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8

迪夫米米
首页 > 论文发表 > epr论文的发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aggie13050

已采纳

第五次索尔维会议结束以后,爱因斯坦并没有放弃对世界的经典描述,他仍然认为量子力学对世界本质的解释并不完备。 比如说,波恩的概率解释,爱因斯坦认为这只能算得上是对一个系统的概率描述,并不符合单个量子客体,因为爱因斯坦认为单个量子客体具有确定的物理量,只是我们现在还无法把握而已,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给出概率解释。 同样的,他也对测不准原理很不满意,他决定这次从测不准原理入手,证明量子力学的逻辑不一致,从而证明量子力学现在还算不上是一个完备的理论。 1930年的10月,爱因斯斯坦在第六次索尔维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这就是我们熟知的“爱因斯坦光盒”。 爱因斯坦说,现在有一个不透明的箱子,在箱子上开有一个小孔,里面装着一些光子,还有一个钟表,这个钟表作为计时装置链接这一个快门,可以控制小孔的开合。 整个装置用弹簧挂在支架上,下面有一个配重G,现在我们把箱子里的钟表和外面的钟表对好钟,也就是两个钟表的时间是同步的。 现在箱子上小孔处的快门瞬间打开,然后闭合,在这个过程中只允许一个光子逃逸,快门打开到闭合,这个极短的时间Δt可以根据外面的钟表测出来,因为里面的钟表和外面的钟表是同步的。 所以我们现在就测量出了时间,这个物理量,由于光子飞出去以后,整个箱子的质量会减小,质量变化的量Δm可以根据箱子上的指针测量出来; 然后根据,质能方程我们就能够知道能量的变化量ΔE,这样我们就同时准确地测量出了时间和能量这两个物理量。 那么你哥本哈根说的测不准关系就不成立。玻尔听了这个思想实验以后,瞬间就懵了,感觉这次像是被爱因斯坦击中了要害。 他一时间想不出这个思想实验那里有问题,玻尔整天都是面如死灰,闷闷不乐,海森堡和泡利还安慰玻尔说,没事没事,爱因斯坦的光盒肯定哪里有问题。 在当天会议结束以后,他们返回住处的的时候,就有了这张照片。 爱因斯坦笑了,笑得像一个刚考了满分的孩子。而玻尔的表情就显得比较凝重,他在后面追着爱因斯坦,不知道说着什么。 当天晚上,玻尔在房间里一直转圈,他思考问题的时候经常这样,据海森堡的回忆,当天晚上玻尔睡得很晚,第二天早晨,当他们再次见到玻尔的时候,玻尔的脸上已经乐开了花。 因为他想到了爱因斯坦错在了哪里?而且爱因斯坦要是知道了他所犯的错误,估计会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玻尔说,光子逃逸以后确实能测量出能量的变化,但是当光子逃逸以后,整个箱子会在重力场中的位置发生变化,由于广义相对论的红移效应,这就导致了箱子内的钟表的时间发生改变,当箱子内的钟表不再和外面的钟表同步的时候,我们就无法精确的测量时间了。 你看看,爱因斯坦为了攻击量子力学,竟然把自己的相对论给忘了。爱因斯坦只能接受玻尔的反驳。 在与玻尔两次的交锋当中,爱因斯坦都败下阵来,其实他也承认量子力学肯定是包含了某种最高的真理,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总是觉得量子力学还不完备。 所以从以后,爱因斯坦也不再说量子力学的逻辑不一致,他将攻击方向转向了证明量子力学还不是一个完善的理论,也就是存在隐变量。 隐变量就是隐藏着的变量,还没有被我们发现的现实性的物理量,爱因斯坦认为,正是因为量子力学没有考虑到这个变量,所以才有了几率解释,才有了测不准关系。 比如说,以前我们没有发现原子的时候,我们就无法对气体表现出来的温度和压力做出描述,那么原子就是一个隐变量,当我们确认了有原子存在的时候,只要算出他们的平均动能,那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就得到了解释。 在第六届索尔维会议结束以后,爱因斯坦就和玻尔很少有接触了,1934年因为德国 社会 的问题,爱因斯坦来到了美国,他选择在普林斯顿度过他的后半生。 在普林斯顿大学,爱因斯坦只有两件事,他关于统一场论的梦想,就像麦克斯韦当年统一电磁和光学一样,他希望将电磁理论和引力统一起来。 这个方向和逻辑没有问题,现在的物理学的终极任务就是寻找可以描述万物的统一理论,只需要一个方程就可以解释四种基本自然力。 爱因斯坦是第一个尝试和上帝对话的人,虽然他失败了,但他的理想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尊重,而且爱因斯坦还觉得,只要有了统一场论,就能证明量子力学是不是完备。 因为量子力学应该是统一场论的副产品。这个逻辑也没有问题,毕竟统一场论是万物至理。 不过就在爱因斯坦还抓着量子力学的尾巴不放的时候,量子力学已经在各个方面展现出了他的魔力,年轻的物理学家不再讨论量子力学是否完备,也不在乎量子力学对世界的解释是否违反直觉。 他们利用量子力学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也做出了很多新的发现,比如在1930年,剑桥的查德威克就发现了中子,费米和他的团队发现了中子可以诱发重核裂变,开创了核物理。 1932年,卢瑟福的实验室制造出了第一台粒子加速器,开启了高能物理的时代。与此同时,人们还发现了中微子的迹象,等等。 所以在当时的年轻人眼里,爱因斯坦就是一个无法接受量子力学的“老白痴”,说爱因斯坦是过去的 历史 遗迹,爱因斯坦也承认在普林斯顿就有一些年轻人这样说他。 因此,就很少有研究生去找爱因斯坦,毕竟爱因斯坦的研究方向也很难出啥成果。不过,毕竟爱因斯坦是可以比肩牛顿的人,总会有一些小迷弟,比如罗森,25岁,1934年从麻省理工过来给爱因斯坦当助手,他俩还合作发表过一篇论文,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爱因斯坦-罗森桥,说的是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虫洞。 还有一位小迷弟叫波多尔斯基,39岁,俄罗斯人,1935年初,爱因斯坦告诉他俩,自己已经有了可以证明量子力学不完备的想法了,并且口述了自己的观点。 罗森负责计算,波多尔斯基负责写文章,3月底他们就完成了这篇只有4页纸的论文,史称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论文,也就是众所周知的EPR论文。 论文题目为:可以认为量子力学所描述的物理现实是完备的吗?当然论文中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下节课在聊,EPR论文都说了啥。

