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45

门门8898
首页 > 论文发表 > 中日科技创新对比论文发表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龙真妈妈

已采纳

经济上日本人均收入比中国人均高的不止一大块,如果中国要开战的话粗略估计要花费60个亿(个人)美金,为什么呢?进行战争一定不要在中国领土内,如果在中国境内,首先遭到攻击的一定是沿海城市(毕竟日本是岛国)众所周知,中国国民经济大部分都在沿海一带,战争纵然是胜利了,结果也是灾难性的。加上烈士抚恤金和一些装备的费用这些还是保守估计。军事上中国科技不如日本,在电子信息战和一些高端科技的应用上我们做的还不到位,当然有人说我国的陆军是最强的,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陆军为什么强大?有很多因素,但是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多。中国陆军完全是考人命填出来的,悍不畏死。战争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真的和日本开战,要么不打,要打就要把损失降到最低 。中国的核武器属于威慑性的,中国早有申明就核武器问题做出过声明,如果使用核武器,那就不会是日本和中国的问题,进而演变成世界大战。海军潜艇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最多的,这方面绝对占优势(纯手打)

349 评论

Jessie佳佳酱

要看日语内容多不多了,如果日语内容太多可能会有点不好发查了下以往的经验,可以考虑下面的刊物这三本比较稳妥,可以一试,如果不急的话,《今古文创》要性价比高很多,起发不到一千四。注意上面这三本都不收定金(只有靠谱的机构不收),但确实要收版面费,《汉字文化》审核要久一些一定要找到靠谱的渠道发哈。捷投学术·米老师:极少有普刊收定金与审稿费!切勿再交智商税!捷投学术·米老师:【捷投学术】咚咚咚,如何找到靠谱的投稿机构呢?(即如何防备黑心中介)

176 评论

唐唐sweet

中国物理研究和日本相比,差距虽然存在,但还有待加大力度。中国拥有众多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经验和技术储备也是相当丰富的。近年来,中国物理学科发展迅速,致力于为国家科学发展做出贡献。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环境条件来看,中国的物理研究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而与日本相比,中国物理学科发展仍然有较大差距,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科研政策,加大力度和投入,培养更多卓越的物理学家,以促进国家在科学研究上的进步。

331 评论

来自巴厘岛的松

中日城市垃圾处理的比较研究金式容 杜秀宗 胡彦斌 陈周明(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泉州,362011)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垃圾处理流程和管理体制进行比较研究,提出成立专业化拉圾服务企业,实行垃圾有偿服务、严格生活垃圾分类放置、规范拾荒者队伍等措施以提高城市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程度。关键词 城市垃圾;企业化经营;分类放置;拾荒者;中日比较1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每年的垃圾生成量已达1. 0 亿t 以上,历年累积垃圾已达60 多亿t ,人均年产垃圾440kg。按9 %的增长率推算,到2010 年中国城市垃圾生成量将高达2. 4 亿t 。目前,我国垃圾占用土地5. 4亿m2 ,且每年以占地约3 000 万m2 的速度发展,全国2/ 3 的城市已经陷入垃圾重围。以北京为例每天要产生490 多万t 垃圾。北京附近现有7 000 多座“垃圾山”,约533hm2 耕地被占。从垃圾处理方法看,70 %城市垃圾直接填埋。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又因大多无渗沥液处理设施而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在大气的污染。焚烧法不仅产生SO2 ,NO2 ,CO ,粉尘等大气污染物,而且它们在含氯塑料存在下还会产生光气和二口恶英等有毒气体,后者还具有致畸致癌作用。这些都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由此可见,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任务十分繁重。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垃圾,我国现有垃圾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政府既执行监管职能,又具体组织垃圾的清运及最终处理,呈现“政企不分”的局面。另外,由于整个垃圾处理行业缺乏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缺少宣传和舆论导向,城镇80 %以上的垃圾只是简易填埋处理。无害化处理率很低。基本上没有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三化”处理机构。不仅垃圾污染严重,也造成了可利用资源大量流失。因此,必须把垃圾处理推向市场,实行垃圾处理向产业化发展。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推动城市垃圾处理向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迈进。在这方面,日本城市垃圾处理的各项有关措施和管理体制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2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及存在问题沿袭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仍然是国家行政部门直接管理和实施。仅有少数企业参与了对部分的“可再生利用垃圾”实施回收再利用. 作为垃圾资源化基础的垃圾分类这一环节十分薄弱。而倒是城市拾荒者在垃圾分类

