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5

亓亓小屋
首页 > 论文发表 > 治淮期刊论文发表格式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好吃的小蓝

已采纳

蚌埠医学院不是一本,是二本

288 评论

沈阳老五0459

1904年10月26日生于广州市,他出身于教育世家,祖父母早亡。父亲方遥,早年随其叔父到广州办学,创“随官学堂”,自任总监(即校长),兼教数学,广州之有高等学堂乃自斯人始。家学的熏陶,给幼小的方俊以深刻的影响。辛亥革命后,他随父母回到江苏原籍。1912年,就读于苏州第一师范附小,之后由于其父在北京任职,随家北上,1919年进北京崇德中学。1923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预科。毕业后,转读于本科土木工程系。在校期间,方俊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对数学兴趣尤浓。1926年-1930年,在天津顺直水利委员会测量队任练习生。 1926年,22岁的方俊由于家境贫困,不得不中途辍学,考入天津顺直水利委员会(1927年改名为华北水利委员会)当练习生。在河北、山东及辽宁等地从事测量工作。一次,他对一份绘图表格不了解,求知的欲望促使他向测量队工程师求教,不置可否;他转而又去找队长、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是一位外国人,他听了方俊的提问,竟咆哮起来说:“你的任务是测量,问这干什么?”这件事激发了年轻的方俊奋发学习。从此,一有空,他一头扎进书本里,工作了4年,坚持自学了4年。这样不但使他获得丰富的测量与制图知识,而且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学识和外语(英语、德语)及数学基础。1930年,方俊被介绍到由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翁文灏主持的北平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协助进行申报馆地图集的编纂工作。这是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点,尤其是所内有丰富的藏书,大大开阔了他的科学视野。1931年,他翻译出版了第一本译作《投影几何》。方俊的刻苦钻研精神和聪明才智受到翁文灏的赏识,由于翁文灏的推荐,1930年他进入北京地质调查所,协助进行申报馆地图集的编纂工作。当时,国内还没有科学的地图集,出版的几种中国地图都是根据日本或其他国家的地图仿制而成的,连作为地图基础的格网如何画都不懂,更谈不上科学性和准确性。方俊首先在我国把地图投影理论运用于地图编制工作,吸收美国海岸与陆地测量局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作为中国地图用的兰勃特正形投影和亚尔勃斯等面积投影系统。从此在我国地图编制中,正式采用了严格的科学投影方法。为了获得地图的基准,他到山西、河南、安徽、湖北等地进行实地经纬度测量,运用新的资料修正多幅图画。 1934年,上海申报馆的《中华民国新地图》正式出版,这是我国最早和比较完整的一部地图。新地图一经问世,英国权威性的《地理杂志》赞扬这是中国做了件划时代的工作。 1937-1938年,在德国耶那地震研究所学习。 1937年赴德国进修,就读于耶那地震研究所,学习地球重力学。1938年底回国后,先后受聘于重庆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大学土木系、地理研究所、同济大学测量系等单位讲授《测量学》、《地图投影学》、《大地测量学》、《重力测量学》等课程。主要致力于地图投影及地球重力学研究,主编我国最早的一份测绘科技期刊《测量》杂志。1947年接受申报馆委托,继续编制《中国新地图集》。 1937年,他得到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的奖学金赴德国进修。在当时,这对于没有大学文凭的方俊来说,是一种极其非同寻常的事。方俊就读于德国耶那(Jena)的地震研究所(Anstalt für Erdbebenforschung),这实际上是一所地震学、重力学及地球物理勘探学为主的地球物理所,他师从著名的重力测量学家迈塞尔(Otto Meisser),学习地球重力学,从此奠定了他一生研究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的方向。在德期间,除去在研究所内如饥似渴地吸吮科学知识、收集丰富的科学资料外,他还同时在耶那大学物理系听课,并多次参观访问了著名的蔡斯(Zeiss)光学仪器厂、维也纳天文台等地,获益良多。正当他在奋力挖掘知识宝库时,却由于日寇侵华,机关搬迁,经济来源中断,方俊不得不求助于德中协会。该协会的秘书是纳粹分子,他告之:“继续留下,想得到一笔留学费用,可以,但要填一张表。”方俊怒上心头,大声回答:“要我屈志随人,变节卖国,不可能!”随即拂袖而去。1938年底,他辗转回国到重庆中央地质调查所,在李善邦主持的物探室工作,并在中央大学地理系讲授测量学与地图投影学。