌龟第二次赛跑》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小说集《银鲁鲁和金贝贝》获湖南省首届儿童文学大奖,《乌鸦喝水的新故事》获第十一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童话寓言集《老狼柯克传奇》获1994年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金骆驼奖,《哈哈飞奇趣寓言》获1998年第二届金骆驼创作二等奖。科幻小说《翠岛奇事》获中华少年科幻小说大赛一等奖。曲艺《中流击水显风流》获文化部第三届群星奖。

[编辑本段]3.厦门工商联秘书长

(1904.9~1983.3.27)字稚华,号慧印居士,连城人。从小喜爱书画。1930年来厦,开办风行印刷社。其间活动在新加坡。1935年回国定居厦门,重操印刷业。刻苦书法,博采众长,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书风“罗丹体”。1951年与杨夏林等创办鹭潮美术学校。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厦门市文联顾问、厦门市书家协会名誉顾问,并任厦门市政协一至五届委员、厦门工商联秘书长。有《罗丹书法艺术》等行世。

[编辑本段]4.蹦床运动员

性别:女

生日:1986.3.23

籍贯:湖南

身高:1.61米

体重:52公斤

项目:蹦床

运动经历:

1999年进入湖南省队开始从事专业训练;2002年11月入选国家队。

主要成绩:

2000年5月全国蹦床锦标赛团体亚军

2001年5月全国锦标赛团体亚军、个人第八

2001年11月全运会团体亚军、个人第四

2002年5月全国蹦床锦标赛团体冠军、个人亚军

2003年5月全国蹦床锦标赛团体亚军、个人第五

2003年世锦赛团体亚军

[编辑本段]5.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

1981年生于中国重庆,200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

2003年 参加重庆首届油画展。(重庆美术馆);

参加贵州双年展。(贵阳);

参加德国卡塞尔MY LAND联展(卡塞尔大学美术馆);

参加第三届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

2004年 参加四川美院99…04创作成果展。(重庆美术馆);

参加第三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重庆美术馆);

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重庆优秀作品(重庆美术馆);

参加中法艺术走廊通道展(法国梭邦大学美术馆);

2005年 参加成都国际双年展 新人特展 (成都现代美术馆);

参加中韩交流展 (重庆.汉城);

2006 年 参加自我造局 中国当代绘画展(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

参加中国归来 (法国.图卢兹Les Abattoirs当代艺术博物馆);

参加重庆辣椒 (青岛美术馆);

参加来自重庆的当代的绘画 (加拿大渥太华光洲美术馆);

参加嬉戏的图像 (深圳美术馆);

参加我们之间 青与蓝 (罗中立。罗丹。联展) (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

参加今日中国 当代绘画展 (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7年 参加从西南出发 当代绘画展 (广东美术馆);

参加贵阳双年展(贵阳美术馆);

参加798艺术节邀请展(北京798);

参加工作是一种态度(上海);

参加2007大学生年度提名展 (北京);

参加同感——当代新锐艺术家展 (成都);

参加新视觉’07——第四届全国美术院校油画专业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何香凝美术馆);

参加动漫双年展。(摩卡现代美术馆。上海);

参加重庆直辖10周年优秀作品金彩奖(三峡博物馆。重庆);

参加3L4D (形而上画廊。台湾);

[编辑本段]6.中国作协辽宁分会专业作家

原名罗士垣。广东兴宁人。 *** 党员。高中毕业。早年曾任布店学徒、小学教师、汕头统税管理所文书,1938年赴延安抗大学习。后历任大连日报社社长、鞍钢机械三厂厂长、中国作协辽宁分会专业作家。1941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风雨的黎明》,短篇小说集《飞狐口》、《战斗风云录》、《小号手》、《秘密情报员》,话剧剧本《秘密的斗争》等。

[编辑本段]7.河南师范大学教师

女,汉族,1980年4月出生,河南省新乡市人。1999-2003年,在郑州大学就读本科;2003-2006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就读硕士。参与完成的主要课题有:《校长培训网络课程开发项目》,教育部人事司重点项目;《优质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曾在《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篇,参与编写出版论著2部。

