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法是现代医学临床免疫诊断的重要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再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ELISA可用于测定各类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比如现代检测的各类病毒、寄生虫等抗原抗体、激素、肿瘤标志物还有一些毒物药物都是通过该项技术进行测定的.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固相的抗原或抗体、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和酶作用的底物.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写ELISA)
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为免疫学中的经典实验。
基本原理为: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扩展资料
结果判断——
1、定性测定:
定性测定的结果判断是对受检标本中是否含有待测抗原或抗体作出"有"或"无"的简单回答,分别用"阳性"、"阴性"表示。"阳性"表示该标本在该测定系统中有反应。"阴性"则为无反应。
2、定量测定:
ELISA操作步骤复杂,影响反应因素较多,特别是固相载体的包被难达到各个体之间的一致,因此在定量测定中,每批测试均须用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参考标准品在相同的条件下制作标准曲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LISA
ELISA的英文全称是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s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顾名思义,该方法涉及到用酶标记(联接)抗体或抗原和免疫吸附(一般指抗原抗体的反应)过程。该方法可以广泛地用于测定各种生物分子。
医学上ELISA指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为免疫学中的经典实验,本词条从定义、基本原理、分类方法、操作要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
扩展资料:
ELISA操作步骤复杂,影响反应因素较多,特别是固相载体的包被难达到各个体之间的一致,因此在定量测定中,每批测试均须用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参考标准品在相同的条件下制作标准曲线。
测定大分子量物质的夹心法ELISA,标准曲线的范围一般较宽,曲线最高点的吸光度可接近,绘制时常用半对数值,以检测物的浓度为横坐标。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将各浓度的值逐点连接,所得曲线一般呈S形,其头、尾部曲线趋于平坦,中央较呈直线的部分是最理想的检测区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LISA
ELISA的全称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用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因为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所以敏感性非常高,可以检测极微量的待测物,在医学上的应用很多,只要是蛋白质基本都可以检
ELISA法是现代医学临床免疫诊断的重要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再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ELISA可用于测定各类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比如现代检测的各类病毒、寄生虫等抗原抗体、激素、肿瘤标志物还有一些毒物药物都是通过该项技术进行测定的.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固相的抗原或抗体、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和酶作用的底物.
ELISA的英文全称是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s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顾名思义,该方法涉及到用酶标记(联接)抗体或抗原和免疫吸附(一般指抗原抗体的反应)过程。该方法可以广泛地用于测定各种生物分子。
