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框拆拆远行车
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编著《室内空气污染》及参与编写《广东省固废污染防治规划项目》、《佛山市区环境规划项目》等著作数本,发表论文50多篇,代表论文如下:一、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⒈ PMao,W. F. and Zhang,S. J. (2003) Impacts of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o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olicy and Management,5⑵,183-204.⒉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应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第二作者)⒊ 城市“水缸”区域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策略研究 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2008(第二作者)⒋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导刊 2007 (第二作者)⒌ 工业区群的环境影响后评估探索 云南环境科学 2005 (第二作者)⒍ 可持续发展与战略环境评价 上海环境科学 2004 (第二作者)⒎ 战略环境评价中替代方案的识别、评估和比较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4 (第二作者)⒏ 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整合的理据及问题分析 环境科学动态 2004 (第二作者)⒐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听证会的初步研究 广州环境科学 2004 (第二作者)⒑ 地理信息系统在累积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1998年 (第三作者)⒒ 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调控机理研讨 环境与开发 1997 (第二作者)二、大气环境:⒈ Lee,S.C,Chang,L.Y,and Zhang Shujuan.International report: Comparison of landfill gases from two landfill sites in China and HongKong. Waste Mamgemem & Research (1997) 15⑸,547-552⒉ 空调公交车内影响空气品质的机理探讨——以二氧化碳为代表性污染物 环境与污染 2007 (第一作者)⒊ 特征分析法在大气环境监测布点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第二作者)⒋ 垃圾填埋场周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安全保护范围界定 上海环境科学 2003 (第一作者)⒌ 垃圾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环境科学 2000 (第三作者)⒍ 垃圾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和分布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第二作者)⒎ 垃圾填埋场内部CH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及其模拟 环境科学学报 2000 (第二作者)⒏ 佛山五峰垃圾填埋场封场后CH4等浓度变化特征 上海环境科学 2000 (第二作者)⒐ 广州大田山垃圾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有机污染物组成 环境科学学报 2000 (第三作者)⒑ 垃圾填埋场内部气体浓度等的时空变化特征 环境科学研究 1999 (第二作者)⒒ 广州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人体健康效应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第一作者)⒓ 垃圾填埋场渗滤COD,BOD的动态变化 中山大学学报 1998 (第一作者)⒔ 垃圾填埋场内CH4浓度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初探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第一作者)⒕ 线性规划方法在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的应用 重庆环境科学 1996 (第一作者)三、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置:⒈ Fenton—聚硅铝铁硼处理生活垃圾压滤液研究 环境工程学 2008 (第二作者)⒉ Fenton—聚硅铝铁处理生活垃圾压滤液研究 生态环境 2007 (第二作者)⒊ 无机一有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7 (第二作者)⒋ 电化学Fenton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压滤液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议(第三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 2007 (第二作者)⒌ 垃圾压缩转运站压滤液污染及处理技术探讨 环境卫生工程 2006 (第一作者)⒍ 医疗垃圾集中处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科学动态 2005 (第二作者)⒎ 佛山市医疗废物污染现状及管理对策 环境卫生工程 2005 (第二作者)⒏ 城市生活垃圾小型转运设施设置实例研究 环境卫生工程 2000 (第三作者)⒐ 垃圾压缩站压缩污水污染防治对策 重庆环境科学 1999 (第三作者)⒑ 中国的固体废物管理研究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999 (第二作者)⒒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研究 环境科学动态 1999 (第二作者)⒓ 佛山市生活垃圾的灰色预测与构成特征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 1997 (第二作者)⒔ 五峰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及填埋工程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第一作者)⒕ 佛山市垃圾产生量变化规律及其灰色预测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第一作者)⒖ 五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特征及处理系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第一作者)
饿魔娃娃
蒋建国, 王伟等, 高分子螯合剂捕集重金属铅的机理研究,环境科学,Vol.18, No.2, Mar. , p.31, 1997蒋建国, 王伟等, 砷渣和铬渣的药剂稳定化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 Vol.11, No.1, Jan., p.30, 1998蒋建国, 王伟等, 危险废物稳定化/固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环境科学进展, Vol.6, No.1, Feb., p.55, 1998蒋建国, 王伟等, 重金属螯合剂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环境科学, Vol.20, No.1, Jan., p.65, 1999蒋建国, 王伟等, 重金属螯合剂处理焚烧飞灰的稳定化技术研究, 环境科学, Vol.20, No.3, p.14, 1999聂永丰,蒋建国等。动态浸出模拟实验系统与静态浸出试验的对比研究。环境科学, Vol.20, No.6 p.60, 1999蒋建国,聂永丰等。废催化剂浸出规律的动态模拟实验方法研究。环境科学, Vol.20, No.5 p.79, 1999聂永丰,蒋建国等。废催化剂浸出规律的静态实验方法研究。环境科学,Vol.20, No.5 p.76, 1999蒋建国,聂永丰等。危险废物在填埋场中的浸出规律模拟实验方法研究。环境科学学报,Vol.20,No.2,p254,2000Wang Wei, Jiang Jainguo et al. Study on MSW generation and its environment pollution situations in china. 学会志[EICA]. Japan,Vol4, No2, p1,1999Wang Wei, Jiang Jianguo et al.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china. 学会志[EICA]. Japan. Vol4, No2, p9,1999Wang Wei, Jiang Jianguo et al. Feasibility study on municipal solid waste resourcilization technologies in china. 学会志[EICA]. Japan. Vol4, No4, p1, 2000Wang Wei, Jiang Jianguo et al. Study on the contribution of methane from landfills to global warming and its benefits to reduce the methane emmission in china. 学会志[EICA].. Japan. Vol4, No5, p1, 2000Wang Wei, Jiang Jianguo et al.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olid waste generation and its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in China . Journal of Material Cycles and Waste Management, Vol.2, No.2,p65,2000蒋建国,王伟,李国鼎。重金属螯合剂处理焚烧飞灰的稳定性实验研究。上海环境科学,2001,20(3):134-136蒋建国,毕志清,王伟等。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变化预测模型实验研究。环境科学,2002,9(5):112-115参加“九五”国家重点图书《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固体废物卷》的编写,约10万字
都有一定的难度,
给期刊投稿,方法如下:1、选择邮寄方式进行投稿。首先确认要邮寄投递的地方与自己的稿件要内容相符。确定好自己的信息。邮寄之后就等待投递结果即可。这个不行继续投递下
我在《金属热处理》发表的经历表明,一般情况下包括修改、再修改、发表、见刊大约一年左右。当然,如果你有人,或者是约稿的话,可能很快。
《工业水处理》论文 第12期专论与综述微生物絮凝剂处理污染水体的研究和应用前景管网内壁生物膜的形成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污染水体脱氮工艺中外加碳源的研究进展气动絮凝
责任编辑,简称责编,作为中间联系人,将稿件送往编排校部门进行排版、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