345 评论

朝天辣椒smile

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让·巴蒂斯特·罗丹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玛丽·谢弗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的出生让父亲欣喜若狂。这位从诺曼底来巴黎谋生的农民,做梦也没想到在他38岁时还能抱上儿子。罗丹和她的两个姐姐克洛蒂尔德和玛丽都长着一头的红发,而“罗丹”在诺曼底的意思正是“红色”。让·巴蒂斯特请来了妻子的妹妹泰蕾兹姨妈,让她到区里填写罗丹出生登记表,因为他和34岁的妻子都不会写字。他说:“我们叫他弗郎索瓦·奥古斯特吧。”于是姨妈就写道:“弗郎索瓦·奥古斯特·罗丹,1840年11月12日,生于巴黎市阿尔巴莱特大街3号。”19世纪的法国,政治动荡,战争频繁,这是一个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伟大时代。1848年6月,法国人在“民主和社会的共和国”的旗帜下,掀起了波及全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尽管是失败的,“至少是带着不愧进行过世界历史性伟大斗争的光荣而失败的,不仅法国,并且整个欧洲都被6月的地震所惊动”,它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准备和扫清了基地。自此之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此志彼伏,连绵不断。1870年,普法战争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灭亡。1871年,巴黎工人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型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失败后,法国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到70年代末,法国工人运动又有了新的发展。在这勃发的年代,哲学、自然科学日趋繁荣,出现了雨果、巴尔扎克、德拉克洛瓦等一大批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罗丹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

236 评论

kasumi0330

罗丹 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 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罗丹进的美术工艺学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在这里他遇到了终生敬仰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勒考克是一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一开始就鼓励罗丹忠实于真正的艺术感觉,而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也许正是这种教导影响了罗丹的一生。在此期间,他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由于买不起油画颜料,罗丹转到了雕塑班,并从此爱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绍他到当时法国著名的动物雕塑家巴椰(Barye 1796~1875)那里去学习,使他受到良好的基础训练。在渡过三年艰苦而勤奋的学习时间后,罗丹踌躇满志,准备投考巴黎美术学院。勒考克把罗丹介绍给当时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Hippolyte Maindron 1801~1884),让他做为推荐人在罗丹的入学申请书上签字 ,但这也没用,罗丹落选了。第二年依然落选。第三年,一个老迈的主持人在罗丹的名字旁边干脆写上:“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就这样,未来的欧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术学院永远拒之门外。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家的年轻的罗丹,是一个沉重打击。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罗丹心爱的姐姐玛丽因失恋而入修道院了,两年之后, 她柔弱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罗丹的精神在这双重打击下彻底崩溃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当了一名修道士。但是罗丹强健的肉体供给他源源不断的欲望,其中创造欲望在一颗艺术家的心中燃起了难以遏制的火焰,使对上帝和艺术同样虔诚的罗丹陷入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达的修道院院长埃玛尔,从罗丹受压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创造条件让罗丹有机会去画画和雕刻。当他看到罗丹确有才气后,就劝说罗丹还俗,去继续其雕塑事业,“用艺术为上帝服务”。这样鼓励罗丹。罗丹用一颗被抚慰而充满感激的心在修道院为埃玛尔院长做了一件雕像,这件雕像显示出23岁罗丹已经具备当一个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劲儿。 罗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边,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开始了边工作边自学的奋斗生涯。雇不起模特儿,他就请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乞丐的丑陋使罗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损的脸上,有着人类所共有的愁苦和凄凉,同时他也想到了那位终生辛苦劳作而孤独的雕塑大师米开朗基罗。从而在罗丹的眼中生活的美丑和艺术的美丑有了不同意义。他创作时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现,将其所要展现的思想内涵容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艺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语言,人们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内容要远远超过视觉感受。这一艺术思想正是大师米开朗基罗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经过三百多年后第一次在罗丹的《塌鼻男人》得以成熟展现,并贯穿其一生,成为它们的灵魂和魅力的源泉。罗丹不仅是一位雕塑大师,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学生或者助手,哪怕是仅仅有过交往,都在艺术上深受罗丹的影响。但罗丹作为先生从不在艺术观点上束缚学生们,因此他的学生都能成熟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而脱颍而出。他们学习的是罗丹的创造精神,所以其中出类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后与老师齐名。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以此而论,罗丹是最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刻大师。然而,他的伟大,还在于他的深刻思想:他没有浪漫派中容易见到的那些弊病,如肤浅的热情,空洞的夸张,虚假的内涵。他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动人之情,又启人之思,使我们得以神游于心灵的波涛,生命的奥义,宇宙的玄远,创造的神奇。由此观之,罗丹又超越了浪漫主义,超越了门户派别,超越了时代和区域,成为历史星河中一颗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层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将其毕生投入到对艺术执着追求和人生种种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1900年奥古斯特-罗丹在巴黎举办作品展,确立他作为一个雕塑家的声誉。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恢复西方雕塑对人类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表现,被认为是雕刻史上最伟大的肖像雕塑家。罗丹1840年出生于巴黎,从小就表现出美术天赋,但由于美术基础课和文化课成绩不佳,没有考上艺术大学,且三次落榜。1864年,罗丹随著名动物雕塑家路易-巴里学雕塑,由于刻苦努力,进步很快。后又到有“小美术学院”之称的卢浮宫学画,画室主人是第二帝国时代很有名气的装饰雕刻大师阿尔贝欧内斯特-加里埃-贝勒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罗丹己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雕刻家的条件。35岁之前,罗丹的个人风格还没有确定,1875年,罗丹访问意大利,对伟大的米开朗基罗赞赏备至,对其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1878年,罗丹展出《青铜时代》引起了不少议论,许多人不承认这是艺术作品,因为它太逼真了,说它是根据真人塑造的。此事对罗丹震动不小,使他开始思考作品的表现问题,他感到极端近似意味着毫无新意,且不利于表现深层的思想感情。因此,罗丹以后的作品形象生动且富于内在的精神气息。他的代表作《地狱之门》共186个形体,历时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没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独立成为享誉世界的名作。罗丹的其他主要作品有:《伤鼻的男子》(1864)、《青铜时代》(1876)、《圣约翰的说教》(1878 )、《地狱之门》(1880-1917)、《亚当》(1880)、《夏娃》(1881)、《加莱义民》(1884-1 886)、《吻》(1886)、《巴尔扎克》(1897)、《雨果》(1897)。1917年11月17日,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20世纪新雕素家