150 评论

静静的娇儿

经济硬实力中国更强,中国对外依存能力要低于日本;至于经济软实力毋庸置疑日本绝对领先中国(说个笑话:中国抵制日货可以上街砸日系车,日本愤青抵制中国,跑到大街上竟找不到华系车或者华系数码产品砸)科技方面日本领先于中国,但是,在我们抱怨的时候我们也应学会反思,人才流失是中国不得不提起的伤痛军事实力这个不容易说,因为中日军事博弈不单单是这两个国家的事,如果非要说的话,我觉得陆军中国有优势,海军,空军装备不如日本精悍。此外我要补充下,如果你连一个国家的大门都进不去,那么其实有再强大的陆军也无济于事

318 评论

小美人杰西卡

中国和日本在物理科学方面都有非常出色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而言,中国的物理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在高能物理领域,如中微子、暗物质、超强场等方面,中国在国际上均有卓越的表现。例如,中国科学家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运行的量子色动力学计算获得了世界最好结果,在LHCb实验中首次发现反氢原子基态超精细结构等。同样,在一些重要领域,日本的物理学家也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日本在宇宙学领域十分活跃,例如、宇宙线探测器“阿里郎”等重大项目都由日本完成,此外在物态压缩、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也有很多突破。因此,中国和日本在某些物理领域上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而各自所取得的成就也应该受到肯定和认可。

290 评论

莹火虫妹妹

经济:居民人均经济与日本差距甚大!国家经济对比,中国发展中国家,日本发达国家!但中国市场大!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中国国防科技目前在空军上具备自主设计作战飞机的能力(但发动机受限于俄罗斯进口),日本国防科技以海军舰艇建造为显著优点,具备兴建大型驱逐舰,顶级常规潜艇(其实有能力建造核潜艇),现代化航空母舰的能力!社会科技方面,中日差距明显,日本在汽车,电子等高科技核心技术上处于世界垄断地位,目前我国在科技方面远不及日本。军事:目前情况下,日本空军拥有与我国同代战机,中国在数量占据优势。陆军方面,中国拥有目前大规模的作战人员及装备,处于优势(但在不具备远洋投送能力的情况下,陆军仅限于防守)!日本海军拥有最先进的作战系统,以及除美国以外的宙斯盾舰,具备区域防空能力,一流反潜能力,中国在大型水面舰艇上处于落后,但中国拥有核潜艇,第一艘航母服役!可是仍然在海军方面全面落后于日本!总结:经济,中国国家目前领先,人均水平落后!科技:全面落后军事:空军占优。陆军占优。海军落后!

