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39

Rachelchel
首页 > 论文发表 > 卢越发表论文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专属兔兔的

已采纳

据考证,卢梅坡与卢钺是同一人。文章转载寻找卢钺作者:大侠茶居 卢钺是谁?知道的人肯定不多。在明•万历版《永泰县志》卷三《纪献》这一辑 “进士”榜中,有关卢钺条目只有十一个字:淳祐四年,有卢钺,字威重。民国版《永泰县志》卷六《选举志》进士榜里,多了几个字:淳祐四年甲辰,留梦炎榜:卢钺,字威重,户部尚书。看从上述文字,只知永泰进士有卢钺这个人,但没有更具体的记载。古人留下了一个谜团!近千年时光,无人对其探究。那么要是将卢钺与卢梅坡连在一起呢?卢梅坡就是宋末那个写了两首著名咏梅诗《雪梅》的诗人,这就大不同了。永泰已经有了一位豪放派词人张元干,再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那就有趣了。在永泰,最早关注卢钺与卢梅坡及有可能为同一人的,是文史爱好都陈肖波。肖波从小受爷爷影响,喜欢地方文史,特别是与嵩口有关的人物与事件。他在网络上看到钱钟书先生与南京师范大学王三毛教授有关卢钺与卢梅坡研究文章时,如获至宝,随即发与我看。这一看,也让我感兴趣。后来,他带我去嵩口,在二中一位卢氏族人那里,看到一本道光乙酉年(1825年)手抄本《范阳卢氏族谱》。慢慢翻看,一页页发黄的毛边纸族谱,有关卢钺的记载越来越多,卢钺这个人渐渐清晰起来,一条非常明晰的人生轨迹与家族发祥脉络浮现在眼前。族谱中写明石龙溪这个地方为祖居地,想必芦洋会有人知道石龙溪在何处。心就就有了冲动,与肖波商定,来一次寻找卢钺之旅。2015年12月12日,雾天,草叶上都是湿漉漉雾水。我们一行7人,从嵩口出发,经大喜村,然后从里洋村一条小道上山。担任此次向导的卢益荣老人是嵩口芦洋村卢氏族人。时年68岁的卢益荣老人说:确有石龙溪这个地方,位于今嵩口镇里洋村与仙游县东湖村交界的地方,少时曾随族人前往石龙溪祭扫祖墓,亲眼目睹石龙祖居故址上尚存残墙、地基、柱础、石臼等遗物。石龙溪所在地东湖村,清代时隶属永福县(今永泰县)中和乡感应里二十八都。1957年才将东湖村从永泰县划归仙游县,就如三状元之黄定故居一都,旧时属永泰县,1958划归福清。小路几近荒芜,卢益荣老人手持砍刀走在前头清路,凭着依稀可见的路坯,走走停停,速度很慢。越走山越高,林更密,雾更浓,有时像傍晚。登到山顶时,竟然是一片原始森林!粗大的阔叶林参天挺拔,古老的树木就像一群留守老人,可惜它们不能言语。卢老伯四处查看,发现走错路了!无功而返。返回时,我们一起去里洋村,到里洋村时,卢老伯记起原来的路,才知这次方向是走错了!回去后我把族谱中有关卢钺的记载拍下,现在,可以沿着族谱留下的路,一步步探寻卢钺的足迹。隔着这样的时空距离,应该感谢有情的文字,还原了卢钺以及这个家族的繁衍过程。卢钺(1193——1275),字威仲,号元庵,永福石龙溪人,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太子少保等。尽管县志上都没有具体记录卢钺出生与居住地,《卢氏族谱》却多处记载卢钺的出生与族人居住地“石龙溪”、“永邑石龙溪”或“二十八都石龙溪”。此前史料都无记载卢钺生卒年月,在族谱中却有详细记录:“钺公,字威仲,别号元庵,堑公次子,柱公之孙,居石龙,生于庆元四年癸丑四月十七日午时,享寿五十二登宋淳佑甲辰科进士,钦命中军监兼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兼理给事,告老归隐于家,以山水自娱,谥于乙丑年十月念七日酉时,享寿八十有三,帝嘉其,谥文肃。”卢钺生卒时间,我与肖波探讨过,他曾做过比对。他认为:谱中记载卢钺生于“庆元四年”应是笔误,因“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是戊午年而非癸丑年,且“庆元四年”距离登科的“淳佑甲辰”年(公元1244年)是47年,而非52年,如果出生于“庆元四年”,根据族谱记载卢钺“享寿八十有三”,那么卒年应是1280年,而南宋已在1279年的崖山海战中被蒙元所灭,不可能如谱中所载“帝嘉其,谥文肃”。