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称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驰的局势十分有利,汉武帝接受他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浅论董仲舒经学思想及其历史作用.doc,浅论董仲舒经学思想及其历史作用摘要:西汉初年盛行黄老思想政治上实行“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期国家需要大一统思想来巩固统治。董仲舒作为西汉的经学大师提出了“天人合一”、“大一统”等政治思想,为西汉确立了官方意识形态,确立了西汉思想上...
中外政治思想史论文.doc,天津农学院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论文题目:董仲舒天人思想与儒学学生姓名豆明刚系别人文社会科学系专业班级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1班指导教师崔三常成绩评定2011年6月摘要:董仲舒的政治学说是把儒家的德治原则和法家的法治手段结合起来,把严格的等级名分...
说明:西汉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以及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东汉史学家班固受到儒家道德标准的影响,因此把尧、舜、周文王、孔子看作圣人、把孟子屈原荀子看作仁人。
可见,董仲舒从《诗经》、《春秋》中引出“养父如同亲父”和“父为子隐”两条原则,遂得出甲虽乙杀人罪而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判决。.“春秋决狱”的价值及弊端.“甲无子拾道旁弃儿判”是引经义以决狱的典型案例。.从个案结果本身来看,“春秋决...
在董仲舒看来,人之性分为三品,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他认为,圣人之性是不需要教育的,而斗筲之性的人是再怎么教育都不会有什么成效的,而且这两类人只占全体人民的很少部分。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教育...
汉朝董仲舒.君要臣死,臣不死是为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属于封建修社会中所谓的“三纲”之一,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妻。.古时孔子有言:“君待臣有礼,臣事上以忠”,后来就被孔后(孔子之或后人)演变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的道德学说,从理论上为地主阶级的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从而强化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族权、神权、夫权的统治。这一思想武器,为封建统治者沿用了二千余年从秦到汉初,统治思想经历了由法家思想到黄老思想的七十之久。
摘要:汉代儒学者类似于董仲舒等将具有人道主义的儒家经义里面所蕴含的原则和理念运用到法制建设之中从某种程度而言是一种符合当时社会的情况的进步性措施,但由于此种制度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和正义来审视它的确存在固有不足。因此我们春秋决狱的看待应当客观,从良恶多种角度去认知...
董仲舒的学说可以说是将三纲五常天意化;程、朱的学说可以说是将三纲五常本体化;陆、王的学说可以说是将三纲五常内心化。到了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见到宋明理学的空疏,转而重视现实,黄宗羲、王夫之、颜元从不同方面对于理学提出了一定的批评,但仍然以仁义礼智为最高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