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2

tianyaguke1968
首页 > 论文发表 > 王利民发表在sci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宝哥哥艺涵

已采纳

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是中原工学院的特色学科群体和主体院系,拥有纺织工程、轻化工程和非织造工程3个本科专业,具有1个纺织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纺织材料及纺织品设计、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1个工程硕士学位点,1个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高校教师系列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纺织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轻化工程是河南省特色专业;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重点支持),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河南省功能性纺织面料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等学校功能性纺织面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从2004年招生到2009年底,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8人,与江南大学、东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人。

213 评论

麻辣个鸡的

中原工学院纺织专业有多强,纺织学院是中原工学院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以本学科为主体的“纺织服装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学科群入选河南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群A类建设项目。学院设有纺织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轻化工程(河南省特色专业)、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具有纺织工程(082101)、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082102)、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82103)三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纺织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8人,教授23人,副教授12人。拥有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校特聘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39人;长江学者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名,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目前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为958人,其中本科生835人,研究生123人。学院拥有先进纺织装备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纺织服装产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功能性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纺织行业精梳技术及装备重点实验室、棉纺精梳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功能性纺织面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功能性纺织材料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在2017年河南省科技厅的评估中,评估结果为优秀。棉纺精梳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获评2018年优秀建设单位。近年来,学院承担136项纵向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39项,河南省科技厅项目25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郑州市科技局项目4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项目38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4项。与企业合作横向项目107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获省部级奖项23项,其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3项,河南省首届专利奖1项,河南省第五届自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65项,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43部,发表SCI、EI收录论文224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科研条件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27 评论

贝贝克2011

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是中原工学院的特色学科群体和主体院系,拥有纺织工程、轻化工程和非织造工程3个本科专业,具有1个纺织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纺织材料及纺织品设计、纺织工程、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1个工程硕士学位点,1个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高校教师系列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纺织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轻化工程是河南省特色专业;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重点支持),具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河南省功能性纺织面料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等学校功能性纺织面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从2004年招生到2009年底,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8人,与江南大学、东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6人

186 评论

倩倩19860816

北京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简介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位于学府林立的首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其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以下十我整理的北京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简介: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称“北医”)地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今日的北医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六大学科。现有本科专业:基础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八年制、五年制)、口腔医学(八年制、五年制)、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英语(生物医学英语)、医学实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现有6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北医是国家“211工程”首批建设的高等学校之一。

北医设有5个学院(部):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医学人文研究院),6家附属医院、4家共建医院和14家教学医院,承担临床医学的教学、实习任务和向社会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北医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642人,其中博士生2204人,硕士生2514人,本科生3419人,专科生2人,留学生354人,台港澳侨学生149人;非全日制学生中,成人教育学生1949人,网络教育学生19224人。另外,博士后在站人数110人,2015年累计出站597人。

北医拥有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医学教育、研究、临床方面的专家,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076人,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入选“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530人,入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7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3人。

北医目前拥有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4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1年至2015年度,医学部承担获批各类纵向科研课题2083项,批准经费(部分为预算额)19.101亿元。近五年以北医为主要作者单位发表的SCI论文数6347篇,最高影响因子53.48,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和综述在《细胞》(Cell)、《科学》(Science)等国际顶尖杂志发表。

2011年到2015年五年间,北大医学部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7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9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9项(包括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5项)以及社会力量设奖103项。2011-2015年度,共申请专利719项,获得授权546项,其中国内专利534项,国际专利12项。医学部是我国最重要的医学创新研究基地和高级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

北医对外交流活动丰富,与国际上著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研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如互派人员进修与交流、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境外知名学者做各类学术报告、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北医已与100多所海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有40余所为北医战略合作伙伴,如美国的密歇根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奥斯陆大学、杜克大学等。交流合作的主要形式从以教授与教授间合作的单一模式逐渐转为以教授(实验室)与教授(实验室)合作为基础,重点支持校方合作框架下的团队合作模式,并逐渐倾向于有目的、有重点、有步骤的强强实质性合作。建立了多个中外合作中心,例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联合研究所”、“北京大学医学部-曼彻斯特学术医学中心医学遗传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乌尔姆大学神经科学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医学研究联合研究所”等。设立了28个学生交流活动项目,与17所协议学校建立了MD-PhD项目,设立了10余项国际交流奖学金项目,搭建起国际医学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与中华医学基金会、WHO、NIH、CDC、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保持的良好工作关系,获得了更多的科研与人才培训基金。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北医的人才培养与医学科学研究的进展。

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校后,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着“实事求是”与“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利用合校后的学科综合优势,不断发展学科建设,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与科学研究,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启动并不断探索医学、药学与预防医学学生长学制的`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医学学科与理科、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学科建设得到有力加强,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促进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预防和治疗的结合,促进了生物医学与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电子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医学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将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医学部已经成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窗口。在此基础上,医学部完善和建立了一批科研和技术平台,同时根据学科发展和重大疾病防治研究的需要,利用北京大学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成立了衰老研究中心、感染病研究中心、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交通医学中心、疼痛医学中心、睡眠医学中心等研究机构。北京大学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得到进一步发展,临床研究所、医学信息学中心、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医疗数据中心等相继成立,为开展多学科或跨学科合作研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今天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正在飞速发展,这所由中国政府于1912年创立的第一所医学院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热忱服务的献身精神”的校风,以更坚实有力的步伐,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再创辉煌,实现她自己的最高目标:尽其所能,为了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创造世界一流的医学教育事业。

171 评论

相关问答

  • 王利明法学研究发表的论文

    王利明教授论文集《民商法研究》原由法律出版社2000年-2009年间出版八辑。由王利明教授重新整理,对原出版物中内容、注释、体系进行调整、核实,并依据近年来民商

    雾夜狂奔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王子恒发表的sci论文内容

    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如下: 1.田莹 田莹,女,汉族,医学硕士,主任护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兼护理教研室主任,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云南省医

    白骨精669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人民大学王东胜发表的论文

    以时间和标志性事件为参照标准,环境心理学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得以兴起。随着环境问题的升温,环境心理学也成为21世纪以来心理学领域较有突破

    糖仔食糖仔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王子恒发表的sci论文

    好。据2022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批科研项目16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73项,厅局级项目80余项。教师发表中外文论文900余篇,其中S

    始终不遇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王革思发表几篇sci的论文

    最美90后博导5年发60多篇SCI论文惹争议,大家争议的焦点是就是在5年内发60篇SCI论文,这件事情合不合理,背后有没有其他猫腻。5年60多篇SCI,这是很多

    Sissy有福相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