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7

zjxlhzyt虹
首页 > 论文发表 > mit期刊投稿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见卿心711

已采纳

努力在努力开玩笑的啦!可以发E-MAIL申请了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MIT)是美国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位于麻萨诸塞州的波士顿,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将其与波士顿的后湾区(Back Bay)隔开。今天MIT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培养了众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士,是全球高科技和高等研究的先驱领导大学,也是世界理工科菁英的所在地。麻省理工是当今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理工科大学,《纽约时报》笔下“全美最有声望的学校”。 至2007年,先后有78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经过麻省理工学院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时至今日,但凡有人提起“世界理工大学之最”,人人皆推麻省理工学院。麻省之名蜚声海外,成为世界各地莘莘学子心向神往,趋之若鹜的科学圣殿。麻省理工学院的自然及工程科学在世界上享有极佳的盛誉,其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语言学也同样优秀。另外,麻省理工研发高科技武器和美国最高机密的林肯实验室、领先世界一流的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世界尖端的媒体实验室、和培养了许多全球顶尖首席执行官斯隆管理学院也都是麻省理工赫赫有名的宝贵资产。 在2007年万维网的世界大学排名里,科技宠儿摇篮的麻省理工以压倒性的胜利排名世界第一。泰晤士报专上教育增刊的世界大学排名,麻省理工学院在总平均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哈佛大学),在科学技术方面排名世界第一,在工程科学方面排名世界第二,在自然科学方面排名世界第五,在社会科学方面排名世界第七。美国国家研究协会把MIT在美国大学的知名度排第一。美国Princeton Review在2006把MIT命名为全美最难进的大学。至2006年,MIT已连续十四年在美国大学理工学院排名夺冠。麻省理工学院在2006年Washington Monthly 期刊里对美国最有服务及贡献的大学排第一。请看麻省理工学院排名。 以统计资料来分析,要申请上MIT的大学部比研究所难两三倍。2008年共有13,396人申请(包括约3,500名美国以外的学生)麻省理工学院大学部的1040名额(录取率创MIT历年来最新低)。麻省理工学院2006-2007学年的学杂费是$47,100美元。2006-2007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平均领到的奖学金为$27,800美元。MIT在2007年底有99.8亿美元的总资产。 概况麻省理工学院夜晚发光的Great Dome[1] 校训 Mens et Manus Motto(in English) Mind and Hand 建立 1861 (1865开放) 类型 私立 名誉校长 Phillip Clay 校长 Susan Hockfield 教务长 L. Rafael Reif 教职员 1008 学生 10,220 本科生 4,172 研究生 6,048 校址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U.S. 校园 市区, 168 英亩 (68.0 公顷) 诺贝尔奖得主 73位 吉祥物 海狸Beaver 主页 http://www.mit.edu[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麻省理工学院于1861年由一位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威廉·巴顿·罗杰斯创立。他希望能够创建一个自由的学院来适应正快速发展的美国。由于南北战争,直到1865年MIT才迎来了第一批学生。随后其在自然及工程领域迅速发展。在大萧条时期,MIT曾一度被认为会同哈佛大学合并,但在该校学生的抗议之下,被迫取消了这一计划。1916年MIT从波士顿迁往剑桥。 在名称方面,麻省理工学院正确的翻译名应为麻州理工学院,但因为麻省理工学院的译名早在清朝时期便有,就将错就用之。在北美洲(美加地区),institute 是指(理工,理学,工学,科技,技艺,技术,专科性的)学校,学院,大学;研究所,依每所学校的各方面学术环境情形的不同,翻译成中文就有所不同。 大部分的institute 有两种情形 : 1.本身为独立的(理工,理学,工学,科技,技艺,技术,专科性)的学院或大学。 2.是在一间大学下之(理工,理学,工学,科技,技艺,技术,专科性)的学院;以上两种情形的学校有可能会是加入某大学系统或大学联盟中的。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依其学校之院系规模跟学术环境翻译成中文应该是”麻萨诸塞理工大学“,但大部分说中文的人已经习惯用麻省理工(学院)这个称呼称之。 近一个世纪来的发展,麻省理工学院已经发展成全世界极为重要的高科技知识殿堂及研发基地。因为二战和冷战,美国政府在自然及工程科学上大量投资,使得MIT在这段时间内迅速发展;过去50多年麻省理工也为美国政府制造许多威力极大的高科技武器。