因此,卢钺应是出生于南宋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绍熙四年正是族谱中所载的出生年“癸丑”年。绍熙四年距其登第的“宋淳祐甲辰”正好是52年,与族谱中记载的“享寿五十二登宋淳祐甲辰科进士”相符。据“享寿八十有三”推断,其卒年应是1275年(南宋德祐二年),其时南宋还未灭亡,都城临安也尚未被元军攻破,与“帝嘉其,谥文肃”相符。以此判断,卢钺出生应是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卒于南宋德佑二年(1275年),享寿八十有三,这与族谱记载相吻合。卢氏族谱始修于宋末,元明清都有续修,一次次修谱,产生一些笔误是完全有可能。再说2015年冬天,我们探访石龙溪未果,一直耿耿于怀。无论它曾属永泰,还是今属仙游,这个小地方一门出过九进士,还有一位著名诗人、户部尚书卢钺(卢梅坡),理应引起有地方文化部门重视。石龙溪想必是个奇山异水清幽之地,与肖波约定,将再探石龙溪。肖波说看看到实地能不能找到一些古迹、古墓或者字刻。石龙溪此名,有点霸气,也诗意,蕴含古典气息。卢氏族谱对迁居石龙溪这样记载:族祖居永邑之石龙溪,盖其山川秀丽毓人,多生俊雅奇才,在有宋者,曰光前曰楚曰榕曰柱,父子同榜昆季联芳一朝济美,世世蜚声。从河南入闽,《卢氏族谱》也载得详细:“振元公,居河南,家道清寒,时大宋皇佑元年岁次已丑携宗从王来闽,赘于永之石龙溪陈崇芳君之次女为室”、“振元公因困极甚,携宗从王来闽省,贾于南街,大宋至和二年间入赘永之石龙溪,历四世,父子甲第,昆季联芳,满门济济,可以为甚矣!”从此可知,卢钺的先祖振元公于宋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从河南来闽,先是居于福州,在南后街从事商业。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卢振元入赘到永泰石龙溪(今永泰嵩口与仙游交界处)陈崇芳家。石龙溪山川奇丽,钟灵毓秀,卢氏历经四代,甲第联芳,蔚成望族。石龙溪地处偏远山区,卢氏这一族人经过数十年繁衍生息,家族逐渐兴盛。据《永泰县志》和卢氏族谱记载,从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到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的一百三十余年间,卢氏一门先后有卢光前、卢楚、卢榕、卢炎、卢镇、卢垢、卢德宣、卢宁和卢钺九人高中进士,其中卢钺最为显赫。九进士中不乏父子、叔侄、兄弟蝉联,父子甲第,昆季联芳,满门济济,与月洲张氏一样,堪为科举史上一道靓丽风景线。现在要说说,卢钺是否就是卢梅坡?卢梅坡,里籍姓字皆不详,《全宋诗》亦无小传。以两首雪梅诗留名千古。在学界上,钱钟书先生最早提出卢梅坡与卢钺应是同一人。钱钟书《宋诗纪事补正》云:“本书卷六十六有卢钺,字威仲,永福人,疑梅坡其号也。”研究卢梅坡的学者、南京师范大学王三毛教授认为,钱钟书的猜测是成立的。王三毛教授论文《宋末诗人卢梅坡考》一文作了非常详细的考证。王三毛教授之所以断定卢钺、卢梅坡为同一人,首先查找到他们都是闽人,又生活在同时代。《宋末诗人卢梅坡考》:“傅张文据陈著《跋徐子苍徽池行程历》及陆文圭《送唐子华序》,定卢梅坡为宋末人。”陆文圭云:“壬申(1272)、荧西(1273),余始弱冠,习《春秋》,受学于梅坡卢公。”傅张文据此云:“壬申、癸酉即宋度宗威淳八、九年( 1272-1273) ,此时卢梅坡还在世。”而刘埙记:“威淳七年五月四日御试集英殿,敕差详定……朝散大夫权尚书工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兼祭酒侍读卢钺。知卢钺咸淳七年正在朝中为官。”他们都有过寓吴经历(江苏苏州)。陆文圭《送唐子华序》:“壬申、癸西,余始弱冠,习《春秋》,受学于梅坡卢公,公板以登诸老之门,如存斋陈公、本心文公、止堂(引者按,疑是耻堂)高公、陵阳牟公,皆一时之望,余俱得拜床下。卢寓苏台,晚归闽。陈以下聚居霅上。”苏台即姑苏台,指苏州。卢梅坡寓居苏州,故陆文圭得以登门求教。陈经、文及翁、高斯得、牟端等“聚居书上”,霅上在今浙江湖州市,因境内霅溪得名。因为离得近,卢梅坡让陆文圭结识他们。陆文圭又说卢梅坡“晚归闽”,这便证明原籍福建。