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198887
基耶斯洛夫斯基自称是“专业的悲观主义者”,他的悲观在于深刻的怀疑与反思,而他的专业则体现在他怀疑与反思的是人类精神世界永恒的困惑。《三色》探讨的是三色所象征的自由平等与博爱,导演没有从政治、社会的角度出发,却是着眼于现代社会个体生命的细微感受,忧伤或欢喜,屈辱或尊严,低头神伤或泪眼朦胧隔窗相望的的姿势,都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有可能经历的细小感触。 蓝色象征着自由,失去亲人的朱莉失去了家庭同时也失去了义务,生活优渥,没有责任,有着新鲜爱情的无限可能。这样的朱莉理所当然是完全自由的,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却向我们展示随这自由而生的束缚,他探讨的不是自由,而是自由的缺失:朱莉被往日的情感与记忆所囚困,无法脱身,她所作的所有便是无所作为,她拒绝去墓地,拒绝看旧照片,扔掉亡夫留下的曲谱,拒绝知道有关亡夫的消息,甚至拒绝哭泣。婆婆与她拥抱,那么用力地哭泣,朱莉问她为什么这样哭泣,她说,因为你不哭。 “在某种意义上,朱丽处于静态的处境,她不停地等,等待一些事情发生变化。她极度脆弱——因为她决定这样——因此某种意义上,电影只好追随她,跟随她的生活方式和她的举止。” 白色代表着另一个美好而具有魔力的字眼:平等。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此片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中个体地位不平等的故事,却是为了质疑平等对纯粹情感关系的必要性。正如芝华士的广告语无比狂妄却又无比真实地叫嚣的那样,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又是一个令人心惊肉跳不敢正视的事实。卡洛尔因性无能而被妻子抛弃,对妻子的爱令他受尽侮辱,当他偶然发财之时,不仅性能力重新恢复,妻子的爱也随之而来。爱情仿佛由财富与生理条件的平衡为前提,一旦失去平衡,爱情就变成一场沉重的灾难砸将下来。 红色的主题是博爱。瓦伦丁像传说中的天使的那样,美丽而善良,一心想为别人着想。只是,“她一直从自己的角度来为别人着想”。一场车祸让她结识了一直坐在屋子里窃听电话的脾气古怪的老法官。老法官偏激的行为观点对于瓦伦丁生命中一直坚持的爱的原则无疑是一场冲击。哲学家都有点多虑,基耶斯洛夫斯基也一样,他被一个问题苦苦困扰,“我们自己有些东西可以付出的这个事实中就有美的东西存在,可如果我们的付出是为了给自己更好的评价,那么这种美就有了瑕疵。这种美纯洁吗?或者是有点被破坏了?”瓦伦丁无疑就是这个充满矛盾与不确定的美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疑问与希望。最终瓦伦丁逐渐理解了老法官,老法官也受其爱的感召,决然地作出了自我检举的决定。 自由平等和博爱是现代自由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哲学家刘小枫称基耶斯洛夫斯基“用对个体命运忠心耿耿的目光深情地注视现代社会中破损的个人道德感觉”,其叙事思想“紧紧盯着不放的个体生命的偶在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乃是现代性的基本问题”。然而影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却又是从这三者的反面开始的。可以说,他所探讨的,都是这三个诱人字眼在现实生活中的缺失及其存在的可能。 光影总如水。朱莉在受伤时总躲进蓝色的游泳池,让水淹没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无法抛弃记忆。因此无法自由。 因为音乐一直在响,音乐响起,记忆重生,画面在瞬时变成寂静无声的漆黑,时间静止。只有音乐一直在响,最终终于变成恢宏壮大的合唱,每个人在音符的流转里各自生活,微笑或若有所失,做爱或静静死去,所有人的人生都变成朱莉生命的一部分,朱莉的眼泪终于可以静静流下。之前朱莉的任何作为都无法到达自由,顺应内心的声音而生活是不可能的,你所能做的,只是顺应生活本身。爱是囚牢还是自由?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在电影最后庄严而伟大的音乐中向我们提出的问题。 在《白》中,基耶斯洛夫斯基讲述了一个关于平等的故事,但平等并非真正的表现主题,这是一个取得平等的故事,是关于报复的故事。他相信我们应该追求平等,但要明白永远不会完全实现。歌德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又有何决定?