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4

Bulabula789
首页 > 论文发表 > 路荣喜发表的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怡子乖乖

已采纳

这个要等最终的调查结果,但是我认为结果假如不能让公众接受,我认为这是对学术界的羞辱,学术界将因为这事儿变得不干净。

250 评论

bluelove1995

可能就是通过不正当的路子发表的吧,应该是没有经过任何的审核。

208 评论

huzhanghua88

监管不到位。期刊的编辑、主编等审核不仔细吧,什么样的论文都能发上去,确实要反思一下。

185 评论

八彩虹624

前些日子拜读了一下 凌晓峰 教授和 杨强 教授合著的《学术研究,你的成功之道》,然当时并没有记录心得的习惯,因此时间一长,书中所讲的很多知识以及自己从书中所学到的许多知识便有些遗忘了。今日趁着刚刚过完周末,自己的身心还未完全收回的情况下,决定重新拾起这本书,并将其主要内容以及自己的感悟笔录成文,以防他日遗忘。

《学术研究,你的成功之道》汇聚了 凌晓峰 教授和 杨强 教授两位学者多年的研究经验和体会,并引用了大量形象而具体的案例,旨在帮助大家踏上科学研究的成功之道。全文以“如何做研究”为主题进行展开,共分为八个章节。下文将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予以概述。

第一部分:什么是研究?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研究的本质在于两点:创新性和影响力。创新性即以前不为人所知,尚未为人所用,影响力即为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好处和便利,只有二者合而为一,才能构成研究,缺一不可。

第二部分:研究者还是非研究者。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研究者与非研究者的区别,并列举了一些例子。比如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生物学家等称之为研究者,他们以“研究”为职业生涯;而销售人员,以讲课为主的教师,医生等并不能称之为研究者,除非他们在工作中作出具有创新性且具有影响力的贡献。

第三部分:研究者的生活。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研究者的主要工作任务:1、探索构思新的想法;2、将想法付诸实践,检验其可行性;3、将研究过程撰写成文并提交给学术期刊、会议等媒介进行发表;4、评审其他研究者的论文;5、管理学术期刊的运转,组织学术会议;6、参加学术会议,作报告与其他研究者讨论、交流;7、申请经费;8、指导研究生的研究;9、上课;10、行政工作;11、申请专利以及技术转让。

第四部分:研究者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技能和能力。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研究者应该具备的首要条件:1、 激情、专注、热情和兴趣 ;2、 好奇心和创造性 ;3、 批判性和独立性的思考 ;4、 冒险精神 ;5、 较强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勤奋 ;7、 表达和沟通能力 。

第五部分:以研究为生涯的利与弊。在这一部分,作者阐述了他们自己认为的研究生涯的利与弊。“利”的方面:1、较高的事业满意度;2、受保护的研究环境;3、相对来说不错而稳定的收入;4、受到社会的尊敬。“弊”的方面:1、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2、漫长的“热身”时间;3、相对较窄的职业选择范围。

第六部分:如何成为研究者。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大多数的研究者的研究事业起于博士阶段。

第七部分: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区别。在这一部分,作者讨论了一下他们认为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一些区别,并且说明没有办法完全划分出一道分界线用于区分二者。

第八部分:如何找到合适的导师?在这一部分,作者给出了几点选导师的建议:1、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是否与你一致;2、指导理念和风格是否符合你的口味;3、经费是否充裕;4、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人际网络是否广阔;5、在学术上的表现如何。

第九部分:拿到博士学位需要多久?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到了 获得博士学位意味着你要具备先知先觉能力以及成为自己领域的专家,博士学位获得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发表论文的效率。

第十部分:三类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生。在这一部分,作者概述了三种研究典型的研究生:1、博士研究生A,善于学术研究,计划做教授;2、博士研究生B,善于实验性研究,计划到公司的研究部门工作;3、博士研究生C,擅长工程和工业应用,计划创业。

第一部分:第一目标—成为最好。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博士生毕业答辩之后,其应该成为本领域的专家且其研究工作应该要成为领域内新的风向标。此外作者认为优秀的毕业论文应该是将精力集中于一个研究课题,然后深入研究,而糟糕的博士论文有两种:1、“课题游击战”,即涉猎多个领域,却没有一个可以超过当前领域的最高水准;2、升级版的“课题游击战”,虽然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做出了小小的成就,但是这些并不足以让其立足于一个领域,更谈不上成为领域的风向标了。

第二部分:第二目标—成为独立的研究者。在这一部分,作者认为 作为一名博士生,要尽快学会成长为一名独立的研究者 。

第三部分:通往博士(硕士)学位的三个要素。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三个要素:1、探索、挖掘新的想法;2、严谨做研究;3、撰写、发表顶级论文。并且阐述了这三个要素是一个多层迭代和循环的过程,此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毕业。

第四部分:通往博士帽的几个关键阶段。在这一部分,作者讨论了攻读博士期间几个关键性的阶段:1、达到学分要求;2、通过博士资格考试;3、通过博士开题答辩;4、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第五部分:目标之外的那些事。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博士生涯中除了做研究这条主线之外,其它的一些事情,比如学英语、当助教,娱乐休闲等等。并且提醒读者, 攻读博士期间,在适当休息娱乐的同时,主要的精力还是应该放在研究上 。

第一部分:头一年。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一名博士生在第一年应该做的事情。首先上课是重点,然后在选课时尽量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最后在课程之余,如果对某领域感兴趣,作者建议:1、找导师约谈,告诉其你的兴趣所在;2、阅读与该领域感兴趣的最新综述文章;3、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4、阅读具有高影响力的论文;5、尝试写一篇综述文章。

