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5

魔王夫人
首页 > 论文发表 > 敢于发表自己观点的议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走错雨山

已采纳

那些著名的科学家所说的话都被人们视为真理,但我们却从未去怀疑这些真理;老师们所传授的知识都被孩子们视为无可争议的知识,但他们也却从未去怀疑这些真正的知识。古希腊大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的速度要快。世世代代的学者都接受这个论断,坚信不疑。但年轻的伽里略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是荒唐的。如果没有空气的摩擦阻力,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的速度相同。伽里略就是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证明这个理论的。他在斜塔上同时丢下两个同样大小的球,一个是木头的,一个是铁的。站在塔下的千百观众亲眼看到两个球在同一时刻落地,都惊讶不已。经过近两千年的时间,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论断才被推翻,难道这期间就没有其他科学家站出来勇敢地质疑吗?是的,从那以后人们都只在学习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他的所有思想都被尊为不可怀疑的真理。不敢于怀疑"真理"的人都是在死学,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  当今社会,似乎各种知识都已经完全下了定论,而我们只要去记去背就行了,那是不正确的,我们需要去质疑权威,提出自己的观点,有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在一本古代数学书中,出现'圆一周三的定论'.也就是直径为一的圆周长为三这个'权威'定理一直被使用了七百多年,也没有人质疑,似乎这便是完美的答案。但是数学家祖冲之却质疑了这个观点,因为生活中有太多实例与此不同了。但人们总说,也许是出了一点误差也说不定,这可是书上权威的答案。祖冲之通过'割圆法'经过了一个个日日夜夜,他终于得出了 等于3.1415926---3.1415927之间,打破了权威,起初不相信他的那些'专家'们也都服气了,祖冲之因质疑而打破了权威。 只有学会了质疑权威,这个世界才会飞速进步,如果牛顿没有质疑毕达哥拉斯定理,物理学又怎会上一个台阶;如果哥白尼没有质疑'地心说'又怎么会有后来天文学的突飞猛进;如果没有人质疑神佛妖魔,也许现在人们仍愚昧无知。 所以说质疑可以打开包裹着真理的层层迷雾,带人们走向真理。不要认为教材是'权威定论',老师讲的都是'金口玉言',我们不但要学会听讲,更要学会用大脑去分析和思考,我们需要拥有敢于质疑权威的这种可贵的精神,不要认为这是件很可怕的事,冯骥才先生还不是因为马蜂蜇人后不会死这件事向一位中学生感谢吗? 所以,请发挥出你的能力,勇敢质疑吧,这不光是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可是,为什么很多人根本想不到可以质疑的地方呢?那只能说明不善于思考,或是勇气不够。华罗庚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来教育他的学生:一个袋子里放着一些东西,如果我们伸手去摸,第一次,从中摸出一个乒乓球,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还是摸出了乒乓球,于是我们会认为这个袋子里装的全是乒乓球。当我们再继续摸到第六次时,摸出了一个大小相同的玻璃球,那么我们判断,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一些一样大小的球吧。当我们继续摸,第七次,摸出了一个小木球,我们就会想,这里面装的是一些球吧。可是,如果我们再继续摸下去呢?没人知道还会摸出些什么。所以,不要想当然地让已经知道的事情成为你推断未知的障碍。同样,也不要让一切已经知道的事情,一切权威已做出的定论,成为你思考未知事情的障碍。一个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爸爸回答:"当然啦!"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爸爸说:"是爱迪生。"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故事中的"爸爸"就是权威。大家都认为,权威之所以成为权威,肯定是在某一领域经验丰富,非常精通,但权威也是人,也有犯错的时候。任何时候,都不要因为有权威在,自己就不去作判断。某些时候,你可能是对的,权威可能是错的,关键看你自己是否能坚持自己的信念。有个刚刚毕业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来到一家大医院实习。一天,医院接收了一个转院的生命垂危的病人。医院马上安排抢救,这位实习护士被安排做一位外科手术专家的助手,这位专家也是该院的院长。复杂的手术进行了近十个小时,终于快结束了,只剩下最后一道程序--缝合。这时,那个实习护士突然严肃地对院长说:"院长,我们用了10块纱布,可是您只取出了9块,要不要再检查一下?"院长看了她一眼,但是没有理睬她的话,说道:"继续,准备缝合!"这位实习护士满脸的不解,愤怒之情溢于言表,她又继续说道:"做医生要对病人负责任,你们不能这样做!在找到第十块纱布之前,不能缝合!"所有人都诧异地看着这个不过是个实习生的小护士,这时,一直表现得很冷漠的院长微笑了一下,举起了左手,里面拿着一块纱布。他说:"第十块纱布在我手里,别担心,缝合吧!"手术结束后,院长决定让小护士留在医院成为一名正式员工。原来,他那天是故意要看一下现场的工作人员究竟有没有职业道德和认真对待工作的品质。小姑娘当然知道自己是对的,别的医护人员也知道。可是顶撞权威需要一定的勇气,这也就是为什么别人不肯出声的原因。什么时候都不应该盲从权威。当权威出现错误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于十几岁的你来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那些年龄比你大、资历比你老的人都是所谓的"权威",你自然应该尊重他们丰富的经验,但你不该盲从他们的一切结论。在你的奋斗之旅中,要时时提醒自己不断地提出疑问,找出矛盾,然后再去解决这些问题、矛盾,这对你将会大有裨益。