介绍 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和 EIA (enzyme immunoassay) 都是免疫学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样本(例如血清、尿液、唾液等)中特定物质的存在。两种方法都使用酶标记的抗体来检测物质,但是它们在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和测试结果的解释方面有所不同。 原理 ELISA方法使用抗原-抗体反应,即将待测物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检测酶标签的二抗与抗体的结合情况,从而确认检测结果。EIA也使用抗原-抗体反应,但是与ELISA不同的是在测试样本前要处理样本来消除干扰物质。 类型 有直接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抗体夹心ELISA等多种类型。其中,直接ELISA直接用来检测待测样本中的抗原;间接ELISA使用特异性的检测抗体来检测待测样本中的抗体;竞争ELISA和抗体夹心ELISA则是用来检测待测样本中的抗原和抗体。EIA方法则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但是在测试前要经过处理。 应用 ELISA和EIA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中。例如,ELISA可以用于检测肿瘤、传染病等疾病的相应抗体或抗原;EIA可以用于检测毒品、激素、药物、气体等。此外,两种方法也可以用于食品卫生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优缺点 ELISA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但是操作相对复杂,可能会受到干扰物质的影响。EIA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对干扰物质也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但是在处理样本和结果解释方面存在难度。 总结 ELISA和EIA方法虽然有些不同,但是都是检测生物样本中特定物质的有用工具。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哪种方法,在保证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和方便操作。
ELISA的全称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用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因为原理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所以敏感性非常高,可以检测极微量的待测物,在医学上的应用很多,只要是蛋白质基本都可以检
侧重记事的论文,以叙述事情的 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侧重状物的论文,以状物为主, 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石榴》《海燕》。
公式和图表如果是图片格式的就测不出来了 这个系统主要检测关键词、段落长度、段落数量、最大段长,首段字数、末段字数等文档特征,一般都会查到抄袭内容,你只要把文字多用同义词替换就可以避过
我们有本科专业,也有专科。 从就业的角度出发,也可以考虑学一门实用的技术,其实计算机专业就是很好的, 比如ui设计、4G移动开发、互联网编程、大数据、云计算、VR等等就业前景都挺好。 看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然后选择就行... 我们的很多学生都是学有所成,祝你一切顺利
不知道你所说的统计是什么方面的,如果是科学计算方面的要用专业的科学计算软件,如Matlab、Origin等等,但是如果是简单的统计用Excel就OK
我所知,现在不同杂志社的发表价格差很多,尤其是核心期刊,光版面费就好几千。 至于普刊,价格也差的比较多,一般专业类期刊就贵些,综合类期刊稍微便宜些,我以前在百姓论文网发表过几篇论文,感觉价格还可以,你也可以去问问。 如果想要分辨期刊的价格,建议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 1、上网搜一下期刊,在都是正规期刊的前提下,一般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网上发表越贵 2、相对而言,知网收录的期刊,比其它网站收录的能贵些 3、这个是最简单的,直接询问杂志社 纯手打,望选个满意。。
排版,文字排版Word、数学公式Mathtype、文献管理Endnote 画图,看你那个学科、画什么图了。统计图,理科一般用Origin,社科类一般是SPSS
用excel软件,专用处理表格的!
编辑数学公式肯定是要用公式编辑器啦,你可以选择使用word中自带的公式编辑器,也可以下载一个mathtype公式编辑器,一般来说写论文的话用mathtype比较多,因为功能比较全面一些,比word自带的公式编辑器要好用一些。你直接下载一个,:mathtype./xiazai.直接进行安装就可以,一般在word里面就会自动加载mathtype选项,如果没有可以进行手动加载,也可以使用“插入”——“对象”——“mathtype equation ”这样来打开编辑公式
文章中英文书名不用书名号,将书名变成斜体的即可。学术论文中的英文一般采用Times New Roman font或者是Times Roman。
一般而言,我们拟合ELISA标准曲线选用比较经典的Curve Expert 或者Curve Expert 软件。