82 评论

呼啦啦达人

中日技术引进的对比分析1991年我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资金之比为17:1,而具有消化吸收成功经验的日本却为1:10。对民族工业和国内市场缺乏应有的保护,对外商投资的三资企业缺乏必要的管理外商的直接投资是技术引进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外资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也出现许多问题。如某些部门和行业,为引进国外技术,一味依赖和迁就外商,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外资控制,轿车工业的三资企业已占68%,电梯占70%,程控交换机占90%;不少国有大型企业被外资控股,如哈尔滨轴承厂、上海人民机器厂外资控股分别达51.6%和60%。这种作法非常不利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目前,许多地方和企业“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盛行,使外商不受限制地进入国内市场。此外,在税收政策上,三资企业进口设备享受免税优惠待遇,而国有企业引进关键设备或部件等则照章纳税,从而形成了不公平竞争环境。伴随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引进是当代国际经济中非常敏感的问题,由于我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缺乏对三资企业必要的限制和管理,是造成以上种种问题的原因所在。长期以来,我国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工作在与国家科技计划这个层面的衔接上表现松懈无力,一些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很少被纳入到诸如科技攻关、科技成果推广等相关的国家科技计划之中,减弱了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的联系,构成了国家科研开发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其原因在于国家对技术引进计划与科技发展计划之间缺乏综合协调的能力,对技术创新各个环节缺乏联结与平衡的能力。日本技术引进的两个出发点:50年代日本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两个出发点:第一个出发点是符合国情,符合国民收入水平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根据这种要求去选择和掌握技术诀窍。第二个出发点是要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今天,任何一个国家不引进先进技术就难以发展,技术引进更是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重要手段。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先进工业国家时,引进技术的首要问题是要研究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接受与再开发方式。中日两国的技术引进存在着众多的差异:一是热情的差异。中国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对先进技术本身十分关心,但是,技术引进方对包含在引进技术中的竞争意识的理解也同样是很重要的。日本企业面对竞争,更激发了一种要同其他企业竞争、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这样一种竞争热情。而中国在技术引进中缺乏这种精神。日本企业知道自己落后,为追赶先进国家、要比先进国家做得更好而引进技术;中国则给人以因为缺少某项技术才去引进技术的感觉。这两种引进意识是不相同的。为追赶而引进实际上就是中国经常提倡的自力更生精神。也就像中国50年代的那种奋发图强精神。日本60~70年代自力更生精神是十分强烈的,这可以解释为日本技术引进成功的精神结构。二是人力资本的差距。包括职工的教育水平、知识水平和训练水平。日本国内一般文化教育水平比较高。但单纯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全的。50~60年代日本为了发展产业,在教育方面做了三件事:一是大力发展理工科教育;二是成立了大量的五年制高等专科学校,即三年高中教育、两年专业教育;三是加强各种形式的企业教育。但中国企业教育尚不发达。企业培训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即对人才成长的评价制度,这在中国也有,但在日本这是十分牢固的。日本的职业教育是没有部门界限的。中国的职业教育是按部门组织的,纺织部、冶金部、机械部自成系统。应该打破部门界限,互相交流。三是系统、制度的差别。这是技术引进的中心问题。引进什么,谁来引进,解决什么问题,这些不应是由政府决定,而是应由企业决定的。承担技术引进工作的人员必须对技术本身和技术的用途有一定了解,并能进行技术积蓄、技术传播和技术普及。这些工作在日本都是由企业完成的,而中国的企业还未成长起来,还不能完全承担职能。技术引进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因此必须与市场紧密联系。技术脱离市场虽然可以发展,但要使技术引进有利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就必须联系市场。在日本的企业中有许多研究人员。虽然中国也有不少研究人员,但他们并未从事生产活动,并且脱离市场关系。日本企业十分关心消费者的需求,生产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的。因此,不仅生产的硬件如装备十分先进,有关经营软件也很发达,如经营技术、销售技术、市场调查技术、营销网络组织技术等。四是企业家的差别。技术引进要由人来完成。中国舆论界谈到技术引进时关心的是国家政策,这是技术引进的硬件,而很少提到技术引进的执行者——企业家。终日两国存在着对企业家的不同理解的不同观念,日本的体制是支持企业家成长的。日本的企业派一组人到国外去学习和获取技术是非常认真的。中国改革开放后,许多中国企业和各界到国外访问,而他们注意的大多是观光问题。中国要搞好技术引进,首先要搞好企业,放开企业,改变对企业家的观念,大力培养企业家。日本从打破锁国政策后一直到现在,总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第一个动力是改变国家的落后状况,第二个动力是战败后国家的重建,第三个动力是以制造出第一流的产品、比外国更好的东西作为使命而生存。这也算是日本的特色,相信中国也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首要问题是要研究符合本国国情的技术接受与开发方式,应注意提高按本国国情引进和开发技术的”社会能力“即技术创新能力。政府的技术引进政策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技术引进过程中人的因素。中国现在缺乏的是技术引进中那种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竞争意识及自力更生的精神。三,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工业发展史,在某些程度上是一部国外技术引进史。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和供给创造需求的动力不足等重大困境,都是缘自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处于技术的“瓶颈”制约阶段。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的缺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及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调控乏力,相关政策不配套 由于没有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工作放在主导地位,国家对技术引进缺乏统一和明确的规划,特别是未能在技术引进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明确而统一的国家技术引进战略和计划,导致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消化吸收创新都处于无计划状态,国家宏观调控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越来越多获得自主权的企业和地方处于多头引进状态,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浪费。 2.重视硬件设备引进,轻视软件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不力技术创新障碍重重在经历技术引进初期阶段之后,硬件设备尤其是成套生产装置的引进仍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软件技术引进的比重却很小,两者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引进之后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消化吸收速度迟缓,消化吸收的质量和水平低下,在此基础之上的二次创新更是障碍重重,步履艰难。实质上这种技术引进只是购买了具有一定限度的生产力,而并未充分得到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相平衡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技术。3,技术引进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重复引进现象十分严重 我国在过去的技术引进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在引进技术中,由于重“引进”而轻“消化”,不能有效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由于重“硬件”而轻“软件”,引进大批设备并未构成我国创新活动的源泉,未能引发出技术水平的自我提高,仅仅停留在原有水平上重复,常常是时间过不了多久,引进的新技术很快就会变成旧技术,引进的新设备又变为旧设备,继而被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所淘汰,于是不得不再次引进,形成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最后导致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4.