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89

高小贱大琪琪
首页 > 论文发表 > 当代白族文人论文发表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神話0814

已采纳

1、苏峙鑫(1923-1991),剑川金华南门忠义巷人,白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核科学优秀专家。国家核工业创建之初加入核科技刨业者行业的首批科技人员,是中国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和生产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62—1965年,苏峙鑫承担了核工业部下达的重要国防任务“503”项目。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并作为“原子弹突破即武器化”的部分内容,再度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65—1981年,苏峙鑫主持原子能放射化学研究室期间,作为研究室代理主任,投身于核技术和放射化学技术在环境、材料、土壤、地质、生物等领域的开拓性应用研究,为活化分析、正电子湮灭技术在80年代进入国际国内前列打下坚实基础。80年代初,苏峙鑫参加了质子直线加速器及其应用研究室的工作,负责利用该加速器开展缺中子医用短寿命同位素的研究和应用研究任务,建成高能所第一个较先进白l同位素制备和研究实验室,先后研制成功碳—1l、铊—201、镓—67等放射性药物制剂;其中,重要的心肌显像剂铊—201注射液的临床100例试验已基本完成,为国内医务界提供常规产品,填补国内供应空白走出第一步。3、李元阳(1497~1580)字仁甫,号中溪,别号逸民,明代大理府太和县人,白族。李元阳自幼沉默寡言,但聪明过人,勤读诗书,尤好文史。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取云贵乡试第二名;嘉靖丙戌年(1526年),中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由于参加议论为嘉靖皇帝生父封号的所谓“大礼议”而被贬江西分宜县。后改授江苏江阴知县。任职期间,兴利除害,体恤民苦,并以廉洁著称,当地百姓曾为之立碑建祠,载其种种善举。晋京任户部主事后不久,改任监察御史,负责弹劾官吏、整肃政纪。他刚正不阿,曾直言嘉靖皇帝:“陛下之始即位,以爵禄得君子,近年来以爵禄畜小人。”被同僚称为“真御史”。正是这种直言不讳使他在官场上屡屡碰壁,被贬往荆州任知府。在荆州府任上,荆襄百里之间没有水井,他带头捐俸打了几十眼井,限期各县修复河堤池塘,使沿江州县不受水灾,当地人民遂以“李公井”、“李公堤”命名,以兹纪念。李元阳清正耿直,对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现实极为不满,又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嘉靖辛丑年(1541年),借奔父丧,弃官回乡,从此隐居大理40年未再出仕。他寄情于苍山洱水之间,省却了尔虞我诈的倾轧,再无宦海的羁绊,既与杨士云、杨慎、张含、李挚等文化名流诗文唱和,又勤于著述,其诗文集有《艳雪台诗》、《中溪漫稿》,理学著作有《心性图说》,并在晚年编纂了嘉靖《大理府志》和万历《云南通志》。由于他在哲学、史学、文学、书法、教育诸方面的突出成就,被誉为“史上白族第一文人”,在云南文化史占有重要地位。4、我党早期杰出的理论传播者张伯简((1898—1926,大理剑川县金华镇桥头街人,白族) 5、清华园中最早的共产党员施晃(1900--1933,云南浪穹(今洱源)人,字动生。白族)6、东北抗日联军名将周保中。(1902-1964,大理湾桥村,白族家庭原名奚李元,字绍黄,白族,原名奚李元,号绍黄)7、董泽 (1888——1972) 字雨苍,云龙宝丰人,白族。1908年,留学日本,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1915年,回国参加护国运动,后再赴美留学。1920年回国,筹建云南东陆大学(云南大学),任校长8年。1925年获“法国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称号。历任云南督军公署秘书、省教育、交通、财政等司司长、富滇银行总办。建国后,历任第一届省人大代表、省高等教育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省参事室参事。8、王希季,男,白族。1921年7月出生,云南大理人。1938年毕业于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大理一中),1942年,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毕业,1948年赴美留学。在弗吉利亚理工学院获航空航天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任教。先后任上海机电设计院总工程师,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所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作为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王希季创造性地把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负责完成了方案阶段的研制工作,为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负责制定出立足国内技术和工业基础而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制方案。