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0

是薇一的我
首页 > 论文发表 > 第三届两岸学者论文发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闪电小白猫

已采纳

1999年10月,’99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在泾川举行,任研讨会秘书长。2001年8月,由王建太、张怀群﹙执行﹚主编的《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99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文论集》由国际华文出版社出版﹙93万字);书中收录了钟敬文给研讨会“挖掘西北神话资源,丰富祖国民艺宝库”题词和贺信,发表了乌丙安、陶立璠、柯杨、赵宗福、杨亮才、叶春生、张振犁、梁白泉、林河、潜明兹、过伟、程士荣等学者论文76篇。2002.8.9.“华夏故土地图”在泾川西王母祠取土;2002-2004 《全国关内最大的完颜宗弼﹙兀术﹚后裔聚居区——泾川完颜住区解密》研究、策划、推介。2004,在《中国集邮报》《中国邮政报》等多家报刊发表了《甘肃泾川是“柳毅传书”邮票原地之一》论文,国家邮政局在泾川举行了《柳毅传书》邮票首发式。2004年9月,担任联络并随甘肃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代表团6人首次赴台湾进行为期10天的西王母民俗文化考察、交流活动。2005年10月,以张怀群为会长的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邀请,甘肃泾川、台湾联办的首届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在甘肃泾川举行。与会代表160多人,50多名台湾学者、代表参加。陶立璠、柯杨先后致开幕词、学术总结报告、主持论坛、向台湾代表颁发泾川台湾轮流举办论坛议定书。张怀群发表了《如何做大做强台湾泾川西王母朝圣之旅》论文。2006年11月30日12月6日,以张怀群为团长的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代表团赴台湾参加2006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暨考察活动,台湾各团体、单位和大陆甘肃省代表团,福建厦门、漳州、吴原,山西万荣的代表共150多人参加了会议。赵宗福、彭金山、张怀群先后担任论坛评论主席并演讲。张怀群在论坛和台湾《新世纪宗教研究》杂志发表论文《泾川西王母祖祠十最》。吴伯雄出席论坛、会见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代表团。台湾王金平在论坛指出:“大陆和台湾之间的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同根同源,有着相当的文化联系。目前,两岸西王母信仰人士非常的广阔,这种人缘与信仰,有助于互通海峡两岸的心音,可说是两岸没有分岐、没有争议的共同语言和文化共识。弘扬西王母文化,保护西王母文化遗产,对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王金平对西王母历史和文化的演变以及地位,与大陆学界的评价毫无差异,他说:“西王母,在民间有以下共识,一是西王母是女仙之尊,她住在昆仑之间;二是西王母养育万物,主西华至妙之气,和东王公共主阴阳,养育天地;三是西王母是长寿的象征,因为瑶池有三千年一结实的蟠桃,西王母信徒信仰西王母,多为祈求健康长寿。总之,西王母信仰至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在大陆、台湾及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信众。长久以来,以西王母信仰为核心,形成了宫庙、碑刻、文献等有形文化和神话传说、故事、祭奠、民俗等无形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化。在西王母信仰的传播过程中,形成累积起来的西王母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因此,西王母的形象,已经成为人民心目中善良、智慧、和平、正义的化身。西王母在促成不同部落融合的过程中也起了典范作用”。王金平呼吁要发挥西王母的两岸纽带作用:“西王母文化不是考古的文物,而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其中包含的文化纽带意义,已经越来越超越其本身。