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5

龙龙fighting
首页 > 学术期刊 > 依赖使用脸书问题研究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狼雪子

已采纳

不同情绪反应来自不同动机 使用脸书有许多种方式,有些人会很频繁地报告当下的生活大小事,有些人则是较少做分享,却很积极地在他人的分享文下留言回应他人,有些人根本没有仔细看,把手指按一下赞当作是「已读」来使用。

财团法人天主教圣母圣心会怀仁全人发展中心临床心理师杜长龄说:「其实,使用者最初的使用心态与想满足的需求为何,也就是他们心理为什么会想要这么做,包括分享文字或照片,都会影响到他之后会如何去看待所得到的回应与结果。」换句话说,人们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与反应,与其最初的不同动机与预期效果有所关联,以使用脸书行为为例,每一个人使用的动机不同,就会影响之后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

何谓动机? 动机满足与否,影响正或负面情感体验 动机(motive)一词指的是一大群会影响一个人幸福感的诸多目标、渴望或需求。动机可能是意识层面或是潜意识层面的,当动机获得满足,人就会经验到正面的情感;当动机受挫时,一个人就会经验到负面的情感。

人际动机:人际亲和类vs. 成就自我类 学者Baken曾提出,如果以概念化的方式来看人际动机,会假定在这个阶梯式层的顶端有两个非常宽广又抽象的类别,分别是「人际亲和类」(munalmotive)与「成就自我类」(agenticmotive),所谓的「人际亲和类」是一种想要与一位或多位其他人之间有着无我连接(selfessconnection)的动机,追求社交的动机也包含了结识新朋友或为人们做些好事等;而「成就自我类」则强调自己是一个与其他人有所区隔的独特单位,希望自己能与他人是不同的,甚至包括了某种想对他人有所影响的渴望,这个渴望一开始也属于人际层次(如,获得赞同、避免批评)。

外在行为常来自于多种动机的结合 难用行为推论其动机 《人际观点心理病理学》一书提及,许多的外在行为并非来自单一动机,而是诸多动机的结合;例如,一位乐于给他人建议的人可能基于不只一项理由那么做,他可能认为这么做可以表现出自己有能力且见闻广博(成就自我类)、能够影响他人(成就自我类)、能跟其他人产生连结(人际亲和类),因此,我们很难以单纯就外在的行为结果观察,推论出某人的初始动机。

做出相同行为,不一定拥有相同动机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知道同时有两个男生计画在本周邀约同一位女性,他们两个一定都是为了满足某种渴望亲密行为的动机吗?答案是「不一定」。其中一个人可能想追求亲密(追求人际亲和动机),而另外一个人可能是想获得这位女性的羡慕或钦佩(成就自我动机),一个目标本身的意义通常是模糊的,只有当我们在动机阶层上找到该行为的位置,才能理解某人做出此行为的意义;简单来说,即使不同人做出了相同的行为,并不表示他们拥有相同动机,得到的相同回应,也不表示他们的动机都有被满足。

按赞数不如预期,好难过?! 在脸书上分享照片或经验后,脸书上的朋友都不按赞或是赞数不如自己预期,有人觉得不以为意,有人却会因而影响自己的心情,为何会出现如此不同的情绪反应?除了上述不同动机会影响到之后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之外,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表示,基本上,人都会想寻求他人认可或赞许,因此当他人对自己有所回应或正向回馈时,心中很自然地会因此产生愉悦或满足的感觉。

人格、个性的不同会出现不同情绪反应 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进一步指出,每个人的性格或想法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举例来说,有些人向来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想做的是什么,对他们而言,可以很轻易地做到不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与回应;有些人则是本身就比较容易感到焦虑,社交技巧上也没有那么成熟,以至于他会出现倾向利用比较间接的方式来建立关系,例如,使用利用网路媒介进行人际沟通就属于较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会他感到特别自在,不过,当脸书上的回应不如他心中所预期时,可能也会产生较大的失落感。