357 评论

小羊囡囡

此处省略八百字…

282 评论

大桥鸭子

友情链接要求行业相关,收录正常,快照正常,未被搜索引擎惩罚,对方友链不要太多换友情链接用:滴滴友链

180 评论

爱爱囡囡

“我至今也不明白,对于这种无所不在的侵犯性与破坏性,我们竟然没有给它一个适当的位置”——佛洛伊德一近日来,新闻上频频出现虐杀动物的事件,而且不是个别的案例,个别的人。有在镜头前上一刻还把小猫微笑着在怀里抚摸着,下一刻对着镜头一边微笑着一边用高跟鞋把猫头像灯泡一样踩碎的白领丽人;有在大学图书馆当着几百人的面一脚将小猫踢得七窍流血的暴力男,也有在最高学府中晚上偷偷用剪刀把小猫的眼睛捅瞎后弃于垃圾中白天又一副沉默不忍文质彬彬的研究生。虐杀动物的现象已经开始暗流涌动,登上互联网,虐杀动物的网站已如雨后春笋,各种形形色色的照片光碟的制作销售传播已经形成产业,如果你留心的话当下流行的不是周末去群交,而是周末结伴去虐杀。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虐杀动物的人不再限于那些为了追求暴利而虐杀动物的屠夫们。爆出一个又一个“血案”的恰恰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精英”们,他们反而成了虐杀动物的党卫队主力军。这些人并不是发生了干旱不吃动物就会饿死非洲饥民,生活在蛮荒时代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如果是这样那还可以理解,至少他们是因为生存而不得不为之。然而这些人并不愁温饱,甚至收入不错,他们也不像凶残成性的嗜血者,个个受过高等教育,知书达礼。受过高等教育而又彬彬有礼的一群人却做出了令人发指的事情,现在的问题不是这些惨死的动物发生了什麽,而是虐杀动物的这些人到底发生了什麽?二对于这些残忍的“嗜血者”们仅仅从道德上进行批判已经不够了,当他们第一次残忍的露出微笑时,热爱生命、慈悲之心等本能的良知对他们已经不再起作用。在弗洛姆的《人类破坏性剖析》中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一个年轻人,他把狗带到小巷里,用刀杀它们,“只是为了好玩。”,他强调的说:“现在我想我用刀子戮到这些狗身上的时候,它们尝到了滋味。”这就是虐待症的一个典型案例。他在想象这些狗在承受痛苦时所尝到的滋味,想象同时给他带来刺激,带来快感。他的快感是建立在弱小者痛苦的基础上的。有虐待性格的人有着典型的特征。其中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一切活的东西都是可以让他来控制的――活的生命被他变成了活的、颤动的、心脏跳动的控制对象”虐待性格的人就是要控制生命,在不断折磨生命的过程中窒息生命。他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只有无助的人才会激起他的虐待欲,他不会想要虐待强者”,“那些没有力量的人,不想反击的人,他就轻视,想控制他们”。可见这些虐杀动物者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杀死这些动物,而是要把这些弱小到不能反抗的动物抓在手中。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杀死这些动物,否则也不需要这么大费周章,只一下子就可以干净痛快的杀死它们,可见他们的重点在于控制住这些弱小者的生命,当这些动物在虐待中慢慢死去的时候,这些人的快感才被慢慢激发起来。惩罚一个生命莫过于夺取他的生命的权力,而虐待症性格的人的快感就建立在那种慢慢夺取弱小者的生命的过程中,所享受到的一种权力和刺激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与强大,在这个时候他们也才享受到刺激与快感。三虐杀动物是一种极为残忍的行为,且对社会本身来说也是一块肿瘤,任其发展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危害到人类自身。当然,他们只是杀死了几个畜生,事情是否严重到了这般地步,这样讲是不是也太危言耸听了吧?其实一点都没有,虐杀同吸毒一样都会上瘾的,并且都是越陷越深,一发不可收拾。心理学上提到过人类的的生活除了生理的需要外还有精神的需要,人的精神在不断的刺激下才会产生驱动力,不断的的生活下去。就是说我们生活下去是因为我们有生活的欲望,人生的理想,奋斗的目标,正是不断的正面的或负面的刺激让我们不断的保持或改变自己的心愿,让我有自己存在下去的理由。