20世纪MIT最主要的成就是由杰·弗里斯特领导的旋风工程,其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实时处理资料的机器“旋风”,并发明了磁芯存储器。这为个人电脑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在1980年代,麻省理工大力帮助美国政府研发B-2幽灵隐形战略轰炸机,显示出先进的“精确饱和攻击”能力。麻省理工亦赢得“战争学府”之美誉。 2006年,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以病毒建造电池,2006年度美国高等学府捐赠基金回报排名榜,此次麻省理工学院(MIT)脱颖而出,以23%的回报率力压排名第2的耶鲁大学,名列全美能力最高的大学捐赠基金。另外,麻省理工也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有人类感情的机器人Kismet。一个2007年最新的报告指出麻省理工学院在对近代科学“革命”的贡献目前领先世界第一,是目前21世纪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大学(过去六年共16位得主);同一笔报告指出,哈佛大学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已在近年来衰弱了许多,而且哈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本世纪已跟不上麻省理工的先端高科技教法。 2007年1月,一位麻省理工生物系教授发现了一组最新的核糖核酸(RNA)纲,这对未来基因的组合有伟大的突破。2007年4月,麻省理工电机系的一研究队发明了不用电池就能使用的笔记本电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轰动整个电子市场。2007年5月,麻省理工一组太空科学研究队发现了宇宙中最热的行星(摄氏2040度C)。2007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宣布,他们已经运用电磁共振技术,不须使用电线,就能隔空传输电力,让一颗六十瓦的灯泡发光。这意味手机、笔记型电脑等小家电,未来可以无线充电,无须再使用电池或充电插座。[编辑本段]麻省理工学院全美大学科系排名 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及世界理工大学之首冠,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麻省理工学院拥有全美大学最多的前三名科系排名。 科系/项目 全美排名 科系/项目 全美排名 科系/项目 全美排名 科系/项目 全美排名 研究所总排名 第1 工程总排名 第1 数学总排名 第1 物理总排名 第1 商学院总排名 第4 生物总排名 第2 化学总排名 第1 电脑学总排名 第1 科技总排名 第1 人文科总排名 第5 地科学总排名 第2 经济总排名 第1 政治学总排名 第9 多媒体排名 第1 语言学 第1 脑/认知科学 第1 信息管理系统 第1 工商生产管理 第1 企业管理 第6 工业系统 第1 生物/医学工程 第2 电脑工程 第1 电气工程 第1 机械工程 第1 土木工程 第2 太空科技工程 第1 化学工程 第1 环境工程 第5 应用数学 第2 离散数学 第1 几何 第1 拓扑数学 第1 材料科学 第1 核能科技 第1 分子生物 第2 细胞生物 第2 基因体学 第2 生物化学 第2 纳米科技 第1 人工智能 第1 电脑程式 第2 电脑系统 第2 电脑理论 第1 个体经济 第1 总体经济 第3 国际经济学 第3 财政 第2 金融 第5 物质物理 第2 量子力学 第1 凝聚态物理 第2 核子/粒子物理 第2 分子/原子物理 第1 等离子体 第1 地质学 第2 地球物理学 第2 分析化学 第4 无机化学 第1 物理化学 第3 有机化学 第4 资料来源[1][2](2009年最新版)[编辑本段]校园 麻省理工学院占地168英亩,校园位于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靠剑桥市(Cambridge)一侧,蔓延约1英里。中央校区由一组互相连通的大楼组成。设计者为建筑家维尔斯·波斯维斯(Welles Bosworth)。互相连通的设计是为了方便人们往来与各个院系之间。完成于200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宽带无线网络遍布校园各个角落,共有3000个收讯点(就是出了校外一公里内,收讯率还是95%以上),是全美无线化做得最好的大学。全校共有50台高速雷射打印机,不但可以自动印正反两面,而且打印速度为每分钟90张;这些高速雷射打印机分部在校园各个角落,学生和教授可以在学校任何一台电脑打印至任何一台高速激光打印机,这对于学习及研究有极大的帮助。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中心 麻省理工学院的图书馆资源丰富,藏书量高达500万册,而图书馆包罗万象,无论是工程、管理、建筑设计、科学等的书籍应有尽有,十分适合学生研究时查阅。MIT于2002年并且实行了开放式课程网页,当时公布了500门课程(到2006年底,已开放2000门课程),以期建立全球统一的知识库,让全世界各地的使用者,可以透过网际网络了解各项专业知识内容,以获得宝贵的资讯,此项计划获得全世界各地学者的高度赞扬。麻省理工学院并不以营利为目的,非常清楚告知使用者,可自由运用相关等资源,但不可用来从事商业交易或是纳为自有财产,因为这些网络知识是共享的。[编辑本段]教育与学习 从任何方面来说,MIT都是世界上一所无与伦比的高等学府,其最突出的标志是造就了一批声名盖世的科学家。在MIT,传统的教育方法是没有市场的。这里的学生性格外向开放,思维敏捷活跃。MIT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独特的教育方法。