希望通过两岸的交流研究,架设两岸诸方面沟通的桥梁,更能滋养两岸互动、互惠、互利的良好关系”。台湾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弘扬社会道德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邱创焕在讲话中说:“从宗教界讲,两岸所信奉的偶像是一样的,三清道君是哪里人?玉皇大帝、五福大帝、玄天上帝、天上圣母、关圣帝君是哪里人?这些都是我们共同信仰的偶像,两岸都不分彼此,我希望两岸能够直航、方便,我们所信仰的宗教神圣,他们也一样有这个期望的。大陆看台湾问题时,要从经济观点看,从人才观点看,三通直航,对两岸的互补性才会真正发挥功能,需要性也才会更增加。”吴伯雄论述了宗教对社会和谐所起的作用,并希望论坛越办越盛大。他在讲话中说:“振兴的宗教,不会带来社会的动乱,而是带来社会的和谐。台湾在5年前发生‘921’大地震,在那种惨不忍睹的情况之下,政府力量有它的局限性情况下,宗教界站起来,把最痛苦的人民的心灵来安抚。最急迫的物资,是通过宗教界及时送到灾民手上去。所以,宗教的兴盛,尤其是振兴的宗教,能够带来社会的安定,而不是带来社会的动乱。目前,我们亲耳听到胡总书记讲要推动和谐的社会,我们非常希望大陆对和谐社会的推动能够顺利成功,而和谐社会的推动,我相信宗教的力量是一个非常不能忽视的力量,因为宗教是以慈悲为怀,以助人为天职,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过着很祥和安定的日子。所以在这个时候,两岸之间彼此交换对宗教的看法,是有非常大的意义。我祝愿这次西王母论坛收到一定的效果,而且经常办,越办越盛大,影响力越办越大,这是我们共同的期望。两岸一起努力,来追求一个更美满的社会,更良好的两岸关系。”2008年3月12日,张怀群为会长的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经过8个月的筹备、联络、主持,台湾中华道教文化团体联合总会组成廖正豪为团长的40多人迎驾团,从西王母祖祠甘肃泾川回山王母宫恭请西王母、瑶池金母、东王公3尊金身,去台湾绕境巡安,这是史上西王母金身首次离开祖祠甘肃泾川回山王母宫,坐飞机去宝岛台湾绕境保平安。吴伯雄为绕境活动和泾川回山王母宫题词:神恩广被。2009年10月14日至16日,张怀群为会长的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邀请、联络, 第三届海峡两岸西王母文化研讨会在甘肃泾川举行, 台湾有 50多人出席, 两岸学者进行广泛研讨。张怀群发表了《西王母五论》论文。2009年11月3日,张怀群为会长的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主持、联络,泾川回山王母宫西王母、瑶池金母、东王公3尊金身回銮回山祖祠,台湾中华道教文化团体联合总会组成廖正豪为团长的30多人护驾团,从西王母祖祠甘肃泾川回山王母宫恭请护驾西王母、瑶池金母、东王公3尊金身回銮。台湾护驾团护驾金身于11月2日从台北乘飞机直飞西安机场,又 护送西王母、瑶池金母、东王公3尊金身回到回山王母宫西王母大殿、瑶池金母宝殿、东王公大殿落座。3尊金身在台湾全岛绕境,历时20个月。2009年,“泾川西王母信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王母宫景区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1999-2009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丝绸之路东端最大的丝绸之路遗址》、“石窟考古 遗址探秘”为主题的西部重要的佛教考古和文化旅游景区的考察、研究、策划、推介。2010年6月28日至7月2日,泾川西王母民俗学会经过6年多联络、论证、参与规划,由台胞捐资修建、工期达3年的与西王母大殿体量相当的瑶池金母殿、三清殿落成,参与策划、主持了4天的盛大庆典民俗活动,台湾松山慈惠堂组成的庆成祝圣团300多人全程参加。民俗活动由台湾松山慈惠堂舞蹈团、道经团、合唱团、国乐团、艺术团和高雄道德院希夷团、法华山慈惠堂歌声同乐为主体,有舞台歌舞乐诵《福盈祥瑞献金母》《上海世博台湾馆主题曲》《大家都是一家人》及台泾文艺联演;以清一色的台湾青年女子学者为主体,有净坛、煮油净移、启扉、发函三界、迎迓天真、请圣、开光、入火安座、礼诰、上呈、放河灯、燃放天灯、玉阳铁观、上座斛食、云厨妙供、谢土安龙、百拜朝天法忏、八卦弧矢灯科、酬谢百神、普施祭品、铁罐施食等祈安植福的程式完整规范的古老民俗再现,实际是源在大陆、流在台湾的中华民俗文化经典。此庆成祝圣民俗活动之正宗、盛大为回山西王母祖庙史上之最。﹙为以上现实提供了历史依据和文化遗产普查研究成果﹚。

