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与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则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唯无身无私乎自然,然后乃能与天地合德。
《道德经》77章,天之道译文注释引语评析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①,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
今天我们来学习道德经第77章;这一章是非常重要的一章;本章承接第75章的赋税制度和76章的强弱生死的关系,通过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对比,进一步深入批判社会上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我们先来看一下…
世人之心多不平,贪心过强,损性害命,自我摧残,甚是可惜!本章是承上章“柔弱处下,强大处上”之意,继续阐述天道中正之理。.本章大旨有二。.一为“平”,二为“谦”。.所谓“平”者,即“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与之”。.这...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和大怨,必有余怨,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以和之,其伤不复,故必有余怨也。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有德之人念思其契,不令怨生而后责於人也。无德司彻。
《道德经》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它玄奥精深、义理博大,堪称哲理第一书。它以道法自然为核心,阐述了如何让人们的个人修身达到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等境界,如何让人们的处世达到以柔克刚、不求而得、天人合一等等境界,如何让君主的治国达到为无为而治、德善德信而令百姓莫之令而...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大家今天读到的传世本《道德经》是经老子后人多次改写而成,许多地方与老子原旨早已相去甚远。“吾有三宝”一章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例。老子原文并非“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这应该是全文最难理解…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有说道:“万物作焉而不为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成名就而不自我夸耀。
老子道德经最主要是向世人阐述2个“道”:天道和人道,而且很多时候,天道和人道是相同的,天道可以推及到人道。那么什么是天道?什么又是人道呢?其实,老子在《道德经》第77章中明确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道德经第77章;这一章是非常重要的一章;本章承接第75章的赋税制度和76章的强弱生死的关系,通过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对比,进一步深入批判社会上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我...
《道德经》第77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道德经》第77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
道德经研究华夏文明学1人赞同了该文章第七十七章张弓章\公平正义章第一段: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第二段: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道德经第77章解读张武忠初稿2017.9.15【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
——道德经77章解词:与:对着,面对抑之:压低恃:依赖,依仗见贤:见:彰显,炫耀。贤:才能对位翻译:天道的运行规律(天之道),犹如对着靶子张弓射箭(其犹张弓与),...
按章翻译《道德经》第77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乎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
因而,这一章是七十四章、七十五章里“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这一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表达了老子对统治者推行苛政的痛恨,对老百姓生...
因而,这一章是七十四章、七十五章里“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这一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表达了老子对统治者推行苛政的痛恨,对老百姓生活艰难困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