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陈寅恪比较文学论文观后感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大家趣味,以文史论文人这本书是去年为一个古风电台写人物专题文案时专门找来阅读的。图片发自简书App高中时我们学过白居易的《琵琶行》《观刈麦》,知道他晓畅直白的用语背后是他对“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知道陈寅恪先生,大概是在1972、1973年。最初是看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对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李太白氏族问题之推测,郭沫若引李白的《上云乐》诗来加以否定,后来更听到郭沫若说他大跃进的计划,是准备用十五年时间,在学问上超过陈寅恪。
比较文学代表一种文学的哲学,一种新人文主义。.它的基本原则是相信文学现象的整体性,否定文化经济中的闭关自守,并且由此认识到一个新的价值论的必要。.《比较文学的未来》谢弗勒:①比较主义的疆界:不重视作品与作家间的联系;依赖其他人文科学的...
陈寅恪的具体贡献有二:第一,改变了历史学研究的范式,不再局限于一家一姓的兴亡得失,而是把目光转向了集团的兴衰与阶级的升降。比如,对于魏晋异代,陈寅恪就指出,这是法家寒族被儒家大族取代的过程;对于隋唐帝国的崛起,陈寅恪则指出,隋唐帝国的背后是关陇集团。
陈寅恪先生写外文名用K这个字母,不能证明他用汉语读自己名内“恪”这个字,发的是Kè这个音。我实在想不通——若真想知道陈寅恪自己“读”什么音,为什么不请教听他本人说了几十年的人?又何苦步郑人买履之后尘,奉千里迢迢无声外文纸片为准绳?
陈寅恪原攻比较语言学,通晓多种文学,为他从汉文以外搜罗史料以治史,提供了较大的方便,他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即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运用这种中西结合的考证
四篇研究陶渊明论文的合集,用了两天读完。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从魏晋两朝清谈内容的演变和陶渊明家传信仰两方面入手研究,论证陶渊明外儒而内道、舍释迦而宗天师,创立“求融合精神于运化之中,即与大自然为一体的”新自然观,因此不仅是一流的文学家,也是古代的大...
虽说郭沫若写《李白与杜甫》的年代,陈寅恪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是郭沫若心里的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儿。.在1961-1962年期间,两个人围绕着《再生缘》一书,有过一段明里的文字因缘,暗里互相不佩服的交往。.尤其是郭沫若,似乎要憋足了劲儿要把陈寅恪比...
陈寅恪(1890.7.3-1969.10.7)对于中国史界而言,今年是深具意义的,因为是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前不久本人的一篇以笔谈为基础的论文《视域之融合:陈寅恪唐史研究特点与贡献的再考察》发表于近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五十七卷第四期,2020年7月),随后各…
今年适逢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作为时代象征和文化符号,陈寅恪(1890—1969)依然备受关注。譬如年初译林出版社推出简体横排版“陈寅恪合集”,引发了不小
也窥陈寅恪的比较文学与“比较观”摘要:对于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中所表述的比较文学中的比较观念,众家纷争的着眼点于两处:其一是关于所谓“比较...
摘要:对于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中所表述的比较文学中的比较观念,众家纷争的着眼点于两处:其一是关于所谓“比较”的提法是一种“比较”观念的纲举目张...
也窥陈寅恪的比较文学与“比较观”,陈寅恪,陈寅恪怎么读,陈寅恪与傅斯年,陈寅恪简介,陈寅恪集,吴宓与陈寅恪,陈寅恪的最后20年,陈寅恪故居,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
也窥陈寅恪的比较文学与“比较观”摘要:对于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中所表述的比较文学中的比较观念,众家纷争的着眼点于两处:其一是关于所谓“比...
回答:自由之思想,之精神陈寅恪在1920年代倡导,为人治学当有“自由之思想,之精神”。1953年已决定其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在他1953年12...
1961年到1962年之间,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开始发表多篇论文,对陈寅恪的《论再生缘》研究展开责难。郭氏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痛快地发泄他当年对陈氏之不满的大好机会。而陈寅恪本人在《...
也窥陈寅恪的比较文学与“比较观”重型货架批发qifuhuojia/dlong对于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中所表述的比较文学中的比较观念,众家纷...
摘要:对于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中所表述的比较文学中的比较观念,众家纷争的着眼点于两处:其一是关于所谓“比较”的提法是一种“比较”观念的纲举目张式的梳理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