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2

晴天小希希
首页 > 论文发表 > 朱至清N6培养基发表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樱花落雨

已采纳

培养基有许多种类,根据不同的植物和培养部位及不同的培养目的需选用不同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产生最早是Sacks(1680)和Knop(1681),他们对绿色植物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植物从土中主要是吸收无机盐营养,设计出了由无机盐组成的Sacks和Knop溶液,至今仍在作为基本的无机盐培养基得到广泛应用。以后根据不同目的进行改良产生了多种培养基,White培养基在40年代用得较多,现在还常用。而到60和70年代则大多采用MS等高浓度培养基,可以保证培养材料对营养的需要,并能生长快、分化快,且由于浓度高,在配制、消毒过程中某些成分有些出入,也不致影响培养基的离子平衡。 培养基的名称,一直根据沿用的习惯。多数以发明人的名字来命名,如White培养基,Murashige和Skoog培养基(简称MS培养基),也有对某些成分进行改良称作改良培养基。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培养基有几十种,常用的培养基及特点如下: (1)MS培养基 它是1962年由Murashige和Skoog为培养烟草细胞而设计的。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为较稳定的平衡溶液。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较合适,可满足植物的营养和生理需要。它的硝酸盐含量较其他培养基为高,广泛地用于植物的器官、花药、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效果良好。有些培养基是由它演变而来的。 (2)B5培养基 是1968年由Gamborg等为培养大豆根细胞而设计的。其主要特点是含有较低的铵,这可能对不少培养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从实践得知有些植物在B5培养基上生长更适宜,如双子叶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 (3)White培养基 是1943年由White为培养番茄根尖而设计的。1963年又作了改良,称作White改良培养基,提高了MgSO4的浓度和增加了鹏素。其特点是无机盐数量较低,适于生根培养。 (4)N6培养基 是1974年朱至清等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而设计的。其特点是成分较简单,KNO3和(NH4)2SO4含量高。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及其他植物的花药培养和其他组织培养。 (5)KM-80培养基 它是1974年为原生质体培养而设计的。其特点是有机成分较复杂,它包括了所有的单糖和维生素,广泛用于原生质融合的培养。

236 评论

晓云1123

N6培养基是1974年朱至清等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而设计的。MS培养基是1962年由Murashige和Skoog为培养烟草细胞而设计的。N6其特点是成分较简单,KNO3和(NH4)2SO4含量高。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及其他植物的花药培养和其他组织培养。MS特点是无机盐和离子浓度较高,为较稳定的平衡溶液。其养分的数量和比例较合适,可满足植物的营养。

119 评论

走遍大中华

N6培养基是由我国朱至清等学者为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花药培养而设计的.其特点是KNO3和(NH4)2SO4含量高,不含钼.目前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及其他植物的花粉和花药培养.增加2,4-D等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之后还可以用于愈伤组织的诱导.

162 评论

相关问答

  • 研究生培养论文发表机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研究生小论文发表无非就是.在期刊对应的数据库里检索这本期刊,然后在数据库的刊物首页里点击投稿

    王嘉卿WJQ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朱汉清在ei发表论文

    博士后出站指:博士后达到设站单位出站要求或工作期满时办理按相关手续离开设站单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必须出站。博士后人员出站申请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工

    我从来没喝过水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朱至清N6培养基发表论文

    培养基有许多种类,根据不同的植物和培养部位及不同的培养目的需选用不同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产生最早是Sacks(1680)和Knop(1681),他们对绿色植物的

    晴天小希希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发表了论文_培养了我

    先是要看你发的是什么期刊,还有就是是什么等级的期刊,这些都是不一样的。一般核心的都是比较好。 找工作,毕业写简历的时候,可以拿得出来,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标志,现

    hua爱美食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联合培养博士论文发表

    1、首先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是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2、其次在规定年限内修满所有学分,并通过答辩,才能申请毕业。3

    陌唯言Y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