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manjing
香港地铁和广州地铁,在换乘站设计上差异巨大。广州地铁的线路基本上独立的,无论是普通站还是换乘站,一趟列车下来后,对面就是该线路的反方向(虽然3号线体育西路交汇了延长线,以及某些站点需要上下楼梯才能到达方向),换成则需要离开本线路的站台,走一段路去到另外一条线路。而香港很多换乘站则为线路交叉设计,两条线路设计了两个相邻的换乘站,从站1下车,列车对面就是另外一条线的X方向,从站2下车,列车对面就是另外一条线的Y方向(X的反方向)。如果在换乘站需要坐回头车(乘坐原线路的反方向),则需要去到不同楼层。 从场景频率来说,大部分人从一趟列车下车后,都是出站或者换乘,要坐回头车的情况极少,香港地铁的换乘设计可以节省乘客大量的换乘时间广州地铁每次换乘上上落落最起码耗费5-10分钟,加上地铁实在“四通八达”,需要换2-3条线路的乘客并不少,这样下来,起码节省10-20分钟。而且对面直接换乘,也能够以最快速度分流乘客。 但深思下来,广州地铁采用的设计,也并非不合理。香港地铁的设计,会导致换乘站内,同一线路位于不同楼层,如果需要从换乘站内坐车,那么必须记住线路的各站点,判断目的站点位于哪个方向,然后根据列车方向提示(即终点站提示),去往不同的楼层。如果城市整体的线路越多,对记忆的要求就越复杂了,香港地铁线路较广州少(广州还有N条线路正在建设和规划中),而且在港铁建设之时,香港主要为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十分少,因此让乘客记住线路还是比较可行的。而广州地铁线路复杂,外来人口多,让乘客记住线路难度比较大,采用现有设计,乘客只需要知道自己要坐那一条线即可,下到站台之后,看看站台上方的列车线路,就可以知道是左边的车还是右边的车啦。此外,广州的人口密度更大,地铁乘客更多更拥挤,如果采用香港地铁设计,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从A线换乘B线的人太多,而B线在到达换乘站之前车厢已经塞满,A线下来的人上不了B先,导致站台堵死,可能连出站的人都无法下车,而目前的设计,人流则可以缓冲在换乘路途中(本人就试过在换乘途中被客流控制)。最后一个,是采用香港地铁的设计需要更大的建造成本,换乘站的设计本身就比较复杂,如果交叉两条线路,还要设计两个换乘站,技术难度和成本难免大大提高。因此,综合来说,广州地铁的设计,虽然体验稍微欠佳,也是适合“市情”的
神采飞扬0829
其次,地铁文化建设一定是以城市文化为依据的,城市文化是地铁文化建设的依据和灵魂核心。离开了城市文化,地铁文化就无从谈起。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价值体系。地铁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地铁文化是伴随地铁的出现产生的文明,这种文明从来没有离开城市文化的范畴。 第三,地铁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浓缩和提炼。纵观发达国家较成熟的地铁文化建设,可以看出,在地铁文化建设中蕴含着浓郁的城市文化气息,是城市的文明的长卷。如伦敦地铁,各个车站体现了不同年代的建筑风格,从早期的砖石拱形结构,到后期的纯钢铁架构,再到现代的钢化玻璃站台,让人体会到英国一百多年地铁建筑发展史的巨大成就;巴黎的地铁每个地铁站设计独特,内部装饰各异,成为展示该国文化艺术的窗口;香港地铁是世界公认设备完善、自动化程度高、管理较好的地铁,它的自动售检票设备,由自动售票机、检票机、补票机和磁性车票、站台、中央计算机等组成,集计算机、自动控制、光电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这是高度发展的香港大都市文化的缩影,同时,一进入香港地铁站,映入眼帘的必然有各类广告。这些广告悬挂在上上下下的电动扶梯两旁,悬挂在月台前的“巨幅装”、“超大幅”的灯箱广告更加引人注目,这与香港人繁忙的工作节奏是相吻合的,香港的地铁,其实代表了香港的文化。 世界各国的地铁建设,都离不开本国文化的渊源,走入地铁就仿佛走入了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长廊,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可以选择从地铁文化开始,在那里一定可以找到凝炼的城市文化。二、地铁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延伸和提升,它对城市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期刊投稿流程如下:拟题、筹谋、写作、投稿、修改、刊发。 拟题——学会将议题转换,把研究议题转向发表议题; 筹谋——确定自己的目标期刊,对期刊进行分析; 写作——
大部分论文都在期刊上发表,CN期刊。 少数的是发表到国外的期刊,或者直接是在杂志的官网上线,比如SCI。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发表CN期刊就可以了。 期刊,定期出版
香港读研生对论文刊登没有影响。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论文刊登即将论文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无论在哪里读研究生,只要论文写的好都是可以申请刊登的。
一般是不行的,你是硕士还是博士。在核心上发论文都需要博士。SCI就更高了。有一种办法可行,添加作者,再找一个教授职称的和你同发。单是你自己,资格是不够的。如果不
向香港杂志社投稿,不需要什么条件,你只要将稿件邮寄给杂志社的编辑部总编收即可。香港是言论自由的地区,但是个杂志社,可能有自己的既定立场,投稿前,最好搞清楚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