它“最基本的注意点是研究,即独立地去探索新问题”。例如,有一门课是这样进行的:学生们每人得到一个装满弹簧、电机等元件的箱子,课程要求简单明确——自行设计、装配一台机器。麻省理工学院的师生比例为1:7,这样高的比例在全美的大学里是少见的。由于学生人数不多,教授们会有足够的精力来关心学生的作业与发展。 全世界优秀的学子云集于MIT,就如他们一位教授说的“就是再优秀都还不够优秀”。在这里紧张的理工科学习被誉为“高压锅”,新生们第一学期上的课都不给以字母表示的成绩,只给打“通过”或“不通过”。这无疑是校方尽力想给学生们缓解点压力的结果。在3S——study(学习)、sleep(睡觉)、social activities(社会活动)中,一般的MIT学生只能做到两个,如果有谁三个都能做到那就是一个“超人”。MIT的学生必须拿满360个学分才能顺利毕业。在繁重的学习中,学生们在“夹缝里求生存”。你会看到在跑步机上有人边跑边看,“24小时房间”有着看书、查资料和小憩的人,MIT的学生读起书来不管时间,睡起觉来也不管空间。学生入学后学习的刻苦程度也属罕见。但即便如此,MIT学生在入学后四年内的毕业率却是92%(全美排第三名)。在美国东北部漫长的冬天里,在枯燥的校园中,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一些学生情绪陷入低潮,对学校也是爱恨交加。“我恨这个该死的地方”,据说这是MIT学生们最常说的一句话。[编辑本段]发展策略 历史上,MIT的教育和研究使其处于优先地位,这是源于联邦政府的巨大投资和其它捐赠,而今,预算压力和国家重点的转移使政府对高等教育,尤其是MIT的拨款减少,而高等教育的实际成本继续增长。这些都表明MIT做为一所理工科大学已走到另一个历史性的交叉路口,必须从战略的角度重新审视教育使命以使她对未来的学生和捐赠者有足够的吸引力。经过麻省理工学院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时至今日,但凡有人提起世界理工大学之最,人人皆推麻省理工学院。麻省之名蜚声海外,成为世界各地莘莘学子心向神往,趋之若鹜的科学圣殿。在对未来社会、科学和大学自身研究的基础上,MIT制定了未来的发展战略: 1.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和教师,给他们提供有刺激性的和有效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2.致力于研究基础科学,但应在把研究、学习和行动整合成一体的新模式中处于领先地位。 3.致力于学术、探究和批判精神,并擅长把工业、政府和学术界联合起来,共同探索、解决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 4.继续保证艺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强大计划。 5.致力于扩大技术上和管理上的能力,但要考虑到道德和伦理问题。 6.把服务于国家作为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原则,但要认识到这需要全球性的参与、合作与竞争。 7.开拓新的财政来源,增加公民、联邦政府和商业界对科学、技术、研究和高等教育的理解与支持,吸引私人投资的增加。[编辑本段]剑桥-麻省理工 学术交流 至2000年起,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每年各送约30位品学兼优的大三生到对校进行学术交流一整个学年(九个月)。此政策使剑桥学生学习麻省理工世界顶尖的科学技术,相对地让麻省理工学生学习欧洲历史悠久的人文气息。每年约上百名学生申请各校的30位名额,竞争相当激烈。麻省理工也是剑桥大学唯一开放交换学生的姐妹校。 2006年的11月,麻省理工学院与剑桥大学合作的研究团队,揭橥一项名为“静音喷射机倡议”的计划,将彻底改造客机的概念设计:未来的客机将不只能更省油,而且还安静无声,一解机场附近居民饱受飞机起降噪音折磨之苦。这一“静音喷射机”可以运送215名乘客,并可能在2030年时加入航空界。这架客机的噪音从机场外听起来,大约像洗衣机或其他家电的噪音。[编辑本段]院系设置 建筑及城市规划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工程学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阿尔佛雷德·P·斯隆管理学院(Alfred P.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自然科学学院(School of Science) 维泰克健康科学技术学院(Whitaker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麻省理工—雾兹侯海洋学院:海洋学和应用海洋科技与工程联合项目(MIT-WHOI Joint Program in Oceanography and Applied Oce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辑本段]著名校友/教授 诺贝尔奖得主(以下只列出大约麻省理工1/4的得主) 保罗·克鲁格曼 - 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77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博士学位 郝慰民 - 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198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硕士学位 埃克里·马斯金 - 获得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前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 乔治·斯穆特 - 