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xbaby168
蝙蝠这个物种身体携带上千种病毒,但是自身却不会受到体内病毒的伤害主要是因为蝙蝠由于飞行带来的高消耗和高体温,他们的DNA很容易被损伤也就早就了他们超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休闲星星仔
“阴影在动!它像小鸟的翅膀一样在扇动!”
当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Klaus Pontoppidan看到眼前的画面时,忍不住惊呼道。
(图片说明:1400光年外的蝙蝠之影)
他所描述的画面,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在2018年时拍摄到的一张宇宙图片,图中的场景就像是一只蝙蝠,所以它又得到一个绰号:“蝙蝠之影”。
蝙蝠之影距离我们大约1400光年,位于一团巨大的气体和尘埃云中。科学家发现,它的本质其实是一颗年轻的恒星和它周围的原始行星盘。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两侧分别有一片巨大的阴影区域,看起来就像是蝙蝠的两只翅膀。一般来说,这种天文上的特殊景观都是三分形,七分想,很多时候其实并不是非常像。但是,蝙蝠之影不仅像,甚至在最近的观测中,科学家竟然发现它在“扇动”自己的翅膀!因此,才有了本文开篇Pontoppidan的惊叹。
研究表明,这颗新形成的恒星名为HBC 672,年龄才只有100-200万年。这在宇宙中绝对属于婴儿的级别,在少女露西站起来行走的时候,它都还没有出现。因此,虽然它已经形成了,但是孕育它的原始星云依然残留着大量的物质,目前不仅有一些还在继续壮大HBC 672的质量,其余部分也正在试图形成它周围的行星。
在蝙蝠之影的身后,是一片更加巨大的
反射星云。所谓的反射星云,指的是通过反射附近恒星的光芒而显得明亮的星云。科学家们进行了一个比喻,如果把蝙蝠之影这样的恒星比喻成一盏台灯,那么反射星云就是被这种恒星照亮的墙壁。
(图片说明:蝙蝠之影的比喻)
那么,蝙蝠之影的翅膀又是什么呢?科学家指出,那些都是原始星云残留的星盘,其中一部分物质继续落入恒星中,还有一部分会在未来形成行星或者小行星等天体。它们在同一个平面上围绕着HBC 672,遮住了它的光,就相当于台灯的灯罩一样,在台灯的两侧留下两片巨大的阴影区域。虽然我们称之为星盘,但是它并非是和你家盘子一样的形状,而是一个马鞍的形状。
据观测,蝙蝠之影的两个翅膀长度至少有17000个天文单位,相当于0.24光年。这个距离相当遥远,要知道,在太阳系内,冥王星的距离才只有39个天文单位(平均)。这对于科学家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值得注意的事:为何它的范围和太阳系相差如此之多?它们都会形成行星吗?如果是的话,是否太阳系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呢?显然我们并没有在太阳系内发现过如此遥远的行星,那么位于几千甚至一万个天文单位之外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天体到底去哪了呢?
更有趣的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在2017年7月22日对蝙蝠之影进行了首次的观测后,又在404天后的2018年8月30日再次进行了研究。当Pontoppidan和他的团队将两次图像进行重叠以过滤掉噪音的时候,惊奇地发现阴影位置发生了变化,就好像这只“蝙蝠”在扇动它的翅膀。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以为是两张图像的摆放角度有问题。当他们发现两张图像的其他部分已经完美重叠时,意识到这的确是天体本身形状发生了变化。他们知道,那里一定有什么事在发生。于是,Pontoppidan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以主要作者的身份写成论文发表在了《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有人首先提出一种看法,认为这是由于在阴影区域以外存在一颗HBC 672的伴星,这颗伴星亮度很低,并且质量也比较小,所以没有被发现。不过,这个说法很快就被推翻了,理由是虽然这个原始星盘十分遥远,并且不怎么显眼,很难被我们直接观测到,但是科学家们通过其他的数据分析已经证明了它的存在。如果HBC 672真的拥有一个伴星,那么星盘的大部分物质可能都会被这个伴星吞噬,不会像数据分析的那样残留这么多物质。
另一个可能的情况,就是HBC 672已经拥有了一颗行星。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180天,距离HBC 672有一个天文单位的距离,也就是和日地距离差不多。由于它的公转轨道和星盘有着比较大的夹角,所以扭曲了圆盘的形状,导致了阴影区域的变化,大概情况就像下面这张动图所展示的那样。
(图片说明:Pontoppidan等人推测的蝙蝠之影旋转动画)
同时,马鞍状的星盘也是这个猜想的证据。纽约波基普席瓦萨学院的Colette Salyk指出:“如果盘面凸起的原因很简单,我们推测阴影应该在两侧以相反的方向倾斜,就像是转弯的飞机一样。”既然星盘的形状如此特殊,那么很可能是有其他力的因素,比如倾角比较大的行星。
目前来说,科学家们仅仅掌握了两次的观测数据,这对于本次研究来说是完全不够的。接下来他们可以进行持续的观测,如果真的是行星公转导致的翅膀扇动,那么这种变化应该是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
他们希望像哈勃这样的望远镜能够更多地对蝙蝠之影进行观测和研究,从而解开这个谜团。不过,每台望远镜都有自己的工作计划,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对它进行下一次的观测,就很难说了……
美妙琴色
一篇发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论文表明,科研人员冲缅甸的蝙蝠群采集的样本中,总共发现了6中全新的病毒,它们与当前正在全球传播的SARS-COV-2病毒同属一个家族,除此外这个家族中还有如雷贯耳的导致2003年的SARS-COV病毒和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的MERS-COV病毒!
