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96

三尺优姬
首页 > 论文发表 > 浙江丽水李莉发表的论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feierwawa

已采纳

白山祖角蟾的叫声非常奇特,不同于其它的蟾类,外形和青蛙差不多,但是花纹却不一样!

144 评论

菜菜~小

“本次调查发现了 百山祖角蟾,请问新物种的发现对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有什么积极意义?” 丽水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丽水市发现全球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Megophrys baishanzuensis)。该物种被发现的经过和成果,已于国际权威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上正式发表,获得了国际认可。

“丽水物种丰富,区系起源古老,是许多物种保存、分布和分化的中心。此次发现的百山祖角蟾是又一个以百山祖命名的物种,极具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再一次验证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独特性。”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吴翼博士这样回答记者提问。

作为全球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目前仅被发现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 庆元片区)海拔1400-1600米的狭窄范围内,故名百山祖角蟾。其栖息生态环境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在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内,还分布有淡肩角蟾、 棘胸蛙、武夷湍蛙、秉志肥螈等两栖动物。加之百山祖国家公园地质历史悠久、海拔高、跨度大、保留了第四纪冰川期的孑遗植物(如百山祖冷杉),为百山祖角蟾等物种的形成,创造了天然地理屏障。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调查团队在丽水市生物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这一物种,并采用形态比较和线粒体DNA分析技术,研究出了这一物种和其它角蟾的差异,并最终确定其为新物种。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这次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覆盖了丽水全域,重点调查区域包括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 生态保护红线区等。调查对象包括生态系统类型、维管植物、陆生 脊椎动物、陆生昆虫、淡水水生生物、大型真菌,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层次。

此次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本底调查(一期)项目成果,多次刷新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纪录。丽水共调查发现了高等植物2014种、脊椎动物429种、陆生昆虫1100种和大型真菌407种。其中,全球新物种1个,中国新记录64个,浙江省新记录263个。 黑脸琵鹭、黑麂、虎纹蛙、花鳗鲡、金斑喙凤蝶、阳彩臂金龟等珍稀物种被陆续发现。

丽水市地处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据介绍,,我市将最终完成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力争全面摸清丽水生物多样性“家底”。

346 评论

風雨飘零

世界两栖动物家族再添新成员。19日上午,记者从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丽水发现新物种——百山祖角蟾,外形和蛙类相似,但体色不同,因其模式产地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内,故而得名。 从2019年12月起,丽水市生态环境局着手开展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2020年6月,调查组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内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时,在溪沟中发现一种叫声奇特的角蟾,后经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其为一新物种。

“去年12月,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ZooKeys》上发表,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公认。”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博士吴翼介绍。目前,百山祖角蟾仅被发现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海拔1400米至1600米的狭窄范围内。“百山祖国家公园独特的地质地貌是该物种形成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当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丰富的植被和优良的水质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博士吴延庆分析。

据悉,目前调查组已经完成在龙泉市、遂昌县、庆元县3县(市)的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除了新物种百山祖角蟾,本次调查还发现了黑麂、黄腹角雉、黑熊、豹猫等国家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物种,大型真菌中国新记录种64种、浙江省新记录种263种。丽水生态环境局局长雷金松表示,目前,丽水已经发布《丽水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发展规划(2020-2035年)》,探索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启动丽水市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站建设,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全方位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

“依托丽水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优势,我们在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发展路径上进行探索,积极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雷金松说,丽水九龙国家湿地萤火虫主题公园、龙泉市住龙镇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及户外体验基地等,就是生物多样性价值转化的体现,带动区域旅游产业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产业发展。

192 评论

亲切的海沫儿

人类已知的两栖动物家族添新成员。 浙江省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丽水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一期)阶段性成果。其中,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个两栖动物新物种,因其模式产地在丽水境内百山祖国家公园内,故被命名为百山祖角蟾。

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全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2020年6月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内的溪沟中发现一种叫声奇特的角蟾,经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为新物种。2020年12月,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撰写的论文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ZooKeys》发表,描述了在浙江丽水发现的一个两栖动物新种,因其模式产地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内,故命名为“百山祖角蟾”。