191 评论

康茂暖通

奥古斯迪•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双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罗丹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 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雕塑家,对罗丹套用这样一句古语来评价并不过分:前不见古者,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罗丹,他是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塑家,又是现代主义时期的最初的一位雕塑家。因此他一生注定了要孤独。 罗丹的一生充满了异议、批评和误解,很难进行——地解释。但其作品,那些不再仅仅只从属于他个人和他那个时代,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的美的化身,人类智慧的结晶,一直为后来人所赞叹,所欣赏,也为后人所学习,所模仿着。 多少年来,在罗丹的千百件作品中,我们心悦诚服地欣赏着,我们不无惊叹地感慨着,我们无不将目光转向那双手,创造出奇迹的手。 弗郎索瓦•奥古斯特•罗丹,伟大的雕塑家,1840年11月12日出生于巴黎市圣马塞尔的贫民区。父亲让•巴蒂斯特在警察局工作,属于低级公务员,母亲玛丽•谢弗来自法国东部摩泽尔省,1936年与罗丹的父亲结婚。两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罗丹的父亲38岁才得到惟一的这么一个儿子,激动不已,夫妻两在积极为罗丹的未来作着规划,希望他能够接受很好的教育,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高级警官。于是当罗丹5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他送到附近的教会学校。这是一所专为穷人孩子开办的以宗教教育为主的学校,同时也讲述算术和拉丁文等。 小时候的罗丹很听话,很害羞,很内向。可是他对学校的功课并没有什么兴趣,常爱沉浸于自己的想象当中。 他惟一喜欢的就是画画,但是那个时候的巴黎,就有几千名画家,他们都不富,更多的还是生活在贫困线上,为衣食担忧。只有少数的为官方所支持的画家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正蛭�绱耍�盖缀苁欠炊运���?br> 但是罗丹对画画的爱好却一发不可收拾,没有纸,就用买食物的包装纸,没有桌子就趴在地板上画。尽管父母想尽方法来阻止,小罗丹总能想出方法找到东西来画。画画在学校里也是被禁止的,有次当老师发现他在教室里画画时,就用戒尺狠狠的抽打他的小手,一个星期他都无法拿笔。但是小罗丹并没有因此气馁,相反他用漫画画出了那个老师毫无人性的、冰冷的脸,表达了他对画画的无法比拟的热爱。父亲对罗丹越来越失望了。 这个时候惟一站在罗丹身边,给予他默默扶持和理解的是罗丹的姐姐玛丽,她理解弟弟为艺术的喜爱和向往,她努力说服了固执的父亲,让罗丹得以继续学习美术,并进了工艺美术学校。她用自己挣得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敬爱他的姐姐,姐弟俩感情非常深厚。 罗丹所进的工艺美术学校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情妇蓬马杜尔夫人宠幸的画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创办的,学生在这里学习装帧艺术和制图,这所学校培养的是描图员,而不是画家。 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荷拉斯•勒考克。荷拉斯•勒考克是个普通的美术教员,但他的学生有后来的印象派画家凡天•拉图尔、卢古罗、埃德加•德加以及官方雕刻家达鲁都和罗丹,勒考克对美术学校非常厌恶,在他看来美术学校就是一座古典主义的学校,平庸无能,无丝毫创造力和生命可言。 在当时,艺术还是由一个官方机构管理控制的,等级森严,政府主管,美术学校、法兰西学校和沙龙等组织控制,画家作品只有经过艺术官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选通过才能正式展出。