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2

小梅0429
首页 > 论文发表 > 微生物与营养期刊投稿邮箱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绿兮衣兮

已采纳

问题一:微生物学通报初审有不需要修搞的吗 各位: 写了篇文章,想投稿微生物学通报,想问一下这个期刊是不是核心期刊?一般的版面费是多少?审稿需要多长时间?一般什么时候能得到录用通知?这个期刊的水平怎么样?急求!谢谢 举报删除此信息 ellieyin (站内联系TA) 我学姐投过 说一个月审稿 euteamo (站内联系TA) 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杂志,很规范,要求也较严格,建议回复提问时注明引用,是货真价实的核心期刊,不过没微生物学报级别高,如果感觉不错的话,改投后者更佳,我五年前投了一稿,审稿2个月左右, gl19860312 (站内联系TA) 微生物学通报,是核心期刊 一般的版面费是200 或者250 期刊主页上面有 审稿国内一般要30天左右 收到录用通知 从投稿到接受一般2 3个月 这个期刊的水平 很不错 核心期刊 awvc (站内联系TA) journals.im.ac/wswxtb/ch/index.aspx 五、发表费和稿费 论文一经录用,将在发表前根据版面收取一定的发表 费(200 元/面,彩图另加500 元,不计数量),并酌付稿酬 (50 元/面)。期刊出版后给每篇文章的作者寄送2 本样刊。 编辑部会及时开据发票、并以挂号信邮寄给作者。 编辑部会留有发票的复印件、并保留3 个月,逾期编辑 部将不再负责提供任何收据。 六、联系方式 地址: (100101)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 号中科院微 生物所内 awvc (站内联系TA) 投稿方式 我刊现已启用远程投稿系统,投稿时请登陆我刊新网址journals.im.ac/wswxtb,首次远程投稿需要先注册,然后按照您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点击稿件管理―投稿,按照提示提交您的稿件,作者必须在网站投.doc格式的电子稿,添加行号,图与文字编好页码、图号后合成一个文件上传。凡不符合要求〈书写要求〉的文稿,本刊恕不受理。 本刊所有通知会同时发给投稿作者和通讯作者(能对稿件负责的人,导师或课题负责人),所以注册和投稿时请务必正确填写其E-mail邮箱;必要时编辑会通过电话联系作者,所以投稿作者或第一作者最好填写手机号以确保及时联系。 我们收到贵稿后一般会在当日或次日(节假日除外)给您发去“收稿回执”;通过编辑部内审后您将收到“审理费通知单”,请您根据要求补寄150元审理费。 作者网上注册流程: 首先登录我刊网址journals.im.ac/wswxtb,点击页面左上方作者稿件查询下的〔注册〕,在出现的页面中逐一填写个人信息,标有*输入项为必填项,输入完成后点击页面下方的〔注册〕,系统会提示:“注册成功! 点此登录本系统!” 注册和投稿时若出现问题,请及时联系编辑部(Tel: ; E-mail: [email protected] ),我们会在第一时......>> 问题二:微生物学报和微生物学通报哪个好? 在国内来说都挺牛的,都是中科院主办的。个人认为微生物学报更好一些 问题三:微生物就业前景怎么样?就业方向如何 基础微生物主要包括基础微生物和应用微生物。 学基础微生物的,基本就是去研究所和大学,但是这个要坚持念完博士,不然还是要和应用微生物的竞争。 学应用的就业包括,发酵工程相关的行业(啤酒、酸奶等),防疫检测部门,生物制药等等,不一而足,还是很广阔的。 问题四:微生物学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微生物专业的毕业生,可对口的工作类型有:酿造、发酵、制药、质检、作物改良、食品生产、生物技术公司、科研单位等,应该说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问题五:微生物的发展前景 微生物学前景 一、微生物学在解决人类面临的五大危机中的作用 人所共知,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多种危机,诸如粮食危机、能源匮乏、资源紧缺、生态恶化和人 *** 炸等。人类进入21世纪后,将遇到从利用有限的矿物资源时代过渡到利用无限的生物资源时代而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由于微生物细胞不仅是一个比面值(specificsurface)大、生化转化能力强、能进行快速自我复制的生命系统,而且它们还具有物种、遗传、代谢和生态类型的多样性,使得它们能够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现分述如下。 (一)微生物与粮食 粮食生产是全人类生存中至关重要的大事。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改进作物特性(如构建固氮植物)、促进粮食增产、防治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止粮食霉腐变质以及把多余粮食转化为糖、单细胞蛋白、各种饮料和调味品等方面,都可大显身手。 (二)微生物与能源 当前,化石能源日益枯竭问题正在严重地困扰着世界各国。微生物在能源生产上有其独特的优点:①把自然界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纤维素转化成乙醇。据估计,我国年产植物秸秆多达5~6亿吨,如将其中的10%进行水解和发酵,就可生产燃料酒精700~800万吨,余下的糟粕仍可作饲料和肥料,以保证土壤中钾、磷元素的正常供应。目前已发现有高温厌氧菌例如Closiridiumthermocellum(热纤梭菌)等能直接分解纤维素产生乙醇。②利用产甲烷菌把自然界蕴藏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生物量”(biomass)转化成甲烷。这是一项利国、利民、利生态、利子孙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措施。