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就是结合杜甫的饱经忧患的人生经历和历史性的诗歌创作来解读杜甫诗歌的诗史性,它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后世创作的影响。一、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杜甫作为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经历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
毕业论文:论杜甫诗忧国忧民情怀毕业论文:论杜甫诗的忧国忧民情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以他凝重的诗笔、血泪的歌唱,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灾难深重的生活,展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
杜甫的一生是与时代紧密结合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忧国忧民的情怀是杜甫诗歌的重要主题.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叛军抵达长安,诗人被俘虏,国破家亡,诗人心中十分伤感,写下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早年的志向:“致君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历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
关于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的论文关于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的论文论文关键词:李白杜甫创作方法风格意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论文摘要:后世敬仰的“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歌。
这就是杜甫与《望岳》及《春望》的故事。这两首诗构成了杜甫人生的两个重要节点,也是杜甫诗歌中两个关键的坐标。它们就像杜诗天宇下两颗闪耀的双子星,同样是五律,同样是名篇,同样是春天的凝望,却形成一种巧妙的对比和的落差,这种落差就是盛唐的兴衰。
杜甫(712年—770年)人的经历决定人的品格。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杜甫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大唐,那不是王维、李白、孟浩然所经历的盛世,而是一个从太平盛世转变为硝烟四起、战祸不断的乱世。不经意间,他…
李白、杜甫诗歌艺术比较谈[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李白与杜甫艺术表现手法之比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7,(06)李白杜甫诗歌比较浅谈[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01)[4]刘克强.李杜光焰万丈长――浅谈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不同[J].中学
杜甫重儒,感叹的是国家衰落,始终怀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希望入世。儒和道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决定了李白的率性肆恣和杜甫的深沉凝重。李白用生命追求浪漫,杜甫则用诗歌书写现实血泪。时代选择,历史选择深刻。
两人纵情谈诗论文,切磋诗歌技艺,颇感相见恨晚。.天宝四载(公元745年)初秋,杜甫到鲁郡(今兖州)拜访李白,相约同游齐鲁,访道寻仙。.一个日静无云的秋日,他们迎着南飞的雁群,骑马前往鲁城北郭,寻访隐居此地的朋友范十。.城北秋草丰茂,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