第二部分:文献检索。作者在这一部分对文献检索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1、寻找高影响力的期刊和会议;2、寻找影响因子高的论文;4、多加留意本领域资深研究者;5、善于使用学术搜索引擎。

第三部分:如何阅读学术论文?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对阅读学术论文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应快速浏览一遍论文,对于研究内容、假设条件、主要想法以及解决方案做大致了解,然后再次从头阅读一遍论文,细致地推敲论文内容,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阅读,从中挖掘出一些新的想法,再尝试着深入研究如何超越该研究者的工作 。然后,作者给出了一张图(见下图),此图中介绍了一篇论文中哪部分应该花费时间去阅读,哪部分应该略读,哪部分应该略过。最后,作者提出阅读论文应该只需花费30%的时间,而另外70%的时间应该用于 批判性、创造性思考 。 批判性是指“找碴儿”,如作者的解决方案有哪些缺陷,而创造性思维是指寻找到更好、更新和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

第四部分:发掘新想法。在这一部分,作者讨论了如何寻找到研究的灵感和新点子。首先作者 不建议从未来展望中寻找新点子 ,因为作者认为原论文的作者有可能已经开始在做了,因此很难赶上原作者的步伐,另外会很容易受到原作者的文字所束缚,仍然不具备产生新想法的能力。然后作者建议在阅读论文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接着作者提到了 “头脑风暴” 的方法,即几个人畅所欲言,不分对错,相互启发,群策群力。最后作者提到产生新想法的一个来源是要大胆,即想法完全异于旁人和前人,且要尽量避免明显的推广式扩展。此外,作者认为 找到一个新的问题解决之,比找到一个较小的、对已有解决方案的改动要好很多 。

第五部分:从想法到毕业论文课题。作者在这一部分对选择博士课题提出了几点建议:1、对研究课题要有热情和兴趣;2、用其所欲、行其所能,即做自己擅长的事情;3、考虑课题的新度和热点;4、结合导师的洞察力和看法;5、考虑自己的职业倾向。

第六部分:我的博士研究对路吗?在这一部分,作者对博士课题的选择是否合适给出了一些建议:1、尽快作出一些研究工作投出去,听听同行评议的看法;2、经常与导师和学长进行讨论,听听他们的看法;3、与同领域的研究者互通邮件讨论你的想法;4、参加会议时,主动与研究者交谈,聊聊你的研究课题和想法;5、查找、阅读其他人的博士论文,与自己的工作进行对比。

第七部分:尽早制定毕业论文的蓝图。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应该在博士二年级快要结束时,制定自己的博士论文蓝图,然后时刻以蓝图为中心展开研究。

第八部分:论文有条,想法有序。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要大量阅读论文,做笔记,然后有条理地管理论文。

第一部分:研究过程概览。在这一部分,作者概述了研究的全过程:1、为自己确立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2、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3、进行理论和实验的反复推敲;4、若3成立,则结束,否则继续2和3,直至3成立。

第二部分:格雷准则。作者在这一部分详细地介绍了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的条件—格雷准则:1、明显的益处;2、描述简单;3、尚不具备明确的解法;4、解决方案具备可测试性,大问题可以拆分成多个子问题,能观察到每个子问题的进程。另外,作者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另外一条:要确保研究中数据获取的可靠性以及足够的数量。

第三部分:棋盘法。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一种寻找研究课题的方法:棋盘法,即将横轴代表相应的研究领域用到的不同方法,纵轴代表要解决的研究问题,接着根据文献调研结果,往中间放“棋子”—论文,若发现棋盘上有些格子空空如也,那便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表明目前还没有多少人研究过。

第四部分:展开研究。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整个过程。首先要清楚而具体地表述所要进行的研究工作,然后开始做实验(选取、采样数据,选择评价方法和对比实验等),最后“看图说话”,阐释清楚每一张图表的意义。

第五部分:建立个人品牌。在这一部分,作者希望研究者可以在棋盘(棋盘法中的棋盘)中间找到一块空白区域,一旦找到,便形成了一个自己的品牌,当填补完这些空白之后,便可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此时应该为自己感到高兴了。

第六部分:实验型研究和理论型研究。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实验型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的区别,即实验型研究是实验在先,理论在后而理论性研究则与之相反,并且作者以瓦里安特提出的“概率近似正确”(实验型)和图灵提出的“图灵测试”(理论性)为例,讲解了它们的区别。最后作者提到在研究中,理论和实验技能都不可或缺。

第七部分:团队协作,跨学科研究。作者这一部分鼓励大家进行一些跨学科的研究,并强调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要么出版,要么出局。作者在这一部分首先 建议研究者发表少而精的论文,而不是发表一大堆平庸的论文 ,其次作者介绍了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以及H因子等学术评价指标。

第二部分: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有那么难吗?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的论文录取率较低,因此投稿难度较大,并且告诫研究者千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进行一稿多投(这样可以增加论文录取率),因为一稿多投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并且会损坏声誉。

第三部分:优秀的论文怎么定义?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评审者对一篇论文打分的标准(不同期刊或会议可能会略有不同):1、 研究工作和实验是否新颖 ;2、 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力 ;3、 论文所用技术方法是否正确、可行 ;4、 论文书写是否清楚明白 ;5、 论文是否应该录用 ;6、 你对自己的评审是否有信心 。接着,作者强调了论文写作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论文写作的一些基本常识:1、写作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准确;2、切记不要照搬别人论文的句子;3、尽可能详细地讲述研究工作。