在他主持下大量采用新技术并突破一系列技术关键,使卫星增大了功能,延长了寿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当时世界仅有的掌握此项高技术的三大国家之一。参与中国载人航天的论证研究工作, 1999年9月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9、大理历史名人:赵藩(1851--1927)字樾村,一字介庵,别号猿(yuan、应该是虫子边的)仙。晚年自号“石禅老人”,剑川县金华山下向湖村人,白族一代宗师,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中国近代历史文化名人。赵藩的四大成就:一、赵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白族著名的政治家,他在晚清历仕宦途,但在辛亥革命前后从封建营垒中杀出,同情革命并参加革命,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坚决反对袁世凯复僻、卖国的行径,还参加了护国起义,在我国民主革命中作出贡献。二、赵藩是中国近代文坛白族最杰出的诗人和联语家。其诗“不下万首”内容充实,富有反帝反封建精神,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其“功心”联等楹联名杨四海。三、赵藩是近代著名的书法家。其笔趣流畅,蔬落大方,笃(du)重朗达,自成一格。四、赵藩为保护地方文献作出贡献。其总篆的《云南从书》使许多濒于失传的的文献得以保存传世,是云南文化史上的巨大成就。2002年12月是赵藩“攻心”联问世100周年,在四川武侯祠的30多幅对联中,赵藩的“攻心”联是其中的精品:“能攻心,则反测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昆明大观楼一楼蓝底金字楷书长联有着作者和时任云贵总督芩英修复制作的记录,而书写者就是赵藩,二楼有着赵藩自己作的长联,大理古城东洱海之滨龙凤村临水亭、大理回教清真寺、昆明西山、筇竹诗、昙华寺等寺;大理鸡足山、剑川石宝山等地:保山、腾冲都留有他的手迹。赵藩去世后,他的剑川籍几个门生和亲友为他在向湖村旁的大道上树立了一块:“故里碑”其中“滇士之魁、清儒之殿”就是对赵潘一生的写照。10、张丽珠,女,云南大理人,白族,1921年1月出生于上海。父亲张耀曾,1903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学习法律。他爱国进步,是第一批官费留日学生,老同盟会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云南讨袁起义。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助手,他是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913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主要起草人。曾是两任司法总长,法权讨论会会长和国际海牙会议的中国代表。出生名门,家学渊源的张丽珠,为有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爱国进步的父亲而自豪。父亲是她的榜样,是对她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母亲赵玫,日本东京女子师范大学毕业。张丽珠是父母惟有的四个女孩中最小的一个。“效忠社会则贤女胜过不肖之子,继承血统则女与子又有何区别”。父亲达观开朗,不附世俗之见,激励她一生都有好强向上,坚韧不拔,报效国家,不让须眉的处世品格、“垦恳尽吾能,不暇问收获,辛辛尽吾时,不知有穷遏。”父亲的殷殷期望,谆谆教诲,引导她走上一条勤奋努力,永不满足,服务人民,无私无畏的人生旅途。194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M.D.)学位。并获当年最优秀毕业生奖(The Best Graduate of 1944)。毕业后,她选择了妇产科专业,现已近60年,从未有一日脱离过妇产科。 抗战胜利后,1946年夏去美国进行博士后工作。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纽约大学医学院进修妇产科内分泌和局部解剖学,以后又去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学习妇科病理和妇科手术,最后又在纽约医院及纽约肿瘤纪念医院Sloan Kettering肿瘤研究所做住院医师及肿瘤的早期诊断,发表了有关的“体液细胞学和早期癌瘤的诊断”论文。这在当时属世界先进水平。1951年受聘于英国伦敦玛丽.居里医院。到了英国,后还在海克内医院做妇产科总住院医师。1950年通过国家考试,获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文凭。工作之余,她还考察了西方社会化的医疗制度。正准备将妇产科研究进行下去,抗美援朝发生,使她下决心回归新中国。在英国当局的百般阻挠下,她向国内求援。一纸电报“欢迎你回国”,决定了她一生的命运。1951年7月回国。路经香港,多少亲友劝她留港,她不为所动。