获得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双学士学位(数学和物理);1970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博士学位 安德鲁·法厄 - 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8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博士学位 理查德·施罗克 - 获得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现任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正教授 罗伯特·约翰·奥曼 - 获得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55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纯数学博士学位 弗朗克·韦尔切克 - 获得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正教授 罗伯特·F·恩格尔 - 获得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前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 罗伯·霍维兹 - 获得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6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硕士学位;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正教授 科菲·安南 - 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联合国秘书长(1997-2006);1972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硕士学位 沃夫冈·凯特利 - 获得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正教授 百瑞·夏普雷斯 - 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前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正教授 崔琦 - 获得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前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1968-1982年) 约翰·福布斯·纳什 - 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前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 丁肇中 - 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正教授 理察·费曼 - 获得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士学位 其他 劳伦斯·萨默斯 -美国前财政部长; 哈佛大学的第27任校长;1975年毕业获得麻省理工经济学博士学位 诺姆·乔姆斯基 - 是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的荣誉退休教授。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被认为是20世纪理论语言学研究上最伟大的贡献。 巴兹·奥尔德林 - 第二名(在尼尔·阿姆斯壮之后)踏上月球的人而闻名;1962年获得麻省理工太空工程博士学位 本·伯南克 - 现任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197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多伊奇 - 中央情报局前局长;现任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正教授 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 以色列前总理;1971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学士;197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硕士学位 蒂姆·伯纳斯-李 - 万维网之父;199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万维网联盟 卡莉·费奥丽娜 - 前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198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硕士学位 贝聿铭 - 世界级建筑师;1940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 张忠谋 - 台湾集成电路制造公司董事长 ;1952年获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士学位; 1953年获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叶乃裳 -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迄今惟一女教授