309 评论

流浪猫想家

在1935年5月15日出版的美国《物理学评论》杂志上,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联合发表了论文《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对量子力学的完备性等提出了质疑,并由此引出了量子力学中的一些矛盾。这就是著名的“爱-波-罗悖论”——用三人的姓氏简称为EPR悖论。由于当时没有完全克服这个悖论,所以许多物理学家把它叫做物理学中的第三朵“乌云”,甚至有人把它称为物理学的“20世纪的第三次狂飙”。这朵“乌云”,至今还没有完全“抹去”。

139 评论

幸福的小猫zz

EPR论证并没有质疑量子力学的正确性,它质疑的是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量子力学不能预测物体的确切性质,只能预测物体的统计性质,不能存在单独量子系统,只能描述一个系综的量子系统。或许在不久的未来,物理学家会想出更完备的量子理论。但是,这论文是建立于貌似合理的假设——局域论与实在论(局域实在论)的基础之上。简略解释,局域论不允许“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实在论主张,月亮依旧存在,即使无人赏月。在学术界里,这些假设引起强烈的争论,特别是在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EPR论文表明,假若局域实在论成立,则可以推导出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在那个时期,很多物理学家都支持局域实在论,但是,局域实在论这条假设是否站得住脚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1964年,物理学者贝尔发表贝尔定理,证明这个假设与量子力学的预测不相符。专门检验贝尔定理所获得的实验结果,证实与量子力学的预测相符合,同时证实局域实在论不成立。量子力学无法同时确切预测量子粒子的位置与动量。EPR悖论对于这论点给出强烈挑战。类似挑战也可延伸至其它物理性质对偶。EPR论文表示,任何成功的物理理论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物理理论必须正确无误。物理理论必须给出完备的描述。对于第一个条件,物理理论是否正确,决定于物理理论预测符合实验检验结果的程度。在这方面,量子力学的预测与实验检验结果之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量子力学似乎正确无误。EPR论文主要聚焦于第二个条件,EPR论文对于“完备性”这术语给出必要条件(完备性判据):物理实在的每个要素都必须在物理理论里有其对应的要素。换句话说,一个完备的物理理论必须能够准确描述物理实在的每个要素。EPR论文又对于“物理实在的要素”这术语给出充分条件(实在性判据):假设在对于系统不造成任何搅扰的状况下,可以准确地预测(即以等于1的概率)一个物理量的数值,则对应于这物理量存在了一个物理实在的要素。EPR论文接着开始描述,先前相互作用的两个粒子,在分离之后的物理性质。EPR论文推论出位置、动量都是物理实在的要素,都能够分别预先决定粒子B的准确位置、准确动量。但是,这违背了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因为位置算符与动量算符不对易,无法同时确定粒子B的位置与动量。因此,对于位置和动量,量子力学无法给出对应的理论要素。EPR论文断言,量子力学对于物理实在的描述并不完备。EPR论文最后这样说:“我们已指明波函数不能对于物理实在给出完备性描述,在这同时,我们暂且搁置关于这描述是否存在的问题,然而我们相信,这种完备性的理论可能存在。”局域论与实在论,合称为“局域实在论”。EPR作者借着EPR思想实验来指出局域实在论与量子力学完备性之间的矛盾,这论述就是所谓的“EPR悖论” 。