③利用光合细菌、蓝细菌或厌氧梭菌类等微生物生产“清洁能源”――氢气。④通过微生物发酵产气或其代谢产物来提高石油采收率。⑤研究微生物电池并使之实用化。 (三)微生物与资源 微生物能将地球上永无枯竭之虞的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转化成各种化工、轻工和制药等工业原料。这些产品除了传统的乙醇、丙酮、丁醇、乙酸、甘油、异丙醇、甲乙酮、柠檬酸、乳酸、苹果酸、反丁烯二酸和甲叉丁二酸等外,还可生产水杨酸、乌头酸、丙烯酸、己二酸、丙烯酰胺、癸二酸、长链脂肪酸、长链二元醇、2,3-丁二醇、γ-亚麻酸油和聚羟基丁酸酯(PHB),等等。由于发酵工程具有代谢产物种类多、原料来源广、能源消耗低、经济效益高和环境污染少等优点,故必将逐步取代目前需高温、高压、能耗大和“三废”严重的化学工业。 微生物在金属矿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独特的作用。第九章中已述及的细菌沥滤技术,就可把长期以来废弃的低品位矿石、尾矿、矿渣中所含的铜、镍、铀等十余种金属不断溶解和提取出来,变成新的重要资源。 (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方面可利用微生物的地方甚多:①利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杀虫剂或农用抗生素来取代会造成环境恶化的各种化学肥料或化学农药;②利用微生物生产的PHB制造易降解的医用塑料制品以减少环境污染;③利用微生物来净化生活污水和有毒工业污水;④利用微生物技术来监察环境的污染度,例如用艾姆氏法检测环境中的“三致”物质,利用EMB培养基来检查饮水中的肠道病原菌等。 (五)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是因为各种传染病构成了人类的主要疾病,而防治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又是各种微生物产生的药物,尤其是抗生素。自从遗传工程开创以来,进一步扩大了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范围和品种,使昔日只由动物才能产生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高效药物纷纷转向由“工程菌”来生产。与人类生殖、避孕等密切相关的甾体激素类药物也早已从化工生产方式转向微生物生物转化......>> 问题六:微生物菌种怎么选择啊? 市面上有很多微生物制剂的菌种,多种多样,造成在选择上产生很大困惑,下边是选择菌种的方法: 1、微生物菌种选择 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不同动物种类对菌种的要求不同,同一菌株用于不同动物,产生的效果差异也较大。使用时一定要掌握菌种的特性和功效,选择不当起不到应有效果,反而会破坏原有菌群,甚至引发疾病 2、微生物菌种应用时间 微生物制剂应用要从子畜开始使用,以保证有益菌优先定植。因为制剂进入体内后要有一段时间进行微生物菌群调整才能定植下来。 一般认为,乳酸菌类在各种动物的各阶段添加均较好,芽孢杆菌类在生长期添加较好,在幼龄期可以添加;曲霉菌类在幼龄期,水产动物全期不必添加;酵母菌类在生长期不必添加;在水产动物养殖中,以改善水质为目的时,可将微生物制剂或光合细菌直接洒于水中。 3、微生物菌种添加方式 一般粉状饲料添加微生物制剂效果较好,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在加工过程中的高温可造成10%~30%的芽孢杆菌,90%以上的肠球菌以及99%以上的酵母失活,而乳酸杆菌几乎全部被杀灭。因此,在颗粒饲料中要使用耐热,耐挤压的芽孢杆菌制剂。乳酸菌不耐高温,应采用冻干后包被或采用喷雾干燥的方式制成的乳酸菌制剂。使用时最好采用饮水方式,以利于乳酸菌优先粘附于肠壁。 4、微生物菌种剂量与浓度 微生物制剂中必须含有相当数量的活菌才能达到效果。当进入动物肠道食糜中外源菌数大于1000万个每克时,都会对肠道内原有菌群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微生物制剂在产品中活菌数含量为10亿~20亿每克时效果最佳。 我国正式批准生产的微生物制剂中规定每克芽孢杆菌含量要多于5亿个。以酵母菌产品为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活菌数从每克几亿到200亿不等,在选择是要认真鉴别。 5、微生物菌种抗生素的影响 细菌类的微生物制剂对抗生素敏感,不宜与抗生素同时使用,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前后二天应停止使用抗生素。最好先用抗菌药物清理肠道,为益生菌的定植和繁殖扫除障碍,然后再饲喂微生物制剂,可提高使用效果。酵母菌类属于真核生物,生物学活性与细菌完全不同,对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一些抗菌剂有天然抗性,可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6、微生物菌种保存条件和期限 微生物制剂均为活菌制剂,由于大多数菌种在饲料加工、运输中容易失活,应用中要注意保存期限。通常微生物制剂应密封保存于阴凉避光处,储存时间不宜过长,有效期一般为一年左右,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活菌数量不断减少。厌氧菌类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死亡,有的产品对其进行了包被或真空包装处理,应在打开包装后规定的时间内用完。酵母类属于兼性厌氧菌,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芽孢杆菌类有效期比其他类型长,可达2年左右。 问题七:学哥,学姐们请问江南大学微生物学怎么样,难考吗 楼主,您好,江南大学的微生物学专业在比南大的知名度高,所以相对来说肯定考江南大学的,以后毕业就业相对也好一点。

