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飞猪
据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6月版《爱新觉罗·溥仪日记》记载,溥仪在大字本到小字本的进阶过程中,从1963年1月16日到1963年6月12日,曾19次来群众出版社参与审改《我的前半生》。这年8月22日,他根据全国政协有关领导指示,又到群众出版社联系,要求取回三份《我的前半生》付印前的清样(这里指小字本杀青前的清样。因为,全国政协在1963年10月决定此书杀青;中宣部在1963年11月决定此书杀青)。这年9月4日第一次看到了这部书稿的清样。据笔者“《我的前半生》出版始末”一文(发表于《纵横》2006年第八期)引用图书档案内容:“1963年10月15日,李文达与申伯纯通电话,问他是否要写个书面意见和见一面。申伯纯说:‘没时间见面谈了,因为就要出差。清样已经看过,没有什么原则意见,有些小意见都写在清样上了。’溥仪则将申伯纯批注意见的清样带回群众出版社。”足见溥仪有充分宽裕的时间了解、熟悉、把握小字本的清样和杀青样。而溥仪所写《从皇帝到普通公民》这篇文章,据《爱新觉罗·溥仪日记》记载,是1963年8月27日,《中国建设》杂志社副总编辑亲自向溥仪约稿的产物;译成英文后发表于该刊1964年1月号上。也就是说,催生《我的前半生》小字本和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几乎在同一时间段里进行。溥仪依然留恋大字本,不放弃大字本的内容(笔者按,由于《爱新觉罗·溥仪日记》1961年只有一篇,阙1962年,故无从了解溥仪审改大字本的情况),反映出某些书稿或文章撰著人的共同规律:外来因素的左右甚至定夺,不能抹杀自己心中的偏爱或倾斜。书籍出版方的情况就不同了。作为《我的前半生》创作主体之一的群众出版社,面对小字本“千呼万唤始出来”,从讲政治和纳谏的角度出发,只能维护小字本。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对待溥仪这样的特殊人物,不希望有牴牾小字本的话语出现。我曾就于浩成的铅笔批字请教过他。他说:“当时政审很严,担心产生变化。”我理解“变化”的含义当指,如果任凭溥仪脱离群众出版社的认可而自由发挥,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实际上,李文达在书稿杀青后,已经被迫地修改有关内容了。于浩成铅笔批字所云“定稿”二字,我则理解为“出版”的意思。书籍出版方对定稿和出版的不同分量以及与其各自相适的工作,把握得是十分清楚的。其 他 2011年早春,我在收藏家方继孝家里,见过溥仪在“另起炉灶”一稿本(指1962年6月形成样本的《我的前半生》第一个送审大字本)的校样上的亲笔批校近百处,对其中的某些批校,溥仪自己进行了删削。时间在1962年3月之后。还在这位方苞的后裔家里经眼了上述“9月4日第一次看到了这部书稿的清样”后的溥仪亲笔批校。贾英华所著群众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末代皇帝的后半生》曾云,溥仪在“另起炉灶”二稿本书稿的“天地”间,“留下了近百处、数千字改动的墨迹”。我尚未见到原始文献,不知“墨迹”在校样还是样本上,仅领略了书中的部分征引。也就是说,溥仪在群众出版社成为《我的前半生》创作主体之一以后,在所有书稿上,都留下了亲笔审改的痕迹,于是乎产生了中国出版史上的罕见现象——“溥著溥批”。这些珍贵的史料,迟早会全部公诸于世的。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藏有溥仪所写“中国人的骄傲”手稿,据说是国家二级文物。我在电脑里过目,未见原件。其实这篇文章依然是李文达执笔,溥仪抄录出来的。关于“中国人的骄傲”之来龙去脉,笔者将另文探讨。我所见与《我的前半生》有关溥仪所写,还有爱新觉罗·溥杰为这本书作序时谈到的溥仪写给李文达的七言诗:四载精勤如一日,挥毫助我书完成。为党事业为人民,赎罪立功爱新生。此诗原件在李文达的家属那里。群众出版社图书馆存有另一种原件:为祖国社会主义和人类最崇高理想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书赠群众出版社一九六四年仲春溥仪群众出版社1960年1月版《我的前半生》(灰皮本)之作者所写,由于未见史料明确佐证,故不在本文叙列。溥仪和李文达在1960年4月至7月之间,曾在旧香山饭店搞了一个“剪剪贴贴”的“灰皮本”修改稿。我见过此稿原件,残损不全,为李文达修改字迹,就内容而言,当属编辑加工。此时,群众出版社依然停留在这本书的编辑主体层面上。事情的变化产生于1961年2月至8月之间,群众出版社采纳了李文达重写《我的前半生》的计划。本文所述为“重写”后之作者所写。此时,群众出版社当之无愧地成为《我的前半生》的创作主体之一。(孟向荣)
誓吥錵訫
我认为他的这本书并不是被迫写的,因为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而且也从中可以看出来,他的一生非常的波澜壮阔;我认为这本书就是溥仪写得,只不过溥仪当时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心境和现在有着天擦地别。
慕容诗月
提到我的前半生,可能很多人想到的是马伊俐和袁泉等人主演的电视剧,但对于很多文学爱好者来说,大家想到的却是溥仪。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是被迫写的吗?这本书到底是谁所写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
现在也有很多关于溥仪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基本上都会参考我的前半生这本书。虽然我的前半生署名是溥仪本人所写的自传,但其实这本书只不过是以溥仪写的自传为原型加工而成的。溥仪的字算是灰皮本的,是溥仪当年在抚顺战犯看守所中所写的自传。也正是因为这本书,溥仪才被大赦释放出来回到了北京。
所以溥仪写的自传,并不一定能够真实表达溥仪的想法,因为这本书就是溥仪专门写出来给组织看的,表达自己确实思想已经被改造过了,这本书对于溥仪来说更像是立功的。因此这本自传充满了反省式的语言,文中很多都是对自己的否定。前半段还是可以看的,是有感情在的,后半段感觉都是溥仪为了表达自己已经被思想改造而伴随着这个目标写的。
溥仪原版灰皮本的我的前半生中,里面也牵涉到了很多禁忌的东西,以及当时社会不能宣扬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最后都被删掉了。最后大家看到的我的前半生,是当年群众出版社文艺编辑部主任李文达,根据溥仪的自传所编写的。所以这本书中,特别是后半部分也掺杂了很多李文达的思想。而且溥仪的亲属,后来还和李文达亲属关于我的前半生的着作权打过官司。
如果溥仪九泉之下得知这本书会引起这样的纠纷时,他定会断然拒绝用蝇头小利来买绝版权的做法的,因为他晚年多年发自肺腑地说:“我前半生愧对祖国和人民,我后半生要加倍地偿还........”
如果是为职称发表论文,不妨至少提前半年投稿,最好提前一年 早做准备。目前,由于中国特有的考评体制,绝大多数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大企业工作人员,都需要进行职称评定
以下是发表sci论文的方法: 1、找到一个可发表的想法。由于SCI期刊是国际上较高水平的期刊,想在这些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首先得有一个好的想法。而好的想法首先来源
在发表职称论文的时候,大家都会提前做准备,因为如果文章发表的晚了,可能会在上交职称材料之前拿不到书,这样就只能等下一次职称评审了。所以,大家发表论文尽量提前半年
随着政策的变化,各大杂志社按照主管单位的要求主动进行整改;各大期刊数据库,比如知网、万方、维普也对杂志社提出要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期刊要进行下架、屏蔽处理。说各
应该挺不错,挺权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