1951年,D·玻姆提出了玻姆版本的EPR悖论,又称为“EPRB悖论”,B是玻姆英文原文的第一字。这个版本测量的是粒子沿着某特定轴的离散自旋,不需要测量位置与动量这两个连续变量。使用施特恩-格拉赫仪器,可以很容易的测量出粒子沿着磁场轴的自旋。假设一个零自旋中性π介子衰变成一个电子与一个正电子。这两个衰变产物各自朝着相反方向移动。电子移动到区域A,在那里的观察者会观测到电子沿着某特定轴的自旋;正电子移动到区域B,在那里的另一个观察者也会观测到正电子的相关性质。这两个纠缠粒子共同形成了零自旋单态,是两个直积态的叠加。假若不做测量,则无法知道这两个粒子中任何一个粒子沿着z轴的自旋,根据哥本哈根诠释,这个变量并不存在。这个单态具有旋转不变性,对于任意取向参考轴,它保持同样的性质。这个单态的两个粒子相互反关联,测量延着u轴的自旋,假若电子自旋为+1/2,则正电子自旋为-1/2,假若电子自旋为-1/2,则正电子自旋为+1/2。量子力学不能预测到底是哪一组数值,但是量子力学可以预测,获得任何一组数值的概率为50% 。局域性原理表明,物体只能直接地被毗连区域发生的事件所影响,遥远区域发生的事件只能以某种不超过光速的传递方式间接地影响此物体。初看之下,这句话似乎很合理,因为它是狭义相对论的结果。根据狭义相对论,信息传播的速度绝不会比光速更快,否则会违背因果性,也就是说,在某种参考系可以观测到信息以逆时间方向传播,后果会早于前因发生。任何理论,假若违背了因果性,则会造成逻辑悖论,这个理论无法成立 。但是,经过多次论证,物理学家发现,量子力学的描述违背了局域性原理,例如,波函数坍缩或全同粒子对称化都是非局域性行为,但这描述并没有违背因果性 。不论测量轴为何,获得+1/2的概率为50%,获得-1/2的概率为50%,这是完全随机的结果。在区域B 的只能做一次测量,这是因为不可复制原理不允许将移动到区域B的正电子加以复制为成千上万个正电子,然后测量其中每一个正电子的自旋,再分析获得的统计分布结果。这样,对于所能够做的一次测量,获得+1/2的概率为50%,获得-1/2的概率为50%,不论其测量轴是否与第一次测量相同。既然量子力学的描述并没有违背因果性,是否可以放松局域性原理的条件,将信息传递的速度限制为有限速度,可能低于光速,也可能高过光速?在EPR思想实验里,假设测量电子沿着z轴的自旋,则根据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单态会以有限速度坍缩为量子态 I 或量子态 II 。假设在坍缩抵达区域B之前,测量正电子沿着z轴的自旋,则获得+1/2的概率为50%,获得-1/2的概率为50%,而在坍缩抵达区域B之后,正电子与电子分别沿着z轴的自旋相反,这违背了角动量守恒定律,所以,量子态不能以有限速度坍缩,而是在瞬时之间完成坍缩。局域性原理对于物理直觉相当具有吸引力,是狭义相对论的基础,EPR作者不愿意轻易将其放弃。爱因斯坦甚至将非局域性量子行为嘲讽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这是他不能相信量子力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认为物理理论应该不存在任何鬼魅般的超距作用。从反方面来看,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行为意味着在某种状况下,狭义相对论可能需要修正。设想测量电子沿着z轴的自旋,可能会得到两种结果:+1/2或-1/2,假若得到+1/2,则根据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单态坍缩为量子态 I ,随后,假若另一人测量正电子沿着z轴的自旋,会得到-1/2的概率为100%;类似地,假若测量的结果为-1/2,则单态坍缩为量子态 II ,随后另一人会测量得到+1/2。因此,通过测量电子沿着z轴的自旋,可以准确地预测正电子沿着z轴的自旋,并且完全不会搅扰到正电子。按照实在性判据,对于测量正电子沿着z轴的自旋,必定存在物理实在的要素Ωz。