PLOS ONE上发表的论文
这是一项官方资助的PREDICT的计划中的一部分,目的是识别有可能从动物传播到人类的病毒,而毒王蝙蝠显然是科学家最“喜欢”的研究对象,因为它们体内的环境,非常适合成为病毒的病毒的宿主!目前认为蝙蝠身上可能携带了上千种未知病毒。
采样地点分布
从2016年-2018年间,科研人员从11个不同的种群的464只蝙蝠中采集了数百份样品,他们通过大量的工作分析了这些样品,并与已知的病毒基因对比,在三个蝙蝠种群中发现了新病毒:
在缅甸的蝙蝠中检测到的阳性和冠状病毒摘要
接下来科研人员将研究了解这些病毒迁移到其他哺乳类动物和人类的潜力,史密森尼全球研究中心的苏赞·默里称,很多病毒可能并不会给人类带来风险,但当我们发现这些病毒时,将可以研究这些病毒的潜在风险,筛选出未来可能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及早做好准备!
蝙蝠有两个我们人类的叹为观止的能力,一个是它的长寿,小小身体(其实有的蝙蝠也很大),寿命高达30-40年,它的“近亲”老鼠可只有1-3年,所以当蝙蝠“嫁给”老鼠时,要么守寡90%的“人生”,要么换十个“丈夫”!
常见动物寿命
还有一个能力是就是它们的携毒能力,蝙蝠可能是地球上携带未知病毒最多的物种了,到现在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有哪个物种能出其右的,大家一定很好奇,蝙蝠为什么会有如此强悍的能力!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的身体结构以及生理特征后认为,蝙蝠这种能力不过是它的副产品,因为这是它在数千万年前从逐渐演化出飞行能力中逐渐获得的:它的飞行能力带来高消耗和高体温,DNA很容易损伤,但它们演化出了超强修复能力。
而高体温则给它们带来了犹如哺乳动物发烧对抗病毒一样,蝙蝠的炎症指标很低,高体温已经取而代之,这导致它们几乎没有癌症,而病毒也在体内被抑制成为成千上万种病毒宿主!所以有人形容蝙蝠就是一架病毒轰炸机确实不为过!
蝙蝠这种超强的体制这就给了很多人一个错觉,蝙蝠不会生病!其实这是错的,蝙蝠也会生病,而且最近美国的蝙蝠生了一场大病,超过500万只蝙蝠死亡,甚至美国的生物学家形容,已经导致某个区域的蝙蝠种群灭绝!