低自尊者对他人反应越敏感 此外,有些人较为退缩、低自信、较缺乏自信心,有这样人格特质的人,可能也会容易出现对他人的反应非常在乎的情况,对按赞的次数是否达到心中预期,也会特别的敏感;甚至会出现想要与他人进行比较的心态。「真正严重的个案,甚至会出现越频繁使用脸书,对自身产生的负面影响越大,深陷其中而对真实的生活造成困扰。」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说。

人际间的互补 如前所述,如果一个人的人际行为是源自于动机,那么对方的反应可能使这个动机获得满足或受挫。举例来说,当A君对B君夸耀有关自己的事时,A君在做的其实不只单单在列举自己的成就而已,A君其实在请求B君「欣赏我、尊敬我、敬重我」。如果这个沟通正确传达至B君,若双方就会有同样的了解,B君会给予欣赏或尊敬A君的回应表现;然而,在现实的状况中,B君也有可能没有察觉到A君的渴望而出现不同意或不回应A君的情况,因而会使双方都产生挫折感。

人际验证的概念 有时候人们为了提升自己的自尊,因而会创造人际互动加以确认或反驳有关对于自身的假设;例如,自恋型人格的人常想引起他人的钦羡,以「证明」自己是受到他人爱慕的。

社会支持 在日常生活互动中,人们将自己的问题告诉其他人以寻求社会支持,而一般对方的反应都是安慰的话语,社会支持会提高接收者的安适感。人的困扰也可以分为「人际亲和类」与「成就自我类」,对于问题的回应也可区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情绪支持」与「自尊支持」,前者提供温暖与结盟,后者提高了一个人的胜任感。

使用与满足理论 Katz与Blumler等人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论的基本假设为阅听人是「主动」、「理性」的,不同人会因为不同心理上或生理上的需求,产生不同期望,进而选择不同媒介暴露其中,以求从中获得满足。学者Palmgreen也对原有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加以修正,将其应用到新的传播科技上,指出以下几点:

1.满足具回馈性。 2.个人的需求具有社会、心理的动机起源,导致不同效果。 3.满足的获得是在「社会文化结构」以及「个人特质」的交互作用下产生。

使用与满足理论最主要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对媒介的思考方式,强调阅听人是「主动的阅听人」,他们知道自己是基于何种社会、心理需求与目的,主动找寻使用媒介來满足自身需求,而非被媒介所影响控制。

展示表演典范 学者AbercrombieandLonghurst提出在展示表演典范(Spectacle/PerformanceParadigm)中,使用媒体的阅听人具备以下4个要素:

1.花大量时间进行不同媒介消费。 2.媒介完全渗透到日常生活,人们是活在一个「媒介渗透」(meida-drenched)的社会中,人们无时无刻皆受其影响。 3.当代社会就是一个表演社会(performativesociety)。 4.使用媒体的阅听人由展示(spectacle)与自戀(narcissi *** )相互影响。自戀者从别人眼中的反射(reflection)建构并维持自我认同。

简言之,真实世界与萤幕间的界线已模糊,使用媒体的阅听人已经跳脱出以往被动的角色,表演成为要件,主动的为了被注视而表演,AbercrombieandLonghurst延伸了心理学者所指陈的自戀,认为自戀不只是个人的心理狀态,更是整体社会文化现象!使用媒体的阅听人认为自己就是众所瞩目的焦点,无时无刻皆被注视著,更借由使用媒体建构起自我认同。

何谓焦虑感?焦虑情绪从何而来?所谓的焦虑(anxiety)是指一种人类自我保护的反应机制,会促使我们做出某些反应与行为的紧张状态,焦虑也会有让人害怕的感觉,却不容易找出真正害怕的对象;所谓情绪(emotion)常由特定原因所引发,原因可能来自于外在因素,也可能来自内在因素,经由这些因素的 *** ,人体会出现生理反应。