在国内她父母双亡,已无牵挂,她时时想念的是她亲爱的祖国及将为之服务的祖国人民。回国后在母校上海圣约翰医学院妇产科工作。因爱人关系,1952年分配到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一附属医院。1958年参与第三附属医院创建,历任该院妇产科主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作为科主任,她凭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持各种疑难病症的诊治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她善于分析病情,抓的住重点,处理治疗大胆果断,许多难题在她手下都能迎刃而解。 张丽珠1955年起担任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研究生导师。她的研究生毕业后大多成为妇产科的骨干力量。她的讲课生动而有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查房,着力培养医师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她还鼓励他们向其他专家学习,广开思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她强调人民的好医生,除要有精湛的技术和学识外,必须要有高尚的医德。 她在文革期间,也饱受逆境之苦和不公平的对待。她曾两次长期下乡,接受再教育,自己挑水,消毒器械。她切除过几十斤重的大瘤子,修补过长年漏尿的膀胱阴道瘘,严重的子宫脱垂,坑头上处理难产。这些惊险过程对她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在逆境和严峻条件下检验她救死扶伤过硬思想和本领的一种机遇。 历年来张丽珠在中外一级杂志发表论文100多篇。早期有“关于子宫收缩力”、“妊娠期和分娩期合并症”、“子宫颈癌的诊治及胎盘病理”等论文。近20—30年的研究,集中在生殖内分泌领域。1976年,她将放射免疫测定激素及组织内甾体激素受体测定技术引进到妇产科疾病及计划生育等研究之中。最早将黄体激素释放激素增强剂(GnRH-a)应用于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抑制排卵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博士生研究工作“妊高症中前列腺环素,血栓素变化和胎儿-胎盘血循环的关系”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有《中国大百科全书.医学卷》(妇产科分册)、《妇产科经验教训101例》、《临床生殖内分泌与不育症》。参编了其他大型参考书多部。 1978年7月,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而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即在世界范围迅速展开。张丽珠认识到这项研究不仅为不育症者解除痛苦,是计划生育的组成部分,而且将对优生、生殖医学有关的基础医学理论和实践有所带动。1984年,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她下决心并以清醒的头脑和过人的胆识,在北医三院开展了这一当时尚有争议的研究。1987年3月,被列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题为“胚胎的保护,保存和发育”。张丽珠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制定了全面规划,严于律己,身体力行。终于在1988年3月10日培育成功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3月18日首例配子输卵管内移植婴儿(GIFT。礼物婴儿)。此项研究成果获198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张丽珠为第一完成人。以后,又培育我国首例赠卵试管婴儿,于1992年6月12日诞生;我国首例冻融胚胎试管婴儿,于1995年2月6日诞生;首例代孕试管婴儿,与1996年9月22日诞生,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为此,她被国内外誉之为“神州试管婴儿之母”。同时的研究涉及人卵的来源,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成熟,胚胎着床的子宫内膜改变等。)张丽珠1980年受联合国培训和研究所(UNITAR)邀请去挪威、奥斯罗参加“变化社会中创造性妇女”,并作为一名中国妇女代表参加在丹麦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妇女大会,在非政府组织论坛上介绍了我国妇女保健及计划生育工作。以后二年,多次外出访问,到过英、美、欧洲、北欧、北非等国家,受到妇女界的欢迎。1986年后多次出国进行学术访问。( X. p6 [) v& n# G 张丽珠曾被评为北京市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和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归侨先进工作者,获北京市劳动奖章,获1993年英国剑桥传记中心20世纪成就奖,是1994年美国传记中心世界5000名人之一。

