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真谛是什么?——以费孝通的学术成长历程为例苌庆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摘要:在对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的学术成长历程进行总结后发现:端正的学习动机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内在基础;量身订做的计划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独特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能力的...
第34卷第2期2019年4月天中学刊JournalofTianzhongVol.34No.2Apr.2019费孝通的学科反思与自我超越沈泰禾(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江苏南京210094)摘要: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学家,费孝通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学术
费孝通对世界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学术贡献——一位西方学者与一位受过西方学术训练的东方学者的对话一、学术成就吴子桐:费孝通先生在社会学、人类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早年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后来的《乡土中国》两本著作中,如何评价这两...
费孝通的外孙、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副秘书长张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肖启明等出席会议并发言。与会者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合影与会者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合影改革开放,费孝通迎来个人学术生涯“第二春”今年是费孝通先生诞…
上篇费孝通先生的第三次学术生命.doc.1978年年底,我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北京探亲,到中央民族学院去看望费孝通先生。.此时父亲(潘光旦)已去世11年了,这是自“”劫难后,我第一次见到费先生。.我们都没有谈及十几年的遭遇,费先生直截了当地...
1978年,费孝通在二十余年学术生命中断之后获得了“第二次学术生命”。在这个阶段中,费孝通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一有弹性的论述,引领了社会学学科的恢复重建工作,以“志在富民”为内在职志,努力探索中国自己因应世界变局的发展战略。
而费孝通从单纯的社会调查,转变为更科学的社会学调查、人类学调查,固然有学术训练的缘故,但更多的是抗战时期颠沛西南后的经历所致。在呈贡的魁阁里,在大山的防空洞中,摸清社会现实,以图与日寇长期斗争,成了费孝通等一代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的历史使命。
吴子桐:费孝通先生在社会学、人类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他早年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后来的《乡土中国》两本著作中,如何评价这两本著作的价值?
费孝通与潘光旦:两代社会学家间的学术交往.在北京四月下旬一个春风骀荡的晚上,费孝通先生驾鹤西去。.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失去了一位最为敏锐的见证人,中国社会学界失去了一位识途老马与领路人。.在学科领域上,费孝通早年继承了吴文藻先生引进人类...
费孝通(1910.11-2005.4)汉族,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