然而,人们存在下去的理由有很多种,这和我们的精神所受到的刺激有着直接的关系。刺激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刺激,一种是启发性的刺激。大家或许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欣赏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品时,如听一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读一首唐诗,品味一篇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时,念了又念听了又听好像永远不会厌倦。它们使我们心情愉悦,内心敏锐起来。这就是启发性刺激,它使我们的精神更加专注,宁静,对将来充满着好奇,爱与信心。当你读一遍廉价的小说,或看了一部纯粹活塞动作的A片后,你不会再看第二遍,因为在看第二遍之前你已经厌倦的睡着了。因为这些是属于对于你的感官的单纯的刺激,这种刺激所带来的只有厌倦。现代社会的生活,几乎完全是依靠这种单纯的刺激运作的,速食的的文化,电影、电视、报纸、杂志都是这些刺激的媒介。这就是为什么几天还新鲜流行的服装,一两年后就变得无人问津令人厌倦,于是市场就得不断的推陈出新,给人们不断带来新的刺激。为什麽会有一夜情,群交俱乐部,就是因为不断的交换性伴侣才能不断的带来兴奋。当某些人由于成长的原因或者教育的问题,他们所成长的动力出了偏差,他们就变得麻木不仁起来。如果人的内心因为启发性的刺激而成长,就会通过一种对内心的挖掘而产生源源不断的爱,兴趣与理想,这样的人的内心生活就充满了力量。弗洛姆说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艺术,那么如果内心没有爱的话会怎么样呢?其实社会表面生活中,内心残缺的人和正常的人并无特别之处,他们显得聪明冷静甚至显得非常理智。但这只是表面的外壳,当他们需要表现的很热情的时候,反而让别人感到很虚假。在他们精致的社会外壳下面,这些的心灵残缺的内心里充满着厌倦与冷漠。当不需掩饰内心时,他们显得自私贪婪和残忍。他们需要不断的从外界寻找刺激。最初吸引他们的的黄色小说凶杀影片很快就不足以给他们带来刺激,他们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比如虐杀动物,伤害别人才能给冷漠麻木的内心带来一点感觉。虐杀和破坏的限度也是需要不断的升级,才能满足这些人内心的不断的厌倦。当别的生命受到伤害,鲜血流了出来,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的存在。还是刚才提到那个杀狗的年轻人他“袖子藏带着刀上街,当行人走过时,我就戮他们。”他看到被害者脸上的痛苦的表情,觉得快乐。就像他杀狗的时候是为了好玩,伤人的时候又是为了快乐,那么当这些所谓的“快乐”与“好玩”不能够满足他时,他又会做什麽呢?这个男孩说,有一次他在树林里砍木头时,他的老师与老师的妻子也在,他看到老师的妻子独自站在哪儿,他感到极力想把斧头插在她的头上。这就是当虐杀动物不能够满足这些残缺心灵的下一步可能的结果。正如同吸毒一样,这些冷漠的内心不断需要新的刺激,这也是使他们生活下去的驱动力之一。同样的当某些杀人狂魔开始杀了第一个人时他们会一而再,再而三杀下去,这让他们成瘾了。四虐杀动物的人群们内心已经开始残缺了,他们扭曲的心灵越来越需要更强的刺激。今天他们,还蹲在在街角偷偷虐杀的那些不能还手的弱小的动物,明天他们会站起身来,将目光投进身边的人群。让我们回顾一下身边的人群,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你会认为与自己朝夕相处温柔的白领丽人,埋头读书的大学生或温文尔雅的研究生会是这么一个狠心肠的虐杀动物者吗?你会想到刚刚还和自己讨论工作的同事一转脸就会将一只小猫的脑壳踩的粉碎,刚刚还和你称兄道弟的同学会在周末拿着一根铁棒,狠狠挥向一只正在垃圾堆里觅食的小狗的脑袋。那你是否相信他们今天虐杀的对象是动物,明天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西方社会是中国社会将来的投影,让我们看看他们的超级杀人犯是怎么样表演的。英国医生克里斯•伯德涉嫌谋杀自己的病人,由法官珍妮•史密斯率领的一个调查小组对与希普曼有关的800起病人死亡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希普曼在30年的行医生涯中有意杀死了297人。