一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与他有生以来的境遇。这些又岂能是平等如流水线上的产品。每个人大概生来就各有其命运了:生理有所区别,生活的环境也各有差别。有如原本电脑被安装上不同的操作系统,一个个原本应该没有差别的肉体被社会伦理安插进不同的灵魂。更諻论在政治经济因素的作用下,脆弱的情感更有如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在《白》中,爱情中个体的尊严完全与爱情无关而与爱情之外的东西如性能力与金钱有关。因不平等而生的屈辱感,却才是爱情的真正面貌。不平等的爱情,或者爱情的不平等,才是永恒平等的东西——对所有人,所有爱情。基耶斯洛夫斯基想说的不是平等的重要性,而是不平等的无法改变。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红》的真正主题是,“人们有时候会不会生错时代?”“我们可能修正老天爷犯下的错误吗?”究竟什么对于他人才是合适的,是让他遵从自己的意志堕落向死亡的深渊,还是让他得救却以放弃自己的选择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为代价?没有谁可以是那个上帝,可以代别人思考,代别人做出选择。而站在大众所认为的正义的立场改变他人,是否又是一种对他人自由权利的亵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悲观在这里暂时止步,他给了《红》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与怀疑之外表达了对人性的坚定信仰。 “在不计其数的拨、插、按以及诸如此类的动作中,摄影师按快门的发明尤其富有成效。用手指触一下快门就能将一个事件永久地固定下来。照相机赋予了瞬间一种追忆性的震惊。这种触觉经验同视觉经验联合在一起,就像报纸广告或大城市交通给人的感觉一样。在其中穿行便会给个体带来一系列惊恐与碰撞。在危险的十字路口,一系列神经紧张会像电流冲击一样急地通过体内。波德莱尔说一个人扎进大众人流中就像扎进蓄电池中。不久,为了描述惊颤经验,他称这种人为“一个装备着意识的万花筒(kaleidoskop)”。当坡(爱伦•坡)的“过往行人”还显得漫无目标地东张西望时,当今的行人却是为了遵照交通指示而不得不这样做。因而,技术迫使人的感觉中枢屈从于一种复杂的训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种对新刺激的急切需要使电影得以诞生。在电影里,惊颤式的感知成了一个有效的形式原则。那种在流水作业的传送带上决定生产节奏的东西正式电影得以立足的基础所在。” 本雅明的这段话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貌似沉闷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美学特质。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里,主要进行叙事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人物内心世界与外界发生碰撞所产生的“惊颤式的感知”。这一点在《蓝》中表现得尤为出色。 蓝色的光闪耀在朱莉的脸孔上,有一种使人心惊肉跳的忧郁。波德莱尔说忧郁即美。蓝色的光闪耀在朱莉的脸孔上,如同小女孩死之前手中飞扬的棒棒糖纸的光芒闪耀在风中,沈从文说残忍是一种美。这美的残忍的光变成一道沉重的阴影,使朱莉无法从往事中脱身。在电影中多次出现的蓝色光芒经常是很突然地就闪耀在朱莉的脸上,这突兀的晃动的光芒,正象征了朱莉内心情感的颤抖。自由。自由何在。自由,自由是没有东西可失去的代名词。 此外,在《三色》中玻璃与玻璃的反光成为一个重要的隐喻。无数的玻璃,玻璃与玻璃的反光,这脆弱而坚强的透明而无法逾越的物质正有如影片中每一个人的内心与他人之间的距离。玻璃那种混合了脆弱与坚硬的特质正很恰当地揭示出了人物敏感而矛盾的内心。人物内心情感的隐喻表达与技术手法的完美结合保证了“惊颤式的感知”的“惊颤”度,给观众以一种心灵上的冲击力。 “三部电影讲述的都是一些有某种知觉或感觉的人,一些有魅力的人。”事实上,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许多电影都是以这种知觉或感觉为基础的,“惊颤式的感知”可以说是整个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价值所在。这种奇异的感知既是电影的表现内容,又是电影与它的观众之间发生感应与传递情绪的基础。