106 评论

阿里上市前

西周青铜器与铭文,西周史,战国秦汉出土简帛文献。从2009年初开始,先后参加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和秦简牍的整理工作。 编著《黄土与青铜——先秦的物质文明》(《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以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为基础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老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论文1.《对王国维“先公先王二考”的回顾和思考》,《中国学术》总第24期,商务印书馆,2007年5月。2.《宋代仿古制作的“样本”问题》,收入《宋韵——四川窖藏文物辑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3.《关于绛县倗伯夫妇墓的几个问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建站五十周年会议论文(2006年10月)。4.《周原强家西周铜器群世系问题辨析》,《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第3期。5.《眉县盠器群的族姓、年代及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4期。6.《簋年代及相关问题》,北京大学古代文明中心编:《古代文明》第六卷,文物出版社,2007年12月。7.《单逑诸器铭文习语的时代特点和断代意义》,《南开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6期。8.《册命铭文的变化与西周厉、宣铜器分界》,《文物》2009年第1期。9.《读〈首阳吉金〉琐记六则》,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古代青铜器国际研讨会论文,2009年4月17日-18日。 修订稿收入朱凤瀚主编:《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10.《西周金文中的“异人同名”现象及其对断代研究的影响》,《东南文化》2009年第6期。11.《北京大学新获西汉竹书概述》,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办:《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1期,中华书局2010年4月(署名“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本人为实际执笔者)。12.《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本〈老子〉的文献学价值》,《中国哲学史》2010年第4期。13.《探寻西周王朝的衰亡轨迹——〈西周的灭亡〉读后记》,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编:《九州学林》2010年春夏季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14.《重论西周单氏家族世系——兼谈周代家族制度的一些问题》,收入朱凤瀚主编:《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15.《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概说》,《文物》2011年第6期。(署名“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与朱凤瀚、陈侃理共同执笔)16.《北大汉简〈老子〉简介》,《文物》2011年第6期。17.《册命体制与世族政治——西周中晚期王朝政治解析》,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编:《九州学林》2011年春季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18.《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概述》,《文物》2012年第6期。(署名“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与朱凤瀚、陈侃理共同执笔) 19.《北大秦简中的数学文献》,《文物》2012年第6期。 1.参加李零教授主持的张政烺先生《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校读》手稿整理工作,负责《周易·系辞》,成果收入《张政烺论〈易〉丛稿》,中华书局2011年1月。2.参加朱凤瀚教授主持的张政烺先生《〈两周金文辞大系〉批注》手稿整理工作,负责西周中晚期部分(约3万字),成果收入《张政烺批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中华书局2011年3月。 1.