现行体制中科研机构与企业生产相脱节,研发资金投向错位 国内外实践证明,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我国技术支撑薄弱,一个体制性的原因是,我国科研开发以科研院所为主导,企业研发尚未发展起来。我国科研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校,分布在企业的仅占27%。而科研院所实行“出成果、出人才”的科研方针,“先研究技术,后找市场”,与企业所需要的“出产品、出效益”,“先研究市场,后研究技术”的科研方针相背离。其结果是,科研机构与企业生产相脱节,产学研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与世界规律与趋势相对照,可以说,我国科研资金的投向出现严重错位。 由于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条块分割和政出多门,使国家政策出现许多不协调甚至“本末倒置”或“相互矛盾”的现象,在客观上鼓励了重复引进和大量进口,打击了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技术进步的积极性。 四,改进技术引进、提高自主创新的对策措施 1. 建议由国务院牵头,协调有关部、委和地方,尽快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全国统一的技术引进组织机构,旨在加强我国技术引进的统一规划、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有效防止盲目、低水平的重复引进现象,提高技术引进效益。加强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建立技术引进信息共享系统,制止盲目引进、重复引进和低水平引进。2.无论是企业或地方,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引进技术结构。 首先,要切实提高软件技术的比重,避免大量成套设备的引进,对此政府要实行鼓励引进软件技术而同时抑制大量进口成套设备的政策,对软件技术引进实行免税优惠待遇,对进口成套设备则不提供任何税收优惠待遇;第二,要提高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关键技术的比重;第三,要在充分考虑经济性的前提下,提高国际先进技术的比重。3.建立和健全全国技术引进信息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发布与交流,为行业、企业以及地方的技术引进科学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内容包括:经济信息、国外国内市场动态信息、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信息、国内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信息、产学研合作信息、技术贸易信息及科技法律信息等等。4政府设立专门的技术引进消化创新科研机构,建立专门的消化创新基金,加大投入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消化创新,并对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的市场予以适度保护。 但重要的是要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的自主技术研发。5,要确保企业拥有大批优秀人才,同时要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形成良性循环的人才流动机制。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机关,分布在企业的仅占27%,而日本占64.8%,美国占75.4%,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别。为此,首先要在技术职务评聘、技术职称晋升、技术创新成果评定、知识产权保护、科技荣誉授予、工资福利待遇提高以及技术承包责任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真正充分地调动企业现有技术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立企业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对做出贡献的优秀技术开发人员、优秀企业家和优秀企业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第三要在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凝聚力的条件下,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科技人员向企业流动,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和海外留学回国人员。6.坚持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是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要进一步总结和推广“一条龙”的管理模式,促使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统筹兼顾,顺利实施;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推行一整套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相结合的科学管理方法。要在自己开展技术开发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借鉴国内消化吸收成果。此外,在日趋激烈的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下,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要对引进技术后实行消化吸收与自主开发的产品实行适度的市场保护。政府要及时制定和实施积极保护与严格限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即一方面积极保护和促进民族工业及国内市场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外商投资和技术引进施以必要的严格限制和管理,从而顺利地实现技术转移。为增强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我国必须慎重对待利用外资引进国外技术,避免不加任何限制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同时,为适应WTO的要求,还可采取政府采购或国际采购、技术和环保等非关税壁垒等形式予以市场保护。五, 总结目前,我国的技术引进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一方面,我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严峻的客观形势要求我们走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道路,特别是大力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另一方面,加速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已提到党和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运用好两个技术源,加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促进新技术开发,提高技术改造水平,已成为技术创新的战略重点。为此,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提出问题,谋划对策,进一步提高技术引进工作水平,迎接21世纪的挑战。

22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日医生技术对比论文发表

    1、本科生参加工作5年后可晋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2年后可晋主治医师,唯一不同的是本科生晋主治考外语,研究生不用考。2、本科生在晋完主治医师5年后方可晋副主任医师,

    麻麻是超人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全球科技创新对比论文发表

    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本文整理了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欢迎阅读。 言道“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细心的你一

    yidiandian10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中日冷门文化对比论文发表

    东亚三国在文化上是平等的吗?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以前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现在日韩学习西方不学中国,将来中国会建立不同于西方的新东方文化,日韩到时候会给

    柚柚滴溜溜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中日技术资源对比论文发表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中日关

    秋水伊人ying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日政府报告对比论文发表

    中国与日本都是十分注重国民教育的国家,这与两国传承的文化历史息息相关。但由于两国的语言环境背景不同,在教育理念、教育方针上就表现出了实践上的差异。下面是我给大家

    尘封120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