新闻短波:脸书当机50 分钟,脸友焦虑「与世隔绝」 不少人每天都会用脸书,全球脸书大当机,大家哇哇叫,有人说无法上脸书感觉很焦虑,像是与世隔绝了!脸书花了快50分钟全部修复,网站公司编辑表示,半小时要在脸书上一则新闻讯息,遇到脸书大当机,工作停摆。网站编辑蔡小姐:「只要是没有在说话的时间,大概都在(脸书)上面。」网站编辑主任李冠颉:「我觉得我有种资讯恐惧症,心里非常焦虑,好像与世隔绝的样子。」脸书罕见的全球大当机,一当就50分钟,让很多脸书重度使用者很焦虑。(资料来源:TVBS)

我有脸书焦虑吗? 为什么一整天不使用脸书好像会觉得怪怪的?甚至情绪也会受到影响?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谈到,人类都有社交需求,脸书这个平台是满足人类社交需求的工具之一,但是,若将自身全部的人际需求与满足全都寄望在这个平台,并期待获得全然的满足时,便很容易产生失衡的状况,进而出现较为负面的情绪。

如何检视自己已经有脸书成瘾?或只将脸书当作一个分享获取资讯或自我纪绿的平台呢?杜长龄临床心理师提供以下3自我检验指标,做为参考:

指标一: 强迫性 所谓的强迫性指的是个体想法上已经知道或觉察自己已经耗费过量的时间在使用网路媒介,但行为上却无法改变,甚至无法自我停止,就是会一直继续耗费那么多的时间在使用网路媒介。

指标二: 耐受性 原本可能一天只会花个2小时在脸书上,但使用的时间与频率都越来越长,发现一天2小时不够,可能进而会花乘以倍数的时间在脸书上,还会因为那么做而感到身心获得放松。

指标三:对真实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在虚拟网路世界的一切或使用网路媒介,对于本身的真实生活已经出现很严重的影响,却又无法停止,仍继续频繁使用。

如何处理脸书焦虑? 自我负责的理念 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表示,其实网路媒介是否过度使用,最终要回到自我负责的理念,如果使用者已经意识到自己出现了上述成瘾的行为,就要思考要有所改变,过程中,也要修正与重新调整自己对网路媒介的过度期待。

别让脸书成为自我满足的唯一媒介 此外,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变得只依靠脸书这个媒介获得自我满足?如果是,是不是太过单一了?」杜长龄临床心理师建议,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其他多元化的管道来满足人际归属的需求。

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谈到,许多家长在有了孩子之后,成为全职在家照顾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与孩子朝夕相处,在这个阶段中,孩子理所当然地会成为他们的生活主要重心,社交圈也会因而改变,在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他们也许无法像没有孩子前那么自由地参与社交聚会,因此,他们也会很希望透过脸书这样的分享平台寻找人际上的连结与满足自身的需求,了解以上的心理状态,能够让我们对许多家长会不断在脸书上分享孩子生活细节点滴多一些同理。

孩子是某种自我的延伸 有些家长几乎每天都会在脸书上PO出十几则有关孩子状况的文章与照片,在个人使用媒介抒发记录的自由与让脸书上朋友产生反感两者间,究竟该如何拿捏呢?有时候看到朋友分享教养孩子的方式似乎是错误的,留言回应是不是只会引起无谓的争执笔战?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认为,其实,有关教养孩子方面的问题一直是跟人最深层、最真实的那个自我紧紧相扣的,这一点可以从父母总是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不希望孩子受到任何伤害上就能理解,我们也可以说,孩子几乎成为了他们自身的某种延伸,也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认同。

回应时,先思考与对方关系的亲疏远近 至于看到朋友分享教养孩子的方式,与自己所知有所违背时,究竟该不该留言回应?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认为,在留言回应前,不妨先想想看彼此过去的交往经验和对对方的认识程度,评估彼此关系的亲疏远近是不是能够让对方接受有这样的交流互动?