而那些有所创新,不是一味模仿古典主义作品的画家却受到压制和打击。 奥拉斯•勒考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希望他们能凭感觉抓住对象的主要线条和特征,鼓励学生更多地去观察和体会大自然。罗丹在此教导下,认为自然光才能最完美地显现形体,甚至还断言雕塑乃是一门“外光艺术”。 奥拉斯•勒考克从一开始就鼓励罗丹不要按照学院派的教条去循规蹈矩,要忠实于真实的艺术感觉,他曾对罗丹说:“这里有两种学生:一种是制图员,虽然自然界并不只有直线,他们只画直线;虽然生活中并不存在规矩,他们只想循规蹈矩。考上美术学院,临摹古典名作通常就是他们的结局。与此同时,还有第二种学生,他们只有极稀少的几个,你永远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就是这些人,像伦勃朗一样,学会了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罗丹沮丧地意识到自己从未认真观察过什么东西,但他想到了爸爸,他便根据记忆画出爸爸听到他想学画画时生气的样子。勒考克见了说:“很难看。画不一定都得美丽,但必须要充满生气。” 罗丹得到了极大的鼓励。 罗丹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开始了:上午在工艺美术学校上课,下午同其他人一起到卢浮宫去临摹大师的名画,每周有两个晚上上人体写生课。当罗丹第一次在卢浮宫看到达•芬奇、提香、拉斐尔、鲁本斯、伦勃朗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时,他激动万分,他最喜欢的是米开朗基罗和伦勃朗。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充满了生气、充满了力量,而伦勃朗的作品充满了感情、不落俗套。很多年以后,当罗丹游历了荷兰和意大利的时候,特地去参观和学习了这两位大师的作品,这两大位大师对罗丹一生的创作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学校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下,罗丹飞速地进步着,素描很快过关了。但到画油画的时候,罗丹又遇到难题,没钱买颜料,有时他能捡到那些有钱学生扔掉的还没有完全用完的颜料,但最好的颜料总是被挤得光光的,他只有不停地画草图。 这个时候,罗丹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还远远不够,于是他就泡在像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巴黎所提供的不要钱的学习地点,认真努力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欧洲艺术发展史和各绘画流派的变化衍生发展的状况。 同时罗丹开始阅读文学作品,诸如大文学家雨果、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法国作家缪塞、拉马、米什莱和基内等人的作品,来提高自己在一般文学知识方面的修养。 由于经济上的窘迫,罗丹觉得无法再继续自己的学业了,准备向学校提出退学。这时勒考克伸出援助的手,罗丹是他最有才华的学生,绝不能因为钱的原因看着这个小伙子荒废了才华断送了前途。他对罗丹说:“罗丹,要不来雕塑室吧?你是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即使不能成为一名雕刻家,也能成为一个很好的造型工或铸工。”然而当罗丹来到雕塑室时,他就明白自己再也放不下这里的一切,那一堆堆黏土和一块块大理石好像有魔力似地吸引着他,他知道自己不会只成为一名铸工,那一座座完美而有力感的著名雕像复制品使他浑身充满了新的激情。他清楚规划着自己未来的职业:“我要成为一名雕塑家。” 勒考克给他泼冷水:“这个职业要过贫穷的生活。现在,政府和博物馆是雕刻品的惟一的买主。雕塑所需的材料十分昂贵,而且你找不到有钱人的资助。” 然而,艺术狂热已经使罗丹顾不了这些现实,只浸沉于对雕塑的热爱之中。 罗丹把自己想当雕刻家的理想告诉了家里,父亲深深地为罗丹的未来开始担忧。