据说,百山祖角蟾目前仅被发现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海拔1400~1600米的狭窄范围,栖息生境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生境内还分布着淡肩角蟾、棘胸蛙、武夷湍蛙、秉志肥螈等两栖动物,这些物种对溪流水质、周围植被的要求较严苛。 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新物种的发现,非常难,很珍贵。论文的发表,标志着丽水异角蟾这一新物种正式确立。从发现到确立,花了半年多时间。”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湿地与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处处长刘宝权感慨地说。 角蟾科(Megophryidae)异角蟾属目前包括48个物种,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南亚和东亚地区,中国已知31种,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地区。这次的发现,让两栖类大家庭里有了新成员。

丽水异角蟾成体个头不大,体长才三四厘米,一般栖息于海拔900至1200 米的小型溪流,繁殖期较长,要4到8个月。每当晚上,雄性丽水异角蟾都会蹲在溪流附近的石头上或杂草丛种,连续发出响亮的“嘎嘎嘎嘎嘎”的鸣声。而它们的蝌蚪,则聚集于回水湾边缘,漂浮在水面上,靠漏斗状口过滤食物,一见到灯光,就迅速潜水钻到石缝中。

128 评论

夭爻溔訞濘綸

这也是蟾的一种,这是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罢了,重新给它命名了一个名字。虽然有些动物在逐渐的消失,但是也有一些新的物种出现,我们不要太悲观了。

101 评论

笑逍遥客

角蟾是一种形如蛤蟆的蜥蜴,头上长角,身、尾都长着密密麻麻的长刺,头后的一些角刺粗大锐利。角蟾生活在热带沙漠中,平时喜欢在干燥地带或沙地的洞里呆着,把头露出洞外,捕食昆虫。 丽水发现全球新物种百山祖角蟾。浙江丽水举行生物多样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丽水市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该项新物种的发现,为世界两栖动物家族又添一个新成员。

2020年6月,生物多样性调查组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内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时,在溪沟中发现一种叫声奇特的角蟾后经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其为一新物种。2020年12月,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硏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联合撰写的论文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权威期刊《Zookeys》上发表该论文重点描述了在浙江省丽水市发现一个两栖动物新物种,因其模式产地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内故将它命名百山祖角蟾。

据介绍,百山祖角蟾目前仅被发现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海拔1400~1600米的狭窄范围,栖息生境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生境内还分布着淡肩角蟾、棘胸蛙、武夷湍蛙、秉志肥螈等两栖动物,这些物种对溪流水质、周围植被的要求较严苛。

多次刷新了丽水市生物多样性纪录。丽水共调查发现了高等植物2014种、脊椎动物429种、陆生昆虫1100种和大型真菌407种。其中,全球新物种1个,中国新记录64个,浙江省新记录263个。黑脸琵鹭、黑麂、虎纹蛙、花鳗鲡、金斑喙凤蝶、阳彩臂金龟等珍稀物种被陆续发现。丽水市地处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是我国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域之一。据介绍,到2021年底,我市将最终完成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力争全面摸清丽水生物多样性“家底”。

