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8

小野妹渣
首页 > 论文发表 > 散文特征论文怎么写好发表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活着的梦想

已采纳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列子·黄帝》一篇,见有列子“乘风而归”的说法。又有列子对尹生说的一段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意不知风乘我耶?我乘风乎?”这里的“心”与“神”相通,张湛注《列子》即把“心凝形释”说成“神凝形废”了。什么叫做“神凝”呢?《黄帝》篇里就有“用志不分,乃疑(通凝)于神”的话。指用心专一。当然,这“神”与“凝”,都不是停滞的、枯死的,而是如《周易·系辞·上》所说:“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也就是说,“神”是可以超越空间而自由驰骋的。具体到文章写作,也就是如上文所说,“神”是有趋向性的,富于动感的。至于“形”的含义,《乐记》里有“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话。钱钟书先生释为“‘形’者,完成之定状”。钱先生还引述亚里士多德论“自然”有五层含义。其四,是“相形之下,尚未成形之原料”,也就是“有质而无形”的状态;其五,是“止境宿归之形”。这种由“原质”,“原料”而“成形”的说法用之于文章写作,也如钱先生所阐述的,“春来花鸟,具‘形’之天然物色也,而性癖耽吟者反目为‘诗料’”。指明做为“诗料”的“形”,即包括着“题材”的内。“吟安佳句,具‘形’之词章也”。指明做为诗文的“形”即指“词章”,包括语言、结构等。我在上文所论“形”的概念,也具有同这里所引说法的一致性。总起来看,论述散文创作的某种特色所惯常运用的提法“形散神不散”,其“神”与“形”的含义许是取喻于《列子》“神凝形释”的。而运用“神凝形散”或“神收形放”一类话来赞美散文的构思谋篇,在概念上虽属借喻,但是同《列子》的提法具有相当的对应的类比性质,且用语简括,概念现成,有较强的表现力。那么,散文研究领域里的“形神”说之所以被承认,被沿用,原因之一,正在于此。

276 评论

Miko米粒

最重要的是形散而神不散,这个老师肯定也告诉过你了.另外就是写自己所想,围绕一个思想表达,有关它的都写.让别人知道你爱说什么就好了 常用记人散文写作格式 记写人物的方法种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引联式、转情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 1.引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就是这一式的典范篇目。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是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应找好,如:一张照片、一本日记、一封书信等,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物。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照应。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点出文旨;作用之二是与开头照应。因此,从什么地方联想开去还应再回到什么地方去。其思路图实质上是一种倒叙的形式。只不过它是因物而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2.转情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或者反过来:爱的产生→爱的淡化→恨的萌生→恨的发展→恨的深化。 这一式是高中生必修式,因为用这一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用这一式去落实大纲中有关复杂记叙的要求,是事半功倍的。而且这一式又是记事、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例如,用本式写“我的朋友”、“我的好老师”,“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应手的。可以说,这一式不仅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 运用这一式应注意四点:①开始的贬抑应适度,为下文由恨转爱留余地,埋伏笔,不然下文就无法转了。因此开始的恨一定是误解,是偏见一类的东西。②要注意以后的每次感情变化的原因要可信、自然。③要注意结尾的褒扬升华要有方,杨朔是做了个梦,当别人都在做梦时,你就可以清醒地写篇日记,沉思着凝望远方等待。④要注意加工题材,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个阶段构成,初学习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补充。缺少的部分,可根据已占有的材料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适当用虚构来补充。这一式,初、高中学生经过两三次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掌握了这一式,学生作文的思路会有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3.议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叙写事实→总结照应。 运用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笔调,表露你对所写人物的总评价,点明文旨。第二步是从三个不同方面具体叙写人物事迹,落实文旨。第三部是总结全文的记叙,照应文章开头,再一次抒情议论、升华中心。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式的设计,意在落实大纲中关于学会夹叙夹议的写法的要求。 4.寻访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寻访经过→寻访结果→寻访感想。 本式是以寻访为由头,用寻访经过去歌颂主人翁。这一式又可细分为定点寻访和移步寻访。如《驿路梨花》就是定点寻访,寻访的扬所就是小茅屋。 移步寻访的典型篇目是《猎户》,本来要寻访A——董昆,由此回忆起B——幼年记忆中的尚二叔,顺路先访百中老人,最后才去见打豹英雄董昆。由此引发出保卫家乡、保卫丰收果实的感想。 这一式的特点是多线索,在一主线之上,支线横生。以此落实大纲中关于多线索记叙的要求。 5.纪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重点记叙→今日概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简要评价。 简介的概况包括:姓名、生平、籍贯、家境、学业建树等。重点的记叙是介绍其主要成就,一个成就一段。如果所记之人尚存,就写其今日概况,如果所写之人已故,就写卒年情况与逝后有关情况,如影响等。最后是对其一生做简要评价。这一式的典范篇目很多,如《柔石小传》、《陈涉世家》、《张衡传》等等。 设计这一式,主要是为了实用,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记写人物生平的情况,学会了这一式,对将来的实际工作很有意义。 总之,记人的文章是常用体裁,要想打好基础,必须明确地学会几样,然后才能谈得上灵活运用。只要学会了这四样,一般情况下,写人的题目是不会难住你的。