当然,选择z轴并没有任何特别意义,自旋单态也可以表示为以x轴为参考轴的两个量子态的叠加态:测量电子沿着x轴的自旋,假若获得的结果为+1/2,则随后另一人会得到-1/2;假若获得的结果为-1/2,则随后另一人会得到+1/2;因此,通过测量电子沿着x轴的自旋,可以准确地预测正电子沿着x轴的自旋,并且完全不会搅扰到正电子。按照实在性判据,对于测量正电子沿着x轴的自旋,必定存在物理实在的要素Ωx。Ωz、Ωx都是物理实在的要素,都能够分别预先决定正电子沿着z轴、x轴的自旋SZ、SX。但是,这违背了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因为SZ、SX不对易,无法同时确定正电子沿着z轴、x轴的自旋SZ、SX,所以,对于SZ、SX,量子力学同样无法给出对应的理论要素,因此量子力学对于物理实在的描述并不完备 。不论沿着哪一个轴测量,都会得到相反的结果。这只能解释为两个粒子以某种方式连结在一起。一个可能是,它们在生成时,就沿着每一个轴拥有明确的自旋(隐变量的论点)。另一个可能是,当其中一个粒子被沿着某个轴测量时,另外一个粒子会感受到这个轴被测量,并且将自己沿着这个轴的自旋呈现出相反的数值(量子纠缠论点)。宣称测量第一个粒子的动量会影响其位置的确定性是一回事,宣称测量第一个粒子的动量会影响第二个粒子位置的确定性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EPR悖论质疑,第二个粒子怎样知道应该拥有确定的动量与不确定的位置?这意味着第一个粒子与第二个粒子能够隔着广泛空间以超光速传递信息,这与相对论的基本公设相矛盾。EPR论文采用的可观察量是动量与位置,玻姆采用的是自旋,另外可以使用的可观察量有很多种。做实验体现EPR案例,时常会使用光子偏振,因为制备与测量偏振的光子并不困难。实在论表明,做实验观测到的现象是出自于某种物理实在,而这物理实在与观测无关。假设做施特恩-格拉赫实验测量一个自旋1/2粒子沿着z轴的自旋,获得结果为+1/2,请问在测量之前短暂片刻内,粒子沿着z轴的自旋为何?实在派会说,答案是+1/2。假若这答案正确,则可推断,量子力学并不完备,因为量子力学无法给出这答案,虽然量子力学给出的答案都非常正确。实在派进一步猜测,是否有什么尚未发现的隐变量可以给出量子力学所不能给出的结果,促使量子力学变得完备无缺?爱因斯坦不赞同量子力学的统计性质,他认为,物理学家应该能够给出一个实在模型来直接描述事件本身,而不是它们发生的概率。爱因斯坦与量子力学的分歧点不是决定论,而是实在论。不论是否被观测,物体具有其特定性质。另外一派包括玻尔在内的物理学家认为,在测量这个粒子沿着z轴的自旋之前,这个变量并不存在。这些物理学家属于“正统派”,或“哥本哈根学派”。他们持有的“正统派”观点是哥本哈根诠释的一部分。按照这观点,物理性质的客观实在与观测有关,不被观测的物体不具有物理性质。玻尔声明,“没有量子世界,只有抽象量子力学描述。” P·约当强调,“观测不只搅扰了被测量的性质,它们造成了这性质……我们自己造成了测量的结果。” 大多数量子学家都持有这种观点,虽然这种观点也给予测量动作异常奇怪的功能。局域实在论综合局域性原理与实在论在一起。它表明,所有物体都具有可测量、良好定义的性质,而这性质与外部影响无关。在EPR悖论里,按照局域性原理,测量电子在区域A里沿着z轴的自旋,不会影响正电子在区域B里沿着z轴的自旋,若将之后测量正电子沿着z轴的自旋与测量电子沿着z轴的自旋相比,两者所获得的结果恰恰相反,知道电子沿着z轴的自旋,就可以预测正电子沿着z轴的自旋,因此,在测量电子沿着z轴的自旋之前,正电子B就已拥有具体的沿着z轴的自旋,即实在论必须被遵守,但是,量子力学对于这结果并没有给出任何相关论述,所以,量子力学并不完备。 玻尔不赞同EPR思想实验的结论,他所反对的不是其推论,而是其假设——局域实在论。玻尔认为,实在性判据的“对于系统不造成任何搅扰的状况”这句话的语义含混不清。玻尔承认,在一人测量电子时,另一人的正电子并没有遭受到任何“机械性搅扰”,但是,测量电子这动作着实影响了某些条件,而这些条件恰巧地设定了对于另一人的正电子未来行为可以做哪些预测。