352 评论

假小肥仔

好好学习。。或者坐个出租车

203 评论

百变粉豹子

1 综合类杂志:此类杂志包括自然科学各领域进展的,里面不时有本领域的最新最有影响力的文章出现

Nature, 5/30.432

Science, 10/26.682

PNAS (美国科学院院报,质量有好有差,因为据说有院士的关系稿)

Nature communication ( Nature旗下的open access杂志,以自然科学为主,发表少量心理学中基础研究,影响因子与PNAS差不多)

Scientific Reports (Nature旗下的open access杂志,最新的影响因子大于5)

PloS one(注意:这个杂志是open access的,影响因子为3~4之间)

1.1 神经科学杂志:此类杂志涉及神经科学各方面,不时有与认知神经科学相关的文献

Nat Neurosci, 14.34

Neuron, 13.26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7.17

Brain (9.23)

CerebralCortex

Cortex 4.058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3.48)

Neurosciene

Neuroscience Letters

Neuroscience Research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4.2)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2.9)

2 回顾、综述类杂志

此类杂志基本上都是综述性的文章,一般是邀请牛人写的,非常值得关注!

Trends in Neuroscience 12.79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24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6.48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8.288)/neurosciene(26.756)/clinicalpsychology(9.743)

Prog Neurobiol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IF:7~8)

Brain Res Rev (8.137)

Psychol Bull

Psychological Inquiry

Psychol Rev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虽说是介绍心理学家,但是也不少好的综述夹在其中!!)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经cjq总版提醒添加,此杂志也会集结一些特别的专题进行回顾)

Phil Trans R Soc B:以特刊的形式组织生命科学各领域的进展,有一些本领域的综述,并且跨学科的性质较强。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BBS)(IF 19.045):此刊的特色是一期只有两三篇target综述,然后配以十几篇评论,感觉很给力!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最新影响因子为7.79,上升很快):

Neuropsychology Review (IF 4.231)

New Ideas in Psychology 一个号称是innovative theory in psychology的杂志,影响因子为0.857,适合新手去练手?

3认知神经科学杂志:

3.1功能成像

NeuroImaging

Human Brain Mapping

Cognitive Brain Research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来自MIT press

Cognitive Neuroscience:这个杂志貌似是新办的

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Brain and cognition (3.17)

Brain Research (2.263)

Neuropsychologia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2.481)

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 (3.38)

3.2 EEG、EMG/生理心理、行为神经科学

Psychophysiology

Biologic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感谢滴友gutbahn补充)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感谢滴友gutbahn补充)

3.3 结构成像

Am J Neuroradiology

Neuroradiology

Brain Topography

4 认知&心理学

4.1 实验/认知心理学

J Exp Psychol

Animal Behav

ProcApplied

General

Human Percep Perf

Learn Mem Cogn

Cana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Cognition

Cognitive psychology

Cognitive Science

Memory and Cognition

Perception and Psychophysics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Cognition and Emotion

4.2 社会认知/情绪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IF 6+)

Social Neuroscience (2~3)

Cognitive, Affective, &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3.2)

Journal of Personalityand Social Psycholog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Emotion

Euro J Social Psychol

Cultural Diversity & Ethnic MinorityPsychology

4.2.1 心理学与法律

Psychology, Public Policy, and Law

Law and human behavior

4.3 发展红色为易莉_中大心理系老师添加!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e (创刊不久,但大牛不少):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Developmental Science

Infancy (婴儿研究中比较好的杂志之一)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Developmental review

Psychology and Aging

Chil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 IF 3.564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Animal Learning and behavior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4.4 Clinical Psychology/ Psychiatry(内有Autism分类,感谢易莉_中大心理系 老师推荐)

Biological Psychiatr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linician's Research Dige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Psycholog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Integratio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Psychological Services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Training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Families, Systems, & Health

Health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Neuropsychology

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4.4.1 Autism (自闭症)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IF 2.962

Autism

JOURNAL OF EXPERIMENTALCHILD PSYCHOLOGY

Research in AutismSpectrum Disorders

4.5 语言

Brain and Language (3.162)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 (感谢119楼滴友推荐)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Mind and language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5 其他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 IF 3.660

Behavior Genetics – IF 3.000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42 评论

