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81

zhuhuals2008
首页 > 论文发表 > 佛教论文发表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端木青烟

已采纳

佛教本生故事是讲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在前世中无数次修行转世的故事。依据佛教灵魂不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教义,佛教徒认为像释迦牟尼这样的圣人,在修道成佛之前,经过无数次的善行转世,无私奉献,历经磨难,最后才能修行成佛。这些有关释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大多是以古代印度、东南亚诸国优美的神话、童话、民间故事为底本。佛教徒为了把释迦牟尼说得神圣伟大,宣扬释迦牟尼的前生曾是普救众生,忍辱苦修的国王、太子、贤者、善神、天人或者是动物中的鹿王、猴王、象王、狮王等种种不同的化身,佛教徒把这些优美的故事编纂附会到了释迦牟尼的前世身上。九色鹿舍己救人本生此故事绘于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最完美的连环画式本生故事画。画面从两头开始,中间结束九色鹿;须贽提割肉济父母;尸毗王割肉救鸽;快目王以眼施人;沙弥守戒自杀 ;须达拿太子施象;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五百"强盗"成佛。很久很久以前,在水草肥美、景色秀丽的恒河岸边,有一只九种毛色的鹿。它那闪闪发光的鲜艳毛色和洁白如雪的美丽鹿角,以及善良的心灵,受到所有同伴的赞叹和欣慕。它和它的朋友乌鸦互相照顾,互相关怀,形影不离。它们在这块美丽、宁谧的小小领地上,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所赐给的丰富食物;无忧无虑地嬉戏、游玩,欣赏大自然所赋与的优美景色。一天,九色鹿正在恒河边悠闲地散步。突然,一阵急迫凄惨的呼救声从河里传来:"救命啊,谁来救救我啊!"一个人正被汹涌的激浪卷流而下。阵阵恶浪,时而将他淹没在水中,时而将他拥上浪巅,情况十分危急。看到这种情景,善良的九色鹿丝毫不顾恶浪可能吞噬自己的危险,纵身跳进河里向落水的人游去。大自然不总是那么平静、安宁和善良,它对自己想吞噬的人紧紧咬住不放,它不允许九色鹿救出落水的人,它发怒了,一个浪头又一个浪头向九色鹿猛扑过来。眼看九色鹿将要接近落水人,一排恶浪又把它涌向浅滩。但是,勇敢而善良的九色鹿毫不气馁,一次又一次顽强地向澎湃怒吼的河水冲击。失败了,再来;被推回来了,再游过去,终于把落水人救了出来。惊魂未定的落水人名叫调达,他庆幸自己的再生,一面向救自己于危急的鹿频频叩头,一面不停地向鹿说着感激的话:"尊敬的恩人,感激您再生的恩情,我对着上天起誓,请求您允许我作您的奴仆,使您不乏水草,不受伤害。我将为您寻找最美丽的珠宝珍玩,装饰在您那十分美丽的身上,您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漂亮的鹿王。""不,不必了。"九色鹿亲切地说,"可怜的调达,你的情意,你诚恳的衷情,我心领了。我不需要什么美丽的装饰,我将以我父母给的九种毛色,保护和装饰着我的身体。你快回去吧!你的家人正在焦急地等着你,你不厅让他们挂念了!""尊敬的救命恩人,您是多么尊贵,多么善良,您不求报酬的高尚品德,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调达低着头虔敬地说道,"但是,我调达不是知恩不报的人,我再次请您给我这种报恩的机会吧!"这些充满高尚感情的话也感动了九色鹿,也更坚定了九色鹿催促调达回家的决心,"去吧!亲爱的调达。我喜欢独自生活,没有你,我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乐,我不希望有一个奴仆而放弃我的自由生活。我感谢你的心意,我将永远不忘你对我的诚挚的感情。