而罗丹却满怀信心,他认为自己在5年之内肯定能有所成就,一直支持罗丹的玛丽姐姐向父亲提出承担罗丹的食宿费。 父亲对罗丹的信心和玛丽的支助不以为然却无可奈何,他只是要求罗丹一定要学好石匠这门技术,否则将来他比自己还要贫困。 随后的几年里,罗丹通宵达旦地勤奋地学习,每天休息不到6小时。午饭因为经济上困难也经常被省略了,他也经常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但是为了他的美术学院的理想,他不得不这样疯狂地学习,虽然已经上了美院的巴努万、拉图尔等人把美院说得一钱不值。但罗丹还是在不停给自己加油。 1857年,罗丹的两幅临摹大师的作品先后获了头奖。在他17岁的时候,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开始报考美术学院。他把自己的绘画作品和雕塑的石膏像——其中包括他为父亲塑的头像,这被认为是罗丹的第一件雕塑作品—— 用小推车送到雕塑家曼德隆那儿。曼德隆看后,当场肯定了罗丹的才华。有了大师的肯定,罗丹信心倍增。 经过这样3年的艰苦而勤奋的学习,罗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是报考美术学院的时候了。他想在正规的学校接受教育。虽然对美术学院传统教学方式勒考克并无好感,但他还是鼓励罗丹报考美术学院并为其找了推荐人。罗丹连续考了3年:第一年按自己对模特的理解进行创作,结果落选了;第二年按照美院的审美方式对罗马人物造型进行雕塑,也落选了;第三年他以传统的希腊风格进行创作,当整个塑像完成时,他看到别的考生都投之以忌妒的目光,但主考官还是在表格上写下了“落选“两字,并在旁边加了一行字:“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属浪费。” 这对渴望成为雕塑师的罗丹打击巨大,他绝望了,觉得作为雕塑家,他的艺术生命已经结束了。 罗丹三次参加考试,次次落榜,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是勒考克的得意门生,当时美术学院向来把大卫的古典主义观念视为正统。罗丹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观念和行为方式,虽然在小学校里颇为流行,却是和大卫观念相对立的。 相反勒考克并不把落选当回事。他安慰罗丹说:“你认为米开朗基罗需要进美术学院吗?”当听到了“米开朗基罗”,罗丹的眼里重新放出了希望的光芒。迫于生计,罗丹到一个叫克律歇的装帧师那里工作,工资少得可怜。装帧工作主要是点缀美化楼房建筑,虽然不是雕塑,但也是除了雕塑外也就算是最好的工作了。虽然和以前一样他依旧按时去听勒考克和动物解剖学家巴椰的课,但对未来有些灰心丧气,觉得自己实现不了一个真正雕塑师的愿望了。可是雕塑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再也无法割舍,每天他都要花上两个小时用黏土进行创作,如果哪天没有,他就觉得生活没有滋味,觉得自己荒废了年华。下班以后的时间都用在了黏土制作上。 罗丹认识了一些朋友,他们年龄不相上下,志趣相投,都有着自己的梦想,都希望日后出人头地,作品能流传后世。其中罗丹最要好的朋友像画家拉图尔、勒格罗 ;做雕塑的达鲁(他比罗丹高两班)和富尔凯两人,后来他们都出了名。 罗丹对艺术的追求并不因生活上的艰辛而退缩,可却差点因为精神上的重创而被断送了——玛丽姐姐去世了!对于这一残酷的现实,22岁的罗丹无法接受。他再也无法打起勇气去工作,也无法继续他热爱的雕塑了。玛丽只是一个普通的年轻女孩,但对于罗丹来说,却是他的知己、他的慰藉,她一直是他在生活中惟一可以信赖的人,在艺术追求上最有力的支持者,在精神上与罗丹是相通的人。玛丽的死对罗丹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打击,他彻底崩溃了,再也没法在家里待下去了,这里的一切都会引起有关玛丽的回忆。 1862年的冬天,在一个下雨的日子,罗丹在圣雅克街上圣餐长老会的修道院里开始了修道士的生活。埃玛尔神父是这个修道院院长,他是一位尊严的、享有学者盛名的年长教士。他那宽宽的额头、沉思的双眼和刚劲的下巴,具有罗马人严峻的特征,但当他微笑时,脸上好像焕发出某种光泽,显得神采奕奕。他同罗丹打过招呼后,问他:“你是位雕塑家吧,奥古斯特兄弟?”