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方苞《方苞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上册,第164页。[36]张高评《方苞义法与<春秋>书法》对此有详尽论述,文载《清代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4年版,第215-246页。
方苞(1668-1749),在清代乾隆时被誉为“一代文宗”,桐城派的创始者。他首创的“义法”说,被视为“凡文之愈久而传”的根本法则,是集古今文论之大成”。“义法"说,是方苞文学理论的核心。
而本文所提的参考文献,一般来说有两种方式,就是页下注和文后,前者常见于史学期刊和毕业论文,后者多见于大学学报,其标注各有不同,以一篇文章为例。页下注格式:①吴彤:《论太平天国拜上帝教的创立》,《史学集刊》2020年第6期。参考文献格式: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西方心理史学姓名:崔金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指导教师:郑群20080401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作者潘斌,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想十分活跃,此时期学人辈出,著述宏富,格局宏大,思路开阔,思想深邃,影响十分深远。近现代以来,学者们于明清之际学风嬗变的论述已多。比如梁启超将清代学术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启蒙期、全盛期、蜕分期和衰落期。
《史记》无论是史学价值还是其文学价值都是有极高成就和典范意义的。作为史传,迁曾经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派的《春秋》,担任太史令的时候,上至三代典籍,下至汉代相如等人词赋都有阅读涉及,诸子百家著作,春秋秦汉史料,朝廷档案,且多对史实地进行实地考察。
《清代学术史研究的书目》.pdf,清代学术史研究的书目中文部分参考书目B白寿彝等,《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北京,三联书店,1982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8包世臣:《包世臣全集·小倦游阁集·说储》,合肥,黄山书社,1991鲍国顺:《戴东原著作考述...
历史学学术性研究生培养方式改革创新刍议——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来源:论文查重时间:2020-01-1020:54:50摘要: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受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淮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的教育目标有一定的“脱节”现象,教学方式也显得略为“陈旧”,为了更好地明确历史学科...
巴门上校在柏林2016-07-1521:30:17.清代学术史研究的书目.中文部分参考书目.B.白寿彝等,《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北京,三联书店,1982.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78.包世臣:《包世臣全集·小倦游阁集·说储》,合肥,黄山书社...
学者论文|方诚峰:从唐宋宰相概念论君主支配模式,宰相,宦官,尚书,丞相,君主,中书令从唐宋宰相概念论君主支配模式方诚峰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然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宰相”从未作为一个正式的官称出现。
《万季野墓表》一文通过"劝古文"和"嘱托史事"等内容,显示了万斯同作为一代史学巨匠对后辈的提携与看重,但是万斯同及浙东史学思想如何影响方苞的,目前尚不清晰.本文从分析《万...
2017方苞与万斯同交游及其学术史意义任雪山(合肥学院中文系,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方苞与万斯同是清代著名学者,两人交往时间不长,但学术史意义深远.方苞所记万斯同史法...
《万季野墓表》一文通过"劝古文"和"嘱托史事"等内容,显示了万斯同作为一代史学巨匠对后辈的提携与看重,但是万斯同及浙东史学思想如何影响方苞的,目前尚不清晰.本...
方苞所作人物传记、逸事、墓志铭等均为史体之文,其历史叙事以义理为宗,注重人事别裁,强调叙事之法,将义理、事理、文理有机融合起来。义、事、文三者相辅相成、三...
2017方苞与万斯同交游及其学术史意义任雪山(合肥学院中文系,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方苞与万斯同是清代著名学者,两人交往时间不长,但学术史意义深远。方苞...
本文选取桐城派方苞记事类散文中最有文学性的一部分记体文与纪事文作为研究对象,以方苞记体文与纪事文为研究的切入点,具体地分析两者的特点,挖掘其艺术特色和...
《方苞集》卷6《答程夔州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标点本,上册,第166页。(7)编年体典籍,如需要,可注出文字所属之年月甲子(日)。示例:《清德宗实录》卷435,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上,北京:中...
本文认为,方苞的经学与古文虽然术业有别,却本自密不可分。不究明其经学,则不足以知其古文;非深探其古文,则不足以领略其经学之精蕴。以此,本文致力于探讨方苞的经学及其与古文...
《万季野墓表》一文通过“劝古文”和“嘱托史事”等内容,显示了万斯同作为一代史学巨匠对后辈的提携与看重,但是万斯同及浙东史学思想如何影响方苞的,目前尚不清...
方苞《礼记析疑》研究.pdf,摘要摘要方苞的《礼记析疑》是清代早期的《礼记》学著作,它倾向于宋学的学术理路,重视理学与礼学的互动与会通。就研究内容而言,《礼记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