希普曼杀人之多、手段之高明、隐藏时间之长令英伦三岛震惊。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希普曼极端的“谨慎和细致”,希普曼总是将病重和社会关系简单的病人作为猎杀对象。而且每次作案后,他总是采取一切办法,修改其病例,使病人的被害成为“正常。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你不会觉得他是一个残暴的人。希普曼医生已婚,育有四个子女。尽管人到中年,可是面相苍老,一头花白的头发,一脸白色的络腮胡子,让人们觉得和蔼、稳重,是一位有经验的大夫,一直十分受人尊敬。至今还没有人发现这位医生杀人的动机,这位冷静理智的医生动机超出人们推测的正常范围。但正如侦探破案的逻辑推理,不符合常理的事件的背后必定隐藏着的是一个让这个医生非这样做不可的理由。有虐待症性格的人看起来和正常人并无区别,比如前面提到那个年轻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纯洁可爱,第一眼看到他人不会相信他曾经做过那么多凶残的事情。你可以想象吗,某天晚上,你身边的人突然向你露出了真面目,而这也就是死神挥起黑色的镰刀砍向你的脖颈的时候,你的眼睛至死还不能相信到底发生了什麽。如果上述情景是一出恐怖电影的话,你或许都会吓得闭上眼睛甚至惊声尖叫起来,那么如果这竟然是血淋淋的现实,你是否会觉得现实像噩梦一样恐怖,比地狱还可怕。如果这个医生杀人的事情不过是唯一的一个特例,并且像中六合彩一样那么幸运的被人发现的话,那么我们会讲这件事纯属巧合,但如果说这是一群冷漠的虐待症末期患者的一次偶然失手的话,逻辑上也不能否认这种可能。世界上的事情并没有所谓绝对的真相,通常的人们看到只是浮出水面的一角冰山,而藏在水面下那巨大的冰体又往往被人忽略。只需要往鱼塘里放一条黑鱼,用不多久,池塘里的鱼就会被这条嗜血的鱼吃个干净,如果放进池塘里的黑鱼不是一条而是一群,那么这个池塘不知又是怎么一个热闹法。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里已经暗暗成长出了一个以虐杀动物为乐,鲜血和死亡是他们的兴奋剂的群体,并且虐杀动物并不是事情发展的终极,这或许只是一个过程。就从这一个台阶开始,他们内心的欲望迅速的膨胀,对于正常生活的厌倦,对于刺激和兴奋的渴望让他们欲罢不能。一声高过一声濒死前的惨叫,一滩浓过一滩粘稠散发着腥味的鲜血,带给他们的是再也戒不掉的“毒瘾”,再往下面走就是一条深不见底通向地狱的陷阱。五在农夫看到今年收成不好时,不要埋怨去年撒了一茬劣种,应该看看他照料的农田是否肥沃,他是否一直施肥、除草、杀虫。当我们的社会出现越来越的虐杀动物的“血案”,在谴责那些残忍嗜血的凶手之前,不如反省一下这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了这个恶果,是他们成长的家庭,还是更广阔的社会?最表面的问题就是目前还没有立法禁止或处罚虐杀动物者,虽然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都这样做了。在美国即使是你在教训自己的狗不要随地大小便时,请小心你的棍子,狗儿不满的叫声可能会招致邻居同情的报警,而下一步你就要面临法庭的传唤。而意大利议会甚至颁布了一部针对虐待动物和遗弃动物的法律,根据新颁布法律规定,遗弃猫和狗的人,将会判一年监禁,另交罚款1万欧元。新加坡的农粮局会根据居民投诉阉割流浪的动物,使它们避免因过度繁殖而找来杀身之祸。在保护动物的国家里,像猫与狗并不是随便的宠物,它们正式的名字是伴侣动物。这并不是文字游戏,一词之差却可以显示出不同的人看待动物的态度。人们如何对待动物的态度也就是人们如何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无论强弱都是应该是平等且受到尊重的。但在我们个个城市的角落里,每天被遗弃的猫狗不可计数,它们怀着对人类的疑惑与恐惧在垃圾堆的游荡,它们的命运将是被虐杀或捕捉。被捕捉的“伴侣动物”们被装车运往城市的某个角落,在那里成笼的猫狗被堆放在餐馆的后院,在凄惨的嚎叫中,即将埋葬的它们将是老饕们的肠肚。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现在我们可以再加一句:“众人不仁,以弱者为刍狗”。在现代某些人的内心里又何尝不是欺软怕硬、以强凌弱的态度呢。保护动物立法虽然可以起到警戒作用,但并不能根治这个问题,病根是出在人的内心。