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ahe0101
主持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课题“契约失灵的原因以及治理方式”(200903)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对不完全契约理论中投资效率悖论的解释”(06XNB023)2012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地区制度质量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12YJC790143)2011年,主持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委托课题“物联网及云计算产业发展环境推动研究项目——移动互联网和车联网产业价值与制度研究”2011年,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课题“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央、地方和企业博弈”2010年,参与姚洋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及其趋势研究”(09&ZD020) “The 1st Annual Xiame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conomic Analysis of Institutions”, May 18-19, 2013, Xiamen University“The Impact of Political Cycle: Evidence from Coalmine Accidents in China”, Royal Economic Society annual conference, 2 -5, April, 2013, 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Grossman and Hart at 25” conference, June 24-26, Brussels, Belgium“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the Ownership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presented on CES China Conference, June 17-19, 2011, Beijing, China“Does Contractual Incompleteness Necessarily Lead to Inefficient Specific Investment?”, presented on CES Changsha Annual Meeting, July 28-30th, 2007, Changsha , Hunan , ChinaThe Collusion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Firm,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Jinbo Li, presented on 2006 Far Eastern Meeting of The Econometric Society, July 9th-12th,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 Supplement to the New Classical Economic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n China, presented 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framarginal Analysis and Chinese Economy, by Fudan University and Macau University, 14-15th, July, 20022011年9月,参加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并宣读论文,辽宁大学2011年7月,参加“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4月,参加《哈佛中国评论》(Harvard China Review)年会并担任经济单元主持人,哈佛大学2009年6月,主持第一次“微观经济理论论坛”,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6月,参加第四届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YES)并宣读论文,中山大学2008年11月,参加首届中国经济金融和管理论坛并宣读论文,深圳大学2008年10月,参加“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高层国际论坛”并担任嘉宾,北京大学(CCER)2008年10月,参加第二届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YES)并报告论文,复旦大学2007年12月,参加第一届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YES)并报告论文,南开大学2005年10月,参加2005年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并报告论文,北京2005年9月,参加第五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并报告论文,大连 2013年5月9日,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硕博连读学生做讲座“政企合谋与经济增长:两篇论文”。2013年5月8日,在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为本科生做讲座“从制度经济学反思中国改革”2013年4月23日,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报告论文“政企合谋、周期性干预和行政管理体制”。2013年4月2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报告论文“The Impact of Political Cycle: Evidence from Coalmine Accidents in China”。2013年3月22日,在北方工业大学为“产业经济学前沿”课程讲授“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进展和应用”。2012年12月21日,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报告论文“政企合谋、周期性干预和行政管理体制”。2012年10月12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报告论文“The Impact of Political Cycle: Evidence from Coalmine Accidents in China”。2012年5月25日,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为本科上做讲座“从契约理论思考中国改革”,为教师及研究生报告论文“Decentralization, Collusion and Coalmine Deaths in China”。2011年11月27日,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硕博连读班讲授“组织经济学前沿——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进展”。2011年11月17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seminar报告论文“Decentralization, Collusion and Coalmine Deaths in China”2011年5月25日,赴北京密云县为中航工业集团中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某干部培训班讲授“博弈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最优薪酬设计”2011年4月6日,赴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做讲座“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2011年3月23日,在人大财金学院“财税论坛”报告论文“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the Organizational Form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2011年3月9日,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做讲座“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与资源误置”March 30, 2010, “Hold-up, Property Rights, and Reputation”, Brow-bag semina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Harvard University2009年6月3日,赴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做讲座“生动的经济学和规范的经济学论文” 2010年3月31日,“reputation, holdup, and property rights”,哈佛大学经济学系2008年10月10日:“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与组织治理”,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2008年7月:“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进展”,“全国企业理论前沿与中国制度变迁”研究生暑期学校,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3月18日:“直面现实的经济学研究——谈谈如何写作经济学论文”,对外经贸大学2007年6月13日:“政企合谋与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06年12月25日:“契约不完全一定导致投资无效率吗?”。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10月:“契约理论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005年8月:“新制度经济学”(短期课程),湖南湘潭大学商学院经济学试验班2004年12月:“国有企业改革: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2003年11月:“企业理论与产权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游客56742389
环境经济是近十几年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求问题解决的合理途径以及环境保护和改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最佳方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与经济研究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协调研究进展
【摘要】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环境问题也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关系,需要对相关的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对与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相关的市场因素、政策导向、技术水平等进行结构式的分析。当前我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明显,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
0 引言
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环境问题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日益突出,我国现代工业社会发展起步晚,环境问题也是在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的共同关注,环境的污染、破坏以及如何进行保护的问题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首要问题,笔者以下从研究的进展来分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1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研究是我国现代社会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在发展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过去我国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不清,关于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1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需要及时的解决