由于在区域A测量电子的位置这动作,可以预测在区域B正电子的位置,但也因此无法预测正电子的动量;同样地,由于在区域A测量电子的动量这动作,可以预测在区域B正电子的动量,但也因此无法预测正电子的位置。问题是,怎么可能同时存在位置与动量的实在要素?从此可推断,EPR悖论的假设局域实在论不成立。 换另一种方法,不可分性的概念可以用来分析EPR悖论。假设一个量子系统是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由于量子纠缠,整体系统所具有的某种物理性质,子系统不能私自具有,这时,不能够对子系统给定这种物理性质,只能对整体系统给定这种物理性质,它具有“不可分性”。这性质不一定与空间有关,处于同一区域的几个物理系统,只要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纠缠,则它们各自拥有应有的物理性质。A·佩雷斯给出不可分性的数学定义式,可以计算出整体系统到底可分还是不可分。假设整体系统具有不可分性,并且这不可分性与空间无关,则可将它的两个子系统分别置放于两个相隔遥远的区域,凸显出不可分性与局域性的不同——虽然它们之间分隔遥远,仍旧不可将它们个别处理。在EPR悖论里,由于两个粒子分别处于两个相隔遥远的区域,整体系统被认为具有可分性,但因量子纠缠,整体系统实际具有不可分性,整体系统所具有明确的自旋,它们都不具有。局域实在论是经典力学、相对论、电磁学里很重要的特色,但是,由于非局域量子纠缠理论,量子力学不能接受局域实在论。EPR悖论也不能接受非局域量子纠缠理论,因为这理论可能与相对论发生冲突。任何违背贝尔不等式的量子理论,例如量子力学,都必须违背局域实在论或反事实确定性,两者之中至少有一个。 隐变量能够解答EPR悖论的方法很多。EPR作者提议,虽然在很多实验检验案例里,量子力学都能预测出非常正确的实验结果,实际而言,它是个不完备理论,换句话说,EPR作者认为可能存在某种描述大自然的、尚未被发现的完备理论,而量子力学扮演的是一种统计近似的角色,统计近似于完备理论。与量子力学不同,完备理论可以给出变量来对应于每一个实在要素,并且,必定有某种机制作用于这些变量,给出不相容可观察量会观测到的效应,即不确定性原理,这种完备理论称为隐变量理论。

221 评论

相关问答

  • 发表的论文的封面

    毕业论文封面格式要求页面设置:页边距上2.8cm,下2.5cm、左3.0cm(装订线:2.5cm)、右2.5cm、页脚1.5cm;封面格式设置字体:四号宋体、居

    秋月羽羽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的发表的意义

    链接: 30天论文写作发表进阶训练营。完结版,里面包含辅导课、直播课、音频课、视频课、PDF文档。 课程目录: 尔雅老师对四篇论文的解构修改辅导答疑 尔雅老师快

    我是小鱼儿呀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发表的论文的特点

    学术论文的特点是: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 一、学术性:学术论文要求作者在立论上不能带有个人偏见,也不能主观臆造,在撰写论文时要从客观和实际出发,这样才

    幸福家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epub的论文算发表的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lalack198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发表论文的目的

    做科研必须要发表论文来作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作为自己评定职称的一个依据了,这也是很多科研从业者必须要走的一条路了

    蝴蝶圆舞曲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