第五部分:你、导师和文稿校对者。作者在这一部分大概介绍了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你,导师和文稿校对者的职责。

第六部分:写给导师们—如何高效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两种方式:1、循序渐进式的指导适合一对一的指导;2、召集所有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修改论文适合一对多的指导。

第七部分:是投会议还是期刊?作者在这一部分对投会议还是期刊给出了一些建议。

第八部分:会议和期刊分别是是如何评审论文的?作者分别介绍了一个会议和一个期刊审阅论文的全过程,并给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第九部分:作者的选择和排序以及SCI和EI检索。作者给出了一篇论文作者的选择和排序的建议,以及SCI和EI检索的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误区一—“我的论文明显很棒啊!”。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到撰写论文时,应该着重强调研究工作的新颖性以及影响力,但不能夸大其词,且尽可能在论文中提供支持你的论点的证据。

第二部分:误区二—“读懂我的论文是你(审稿人)的责任”。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了论文应尽量写得清楚简单。

第三部分:10/30检测法。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到了检验一篇论文写作是否合格的“10/30检测法”,即对于一般评审者来说,是否可以在10分钟之内搞清楚你的研究问题、主要贡献,在此基础上,是否可以在30分钟内理解你的研究工作,并作出录用或拒稿的决定。

第四部分:自上而下的写作方法。作者在这里介绍了一篇论文每个部分应该如何来撰写,并给出了一些实例。

第五部分:创建有层次的文章结构,选择合适的结构标题。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创建有层次的文章结构以及选择合适的结构标题的重要性。

第六部分:论文写作技巧。在这一部分,作者给出了一些写作技巧;1、使用特定词来提示读者;2、通篇使用少量且一致性的词语;3、尽早使用实例,贯穿全文;4、视觉化表达;5、写清动机,解释论证;6、自问自答;7、多次强调关键点;8、前后呼应;9、论文格式

第七部分:其他误区和错误。作者在这一部分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对论文写作的错误认识。

第八部分:中国学者在论文的英文写作方面易犯的错误。在这一部分,作者给出了一些中国学者经常犯的英语语法错误:1、丢失冠词 a (an), the;2、表达不精确;3、中式英语;4、非正常断句;5、非正规写法;6、非正规缩写;7、非句子的组成部分;8、太多花哨的格式。

第九部分:总结。作者在这一部分对论文写作方面的技巧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并强调了论文写作的两点目的:1、提出论点,越严密越好;2、简明扼要地阐述论点和结果。

第一部分:论点和博士论文。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论点应该是陈述一个假设或者一项声明,而博士论文则是将你的论点/论点的产生、现状及其他研究者对此论点给出的解决方案,与你自己的解决方案等内容条理清晰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架构清晰、思路清楚的论文文档。一篇博士论文应该包括支持所提出论点的所有证据以及你自己的想法。

第二部分: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作者在这一部分总结了两种博士论文组织和撰写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法是首先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将中心论点按照“棋盘法”分解成多个小问题,每个小问题均有相应的介绍、现有的解决方案和你提出的解决方案。自下而上的方法是从一堆已经发表的论文中找出与博士课题相关的研究工作。

第三部分:论文答辩。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一下博士答辩的过程。以及给出了一些应对博士答辩的建议。

第一部分:某大学教授的一天。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介绍了某位大学教授的一天(不知道是凌教授还是杨教授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教授的一天):1、7:00 am 起床,吃早饭以及回复一些邮件;2、8:00 am 健身;3、8:30 am 去办公室处理电子邮件并且备课;4、9:00 am 上课;5、10:30 am 若学生课堂上有疑问,可以邀请他们到办公室继续讨论;6、11:00 am 参加委员会会议;7、12:00 pm 午餐;8、1:00 pm 出席学生的答辩;9、3:00 pm 小组例会;10、4:30 pm 参加研讨会;11、5:30 pm 撰写基金申请;12、6:30 pm 回家,与家人共度晚餐;13、8:30 pm 修改、审阅论文;14、10:30 pm 为出席学术会议预定行程。

第二部分:申请研究经费。作者在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经费的类别,然后给出了申请经费时的建议,最后列出了评审项目申请书时的一些负面意见。

第三部分:技术转让。在这一部分,作者介绍了技术转让的三种方式:1、授权,即在法律咨询顾问的帮助与指导下,授权相关公司使用此技术;2、申请专利;3、创办一家孵化公司。

第四部分:结束语。作者在这一部分对全书的内容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并希望读者们通过阅读此书可以对科学研究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研究问题产生一些启迪。

大概花了一天的时间将全文概述写了一下,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带给自己的一些启迪和感悟:

1、自己目前已经是个博士研究生,因此既然自己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算爬着也要走完。

2、从这本书中了解了成为一名博士生的终极目标是:成为 最好 和成为 一名独立的研究者 。本人认为越早独立越好,不要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大多数的想法都应该是自己在不停的试错中找到的。当然,有导师一起讨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即使有时候有些意见未必可行,但是可以向导师分享一下自己的实验失败过程以及汲取一些导师的建议,会给接下来的研究带来很大的信心。对于一些很不幸没有导师指导的小伙伴来说,最好的讨论方式便是找与自己做同一个方向的师兄或者师姐进行讨论。对于最不幸没有任何人讨论的小伙伴来说,也不要抱怨任何事情,因为事已至此,只能自己尽快独立,或者通过互联网与他人进行讨论。我个人认为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减轻科研压力的方式,有时或许可以找到很多灵感, 但是千万不要寄希望于他人身上 ,因为即使是本领域深耕多年的大牛也未必可以找到一种解法很快便成功了,应该都是经过不停的试错,修改想法而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的。因此,一定要养成凡事靠自己的习惯,这点真的非常重要,到研究的最后可能会发现真正能帮上自己的还是自己。

2、从这本书中了解到了研究的本质,即创新性和影响力。这既要求研究成果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又要求研究成果要能对世界产生影响,哪怕只是十分微小的影响。希望自己加下来也可以作出一些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吧!