181 评论

元力觉醒

以“人生终极非名利,千年流芳唯正气”这一感天动地的豪迈宣言而闻名遐迩的当代中国第一诗人大理潘正伟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一个网红作家。

275 评论

牛牛1223

8、王希季,男,白族。1921年7月出生,云南大理人。1938年毕业于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今大理一中),1942年,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毕业,1948年赴美留学。在弗吉利亚理工学院获航空航天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在大连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任教。先后任上海机电设计院总工程师,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所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主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作为中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王希季创造性地把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的技术方案并负责完成了方案阶段的研制工作,为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负责制定出立足国内技术和工业基础而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制方案。在他主持下大量采用新技术并突破一系列技术关键,使卫星增大了功能,延长了寿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当时世界仅有的掌握此项高技术的三大国家之一。参与中国载人航天的论证研究工作, 1999年9月获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36 评论

L美食诱惑

潘正伟。。。。。。。。。

145 评论

吹吹再吹

白族50字以内的民风民俗的资料 白族风俗习惯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的民风民俗资料(短一点的) 推荐参考: 白族风俗习惯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白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本主有的是自然神,有的是南诏、大理国的王子,有的是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佛教约于唐代晚期盛行于洱海地区,最初传来的是“婆罗门”和瑜珈密宗,密宗僧人称“阿闺黎”,所以又??名“阿阉黎(阿叱力)”教。元明以后,内地禅宗传到大理,佛教寺院遍布各地,使洱海地区很早就有“古妙香国”的称号。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每年夏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川、藏及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新中国成立后,三月街已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火把节”是另一盛大节日,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它是白族人民在秋收前预祝五谷丰登、人富兴旺的活动。这天晚上,每家门前都竖有火把一柱,村口有全村公共的大火把,上插红绿纸旗,书写一些吉祥语句。村民们则高举火把在田间 *** 一周,以表捕灭虫害。此外还有“绕三灵”、“耍海会”等节日活动。 【建筑特色】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实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艺术建筑。白族门楼建筑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有的地方整个门楼不用一颗铁钉或其它铁件,而联结却十分牢固,几十年风雨如故,再装上两扇较有厚度的铁黑色木大门,甚是庄重威严。 白族居民门窗木雕,无处不闪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一般均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以及几何图案。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 室内清洁、整齐,左右为卧室,当中为客厅,放有嵌镶彩花大理石的红木桌椅和画屏......>> 白族有什么习俗? 白族生活习俗 一、服饰 早期男女衣服多用棉布自制而成。老年男子多穿对襟短衣、大襟长衫、大摆档裤。头戴瓜皮小帽。脚穿布制圆口虎头鞋或荷叶绣花鞋。青年男子多穿蓝白对襟衣,套银钮黑褂,黑蓝色摆档裤,头戴瓜皮帽或包头、毡帽。系腰带。脚穿布制连绊鞋或绣花叫底皮衲。到民国初,年青妇女穿着改变,衣着各色大姊妹装和红、紫、黑褂,自绣各种花案,配上各色宽窄花边。银光片订在衣袖衣襟上。裤子为黑蓝、水红。中老年妇女也有裤脚镶花边的。姑娘们系有黑蓝布系腰或绣花围腰。脚穿各种布制的绣花鞋。喜戴银、玉耳边环、柳叶耳环。手镯有滑标、扭丝、平扁银、玉镯、还多戴金银戒指。 