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从晚清以来,一直到现在,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是非常多的,从林则徐、魏源“睁开眼睛看世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来讨论这个问题呢?
略微有一点特别的是,我把‘中国的’这三个字加了引号,因为我主要讨论的是,究竟什么才能算中国的文化。.”.——葛兆光,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为上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
葛兆光:刻意窄化中国文化,是一种危险的“自我错觉”.【导读】当前,世界性的经济、政治、文化正不断加剧。.在此背景下,我们面对的一个难题仍然是:如何定义自己,讲好自己的故事。.在社会科学体系中,文化史一直承担着这一重任。.但如葛兆...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是什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兆光教授在他的文章《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中,对这些问题予以了解答。以下内容为葛老师在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葛兆光
葛兆光自选集中国宗教、学术与思想散论《禅宗与中国文化》是葛兆光的成名作,作者原拟名“禅宗与士大夫”,其关于禅宗的研究,也是以唐为基点,然后上溯下流,最终写成《中国禅宗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
葛兆光:我所认识的余英时先生.据澎湃新闻消息,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2021年8月1日早间于美国寓所睡梦中安然离世,享年91岁,目前已下葬于普林斯顿其父母的墓旁。.余英时先生在中国历史、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有开创性研究,著作等身,是罕见...
葛兆光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后被复旦大学历史系聘为资深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史。2017年7月3日,葛兆光任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葛兆光如何得到这个机会?理性推测是其圈子成员推荐的他。
葛兆光的批评无疑是对像张维为这类学者的一次惊醒,理论虽然时髦但能不能在历史上站住脚呢,这是一个问题。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教授。原籍福建,1950年出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
葛兆光论“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和帝国的共生.“至少从宋代起,这个‘中国’既具有‘传统帝国式国家’的特色,又具有接近‘近代民族国家’的意味。.”这个“中国”既像现代的民族国家,又像传统的文明共同体。.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届思勉人文...
葛兆光·2021/09/1109:00字体:宋编者按:元明之际,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传统学者如宫崎市定、钱穆等都认为这一时期并没有什么“民族革命”或夷夏观念,后来的学者也往往一仍其旧,在稳定的历史叙述框架中论述,即汉唐文化的中国文化没有断裂、草原帝国被汉化,等等。
作者: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思想和文化史。“文化”是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它时时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和...
葛兆光,原籍福建,生于上海,曾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博导。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中国的宗教史和思想史。我今天一再强调,各种文化没有高低,只有文明是程度不同的。在这样一个理解...
葛兆光,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历史系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东亚与中国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著有《禅宗与中国文化》...
我本人是研究历史的,我一直认为,无论是文化还是文明,我们必须要在历史当中看,我们承认历史是变动不居的,我们回过头去看文化,面向未来看文明,对两者都要有同情。...
葛兆光凤凰网读书“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是一个很普通的题目——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略微有一点特别的是,我把‘中国的’这三个字加了引号,因为我主要讨论的是,究竟什么才能算中...
[摘要]中国文化是复数的文化,不是单数的文化。葛兆光,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和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首任院长。主...
葛兆光(1950-),男,原籍福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中国禅思想史》《屈服史及其他》《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古代中国文化...
编者按:知名历史学者、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近期在上海图书馆作了精彩演讲,原题为《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葛教授在演讲中对中国文化的五个典型特点作了深入...
近日举行的“2017复旦大学EMBA人文盛典”上,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特聘教授葛兆光在题为“中国文化研究中的难题”的主题演讲中,对中国文化作了界定。在研究中国...
葛兆光: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不同以往的文化转型历史上,中国在很长时间,总是“在传统内变”,主流文化始终还是在汉族文化传统系统里面作调整,这是因为在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