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2

xiaomianwowo
首页 > 论文发表 > SARS论文发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芊芊寻2013

已采纳

他积极的治疗大家,并对病毒进行分析,特制出了一系列产品,这些产品虽然不是最终产品,但是对于病毒有一定的抗体。

345 评论

马路口的miraale

这个人一直和他的团队在研究这种病毒的结构,所以对于药物的研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72 评论

Lindahellokitty

反向遗传学 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病毒发病机制和疫苗开发的认识。大型的RNA病毒基因组,如冠状病毒基因组,由于基因组较大且不稳定,很难在大肠杆菌宿主中克隆和操作。 两位通讯作者均来自瑞士的University of Bern Transformation-Associated Recombination cloning  TAR克隆 基因组DNA片段和过量的TAR载体在去除细胞壁的酵母细胞中进行混合。每个载体中都含有对目的基因特异的两段序列(标为蓝色和红色)以及酵母的筛选标记HIS3和CEN6(淡蓝色原点)。由于载体过量,酵母细胞便会将DNA片段全部接受。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为三类:1)未分到基因组DNA的;2)分到基因组DNA但未被整合到TAR载体上的;3)分到基因组DNA且通过自身同源重组被整合到TAR载体上的。显然我们是只需要第三种情况的阳性克隆,怎么把其它两种过滤掉呢?答案是进行电泳。 下图是对上述过程的简化示意: 2010年5月20日,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在美国 Science  杂志上报道了首例人造细胞的诞生。向山羊支原体  Mycoplasma capricolum  细胞中转入人工合成的蕈状支原体 Mycoplasma mycoides  的基因组而来,产生的人造细胞表现出的是蕈状支原体的生命特性。利用该平台,研究人员在拿到合成DNA片段后一周内,对新冠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改造和病毒拯救。研究团队于1月14日向试剂公司下单,以化学合成方式得到上述14个DNA片段,并在2月4日拿到其中的12个含片段载体(有pUC57、pUC19、pUC57mini和PCC1-His3)。其中片段5 和7 未获得,原因不详。研究团队最终通过对一位来自慕尼黑患者的新冠病毒样本(BetaCoV/Germany/BavPat/2020)进行RT-PCR 扩增,获得了第5和第7个片段。 利用TAR 克隆,研究人员获得了6 组正确组装的新冠病毒构建体的分子克隆。随后用酵母的同源重组系统依据末端重复的序列将这些DNA 序列拼到一起。获得完整的病毒序列后,用T7 RNA 聚合酶将其通过脱落转录,得到病毒RNA,将该RNA 用电穿孔技术导入到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E6 cell)中,使其感染。将用于培养绿猴肾细胞(~2d),含释放出的病毒颗粒的上清液注入到别的培养基中,发现可以感染别的细胞,说明新构建的酵母合成平台可以拯救病毒。 同理,作者团队在鼠肝炎病毒A59(MHV-A59)和MERS-CoV进行病毒拯救的测试,发现效果依旧很好,测试的克隆中正确组装了病毒基因组的YAC均可达到90%,这表明病毒在酵母中的组装效率相当之高。 TAR 克隆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可以先对全基因组进行设计,通过对小的具有重复序列的片段的合成,进而再依靠酵母的同源重组系统进行片段的正确组装,极大的降低了合成的难度,也大幅提高了合成的效率。无需得到变异毒株的临床样本,通过对病毒变异的分析,可以合成构建出该变异毒株的基因组片段,再通过酵母平台进行重建与拯救。论文中还提到对局部片段的重新设计,以测试改变前后对病毒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一方法即利用酵母人工染色体在酵母体内将合成的SARS-CoV-2的DNA片段进行体外重组,获得全长cDNA克隆。再将cDNA体外转录为RNA,利用电穿孔将病毒RNA转染进哺乳动物细胞,实现病毒拯救。 化学合成的基因组DNA所产生的SARS-CoV-2可以绕开病毒分离物的来源限制,而且还可以对单个基因进行遗传修饰和功能表征。 对于这一篇论文,我起初有许多地方不明白。 首先是病毒的基因组合成,理论上讲,比病毒更高级的生物基因组,并不是没有人合成出来过,因此这篇论文的技术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了,那为什么还可以发表在顶级杂志 Nature 上呢? 从时间线上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1月11日病毒序列正式被公布(据我所知应该是中国CDC发布的),但是国外第一个提取出病毒毒株的时间却是到了2月26日,与序列的公布整整相差1个多月。我们也可以知道这次的Pandemic,一个多月可以新增多少感染者和死亡者,时间就是生命啊!而作者在序列公布后的第3天便下出了订单,在ICTV正式公布新冠病毒名称的第2天便得到了拯救完成的病毒。可以想象,如果以后没有可能及时得到病毒的毒株,我们可以直接根据序列得到病毒的毒株, 这是本篇文章最大的亮点之一,即在此类形势下给人一种研究病毒的范式。 第二个亮点,可以关注到作者不仅做了SARS-CoV-2,还做了MHV和MARS-CoV。看不明白的话给个提示:这三种病毒都是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 )的!此外,作者在表格中还列出未实现拯救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B)、寨卡病毒(ZIKA virus)和流感病毒(HCoV)。这意味着作者想 通过对一系列冠状病毒的拯救验证来说明这一平台广泛的适用性 ,将难缠的冠状病毒,乃至其他病毒的毒株获取难度降低。这或许对科学界是件好事,但是可能也是件坏事吧… Craig Ventor;冠状病毒亚基因组; 《COVID-19全景综述》,为一张大图,涉及基本信息,免疫学过程等内容, 很震撼且 非 常华丽 !在 公众号“炫亦”回复“cv”即可获得云盘链接! [1] Thao, et al.  Nature  , 2020.  [2] Natalay Kouprina & Vladimir Larionov.  Nat Protocol  , 2008. [3] Daniel G. Gibson, et al.  Science  , 2010.  [4] 孙明伟, 李寅, 高福.  生物工程学报  , 2010.