我只期望你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我的行踪。"调达在九色鹿的多次催促下,起誓说:"恩人啊!请您放心。如果我背信弃义,就叫我浑身长满烂疮,嘴里散发出恶臭吧。"说完,就告别了九色鹿,走上了回家的路途。这个国家国王的王妃,娇媚动人,深得国王喜爱,但是,她却是一个内心十分贪婪而又奸恶的女人。有一天,她梦到了这只毛色九种、头角雪白美丽的九色鹿。她醒来后,心里充满了在梦中不能占有九色鹿的无限的怅恨:"我是高贵的王妃,这样美丽的鹿为什么还没有属于我!我要用那灿烂耀目的美丽皮毛做我的垫褥,只有我这白皙细腻的皮肤和尊贵的身份才有资格得到这种享受;我要用那纯白的鹿角作我的拂尘把柄,只有这种鹿角才配得上我这漂亮而又娇嫩的脸蛋和优美的身姿。它应该属于我,它应该是为我而存在的,我必须得到它!"一种贪婪的欲求充满了王妃罪恶的心,她忌恨,恨不得马上得到这只鹿。她不起床了,哼哼着:"亲爱的陛下,我心里充满了一个美丽的希望,我希望得到那只我在梦中所见到的九色鹿。尽管你弓箭娴熟,百发百中,尽管你是一国之主,威震天下,但是,你猎取的都是一些粗俗难看、不能令人欣喜的野兽。你难道就没有能耐为我寻求那只梦中的九色鹿吗?我将用它的皮作我的垫褥,我要用它的角作我的拂柄。陛下,我亲爱的丈夫,当我垫着它的皮毛,拿着它的鹿角的时候,你一定会相信,你的妻子将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温柔的女人。我求你,答应我吧!我已不能起床为你而装饰,我将会憔悴下去,如果你拒绝我的要求,我将为此心碎而死。"她坐在床上,流着眼泪,用手勾着国王的颈项,耍弄着美丽女人的各种娇嗔和痴态。同时,又喋喋不休地威胁着、诱惑着。国王心软了:"啊!美丽的夫人,起来吧!我是一国的至尊,国中的一切都归我所有,我将把九色鹿献到你的脚下,用它装饰我娇美的王妃。"在雄伟的宫殿上,国王威严地坐上宝座,发布命令:"若有人能将一只毛有九色、角如白雪的鹿猎来呈献,或报告鹿的行踪,我将以一半国土封赠,还将用大银碗装满金豆,用大金碗装满银豆作为赏赐。国王悬重赏猎九色鹿的命令,很快传遍全国。人们窃窃私议着:"怎么,国王陛 下昏了吗?为一只鹿……""又是那个妖艳的女人,要什么……"但是,当他们看到手执斧钺的武士走过来的时候,都无言地走开了。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反映了人们对这个荒唐命令的不满。调达夹在人们中间,看着命令。"九色鹿,"他暗自思忖着,"只有我知道它的行踪,终身的富贵就这样从天而降!嗯!它是一只好鹿,不过好鹿毕竟还是个畜牲,畜牲算什么呢?它的存在不就是为了人们的享受和猎取吗?我得到它,就能获得全国人们都羡慕的富贵和地位,这同猎人猎取虎豹换取衣食一样,有什么不可以呢!一个畜牲的的死活又有什么够得上良心的谴责呢……"他想着,入神地想着,似乎满碗的金银,在布告上跳动,闪耀着诱人的光芒,偌大的封地、美丽的宫殿、锦衣美食都发出引人入胜的诱惑。他似乎感到一切美好的前景都呈现在自己眼前。一条通向尊荣华贵的金色大道在他的面前,红地毯已从他的脚下铺向王宫的大门。"啊!"他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失声,急忙止住那难以抑制的喜悦,用眼偷偷地看着周围的人们。幸而谁也没有注意他,他放心了,一个诱人心怀的秘密还藏在他的心中没有被别人窃了去。"嗯!嘻嘻!尊贵的武士大人。嗯!这只鹿……"调达卑怯地弯着腰向武士咕噜着。"嗯!什么,什么,你知道吗?快说。"高大的武士大声吼着,似乎他身上镫甲的每块铜片都在大声地吼着。调达从来不敢靠近他们,今天是第一次这样近地听着他们的大声叱呼,他害怕了,声音也有些颤抖了,"是,我不知……啊!我知道。"他胆怯地语无伦次地说着。随后就躬着腰跟从武士朝王宫走去。背后,不时一些难听的话飞进了他的耳朵,"啊!是偷窃的调达……""原来是二流子调达……"但是他已在武士的引导下来到宫殿里面,一切责难的语言都被王宫的高墙深院挡住了。"你知道九色鹿在什么地方吗?"一个宏亮的声音从宝座上传了下来。似乎象天神的声音一样,偌大的穹窿殿宇中发出阵阵回响 。