参与筹备2009年11月5日召开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情况通报暨座谈会”,并在会上做关于北大汉简《老子》的报告。2.2010年9月6日,参加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办的“老子:文献与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题为《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本〈老子〉的文献学价值》的主题报告。3.参与筹备2010年10月24日召开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情况通报暨座谈会”,并在会上做关于秦简牍《算数书》的报告。4.2010年11月5日至7日,赴美国芝加哥参加由芝加哥大学顾立雅中国古文字研究中心和芝加哥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二十年来新见古代中国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首阳斋藏器及其他”,宣读论文:《新出金文与西周诸侯称谓的再认识》。5.2011年7月3日,参加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的“出土文献与古代思想记忆的新方位”论坛。6.2011年10月12-13日,在南京参加“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第三次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7.2012年5月12—13日,应耶鲁大学历史系金安平教授邀请,赴耶鲁大学参加“北大汉简工作坊”,发表报告“西汉竹书《老子》的文本特征与学术价值”。(与朱凤瀚教授、何晋副教授一起)8.2012年8月13日-15日,参加上海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陕西韩城出土芮国文物暨周代封国考古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横水、大河口西周墓地若干问题的探讨》。9.2012年10月20日,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北京),发表报告:《北京大学藏秦汉简牍整理工作的进展和收获》。10.2012年10月27日-28日,参加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出土文献研究所主办的“简牍与早期中国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出土文献青年学者论坛”(北京),宣读论文:《西汉竹书〈老子〉简背划痕的初步分析》。11.2012年11月17日-19日,参加由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12·秦简牍研究”(武汉),宣读论文:《北大秦简〈算书〉土地面积类算题初识》。12.2012年11月24日-25日,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道家研究——学术·信仰·生活”(厦门),发表主题报告:《西汉竹书〈老子〉的文本特征和学术价值》。 一、主持科研项目:1.2008年8月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申报课题:“西周青铜器铭文所见世族的综合研究”。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综合研究”(09YJC770001),2009年11月——2012年12月。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周金文所见世族通考”(11CZS008),2011年7月—2014年12月。二、参加科研项目1.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周重要青铜器铭文综合研究”(07JJD770091),2007年11月——2010年10月(已结项)。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汉竹书整理与研究”(09JZD770041),2009年12月立项。个人负责“汉简《老子》整理与研究”子课题,参加“西汉竹书文字编及数据库”子课题,并担任项目常务秘书。3.科技部、国家文物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子项目“古代简牍保护与整理研究”。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整理与研究”(10&ZD090),2010年12月立项。个人负责“秦简《算数书》整理与研究”和“秦简《道里书》整理与研究”子课题,参加“秦简牍文字编及数据库”子课题。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专项“高校教材《中华文明史》”(09JZDMG010),2009年12月立项。个人负责撰写先秦历史与物质文明部分,约3万字。 本科生:简帛文献与学术史研究生:商周金文研读,简帛文献研读。