已婚妇女束后发髻,髻上有红头绳别上银簪、玉簪,有的套上网兜。也有用4寸宽、1寸长的黑衣布条围住发髻和顶部的。五十多岁后,衣服花纹逐渐减少,多穿短而宽、袖口大、长到膝的大襟衣,外套一件满镶满滚的黑褂,系黑蓝色系腰,穿普通裤,脚穿鼻尖船形布鞋。封年过节和做客,才戴耳环郸镯。 二、 婚姻 1、说亲 :男方父母探好女方姑娘后,托媒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同意,就把姑娘生辰八字告知男方,经男方请人“合八字”,若婚姻合,表示这门亲事已定。 2、订婚:在合婚后,男方择定吉日“喝订酒”,日期多以正月初二、十六为吉。 3、结婚:日期多在十冬腊月或正二月,分搭彩(杀猪)、正婚(正客)、回门(谢彩)三天。 4、迎亲:俗称讨媳妇。过去是骑马或坐轿,吹唢呐接亲。 5、认亲:第三天回门认亲,就是娶亲后的第一天。 三、喜事 1、满月酒:这是婚后生头胎婴儿请客,届时男女双方的伯母、婶婶:姑妈、舅母、娘娘,每人送20个鸡蛋,红糖1斤,米1升,布料3尺,到男方祝贺恭喜。 2、报喜:这是妇女生育后第三天,丈夫要带上一瓶酒,到岳父母家报喜。 3、戴百家锁:小孩满周岁,要到本主庙祭祠。并请夫妻双全、子女多的二老给小孩戴一把长命百岁锁,祝小孩健康成长,兴家立业。 4、建新房:地基选择、动土挖基必须请地师择定,立木梁这天称造大吉,要贴新对联,亲朋好友送礼鸣爆竹祝贺,主人杀猪祭祀土地神、祖先和鲁班,请客一天。 5、 做生日:老人活到六十花甲,要请客做生日祝寿。 小孩一年一度做生日,往往杀只鸡,摆上点糕点。 四、节日活动 1、春节: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六,是白族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2、过小年:即元宵节。 3、清明和冬至这两个节日,要到坟山墓祭祀祖宗。 4、端阳节:大人小孩都要戴五色线,喝菖蒲雄黄酒,以消患难。 5、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晚上杀鸡祭祖。晚饭后天黑,点火把,把全家端午节戴的五色线剪下塞入火把烧掉。 6、中元节:又叫“七月半”是白族的“接祖节”。 7、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五、禁忌 1、忌日:除夕晚上、大年初一忌串门子,忌口吹火。妇女忌洗衣梳头。建房办喜事,忌家长属相年月日。丧葬忌重丧、重佛,立秋之日,忌做农活,忌用刀、锯、斧、镰、锄。 2、忌人:在外死亡忌抬入村进家,只能在村外收殓入葬。非正常死亡忌入祖坟。“安财门”后一周内忌外人进入。妇女生育不满月忌入他家。老人落气未安埋前孝子不能进入别人家门。 3、忌讳:妇女忌披头散发和赤脚哭闹而上别人家门。在别人家中忌哭泣流泪。出人家门忌踩门槛,手排门枋。饲养牲畜不得进别人家门。 4、忌食:除夕晚杀的公鸡肉外人不能吃。 六、丧葬 1、装棺守灵:老人寿终,一般将丧事作喜事办。选好吉日,念经超度,亲友前来奠祭后,才能出殡安葬。在家停放期间,儿女要昼夜守灵。在超度期间,要办酒肉,请前来奠祭的亲友吃饭。 2......>> 白族的风俗有哪些? 30分 白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为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元明时曾使用过“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白读”。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采。善于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传统饮茶方式。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羌人有渊源关系。早在公元1世纪(汉代)以前就分布在洱海一带。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这里设置了郡县,公元3--4世纪,由于战乱,不少汉族人曾避难来到白族地区,部分与其融合;公元715年由云南东部迁到洱海地区的大量各族人民融合于白族。14世纪前后有不少屯军的汉族人在此地,后来也与当地白族人融合。后来部分彝族、阿昌族人先后也有融合到白族中去的。特别是大理国时期,白族便形成了一个大体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接近,居住地比较固定的古代民族,唐代以后,大理臣服中央政权,受到内地汉民族文化,经济的更多影响,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进一步发展。到了元代,这里己是很繁华的都市。大理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以他们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大理白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1253年,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区设置大理路和鹤庆路。明朝改为大理府、鹤庆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清代继续延袭明代这一政策,但在边远山区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 古代白族有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踏歌。