有妈妈提到,自己很热衷为孩子做纪录,每次出游必帮孩子拍照,打卡上传脸书,爸爸却常常说:「出来玩可不可以好好玩就好,为什么要一直拍个不停?」夫妻间因而产生争执!

脸书有其正向功能 杜长龄临床心理师表示,脸书其实有其正向功能,人透过书写与抒发不仅可以获得踏实感,且在这样的纪录过程当中,也有可能出现很多对自我的觉察与反思,可以让自我有机会进行内在的整理,因此,用书写方式来纪录生活其实是有益的。

夫妻间可商讨出一个规则 上述情境中,首先,妈妈要先了解究竟先生感到不悦的部分是什么?若先生只是不喜欢妈妈都在拍照,那么妈妈可以试着与先生好好共同商讨出一个规则,不见得要变成全有或全无(往后出游都不拍照)的结果。

把握时间与家人互动相处比纪录更重要 此外,或许先生在意的并非单纯拍照这件事情,也许先生在意的是妈妈总是在拍完照后又很急切的要马上上传分享或是回应脸书上的朋友,这么一来,可能会让先生觉得妈妈人在心不在,甚至与家人相比,妈妈似乎更在乎网路上的社群,因此感到不悦;或许先生所希望的只是家人能够一起好好享受当下的天伦乐,若是如此,也是对妈妈的一种提醒,比起要捕捉到孩子每一刻的可爱神情动作立即纪录分享,或许在真实生活中好好把握跟家人的相处才是更重要的。

杜长龄 现职:财团法人天主教圣母圣心会怀仁全人发展中心临床心理师 学历:美国BostonCollege咨商心理学硕士 经历:台大儿青精神科研究助理、美国圣伊丽莎白医学中心住院心理师

171 评论

M15981511985

2、我的社区生活我的社区生活 在这光阴似箭的生活里,总有许多事令人难忘。而在这次的寒假生活里,最令我难忘的就是我们的两次社区活动。 初次来到居委会,每个人心中都带着一丝丝的紧张与不安,我也一样。但当我们做完自我介绍,居委会的李奶奶宣布——“请孤寡老人看我们自己的节目”这个活动主题时,居委会里像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讨论着排什么节目,该不该制作贺卡......等到下午时,我们和小区里的孤老们汇聚一堂,准备看我们自排自演的节目。甜美的怀旧歌曲让老人们仿佛回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优美的舞蹈令人如痴如醉;还有搞笑的小品相声......这些有趣的节目,虽算不上经典,但却也让孤老们感受到了快乐,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表演结束后,我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送给了老人们,他们不停地夸我们乖。等我们把贺卡送完了,又一一送老人们回家。 第一次社区活动,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孤老们所要的关怀,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关爱他人。不久之后,我再次接到了居委会的通知。 这次是去一家戒毒所。我听后毛骨悚然,但转念又想这也是在给我们作教育。于是便怀着好奇的心情跟着李大妈还有其他人一起乘车去戒毒所。看着刚进戒毒所那些骨瘦如柴的人,我真替他们可惜。生命是如此宝贵,可他们的生命却被毒品残害至此。好好的一个人,就因为“毒品”这两个字弄得生不如死。轻则家徒四壁,重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么多的前车之鉴,都在为我们敲响警钟,告诫我们远离毒品,珍惜生命!在为他们不值的同时,也激发了我的斗志:将来,我一定要让毒品无法残害人类! 在这次的寒假社区生活中,我充分体会到了我们生活的美好,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如何珍惜这美好的生活!