白鼻症影响
蝙蝠白鼻症
这是一种腐烂假单胞菌( Pseudogymnoascus destructans)的嗜冷真菌繁殖所引起,这种真菌在-20℃也能生长和繁殖,所以即使处在冬眠期的蝙蝠也无法逃脱这种真菌感染,它会耗尽蝙蝠储备原来用于过冬的能量,最将终导致蝙蝠死亡。
感染后会在蝙蝠的口鼻处生长,逐渐发展成一片白色的网状物,所以叫做白鼻症,从2006年首次发现以来,已经导致500-600万只蝙蝠死亡,很多朋友可能不太了解蝙蝠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某些特有的物种授粉者,还会捕获大量有害农作物的昆虫,因此蝙蝠灭绝的背后,就是农作物大量减产,进一步的生态环境则会慢慢显现出来。
美国政府发文新冠疫情期间停止研究蝙蝠
这是美国政府前几天的行政命令,担心正在美国爆发的COVID-19疫情的SARS-COV-2病毒向蝙蝠传播,这可能将导致两个结果,蝙蝠的白鼻症已经让北美蝙蝠难以承受,而SARS-COV-2病毒对蝙蝠的影响也是未知的,再有就是在蝙蝠群体中的SARS-COV-2未来可能重新传播回人类,这会造成不可控因素。
全球蝙蝠携带病毒分布
并不是说一种蝙蝠上携带了全部病毒,并非这样,比如埃博拉病毒在非洲部分蝙蝠携带,SARS-COV则在云南部分蝙蝠上携带!
全球蝙蝠携带病毒分布示意图
所以防止认为将病毒带向蝙蝠,也是一种防控措施。
工长360姜文芳
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认为可能是多种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为何蝙蝠长期携带冠状病毒而不生病呢?
一项发表于英国《科学报告》的研究以实验验证了蝙蝠细胞可和病毒长期共存的假说。研究人员让MERS冠状病毒对一种大棕蝠的细胞进行长达126天的持续感染,并通过检测蛋白质、转录体和基因等方式分析被感染细胞。研究发现,尽管MERS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杀死人体细胞,但却可在蝙蝠细胞中与宿主长期“和平共处”。
研究人员介绍,一旦暴露于病毒之下,蝙蝠的“超级”免疫系统就会维持自然的抗病毒反应,该功能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物种中都被“关闭”了。研究显示,与正常细胞相比,长期被感染的大棕蝠细胞中I型干扰素的基础水平非常高,可能抑制了病毒的持续复制。
与此同时,MERS冠状病毒本身也迅速产生了特定基因突变,从而适应蝙蝠细胞。被感染的蝙蝠细胞还具有抵御病毒重复感染的能力。综合上述原因,大棕蝠可在长达数月时间内持续携带MERS病毒而不患病。
但论文通讯作者、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微生物学家维克拉姆·米斯拉说,如果蝙蝠遇到一些压力,如感染其他疾病、被迫离开栖息地,其免疫系统与病毒的平衡可能会被打破,导致病毒增殖并可能向其他物种传播。
蝙蝠是上千种病毒的天然宿主,有研究认为每种蝙蝠平均携带17.22种可能使人生病的病毒。研究人员曾分析一个含有2805种哺乳动物病毒的数据库,发现蝙蝠身上可能会威胁到人类的病毒数量最多,是排在第二位的哺乳动物——灵长目动物的两倍,啮齿动物排第三。蝙蝠可直接将病毒传染给人类,也可能会先传染灵长目动物等其他动物,再传给人类。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曾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新冠病毒与蝙蝠身上的TG13冠状病毒毒株基因序列一致性高达96%。TG13是迄今已知的与新冠病毒基因最相近的毒株,表明蝙蝠很可能是新冠病毒的自然界宿主。
尽管蝙蝠会携带多种病毒,但科研人员也强调人们不应将其视作“敌人”。西班牙《世界报》网站日前援引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研人员西蒙·里珀格的话说,蝙蝠远非我们的敌人,它们在某些方面也有助于维护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比如,热带雨林中有的蝙蝠以水果和花蜜为食,从而帮助花卉传粉和播种。而欧洲的食虫蝙蝠则会捕食大量可能引发虫灾的昆虫。
1.An YH (通讯作者)et al. Modulation and impact of class I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
后来不少病毒专家表示蝙蝠不一定是疾病的源头,但是它的特别之处依然引起科学家和公众的注意,例如它体内随时都可能携带着上百种病毒却毫发无损,它能够适应地球上大多数环
首尔大学AI团队论文抄袭被曝,一文抄10篇 首尔大学AI团队论文抄袭被曝,一文抄10篇,据报道,首尔大学涉抄袭论文数量在10篇上下。首尔大学AI团队甚至直接照抄
您好,25万亿保险公司救楼市是中国人民银行(PBOC)。该计划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旨在帮助政府支持房地产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稳定楼市。该计划将提供25万亿元
cssci包括管理世界、世界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部、现代外语、民族语文、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