168 评论

子非鱼1102

许燕、王芳. 心理枯竭: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病. 中国教师,2003,3:5-6许燕. 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特点和成因分析. 2002年学术前沿论丛: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204-213许燕、王芳、张西超. 中国职业女性的职业枯竭状况调查——中小学教师、警察、职业经理人三个职业的比较研究.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3:39-45许燕. “职业枯竭”不容忽视. 现代商业银行(青年版),2005,03:42-44许燕. 职业枯竭点击职业人. 解读心灵——心理健康手册. 东方出版社,2005,9:1-17许燕. 现代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青年记者,2005,10:35-37许燕. 让工作带来健康与幸福. 中国记者,2005,12:63-64蒋奖、张西超、许燕. 银行职员的工作倦怠与身心健康、工作满意度的探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⑶:197-199蒋奖、许燕、林丹瑚.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A型性格、控制点的关系研究. 心理科学,2004,27⑵:364-366蒋奖、许燕. 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4,4⑴,2:119-121蒋奖、许燕、张西超. 银行职员职业倦怠状况及与压力水平的关系.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⑵:178-180蒋奖、许燕. 心理健康工作者枯竭的研究进展.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4(31):87-90王芳、许燕. 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心理学报,2004,36⑸:568-574蒋奖、许燕、张姝玥、陈浪. 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⑿:854-856许燕. 职业枯竭:当工作变成心理负担. 北大商业评论,2004,10⑸:156-162许燕、王芳、高山. 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特征的研究.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 北京大学出版社:195-203许燕、王芳. 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看教师的职业压力. 教师教育论坛论文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 论文出版社,2005,1:100-108高山、许燕.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枯竭及其抑郁的关系. 中国特殊教育,2004,9:46-49许燕、王芳、张西超、蒋奖、张姝玥. 中国职业女性的职业枯竭状况调查——中小学教师、警察、职业经理人三个职业的比较研究. 中国女性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2:53-58蒋奖、张姝玥、许燕等. 警察工作倦怠的调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⑴:4-8张姝玥、许燕、蒋奖. Maslash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在警察中修订及应用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⑵:85-88许燕. 让工作带来健康与幸福. 中国记者,2005,12:63-64许燕. 工作是美丽的,健康是幸福的——关于职业枯竭的讲演. 书摘,2006,6:94~97许燕. 现代职业人的职业枯竭与心理健康. 世纪大讲堂(第11辑). 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1蒋奖、许燕. 应激的资源守恒理论.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2⑶,1:24-26许燕. 大学生教育价值系统及其与专业兴趣关系的研究. 北师大学报,1995,2:87—95.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5,5,全文转载:许燕. 研究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青年研究,1996,8:7—14许燕. 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及其教育建议. 教育研究,1999,5:33—38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9,7,全文转载许燕. 北京和香港大学生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心理学探新,2001,4:40-45许燕、刘嘉、蒋奖. 北京大学生价值观演变及相关因素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专刊:5-18许燕、刘嘉、蒋奖、王芳、郑跃忠、付涛. SARS突发病害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历程. 心理学探新,2004,3(24):35-39许燕、蒋奖、刘嘉、王芳. SARS期间北京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特征的研究. 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03-212许燕.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社会取向. 科学时报,2006.1.17许燕. 当代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心理学探新,2003,3:15-19许燕. 当代大学生核心人格的研究. 心理学探新,2002,4:24—28许燕. 大学生人格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学探新,1999,4:21—25、41韦克平、许燕. 教师和大学生对教师人格结构评定的因素分析(上)—— 一项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维度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8⑻,3:42-46韦克平、许燕. 教师和大学生对教师人格结构评定的因素分析(下)—— 一项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维度研究.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⑼,2:42-46许燕. 从传统性到现代性的转变上看京港大学生的人格差异. 心理学探新,2000,4:44-49杨莉莉、许燕. 北京香港两地大学生人性观差异的调查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2004,1:64、57于霞、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比较性研究. 