调达的腿颤抖着,它已经不听使唤,卜通一下跪了了下去:"我,我……知道。""啊……你不要怕,告诉我,忠实的臣民,它在什么地方?"国王和悦的声调,减轻了调达心里的压力。"嗯……这个,这个……""不要紧张,慢慢说,我最了解臣民对我的忠诚。"调达在国王的诱喻下,逐渐恢复了原来的神智。"至高无上的陛下,忠实的臣民愿意为您效劳。美丽的九色鹿我亲眼见过,它确实是举世无双,十分漂亮,那光彩夺目的毛色、那洁白无瑕的双角,真叫人喜不自胜。唔!世上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它的所在,能得到它,定将为各国的王公、后妃所羡慕。当然我并不是贪图钱财封地而来,您知道,我英明的圣主,我为了忠实于陛下而来,自然,我将十分感激您所说过的恩赐,……""啊!调达,国王的话是不会变的。"国王清楚了调达的意思,"只要得到这只美丽的鹿,我决不食言,我将如数给你半个国家和满钵的金银,你放心吧!"调达那颗贪欲的心高兴得快要跳了出来:"仁慈爱民的陛下,您真是臣民的救世主,我一定向您尽忠。您一定能得到这只鹿,就象我一定会得到封地和金银一样。"但是,当他想到九色鹿与恶浪搏斗救出自己的巨大神力的时候,又说:"威武的陛下,臣民没有丝毫不相信您的力量的意思,但是,这是一只非凡的鹿,它有巨大的神力,没有众多的刀斧兵箭,是难以捕获的,愿陛下能多带军兵随行捕猎。"于是,国王率领大批善射能武的勇士随着调达出了宫城,向九色鹿所在的恒河边上行进。恒河边上,春光明媚,香果烂熟。沉睡的九色鹿在梦中来到广阔的原野。嫩草发出浓郁的芳香,红红的小花点缀在丛草之间,一片和平的景象。它无拘无束地跳跃着,欢唱着。但是,杂乱而频急的马蹄声扰乱了恒河边上的宁静,乌鸦在枝头惊醒了,看着逐渐走近的国王和军旅,高喊着"快醒醒吧!九色鹿,快醒醒吧!国五来捉你来了。"但是九色鹿仍然沉睡在梦中。乌鸦跳上九色鹿的头,又叫:"醒来,醒来,国王已经……"勇士们一步一步地逼近。九色鹿突然惊醒,环顾四周,它已处于重重包围之中,勇士们张弓拔驽,引箭待发,扬剑挥斧,举刀欲下。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九色鹿猛然跳到国王面前说:"请慢,我有话向您呈述。""停!"国王注视着沉着、安祥的鹿制止武士,内心暗自思忖,真是举世无双的美丽而又奇异的鹿,看它的神情那么泰然自若,说话那样从容不迫,莫不是天神转化的吧!然后说道:"你有什么话,说吧!"这时鹿向国王马前走了一步,不亢不卑地说:"我已处在你的刀丛剑树之下,你随时可以用武力夺去我的生命。但是,一个圣明的国王是不能滥杀无辜的!我对国王陛下有过恩情,为什么还要让我死在您的刀剑之下呢?"国王奇怪地问道:"我们素不相识,你对我有什么恩情呢?""陛下的一个臣民曾被恶浪所卷,是我不顾自身的安危救他出险的。""啊!有这样的事!""是的。圣明的陛下,你不应该兴师动众,无辜地杀害生灵。可是,你怎么知道我所在的地方呢?请您告诉我。"国王指着车旁的调达:"是他。""阿!是他!他正是我不顾生命从水中救出的人哪!他曾经手指上天发誓决不暴露我的所在呀!他竟是这样一个反复无常、忘恩负义的小人!我悔恨自己的善意蒙住我智慧的心灵,没有看出这个险恶贪婪的坏人。他竟然出卖了救他性命的我,他用那些美丽的言辞所装饰的感激和赞美的话,原来都是为了掩盖他那丑恶的灵魂!他用那些表面的诚意来掩盖他灵魂的肮脏。我后悔我救出了这个出卖灵魂的卑贱小人。"九色鹿这一席激昂的呈述,深深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大家愤怒而厌恶的目光射向那个昧心背义的调达。调达在九色鹿义正词严的指控下汗流满面,无地自容,嗫嗫嚅嚅,无话为自己辩解。这时,他的身上也长满了烂疮,疮里流出肮脏的脓血,嘴里散发着恶臭。从此,人们唾弃他,象避开瘟疫一样地避开他。国王非常惭愧,忿怒地斥责调达:"你是一个恩将仇报、背信弃义、见利忘恩的小人。你将永远孤独地活着,受尽人们的鄙弃和唾骂。"最后,国王下令全国:"今后任何人都不准伤害九色鹿,让这只善良的动物自由自在地在原野荒林中愉快地生活。违抗命令的人,将被处以极刑。"九色鹿得救了,它又恢复了自由!王妃的贪欲落空了,她又羞又恨,最后被活活地气死。