3、再一次意识到了沟通能力的重要性,这个能力不仅在《见识: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中提及到,在这本书中也是反复被提到。沟通,表达和写作应该是一名精英人士必备的条件,当然可能也有很多人这种能力并不是很强也成功了(国内的成功人士中较为常见)。但是这种能力真的很重要,特别是在美国的顶尖名校中,大部分的精英人士都是掌握这种能力的佼佼者,反观我们国内,可能是大环境的影响(现在应该很多中小学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这方面的能力我们中国人也在不断增强),导致很多人这种能力不是太强。因此,我们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上还要多像外国人学习,这是除却自己学术能力之外的加分项。

4、在做博士课题时一定要集中精力在一个研究领域,然后做到最顶尖,而不应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找到一个领域,然后对该领域进行深入钻研,在博士毕业之时,可以在该领域拥有一席之地,我个人认为这便算是一名合格的博士了,已经对得起博士这个头衔了。

5、从这本书中了解了一篇论文的全部审稿过程(会议和期刊),看到了自己还未经历过的事情。自己之前也投过一些期刊和会议,对评审如何审阅论文并不太了解,通过这本书大概了解了一下评审的整体流程,开阔了一下自己的视野。

6、做论文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论文应该少而精,切勿多而滥。有些人可能迫于毕业压力,无奈发表一些不是很好的论文,这种事情应该尽量避免,这应该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当自己还有机会可以作出比较好的成果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机会作出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再去发表一些平庸的论文。另外,科研刚起步时,也不需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可以先发表一些并不是顶级的论文作为跳板,之后在发表一系列顶级论文。希望自己以后也可以拥有顶级论文吧!

7、批判性阅读,创造性思考。希望以后自己在阅读论文时也能达到这种境界,当然达到这种境界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多读、多练。

8、文章中讲解了很多干货,比如,怎样阅读学术论文,怎样寻找一个好的研究课题,怎样写作,怎样答辩,怎样进行技术转让,等等。个人认为在自己的实践中要经常性的回顾这些知识,反复使用,最后达到烂熟于心、应用自如的境界。

这篇文章是自己写的第二篇读书心得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相对来讲这次好写了一点,用的时间也少了一些。希望自己以后可以继续坚持写读书心得吧,不过估计最近一段时间应该都没有时间再写了吧。接下来自己也要收一收心思,沉下心来再去做一篇新的研究工作了,希望自己在未来的研究生涯中一切顺利!