王三毛教授《宋末诗人卢梅坡考》有一段描述:徐元杰说:“此人(引者按,指卢钺)家本三山(福州别称),少失估恃,今贫而无家可归,闻往吴江娶妻就赘。”卢钺在《王著作集原序》:“铖少始知学,景行前修,闻邻邑福清有郑介公侠....第念生长永阳,距福清才一舍,且尝习《春秋》,今复寓吴。”一句“第生长永阳,距福清才一舍”,已表明自己为永泰人,永阳为永泰雅称,从永泰到福清,走一天就能到达(故有一舍之说)。卢钺与卢梅坡都习《春秋》。陆文圭《送唐子华序》知卢梅坡治《春秋》;卢钺《王著作集序》自云习《春秋》,《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亦云:“卢钺字伟节,福州人,淳祐四年留梦炎榜进士及第,治《春秋》。《宋末诗人卢梅坡考》,论证卢梅坡即卢钺,有以下充分理由:在查证众多历史古籍中,发现卢梅坡与卢钺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生活在南宋末期,同为闽人(福建人),都有寓居姑苏(苏州)的经历,且都是“晚归闽”(告老还乡)。元代著名学者郭豫亨咏梅集句《梅花字字香》中把原为卢梅坡的“骚人搁笔费评章”和“铁笛一声人倚阑”两句名句直接写为卢钺所作。此书编写于元至正三年(1311年),距卢钺去世的宋德佑二年(1275年)仅36年,可以说基本为同一时代,时人对卢钺爱梅、自号梅坡的情况记忆犹新。作为同时代的大学者郭豫亨广闻博识,学养极高,对南宋著名诗人卢梅坡即卢钺的情况应是熟知的,他的记录真实可信。在卢梅坡交游的同道中亦多是与卢钺有交集的朝中同僚,从中印证了卢梅坡与卢钺的关系。南宋文学家陈著在《跋徐子苍徽池行程历》中有云:“良泉徐子苍以《徽池行程诗编))示,……良泉拟寄卢梅坡之诗,有曰:‘但愿绿阴青子后,只如疏影暗香时。’后三年余当和此诗以寄。”从文中可知陈著与卢梅坡相识,查陈著曾与卢钺同为著作郎,二人同朝为官,系同僚关系。陆文圭文中所述“壬申、癸酉”即宋度宗咸淳八、九年(1272一1273年),陆文圭此时受教于卢梅坡,亦可说明卢梅坡为宋末人。而且卢钺咸淳七年遭台评论罢,咸淳八、九年正好赋闲在家,有“治春秋”和“寓姑台”经历。写诗表明寓居苏州经历。《姑苏台览古》:“姑苏台下百花洲,解语香魂此旧游。巧笑已倾吴子国,浅颦又涴范公舟。湖山四顾无奇骨,五霸俱空等拙谋。杯酒酹江应自誓,男儿西北有神州。”青年陆文圭得以有机会受教于卢梅坡门下,研习《春秋》,这些情况恰好与卢钺的经历完全吻合,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卢梅坡与卢钺的关系。从元初郭豫亨咏梅集句《梅花字字香》把卢梅坡的咏梅诗句标注为卢钺所作,这就将卢梅坡与卢钺连在了一起。南宋有不少号梅坡者,这与南宋的历史大有关系。一个偏安一隅的破碎小朝庭,造就了许多忧国忧民之士,一些文人墨客从梅花中找到精神寄托,以梅自喻,故自号梅坡者也多。肖波在研究卢梅坡时,从一些诗词文集中找到蛛丝马迹。特别是宋末元初著名学者熊禾(建阳人)的诗集中有一首《别永福诸友》,诗云:“高哉永阳山,清哉永阳水。不须问芝岭,不须寻桃源。……梅坡先生真绝俗,夜月清标照寒水。年移物换耳不闻,不挠不污直如矢。……虽然文章亦未授,山深最喜习气淳。万方飒飒声一概,此地未着裘马尘。”从诗中可以看出,宋末时永福县(即永泰县,雅称永阳)有一位超凡脱俗的名士“梅坡先生”。而宋末,卢钺已“告老归隐于家,以山水自娱”(见《卢氏族谱》)。熊禾诗中描写的地点、人物等都与卢钺晚年归隐故里、石龙溪情形相似。肖波推测:当时在学术上已小有名气的青年学者熊禾,在卢钺晚年归隐故里时特意前来拜访,诗中写的“虽然文章亦未授,山深最喜习气淳。万方飒飒声一概,此地未着裘马尘。”虽然未与梅坡先生未有文章上的交流,却喜欢这里的山水与淳朴,这里更无喧嚣的尘世风气。卢钺让人探究的不是官职,而是他的两首《雪梅》。特别是:“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境高绝,不落窠臼,是历代咏梅诗中峰巅之作,无人超越。王三毛的《宋末诗人卢梅坡考》发表刚好10年,在这10年间,一直无人提出异议,足见其考证功夫的扎实与史料的翔实。王三毛教授在众多史料典籍中找出卢梅坡与卢钺之间许多关联,认定为同一人。而陈肖波在王三毛教授研究基础上,再深入研究,查找更多资料证实卢梅坡即卢钺,写出《宋末诗人卢钺生平事迹考略》一文,有力地证实了卢梅坡即卢钺。一个历史悬案始于尘埃落定。