民间流传的《创世纪》长诗,叙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追述了白族在原始社会“天下顶太平”、“不分贫和富”、“百姓肥胖胖”的没有阶级压迫剥削的平等生活。南诏白族诗人杨奇鲲的《途中》、杨义宗的《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等诗被称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诗》中。《望夫云》、《蛇骨塔》、《杀州官》、《钩曰头》等文学作品,歌颂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南诏有名的《狮子舞》,在唐朝时已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在唐朝宫廷里被列为唐代音乐14部之一。《白族调》是流传甚广的“三七一五”(前三句七言,后一句五言)的格律诗。15世纪中叶,有些文人应用这一民歌形式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如杨黼的“词记山花碑”。白剧“吹吹腔”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重要节日 白族的节日颇多,除了和汉族一样的春节、元宵、清明、端阳、中元、中秋等节日外,还有一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节日,如绕三灵、小鸡足歌会、三月街、渔潭会、栽秧会、火把节、石宝山歌会等,其中以石宝山歌会最富于情趣。 (1)石宝山歌会 每年农历七月末尾三天,剑川以及邻具云龙、洱源、兰坪、鹤庆、丽江等县的禾族,达数万人,汇聚到剑川石宝山的石钟寺、宝相寺、海云居和金顶寺四个地方的漫山遍野中,甚至在肃穆的寺内神像前,弹唱以白族情歌为主的对歌。有时歌逢对手,常常对唱几天几夜,难舍难分。歌会使原来并不相识的未婚男女青年结为终身伴侣。偶尔能见到自古遗流下的青年男女“野合”的习俗。 (2)白族火把节 每年农历6月25日,是白族民间的盛大节日――火把节。 这一天,除举行划龙舟、赛马外,最有特色的活动要数耍火把。火把是用干树枝一类扎成或劈成的;凡洱海之的白族村寨,每村都有一棵大火把,扎火把的柴火和工作是由当年适逢有喜庆的一些家庭来组织的。火把节前几天,几家人便凑到一起......>> 白族的节日习俗是什么 居住: 白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分布于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桑植县。 语言文字: 白族人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有南部、中部和北部3种方言。绝大部分白族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并通晓汉语。 民族艺术: 白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世纪》、《火烧松明楼》、《望夫云》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不少被编入戏剧上演。 宗教信仰: 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民族节日: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每逢节日,除必备节日食品之外,还要进行拜佛、祭天和敬祖等祭祀活动。年节最为隆重。自腊月起家家都要置办年货、杀猪、磨豆腐、舂饵块和糯米粉。除夕时,各家主事人都要带着饭菜、茶酒用托盘顺着天地、大门、水井、灶神、祖先牌位的顺八进行祭拜。然后全家人吃团圆饭。隆重的团圆饭在餐桌中央摆一个大的铜火锅,必上猪头肉,周围有八大碗寓意深刻的日菜肴。 祭祀: 中元节和祭天是专门祭祀性节日,特别是每年阴历七月的中元节,是祭祀祖先亡灵的节日,如果是新丧之家祭祀更要隆重,届时要准备八大碗馔肴祭奠,其中有千张肉、排骨、酥肉、酿茄子、百合、羊肚菌,以及脍鱼包肉馅,每道菜不仅用料讲究,做工精备,并且要富有观赏价值。如是直系亲属或姻亲户,在发丧前还要做名为“三滴水”全席来吊唁。所谓“三滴水”全席是指有果品、牲礼(做成凤鱼狮象状的菜肴)和八大碗三大类。 食俗: 白族通常习惯于日食三餐。农忙季节或节庆期间,则多加早点和午点,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常吃干饭,外出做活随着携带盒饭,就地冷餐。 饮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烤茶,全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吃“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如乳扇,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大都喜饮酒,酿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项主要副业。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酿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恋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斯间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礼仪: 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待。三道茶是白族最讲究的茶礼,即斟茶三道:第一道为纯烤茶,第二道加入核桃片,乳扇和红糖,第三道加入蜂蜜和几粒花椒。