~与诸君共勉

85 评论

魔王夫人

心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在早期心理语言学理论的早期发展的影响之三:首先,沃森(JBWatson,18781858)和斯金纳(主义者BF史基纳,1904年)为代表的行为理论;第二菲尔德(布卢姆菲尔德,1933年)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第三,中山南路(C.Shannon,1948年)为代表的信息理论。 首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理论,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巴甫洛夫:18701932年)“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目标函数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沃森。他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而不是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沃森看来,多数人通过条件反射行为是创建一个新的刺激 - 反应(SR)的加入和组建。继沃森后来,斯金纳再次在沃森的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作出。在1957年,斯金纳出版的“言语行为”(言语行为),言语行为上一本书做了较系统的论述。虽然斯金纳的“言语行为”后来批评乔姆斯基,但行为主义的“刺激 - 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其他心理理论不仅影响心理学和语言学研究,也为后来发展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除了行为理论为代表结构的Bloomfield心理语言学理论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基础。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是基于行为沃森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它的特点是行为意义的原则,建立语言单位坚持严格的开发过程中,整体关注语言的地位和科学自由。虽然乔姆斯基的语义家里奇(杰弗里·利奇)的批评和他的理论成为“受害者”,但是,布鲁姆菲尔德不仅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方法被广泛使用,但也成为了心理语言学“句子处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心理语言学的初步发展由于在很大程度上中山南路(香农)为代表的“理论”的研究。该研究涉及的理论的测量信息,传输,转换,处理和存储。在语言研究,语言信息理论,一系列的信息符号的输出性能,先后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过渡。语言的语言学家分布信息分析理论的研究成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建模语言的基础上,但也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框架。自1948年成立以来,信息理论,信息理论,许多研究方法已被用于心理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的感知”,“语言生产”和“统计语言信息”和“信息分析”。特别是在“语言编码”和“解码”的研究,很多语言信息的分析和研究使用信息理论的研究方法。 三,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心理语言学的中期发展的中期发展大致可以计算1960至75年,共15年。这主要是基于对西方心理语言学为基础的大量专着。不管的划分是否准确,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是无疑是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和增长,“怀孕期间”,但此时心理语言学基本上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和勒测试卡迪夫(拉科夫)“生成语义发展”研究理论的“动力源”。 第一,乔姆斯基在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句法结构)一书,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乔姆斯基语言学的主要贡献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首先,他强调,“创意”所使用的语言;两名反对行为主义是他的“刺激 - 反应”学习理论“语言习得”强调语言习得“遗传”因素:三他提出“语言模块”的理论,不同的规则和规则的代表性和认知系统和表征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四,他提出的语言“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这是影响最重要的,因为新的语言的语言理论。然而,当乔姆斯基在努力修正自己的理论,并试图提出新的研究模型,勒考夫(拉科夫)为代表的“生成语义学学校”和乔姆斯基本人为代表的“语义解释学校”再次发生的“深度”问题的深层结构争议:乐深层结构考夫曼认为足够的“深”,乔姆斯基认为的深层结构已经“太深了。”从那时起,尽管也有人提出了“语法”或“功能语法”或“交际语法”等理论,但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勒测试夫提出的“生成语义”的理论仍然是非常大的程度上,影响的时间语言学。 四,三个主题心理语言学研究 1。语音生产“言语产生”心理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包括四个方面:(一)言语产生模型的数据来源;(3)(2)语言的语音生产单位的话在讲话生产错误;(四)言语生产模式。首先,“源言语产生的数据模型,”主要是通过“语音错误”,“语音停顿”,“乱讲话”的数据分析,研究语音的生产工艺和言语产生的影响因素。其次,在“语言单位在讲话生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人的“音素段”,“语音功能”,“字”,“语素”和“短语”等五个方面的语言以及谁表现出的“言论错误”现象的分析,研究语音生产过程的言语行为。第三,在“言语生产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研究,包括三个方面:(1)言语计划(2)词汇的组织,(3)滑舌和语音特性和错误的原因。在“讲话”规划研究,主要集中在“字生成性能拉什利:莱士乐(1951)”和倪FOEN(Fournie)“字级组织”研究的理论,特别是在“口头语言的生产模式探索表达“和”言语错误“的阶段,并口头失误预测。在“词汇组织”的研究,主要弗洛姆金(弗罗姆金1988)和格莱特(加勒特,1988)的有关口头话语所造成的同音异义词和音节词逼近误差基础上,揭示了“语义替换”,“音素替代”和“语义/音位组合”现象的过程中,组织学习词汇和口头失误,从而使生产的原因。在“口误”和“言语的特点和故障原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格莱特(加勒特,1988)和卡特勒(夹,1980)在“加盖”和“功能”中的句子“换位”的现象,基于语音错误探索原因和语音生产过程中的法律分析。四,型号言语产生和语音处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弗洛姆金(弗罗姆金1971)提出了“话语发电机模型”,由戴尔(戴尔,1986)提出了“激活扩散模型”,并通过沃尔特骑士(Levelt,1989 )提出了“信息建设者”代表“串行模式”,“平行模式”和莱沃·斯图尔特“信息构成模式”的研究为基础,语音识别从听到提取以及加入语义和核查的话,讨论讲话生产以及语音生产的各种因素影响的过程。 