ELISA的英文全称是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s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顾名思义,该方法涉及到用酶标记(联接)抗体或抗原和免疫吸附(一般指抗原抗体的反应)过程。该方法可以广泛地用于测定各种生物分子。
你这问题有点不知问什么的,elisa没有说敏感性的,只有说灵敏度。如果是说灵敏度的话,一般是指试剂盒的最小计量点。
我用的是间接ELISA,以下copy自我的毕业论文:将抗原用包被液稀释至约10 ?g/mL;分别将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用TBS倍比稀释,稀释梯度从1:200,1:400至1:204800,二抗用的是HRP标记的羊抗兔IgG(1:5000稀释) 。酶标仪测定450nm处各个孔的吸光度(A450),计算阳性血清与阴性血清的吸光度之比(P/N),当P/N<时为阴性,当P/N≥而<为可疑,当P/N≥为阳性,将P/N≥时所对应的抗体最高稀释倍数作为抗体的效价。
临床ELISA测定现通常为采用手工操作的以微孔板条为固相的测定模式,测定操作非常简单,一般涉及到标本的收集保存、试剂准备、加样、温育、洗板、显色、比色、结果判断和结果报告及解释等方面,其中任一步骤的不当都会影响测定结果,且尤以加样、温育和洗板等步骤为甚。现分述如下。 一.临床标本的收集和保存 用于ELISA测定的临床标本最为常用的是血清(浆),有时因为特定的检测目的,也用到唾液、脑脊液、尿液、粪便等标本。目前临床上使用血清标本测定的标志物一般有传染性病原体的抗原和抗体、肿瘤标志物、激素、特种蛋白、细胞因子和治疗药物等。对用于激素和治疗药物测定的血清标本的收集,要注意收集时间甚或体位有可能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如可的松在早晨4~6点之间,会有一峰值出现:生长激素、促黄体激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均以阵发性方式释放,因此,在测定此类激素时,有必要在密切相连的时间间隔内采取数份血样本,以其中间值为测定值。又如当从卧位变为站立位时,血清中肾素活性将出现明显增高。再如治疗药物的检测,应根据药代动力学选择服药后的最适时间抽血检测。用于传染性病原体的抗原和抗体、肿瘤标志物和特种蛋白等的检测的血清标本的收集则没有时间和体位方面的影响,只是在处理和保存方面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要注意避免出现严重溶血。血红蛋白中含有血红素基团,其有类似过氧化物的活性,因此,在以HRP为标记酶的ELISA测定中,如血清标本中血红蛋白浓度较高,则其就很容易在温育过程中吸附于固相,从而与后面加入的HRP底物反应显色。 (2)样本的采集及血清分离中要注意尽量避免细菌污染,一则细菌的生长,其所分泌的一些酶可能会对抗原抗体等蛋白产生分解作用;二则一些细菌的内源性酶如大肠杆菌的β-半乳糖苷酶本身会对用相应酶作标记的测定方法产生非特异性干扰。 (3)血清标本如是以无菌操作分离,则可以在2~8℃下保存一周,如为有菌操作,则建议冰冻保存。样本的长时间保存,应在-70℃以下。 (4)冰冻保存的血清标本须注意避免因停电等造成的反复冻融。标本的反复冻融所产生的机械剪切力将对标本中的蛋白等分子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引起假阴性结果。此外,冻融标本的混匀亦应注意,不要进行剧烈振荡,反复颠倒混匀即可。 (5)标本在保存中如出现细菌污染所致的混浊或絮状物时,应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检测。 二、试剂准备 在临床实验室,对试剂准备一般不太注意,通常的做法是,在实验时将试剂从冰箱中拿出来即用,而忽略了这种做法有可能影响后面温育时间不够的问题,其直接的后果是对一些弱阳性标本的检测出现假阴性。因此在ELISA测定中试剂的准备最为关键的是,在实验开始前,将试剂盒先从冰箱中拿出来,在室温下放置20分钟以上后,再进行测定,以使试剂盒在使用前与室温平衡。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后面的温育反应步骤中,能使反应微孔内的温度能较快地达到所要求的高度,以满足测定要求。其次,目前的商品ELISA试剂盒中的洗板液均需在实验室使用时对所提供的浓缩液稀释配制,因此稀释时所用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应保证质量。此外,当试剂盒以OPD为底物时,则底物溶液应在反应显色前临时配制。 三、加血清样本及反应试剂 在现在的ELISA商品试剂盒中,血清样本的加入几乎是唯一的要使用微量加样器加入样本的步骤。使用微量加样器加样必须注意的关键点是:加样不可太快,要避免加在孔壁上部,不可溅出和产生气泡。加样太快,无法保证微量加样的准确性和均一性。加在孔壁上部的非包被区,易导致非特异吸附。溅出会对邻近孔产生污染。出现气泡则反应液界面有差异。试剂的加入在国产试剂盒中基本上均是从滴瓶中滴加,除了要注意滴加的角度外,滴加的速度也很重要,滴加太快,很容易出现重复滴加或加在两孔之间的现象,这样就会在孔内的非包被区出现非特异吸附,从而引起非特异显色。所以,有时候一份标本用相同的试剂盒这次测定为阳性,下次测定为阴性,往往就是上述加样及试剂的错误所致。 