比如那一部《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镜子、窗户上、门上和汽车上的玻璃的反光与折射中的“镜中”维罗尼卡与现实中的维罗尼卡同时存在,电影中的人物被一种奇异的心灵感应主导着命运,而光影班驳,金黄色的温暖色调里,我们内心最隐秘的部分,也被一种熟悉而奇异的忧伤与温暖围绕,那新鲜的柔嫩的颤抖的感觉,如灵魂的存在般神秘敏感。 这种“惊颤式的感知”存在于电影人物心灵之中的同时存在于观众与电影人物之间,成为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中最终完成它的表达的最后关键。即基耶斯洛夫斯基选取了我们每个人生命和思想中共同存在的最细小最敏感的情感样本,当我们被电影中的人物所感动,也即产生共鸣式的惊颤感知之时,我们其实是被自己感动了。正因为如此,刘小枫才叙说自己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过世时,感到“思想的在世孤单”。基耶斯洛夫斯基正有如我们思想世界里一位不可失去的生活同伴,他的电影熨贴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孤单灵魂,光影之间令我们感受到一点细小却灼热的温暖直抵灵魂深处。而无疑,《三色》正是他众多作品中人文关怀的出色代表。
lavender522
三部片子中这部最温暖,一如红色的暖调。就像是“窃听风暴”,窥伺着别人的私隐——那个异性恋婚姻中的同性恋者,那个做着罪恶生意的男人……那么多的异态在偷听器中暴露无遗。一个落寞的男人掌控了太多的秘密,承载在他心中不知开出一朵怎样的阴郁。冷落了人情。而人又不过都是一群披了面具的生物,但是必须如此。总该要有秘密,总该要有自己独处时的松懈。不能带着面具面对自己,无法当一个圣人,无法“慎独”,那毕竟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在他的孤寂中闯进来的年轻女子,宛若一株红色的植物,霎时用她的纯真,她的好奇,她的热情,她的坚定,反射了满屋的阳光。艳光四射。这是注定了的一次改变。他为她把自己告发了。就是这么简单。她从这个一开始感觉卑劣的男人身上找到了某种难以言传的寄托心理。在远走的旅程开始后,她知道有一个人会密切的关注她。有点忘年交,带点特殊而不容点破的思想感情。很喜欢看她与那个年轻而轻微有些失意的年轻男子“向左走,向右走”的交错,很有意思的缘分的玩笑与抚弄。总让人觉得他们必将走在一起,于是耐心地看这两条线的绞缠。特别是她的那幅广告画,如此的触目。他必定是惊艳了。最后船上的那场浩大劫难中,被救出的她惊恐的表情一如海报上摄人的身材,命运的交合恰在这里叠映。尤其的匠心独造。三部曲的主角都安然无恙,是一种悲悯,也是一种希望的寄予。
lindadoncry
有点疑惑,为什么把电影的名称用这三种颜色来命名呢?后来,无意间看到了关于法国国旗三种颜色的论述,才豁然开朗,原来这分别代表了自由、平等、博爱。而三部曲则体现了通过一场车祸重获自由后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用滑稽而又令人深思的方式追求被人尊重的平等、用细腻的情节展现悲天悯人的博爱情怀。《蓝》:一场车祸让女主角失去了心爱的家人,而正是这次失去让她重新找回了自我,那些关于音乐的天赋,那种靠自己生存的能力,那些为自己生存的欲望。关于人性,貌似不符合逻辑,又恰恰有理可循。女主角在车祸后的那场放纵,是一次发泄,是为了为自己的痛苦找一个出口。之后的的出离,正展现了其内心难以磨灭的伤口。之后的生活,随着丈夫情人的浮现,她的心理逐渐得到了解脱,于是从最初无奈得被动的自由转化为最后真正的自由,人格上的独立,这从她兴致勃勃地专注音乐创作可以看出来。在全楼人签名赶走一风尘女子的时候,只有她没签,这也表现出了对人的自由的尊重。《白》:一次看似滑稽的离婚闹剧,男主角那句看似可笑的台词“难道就因为我不懂法语就剥夺我说话的权利么”揭示了电影的主旨:平等在寻求平等的漫漫旅途中。那场用箱子装自己的大逃亡,那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投资大冒险,最后那费劲心思的死亡大策划,都是男主角为了在心爱女人的心中实现作为男人的地位。神奇的是,最后成为成功商人的主角,竟然神奇般得克服了身体缺陷,征服了前妻子。看来人只有在拥有足够支撑自己尊严的东西的时候后,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而牢狱里外相互凝望的的结局,是不是也代表着一种因果循环,万物平等呢?《红》如果说《蓝》《白》都是为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那么红便是一种升华女主角对万物的善良和恻隐之心,无不体现了博爱情怀,比如对小狗的医治和收留,对于老警官盗听他人电话的指责,对美满家庭说出残酷真相的不忍......而这种博爱,实际上是一种摄人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拯救了三部电影的人物,最后在轮船事故中依依出现获救人员的面孔时,惊奇得出现了三部电影的主角。于是,三部电影开始成为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冥冥之中,用善念编织成了一个看不见得网。
