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78

旅游新四力
首页 > 论文发表 > 中国哲学论文发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军大大大

已采纳

新世纪初中国哲学研究现状:儒道释易:研究焦点的原生态分布。中国哲学形成了儒释道三家鼎立的格局,这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相比较而言,儒学(约占33%)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 重点,这与儒家文化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事实是相一致的。对道学(约占13%)的研究由于长期受忽视,起步较晚,发展的空间较大。而随着“人间佛教”观念的宣扬,佛学(约占4 .6%)的发展会有较大的后劲。同时,易学(约占3.7%)研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突破巫术的观念束缚,“人文易”、“科学易”逐渐成为研究的主流,其研究有了很好的基础,相 信会有更大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学术界对法家、墨家等其它诸子(仅2篇)研究还有待加强。�出土简帛:研究热点的持续凸显。学术创新无非分为三大类,其一是学术观点的创新;其二是引用资料的创新;其三是新观点与新资料的统一,主要是新资料产生新 观点。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主要表现 为对文本的不断解读,因此新资料意味着可以与经典文本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揭开一些悬而未决的学术公案。比如,随着1998年郭店楚简的整理公布,简帛的研究一度成为中国哲学研 究的热点。不但简帛学自身就是一门新兴的学问,而且简帛思想研究对于复原思想的真实、推动中国哲学研究的深入无疑也是个很好的突破口。因此,简帛研究理所当然成为研究热点 ,五年间共发表简帛论文46篇。�问题意识:中国哲学研究的创生动力。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是提出问题,它所张扬的开拓精神与挑战意识是学术研究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意识”可以分两个层面来考察:其一,是 中国哲学研究的内部问题,即中国传统哲学独特的命题(含概念)及其思想。对这种问题的研究形成研究的主流。五年间每年发表的论文数占全年的比重分别是55%、42%、70%、43%、50 %。 其二,是中国哲学对时代问题的回应,即发掘中国传统哲学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丰富的思想资源,可以称之为“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五年间主要关注焦点分别是“儒家思想与 普遍伦理”(2篇);“中国哲学世纪回眸(5篇);“中国哲学与诠释学、儒家与宗教及生态关 系”(16篇);“儒家与生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17篇);“中西哲学会通、中国哲学 与生态”(8篇)。显然对中国哲学自身的问题研究依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但对中国哲学的现代价值的研究力度正在加强,表现出日益增强的世界胸怀与民族气象。�方法自觉:中国哲学研究的增长点。方法往往是新思想、新观点的助产婆。新方法对于打破思维定势、转换角度具有重要意义。五年来《中国哲学史》发表论文对方 法的探讨与运用情况,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考察。其一是中国哲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大多数论文没有明显的方法自觉,只关注论题自身自圆其说,论述过程擅长引经据典,或者天马行空 地旁征博引,表现出深厚的学术修养,可以说是一种不讲究方法的方法。我们这里姑且称之为“经典法”,约占总数的79%。其二,是中国哲学的方法论研究,积极探讨中国哲学内在方法以及研究中国哲学合理、可行的方法,简称为“哲学方法论”,约占3�2%。其三,对 西方哲学新方法的借鉴,这方面表现出多元的倾向,比如有诠释学(13篇)、谱系学(1篇)、叙事学(1篇)、释义学(1篇)。由此看来中国哲学创新,尤其是方法创新任重道远。( 谢清果)�——摘自《社会科学报》2005�7�14西方哲学思想发展概况 一、古希腊哲学思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论1德默克利特(Democritus)唯物主义,原子说的创始人在社会伦理观上,宣称幸福为人生的目标教育观上,遵循自然,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2柏拉图以理念论为中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主张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认为教育应当由国家来组织,目的培养统治者和哲学王《理想国》、《法律篇》3亚里士多德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身体、德行、智慧和谐发展《政治学》、《论理学》、《诗学》、《论灵魂》 二、中世纪的宗教统治与哲学思想:唯名论和唯实论的论争基督教经院哲学占统治地位1 经院哲学产生于天主教的经院,主张理性服从信仰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2 唯实论(实在论)“共相”(即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客观唯心主义3 唯名论“共相”不是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仅是人们表示个别事物的名词或概念;个别事物是真是存在的,是第一性的。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思想以复兴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化为标志,提出了人道主义,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人道反对神道,以***反对神权,以人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束缚。1 人文主义 宣扬人力的伟大,注重感性经验和理想思维,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2 崇尚自然打破上帝创造万物的思想,从自然事物中寻求人的发展规律夸美纽斯 卢梭四、反映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经验论和唯理论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产生了经验论。随后产生唯理论。影响:现代哲学两大思潮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学的实质主义和形式主义,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 1 经验论(经验主义)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主张真正的知识只有从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中,即从经验中才能获得。夸美纽斯:自然适应性原则洛克:白板说。在反对经院哲学和教育思想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片面夸大了感性经验的作用,没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是认识的一半。反应在教学上,容易导致把学习看成是心灵对感觉映象的记录,使学习变成被动的接受而不是主动的研究。2 唯理论(理想主义) 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认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依赖于天赋理念或天赋的思维形式进行推论的结果。笛卡儿(René Descartes 1596-1650),近代唯理论的代表,“天赋观念”说,“我思故我在”。重视理性知识,认为只有理性的知识才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但否认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斯宾诺沙(Baruch Spinoza 1632-1577)认为人们的知识以独立的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又认为理性的知识可以不从感性得来,而从理性的直觉和推理而得到。 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提出数目,形式和语言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提出初等学校各科教学的基本方法。3 二元论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企图调和理性与经验的矛盾。二元论:知识的原料来自经验,知识的形式来自理性。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 1762-1814),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 1775-1854),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al 1770-1831),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1872),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五、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几个主要流派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1 从经验主义到科学主义的历史发展 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唯物主义经验论者,将物质的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物体自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一类相同的机械运动刺激人们的感观所产生的主观的东西,是因人而异的。贝克莱(George Berkeley 1684-1753)物体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都是主观的。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人的认识只能局限于经验的范围,经验之外是否有物质或精神存在是不可知的。导致不可知论和怀疑主义。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实证主义,马赫主义是实证主义的第二代 ,逻辑实证主义是实证主义的第三代波普尔(Karl Popper 1902-)批判理性主义。库恩(Thomas Kuhn 1922-),拉卡拉斯,费耶阿本德等的历史主义,夏普尔,劳丹的新历史主义。2 从理性的人本主义到非理性的人本主义黑格尔。将理性从自然主义发展为唯心主义,把人的理性夸大为宇宙理性。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的第一代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主张生存意志,是悲观主义的意志主义者。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主张权利意志,是行动主义的意志主义者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的第二代狄尔泰(Wilhelm Dilthey 1833-1911)和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的生命哲学,认为宇宙本原就是生命冲动。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的第三代存在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尔,阿多诺,马尔库塞,弗罗姆。“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 索绪尔,发端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认为对对象的研究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表层结构),而应深入到对象的内在联系处(深层结构)。莱维施特劳斯 结构主义社会学拉康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阿尔图赛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 认知结构心理学,以图示、同化、顺应、平衡来阐明人的心理发展。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210 评论