因而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点。进餐时,老人客人坐上首,晚辈依次坐两旁或下首,并随时要为长辈和客人添饭加汤,热情待候。...>> 白族的民族风俗 传统节日 火把节抢升斗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绕三灵,农历四月下旬,为期三四天。 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剑川骡马会 本主节 蝴蝶会 火把节 茈碧湖歌会 海西海歌会 朝鸡节,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 耍海会,农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 葛根会,农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 住屋形式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婚俗 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 白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活动比较自由,他们通常利用劳动、赶集、节日活动及赶庙会的机会谈情说爱,通过山歌试探对方,抒发感情,寻觅自己的意中人。 白族婚礼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恋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辱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斯间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白族好客,无论平时或节日,若有客至都要先奉沈茶,并且连斟三道,称三道茶。为客人斟茶不能斟满,民间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之说。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白族婚礼 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隆重、热烈。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和小伙子们必须骑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娶回后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对家庭中的长辈一一敬拜,然后是请客吃饭。新郎、新娘要陪客人进餐,这时,客人们可向新婚夫妇出难题,也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婚礼被喝彩声和欢笑声笼罩着。最有特色的是在婚礼上燃起辣椒粉,于是在欢声笑语中许多人都打喷嚏、咳嗽,热闹无比。 白族的婚姻共有三种形式:一是嫁女儿到男家,这种形式占大多数;二是招姑爷上门,这种情况主要是女方父母没有儿子,即使有也是痴憨病残等,所以才招姑爷上门。上门的姑爷必须改换为女方的姓氏,再由女方长辈重新取名;三是卷帐回门的形式,即男女双方结婚后七日,妻子带着丈夫携帐子、被褥回女方家居住。因为女方家虽有兄弟,但年龄太小,父母年迈,只好“卷帐回门来赡养老人和照顾年幼的弟妹。等弟弟长大结婚后,男方这才带着妻子回到男方家生活。这三种婚姻形式由来已久,至今沿用。但不管属于哪一种婚姻形式,婚期和婚礼的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招姑爷上门是女娶男,而不是男娶女,双方的角色互换而已。儿子成婚后,一般都与父母分居,另外组织小家庭。父母和谁一起生活,由父母自己选择,一般选择与幼子一块生活的居多。因此,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是白族普遍的家庭组织形式。 按白族的习俗,如果丈夫去世,妻子可以终身守节,也可以另嫁,但另嫁时不得带走前夫的家产。在个别地区,还有转房的习俗,兄死后,嫂可以嫁给弟弟,称为叔就嫂,但这种现象已不多见。 日常礼仪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他们认为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受到白族人热情的款待,应说声挪卫你(谢谢你)来表示你的谢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长......>> 白族的风俗习惯 5分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要门当户对。有女无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的也可以抱养同族弟兄的子女(过继)或养子。赘婿和养子要改名换姓,才能取得财产继承权。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后,因受汉族的影响而改为土葬。丧葬仪式一般比较隆重。 平坝地区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养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民风民俗的白族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也就是祝人们步步高升了。