四、温育 温育是ELISA测定中影响测定成败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ELISA作为一种固相免疫测定,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在固相上进行,要使液相中的抗原或抗体与固相上的特异抗体或抗原完全结合,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反应一定的时间。温育所需时间与温度成反比,即温度越高,则所需时间相对较短。最为常用的温育温度有37℃和室温,其次是43℃和2~8℃。 温育这一步是临床ELISA测定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步骤。通常目前国内ELISA商品试剂盒的反应温育时间为37℃ 30分钟~1小时,进口ELISA试剂盒则通常为37℃ 1~2小时才能有较完全的结合,低于1小时,可能会影响测定下限。因此,关于温育,在实际测定操作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保证在设定的温度下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一般来说,加完样本和/或反应试剂后,将微孔板从室温拿至水浴箱或温箱中时,孔内温度从室温升至37℃,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在室温比较低以及非水浴的状态下,这段升温时间可能还比较长,而在临床实验室中,很少有人注意这个问题,通常是将微孔板一放入温箱即开始计时,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实际测定中温育时间不够,弱阳性样本测不出来的问题。曾有一地处南方的血站同行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每一年的冬季总有那么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做HBsAg测定的室内质控中,测定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供应的1 ng/ml弱阳性样本时,总是测不出来,不知原因为何?这可能就与南方冬天室内温度较低有关,此时微孔板转入温箱后37℃温育时间不够,以致弱阳性样本测定为阴性。因此,为保证37℃下足够的温育时间,临床实验室可自行确定本实验室不同季节(不同室温下)微孔板从室温拿至温箱后需要多长时间孔内温度才能达到37℃,从而适当延长板条在温箱中的放置时间。具体的做法是,用一小温度计放置板孔反应溶液中测量观察即可。 (2)温育温度的选择。在有的ELISA试剂盒的说明书中,指出温育温度可有两种,例如,一种是37℃下1小时,另一种则为43℃下45分钟。从免疫测定的抗原抗体反应的本质来看,在较低的温度下反应较长的时间最为完全。如2~8℃下反应24小时。较高的反应温度,由于分子运动的加怜惜,反应时间缩短,这一点对分子含量较多的强阳性样本的测定没有问题,但对分子含量少的弱阳性样本则有漏检的可能。因此,我们建议在临床ELISA测定中尽量使用较低温育温度较长反应时间的条件。 (3)“边缘效应”的排除。以前在使用96孔板的ELISA测定中,常发现有“边缘效应”,即外周孔显色较中心孔深,产生这种“边缘效应”的原因可能为96孔板周孔与中心孔表面或热力学特征的不同。但有研究证实在温育中的热力学梯度可能是根本原因之所。聚苯乙烯本身为不良热导体,在实验室的常规ELISA测定中,将板从室温(通常在25℃左右)置于37℃温箱,板也升温时,在外周孔与中心孔之间可能存在一热力学梯度。因此使用水浴或在将反应溶液加入至板孔中时,将板和溶液均加热至温育温度(如37℃),就可以很容易地排除“边缘效应”,并且可提高测定的重复性。 总而言之,在临床ELISA测定中,要保证好的测定效果,可采用下述简单办法来确保温育条件,即尽量采用水浴,温育中让微孔板浮于水面上,或将浸透水的沙布放入一大饭盒中成一湿盒,放于温箱中,这样就会因为板条孔底部直接与37℃水或湿布的接触,以及水浴箱或湿盒内的高温度,而使反应溶液的温度迅速与温室平衡。 五、洗板 固相免疫测定技术是一种非均相免疫测定技术,需以洗涤操作将特异结合于固相的抗原或抗体与反应温育过程中吸附的非特异成份分离开来,以保证ELISA测定的特异性。因此,洗板对于ELISA测定来说,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以HRP作为标记酶的ELISA试剂盒中使用的洗板液一般为含的中性PBS,Tween20为一种非离子去垢剂,既含亲水基团,也含疏水基团,其在洗涤中的作用机理是,借助其疏水基团与经疏水性相互作用被动吸附于聚苯乙烯固相上蛋白的疏水基团形成疏水键,从而削弱蛋白与固相的吸附,同时在其亲水基团与液相中水分子的结合作用下,促使蛋白质脱离固相而进入液相,这样就可达到去掉非特异吸附物的目的,但由于抗体或抗原的包被通常也是通过在碱性条件下与固相的疏水性相互作用而被动吸附于固相,因此要注意非离子去垢剂的使用浓度,洗板液中Tween20浓度高于,可使包被于固相上的抗原或抗体解吸附而影响试验的测定下限。 在临床实验室中,ELISA测定的洗板一般有两种方式,即手工和洗板机洗板。手工洗板即是在每次反应温育后,将反应液吸出或甩干,然后在板孔中加满洗液,放置2~3分钟后,将洗液吸出或甩干,再在吸水纸上拍干。重复上述洗涤步骤3~4次,最后在吸水纸上拍干,即可进行下一步测定操作。洗板机洗板则是将上述手工操作改由洗板机进行,使用洗板机洗板的一个特点是,每次洗板后不能拍干,故有较多的液体残留,液体残留量小的洗板机洗板至彻底所需的次数要少于残留量大的洗板机。