1941年被聘到中央大学土木系,讲授大地测量学。1943年出于对蒋介石兼任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校长的不满,他毅然辞去教授职务,然后迁家宜宾,被聘为地理研究所(由前中国庚款委员会建立的一个研究机构)大地测量组副研究员及副主任职位,并兼任同济大学测量系教授。在地理研究所,他利用这个比较安定的环境,开展了他早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致力于地图投影及地球重力学研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刊登在国际刊物上,还主编我国最早的一份测绘科技期刊《测量》杂志。抗战胜利后,方俊随校迁回上海,1947年接受申报馆委托,继续编制《中国新地图集》,并兼任同济大学教授。195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设立大地测量组,方俊被调往南京,任该组组长、研究员。在这期间,他组织了黄河及淮河水利委员会的天文三角测量工作,为治黄及治淮作出了贡献;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的西藏科学工作队,赴藏考察,开展了我国的重力摆仪测量试验;创办《测绘通报》刊物,担任主编。1951年——1958年他回南京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任大地测量组组长、研究员。在这期间,他组织了黄河及淮河水利委员会的天文三角测量工作,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的西藏科学工作队,赴藏考察,开展了我国的重力摆仪测量试验。创办《测绘通报》刊物,担任主编。 1954年——1958年先后3次作为我国代表团成员参加苏中测绘会议,访问了苏、捷、匈等国。并翻译出版了《测量仪器学》一书。他还参与了我国科技12年规划的制定工作,并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1956 年起方俊作为我国第一批研究生导师,开始培养研究生。1957年主持全国天文重力水准网和重力基本网的测量规划,提出方格模板计算方案,被苏联、东欧和我国的教科书称为“方俊方格模板法”。 1958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为了发展我国的大地测量事业,他的建议变为现实,中国科学院在武汉建立了测量制图研究所。1961年扩建为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方俊任所长(1983年任名誉所长)。在此期间,他又促进了国家测绘局的成立,参与和领导我国50-60年代的重力基本网及天文重力水准网的建设,积极开展地球形状与地球重力学的研究,在研究所内,逐步形成一支比较整齐的研究梯队;60年代后,又致力于人造卫星轨道的地球引力摄动研究,为空间科学提供测绘保障;1976年后,转向固体潮及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为中国的动力大地测量学发展奠定了基础。60年代初,他参与和领导了我国50—60年代的重力基本网及天文重力水准网的建设,积极开展地球形状与地球重力的研究。60年代后,又致力于人造卫星轨道的地球引力摄动研究,为空间科学提供测绘保障。 1976年后,转向固体潮及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他花费10余年时间,完成《地球形状》与《重力测量学》两本专著,总结了地球重力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1978年他以74岁高龄,应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邀请,率队出国考察访问,和比利时梅尔基奥尔合作,完成了共9个站的重力潮汐观测,共同发表了《中国的固体潮观测》的论文,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1981年又被批准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他多次参加国内外的社会学术活动。 1980至1988年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他多次出国访问,参加过厄特沃斯地球物理讨论会,17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大会,第9届国际地球潮汐科学讨论会,担任过国际地潮常设委员会委员,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 1981年被批准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1987年之后,方俊继续开拓地球自由振荡的研究,他先后发表了《地球的自由振荡(一)》、《地球的自由振荡(二)》”的论文,并指导学生从理论上结合高低阶简正模信息反馈地球内部构造做了有益探索。