127 评论

好事都找我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微生物学新见》英国 ISSN: 1369-5274, 1998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8.005。著名微生物学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刊载本学科的研究成果、新进展评论、重要参考资料评注和文献题录。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酶与微生物技术》美国 ISSN:0141-0229,1979年创刊,全年1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705,2005年EI收录227篇。刊载生物技术的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专利和文献摘要。报道相关的经济、规章和法律信息。 Food Chemistry《食品化学》英国 ISSN:0308-8146,1976年创刊,全年1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811。发表原始论文,内容包括食品化学分析,化学添加剂与毒素,与微生物、感觉、营养、生理有关的食品化学,食物加工与贮藏中分子结构的变化,农药对食品的影响,食品工程与技术的化学质量等。 Food Microbiology《食品微生物学》英国 ISSN:0740-0020,1983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592。刊载食品微生物学方面的论文、评论、会议报告、简讯和书评,涉及食品中微生物检验的新方法、食品中微生物的发生学与生物化学、食品防腐剂、食品包装系统、食品损坏与安全、发酵食品、食品佐料和食品酶等。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国际食品微生物学杂志》荷兰 ISSN:0168-1605,1984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499。国际微生物学会联合会和国际食品微生物学与卫生委员会机关刊物。刊载食品微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快报、述评及书评,涉及食品微生物学和安全性、食品质量和可接受性,以及相关的细菌学、免疫学、真菌学、寄生虫学、病毒学等。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生物学与生物工程杂志》荷兰 ISSN:1389-1723,1923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948, 2005年EI收录211篇。1998年前刊名为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原为日本发酵技术学会出版的《发酵学和生物工程杂志》。1999年该学会改名后,刊物随之改名。刊载生物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生物化学工程、食品技术和微生物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论文、札记、评论和文摘。 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发酵和生物工程杂志》荷兰 ISSN:1389-1723,1923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1998年后名为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原为日本发酵技术学会出版的《发酵学和生物工程杂志》。1999年该学会改名后,刊物随之改名。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0.948,2005年EI收录211篇。刊载生物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生物化学工程、食品技术和微生物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论文、札记、评论和文摘。 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微生物学方法杂志》荷兰 ISSN:0167-7012,1983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297。刊载微生物学研究与测定方法方面的研究论文和评论。内容涉及微生物的遗传学、生理学及新陈代谢,食品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环境与应用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真菌学,原生动物学,藻类学,医学与兽医微生物学等(病毒学与免疫学除外)。 Microbes and Infection《微生物与感染》法国 ISSN:1286-4579,1999年创刊,全年15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3.154。主要刊载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主机(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 还朊病毒);当地感染的器官和组织的反应,包括本地及免疫病理;传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包括防微生物非哺乳动物生物体;疫苗开发;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 Microbial Pathogenesis《微生物病原学》英国 ISSN:0882-4010,1986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303。发表人和动物传染病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原始论文、评论和札记,涉及病原学、毒性因素、寄生感染与抵抗、免疫机理学、遗传学、病原体、原核膜机体、原生动物等。 Process Biochemistry《生化工艺》英国 ISSN:0032-9592,1966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1.796。刊载微生物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医药、能源、污染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报道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和国际会议的消息。 Research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研究》法国 ISSN:0923-2508,1886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426。历史悠久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刊载有关基础微生物学、生理学和微生物遗传学、生态学、应用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细菌学和医学真菌学等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不包括病毒学和免疫学方面的内容。 Toxicon《毒素》英国 ISSN:0041-0101,1962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255。刊载动植物组织和微生物肌体衍生毒素方面的研究论文。 Trends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趋势》英国 ISSN:0966-842X,1992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6.648。刊载传染病毒研究的讨论、评论及进展新闻和书评,涉及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生物技术和进化论等领域。 Veterinary Microbiology《兽医微生物学》荷兰 ISSN:0378-1135,1976年创刊,全年2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175。刊载家畜和家禽等动物微生物疾病的病源、病因、免疫、传染、预防、治疗、控制和药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简讯和书评