2。语言习得“语言习得”,不仅是心理学和语言学共同关心的话题,但也注重心理语言学的话题之一。的研究领域包括:(1)语言发展的研究方法;(2)言语知觉的发展;(3)儿童的语言和词汇;(4)学习和理解句子;(5)语言交际目的;(6)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首先,在语言发展的研究方法方面进行探索狮子座相当斯图尔特(利奥波德1948年)提出了“日记和家长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报告”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利奥·斯图尔特相当打通他们的女儿山卫(Hildegarde)的英语和德语学习进度的观察,观察和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日记有效的儿童语言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但贝茨(教学资源库,1991)认为,家长观察孩子的语言表现,更有效的方法。因此,儿童和家长的报告成为日记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一大途径。此外,观察,访谈和实验研究语言发展也是一个重要途径。二,言语感知研究发展包括三个方面:(1)父母和孩子在语言学习语言输出关系;(2)儿童早期言语感知(3)语言的专业化。第三,儿童的语言和词汇研究包括:咿呀学语学习字,双字学习,语法连接,连接的词和意义。在这方面的研究集中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获取”,“使用语言习得”和“字和语义连接”三个方面。第四,学习和理解句子包括四个方面:(一)单词和短语的过渡过程简单句;(2)语法方面的句子中的作用,(3)的形成和的句子理解战略;(4)简单句子复杂句子以及过渡是更复杂的语句,以理解和使用。五,使用口头沟通研究,贝茨(贝茨,1976)和韩礼德(哈利迪,1975)提出的“语用功能”,纳尔逊(纳尔逊,1973)提出的“参照”已经成为语言理论的主要功能的功能和表达。尤其是Halliday的7种语言的功能,语言的研究已不仅成为一个经典,同时也为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思维。第六,儿童语言习得过程和语言习得理论的方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但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而言,斯金纳和布龙菲尔德“刺激 - 反应”或“增强”为代表的行为理论斯基“出生于”为代表的“遗传”或“通论”构成理论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的两个分支。此外,伯爵(伯爵)和布鲁纳(布鲁纳)“认知”理论的代表,在贝茨(贝茨)和迈克·斯威尼(MacWhinney)提出“竞争力”模型和波特的“互动模式”代表儿童的典范语言习得研究的主体内容。因此,行为主义“刺激 - 响应”的理论,心灵主义的“内在”的理论,互动理论“认知”,“信息处理”和“社会互动”理论构成了研究儿童语言收购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研究儿童语言收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3。语言理解“语言理解”的主题是讨论的重点是心理语言学,研究包括:(1)言语感知(2)检索词(3)句子处理;(4)语篇理解。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们如何理解的语言。 一,“言语感知”涉及“言语感知研究工具,”言语知觉的条件,“语音信号的产生和声学特性的讲话”,“元音和辅音的感知”,“语音感知连续性“,”书面语言感知“和”言语感知模型“七个研究。语言感知研究工具的首次使用得立(H.Dudley,1939),发明了“录音笔”(声码器)的语言输出信息的记录和分析。后来,打造“录音机”的原则,以促进“声谱仪”(声音频谱)的出现和发展。这是根据声音的频率分布,来分析语音信号的“战争”在产品设计中。声学语音和发音语音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有“E-肌动蛋白录音机”和“电子记录波仪”(电记波照相)(肌电图),用于记录肌肉收缩产生的电压变化和嘴说话时,鼻腔气流的变化。当然,最新的研究工具应该“摄影摄像技术”(cineradiography),人们使用这种技术记录的动态变化的发音。在语言感知研究方面,“背景”是最重要的影响,言语感知条件。语言信号产生的研究,大多与“声学特征”,“元音和辅音”相关。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是一个英语学习的“音素”感知研究。知觉是另一个研究领域是“书面语言理解”的研究。这涉及到的“视觉感”,“字母来识别”,“确定这个词的意义”和“信息存储”和“信息组织”等方面的探索。当然,语言感知无疑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语音感知模型”的研究。到目前为止,黎般鳗(利伯曼1967,1970)和他的同事们的“肌动蛋白模型”理论(电机理论),史蒂文斯(史蒂文斯,1960)提出的“综合模式”(分析 - 合成),马塞罗(Hassaro, ,1987,1989)的“模糊逻辑模型”(模糊逻辑模型),马斯兰和威尔逊的“世代模型”(队列型号)和:艾而熳(埃尔曼,1984年,1986年)提出了“轨道模型”(跟踪模型)五款车型的语言感知,语言理解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五个重要的“模型”理论的影响。 二,在“词汇”的研究,侧重于探索“这个词的基本要素,”心理词汇研究方法“,”词汇的影响因素和组织因素“和”词汇模型“等四个方面。词法研究,离不开分析的基本要素的话,因为这个词的基本要素有直接关系的词语的含义。心理词汇研究方法的研究直接关系到语言理解,语言理解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词汇研究方法主要有“反应时间实验”,“命名/词法检索”和“言语错误分析”三种。其中,“语音错误分析”和“名称”的词汇最重要的是研究在两个方面。人们可以“嘴现象”,“词换位”和“失言”等字样的错误,并分析这些错误的原因,找出人们如何理解一个词的含义或撤回语言信息。在“词汇的影响因素和组织因素”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侧重于“词法效果”,“语义效果”和“语境效果”三个方面。词汇型号,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研究。到目前为止,福斯特(福斯特,1976)词汇的“自动搜索模式”为代表的“串行搜索模型”(串行搜索模型)和莫顿(莫顿,1969,1979)的“词汇一代车型”代表的“并行提取模型”(并行存取模型)已经成为主流的两个词汇研究。特别是莫顿的“词汇生成模式”中的“词汇表活动”的研究为后来的词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思维。此外,另一个说:“并行提取模型”,“联结模式的行列。”这是一个心理学,哲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社区连接词汇解释提出的一个重要学说的倡导者。连接学说一锤定音,从了解的信息“输入”→“功能”→“信”→“字”增量连接完成。除了“连接模型”中,有一个名为“世代模型”(队列型号)的听觉词汇识别模型。马斯兰和威尔逊(Marslen威尔逊,1987年)的建议,当一个人听到一个词,在正确的时间,所有的语音相邻的单词被激活。当然,不管是什么样的理论,都很难适用于解释语言理解整个复杂的过程。