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4

矩阵时差
首页 > 论文发表 > 王中林发表论文数量要求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曼妙樱花

已采纳

王中林,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讲席教授,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 王中林院士是国际公认的纳米能源研究领域奠基人,首次将纳米能源定义为“新时代的能源”,将分布式能源定义为“高熵能源”,开创了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研究的领域,对物联网、传感网络、人机界面、医学健康、穿戴式/柔性电子学、安全防护、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器件、LED、光伏电池等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凭借在微纳能源和自驱动系统领域的开创性成就,荣获2015年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2014年美国物理学会James C. McGroddy新材料奖、2011年美国材料学会奖章(MRS Medal),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合作奖,2018年世界能源领域的最高奖项——“埃尼奖”,并斩获2019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 王中林院士在国际一流刊物发表期刊论文2100余篇(其中13篇发表于Science,7篇发表于Nature,65篇发表在相应子刊上),200余项专利,7部专著和20余本编辑书籍和会议文集。受邀做过1000余次学术讲演和大会特邀报告,是国际纳米能源领域著名期刊Nano Energy的创刊者与现任主编。截止到2022年11月1日,google学术论文引用35万次以上,h因子(h-index)287。全球材料科学总引用数和h指数排名世界第一; 世界横跨所有领域前10万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综合排名第3位,其中2019年和2020年年度排名第1位。

133 评论

王小若1127

中国又创造一个奇迹,可满足全人类用电需求,美国:中国人真疯狂

85 评论

cuteorange290

王中林,原籍河南鲁山,现居平顶山市。王中林,字一鸣,1956年生于河南鲁山,汉族,专科学历,公务员,艺术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现居平顶山市,200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先后做过军人、教师和行政文秘工作,所作论文、散文和报告文学被收入多种书刊。1992年后专业从事工艺美术雕刻和现代刻字艺术的研究和创作,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协雕塑艺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平顶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平顶山市书协刻字艺术委员会主任、平顶山市政协委员、平顶山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平顶山市旅游商品协会会长,平顶山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平顶山市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王中林构思独特、天然成趣,作品多次被选送参加国内国际大展并获奖。曾三次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照在多种画册和报刊杂志上发表。千余幅作品被高雅厅堂、旅游景点、星级酒店及海内外人士收藏。中国艺术报、中华建筑报、郑州晚报、大河报、河南商报、平顶山日报、中国河南、河南卫视及平顶山电视台等十多家新闻媒体曾先后进行专题或专版报道。

121 评论

肥肥肥肥啊

出身,是所有人都无法选择的一件事。有些人生于寒门,一懂事就要为生计发愁,整日为了填饱肚子而奔波不休。也有些人,含着金汤匙出生。现在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但是有些人出生就在"终点线"。这些人拥有着普罗大众终其一生不可得的财富、权利、地位等资源。

即使如此,仍然有许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写了自己的人生。王中林就是凭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的成功者之一。

一、寒门逆袭"第一人"!

所谓"寒门再难出贵子"适合只会怨天尤人的弱者,强者王中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脸所有"唱衰"努力的人。

1、即使饿着肚子也要坚持上学

1961年的一天,王中林在陕西蒲城出生了。王家在喜迎新生命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丝忧愁,因为家中实在是缺钱,多一个人就多了一张嘴啊!所以,自王中林记事起家里的头等大事就是生计!家中所有人都整日为着几两银米钱辛苦操劳。寻常人家贫穷至此只会为了多几斗米下锅而让孩子早早下地干活,但是王家却一直在坚持供孩子上学!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不仅高尔基知道,王中林的父亲亦深谙此道。所以王爸爸宁愿全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要让王中林上完学,只要孩子愿意学。他常常对年幼的王中林讲述读书改变命运的大道理。好在王中林听话,早早明白了读书能让自己走出贫困的家乡,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于是在上学的日子里王中林每一天都认认真真的学习,坚决不辜负父亲和全家人的殷切期望。小学毕业之后,成绩优异的他考上了重点初中,上了高中王中林也不曾放松过,每一次考试他都是第一名。王中林知道家中艰难,所以每次寒暑假他都会主动到田地里帮助家人耕作。

到了1978年,王中林抓住高考的机会一举考上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进入大学的王中林本意是学习雷达、计算机等专业,但是由于他的物理成绩优异,学校把他分到了物理专业。就这样,王中林开始了在物理学界的征程!

3年后,王中林参加了中国物理学生赴美留学考试,由于英语成绩未达标没能通过考试。经过这次考试王中林意识到自己的英语差距,于是开始了为期一年疯狂的英语学习,他运用所有时间去学习英语的听说读写。1年后,王中林考上了美联合招收的物理研究生,他是当年西北5个省份唯一一个考上的。

2、走出国门,向着学术顶峰不断进阶!

如愿走出国门深造的王中林选择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师从J.W.Cowley。这位考利教授大有来头,他是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祖师级人物!

