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8

天龙过江
首页 > 论文发表 > 马克思论文发表笔记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angdandan

已采纳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并不断发展着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形态的多样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及其哲学意义。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目的性、物质性和社会制约性。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和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辩证统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与系统。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唯物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辨证法,防止形而上学。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辨证法思想。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辩证思维方法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认识的本质实践是认识的现实基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与信息、选择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导向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价值。认识过程中的辩证运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是具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的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特点。人类社会是由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组成的复杂有机体。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即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的要素和构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物质性和社会性。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生产关系与阶级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社会的观念结构社会观念结构是由各种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按一定关系和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及其意义。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哲学意义。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历史的参与者与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及其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及其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二、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与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及其影响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世界意义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兴起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原则和基本步骤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20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

97 评论

宾格砖家

我的笔记整理都是围绕着问题而展开,从在回答问题中学到新知识,发现不足,不再是知识点-题目,而是题目-知识点这样展开 好的,我们开始放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好的我们接下来看第一个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两点:1.客观条件,2.阶级基础 客观条件是由资本主义制度自己提供的,而阶级基础是由工人阶级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而准备的 17世纪40年代,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相继发生资本主义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开始,让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各个工业部门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建立了大机器作业的工厂制。资本主义的经济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中的表现 由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理论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1、德国古典哲学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具有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并且不能把发展中的观点坚持到底。 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费尔巴哈的伟大功绩在于,他旗帜鲜明的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一样有着严重缺陷,它是直观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不仅仅是德国古典哲学,还有古希腊罗马哲学等。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经济理论,如关于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思想,关于劳动一般的抽象,关于把价值区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观点,他们在对工资、利润、地租的分析中,对剩余价值起源的探索,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经济分析等,这些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起了积极作用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也存在严重缺陷和错误,如关于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符合人性的永恒不变的制度的观点,把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看成自然规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以及价值理论中的矛盾和混乱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收集和研究了关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大量历史资料,详细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及其固有矛盾,揭示出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最主要的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傅里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社会地狱”“复活的奴隶制”,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整套欺和伪善的制度”,他把私有制、宗教、婚姻形式看成是现存的资本主义的“三位一体”的祸害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由于时代局限,也存在不少缺陷,如他们关于理性支配世界的观点,关于否认阶级斗争、反对暴力革命的观点,都属于唯心主义历史观;他们对未来的过于详细的描绘和对社会细节的规划,带有很大的空想性质;他们认识不到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和历史使命,找不到实现未来社会的社会力量等。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总结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性的变革。 自此,我们全面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从其积极性,消极性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所做的改进方面。 剩下的我们下次再续,再见 喜欢的同学点个赞再走哦~

113 评论

相关问答

  • 马克思论文发表笔记app

    第四章认识论 第一节认识论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一)、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唯物主

    我是蜜桃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期刊投稿马克思

    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

    dt930014240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马克思投稿期刊

    《莱茵报》《前进报》《德意志—布鲁塞尔报》《新莱茵报》《纽约每日论坛报》

    xieyouliab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求助马克思论文发表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可以发sci。SCI本质为一个引文库,全名为“科学引文索引”。简要地说,全世界有许多可以发表科学论文的期刊,但这些期刊良莠不齐,能够被SCI

    周一小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马克思论文发表学报

    1、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的再探索,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4月2、我国劳资利益关系理论的现状分析,政治经济学评论,2008年5月3、自然资源虚拟价值的现代释义,马

    zhakuqinglong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