门门8898

中国古代哲学,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等

82 评论

大有小没

学术堂整理了三个可以发表哲学论文的期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是综合性哲学类学术刊物,兼顾普及任务,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倡导辩证思维,加强科学与人文的沟通,促进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盟,推进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鼓励学术和理论创新,提倡应用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多年来连续被评定为核心期刊,截止2014年万方影响因子:0.226;总被引频次:518,知网复合影响因子:0.557;综合影响因子:0.220.《中国哲学史》 (季刊)是由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哲学史》编辑部编辑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理论性、专业性学术刊物.由着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教授任顾问,着名哲学家、哲学史家任继愈教授任编委会主任.开设有"中国哲学与文化","中国哲学与现代化","当代中国哲学思潮","中外哲学与文化的交流与比较"以及学术性书评和学术札记等栏目.《哲学动态》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的哲学核心专业刊物.20世纪60年代由哲学所学术秘书室主编国内哲学动态,内部交流用;1979年1月正式创刊《国内哲学动态》,限国内发行;1987年更名为《哲学动态》,国内外公开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曾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期刊评奖获优秀奖,是哲学论文投稿的首选期刊.

112 评论

双鱼0303

先确定好论文题目,自己没方向就去找导师指点指点吧。确定好题目之后,搜集素材(网络、图书馆)就先写个大纲,简单的大纲写好之后,再按照大纲来延伸写出整篇论文。 这里给出一篇范文标题:《浅析中国哲学的特质》,详细的直接去通关论文网看整篇文章。

10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哲学研究生论文发表

    就是投递稿件的时候要注意是不是正规的刊物啊,是不是符合毕业的要求,其他的应该还好,我挺多同学在壹品优刊发表的

    一一欧巴桑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发表中国哲学论文

    在《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周易研究》、韩国《东洋古典研究》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转载。1、帛书《要》篇“

    天棚元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发中国哲学职称论文

    你就尽力试试啊!发表在这些大的杂志唯一的问题在于你自己的水平而不是看你是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还有这鸟蛋地方啊!....sorry我都是比较鄙视纯哲学的

    小仙姓朱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中国数学家杨哲论文发表

    截止2021年12月8日,哥德巴赫猜想已经被证实了。 2013年5月,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贺欧夫各特发表了两篇论文,宣布彻底证明了弱哥德巴赫猜想。 从

    李嘉图路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哲学史》期刊投稿

    【黑龙江】黑龙江社会科学 双月刊 3.20 14-238 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501号 150018 4848310 北方论丛 双月刊 8.00

    美丽的球姑娘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