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白族习俗 白族生活习俗 一、服饰 早期男女衣服多用棉布自制而成。老年男子多穿对襟短衣、大襟长衫、大摆档裤。头戴瓜皮小帽。脚穿布制圆口虎头鞋或荷叶绣花鞋。青年男子多穿蓝白对襟衣,套银钮黑褂,黑蓝色摆档裤,头戴瓜皮帽或包头、毡帽。系腰带。脚穿布制连绊鞋或绣花叫底皮衲。到民国初,年青妇女穿着改变,衣着各色大姊妹装和红、紫、黑褂,自绣各种花案,配上各色宽窄花边。银光片订在衣袖衣襟上。裤子为黑蓝、水红。中老年妇女也有裤脚镶花边的。姑娘们系有黑蓝布系腰或绣花围腰。脚穿各种布制的绣花鞋。喜戴银、玉耳边环、柳叶耳环。手镯有滑标、扭丝、平扁银、玉镯、还多戴金银戒指。 已婚妇女束后发髻,髻上有红头绳别上银簪、玉簪,有的套上网兜。也有用4寸宽、1寸长的黑衣布条围住发髻和顶部的。五十多岁后,衣服花纹逐渐减少,多穿短而宽、袖口大、长到膝的大襟衣,外套一件满镶满滚的黑褂,系黑蓝色系腰,穿普通裤,脚穿鼻尖船形布鞋。封年过节和做客,才戴耳环手镯。 二、 婚姻 1、说亲 :男方父母探好女方姑娘后,托媒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同意,就把姑娘生辰八字告知男方,经男方请人“合八字”,若婚姻合,表示这门亲事已定。 2、订婚:在合婚后,男方择定吉日“喝订酒”,日期多以正月初二、十六为吉。 3、结婚:日期多在十冬腊月或正二月,分搭彩(杀猪)、正婚(正客)、回门(谢彩)三天。 4、迎亲:俗称讨媳妇。过去是骑马或坐轿,吹唢呐接亲。 5、认亲:第三天回门认亲,就是娶亲后的第一天。 三、喜事 1、满月酒:这是婚后生头胎婴儿请客,届时男女双方的伯母、婶婶:姑妈、舅母、娘娘,每人送20个鸡蛋,红糖1斤,米1升,布料3尺,到男方祝贺恭喜。 2、报喜:这是妇女生育后第三天,丈夫要带上一瓶酒,到岳父母家报喜。 3、戴百家锁:小孩满周岁,要到本主庙祭祠。并请夫妻双全、子女多的二老给小孩戴一把长命百岁锁,祝小孩健康成长,兴家立业。 4、建新房:地基选择、动土挖基必须请地师择定,立木梁这天称造大吉,要贴新对联,亲朋好友送礼鸣爆竹祝贺,主人杀猪祭祀土地神、祖先和鲁班,请客一天。 5、 做生日:老人活到六十花甲,要请客做生日祝寿。 小孩一年一度做生日,往往杀只鸡,摆上点糕点。 四、节日活动 1、春节: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六,是白族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2、过小年:即元宵节。 3、清明和冬至这两个节日,要到坟山墓祭祀祖宗。 4、端阳节:大人小孩都要戴五色线,喝菖蒲雄黄酒,以消患难。 5、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晚上杀鸡祭祖。晚饭后天黑,点火把,把全家端午节戴的五色线剪下塞入火把烧掉。 6、中元节:又叫“七月半”是白族的“接祖节”。 7、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五、禁忌 1、忌日:除夕晚上、大年初一忌串门子,忌口吹火。妇女忌洗衣梳头。建房办喜事,忌家长属相年月日。丧葬忌重丧、重佛,立秋之日,忌做农活,忌用刀、锯、斧、镰、锄。 2、忌人:在外死亡忌抬入村进家,只能在村外收殓入葬。非正常死亡忌入祖坟。“安财门”后一周内忌外人进入。妇女生育不满月忌入他家。老人落气未安埋前孝子不能进入别人家门。 3、忌讳:妇女忌披头散发和赤脚哭闹而上别人家门。在别人家中忌哭泣流泪。出人家门忌踩门槛,手排门枋。饲养牲畜不得进别人家门。 4、忌食:除夕晚杀的公鸡肉外人不能吃。 六、丧葬 1、装棺守灵:老人寿终,一般将丧事作喜事办。选好吉日,念经超度,亲友前来奠祭后,才能出殡安葬。在家停放期间,儿女要昼夜守灵。在超度期间,要办酒肉,请前来奠祭的亲友吃饭。 2、出棺送葬:出殡时,......>>

296 评论

相关问答

  • 当代人杂志投稿

    《当代人》050000河北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市庄路66号《长城》050021河北省槐北中路192号《野草》055350河北隆尧县新华街129号《草原》01001

    温馨玫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白族服饰论文发表时间多久

    论文发表一般需要的时间如下:1、普刊即省级国家级一般安排周期是1到3个月;2、本科学报的安排周期一般为2到4个月;3、北大核心以上级别期刊的安排周期一般为6到8

    oo鱼泡泡oo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白族服饰论文发表时间要求

    论文发表第1个要求就是这个论文需要是你自己研究成果,也就是自己,你自己写的不能抄别人的,第2点就是你现在的这个观点需要是别人没有的或者是至少有创新的点。

    都亲上了 11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白族服饰论文发表时间多长

    这个具体要看你发的是什么样的杂志了,不同杂志的发表周期也不一样。省级、国家级的普刊一般是2-6个月(特别快的1个月左右,一部分可以办理加急版面)。杂志都有出版周

    !首席12333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白族服饰论文发表时间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服装都有有着各自的特色。在众多民族中白族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的民族,列中国第15大民族,白族的姑娘是出名的秀气水灵。那么,白族人

    john123kong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