91 评论

零摄氏度的空气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佛)=影响这...这...这也太大了点吧!从建议如何写论文时1)将它(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佛)=影响)变成"人类社会可不可没了佛教"吧(是为"逆向思维")2)中国<人>及西方<人>对佛教的看法是有何分别的(是为"正反度论")3)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宗教(学)四者的必然関联性(是为"学问一统学")4)再以个人综合处理<逆向思维>+<正反度论>+<事理/个人修维一统学>=4000字外的"影响论文"也只能如上题点你了...

176 评论

pang小妞

佛教(बौद्धधर्मः)由距今三千多年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佛教八大祖庭: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密宗,净土宗。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从悉达多所悟到的道理里,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智度论二曰:“父母名字悉达多(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秦言成利;得道时知一切诸法,是名为佛。”佛姓新称乔答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此云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

110 评论

小吕娃子

服务价格设定方面,考虑了不同文稿类型的差异性,以保证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不同编辑、根据不同文稿提供相应的最为专业的润色服务。,找北京译顶科技去做,花的钱也不多

210 评论

行者孙llllll

认识佛教 净空法师讲述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不是学术,不是哲学,那佛法究竟是甚么呢?佛法就是佛法。为甚么呢?因为哲学有能觉,有所觉,这是哲学。佛法也有能、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是非常非常难懂的。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讲到高级的时候,万法一如,性相不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第一段是缘起。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释迦佛是在三千年前降生在北印度,现在的尼泊尔。依照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记载,佛是出生在我们中国年代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圆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世寿七十九岁。我们一般讲佛住世八十岁,说一个整数,佛是七十九岁灭度的,说法四十九年。佛法正式传到中国,是后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五年传到中国来。佛的历史,我们通通省略掉,今天我们著重的是佛教的教义。甚么是佛教?第二段,解释佛法的释义。甚么叫佛?甚么叫法?我们学佛了,总要把这一件事情搞清楚。‘佛’是‘佛陀耶’的略译,这一句话是印度的梵文,我们用音译,而且把尾音省略掉,中国人喜欢简单,所以用一个主要的音‘佛’。在中国古时候,没有这个字,而是佛教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人新造的这个字。在没有人字边的这个‘弗’,‘弗’当做否定的意思,这是我们中国古时候就有。那么‘佛’与这个音相同,但是他是人,所以就借用这个字的音,加一个‘人’,造一个新的字,这个‘佛’字就变成佛教的专门名词了,它的意义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是智、是觉。那么既然是智觉的意思,实在讲也可以翻译,何必用这个原来的音呢?诸位要晓得,佛陀这一个字的含意,虽然是智、是觉,但是跟我们中国这两个字含义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这是不得已,非要用音译不可。翻译之后,再加以解释。它这个智,不是普通的智慧。在一般解释里面,它包括三种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甚么叫一切智呢?如果拿现代哲学里面的术语,就很容易解释。一切智,就是知道宇宙万有的本体,哲学家所讲的本体论,你对它彻底明了,没有错误,这个智慧叫‘一切智’。所以一切智是空,万法皆空,一切万法的体性是真空,这是第一种智慧。第二种智慧是道种智,这是知道一切万法的现象森罗万象。所以这个种是种种,宇宙之间森罗万象,种种法太多太多了,不甚枚举。这些法怎么来的?根据甚么道理来的?人是怎么来的?山河大地是怎么来的?我们这个太阳系怎么来的?星星是怎么形成的?这是很高的智慧。如果对于宇宙一切万物怎样形成的,这些都懂得了,都知道了,也没有错误,这个智慧叫道种智。比前面那个智慧,的确是要高,要复杂了。第三种智慧,可以说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叫一切种智。