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6

年糕年糕熊
首页 > 论文发表 > 新华社官方微博发表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单曲5678

已采纳

传统媒体微博新闻发布策略微博叙事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新媒体背景下人们不同以往的思维方式和多样化需求,但传统媒体的微博叙事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下面为你整理了关于传统媒体微博新闻发布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微博新闻传播特性(一)篇幅简短,核心突出。大多数微博对字数有严格限制,如新浪和腾讯微博字数限制在140个以内,这就要求微博用户使用尽可能少的文字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微博出现以后,博客更新率大大下降,人们不再受知识鸿沟限制,可以自由分享观点。对于媒体机构而言,在140个字的有限篇幅里讲清事实,则必须做到对核心事件的高度提炼和概括,这对新闻机构叙事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二)形式丰富,多媒体融合。超文本技术使微博形式更加丰富,表达更具多样性。超文本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一则信息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呈现,不仅可以发布文字,还可以配发图片、音视频等;二是通过超链接将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微博超链接不单指网址链接,还包括转发、@、设置话题等功能。这些都将进一步扩展微博新闻叙事手法,推动一种综合叙事文体的诞生。(三)即时传播,现场呈现。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的优势在于时效性。由于其文字简短、发布便捷,因而可以实现与新闻同步播报。传统媒体官方微博代表一个机构发声,因而微博报道既要抢占先机又不能有失权威性,既要真实可信又要形式活泼,这意味着传统媒体微博必须有一套独特的叙事准则。(四)信息表达的碎片化。信息碎片化是微博传播的一大特征,这一特征具有双重性,其优势在于140个字的表达方式为没有经过写作专业训练的庞大人群敞开了大门,而劣势在于碎片化的信息呈现使得新闻难以具有完整性和深度,普通公众对于扑面而来的混乱信息难以取舍和判断。信息的不连贯性、断裂性,内容结构的松散性、缺少内在逻辑等特征使得受众很难形成整体认识,分不清主次。(五)互动传递的“背对脸”。虽然微博主可以实现与粉丝之间的沟通交流,但实际上,微博的互动形态具有独特性,很多人称之为“背对脸”,这类似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打游戏,其他人从身边走过,但他不需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这种互动形态对那些具有众多粉丝的明星、媒体来说,可以减少页面信息负担,但对于媒体微博而言易造成对传播对象的忽略。传统媒体微博新闻叙事反思(一)间接引语不利于真实叙事。微博新闻中记者通常不采用直接引语,而是通过间接引语表达。这主要是由于单条新闻字数有限,而人物语言较长,需要交代的事实较多。虽然这是由微博自身局限造成的,但应该认识到,间接引语是记者对语言的二次转述,是否真的遵循了当事人的原意,不得而知。记者对事件认识有自己的观点、立场,不排除记者在转述时存在偏差,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二)信息割裂打破叙事逻辑。“从结构上看,微博是没有换行功能的,无论输入了多少文字,在点击‘发布’后都会自动合成一段文字,因此,一篇微博只能报道一个事件、一个场景、一个观点。”[9]单条微博内容十分有限,无法完整报道全部事实。虽然微博存在一定的时间逻辑,但重大新闻需要思维逻辑,而分散的微博大多结构松散。多数情况是,微博主还未能对信息进行整理,信息就掩盖在碎片中,所以一些新闻显得头重脚轻。(三)单向关注降低受众地位。微博“背对脸”互动实际上是一种单向度关注,就是说微博主不需注意粉丝的评论,可以“我行我素”。但对于传统媒体来讲,新闻叙事应以受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笔者注意到,“新华社中国网事”的粉丝超过227万,对重大新闻事件的评论也成百上千,但其对于受众的质疑却大多没有回应,这样就造成一个矛盾,即微博报道饱和但对受众反馈不足,最终无法实现有效叙事和沟通。(四)封闭叙事影响修辞权威。修辞权威是指修辞话语对受众具有的威信度。在虚假新闻丛生的网络中,传统媒体微博的公信力显得尤为重要。通常,修辞权威可以源于自身,也可借助他人权威提升修辞力量。新华社的'媒体权威不容置疑,笔者看到“新华社中国网事”的微博大部分来自内部人员采访,转发和其他媒体链接很少,这是新华社叙事自信的表现。但对于重大新闻,这种完全封闭叙事却略显单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修辞权威。(五)信息简短容易流于表面。微博对于时效性强而信息量不大的消息来讲很有价值,尤其能对重大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但深度报道的事件、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人们面对这种新闻,不仅想知道“是什么”,更想了解“为什么”“怎么办”。“这种‘新闻碎片化’,确实可以传递不少信息,但它离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完整性还差得很远,远不能反映新闻事件的全貌。”[10]所以微博新闻往往易流于表面。传统媒体微博新闻叙事优化策略(一)增加直接引语,提高叙事可信度。在传统媒体报道中,当事人、见证人直接引语十分重要,这是增加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重要手段。直接引语对微博新闻同样重要,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影响、存在严重分歧的事件,往往十分复杂,涉及多人的证词。这类事件可采取组合叙事方式,如用一条微博报道1-2个人的话,将微博标上序号,逐个发布,这样受众就能全面了解当事人、见证人的真实话语,知晓各方观点。与此同时,也可采用超链接叙事,直接转到完整报道主页上。(二)重组微话题,建立叙事逻辑。微博话题的设置最明显的特征是可以将同一主题内容通过#形式链接到同一个页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微博碎片化带来的叙事松散性,可以防止信息被淹没。但在微话题页面上,所有微博都是按照整体时间倒叙排列,并非按照事情发展的内部逻辑,所以笔者认为微博应该添加自定义模块,由相关负责人对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后分出条块,如受害者、肇事者等,再重组内容,使得所有微博不混乱,符合文本的叙事逻辑。(三)关注与反馈,为受众解惑答疑。传统媒体在微博新闻叙事中,要重视受众的心理和诉求,把“背对脸”转变成“面对面”的互动状态。首先,微博新闻叙事要注重多媒体手段运用,将文字、图片、音视频组合报道,给受众带来全视听体验;其次,传统媒体要派专门人员关注微友的评论,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作为进一步报道的提纲,通过发布连续微博回答所有微友的疑问,这样比逐个回答更有效率。同时,对于有思想、较理性的微友应予以重点关注,及时了解民意走向,为微博的有效叙事提供依据。(四)链接权威媒体,重视互文叙事。互文叙事是“一个确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改造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时,“新华社中国网事”可借助其他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微博等)的权威报道,采用互文叙事的方式,走出“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的叙事圈子,通过超链接、@、转发+评论等功能,增加微博新闻文本的厚重感、立体性和影响力,提升可信度。(五)借助图片新闻实现深度叙事。微博可以通过超链接,直接跳转到长新闻网页上,但这种跳跃式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接收效果,略显麻烦。一些传统媒体把大量文字内容借助图片形式上传,图片既可以缩小放大,也可以左右旋转,查看方式更灵活,无须跳转且节省了空间。“新华社中国网事”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深度报道,突破微博叙事在内容上的局限。