然而,每一种“模式”,强调“激活”理论在解释复杂的语言理解的过程仍然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第三句理解的语言理解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该领域的研究分为:(1)性质的句子结构;句法加工(2),(3)句子分解和句法歧义;(4)句子分解模型(5)语言处理和记忆;(6)句子理解处理模式。心理语言学家认为,人们已经能够理解的语言,因为信息和输出的信息接收机的心中有着共同的语法规则或“协议”。然而,句子理解的研究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也有参与的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的结构性问题。 A只说:“这里太冷”为例,从字面意思理解的句子,如果B,那么他可能会不明白真正的手指的含义。因此,语言理解句法加工是讨论第二个问题的心理语言学方面。句法处理涉及“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关系研究”,“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关系”,“句子结构分解”和“四个问题”的条款处理,主要是通过研究人们如何句法加工理解复杂的句子,指的意思。在句子句法歧义分解和研究方面,心理语言学家把重点放在“局部模糊”和“永久模糊”上面讨论的两个方面。由于语言的“模糊性”非必要的人类语言的特点,所以使用含糊的声明“的句子分解模型”的方式来理解的语言心理学将成为认识的一个主要手段。模糊的说法的分解研究,克佳佳(JBCleason,1998)的模型分为两种:一种是“花园路径模型”,另一个是“坚持成功的典范。”花园路径模型“结构优先”或“字为先”的原则,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语句。然而,要正确理解句子,句子是内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心理语言学家关注“的意思和表面结构的内存”,“语义推理和句子记忆”和“的主张和句子记忆体”三方面的研究。当然,了解人们如何记住语言信息,“句子理解加工模型”是语言理解的基础研究。到目前为止,康斯登(福多,1974),提出“感知战略”,贝沃(贝沃,1970)提出了“非转换战略”,由金·鲍尔(金博尔1973)的“表面结构解析七项原则”, Fuleizize(弗雷泽,1978年)的“香肠机”的理论已经成为四款主力车型(22)句子处理。特别是金鲍尔的“七项原则”(23),基本上概括句子理解的一般过程和研究思路。 四,“语篇理解”的研究而言,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连贯性和理解战略研究;(2)记忆话语研究;(3)话语处理研究。在研究方面语篇连贯韩礼德和哈桑(韩礼德和哈桑,1976)提出了“手指”(指代)和“向下手段”(cataphor)连贯性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成龙米克和格伦·伯杰(Jakimik Glenberg,1990)在言语知觉的研究也将是“手段”和“指的是”语言的理解作为一个重要的前提。但无论是“手段”或“的意思”,说与语篇连贯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有语句。语篇理解策略研究由克拉克和威兰特(克拉克?哈维兰,1977)提出语篇信息“已知/未知的战略”,“直接匹配策略”,“架桥战略”和“回顾已知的信息政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讨论语篇理解思维线索。探索话语巴特利特(巴特利特,1932)关于内存被问及人类的认知系统“组织计划框架”仍然是影响今天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话语内存方面。他认为内存是积极的,有创建性的,正在计划中。内存术语“命题”和“推理”的话语已经成为了研发中心。心理语言学家认为,不仅要找出主题句的组合和密切相关的记忆和话语,话语理解也有助于话语内存。在话语处理研究中,“话语处理模型”已成为语篇理解的一个核心要素。如“上下文模型”,“连接模型”,“建筑组合模型”,从各个角度话语理解过程。 五,心理语言学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心理语言学研究结果。从目前来看,只用了短短21年,1975年至1997年发表的作品已可用于多达600种有关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专着和论文。在这些专着和论文,此外,布鲁姆菲尔德,岭审查乔姆斯基和韩礼德语言学和其他语言学家的20世纪70年代之前,关于语音,语言,符号学,语法,语义,语言,逻辑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审查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埃里克森,皮亚杰,托尔曼和其他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专着和研究论文,出现了大量的专门研究和探索心理语言学“言语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语言习得”, “言语错误”,“口头记忆”,“话语分析”,“大自然的语言”和“生理和心理基础的语言”和“语言信息”等方面的专着和论文。 1。语音感知和成就首先,在“言语感知”的研究,林德布洛姆专用来探索听觉模型用来解释语音应用,并于1984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听觉语音”的问题上的研究“离散的声音和坚贞的起源和目的”一文的形式。两年后,在1986年出版的“听觉言语感知研究Ohala驳船言语感知直接对现实的看法,”的文章,并因此提出了5种证据支持“听觉对象”的话语。此外,利伯曼(1971年),萨穆埃尔(1981),雷米兹(1987),Jusczyk(1986)(1989),克拉特,JLMiller,(1990),史蒂文斯(1991)和Nygaard的(1993年),发表了有关的工程或公布论文,从各个角度研究描述了有关不同位置的语音感知和语音感知。言语感知研究,利伯曼(1973),福勒(1980)的模式,马萨罗HARY的(1984年),福勒和罗森布鲁姆(1991)和Eimas米勒(1992)发表了一篇文章,解释他们的视觉,听觉,感概念和直观的方式,影响言语知觉言语形式。在言语知觉研究机构,布雷格曼Laekner戈尔茨坦(1974),多尔曼,切割和拉斐尔(1975),古尔德和列万廷(1979年)和斯泰格尔布雷格曼(1981,1985,1990),金宝(1971),每人均从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声学,语音,发音语言学角度看言语知觉组织对他们的研究和论据。在言语感知研究机构战略,戈尔茨坦和两个研究格曼是“脱颖而出”,在语音感知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其中包括伯恩斯坦,布雷格曼,福勒,利伯曼,雷米兹,史蒂文斯,马萨罗,Marslen - 威尔逊和Elman。到目前为止,利伯曼在讲话感知研究在1970年的“肌动模型”,由史蒂文斯和他的同事们1967年的“综合模式”,由马萨罗在1987年的“模糊逻辑模型”由威尔逊的Marslen在1987年的“交叉股份模型,”埃尔曼和麦克莱兰在1984年的“轨迹模式”,已经成为在语音知觉经典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当然,上面列出的人员名单只能在“稀有”,如布隆斯腾,博登,RACole,H.Dudley,JLMiller大批学者和W.Strange研究的行列,从事言语感知研究和杰出成就方法在语音感知,语音感知模型,语音合成和语音感知的感知语言的经验和研究方面的关系,它的成功是巨大的。他们是言语知觉的研究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2。