因为有一些人知道‘一切智’的,不知道‘道种智’。有知道‘道种智’的,也知道‘一切智’,仍不能圆满。换句话说,一切智跟道种智圆圆满满的,那就是对于整个宇宙人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才叫一切种智。所以‘一切智’,罗汉就证得了,‘道种智’菩萨证得,‘一切种智’佛才证得。这三种智可以说是罗汉、菩萨、佛陀。所以必需要加以解释,跟我们普通观念当中的智慧不相同。智是体,有体,当然就会起作用。作用是甚么呢?作用是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是大觉。在我们儒家里面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可以把儒家这一段话,解释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明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止于至善’就是‘觉行圆满’,这三个名词,不能详细跟大家解释,要解释我们的时间决定不够用。这是用儒家跟佛法配合,确实是非常之接近,这是‘用’。这是智的体与用,这叫做‘能觉’。有‘能’当然有‘所’,所觉的是甚么呢?就是‘法’。‘法’是佛教里面的一个代名词,甚么代名词呢?就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的总代名词。我们这里解释心、境、事、理,括弧里头宇宙万有之总代名词,就用这一个‘法’来代表,所以这个就是‘所觉’。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不是学术,不是哲学,那佛法究竟是甚么呢?佛法就是佛法。为甚么呢?因为哲学有能觉,有所觉,这是哲学。佛法也有能、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是非常非常难懂的。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讲到高级的时候,万法一如,性相不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都是讲能所不二,这是我们现在哲学里面所没有的。所以它不是哲学,它可以包括哲学,它在哲学之上。哲学不能包括佛法,佛法可以包括哲学。这两个字简单的解释,也就是我们对于一切万事万法,有智慧,能够正确的认识,能够彻底的、究竟的、圆满的明了,这叫做佛法。所以常说佛法无边,当然是无边。因为一切万法没有边际,我们的智慧没有边际,对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个叫做佛法。第三,甚么叫做佛教?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教育。中国人自古喜欢简略,佛陀教育就称做佛教,把陀、育省略掉。佛陀是大智大觉,前面说过了,所以佛陀教育就是智觉宇宙人生的教育,这是佛教的真正面目。今天的佛教,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所看到的,有四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在世间。第一种形态,就是传统的佛陀教育。传统的佛陀教育这个不多,在我们世间不多见,可以说很少见,大家都忘掉了,疏忽了,不知道佛教是教育。第二种是学术,就是佛学变成了哲学了,这也有相当多。一般学者,他们学佛,都是用这一种态度,都是把佛教当做哲学来研究。我最初学佛入佛门,也没有超越这个范围,也是把佛教当做哲学来研究。第三种,可以说是最普遍、最广大的,就是佛教已经变成宗教了。它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已经变成宗教了。这个实在很不幸,不过变成宗教也还好,为甚么呢?不太害人。诸位要知道,凡是宗教通通是迷信,佛教里面没有迷信。宗教都是迷信的,宗教都是感情的,所以宗教讲求热诚。佛法里不讲这个,佛法讲理智,佛法讲智慧,不讲感情。佛法不迷,决定不是迷信,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教了。那么我们想要学佛,你是学佛陀的教育呢?你还是学佛教的宗教呢?这是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的。第四种,最不幸的了,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佛教变成邪教了,变成外道了。很多不如法的,用佛教的名义,欺一切众生,我想诸位同学也时有所闻。我们在报章杂志上常常看到,在佛门中为非作歹,这变成邪教。这是我们今天在社会上,看到四种不同的形态,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第四段,我们要讲佛法所求。佛法既然是佛陀智慧的教育,那它是求甚么呢?教育的目标在那里呢?此地要告诉诸位同学,教学的目的,经上有一句话,我们常常会看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也是梵文音译,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诸位在这个表里一看就晓得,翻成中国字,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先从下面讲起,先讲正觉。觉就是觉而不迷。佛法承认世间有一些人,他觉悟。像我们世间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他的确有觉悟,他有相当程度的觉悟,但是佛法不肯把这个正字标志给他。这个正字招牌是佛门独有的,这个招牌不能给他。