235 评论

吾ci吾ci5757

关于散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如下几个方法:

散文写作技巧(写散文的基本方法)

散文和议论文是高考中常常用到的两种文体,对于议论文来说,好歹可能还能摸到一些套路,但对于散文而言,一句“形散而神不散”,让许多人面对散文,不知该如何下手。

的确,散文的确没有什么约定俗成的套路,如果有的话,恐怕也就不叫什么“散”文了。

不过,一定的套路不一定有,但常用的一些技巧还是有迹可循的。

根据我们初高中所学过的一些散文来看,要写好散文,有些技巧是常常用到的,反过来,也可以认为,这些技巧正是写作散文时必须要掌握的。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散文的分类。

一、散文的分类

写景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二、散文常用的写作技巧

80 评论

周大侠go

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⒈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⒉抒情性散文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等。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⒊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散文。散文的特征⒈较强的纪实性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但对纪实性的理解,至今仍有较大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一是主张绝对真实:“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了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周立波《散文特写选·序》,《散文特写选(1959-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二是主张“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请注意,这里的概念并不等同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故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韩少华《散文散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论》)三是供实用的散文,要严格地写实;供欣赏的散文,允许有虚构的成分存在:“谈散文创作,我们还不能不谈虚构。虚构是文艺创作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题均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散文创作也不一味地排斥这种方法。具有写实特点的散文体裁之所以不排斥虚构,是因为人们写散文,自古以来就有供实用和供欣赏的分别。供实用的散文,只能严格地写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而供欣赏的散文,在写实上就不那么严格,允许有虚构成分存在。”(冠显《散文写实说》)在这三种意见中,我们认为第二种意见是可取的。首先,“大实小虚”说在实践上反映了散文创作的客观实际。以冰心《小桔灯》为例,据散文家韩少华说:“前不久,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女孩父亲的姓氏都是确凿的,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只是在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冰心在《漫谈〈小桔灯〉的写作经过》一文中,对该文“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作了补充说明,即“我的朋友”这个次要人物是虚构的。“大实小虚”说在理论上也是顺理成章的,散文是文学作品,而虚构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手法,所以散文不可能与虚构无关,但这种虚构又不能破坏散文的纪实性原则,所以它只能是“大实小虚”了。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⒉取材的广泛性。散文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大千世界几乎无不可写,所以郁达夫说:“散文清淡易为,并且包括很广,人间天上,草木虫鱼,无不可谈。”(《<达夫自选集>》鲁迅说,散文的“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致罗清桢》,《鲁迅书信》P241),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周立波说:“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往日的凄惶,今朝的欢快,都可以移于纸上,贡献读者。”(《散文特写选·序言》)骆文说,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好处甚多。一石之嶙,可以为文。一水之波,可以写意。一花之瓣,可以破题。实在自由。”(《我的散文观》)正因如此,有人讲散文作者“触目闻声,随处可感。鲁迅目阅白雪纷飞而抒怀,形成《雪》的精魂;茅盾见白杨挺拔而命笔,致成《白杨礼赞》;巴金观朝暾乍涌而心吟,因有《海上的日出》;吴伯萧忆纺车声韵而挥毫,写下名篇《记一辆纺车》;杨朔赏茶花绚丽引起创作冲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茶花赋》。总之,一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都有可能被取来作为写散文的材料。”(汉基《关于散文取材种种》))。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 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 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 小品、文坛轶事;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 情操的陶治,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在取材领域上,小说、戏剧、诗歌都不能与散文相比。