言语产生和成就在讲话生产研究,结果主要在讲话生产,研究方法,分析了语音错误,语音规划和语音的生产模式四个方面的研究。言语产生和语音分析的错误的人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研究方法包括弗罗姆金(1973),巴特沃斯(1980),卡特勒(1982年),加勒特(1988),沙特克Huffnagel(1986)中,加纳姆(1985)和拉什利(1983 ),Levelt(1983)和麦利(1959),等等。言语产生的研究,主要是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的言论错误。弗罗姆金著名语音研究,首先失误的原因,是因为他首先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语音错误,二是因为他成立了“文集”第三,因为他提出“压力也可以错位”的独特景致。弗罗姆金的研究成果,1973年至1988年,他出版了“讲话错误的语言证书”(语音错误作为语言学的证据),并发表“讲话的语法错误方面造成的”等八篇论文,讲话失误有影响力的研究。巴特沃斯是研究语言和言语错误产生的专家。在1980年至1982年,只用了三年,他出版了三个有影响的论文:一个是“语言的生产模式”的研究,二是关于“语音错误”的研究。但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在他的文集中使用自然的观察方法,这使得研究言语产生的经常使用的语言理解研究实验方法的束缚中摆脱。卡特勒是学习压力和滑舌专家。仅在1979年和1982年,他发表了“言语失误”和“语音语音性能和超音韵”等四个文件,并编辑出版了“滑舌头和语言的产生”(1982)一书。 1980年,卡特勒在其“重音和语调错误”的文章指出,不仅在说话时词缀语素会产生位移现象,原词,动词和名词性物主的人会发生变化移位现象和扭曲的原型短语。 Garrett是句子处理和语言研究的生产专家。仅在1975年和1988年,他有7篇七个较有影响的学术著作收入。此外,他和沙特克Huffnagel的语音错误在研究领域创造了“麻省理工学院语料库”言语失误的现象很多宝贵的第一手研究。加纳姆的著作,虽然还不如丰富的弗罗姆金卡特勒,但他的“现代语音格律理论”(1988)成一个统一的语言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理论关键问题上保持一致,但取得了不小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的加勒特语音错误四个方面的特点是一个普通的感应语音错误,不仅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方法。 32值得一提的是在语音研究领域的误区,除了拉什利,Levelt·麦克莱的,因为他们在“语言行为和大脑结构”,“言语失误监控和自查自纠”和“言语支吾,口吃现象”和其他研究有自己的见解。特别·麦克莱“的缩写的交换”(spoonerism)研究发现,为后来的讲话错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当然,Levelt的贡献在于,不仅在他的讲话错误自动更正方面卓有成效的探索,在他的“演讲计划”和“口头信息的一代”的阶段划分也作出了开创性的调查,结果都成为心理语言学领域中不一个小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语言规划”和“语言的生产模式”的研究,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Levelt(1989),弗罗姆金(1971,1973),加勒特(1975年)和戴尔(1985,1986,1988) McCkellandd艾尔曼(1986年),等等。首先,在语言研究计划,Levelt可以被视为“一代宗师”。在他的“主意的信息”,“信息转换成语音转换计划”,“语音程序执行”和“言语行为自我监测和修正,”该研究的显著成就。 Levelt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的语言程序开始执行,因此,他认为,谁愿意实施和达到所期望的目标状态的言语行为,他必须先编码的意图。这就涉及到“思想的信息化改造的言语计划”或“口头计划发展”的过程。口头计划的制定,包括“宏观计划发展”和“微计划发展。”宏观规划发展,包括“的出发点和基础规划”,“话语计划发展”和“宏程序信息资源的控制。”在这方面,虽然比蒂(1980)提出的“连贯的消息跨周期和话语的关系”,并强调说话人的言语行为是新的信息“→”新建“→新连贯的话语模式传达客观信息处理周期,但Levelt认为,如果扬声器的关注宏观和微观规划方案之间波动,这些波动,只有当宏程序会导致旋转。该计划的实施,在语音研究,肌动蛋白的讲话“和”自我监控“控制”是讨论两个重要讲话生产方面。首先,讲话主要是指语言语音控制计划实施的过程中的肌动蛋白控制。包括词发音音素重读或弱读,但也上升和下降的色调。此外,语速语音肌动蛋白的对照研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话,自我监测是一种心理行为。人们讲的语言的人沟通时,经常在语言和社会标准,按照自己的语言来进行监控。 Levelt(1983)这种行为被称为“自我纠正”(赛义夫修复)。 “自我监控”或“自我纠正”包括三个要素:首先,找到言语错误,二是自我打断话题,三是插入新的语言内容。在这方面,Levelt(1983)描述了一种特定的颜色,语言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证实“自我监控”的过程中,找到一个纠错→→中断话题的话语“自查自纠”模式的必然性。弗罗姆金(1971,1993)在“讲话的生产模式”的研究,提出了“话语发电机模型”,从而讲话生产分为六个阶段。加勒特(1975)弗罗姆金“模型”虽然多次补充,但,弗罗姆金讲话生产的“模型”研究“概念化”的突破已成为一个主要的领域。然而,在弗罗姆金(1971)提出了他的“话语生成器模型”后不久,戴尔(1985,1986,1988),·麦克莱(1982,1987)和Stemberger(1985)等。

327 评论

相关问答

  • 宫殿荣发表的论文

    回答是:通常情况下,文化创意类企业办公空间室内设计研究徐桦的论文发布时间是2022年4月25日。

    绿兮衣兮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李光荣发表的论文

    1 取决于读者的需求和评判标准2 但从期刊的角度来看,东北电力技术期刊作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学术期刊之一,涉及领域广泛、发表论文质量较高、作者水平较为优秀,给读者带

    米苏and妮娜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发表论文的喜报

    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有关发表SCI论文的奖励暂行条例20011、对发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的文章,奖励作者个人150000元人民币。2、对发

    yanran838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论文发表的喜悦

    得到同行的认可很重要,而且对于以后得研究是个很大的鼓励。我发了之后都害怕再去看,怕发现错误,毕竟现在的想法和当时还是不一样了很多

    来去匆匆的我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发表论文的喜悦

    研究生的论文致谢语 论文写作完成后都要附上论文致谢,其对读者判断论文的写作过程和价值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行动起来,写一份论文致谢吧。怎么写论文致谢才能避免踩雷呢?

    耗耗和妞妞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