163 评论

龚家少爷

在谷歌学术搜索中,存有高达4亿篇论文的数据库。论文被引用的数据可以作为证明文章影响力的依据。即使这个方法有局限性,但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今社会的进展和科学的进步。

1《亚当:一种随机优化方法 》 Adam: A Method for Stochastic Optimization。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47774。

截止2020年为止,这篇文章达到了,人类可知的引用最高数。一篇涉及人工智能的文章获得最高引用,证实了科学界对人工智能的注重。不仅是科学界对人工智能领域有巨大的兴趣,而且欧美国家也正在把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对象。美国把对人工智能的投资提高了一倍,欧盟也把投资提高了百分之70。《亚当:一种随机优化方法 》能够获得最高引用,正说明在未来人工智能上,将展开激烈竞争。无独有偶,跟着这篇文章后面,引用最多的文章多是涉及人工智能。

2《图像识别的深度残差学习》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 文章发布于2016年,引用数为25256。

深度残差学习的概念出自何凯明等4名中国学生。何凯明来自清华大学物理系,现是脸书人工智能的科学家。从文章的引用数量来看,足以显示,他提出的这个方法对该行业的影响。

3《让R-CNN更快: 朝着带有区域建议网络 的实时目标检测》 Faster R-CNN: Towards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 with Region Proposal Networks发表于2015,引用数为19507。

4《深度学习》 Deep Learning, 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16750。

5 《带着缠绕走得更深》 Going deeper with Convolutions, 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14424。

这篇文章已经成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必读论文之一。

6《通过深层强化学习的人类层面的控制》 Human-Level control throug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10394。

7 《语义分割的完全常规网络》 Fully Conventinal Networks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10153。

9 《 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第三版国际共识 》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Sepsis-3) 文章发布于2016年,引用数为8576。

10《RNA测序和微阵列研究中 Limma 强化差异表达分析》 Limma porwers defferential expression analyses for RNA-sequencing and microarray studies 文章发布于2015年,引用数为8328。

第9和第10篇是前十名论文中,和计算机没有关系的两篇医学论文。这是否意味着,未来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除了人工智能就是医学了呢?

最后要提到的这篇文章,虽然没有进入第10,但值得一提。 《以深度神经网络和树搜索掌握围棋战略》 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and tree search发布于2016年,引用数为8209。

这篇文章涉及的是伦敦大学学院的教授David Silver, 他领导的AlphaGo团队击败了围棋九段棋手柯洁。人工智能击败了最强大脑,没有什么能比这更能说明人工智能的前途,同时也可能是一个细思极恐的大事件。在机器击败人的时代,人怎么办?