159 评论

桑珠欢穆

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当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227 评论

小东菇1

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当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出自:南宋诗人卢钺《雪梅二首》

原文: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扩展资料:

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237 评论

qiuqiuFreda

(1)这是宋代诗人卢梅坡咏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梅”“雪”的评论,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梅雪争春未肯降”,这句是写梅雪在“争春”上互不相让。因为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香气飘散,给人以一种春天不久要来临的感觉;而白雪几经降落,也意味着春天不远了。“未肯降”即不肯认输。“骚人搁笔费评章”,这是指诗人要评价梅雪谁是报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笔,好好地权衡一番。“骚人”,即诗人:“搁”,放下:“评章”,评论。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梅须逊雪三分白”,这句作者从颜色角度来写,梅不如雪那样洁白。“三分”以实写虚,是“少许”的意思。这是梅的短处,恰是雪的长处。“逊”,逊色、差一点。“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作者从气味角度来写,雪当然不具备梅花的香味。这是雪的短处,恰是梅的长处。“输”,这里作“差”讲。三、四句意思:(看来)梅花在白的俏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白雪在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一“色”一“香”,一“长”一“短”,堪称神思巧运:“骚人搁笔费评章”的难题,作者轻轻巧巧一笔即“盖棺”——其实是既“盖”又未“盖”,因为“色”与“香”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啊!(2)对于咏物言志的诗,我们要从物中获得启示,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即“由此及彼”)。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275 评论

饭团爱上飞

卢月是谁?卢梅坡,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与刘过是朋友,以两首《雪梅》留名千古。《全宋词》录其《鹊桥仙》(三月廿一)等4首。"梅坡"应该也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到现在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佚了,独留下一个卢梅坡的名字。

152 评论

xiaoqiao945

两个人相比是王安石出名王安石者,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也。王安石对经学研究深透,被誉为“通儒”, 在文学上,其散文简洁峻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长于说理(反感!)与修辞;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沉郁壮阔。在政治上,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也初步实现了这一目标。因为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新法只有短短的15年寿命,但是影响深远。由此我评价他为有远见,有担当,有魄力的政治家,改革家。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三二),调建昌军学教授(《宋史翼》卷一七)。景定五年(一二六四)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五年,擢给事中(《宋史》卷四一六《马光祖传》)。出知隆兴府(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官终户部尚书(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今录诗五首。► 5篇诗文