在特定临床实验室所使用的洗板机,到底洗多少次能达到要求,可进行下面这个简单的实验:选择4×8 HBsAgELISA包被板条,每2×8孔分别加入相同一份弱阳性和一份阴性样本,按试剂盒说明加入酶结合物并完成温育后,洗板孔时按第一排4孔洗1次、第二批4孔洗2次、第3排4孔洗3次——直至第8排4孔洗8次,加底物显色测定,如洗3次后,显色不再改变,即洗3次的板孔比色测定与4次、5次洗板的板孔的吸光度等相同,阳性/阴性值保持最大不变,则可以认定该实验室所用洗板机3次洗板即可达到要求。 六、显色 在目前的以HRP作为标记酶的商品ELISA试剂盒中,如以TMB为底物,则提供的底物为A和B两瓶应用液;如以OPD为底物,则试剂盒提供OPD片剂或粉剂,临用前配制。一般商品试剂盒显色反应条件为37℃或室温反应15~30分钟。从理论上说,37℃30分钟才可以使HRP的底物催化反应完全,尽管在最初的10分钟内,绝大部份催化反应即可完成。因此,为使弱阳性样本孔能有充分的显色,建议在37℃下反应25~30分钟后,终止反应比色测定。 此外,在加入底物开始显色反应前,最好是先检查一下底物溶液的有效性,即可将A和B两种液各加一滴于清洁的空板孔或eppendorf管中,观察是否有显色出现,如有,则说明底物已变质。以OPD为底物,配好后应为无色,否则就不能使用。以TMB为底物,整个显色反应过程无需避光,而以OPD为底物,则需避光进行。关于TMB和OPD的显色反应特点及注意点可参考前面有关章节内容。显色反应完成后,加入酸终止反应,振荡混匀后即可进行下面的比色测定或肉眼判断结果。 七、比色 ELISA的比色测定由酶标仪进行,有的同行可能会认为,既然由酶标仪进行,那么此时便可以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因为当代较为先进的酶标仪器仪表,均有较多的功能,使用不当,会得到令人难以理解的结果。如使用酶标仪比色测定后,有许多阴性测定孔的吸光度值为负数或测定假阳性率大大增加等等。这主要是没有正确地理解和使用酶标仪所致。至于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酶标仪详见后面有关章节。此处,只是强调下面两点: (1)比色测定时,一定要注意酶标仪的波长是否已调至合适或所用滤光片是否正确。由于有的临床实验室在进行ELISA测定时,以TMB为底物和以OPD为底物的试剂盒均有使用,而前者比色波长为450nm,后者为492nm,滤光片需根据要求随时更换。因此,容易出现滤光片错用的问题。 (2)单波长或双波长比色选择的问题。中档以上的酶标仪基本上都同时具有单波长和双波长比色功能。所谓的单波长比色即是通常的以对显色具有最大吸收的波长如450nm或492nm进行比色测定;而双波长双色则酶标仪在敏感波长如450nm和非敏感波长如630nm下各测定一次,敏感波上下的吸光度测定值为样本测定酶反应特异显色的吸光度与板孔上指纹、刮痕、灰尘等脏物所致的吸光度之和;非敏感波长下测定即改变波长至一定值,使得样本测定酶反应特异显色的吸光度值为零,此时测得的吸光度即为脏物的吸光度值。最后酶标仪给出的数值为敏感波长下的吸光度值与非常感波长下的吸光度值的差。因此,双波长比色测定具有能排除由微滴板本身、板孔内标本的非特异吸收、指纹、刮痕、灰尘等对特异显色测定吸光度的影响的优点,一般不必设空白孔。如在使用双波长比色时,仍设空白孔,就可能会造成前面提到的测定孔吸光度为负数的现象。由于ELISA测定中单个空白孔的非特异吸收上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每次测定或同次测定空白孔位置的不同均有可能得到不同吸光度测定值,故而在ELISA测定比色时,最好是使用双波长比色。 八、结果判定 临床ELISA测定按其表示测定结果的方式分为定性和定量测定两大类。定性测定只是对标本中是否含有待测抗原或抗体作出“有”或“无”的结论,分别用“阳性”和“阴性”来表示。可见定性测定通常是用于传染性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的测定,以判断特定病原体感染的存在与否。而定量测定则是对标本中待测抗原的多少进行量值测定,以具体数值表示。定量测定基本上是用于非病原体抗原物质的测定,如激素、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小分子药物等。目前国内在临床上应用的ELISA试剂盒绝大部份是用于传染性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测定,也有少部份用于αFP、hCG、细胞因子等的定量测定。ELISA定性测定的“阳性”和“阳性”的判定依据是试剂盒所确定的阳性判定值(Cut-off)。定量测定的“量值”依据是试剂盒中所带标准品同时测定得出的剂量反应曲线(又称标准曲线)。有关ELISA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后面将有专门章节讨论。本处只想强调的一点是,ELISA定性测定的“阴性”和“阳性”结果的判定依据只能是试剂盒本身所确定的Cut-off值,而不能以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供应弱阳性定值质控血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主要是因为以前有很多基层实验室均使用部中心供应的弱阳性定值质控血清(以前也称“临界值”血清)的测定吸光度来判定结果,高于其判为阳性,反之为阴性,而不管试剂盒Cut-off值为何。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实验室在坚持这种错误的做法。试剂盒的Cut-off值的设立是建立在一系列科学试验及统计学研究的基础上的(详见后述),而部中心供应的弱阳性定值质控血清主要是供临床实验室进行室内质控时使用。 下面再解释一下在ELISA定性测定结果判定中常用的一些缩写。 (1)S/CO:其中S为Sample(样本)或Specimen(标本)的简写,表示的是标本测定的吸光度值,CO为Cut-off值的简写。除竞争抑制法外,其它ELISA定性测定模式中,当S/CO值大于或等于1时,标本的测定为阳性,小于1时为阴性。 (2)S/N或P/N:其中S同(1),N为Negative(阴性对照)的简写,P为Patient(患者)的简写。较早的试剂盒很多都使用S/N或P/N≥为阳性判定标准,现仍有一些试剂盒使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与S/CO方式无根本性区别,只不过是前者将阴性对照(N)的倍视为Cut-off值而已。 九、结果报告及解释 临床ELISA测定结果的报告较为简单。定性测定报阴性或阳性即可;定量测定则报出具体的数值。结果解释比较起来要复杂的多,它要求实验室技术人员对所测定的项目有较为全面的知识基础。例如,对乙肝“两对半”结果的解释,不但要求检验者要知道不同的结果模式的临床意义,而且必须对乙肝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分子的变异及其对表型的影响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现在,检验不再是单纯的实验室测定,而已成为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即检验医学,这就要求从事医学检验工作的检验医师,对所做的测定项目除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否则就难免为时代所淘汰。 综上所述,尽管ELISA测定的操作步骤非常简单,但有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却较多,分布在测定操作的各步之中,尤以加样、温育和洗板为甚。为帮助大家分析查找测定中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特对常见问题及原因归纳总结于下表。临床ELISA测定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问 题 可能的原因(非试剂盒本身的原因)1.弱阳性质控样本检测不出 温育的时间或温度不够;显色反应时间太短;所用配制缓冲液的蒸馏水有问题2.测定的重复性差(相同样本两次测定结果不一致) 这是典型的由测定操作引起的问题,包括(1)加样本及试剂量不准;孔间不一致;(2)加样过快,孔间发生污染;(3)加错样本;(4)加样本及试剂时,加在孔壁上部非包被区;(5)不同批号试剂盒中组分混用;(6)温育时间、洗板、显色时间不一致;(7)孔内污染杂物;(8)酶标仪滤光片不正确;(9)血清标本未完全凝固即加入,反应孔内出现纤维蛋白凝固或残留血细胞,易出现假阳性反应等。3.白板(阳性对照不显色) (1)漏加酶结合物;(2)洗板液配制中出现问题,如量筒不干净,含酶抑制物(如叠氮钠)等。(3)漏加显色剂A或B;(4)终止剂当显色剂使用。4.全部板孔均有显色 (1)洗板不干净;(2)显色液变质;(3)加底物的吸光受酶污染;(4)洗板液受酶等污染。摘自《检验诊断与实验室自动化》2004年第4期
ELISA是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 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的简称。近二十几年来,免疫学分析方法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使用标记了的抗原和抗体的分析技术以后,使原来许多经典的分析方法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都不能相比。继50年代的免疫荧光(IFA)和60年代的放射免疫(RIA)分析技术之后,1971年Engvall和Perlmann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使得1966年开始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标抗体技术发展成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测定方法,建立了用酶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分析技术。它是继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酶技术,是一种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的方法。由于酶的高效生物催化作用,一个酶分子在数分钟内可以催化几十几百个底物分子发生反应,产生了放大作用,使得原来极其微乎其微的抗原或抗体在数分钟后就可被识别出来。 ELISA试验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实验诊断方法。将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敏感地检测体液中微量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此项技术自70年代初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其试剂稳定、易保存,操作简便,结果判断较客观等因素,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科学的许多领域。 