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11

Dark大先生
首页 > 论文发表 > 第一台vcd论文发表者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2014兔兔

已采纳

安徽万燕电子公司。

世界第一台VCD影碟机:

很多人把“万燕”牌VCD的初次成功归于“灵感+机遇”。1992年4月,还在安徽电视台上班的姜万勐前往美国参加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在这次展览会上,姜万勐被美国C-CUBE公司展出的一项不起眼的技术——MPEG解压缩技术牢牢拴住了目光。

姜万勐敏锐地意识到: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存储在一张比较小的光盘里的MPEG技术,意味着可以创造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供老百姓在家中使用。而C-CUBE公司的董事长孙燕生恰好是美籍华商,两人一拍即合,决意将MPEG技术开发为电子消费产品。

姜万勐当即投资7万美元开发。1993年9月,两人合作在合肥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VCD影碟机,取名“万燕”。当以每台4000-5000元的“高价”投放市场时,首批1000台VCD机一投放就被各个电子厂家全部买走做样机,销售异常火爆。

在万燕正试图大展宏图时,爱多、新科、厦新、万利达、金正、先科纷纷涌向市场。他们用研究万燕的样机制造出来的VCD产品,立即占领了大部分市场。1995-1997年,媒体用“井喷”来形容VCD市场的盛况。

因为没有为自己的首创发明申请整机专利,面对众多品牌的低价竞争,万燕逐渐失去优势,但这个品牌所缔造的辉煌,已成为家电行业浓墨重彩的历史。

如今VCD、DVD早已不稀罕,而由VCD发展起来的家庭影院,逐渐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家电之一。一个合肥人的小发明,既在中国家电史上为“合肥造”画上了浓重一笔,又为全世界爱好电影音乐的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

扩展资料:

VCD应用:

VCD在亚洲地区被广泛使用。在香港,VCD和DVD在发行市场上已完全取代录像带和镭射影碟的地位。

VCD被认为会被DVD所取代,但是由于它的一些特点,还将保持一段时间的市场。

VCD没有像DVD一样的区码限制,这意味着它可以在任何兼容机器上观看。

有些节目因为成本问题,不会制作DVD或VHS录像带版本,购买者只能购买VCD版本。

VCD比DVD廉价,制作成本也较低。当然,VCD缺乏DVD提供的很多额外特性,如多语言、多字幕、多角度,菜单、超链接及大容量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VCD

275 评论

春天的玉米粒

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上,美国C-CUBE公司展出的一项不起眼的MPEG(图像解压缩)技术引起了时为安徽现代集团总经理姜万勐的兴趣,他凭直觉立刻想到,用这一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此后,姜万勐先后出资57万美元,于1993年9月,将MPEG技术成功地应用到音像视听产品上,研制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VCD。同年12月,他又与美籍华人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各取了姜万勐、孙燕生名字中的一个字作为公司名称。 面对记者的采访,姜万勐显得异常平静,对于过去的事情,他仿佛不愿意再提。 在1993年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的VCD可行性报告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这是本世纪末消费类电子领域里,中国可能领先的惟一机会。为此,姜万勐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得到了一系列的数字:1993年中国市场上组合音响的销售量是142万台,录像机的销售量是170余万台,LD影碟机100万台,CD激光唱机是160余万台。当时的LD光盘是四五百元一张,而VCD机的光盘价格却只有它的10%左右,因此可以预测,VCD机每年的销售量将会达到200万台左右。 中国的老百姓到了1994年底才逐渐认识VCD。在这一年,万燕生产了几万台VCD机。不仅如此,姜万勐还要开发碟片,总不能让老百姓买了枪而没子弹。为此,他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购买了版权,推出了97种卡拉OK碟片。在最初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万燕”倾其所有,开创了一个市场,确立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并形成了一整套成型的技术,独霸于VCD天下。 可以说,万燕的初创是成功的,也是辉煌的。但是,万燕也给自己酿下一杯苦酒。令姜万勐感到伤心的是,万燕推出的第一批1000台VCD机,几乎都被国内外各家电公司买去做了样机,成为解剖的对象。 有人认为,姜万勐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不懂专利保护,在记者向他问及此事的时候,他的回答相当坦率:“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认为申请不申请专利似乎意义不大,关键是要让产品尽快占领市场。” 也许正是这一念之差,使姜万勐失去了一次极好的统领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中国在这一产业的发展中失去了本应占有主动权的半壁江山。当事隔多年后的今天,记者问他是否对此感到后悔时,他只是淡淡地一笑,这笑中带着几分无奈,也带着几分愧疚,更带着他永久的遗憾。 姜万勐创办万燕树起了中国VCD机的旗帜,他也应该为此得到国人的赞许。但从万燕最终的结局上看,万燕的兴衰多少又有些悲怆。如果说,当姜万勐开发出第一台VCD机时就立刻申请了专利;如果说,当时国家投资2.4亿元,将安徽作为中国VCD机的生产开发基地的计划成为现实;如果说……中国,乃至世界的VCD机发展史,也许应该是另外一种写法——一部由中国人唱响主旋律的史诗! 由此,有人把姜万勐比作中国数字光盘技术开发道路上的“革命先烈”。记得采纳啊