瞪样的胖子
我导语:人生三部曲是2014年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2014年高考即将开始,高考作文是2014年高考语文重中之生,我整理了2014年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同学们可参考写作高考作文,更多2014年高考作文时事素材尽在。
伟人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生活在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上,沉迷于现有的生活当中,以至于消沉堕落。或是心中空有壮志,每天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如何辉煌……让那些本可以抓住的机会从我们的眼皮底下偷偷溜走,从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道尔顿不是因为发现自己色觉有问题,发表了《视觉之异常》而一举成名了吗?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发现了创业的机会,而生产出了第一包方便面,从而带动了产业的开发。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也因善于发现而发现了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朋友们,立足现实,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注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相信有一天你会成为世界的主宰!
也许你们会抱怨,说:“发现很容易,可想成功,却不是易事!”这就是要求我们要为自己的发现付诸行动。也许前面的道路铺满荆棘,但是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一定会乘风破浪,到达胜利的彼岸。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是多么艰辛与不易,她白天都在实验室里工作,夜以继日,累了,也只是在实验室里休息一下,醒来后又赶紧投身于实验。试想一下,她从一名农村家庭教师一跃成为令人瞩目的科学家,这期间的艰辛与不易,又有谁能知道呢?
很多人总说自己如何努力了,殊不知,他们所谓的努力只是装样子。努力其实是一个备受煎熬的过程,这一次磨练,你挺过去了,那么以后的道路,你就会十分顺畅。
世界上有两种动物能够爬上金字塔,一种是蜗牛,一种是飞鹰。蜗牛凭着自己的坚持不懈到达了成功的彼岸,飞鹰也通过艰苦的磨练,铸就了丰满的羽翼,最后到达了成功的彼岸。我们总是渴望成功,仰慕那些成功的人,殊不知成功就像果实成熟一样,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朋友,想成功吗?那么走好人生三部中的每一步吧!那时成功会亲自叩响你家的大门,去拜访你的!
非常简单,自己胡扯两句就行了。
问题一:论文和读后感有何区别 论文主要论述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读后感是总结读别人的作品后的感受。 问题二:关于读后感的论文 给你篇资料参考下 社会转
看电影我买了8年,专业影评,新片介绍,还是比较专业的。而《午夜场》比看电影做的更专业分析的更透彻而且看电影主要是以时讯为住,介绍最新最进的电影午夜场主要是做特别
向核心期刊杂志投稿,现在期刊大多采用网上投稿。投稿后期刊编辑经过审稿之后过段时间就会给你答复,在发稿邮箱里查看。然后你就按照期刊的回复内容处理。就这么简单。
毕业论文要有正确的立意,还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就是说论文不仅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还要做到“言之有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性。论文的结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