ELISA基本原理 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 ELISA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基本原理有三条: (1) 抗原或抗体能以物理性地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间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并保持其免疫学活性; (2) 抗原或抗体可通过共价键与酶连接形成酶结合物,而此种酶结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学和酶学活性; (3) 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成正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显色的程度显示试验结果。 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多余的游离反应物,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特异性与稳定性。 在测定时,把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频率很高,故可极大地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 免疫组化技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50年代还仅限于免疫荧光技术,5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建立起高度敏感,且更为实用的免疫酶技术。免疫组织化学的全过程包括:1.抗原的提取与纯化;2.免疫动物或细胞融合,制备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的纯化;3.将显色剂与抗体结合形成标记抗体;4.标本的制备;5.免疫细胞化学反应以及呈色反应;6.观察结果。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标记免疫技术中发展最早的一种。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很早以来就有一些学者试图将抗体分子与一些示踪物质结合,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组织或细胞内抗原物质的定位。Coons等于1941年首次采用荧光素进行标记而获得成功。这种以荧光物质标记抗体而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称为荧光抗体技术(fluorescentantibodytechnique)。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写ELISA)
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为免疫学中的经典实验。
基本原理为: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扩展资料
结果判断——
1、定性测定:
定性测定的结果判断是对受检标本中是否含有待测抗原或抗体作出"有"或"无"的简单回答,分别用"阳性"、"阴性"表示。"阳性"表示该标本在该测定系统中有反应。"阴性"则为无反应。
2、定量测定:
ELISA操作步骤复杂,影响反应因素较多,特别是固相载体的包被难达到各个体之间的一致,因此在定量测定中,每批测试均须用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参考标准品在相同的条件下制作标准曲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LISA
ELISA 试剂盒方面可以咨询上海武昊公司,不知你是否知道样本中的含量,浓度如果在ELISA的检测范围之内没有问题的,你自己不会做也没事的,购买武昊公司的产品,他们可以帮你免费代做。
不是先后结合。你应该设立两组,即一组固相抗体加磷酸化抗原,然后另一组固相抗体加非磷酸化抗原。然后显色后对比两组的OD差异。加磷酸化抗体的组的OD当然高了。酶标抗体是抗你的磷酸化蛋白的抗体啊,这个是要你自制的。底物你用最普通的就行了,比如OPD、TMB等都行。 我建议你的酶标抗体用磷酸化抗体,而固化抗体最好不用磷酸化抗体,尤其是你的磷酸化蛋白只有1个磷酸化位点的时候。因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有可能去竞争结合磷酸化位点。
1. 你说的应该是sandwich elisa吧,这是双抗体夹心ELISA,是ELISA的其中一种,具体实验过程试剂盒上有明确的说明,按着说明做就可以,一般2~3小时吧。2. 要根据你要检测的目的蛋白的量选择试剂盒,不同的试剂盒的灵敏度是不同的,你要选择适合你用的,买试剂和的时候问问就可以。3. ELISA是非常成熟的检测方法了,你蛋白含量很低的话对试剂盒要求就比较高,最好用进口试剂盒,而且试剂盒的灵敏度一定要高,你预计你要检测蛋白的量要在试剂盒检测范围内,如果蛋白量太低,容易检测不出来,太高要稀释后再检测。祝实验顺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