在美留学的王中林付出了超出常人数倍的努力进行学术研究,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拿到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这是该专业自成立以来的首例。博士毕业之后,王中林没有停下科研的步伐,他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等从事研究工作。

1995年,他被佐治亚理工学院聘为副教授、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任。4年后,王中林被学校晋升为正教授,他是自建校以来第三位提前转正的正教授!之后他更是在该校成立了纳米科学和技术中心并担任主任一职。2002年,王中林成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年后成为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终身校董事教授,他的这一成就又打破一项纪录成为校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校董教授!之后他更是成为该校的杰出讲席教授。

随着王中林在物理学研究的更上一层楼,他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科学发展协会院士。

二、华人之光---王中林

王中林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人外国人的看法。这个来自中国的科学家的优秀超出了他们所有人的意料。

1、"不管做什么,王都是最好的"!

中国人是出了名的吃苦耐劳,无论多么苦累的工作只要能达成目的,善于忍耐的中国人哪怕是皱着眉头、咬着牙齿也会去完成。

王中林在国内学习一直都刻苦认真,成绩从来都是前三甲。去往大洋彼岸的他更是如此,从电子显微镜到纳米材料,不论课题怎么变,任务如何艰巨,唯一不变的就是王中林的努力攻关和满意答复。所以,王中林的教授考利对他的评价是:"不管做什么,王都是最好的!"这短短11个字的背后是王中林为了完成课题熬过的无数个日日夜夜。

人生之路从来不像康庄大道那样平坦无碍,科研之路更是如此。王中林在凯文迪许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时候他当时的导师很不赞同他的研究思路,对此更是毫不留情批评了他。即使后来论文成功发表,依旧为他招来了很多负面评论。王中林对此一一忍耐不加理会,继续自己的研究,用自己日后的研究成果进行沉默而有力回应。

王中林(左一)

条件最艰苦的时候,王中林连自己的实验室都没有,一名科学家没有实验室就像是战士在战场上没有武器一样无助。为了研究,他借用别人的实验室。皇天不负有心人,3年内他发表了80多篇学术论文!著成自己人生的第一本书《电子成像和衍射中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这本书在日后被评为"具有卓越成就的经典之作。"

"纳米秤"的问世震惊整个学界,这个秤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秤"。它可以单个病毒的质量,这一发明对于生物学界和医学界的发展有着重大帮助。王中林团队"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发明,再次刷新了世界对于黄皮肤科学家的认识。

2018年王中林获得了世界能源领域的最高奖项---埃尼奖,这个奖项被称作"能源界的诺贝尔奖"。1年后,王中林获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这个奖项每年只颁发一次,每次只有一人获奖,获奖之人都是为造福人类做出贡献的杰出科学家。这两个奖项王中林是全球华人中第一个获得的!

他的这些成就不仅是为他自己挣得荣光,更是在为中国争光。

2、人生三阶段

作为享誉全球的杰出科学家,王中林将自己的人生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向世界证明展示自己的才华;第2阶段: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第3阶段: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做贡献。前两个阶段他已经做到了,现在王中林作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在一步步地践行着自己的第3个阶段。

他曾经多次往返中美之间,目的就是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中林还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他曾坦言:"作为一个教授,不教不授何为教授?"除此之外,他还教导自己的学生要敢于质疑权威、乐于钻研。

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现如今总有人嚷着"社会阶级固化"、"社会从来都不是公平的"、"有钱人只会越来越有钱"、"寒门再难出贵子"等消极言论。即使是大环境不好,客观条件惨淡,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足以成为不努力、不进步的借口。强者永远在为自己的成功创造条件,弱者才会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

人生是一座大山,有些人生在山脚下,有些人生在半山腰,有些人一出生就立于顶峰,更有不幸者出生在盆地。与其一味地羡慕旁人,抱怨现实不公,还不如省些力气埋头攀登,奋力拼搏来得实在!会当凌绝顶之时自有掌声和鲜花为胜者歌颂凯旋。

只有不忘初心,一路奋进,才能有始有终。

13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论文发表杂志数量要求

    普刊论文发表人数要求2到3个人,最多不能超过3个人。 一般来说核心期刊发表对作者人数没有明确限制,只要人数符合论文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就是被允许的,核心期刊论文

    翔雨lollipop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发表论文图表数量要求

    没有的,我当时的时候是2个老师指导的,一个让我多弄些图表什么的(国外的老师),另外一个让我尽量合并那些图表(国内的老师),所以这个还是问你的指导老师吧,反正毕业

    围脖猫猫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多少

    对于高工的论文要求各个省份不一样,发表文章前如果有相关文件,先详细阅读再根据要求安排。如果没有文件,高工的大范围要求是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

    丢了肥膘的猪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创新论文发表数量要求

    链接: 30天论文写作发表进阶训练营。完结版,里面包含辅导课、直播课、音频课、视频课、PDF文档。 课程目录: 尔雅老师对四篇论文的解构修改辅导答疑 尔雅老师快

    十米之上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发表外文论文数量要求

    字数要求:一般习惯上有20-50条参考文献,30条左右为常见。有的期刊限制参考文献在50条以下。

    乖乖邓子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