小说的题材,要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戏剧的题材,要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诗歌的题材,要有深郁的情韵。而散文却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写小说、戏剧、诗歌的材料。都可以写散文,不可写小说、戏剧、诗歌的题材,亦可写散文。取材广泛,首先表现在它选择题材可以不分古今,不分中外,不分大小上下,凡能给人以知识、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的东西都可信手写来,缀成优美的篇什。其次,表现在写作散文时,可以在一个主题的统率下选取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十分自由。如秦牧的《土地》。我们承认和强调散文取材的广泛性,但也不是说什么东西都可写成散文。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挖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写散文要选取揭示“人类那种崇高感和庄严感”的材料,要选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材料。3.形式的灵活性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①结构多种多样首先散文的结构中心多样。既可以用人物为结构中心,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细节为结构中心,朱自清《背影》;可以用景物为结构中心,郁达夫《故都的秋》;也可以用某一象征事物作结构中心,如《茶花赋》。其次,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发展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如《小桔灯》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如张洁《挖荠菜》和杨朔《荔枝蜜》;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如《土地》。②表达方式自由灵活。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以叙述、描写和议论;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③语言运用自如。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和用法,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文言语辞如陶铸《松树的风格》中:“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用歌谣谚语的如:朱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引用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郦道元《巫峡》中“长江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⒋诗意浓郁。散文不象小说、戏剧靠虚构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和塑造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而是靠浓郁的诗意和理趣来感染读者。在抒情、叙事类散文中要追求诗意。有的散文家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象苹果饱含果汁一样。毫无诗意的散文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散文作者努力在生活中寻求诗意,并使自己的作品富有诗意。杨朔说:“不要从狭义方面来理解诗意两个字,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诗意。你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深思……凡是遇到这种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东风第一枝>小跋》,转引自《现代散文序跋选》P190,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散文的诗意与它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分不开的,其诗意的浓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总是成正比的。为什么散文长于抒情呢?因为:a、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b、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所谓散文笔调。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议论性散文中,追求文章的理趣也是散文富有诗意的一种表现。朱自清评鲁迅的杂感说:“这里吸引我的,一方面固然也是幽默,一方面还有别的,那就是传统的理趣,现在我们可以说是理智的结晶,而这也是诗。”这类文章让我们为作者深邃的思想所震撼,被其中精辟的论辩所折服。如韩愈的《马说》,朱自清的《匆匆》。散文的说理与议论文不同,它必须借助形象来说理(苏轼《赤壁赋》),将情与理交融起来,使之“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普列汉诺夫语)⒌语言优美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①讲究文采。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识地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如朱自清先生《春》中开头几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再如《赤壁赋》中写箫声一段: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常的语言,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即所谓的“家常风”。