一个小孩子和别人打架回家之后,父母不再冷静的问出事情发展的原因,头一句话就是有没有吃亏,下一句就是一定要跟人家拼跟人家抢,抢不过打不过就是脓包废物。再大一点就是价值观教育,什麽都不重要就是钱重要,有钱了做什麽都行,没钱了做什麽都不能。有这么一个小学生,他在学校的作文里面提到自己长大以后要做小偷,因为小偷可以偷很多很多的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内心里自然只有金钱和自私,没有真诚和仁爱。当一个人的内心没有爱的时候,他心里充满的只能是爱的反面 - 恨、自私、冷漠。爱的教育在人的最初的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并非宗教宣传的表面工夫,恰恰相反,这是人内心发展核心和成长最重要的推动力。如果一个孩子学不会爱,他就学会了爱的反面。在一个不会爱的人的眼中,这个世界自然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强者才能要什么有什么,弱者就是受强者欺负,活该他们不能够生存。在以这样一种世界观的人的眼里,强者欺负弱者就变成了天经地义,物竞天择的生存法则。那么以此类推,只是杀几只小猫小狗就是它们该死,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圣经上说要像爱你自己一样爱自己的邻人,可不会爱的人连自己都不爱,他会爱自己的邻人吗?当这个人正在虐杀小猫小狗津津有味的时候,他会认为自己的邻人的生命是神圣不可亵渎的吗?当一个人从小受的家庭教育,身边发生的事情,周围每个人的想法,社会上各种不良的现象都在持续的对他产生负面的影响的时候,你能说庄稼长不好是怪撒下的都是粗劣的种子吗?俗语说“身病好治,心病难医”,虐杀动物是人内心的一颗肿瘤,是社会肌体组成细胞病变的征兆。如果医生找不出病变的原因、病变的根源,或者不能够根据病因病源痛下针贬的话,下一刻,肿瘤就会变成毒瘤、癌症,扩散到整个躯体去。(本文多处引用了弗洛姆的《人类破坏性剖析》的观点与例子,原文来自猫扑)

209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等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吗

    论文不是议论文。 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

    tiankongch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议论文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好不要有,议论文本来就是发表你的观点,无论客观还是主观都是你的意见,如果加了可能会在某些地方削弱文章的说服力。

    8668神淡淡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议论文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

    常用的说理方式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①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 ②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

    爱上大碴粥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发表自己的观点议论文

    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观点,还需要举例来论述自己的观点,议论文就是这么写的。写好议论文也比较难,一,思想要有深度,二,文笔要好,三,例子不能太旧。路漫漫其修远兮。。

    秋林花语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怎样发表自己的观点论文

    有几种方法可以发表论文,但是都要走程序。一种是在大学毕业时提交论文,这种比较简单。否则就只能交给比较有名的教授来判别是否有资格发表

    我是睡觉大王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