326 评论

草泥马叔叔

【习作例文】个性的爱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中,至死不渝的爱莫过于“神雕侠侣”。这种爱冲破了世俗的冷眼、道德的束缚。扬过爱小龙女,爱得自私,爱得极端,他根本不在乎小龙女没有陆无双精灵,没有郭襄可爱。在他眼中,小龙女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怒都是世间的最美。都说当局者迷,事实上旁观者也未必清。面对扬过与小龙女的爱,旁观者或许会有这样那样的看法,这样那样的遗憾,非要给小龙女一个所谓的评价,是不是显得有点多余且无聊呢?爱,其实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从来没有什么对于错,只有付出与接受,这就是爱的个性。扬过爱她,这比任何评价都来的真实、权威。我们又何必自讨没趣,以自己的喜好去妄加评测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试图给梅与雪作一个公允的评价,但现实中似乎没多少人买他的账。喜爱梅的人与喜爱雪的人,他们爱梅就是爱梅,爱雪就是爱雪,甚或两者都爱,压根就没作这样的比较。这样看来,旁观者的卢是不是也犯了多虑之弊呢?倘若每一次抉择都象卢梅坡那样拈得清,张无忌也许会踬踣在情网中,再不能与赵敏泛舟湖上。须知一个故事再美好,只能有一首主题歌。爱梅的人岂是不知梅没有雪白?但即便这样又如何?我爱梅,可以包容他所有的缺点。她不艳丽,因为她是“天然去雕饰”;她不崎岖,因为她在平凡中保有着一份坚韧;她不雪白,因为她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色,有傲立寒风的温柔。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爱,就要爱得自私,爱得彻底。世间诸多的情感,没有中立的,中立的情感是淡的,咀嚼不出人生的味道。有人说苏小小才艺双绝,倾国倾城,可惜是一青楼女子。此人最大的不足是作为旁观者看不清暧昧的现实。苏小小若不是青楼女子,也就成不了奇女子。她将美陈列于集市,蔑视精丽的高墙,不作姬、不作妾,不立牌坊,她将自己的最美带给了文人墨客,在二十岁时留下自己最靓丽的背影悄然离开。这足够了,喜欢她,没必要在乎“可惜是一青楼女子”吗?所谓公允的评价,还是留给那些徘徊于生活边缘的人吧。真正融于现实,热爱生活的人,他们的心中的确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或许就是生命的本真吧!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要仔细阅读材料,明白材料所蕴含的意思。材料中,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说句公道话,梅没有雪那样洁白,雪也没有梅那样清香,二者各有所长,难分高下。据此理解,可有如下立意角度:(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2)评价他人、看待自己,要力求客观公允。(3)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活出自信。(4)责己恕人承认自己的缺憾善于发现、包容别人的不足。(5)追求完美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130 评论

小米一箩筐

王安石名气大。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主要成就折叠变法革新王安石王安石王安石王安石主词条: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2]积贫局面的改变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积弱局面的改善参考词条:熙河开边改变“积贫积弱”的现象是王安石变法的总方针,富国强兵是变法的总目的。通过“强兵之法”的推行,积弱局面得以缓解,北宋国力有所增强。保甲法的推行,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并节省了大量训练费用;裁兵法提高了 军队士兵素质;将兵法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保马法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大大提高,同时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军器监法增加了武器的生产量,质量也有所改善。变法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吐蕃,收复河、洮、岷等五州,拓地两千余里,受抚羌族三十万帐。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也是两宋时期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作战时,北宋朝廷开疆拓土、大展神威而大获全胜的唯一战例。同时培养出了王韶、章楶等杰出将领,并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对宋与西夏的战争格局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折叠文学成就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不失大家风范。[3]散文王安石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王安石的论说文,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结构谨严,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为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王安石的短文,直陈己见,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如史论《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简洁明快而省力,亦记游,亦说理。诗歌主词条:王荆公体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词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和阐释佛理两类,“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其抒情词作,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豪纵沉郁,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共开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195 评论

相关问答

  • 发表论文越快越好

    现在发表一般都找中介了,很少自己写自己投稿发的,那样慢而且通过率低,快速发表的话可以找一下中介,网上一搜就能搜出来,但是针对这种的中介一定要谨慎,普刊的话一定要

    君和家人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卢越发表论文

    据考证,卢梅坡与卢钺是同一人。文章转载寻找卢钺作者:大侠茶居 卢钺是谁?知道的人肯定不多。在明•万历版《永泰县志》卷三《纪献》这一辑 “进士”榜中,有关卢钺条目

    Rachelchel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卢柯发表science论文

    卢柯,1965年5月出生于甘肃华池,原籍河南汲县。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开着拖拉机飚车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卢奇发表的论文

    鲁迅原名周作人因为其母亲姓鲁,故笔名鲁迅他还有一个弟弟,叫周树人虽然这个弟弟对共产党没有很好的了解,但是在文学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美文很出名

    艺海秦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卢向飞发表论文

    1、杨梅里容易有幼虫,其中最常见的是哪种昆虫的幼虫?果蝇 2、非处方药的标识分为两种,印有哪种颜色标识的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绿色 3、大鹏以同样的速度驾

    敏芳在上海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