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郭沫若历史剧美学论文
【摘要】郭沫若这位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在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文艺理论、考古、历史、书法等众多学术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尤其在美学方面。从郭沫若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自成一路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他所构建的美学观,既融入了中西美学...
危机时刻的美学与政治——以郭沫若历史剧《棠棣之花》为中心罗雅琳内容提要《棠棣之花》的历次修改均对应着现代中国的“危机时刻”。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历次修改中,聂政的“暗杀”色彩消失,聂嫈和酒家女的“扬名”之举得到凸显。
)郭沫若历史剧《蔡文姬》的演出,一方面推动了历史剧的创作,另一方面也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初学界对历史剧理论和美学问题的热烈讨论。大致说来,讨论和争鸣主要围绕下述几个问题展开:1、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
郭沫若的历史剧《棠棣之花》是一部充满死亡气息的作品:第一幕出现于布满白杨荒草的坟前,第二幕铺垫了聂政的牺牲决心,第三幕出现了刺杀、多人混战与集体死亡,第四幕中的盲叟重述了第三幕的死亡场景并引出豫让之死的…
郭沫若历史剧浪漫主义风格的表现时间:2020-12-0516:11作者:admin摘要:郭沫若前史剧的浪漫主义文学特征极端明显,他寻求人物,情节的浪漫,并在著作中融入诗篇,他发明风格的构成不光与本身的写作风格,五四的年代精力有关,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吸收学习中外文学浪漫主义的精力内核。
《武则天》是郭沫若最后一部历史话剧,也是郭沫若修改次数最多、在创作过程中征求意见最广泛的历史剧。在忙碌完与十周年国庆庆典相关的一系列国务和外交活动之后,郭沫若于1959年12月24日完成了《武则天》的初稿,此后不断修改,直至1962年9月出版。
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的论文.doc,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的论文论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色一、澎湃的诗歌创作从文学创作方面来说,郭沫若无论在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其涉足的领域都显示出了旺盛的开拓意识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充分表现了五四那个狂飙突进、如火如荼的时代。
郭沫若在自己的自传里这样写到:“但使我的创作欲望爆发了的,我应该感谢一位朋友,编辑《学灯》的宗白华先生。”而对于宗白华来说,发掘郭沫若并与之相识相知,又未尝不是他一生得意之事呢?
建国后,郭沫若共有三部戏剧在北京人艺演出,即1940年代旧作《虎符》以及新作《蔡文姬》和《武则天》。这三部戏剧对北京人艺演剧民族化贡献卓著,其中,1956年《虎符》的排演是人艺民族化实践的开始,是人艺演剧学派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也是焦菊隐和人艺艺术家们戏剧观的一次...
刘奎的基本判断是,虽然郭沫若抗战时期各种角色都尽其所能,“但从主体性的视角,他此时的人格形态,依旧受到浪漫美学主体的制约,是一个诗人革命家。.诗人革命家不仅为他多元的人格提供了整体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它提供了问题和方法”。.所谓的...
本文拟在统观郭沫若史剧创作的基础上,图就其史剧观及其史剧作品的整体美学风貌作一初步试探讨。一体系,其浪漫主义的史剧观念也得到了较为充...
郭沫若的历史剧是我国现当代戏剧创作领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郭沫若的史剧观可从其有关论述和史剧创作中去探寻.它大致包含三个紧密结合的要点:浪漫主义的表现;...
.doc文档页数:12页文档大小:38.5K文档热度:文档分类:待分类文档标签:风貌美学剧观郭沫若史剧观美学风貌历史剧的历史剧郭沫若吧郭沫若的诗系统标签:...
摘要: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文学特色极其鲜明,他追求人物,情节的浪漫,并在作品中融入诗歌,他创作风格的形成不但与自身的写作风格,五四的时代精神有关,更重要...
【郭沫若作品创作特色探析】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特色摘要作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郭沫若以深刻的现代意识和独特的创作视角,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
这一时期,伴随着史剧创作高峰期的到来,他的一系列谈创作的文章和专题论文也相继发表,总起来构成了他独特的史剧理论体系,其浪漫主义的史剧观念也得到了较为充分...
10沈庆利;;现代视界与传统魅惑——重读郭沫若历史剧《屈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04期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0条1成仿吾;;《郭沫若选集》(英文版)序[A];...
【摘要】:本文借用历史学意义的"叙事"理论对郭沫若历史剧的意义生成展开探讨。笔者认为,郭沫若的历史剧叙事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借助历史叙事达到了历史剧镜像/反镜像的意义生...
摘要:纵观郭沫若历史剧创作情况,本文分别从史剧和历史、史剧和现实、史剧的形象塑造、悲剧成就等方面进行浅析,明确以下四点:(1)郭沫若处理史剧和历史关系的原则...
现代文化背景下郭沫若历史剧女性形象阐释.pdf,现代文化背景下的郭沫若历史剧女性形象阐释学科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外文化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