218 评论

HaoRen19990828

01 述例融旨写作议论文时,往往使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将道理论证适当地融合在事例中,语句因此显得凝练、深刻,这种表现手法就叫述例融旨。一考生在作文《以现实之心拥抱虚拟世界》中围绕马克·扎克伯格的人生经历写道:内心真正强大之人不畏惧被虚拟的浪花拍打得面目全非。正如“脸书”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引领了一个虚拟时代的潮流之后,他未曾沾沾自喜,也未沉浸在虚拟的幻想之中,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很多人为其在女儿出生时捐献亿万股权的行为点赞,认为他慷慨无私,可我认为,他始终怀一颗警醒之心,不断提醒自己,虚拟的最高目标是造福现实世界,让每个公民拥有畅享虚拟的权利。而在此之前,更该将重心放置于教育、医疗上。时代的浪潮我们无法躲避,既已无法选择,不如智慧应对,去热爱,去掌握,去拥抱虚拟,并用虚拟之力来改变现实。引文开头提出一个小论点,在论证中,马克扎克伯格创立“脸书”和在女儿出生时捐献亿万股权是述例,马克·扎克伯格在引领虚拟时代潮流后的理性和清醒、自身强大的使命感、捐献股权奉献社会的慷慨无私以及时刻拥有的警醒之心则是理证。这些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自然地融合在文章中,如此更能彰显语言的简练与纯粹,使其有融通之美,有舒展之姿。02 假设分析假设分析即运用假设推理对论据进行分析。在原论据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一个与既成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这样,在条件与结果的对比中,读者能深深领悟论据所阐释的道理。以经典素材“宋濂求学”为例,有位考生围绕“教育者应怀有容误之心”这样写道:“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儒宋濂少时即嗜学,当他趋百里外,跟随乡之贤达潜心学习时,也曾不断“援疑质理”。试想乡野小儿,立于尊者左右,又怎么会没有一丝失误?倘若贤达像漫画中的家长一样,对宋濂的失误毫不包容,那么宋濂根本不可能在一步一步的完善中成为一代大儒。温暖的容误之心,让一个贫困学子获得了继续向前的勇气——“卒获有所闻”,最终于历史长河中留下身影。这样,通过假设分析得出一个不可能成立的结论,与原有事实形成对比,让读者明白“怀有容误之心”的重要意义,这就使论证有了更强的说服力,令人警醒,发人深思。03 层层追问层层追问,是指在分析事例的过程中,以连续提问的方式对事例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体现全面而客观的立场或观点。运用这种论证方式,可以营造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以“13年前,周国平为早夭女儿妞妞写下《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13年后,他以年过半百之身,为二女儿啾啾写出《宝贝,宝贝》一书,尽显为父之痴情”这一经典素材为例,一位考生在写“人生”这一话题的时候,便运用了设问的形式:周国平曾在《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中发出疑问:一个婴儿,未出生多久就夭折了。我们是该叹息他生命的短暂还是为他免受漫长人生中的苦楚而欣慰?我想,周国平的疑惑也是今之众人心中的疑惑。人生所经历的种种,到头来究竟是丰盛的回忆还是沉沉的负累,大抵没有人能够逐条分析出个头绪来,也很少有人会认为:正是因为这样的悲喜交织、善恶相错,构成了起伏跌宕的人生。文章开篇设问,生命的短暂是幸还是不幸,引人思索。再由此生发开去,对人生中的回忆与负累、幸福与痛苦展开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人生的丰富多彩正源于此。这则素材还可以用在“宠爱”的话题之中:宠爱往往会让人变得软弱,世上的一切都是因人成事,那孩子们的成长就不需要大人的宠爱了吗?“痴情父亲”周国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谈自己的女儿啾啾时说,好孩子永远是宠不坏的。通过对“宠爱”这个问题的思考,列出周国平对宠爱的与众不同的理解,追问新时期的孩子应该如何成长的问题,让步开篇,别有风味。04 引议联结写文章时,有意引述前人或他人较有哲理或较为权威、较为经典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手法叫引用。引用用在议论文中,就是引证。它的作用主要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引证之后还要有适当的议论,引证与议论相结合的论证手法就是引议联结。引用可用在议论文的开头,如《人生如茶》开篇即言:一只玻璃杯,晶莹剔透;一撮茶叶,清香盈鼻。开水冲下,顿时上下翻腾,浮起的一片片沉下,沉下的又努力地浮起。茶叶,有的急急展示,匆匆沉寂;有的则渐渐舒展,慢慢升腾。林清玄说只有经过开水烫过的才知道人生的滋味,确如其言。引用也可放在文章的中间,作为例证,也作为引证。如作文《感悟人生》的片段:苏轼说“人生如梦”,他在因诗获罪的跌宕人生中选择了豁达;林清玄说“人生如茶”,他在茶水上下翻滚的沸腾人生中体悟到了自然;张爱玲说“人生如戏”,她在与胡兰成恋爱的曲折中饱尝失意。人生到底是什么,需要你慢慢去品味。引用也可以放在文章的结尾,如一位考生在《镜与窗》的最后写道:镜是虚假的,窗是实在的。镜子抽象且空洞,窗子具体而直观。林清玄曾说过自己在修行的时候,师父让他把佛经烧掉,他总是恋恋不舍,但终在烧掉佛经的熊熊火焰中明白了人生的要义。佛经有时正是一面镜子,我们总想从中寻找完美的义理,却忘了窗子外面的世界才是我们真正鲜活的生活。