在经济快速大规模发展的背后,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加复杂,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首先,在水污染的影响下,地表水、地下水、湖泊水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人们的生活废水和工业生产的污水排放也加剧了水体的污染。其次,关于大气污染,众所周知,近年来PM2.5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词汇,大气污染已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危害,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日益扩大的工业生产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导致的酸雨现象也是严重的污染,同时酸雨也有着极其严重的损害。再次,关于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在十年内增长了近12%,虽然在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技术和效果上也相比过去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废物的回收利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有效的结合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和有效的回收利用技术,才能使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更加全面有效。
1.2环境问题对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期初环境问题没太引起重视,因此在环境的监管和治理问题上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经济取得了腾飞式的发展,其中必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也逐渐显现,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必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保护、管理和监测也逐步加强。近几年,环境事故的发生虽有所下降,造成的损失也有所降低,但是解决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尤其是从保护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更要长期坚持,为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1.3我国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够
我国在社会的发展战略上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环境的保护力度上一直无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一点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的标准过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的依据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在这样较低的标准下,必然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环境保护的国家标准中,与国外很多国家的环境保护标准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标准设置过低,使环境污染具有合法依据,很多的工业生产企业不但依据标准排放污染物,有时甚至违法排放污染物。此外,在世界环境污染地区的严重排名上,中国以最多的污染城市比例位居前列。
2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理论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各种关系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协调发展的有价值的结论。
2.1地理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布局与调控依据
地理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地理学中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只有在地域性特征基础上处理好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协调发展。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处理好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经济与环境及所涉及的各要素进行科学的调控,使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对此,很多的研究人员、学者都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系统构造方案以及评价体系等。
2.2经济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目的性指导
依照经济学的观点,经济与环境之间是独立存在并发展的,认为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也认为环境的问题的解决需要靠市场和政府进行解决;环境理论中认为环境问题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但是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个协调性的关系。最新的研究中对过去经济价值核算理论有了重大的突破,过去没有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破坏等考虑到生产成本中,新的理论认为经济与环境的一体化才能真正核算出国民经济的成本,这也是绿色GDP概念提出的原理之一。
2.3生态学原理为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学中包含着一种经济生态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应当与生态环境协调,环境不只是经济的外部性因素,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结构。近年来生态学研究中出现了稳定经济的理论,该理论提出经济发展中要实现投入与输出相适应,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友好发展。 3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3.1市场导向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产生来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实际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导致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导向的失误,在市场中价格没有反映出包括环境成本在内的价值,使得对环境的使用出现了过度性,市场导向中对环境和资源的分配及使用出现错误引导,使得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3.2政策干预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导向出现错误引导时,政府的政策干预就成为了必要,因此对环境政策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的干预不只是为了纠正市场导向的偏差,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是政策的考量要素,因此政府政策的引导往往是越来越强化经济发展的目标,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因此,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单纯的依靠政策干预还是无法实现协调发展目标的,要综合科学有效的市场引导、有力度的市场支持、还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3.3新技术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中普遍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很多研究人员都提出在环境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力度,对解决环境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同时也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促进作用。因为科学合理的环境布局对于引导市场、优化经济结构以及解决就业等都是由积极意义的。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依靠技术是十分乐观的,这一应用进程也在逐步实施和加快,未来还要加大对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展望
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世界性的问题,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一直十分重视,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但是研究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不足,包括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还不够深入透彻,缺乏本质性的认识;经济与环境统一性的系统包含的要素十分广泛和复杂,但从几个学科领域进行研究还不足以支撑体系的建设;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还存在地域上的差别,运用统一的理论和框架进行规范指导是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此外还有其他的不足,再次不做一一赘述。
针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涉及的多领域、多学科进行更加系统科学的综合分析,研究工作要多角度分层次的进行,包括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发展趋势等等。同时研究工作还要在现有的理论系统基础上不断的扩大和完善,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同时针对关键因素和重要地区进行具体深入的剖析,形成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树立典型。现代研究工作还要不断的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为理论研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提供辅助。
【参考文献】
[1]王瑞华,李淑英.《论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J].经济管理.2010(05).
[2]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1.
[3]剧宇宏.绿色产业的发展与环境法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下页带来更多的环境与经济研究论文
瘦小的土拨鼠
这是必然发生的,人的能力越大,消耗越多。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等那天资源不够了,就到打仗的时候了。国家比咱看的远,为什么老是造武器,离战争不远了。贸易摩镲是官话,实话就是战争来到以前,先抢东西。褚备物质。等到打起来了,钱没用。动西重要。一个人有两亿钱,买不来一块砖,什么用。你有千万,没有资源没水喝,什么用呢。
高级经济师论文在哪里发? 任何论文职称问题、论文考试答辩取消、条件放宽文件政策,搜:论文热线要我发先起腰发我就发腰(换成数字)总结,翻到58页后,是经验教训:一
王立明,1952年出生,19岁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至今在《诗刊》《词刊》《人民日报》等全国50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2000件。其中组诗《过去不属于遗忘》获《鸭
王立明,1952年出生,19岁开始写作并发表作品,至今在《诗刊》《词刊》《人民日报》等全国50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2000件。其中组诗《过去不属于遗忘》获《鸭
辽宁金融挺好呀,很好的发展前景。只是看自己适合不
《农业经济》是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主管、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农业经济类中文核心期刊。 《农业经济》杂志内容贴近于“三农”,服务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