他虽然觉,不是正觉。那么甚么才是正觉呢?正觉在佛法有一个标准,必需见思烦恼断尽了才叫做正觉。换句话说,虽然你有觉,可是你还有人、我、是、非,还有贪、嗔、痴、慢,你这个觉,不算正觉。正觉的人,我执一定破除了,贪、嗔、痴、慢、见思烦恼断尽了。所以正觉是谁呢?是阿罗汉。在佛法修学,如果你要得到这一个成就了,你真正成就正觉了,那你就有一个好像学位的名称。我们现在世间读书,你读到某一个程度,得到一个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毕业了。研究所毕业了,可以得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佛法也有学位。所以罗汉、菩萨、佛,都是佛教教育里面学位的名称。你要是证得正觉了,换句话说,你就得到阿罗汉的学位了。如果你得到正等正觉,那你就得到菩萨的学位了。‘等’是‘等于佛’。等于佛,当然还没有成佛。甚么时候才等于佛呢?必需明心见性,才能够等于佛。没有到明心见性,你怎么样也不可能等于佛的。因为佛跟凡夫,乃至于跟阿罗汉,用心都不一样。阿罗汉以下都用八识,我们凡夫都用八识,佛不用八识,佛是转八识成四智,明心见性。佛用的是真如本性,就是用真心。阿罗汉以下是用妄心。所以你要是能用真心,不再用妄心了,那你就等于佛了。佛用真心,你也用真心,当然你跟佛就差不多了,所以叫正等正觉。到正等正觉,你得的学位就是菩萨,菩萨是正等正觉。那么修学到了极处,没有比这个再高,就是菩萨毕业了,没有比这个再高,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这个更上的,这就是佛陀。所以诸位要晓得,佛门里面讲的佛陀、菩萨、罗汉,就是佛教教育里面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的成就,给他这个名称,是这个意思。下面我们简单做一个总结,就是‘觉了’,就是决定不迷,了是明了。就是明了宇宙人生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通明白了,通通觉悟了。所以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佛告诉我们这种究竟圆满的智慧,是我们的本能,不是从外面得来的。如果从外面得来的,换句话说,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成就。佛说这个智慧是我们自己本来有的,换句话说,我们人人都可以做佛,人人应当做佛。这是佛法、佛教教育里,常常提示的。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应该有的。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觉本有’。‘本觉’是甚么呢?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我们的本觉,我们本来有的。‘不觉本无’,不觉我们现在迷了,迷甚么呢?把我们的本觉迷了,把我们自己无上正等正觉迷了,迷失了。诸位要晓得,这是迷失,不是真正的失掉。几时你觉悟,你这个智慧马上就恢复。你的智慧恢复之后,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所以佛在华严,在圆觉上,就是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佛眼睛里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佛教是绝对的平等。佛教我们每一个人,顶天立地。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也就是成就我们对于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物通通明了,佛法求的是这个。所以他跟宗教不一样,宗教里面一定要有个宇宙主宰的神明,佛教里面没有。我们供佛,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供养他是纪念老师的意思,没有把他当神明看待。我们供养菩萨,菩萨是我们早期的学长,他也是佛的学生,他是前面的学生,我们是后面的学生。我们跟观音、势至菩萨是同学的关系,他学的在我先,我学的在他后,他是我的老学长,是这个关系。当然老学长学问智慧比我高得多,他有能力教我,我们也可以把他当做老师来看待。但是他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们实际上是同学,同一个老师教的。一切菩萨跟我们是同学,佛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我们称‘佛’,称为‘本师’,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只有在教育里面才有师生关系。所以大家明白,不要迷惑了。 第五段讲它的教学方针,这一定要知道的。佛教教学方针,在彻底破除迷信。佛教里觉而不迷,彻底破除迷信,启发正智,令能明辨,就是明了。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能够明了与辨别宇宙人生一切万法,那是真的、假的?你能够辨别,那是正、邪?甚么是‘是’、‘非’?甚么是‘善’、‘恶’?甚么是‘利’、‘害’?你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学佛,决定没有颠倒。所以佛教非常非常之伟大,非常之难得可贵。建理智,不是感情;大觉,不是迷惑;奋发,不是懈怠;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人生宇宙观。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惠以真实之利,看了好多遍。