小小小黄鱼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液态铅/铅铋冷却反应堆结构材料的环液态铅/铅铋冷却快中子核反应堆(简称“铅基快堆”,下同)具有能量密度高、本征安全性好、核燃料利用效率高等优点,被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列为最有希望首先实现商用的第四代堆型,也是近20年来核能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核技术之一。该堆型在陆地、深海和深空等多种场景下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最早应用可追溯至上个世纪前苏联成功研制的阿尔法级铅铋核动力潜艇。但是,铅和铅铋介质对不锈钢的性能具有较强的环境退化作用,严重制约了该堆型的大规模工程化应用。近日,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核科学与核技术系先进核能团队的龚星博士(副研究员)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顶尖综述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最新IF=39.58,中科院一区)上发表题为《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f structural materials in liquid lead- and lead-bismuth eutectic-cooled reactors》的综述文章,全文约8.5万字,含6大章节(约60个小节),111个图。该论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均为深圳大学的龚星副研究员,第二作者是美国麻省理工(MIT)的Michael P Short教授,第三作者是法国HESAM Université的Thierry Auger教授,第四作者是比利时核能研究中心(SCK CEN)的Evangelia Charalampopoulou博士,第五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是在比利时核能研究中心(SCK CEN)和英国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同时任职的Konstantina Lambrinou教授。《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是国际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顶尖综述性学术期刊,该期刊不接受自由投稿,主要由期刊编辑邀请在相关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对热点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方向进行综述和展望。该期刊在材料学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每年仅出版6至8期,每期仅刊登3至6篇文章,2020年影响因子为39.58,5年影响因子39.026。该论文首先介绍了液态铅和铅铋共晶合金作为核反应堆冷却剂的优点以及应用前景、概括了结构材料(主要包括商用不锈钢)在液态铅和铅铋介质中面临的主要性能环境退化效应和相关抑制技术手段,然后详细综述了316L、15-15Ti和T91等三种结构钢在液态铅铋(和铅)环境中的液态金属腐蚀和液态金属脆化这两种最重要的性能退化现象的基本特点、关键影响因素和微观机理,并综述了抑制这两种性能退化效应的技术手段的优缺点,包括系统设计优化(优化堆内构件几何形状降低紊流等)、主动氧控(结合大量腐蚀数据绘制了详细的316L系列奥氏体不锈钢和9Cr/12Cr铁素体/马氏体钢的氧控边界图)、材料改进(合金化、表面涂层、新材料开发如高熵合金、MAX相等),论文最后总结了不锈钢的液态金属腐蚀和液态金属脆化性能的基本结论以及相关抑制技术措施、展望了铅基快堆材料近期和中长期发展方向。该综述论文对铅基快堆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261 评论

开心土星

domain conflicts需要输入所有作者所属单位的域名,以及其他有利益冲突单位的域名。

not available表示仍未投稿成功。

Domain conflicts是为了防止你的论文被分配到跟你合作关系的人手里。正确的填法举例:mit.edu;ox.ac.uk;microsoft.com.

具体例子,比如四川大学,则为:。

一、找准期刊进行投稿

选择一本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因为,从规范意义上来说,投稿并不是盲目地将文章投递出去而已,需要作者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以提高文章的发表概率。

二、甄别期刊采编方式真伪

众多学术期刊编辑部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采编网站,而作者可以在各家学术期刊网站上获取所需的文章信息,通过网络采编系统进行投稿。相应地,一些假冒学术期刊的网站也随之出现,作者必须擦亮眼睛,加强甄别, 找到真正的期刊采编系统,才能有助于其顺利投稿,不走弯路。

107 评论

相关问答

  • 自然杂志发表论文mit

    3月5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第一作者均为中国科大10级少年班校友曹原。曹原本科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博士生今年年仅21岁。

    小璇璇APPLE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mit一次发表7篇论文详解

    这么说可能让您不爽,但是实情是,即使您能被录取,以您中专生的实际情况,您也无法适应MIT的高强度学习的,毕业堪忧,甚至第一个学期就会被强制退学。祝好。

    大花的大呆地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期刊投稿投稿

    1,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我们大部分人都拥有着电子产品,相较于以前的投稿方式的匮乏,现代社会中的投稿方式不可谓不多。首先使用的投稿方式就是通过电子邮箱进行投稿。 2

    风荷丽景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投稿投稿期刊

    可以投稿的杂志有《中国青年》、《作品》、《东方文学》。 1、《中国青年》 这是一本95岁的杂志,永远和青年在一起,笃信思考的力量,澎湃生活的热望。有坚守,有改变

    傲慢的猩猩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投稿期刊投稿

    1,现在是信息化时代,我们大部分人都拥有着电子产品,相较于以前的投稿方式的匮乏,现代社会中的投稿方式不可谓不多。首先使用的投稿方式就是通过电子邮箱进行投稿。 2

    唯一201314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