“神父,我只不过是个学生,” 罗丹不安地动了一下说,“艺术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 埃玛尔神父睁大了眼睛:“上帝赐予一个人艺术才能,那他就不能随随便便地将它扔掉。一个人可以同时为美和上帝服务。菲利波兄弟和巴托洛米欧兄弟就曾同时为美和上帝同时服务,他们获得了荣誉和美名。渐渐地就会知道你是不是适合当个教士,不管怎样,出家不应该是为了逃避现实,而应当是在履行职责。” 事实果真如埃玛尔神父所说的那样,罗丹虽然全心全力地遵守教规,渴望在辛苦的修行和对上帝的顺从中、在无边的孤寂和虔诚的祈祷中得到心理的安慰,但对雕塑制作的源源不断的欲望,在他心中燃起了难以遏制的火焰。埃玛尔神父把罗丹的内心的矛盾和苦闷看在眼里,他给罗丹拿来了新版的但丁的《神曲》,上面有多雷的蚀刻画。多雷的蚀刻画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奥古斯特•罗丹坐在修道院的图书馆里, 画着自己想象中的《神曲》,比多雷的画更富有美感,更充满了感情,几个月来,他第一次感到了心满意足。埃玛尔神父看了看他的画,说道:“好!好!你并没有荒废时间。” 他清楚地意识到罗丹的创作要靠他的手,因此安排他到花园里去干活,并给他拿来黏土,罗丹对此充满了感激。 正是在这个花园里,罗丹制作了他签名的第一件作品,这是他所崇敬的埃玛尔神父的一个胸像。这个胸像并没有对埃玛尔神父进行任何艺术上的美化,一如埃玛尔本人:干瘦、硬朗、瘠薄的面孔,突起的颧骨,向下拉扯的两颊显出对世间的太多的忧患,宽阔的额头、神采奕奕的眼睛,神色平凡而坚定、严肃而仁慈,流露出爱的凄悲,表现出埃玛尔玛尔神父那种为宗教献身的性格,似乎他专为了走艰难坎坷的道路而来到人间的。当艾玛神父看到自己的胸像时,他说道:“这个塑像真是太传神了。它描绘出我普普通通的长相,让我不要骄傲自负,但它又充满了感情,使我感到我是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人。” 罗丹并不适合修道院,埃玛尔神父深深明白这一点,罗丹的生命就在他的艺术创作里,他劝罗丹还俗:“你现在需要的是信仰和希望,不是安慰。”几天之后,罗丹带着对埃玛尔神父的深深敬意,结束了他修道士的生活。这段修行生活,虽然短暂,但不能忽视,正是这短暂的修行生活培养了罗丹的宗教情操。 宗教的熏陶使他更严肃的看待生命和艺术。宗教对他以后的创作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引导罗丹一次一次地走入人生悲苦情感的体验。罗丹的作品从整体来看是悲剧的内省。

250 评论

相关问答

  • 孟德尔发表的论文题为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

    笑傲江湖之悟空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孟德尔论文发表

    寂孟德尔和他的遗传理论 1965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在捷克布林诺的摩拉维亚镇的一座教堂里,曾举行过一次盛大的纪念会。参加这次纪念会的大部分人并非教徒,而是应捷克

    丝雨如薇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德布罗意论文发表

    该粒子的质量(m)和速度(v)。德布罗意设想,每个粒子(比如电子)都伴随着波,其波长(λ)与该粒子的质量(m)和速度(v)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于普朗克常

    苏苏湖光山色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孟德尔不敢发表论文

    1、遗传学之父是孟德尔。 2、时隔多年才被人发现的原因: 豌豆的杂交实验从1856年至1864年共进行了8年。孟德尔将其研究的结果整理成论文《植物杂交试验》发表

    Krystaldx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成都班德尔论文发表

    据我个人了解,班德尔城服务器在四川成都玩的话延迟是10ms,因为班德尔城服务器设在成都,离得近延迟低。

    小牛丫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