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原:为何不断与五四对话.就像书名显示的,这本新书的写作,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思想操练。.如此比喻,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长期酝酿的结果。.十三年前我出版《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在“导言”中提及“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关键时刻...
陈平原:与“五四”对话解时代之感2009-04-3003:08陈平原:走不出的“五四”?2009-04-2316:59陈平原:汉语热并不等于中国文化热2008-12-1308:33陈平原:对30年如何从纪念走向研究2008-12-1308:33陈平原:大学扩招需要慢下来稍做调整2008-12-13
陈平原:互相包孕的“五四”与“新文化”.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我当然乐于共襄盛举,先后参加了三个国际会议,撰写《危机时刻的阅读、思考与表述》《新文化运动中“偏师”的作用及价值》《从“触摸历史”到“思想操练...
陈平原:百战归来仍战士——读温儒敏《为精陈平原:乐黛云:大器晚成与胸襟坦荡陈平原:博士论文只是一张入场券——谈博士陈平原:中国大学“双循环”的必要性与可行陈平原:与时代同行的学术史研究陈平原:文学的都市与都市的文学——中国文
文/陈平原.所谓的“五四运动”,不仅仅是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那一天发生在北京的学生,它起码包括互为关联的三大部分:思想启蒙,文学革命,政治。.虽然此后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思想的、学术的、文学的、政治...
陈平原:北大学生的“五四”记忆.在当代中国,只要你念过小学,都知道有个“五四运动”;可所谓“知道”,不等于真的理解。.更何况,我们每代人都在与“五四”对话,一次次的纪念与阐释中,其实蕴含着我们自己时代的困惑与追求。.九十一年来,每代...
陈平原:与“五四”对话解时代之感.关于“五四”的纪念、追怀、论述、阐释等,说“汗牛充栋”,一点也不过分。.凡在中国念过小学、中学...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等。
3月30日在北大举办的“五四与现代中国”论坛分上下两场,下午的分论坛有十七篇论文发表;上午则是六个主题演讲: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的《危机时刻的阅读、思考与表述》、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狭间直树的《五四运动与日中关系史概略》、四川大学
陈平原十五年前,我在《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的“导言”中称:“‘五四’之于我辈,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既是学术,更是精神。”这个立场,至今没有改变。这就很能理解,面对“五四”百年这么一个重要节点,我不能不有所表示。
实际上,我也正是在与五四的不断对话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学问及精神境界。1982年春,我开始在中山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撰写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即《论白话文运动》。...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进入五四,感受青春闪耀和历史厚重1987年出版的《在东西文化碰撞中》,无可避免地涉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此后,1988年的博士论文《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关于“五四”的纪念、追怀、论述、阐释等,说“汗牛充栋”,一点也不过分。凡在中国念过小学、中学、大学的,不管你日后从事什么职业,多...
演讲中,陈平原教授言及北京大学国文门1916级所办三个刊物。给人的印象是,《新潮》最受推崇,有大腕教授(如胡适)和北大校方支持,而《国民》颇受冷落,甚至无人理睬...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关于"五四"的纪念、追怀、论述、阐释等,说"汗牛充栋",一点也不过分。凡在中国念过小学、中学、大学的,不管你日后从事什么职业,多少...
与“五四”对话解时代之感陈平原关于“五四”的纪念、追怀、论述、阐释等,说“汗牛充栋”,一点也不过分。凡在中国念过小学、中学、大学的,不管你日后从事什...
翻阅陈平原的研究历程,记者发现:1987年出版的《在东西文化碰撞中》,无可避免地涉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此后,1988年的博士论文《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1998年出...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进入五四,感受青春闪耀和历史厚重1987年出版的《在东西文化碰撞中》,无可避免地涉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此后,1988年的博士论文《中国...
陈平原:所谓“SCI论文至上”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论文至上,二是英文论文至上。SC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上世纪80年代被作为评价指标引入中国,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