如魏巍《我的老师》。②灵活疏放。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③注重节奏。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请看袁鹰《青山翠竹》中的一节: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子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坎了,还有深埋于地下的竹根。学习散文写作,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也要掌握朴素的文采。写得华丽并不容易,写得朴素更难。徐迟的文章是很有文采的,他常用赋的方法兼用比、兴修辞,使得文采华美。但是他说:“只有写得朴素了,才能显出真正的文采来。古今大散文家,都是这样写作的。越是大作家,越到成熟之时,越是写得朴素。而文采闪耀在朴素的篇页之上。”我们还要看到,不管是华丽的还是朴素的,散文的富有文采的语言都是从新鲜、活泼的口语中来的,也是对优秀的古代散文创造性的继承,也是作者仔细选择、锤炼和加工的结果。⒍(篇幅)短小精悍。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郁达夫“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现代散文序跋选》)秦牧说:“像苏州的园林,小是小了,然而却境界深邃,天地开阔。(《园林 扇画 散文》见《笔谈散文》)散文笔法散文笔法有许多,主要有写意、延伸、指点、兴波四种。1.写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作为一种散文笔法,写意是指以简练的笔墨传神。散文格局小,篇幅短,写人叙事不求铺叙,因此要想把人写活,把事情记述得生动,使作者可以充分抒情述怀,就要借助传神的笔法。常用于叙事和写人。叙事时,常用以虚带实的方法,概括地把事物的特征和精神表现出来,在能反映事物精神的关键处,也常着意重写。如朱自清的《背影》。写人时,常用粗中带细的方法,寥寥几笔,把人物的精神勾勒出来,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有关阿长神态的写照。在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地方,也不排斥重笔铺写。2.延伸延伸就是凭借想象和联想,围绕某人某事进行多方向的伸展。事实就是前文所讲的联想,主要有纵式延伸、横式延伸、多边延伸和捎带一笔。延伸事实上就是上面我们已经讲解的联想,不再详细讲述,只将比较有特色的捎带一笔讲一下。作者在写人叙事时,会突然顺手捎带把别的一件事也写上,这种笔法就是捎带一笔。从现象上看,两件事物似乎关系不大,将其联系起来好像没有多少道理。但被联系在一起的两件东西却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细细品味会发现凭空会增添许多“散文味儿”。比如鲁迅的散文《父亲的病》中,写到那些庸医为父亲开了一些奇怪的药方后,这样写道: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这加点的文字就是顺手捎带的一笔。这是从他父亲的病上引申出来的,却又和父亲的病关系不大,似乎是节外生枝,但是这根“枝”,其味特浓,它幽默风趣,把对庸医的嘲讽,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读了非但不会认为是“蛇足”,而且感到它正是文中十分精彩之处。既是顺手捎带,带出来的笔墨不能太多,否则,就会本末倒置,导致跑题。3.指点是在行文时用议论的方式把自己的倾向表露出来。在小说中,作者一般不大直接站出来指点,他的见解和倾向要通过情节和场面自然而然地流露;散文则不同,它允许作者直接站出来表白、亮相。①指点的要求指点要注意火候在一篇散文中,什么地方指点,怎样指点,要注意火候,不要乱指点,也不能滥指点。一般说来,指点要出现在以下三种地方:一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升华处。二是在写人叙事中穿插进行,这样既是写人叙事的总结,又是直接抒情述志,还可以调节全文的节奏。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每叙完一个故事,就作一次指点。三是放在篇末指点,这是最常见的方式。要含蓄、形象指点虽是作者公开向人们亮观点,但也要讲究艺术性,要含蓄形象些,留一点东西让人们自己咀嚼玩味。如把高尔基《海燕》结尾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改成“让革命浪潮来得更猛烈些吧!”就大煞风景了。

233 评论

相关问答

  • 客户特征论文怎么写好发表

    论文发表的方法是:选定想要发表的论文期刊,找到该期刊的投稿方式并投稿,部分期刊要求书面形式投稿,大部分是采用电子稿件形式。

    心泊-李伟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统计特征论文怎么写好发表

    撰写统计类课程论文的方法为:基本概念、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主要分类、申报存在的问题。 1、基本概念:《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对货物贸易的统计原则是居民

    sophialili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景观特征论文怎么写好发表

    写驳论性的文章,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反动观点,树起靶子。怎样树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的语

    philips111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人口特征论文怎么写好发表

    针对人口问题的政策及其效果人口问题及相应政策针对人口问题应做出的政策调整

    厦门小鱼网 8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期刊统一特征怎么写好投稿

    投稿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直接找编辑部,一种是找中介代理发。。两种都能发。第一种方法花钱少,耗时间。第二种花钱多,省经历。

    miracle11sno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