朋友,抛去代表执念的镜子吧,请去窗外拥抱你葱郁的生命。引用不是简单地把别人的话语放在文章中,而要看其能否恰如其分地为证明论点服务,使之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其次才是增强文采,使文章语言富有吸引力。05 对比衬托对比衬托,就是根据文章写作中心的需要,将一则材料和另一则材料进行对比,或者选择一则材料的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对比,以求突出强调双方或者一方,来体现文章内涵的写作方法。一考生围绕明代张溥和北宋方仲永的事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写道: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而是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的《五人墓碑记》。相反,北宋的方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泯然众人矣”!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考生通过对比张溥的勤奋和方仲永的不思进取,衬托出“勤奋”的重要意义,告诉我们勤能补拙的道理。这样将两个不同的事例或现象放在同一标准之下,通过相互映衬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不但使说理严谨,也更令读者信服。06 取其一点取其一点,就是根据文章写作中心的需要,截取一则材料中最能表现写作中心的某一个侧面或角度,深入挖掘、阐释,从而体现文章内涵的写作方法。以经典素材“‘最美乡村教师’秦开美”为例,一位考生写道:在汽油、炸药和手枪的威胁下,平时胆小得一个人在家都不敢关灯睡的秦开美,却表现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勇敢与沉着。她冷静地劝说歹徒,主动要求代替学生担当人质,在约40分钟的对峙里,她成了52名学生与“恐怖分子”之间的稳压器,任何一方情绪崩溃,灾难就可能发生。如果不是秦开美前期稳住了劫持者,警方很难顺利展开布控和救援……丘吉尔说:“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有了勇气,人类的其他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诚哉斯言!秦开美的材料可生发的角度很多,本文作者于多元的信息中只取一点,就“勇气”深入挖掘,让写作中心更加鲜明突出,也彰显了自己运用素材的能力。07 辩证分析辩证分析是议论文写作中一种重要的论证方法。大千世界启示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并且事物还可能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我们应该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这就是辩证分析。对于素材“胡同:北京的名片”,一位考生围绕“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写道:是的,北京的胡同正在衰败。一部凝固的历史,百年京城的人文缩影,就这样被高楼大厦蚕食。许多人呼吁、呐喊:“把胡同留下一些给后代。”这想法固然好,可对那些三世同堂、老少共居一室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为了保留胡同而让他们挤在斗室里,未免不公平。现在的胡同,有的已经残破不堪,仅有那些被刻意保护的还比较漂亮,其他的只剩门前破损的石墩、失去了棱角的棋盘和参天的古树记录着胡同昔日的繁华。而这一切,是必然要被现代化的东西替代的,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胡同之旅将要结束时,我走进了一家清真小吃店,八仙桌边的食客正大快朵颐。从他们的脸上,我看不出对高楼的向往,也读不到对胡同的深情留恋,或许对他们而言,在胡同里生活已成为一种习惯,也或许,他们心底也期待着变化。诚然,任何行为都会产生对立的两个结果,对胡同的改造也是如此。此片段深入挖掘人们对胡同的感情,既不赞成一味地保护胡同,也不赞成一味地拆除胡同,作者在辩证分析中明确了观点。08 深入挖掘深入挖掘,就是根据文章写作中心的需要,点出素材的关键内容,透彻地阐释其中蕴含的深层内涵,而不是浮光掠影地简单运用。如以“莫言,童年有书为伴”这一经典素材为论据,一位考生围绕“母爱”写道:“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不讲条件的爱,在这个世界上,任何爱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无论我们犯了多大的错误,她们都会无条件地原谅。在那个贫困横行的年代,孩子们的任务是劳作,减轻家庭负担,而莫言为了看书犯了一个重大错误,然而夕阳中母亲那宽容的叹息,让莫言感受到深深的母爱。那母爱,似夏天里的一缕凉风,拂去他心中的燥热;那母爱,仿佛冬天里的暖阳,赶跑了他心中的严寒。那年,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该考生从母亲对莫言的宽容切入,不但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还展示了莫言内心的幸福和感恩,莫言的成功,多少与这位善良的母亲有关吧。09 一反成说一反成说,是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或约定俗成的思维进行大胆否定,从相反的方向来立论的方法。