100 评论

七色缤纷彩虹

本刊是中国科协所属的科技期刊,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之一。旨在交流、推广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本学科的发展。主要报道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专题综述、国内外学术动态、学术会议信息、书评等。以报道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兼顾临床与实用技术研究的报道。 2007年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携手推动医药信息服务,该刊电子版已独家授权万方数据来实现其数字化服务推广。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主编: ISSN:0254-5101 CN:11-2309/R 地址:北京朝阳区三间房南里4号 邮政编码:100024 发表其它同级别同类型期刊,可用于中高级职称评定,给你推荐一个网站:奔驰发表网, 邮箱:,我已拿到刊物,并顺利晋级,谢谢他们!!!

314 评论

大大的熨斗

微生物学通报是核心的,相对而言自然是微生物学通报要好些,不过如果发表这个难度是有一定的啊中国科学院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微生物学会主编:何忠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内B401室邮政编码:100101电话:电子邮件:国际标准刊号:ISSN 0253-2654国内统一刊号:CN 11-1996/Q邮发代号:2-817单价:48.00定价:576.00获奖情况1992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期刊三等奖1992年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中国科学院优秀期刊三等奖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国内外数据库收录中国《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中国《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中国《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微生物学杂志主办单位: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单位:中国微生物学会 辽宁省微生物学会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主编:张忠泽地址: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四段820号邮政编码:122000电话: 2976840电子邮件: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7021国内统一刊号:CN 21-1186/Q邮发代号:8-142单价:25.00定价:150.00获奖情况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核心期刊国内外数据库收录中国《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114 评论

相关问答

  • 人类食物与营养学期刊投稿

    中国食物与营养不是核心期刊。《中国食物与营养》(月刊)创刊于1995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办的食物与营养领

    怀念橡皮筋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微生物与营养期刊投稿要求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微生物学新见》英国 ISSN: 1369-5274, 1998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

    飞龙在天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现代养生期刊投稿邮箱地址

    44、孙莉莉 邮编:100027 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外斜街小关56号《中国劳动保障报》社《新世纪周刊》 办电:010-64663541 传真:010-64675

    咣咣中奖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养生保健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①《生活时报》网址:,邮箱:,社址: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邮编:100050,主要栏目及版面:时报关注、现场暗访、特别报道、媒体中国、调查监督、百姓热线、

    李出于蓝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微生物与营养期刊官网投稿

    生物肥料简称“菌肥”,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它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代谢产物,改善作物养分供应,为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生长物质

    爆米花糖糖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