315 评论

迷糊喵星人

新华号是中国新华社的官方微博账号,主要发布官方的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社会热点话题、新闻聚焦等内容;而新华网是中国新华社旗下网络新闻综合门户,是具有国家级网站的新闻信息网络,主要发布中央和地方机关新闻信息、社会民生新闻、国内外要闻、财经、科技、体育等新闻和信息服务内容。

287 评论

相关问答

  • 新华社期刊C版发表博士论文吗

    博士可以发表论文的级别都有哪些?博士一般都拥有非常高的学识,对所研究的领域都有很深的研究。所以,所发表论文的级别一般都是国内外影响力非常高的期刊。具体有哪几类,

    秋末夏初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新华社发表论文

    难不成你也是苏大的??我也正写着呢,给你点资料,大家共勉一下。第一,从对卫星的测控来看,中国在建立防空雷达网、导弹防御网方面有了质的提高。从这次发射嫦娥一号并对

    beetleleon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新华社发表的议论文

    去年“玉林狗肉节”曾惹得舆论场一片尘土飞扬,几乎一夜间,“玉林”因狗肉节之名红遍大江南北,不想今年“狗肉节”更胜往年。无论从关注的人群之广――明星、公知大V纷纷

    april84100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新华社发表社论文章

    想要在人民网,新华网新闻软文发稿,通常有三种方式是可以尝试的。1、你认识这两个网站的记者,给记者说什么事情,然后她写出来一篇文章进行发布。2、你写好文章,直接投

    番茄妹妹1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罗湖诗社最新微刊论文发表

    放牛班春天和死亡诗社都是以围墙为共同标志,是作为体制化的缩影

    Jacksperoll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