215 评论

依钱钱512

根据教育局规定,现在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截至2014年10月,该校占地面积近1000亩,总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新校位于蚌埠市风景秀丽的龙子湖畔。设有18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面向全国18个省市招生;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二级学科授权点。有教职工3000余人;普教本科在校生近13000名,硕士研究生近1000名。

历史沿革

蚌埠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7月,由上海第二医学院和安徽医学 院援建而成。1968年8月,经安徽省革委会批准改称蚌埠反修医学院。1970年11月,安徽省革委会决定将安徽四所高等医学院校合并为安徽医学院,蚌埠反修医学院更名为安徽医学院蚌埠分院。1974年6月,国务院科教组发文通知恢复蚌埠医学院 。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2019年11月,经第四届全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同意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

科研成果

截至2014年10月,该校拥有1个国家药品试验中心一期临床研究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建设成果。截至2014年10月,近年来,学校发挥高校科研优势,积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教育部、卫生部各类课题项目10余项,获省厅级以上科研立项600余项,申报发明专利10余项,合作参与了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10余项,发表各类论文60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50余部。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学术资源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蚌埠医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管有图书、期刊、电子资源共计114.6万余册。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护理学、影像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馆藏。通过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重点高校的联系,参与馆际互借服务,通过共建共享渠道,帮助读者获取急需的文献资料 。

办学条件

截至2014年10月,该校设有社科部、基础医学部、公共课程部、医学教学楼一系、医学二系、医学检验系、护理学系、影像学系、药学系、预防医学系、生物学系、精神医学系、卫生管理系、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临床教学部、国际教学部、成人教育学院(继教部)、体育艺术部、口腔医学系等教学单位 。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10月,该校校本部和直属附属医院共有教职医护员工近4000人,其中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771人,教授、副教授340人。有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和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16人。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7人;省教育厅拔尖人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5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8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4人 。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10月,该校拥有2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扶持专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特色专科。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二级学科授权点。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10月,该校拥有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学生宿舍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产学研战略联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是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是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省直三级甲等医院,实际开放床位近1000张,是“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省新农合工作“优秀医院”。学校另有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70多家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和实习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2012—2014年,学校连续三年进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并蝉联二等奖以上奖项。在2013年首届全国医学影像专业大学生实践技能大赛中,荣获大赛团体特等奖 。

校训

笃学—专心致志,追求新知,勤奋努力,严谨治学。

校徽

精业—爱岗敬业,精通专业,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修德—修身立德,明礼诚信,砥炼意志,提高素养。厚生—以生为本,关爱学生,精诚济世,厚待生命 。校徽麦穗分别是蚌埠医学院校名的中英文,下方有“1958”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蛇杖代表医学,麦穗代表公办,安徽地图表明蚌医坐落于安徽。

杰出校友

截至2012年,该校共培养了5万余名毕业生。其中68届毕业生、脑外科专家王廷友拖着一条假肢,经常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先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为党的十五大代表。64届毕业生、原淮北市人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唐百里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春天,在非典肆虐的紧急关头,作为呼吸病学专家的82届毕业生刘超,受命于第一时间赶赴阜阳疫区,连续二十多个日日夜夜战斗在第一线,冒着生命危险,检查患者,分析病情,明确诊断,积极治疗,为治愈患者、阻断传播、控制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评为安徽省“防治非典”先进个人和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在皖北皖东的很多地区,该校毕业生成为卫生管理部门和医院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该校毕业生在本省的市、县担任现职的卫生局长、医院院长将近百人,其中滁州市及所辖县、市的医院院长均为该校毕业生。另外75届毕业生刘德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协和医科大学校长。82届毕业生段树民,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全国政协委员。73届毕业生陈孝平被誉为“读秒的人”,现为同济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在肝胆外科领域卓有建树。84届毕业生王晋辉,作为海外杰出人才获得了科技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被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聘为教授、研究员。

特色专业

医学检验专业是蚌埠医学院的王牌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是医学专业中比较好就业,由于医学专业近几年比较饱和所以就业压力比较大,而医学检验专业则是竞争比较少的专业,学习的话主要以相关的医学知识跟检验技能为主,毕业后主要到医疗机构从事相关的医学检验工作。

271 评论

相关问答

  • 治淮是省级期刊吗

    合肥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黄山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安徽科技学院、皖南医学院、蚌埠医学院、巢湖学院、滁州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皖西学院等

    护手霜adb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期刊投稿国际政治论文格式

    格式: 1、字数要求 3000字左右。 2、封面格式 3、排版格式 (1)纸张:A4纸,单面打印。 (2)标题:三号黑体字加粗。 (3)正文各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

    Cathy傻丫头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治淮杂志投稿

    《散》作者张如晨,生于1994年,江苏淮安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曾有过央企经历,现就职于某国企担任法务人员。曾在《治淮》杂志发表《国有企业纪委

    hsx131452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治安学方面期刊投稿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我爱吃酸甜苦辣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社区治理类期刊投稿格式

    如果你是第一次向这个编辑部投稿,应该另写两篇材料:一是“自我介绍”,如过去写过那些稿件,在那些报刊上发表了什么文章,自巳擅长撰写那一方面的稿件等。二是“稿件介绍

    sweetmiriam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