334 评论

永创佳绩

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EI10篇。1、第一作者论文(1)矿山土特性与林业利用,森林与土壤,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2)山西采煤固体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土地复垦可行与必要性研究,走向21世纪——中国首届青年环境论坛,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5(3)论我国土地复垦的效益,生态经济,1995, NO.2(4)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土岩的特性、培肥与复垦种植,土壤地质,中国地质出版社,1994.5(5)现代化大型露天矿废弃地的物理特性与水土保持,矿山废地复垦与绿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2(6)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表层岩土径流特征与复垦种植,黄土高原地区露天矿土地复垦研究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7)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岩土侵蚀时空变异规律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露天矿土地复垦研究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8)山西露天矿排土场地表排土工艺与复垦种植的关系,黄土高原地区露天矿土地复垦研究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9)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环境重建研究,生态经济,1996,NO.2(10)矿区废弃地复垦中的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问题,煤矿环境保护,1996,NO.5(11)Major problems and special techniques associated with reclamation of coal spoil piles in Chin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7-10 October ,1996)(12)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 mined degraded land of Chin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7-10 October ,1996)(13)安太堡露天煤矿水土流失特征与控制,煤炭学报,1997,NO. 5(14)山西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煤矿环境保护,1997,NO.2(15)Revegetation of mine soil on surface mine in loess area,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il, Human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Press,1998,(16)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剧烈扰动土地生态重建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998,NO.6(17)露天煤矿排土场人为加速侵蚀及分类研究,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NO.1(18)试析平朔矿区土地复垦新技术,煤矿环境保护,1998,NO.6(19)试论矿区生态重建,自然资源学报,1999,NO.1(20)安家岭露天煤矿土地利用结构预测,煤炭学报,1999,NO.2(21)机修梯田与矿区废弃地的再利用,科技导报1999,NO.4(22)大型露天煤矿生态系统受损研究——以平朔露天煤矿为例,生态学报1999,NO.6(23)Land Reclamation and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degraded land of Opencast mine of Pingshuo Ataibao,China,Beijing International Land Reclamation and Restoration 2000.5(24)中国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矿退化土地生态重建研究,中国土地科学2000,NO.4(25)关于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几个问题,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2000 NO.4(26)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1,NO.6(27)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科技导报,2001,NO.6(29)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案例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1,NO.5(30)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重建,跨世纪土壤环境保护战略,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3(31)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生境再造与群落重组背景研究,跨世纪土壤环境保护战略,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3(32)黄土高原大型露天采煤废弃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以平朔露天矿为例,第三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7(33)重建矿区生存空间,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4(34)平朔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14年,迈向21世纪的土壤科学论文集,2002.2(35)重建矿区生存空间,避免人口大迁移,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 ,NO.1(36)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环境条件分析——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矿为例,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地学问题研究,地质出版社,2003.5(37)山西矿区土地复垦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18年回顾,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NO.4(38)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面临的问题,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NO.4(39)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学研基地的构建,中国地质教育,2005,NO.3(40)工矿区生态修复技术及案例分析,北京生态建设国内研讨会,2005,82、通讯作者论文(1)黄土区露天矿排土场生态建设中水分调控技术的研究,煤矿环境保护,2002,NO.5(2)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动态,生态学报2003,NO.8(3)矿区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水土保持学报,2003,NO.6(4)植被根系与土壤抗冲抗蚀性的研究综述,水土保持研究,2003 ,NO.5(5)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能源环境保护,2003 ,NO.5(6)黄土区大型露天矿生态破坏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 ,NO.4(7)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土流失评价,煤炭学报,2004,NO.2(8)黄土丘陵采煤塌陷地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NO.1(9)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土流失致灾因子的确定,能源环境保护,2004,NO.3(10)黄土区大型露天矿复垦土壤基质原始形成环境及化学特征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NO.2(11)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NO.2(12)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NO.3(13)Potentiality Study of Settlement Consolidation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2004,NO.4(14)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农业工程学报,2005,增刊(15)运城市果园土壤主要微量元素含量与分布特征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NO.3(16)土地开发、整理与复垦工程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方法亟待研究,露天采矿技术,2005,NO.3、其他合作论文(1)Improvement of mine soils by growing grasses in semi-arid areas and its ecological effect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rid-desert soils ,August 