250 评论

建安五金

世界上第一部VCD是20世纪80年代由安徽的几个年轻科技工作者发明的。VCD的发明,最终将笨重的录像机和录像带送进了坟墓,而成就了一个无可限量的产业。可遗憾的是,这几个科技工作者并没有成为像发明了视窗系统的比尔·盖茨那样的人物,反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名气和贡献也都早已湮没。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作为世界最大VCD、DVD生产基地的中国生产厂商,在利润极为微薄甚至亏损的情况下,还要为每台VCD、DVD向国外厂商支付几美元的专利使用费。

115 评论

伊月寒水20

是1992年安徽万燕一名工程师发明的

200 评论

吴珊珊珊

万燕,是公司, 后来停产了,后来又崛起了.

118 评论

苏州小诸葛

世界上第一台VCD是菲利浦在比利时造的,型号:VLP600.

294 评论

烈焰雪花

在中国提起VCD,不能不提起曾经辉煌一时的安徽万燕公司,更不能不提起他的创始人姜万勐。在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里,记者见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也见到了那台至今仍牵动着世人目光的VCD机,它静静地坐在凝聚着主人无数心血的科技成果展览室里,一张用打印纸制成的小纸板上赫然写着它的名字——世界上第一台VCD机。 1992年,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上,美国C-CUBE公司展出的一项不起眼的MPEG(图像解压缩)技术引起了时为安徽现代集团总经理姜万勐的兴趣,他凭直觉立刻想到,用这一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此后,姜万勐先后出资57万美元,于1993年9月,将MPEG技术成功地应用到音像视听产品上,研制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VCD。同年12月,他又与美籍华人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各取了姜万勐、孙燕生名字中的一个字作为公司名称。 在1993年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的VCD可行性报告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这是本世纪末消费类电子领域里,中国可能领先的惟一机会。为此,姜万勐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得到了一系列的数字:1993年中国市场上组合音响的销售量是142万台,录像机的销售量是170余万台,LD影碟机100万台,CD激光唱机是160余万台。当时的LD光盘是四五百元一张,而VCD机的光盘价格却只有它的10%左右,因此可以预测,VCD机每年的销售量将会达到200万台左右。 中国的老百姓到了1994年底才逐渐认识VCD。在这一年,万燕生产了几万台VCD机。不仅如此,姜万勐还要开发碟片,总不能让老百姓买了枪而没子弹。为此,他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购买了版权,推出了97种卡拉OK碟片。在最初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万燕”倾其所有,开创了一个市场,确立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并形成了一整套成型的技术,独霸于VCD天下。 可以说,万燕的初创是成功的,也是辉煌的。但是,万燕也给自己酿下一杯苦酒。令姜万勐感到伤心的是,万燕推出的第一批1000台VCD机,几乎都被国内外各家电公司买去做了样机,成为解剖的对象。 有人认为,姜万勐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不懂专利保护,在记者向他问及此事的时候,他的回答相当坦率:“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认为申请不申请专利似乎意义不大,关键是要让产品尽快占领市场。” 也许正是这一念之差,使姜万勐失去了一次极好的统领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中国在这一产业的发展中失去了本应占有主动权的半壁江山。当事隔多年后的今天,记者问他是否对此感到后悔时,他只是淡淡地一笑,这笑中带着几分无奈,也带着几分愧疚,更带着他永久的遗憾。 姜万勐创办万燕树起了中国VCD机的旗帜,他也应该为此得到国人的赞许。但从万燕最终的结局上看,万燕的兴衰多少又有些悲怆。如果说,当姜万勐开发出第一台VCD机时就立刻申请了专利;如果说,当时国家投资2.4亿元,将安徽作为中国VCD机的生产开发基地的计划成为现实;如果说……中国,乃至世界的VCD机发展史,也许应该是另外一种写法——一部由中国人唱响主旋律的史诗! 由此,有人把姜万勐比作中国数字光盘技术开发道路上的“革命先烈”。 满意请采纳

303 评论

相关问答

  • 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第一论文

    自考不需要发期刊,发期刊是对你职务晋升或以后考研读博有好处。

    徐珊珊11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发表第一作者论文

    一般都是要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还有的文件上规定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或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篇,第二作者身份发表2篇,其实从发表文章

    jewelleryz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发表论文第一第二作者

    论文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在含金量、作者贡献、承担的责任方面存在区别。 1、含金量不同 当论文署名用于职称评定时,第一作者的分量比第二、第三作者要重,而比单独署名的

    以心为马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一般独立作者是指你自己一个人完成所有内容,而分第一第二作者的话,指文章是你们合作完成的。如果为了走学术路线的话,第一作者价值高点,其他的也什么区别,主要还是看个

    美棉家纺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发表论文第一作者第二作者

    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

    厦门小鱼网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