社会心理研究,1998,1:许燕、梁向芬. 师范生人际处理方式的研究. 青年研究,1998,4:21—27许燕.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个性特征探析. 北师大学报,1994年增刊:李传银、许燕. 孤独心理研究回顾. 社会心理研究,1999,3:蒋奖、杨六琴、许燕等. 工作控制点量表(WLCS)的信效度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⑼:628-630许燕. 面向12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 教育研究,1999,10:36—41许燕. 21世纪高师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的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2——素质教育分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7-367许燕. 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实施策略. 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2——素质教育分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4-356许燕. 优秀教师心理素质的结构与素质教育的研究. 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丛书2——素质教育分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172-199许燕. 心理素质是21世纪未来人的教育通行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1999,10:52—55Xu Yan. The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of Chinese Teach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2000,35许燕. 认知能力性别差异的探因性研究的现状及未来. 心理学探新,1997,4:许燕. 认知能力性别差异的探测性实证研究及评析. 心理学探新,1997,2:许燕. 小学生言语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9:2—5、10许燕. 小学生空间能力及其发展倾向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科学,2000,2:32—36、125Yan XU.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of Chinese 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6(SSCI):Yan XU.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for Chinese Pupils. Pakistan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1997:王中会、许燕. 应用学习风格理论进行因材施教. 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增刊:刘在花、许燕. 智力落后研究综述. 当代教育科学. 2003.19:36-38刘在花、许燕. 学习困难儿童友谊质量、定向、孤独感的研究. 心理科学. 2003,26⑵:236-239许燕. SARS的社会心理应激与心理重建. 直面SARS的思考. 同心出版社,2003.7:216-223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及学校满意度的比较性研究. 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奖学金基金学术研究论文集,1996-1997: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的比较. 青年研究,1997,5:38—44许燕. 北京大学生对校园文化评价的研究. 青年学研究,1998,2:刘在花、许燕. 社会智力评估述评. 上海教育科研,2003⑾:33—36刘在花、许燕. 社会智力研究的理论评述. 上海教育科研,2005⑷总208期:30-32刘在花、许燕. 小学生社会智力发展特点的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2005⑴总第55期:8-83许燕. 师范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探析. 青年研究,1997,11:9—14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8,2全文转载陶红梅、许燕等.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中国特殊教育. 2004,9:86-91许燕. 心理学差异的检验方法.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28—30、45陈勇嘉、许燕. 锻炼心理中感情测量研究发展的评述. 体育科学. 2005,(25)4:71-73许燕. 旅客心理——航班延误的冲突致因与对策. 中国民用航空. 2004,8,总第44期:33-36张厚粲、许燕. 面向21世纪的公共课教学的改革方案. 心理学探新,1996,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1997,11全文转载Houcan Zhang,Yan Xu. Teaching of psychology to university student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05,40(000) :1-7.国内与国际会议论文:Xu Yan.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abilities of Chinese 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6,XXⅥ. Canada: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1996,8:16-21Xu Yan. Gender differences in spacial,verbal and mathematical abilities of Chinese pupils. Asian-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 of Psychology,IUPsyS,1995,8:27-30Y an Xu,Jia Liu,Yuezhong Zheng,Tao Fu. SARS outbreak and the evolvement of values in the undergraduates.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August,BeijingFang Wang,Yan Xu. Job burnout in Chinese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 with social support.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2004,August,Beijing许燕. 