佛陀教育给我们是真实的利益,圆满大乘,解决众生一切的苦难。连生死问题都能解决,其余的都是小问题了。最大的问题是怎样超越六道轮回,怎样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不生不灭,这是大问题。所以世间的小问题,鸡毛蒜皮,那不足以道的。大问题都能解决,何况小问题呢?我们要真正懂得,真正肯修学,学了这一身本事,没有一样问题不能解决,获得真、善、美、慧,永恒幸福的教育目标。所以大家要真正晓得,佛教教学目的目标,没有一个不响往来修学的。所以佛教超越宗教,因为它是教育。我过去在天主教的学院教过一个学期,他们的研究院学生都是神父、修女,我在基督教的神学院跟他们上过课,我都劝他们皈依三宝,好好的学佛。为甚么呢?学佛绝对不违背他的宗教。譬如你信了基督教,你是上帝的儿女。你今天皈依三宝,到佛门里面来学佛,你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和你是上帝的儿女,没有冲突嘛!你在家里有父母,你在学校有老师,不能说我到学校念书了,我就背叛父母了,没有这个道理,到这里来是求学。如果你不肯到佛教里面来求学,上帝虽然说这个儿女很好不错,但是很可惜没有受过教育。如果到佛门里来接受佛陀教育,上帝很光彩。我这个小孩好,是最有智慧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上帝脸上也光彩。任何宗教徒都可以接受佛教的教育。所以如果把佛教也变成宗教,那么它就冲突了。好像我学了佛教,就背叛了我的教了。如果大家知道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换句话,这个问题就解开了。所以佛教跟任何宗教不冲突,跟任何国家、社会通通没有冲突。它所求的是真、善、美、慧、永恒幸福的目标。那我问你,你学宗教要不要求这个?你要求这 个你没有智慧不行,你辨不到!所以一定要把佛教认识清楚,佛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所以现在有很多排斥佛教的,为甚么排斥呢?对佛教无知,不了解。看到外面拜拜,这种是宗教的迷信的佛教,所以说佛教是迷信。人家说我们是迷信,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为甚么呢?你到外面寺庙一看,真的是迷信。你们这些学了佛了,皈依了,甚至受了戒了,问你们迷不迷?迷啊!佛教是甚么?不知道。修的是甚么?也不晓得。学的是甚么?也不晓得。你怎么不迷呢?所以人家说我们迷信,我们没法子回答人家,是迷信嘛!总得要搞清楚。不搞清楚,我们没辨法接受。那么教学的目标,我们明白了,才晓得佛教是这样的圆满,这样的美好。那么教学的纲领是甚么呢?这个很重要。抓到纲领,修学就容易了。大乘佛法以三皈、四弘、六度为教学最高指导纲领。这就是我们常讲佛教修行。修的是甚么?修行后面有个简单的表—修正行为。这两个字的意义要搞清楚。 甚么叫修行?修行是修正行为。行为包括的范围非常的广大。佛法用三条,身、口、意,通通包括了。身体的一切造作,身的行为。口里面的言语,是口的行为。心里面的念头,思想、见解、念头是你心里的行为。行为有了错误,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人家一听到修行,以为一定是吃长素,是每天敲木鱼念经,这个叫修行?这误会了,都搞错了。真正修行在那里呢?起心动念。我念头起来了,晓得我念头错了,马上把它改正过来。这个念头,我是利己损人?我这念头起来是贪、嗔、痴、慢?这错了,马上改过来,这叫修行。修行在那里修?在起心动念之处。我们开口说话,想想这话该不该说?不该说, 说错了,我们要把它修正过来。我们身体的一些动作,如法不如法?不如法,我们把它修正过来,这个叫做修行。......

133 评论

舟舟的食儿

无始无终!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佛说八大人觉经》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音拿摩

145 评论

相关问答

  • 佛教发表论文和文章

    不好意思喔,如果关于圣经的呢,倒可以提供给你!

    Simena1943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佛教期刊投稿

    那估计是相当多的。国家以及各省、市佛协以及一些大的丛林都有相关的刊物。记得当年去南华寺,阅览屋里琳琅满目各种国内佛教的杂志,看都看不过来。有些杂志里也少不了一些

    离风携妻同行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投稿佛教期刊

    唯真实智慧定能随缘度化借方便之门圆证极乐净土 我说完了,希望你能有所感悟! 阿弥陀佛

    天权STAR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佛教院校论文发表会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藏传佛教学衔授予工作,促进藏传佛教人才培养,根据《宗教院校学位授予办法(试行)》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藏传佛教实际,制定本办法。第

    达宝利姜广丛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已发表的佛教论文

    楼上不要妄语,影响修行。建议你历史课的论文,要写深入点的话,可以写写乔达摩悉达多,本身是太子,生活优越,家有贤妻。为什么要出家苦行。手头没有合适的文章,抱歉了。

    一个美好的食袋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