20-29,1993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粗颗粒固体废弃物堆场的无覆盖复垦种植,土地复垦技术,1993,NO.1(3)矿山土地复垦中利用方向的决策,土地复垦技术,1993,NO.2(4)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岩土侵蚀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水土保持学报,1994,NO.2(5)黄土高原土地破坏与复垦的流域管理,中国土地科学,1994,NO.2(6)复垦地种植利用方向的模糊评价,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NO.4(7)山西煤矸石风化层中重金属元素及盐分对复垦利植的影响,煤矿环境保护,1995,NO.4(8)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决策的商榷,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5(9)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时空变化与水土保持关系,水土保持持续发展——第三届全国水土保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2(10)当前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症结及解决思路,煤矿环境保护,1996,NO.6(11)Problem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large surface mine on the Loess Are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7-10 October ,1996)(12)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煤矿环境保护,1997,NO.2(13)黄土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专家系统的研制,煤矿环境保护,1997,NO.5(14)露天矿排土场生态分类研究,煤矿环境保护,1997,NO.5(15)大中型矿山废弃地复垦对策,中国煤炭,1997,NO. 1(16)山西矿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择诀:矿区生态重建,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NO.1(17)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ing Land ——Taking Xiaoyi Bauxite Mine for Example,Ecological Engineering(美国) ,1998,被SCI收录(18)采矿废弃地生态重建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以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8,NO.3(19)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建立,计算机与农业,1998,NO.3(20)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专家系统的程序设计,煤矿环境保护,1998,NO.2(21)矿区“生态重建”效益的阶段性及其定量评价探讨,煤矿环境保护,1998,NO.3(23)Ecological Rebuilding and land reclamation in surface mines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Journal of Ecological science(24)阳泉煤矸石山浅层矸石风化物水分特征初探,煤炭学报,1999,NO.4(25)露天煤矿土地破坏预测研究,煤矿环境保护,1999,NO.2(26)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方法研究,煤矿环境保护,1999,NO.2(27)露天煤矿废待复垦土地评价模型的建立,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9,NO.1(28)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重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生态学杂志,1999,NO.2(29)大型露天煤矿生态重建的效益分析,生态经济,1999,NO.5(30)沙棘对黄土高原地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的作用,水土保持通报,1999,NO.5(31)煤矸石山立地条件与林业复垦研究——以山西统配煤矿为例,山西林业科技,1999,NO.1(32)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划分,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NO.1(33)山西矿区土地的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重建,山西土地,1999,NO.2(34)刍议中国土地复垦与矿区生态重建的特殊性,第六 次全国土地复垦学术会议——世纪之交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论文集,1999,10(35)安太堡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重建限制因子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第六 次全国土地复垦学术会议——世纪之交的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论文集,1999,10(36)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刺槐生长状况研究,煤矿环境保护,2000,NO.2(37)黄河中游地域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方式特殊性的探讨,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NO.4(38)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土地野生植物侵入研究初报,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NO.4(39)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and utilization structure in Antaibao opencast mine,北京,国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学术讨论会,2001(40)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理论与方法,水土保持学报,2001,NO.5(41)大型露天煤矿人工扰动地貌生态重建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NO.3(42)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地土壤养分相关研究,煤炭环境保护,2001,NO.5(43)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土地科学,2002,NO.2(44)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及对策,水土保持研究,2002 ,NO.1(45)矿区生态重建中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煤矿环境保护,2002,NO.4(46)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控制的径流分散概念及其分散措施,煤炭学报,2003,NO.5(47)平朔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土壤种子库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03,NO.6(48)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特征及其植被控制效果,水土保持学报,2004,NO.1(49)大型排土场“径流分散”水蚀控制模式及其设计探讨,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4,NO.1(50)大型矿区工业旅游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平朔矿为例,生产力研究,2004,No.4(51)基于生物学科系统回顾法的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NO.3

290 评论

相关问答

  • 第三届科技期刊投稿

    具体网址:总站:(需点下面的“刊物介绍”)具体介绍如下:主管单位: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办单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编辑单位:中国核能动力学会《核动力工程》编辑部

    怀念橡皮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第三届科技期刊投稿邮箱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CN11-9150/N5,ISSN 1674-2850)为正式出版物,请确认您投稿的论文没有在其他刊物上发表或被录用。本刊目前只收

    荷塘荔色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发表第三作者

    包括作者姓名,担任什么角色。作者应该包含:与论文选题和实验设计、资料分析的人员;撰写文章或者对文章关键内容进行修改的人员;参与论文在审稿人进行评估后的修改,能对

    壮儿象象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第三作者发表

    包括作者姓名,担任什么角色。作者应该包含:与论文选题和实验设计、资料分析的人员;撰写文章或者对文章关键内容进行修改的人员;参与论文在审稿人进行评估后的修改,能对

    超级尺蠖爱和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第三作者发表论文

    包括作者姓名,担任什么角色。作者应该包含:与论文选题和实验设计、资料分析的人员;撰写文章或者对文章关键内容进行修改的人员;参与论文在审稿人进行评估后的修改,能对

    大馋猫皮皮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