京港两地大学校园文化的比较性研究. 第二届全球华人心理学大会论文集. 1997年12月,香港许燕.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 1997年全国心理学大会论文集. 1997年10月在苏州全国心理学会议报告论文,苏州许燕. 21世纪理想教师心理结构的研究. 第五届华人心理与行为科技学术研讨会. 2000年12月,台湾许燕:中国教师职业枯竭的特征与成因分析,第七届华人心理与行为科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10月24-26日,台湾许燕:中国职业女性的职业枯竭状况调查,中国女性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研讨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主办,2005年2月21-22日,北京许燕:中国教师职业枯竭特征的研究,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以及首届学术报告会,2003年11月5日,北京大学许燕: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比较性研究,2003年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学术前沿论坛:中国社会变迁与公民价值观变化趋势,2003年12月13日,北京许燕:2002?学术前沿论坛 “小康社会:发展与创新” 社会心理学分论坛:“应激与心理健康”,中国教师职业枯竭的特点与干预方法,2002年12月21日,北京许燕: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第四届中国名医论坛,2004年4月25日,北京许燕: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初探,2005年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学术报告会,2005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许燕:SARS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短期与长期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2003年第四期管理科学论坛,2003年12月17日,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许燕. 职业枯竭——已知与未知.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年10月,上海许燕、梁志祥. 北京大学生多元自尊初步探析.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年10月,上海出版专著与教材:许燕主编. 实用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张厚粲、许燕. 大学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张厚粲、许燕、寇彧. 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张厚粲、许燕、寇彧. 心理学同步练习册.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许燕. 人格——绚丽人生的画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许燕. 让孩子人格出众.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7年许燕. 小学生智力因素的训练. 1997年许燕.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1997年许燕主编. 心理健康教育(小学3-6,中学1-3,高中1-2).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许燕主编. 思想品德(7年级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许燕主编. 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7年级上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许燕主编. 滋润心田的春雨——青少年情感教育. 青岛出版社,2005年5月获奖情况:北师大励耘奖学金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1998)“研究生价值观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获北京市道德建设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1997)北京市社会科学跨世纪人才培养“百人工程”第一批人选(1995)北京市社会科学界优秀学会工作者(1993—1998年度)北师大华为奖教金(2001)“CIC教学模式——普通心理学课程建设”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1)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大学心理学》获北京市第七届社科成果二等奖(2002)《普通心理学》获北京市第八届社科成果一等奖(2004)《普通心理学》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以核心课程为龙头,全面推进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以核心课程为龙头,全面推进心理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

151 评论

相关问答

  • 发表论文发表

    怎么样发表论文: 1、想要发表论文,事先要做的就是写好一篇查重率合格,且具备一定价值的论文,论文查重率的具体要求,要根据想要发表的期刊来定,若为普通期刊,则查重

    susanwangyue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sars时候发表的论文

    叶欣 叶欣1956年7月9日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1976年毕业时,因护理能力测试成绩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1983年,

    堆高于岸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发表发表

    看你上面的刊期,在职称评定中,是以刊期为准的。如果是5月份的刊期,即使是8月份收到的,也是按5月份算的。

    慧心永梅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SARS门诊护理论文发表

    要是没有规定,你可以自主决定去哪里发表,哪个网站都可以,

    天壹老师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SARS护理论文发表

    医院护理论文发表和其他论文发表流程一样,都要经历:准备稿件→投稿→审稿后如录用先发来用稿通知扫描→付清款项→邮寄用稿通知单原件→发表并寄样刊这个流程。但在论文格

    懒癌末期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