236 评论

狂睡不醒

百山祖角蟾。百山祖角蟾,被发现分布于百山祖国家公园,海拔1400米至1600米的狭窄范围内,其栖息生境主要为常绿阔叶林附近的山涧溪流 。

139 评论

驾驶马桶去飞行

汪奎宏现任浙江省林科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浙江省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副会长、浙江省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农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林业局跨世纪培养人选、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期从事竹类栽培与加工、植物生理方面的研究,曾获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浙江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全国星火标兵”等荣誉称号,是我省竹类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汪奎宏同志共主持或参加完成了50余项科研、推广项目,共获科技进步奖16项。其中,主持完成的“竹材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毛竹笋用林丰产结构调控技术研究”、“环保阻然中密度复合板的研制开发”、“香菇栽培基质资源开发利用”、“毛竹林可持续经营技术”分别获得浙江省科技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出版《中国毛竹》等专著11本,其中主编6本。负责建设浙江省竹类研究重点实验室。在竹类栽培、竹材加工、竹工机械研究上成效显著。 在科研工作上汪奎宏同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科技与实际相结合,着重研究解决困扰林农经济发展的问题,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他经常深入林区,把科技知识送到林间地头,为当地的林技人员和广大林农讲授有关实用技术,受到各地群众欢迎,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江波现任浙江省林科院副院长、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站长,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博士,国家林业局营林咨询专家,江西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森林食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林业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森林生态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贴,获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青年科技奖、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和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森林培育与生态研究,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国家攻关、省重大等各类科研项目32项,共获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主持完成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0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1997年、2001年、2007年);出版《森林生态体系快速构建理论与技术研究》、《多功能用材林研究》等专著8部、论文集2本,公开发表主要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4项,制订技术标准与规范8个,认定林木良种8个。 牵头负责的创新团队建立并提升了我国区域森林生态体系快速构建理论,丰富了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体系,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创立了浙江省森林生态定位监测网络,在生态林营建、榉树杉木良种选育、生态功能评价及林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形成了自身优势与特色,将及时运用原创性研究成果,率领团队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 朱光权调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森林培育技术研究工作和党务工作。1997年赴日本福井研修1年。 先后主持或主要参加完成了省重大项目、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省基金课题、林业厅重点项目、丽水市重大项目等共12项。取得了具有实用价值和显著经济效益的研究成果6项,其中《爆碎法提高饲料利用率及其效果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香菇栽培基质资源开发利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短轮伐期菇木林培育技术研究开发》获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营林技术决策咨询系统研究与开发》获省林学会科技兴林奖二等奖;《食用菌胶囊菌种标准化繁育技术开发研究》获省林业局、省林学会科技兴林奖二等奖,《HACCP在出口食用菌栽培与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获丽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已发表学术论文21篇,合著出版著作3部。 柳新红现任浙江省林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育人员,中国林科院森林培育学博士。曾获全国优秀林业科技工作者、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等荣誉称号。 1993年以来先后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南山区兰花资源调查与评价”、省林业厅重点推广项目“森林蔬菜栽培与利用技术推广”、浙江生态省建设考核重大项目和丽水市重大科研推广项目“短轮伐期高效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省科技攻关项目“珍稀速生原料林树种——翅荚木引种及其快繁技术研究”、省林业厅省院合作项目“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选择和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特种工艺用材新品种选育与定向培育研究中试”和“东京野茉莉高档食用油料林定向培育与油脂精炼工艺研究”、省创新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专项“浙江省林科院林木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建设”等。现为浙江省林科院林木育种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浙江农林大学和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中国翅荚木》、农业部规划《园林制图》教材、《森林蔬菜利用和栽培》和《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产业建设》等专著。 朱汤军现任浙江省林科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经济林培育与林业碳汇的研究工作。浙江农林大学和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生导师;省薄壳山核桃协作组、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林业碳汇与计量)核心成员。 主持国家林业局“948”项目(薄壳山核桃优质良种杂交配置技术引进)、省重大攻关项目(薄壳山核桃优新品种引进、繁育与评价)及编制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等项目6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其他省市项目9项,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林业厅“科技兴林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杭州市政府奖项3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浙江省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潜力分析》等论文16篇,其中第1作者6篇。参与编写《图说森林野菜高效栽培技术》、《浙江省山地困难立地造林技术规范》等专著。 陈顺伟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浙江省森林资源生物与化学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工分会理事,浙江省“十二五”成果转化工程“农产品加工与安全技术”咨询专家,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浙江农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曾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林产品加工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和在研的国家科技攻关、国家林业局“948”、省科技重点等科研项目12项,其中主持完成的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高品质竹醋液机械化连续式生产技术研究”,在竹炭、竹醋液生产规模、得率和质量方面居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先水平;主持完成的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利用林副产品废弃物制造清洁炭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中试”项目,研制的成型机、炭化炉等成套设备产品分别出口俄罗斯、韩国、德国等11个国家,是当前国内生物质致密成型生产机制炭主流设备。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5项(其中主持完成2项)、三等奖4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发表学术论文60篇,出版专著3部。作为技术负责人签订技术转让服务合同21项。

160 评论

相关问答

  • 李丽发表论文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水文及分布式水文模拟、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等。在基于DEM 的流域特征提取、数字水系构建、分布式水文过程模拟、气象-水文模型耦合、以及

    白色犬犬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浙江省水利期刊

    1 需要考试。2 根据浙江省杭州水利局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水利中级职称评审包括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笔试,第二环节为综合评审。3 另

    小聪聪爱妈妈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浙江水利期刊

    EI工程索引期刊列表,期刊影响因子1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京工业大学 0.403 10348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优先出版期刊北京科技大学 0.550 1505

    明月丶夜灬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美丽浙江论文怎么写好发表

    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

    gangyaya037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李恒威浙江大学论文发表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系所设置: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现设中文系、历史学系、哲学系、艺术学系、文物与博物馆系五个系,以及古籍研究所、韩国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所(中心

    又肥又馋的兔子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