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1

小北京西城
首页 > 论文发表 > 杨振宁论文哪里发表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kyblue086

已采纳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省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第一位访华的中国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相互了解;他为中美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穆藕初奖学金赴美留学。1948年,他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并且是芝加哥大学的讲师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研究员。1955年,他是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的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物理研究所教授、所长;1986年,他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博文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017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018年任西湖大学理事会名誉主席。杨振宁在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领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20世纪50年代,他与米尔斯合作提出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提出了Young Baxter方程,为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科学成就杨振宁对理论物理做出了广泛的贡献,包括基本粒子、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他在理论结构和现象学分析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他的作品有一种特殊的风格:强烈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以及深远的视野。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当时的谜题,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夏天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杨振宁是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美国著名学者。回国后,他为推动中美建交、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中美科技教育交流做了大量工作。

此外,杨振宁还推动成立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级学术研究中心。

350 评论

陈达文文

杨振宁出生于1922年,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一般人的22岁都是大学刚毕业,但杨振宁此时是研究生毕业。翌年,杨振宁赴美国留学,博士毕业后转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这里和李政道两人共同进行研究。

1956年,两人联合发表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研究甫一发表便获得诺奖,这在世界学术世上十分罕见,也足以体现杨振宁的这项研究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

虽说杨李二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杨振宁一生还有着很多其他的重要理论发表,比如杨-米尔斯方程。后者对于整个物理学的意义不亚于前者,甚至还要高于前者。

在1994年,杨振宁又荣获了鲍尔奖,这次是因为他的规范场理论。可以说,杨振宁是世界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对于普通人来说艰涩难懂,但在物理学界,他是一位开创性的人物,他的理论将引领着之后的科学家继续前进。

杨振宁的论文著作

论文:大约300篇发表于《物理评论》《物理评论通讯》等。

著作:

《论文选集与后记1945-1980》(英文),(佛里门公司,1983)

《杨振宁文集》(中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曙光集》(中文),(简体版,北京三联书店;繁体版,八方文化创作室,2008)

2018年5月,杨振宁及其夫人翁帆编著的科学随笔《晨曦集》出版发行。

此外,还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基本粒子发现简史》《读书教学四十年》《科学、教育和中国现代化》《科学的品格》《新世纪的科技》《20世纪的物理学》《对称与物理》等。

165 评论

,一叶一菩提

杨振宁学术资料馆(The CN Yang Archive)由香港中文大学设立,2002年9月正式开幕。馆内收藏着杨振宁教授自1944年起发表的文章、信札、手稿、著作及照片,杨振宁所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章也被该馆收藏,供科学史家研究。

355 评论

我的宝贝-童童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

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 。

杨振宁还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扩展资料:

杨振宁的论文著作:

一、论文:大约300篇发表于《物理评论》《物理评论通讯》等

二、著作:

《论文选集与后记1945-1980》(英文),(佛里门公司,1983)

《杨振宁文集》(中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曙光集》(中文),(简体版,北京三联书店;繁体版,八方文化创作室,2008)。

2018年5月,杨振宁及其夫人翁帆编著的科学随笔《晨曦集》出版发行。

此外,还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基本粒子发现简史》《读书教学四十年》《科学、教育和中国现代化》《科学的品格》《新世纪的科技》《20世纪的物理学》《对称与物理》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振宁

298 评论

文武大叔

在天文学和教育学有杰出贡献,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杨振宁1977年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杨振宁回国后对祖国老化的物理学教育科研体系进行了整理,并参与新一代国产核电站研究建造,为中国绿色安全能源做出很大贡献。杨振宁—米尔斯方程是非阿贝尔量子场论的基础,使中国人对同位旋相互作用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和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及麦克斯韦方程有同等重要意义。他的规范对称场论和构建的标准模型理论让中国人对自然有了更深刻认识

202 评论

相关问答

  • 杨振宁发表论文有哪些

    《论文选集与后记1945-1980》(英文),(佛里门公司,1983) 《杨振宁文集》(中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曙光集》(中文),(简体

    叮叮猫儿要飞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杨振宁发表论文

    1、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 1952年杨振

    学生和赞美诗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杨振宁论文发表

    对于国内的成就,不相伯仲吧,首先李政道是美国国籍,杨振宁是中国国籍,杨振宁回国之后通过人脉关系,把清华理论物理从不入流提升到了在国际有一定地位了,李政道也一样,

    Q糖奶爸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杨振宁的论文发表在哪里

    1、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特色是对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1952年杨振宁

    羊咩咩要攒钱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杨振宁发表了哪些论文

    杨振宁是了不起的物理学家,是整个物理学界的接触贡献者,他主要研究方向是统计力学方向,在统计力学领域,杨振宁发现了相变理论,并与1952年发表了论文;对于玻色子多

    白白桃花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