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反成说,就是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这样有助于提出新问题,使文章表现出新意。以经典素材“袁隆平,一颗种子改变世界”为例,一位考生围绕“不知足,也能常乐”写道:有人认为,人生就像一场梦,要做个好梦,就得带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拥有的,知足常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自己的科研领域,永不知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仅养活了中国人,也缓解了世界粮食短缺的压力。即使已年过古稀,他仍怀有两个愿望:一是2010年超级杂交水稻能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二是将杂交水稻在全世界推广到1500万公顷,多养活1亿世界人口。这种永不止步的精神,让袁隆平收获了奋斗的喜悦。这位考生一反“知足常乐”这一传统观念,精心发掘,巧妙点化,使文章观点颇为新颖,论证也很有说服力。10 归谬反驳归谬法就是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再以其为前提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得出一个十分明显而荒谬的结论,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也就是,先假定被驳观点正确,然后以之为据进行推论,得到谬论,再依据谬论的荒谬,揭示被驳观点的荒谬。对于素材“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有人写了一篇时文《“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是一个科学论断》: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专家和媒体是将“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归入“雷人雷语”予以批评的。我真的很无语——作为专家和主旋律媒体,何以如此缺乏常识呢?“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是一个多么科学的论断呀,怎么能胡乱质疑呢?“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江豚如果好吃,就有了利用价值,就可以加大产业开发赚钱增加GDP;如果不好吃,就等于是废物,保护它有啥意义?现如今,能看到实际好处和利益的事情才值得去做,为了一点虚名或华而不实的理由干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傻不傻呀?什么环境保护呀、生态平衡呀之类的大道理,那是拿来忽悠老百姓的。对某些官员而言,啥也没有GDP、政绩和升迁更重要。对于“江豚不好吃干吗要保护”这样的“雷人雷语”,作者先予以肯定,认为其是合理的科学的,然后煞有介事地、一本正经地论证其“科学性”,看似赞扬某些官员的“求真务实”,实则嘲讽和批判了当前某些官员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和贪腐的本质,从而反驳了“不好吃就不保护”的荒诞论调。来源:疯狂阅读《赢在素材高频经典》

204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查重使用什么问题

    出现乱码的原因随机码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论文格式的影响,论文查重网站无法正确识别论文内容,导致随机码的产生。导致系统检测论文是出现乱码的格式一般为 pdf 格式。论

    瘦小的土拨鼠 1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依赖的议论文题目

    当我们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依赖脐带传输的营养而成长,出生后,我们又依赖母亲的乳汁长大,这就充分说明了依赖本就是人的天性。(一)父母小时候,我们依赖着父母,我

    阿囧小胖只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论文的研究背景

    一、调研背景Jc作为一种新的手机品牌即将进入市场,为进一步开发Jc手机在保定市的大学生市场,保定市溢馨市场调研公司受托开展一次大学校园内的手机市场的调查研究工作

    御龙装饰公司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大学生手机依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摘要:电子废弃物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垃圾,对各国的环境构成了很大威胁。本文介绍了电子废弃物的特性、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现状,并针对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提出了

    水瓶座A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范文手机依赖症

    【篇一】高中生优秀议论文800字范文 您用真心铺满了我的*,您用真情筑就了我的框架,在我的头发皮肤中刻满了您心力坐骑出的精雕细刻。有些人说小孩是爸爸妈妈一生造就

    aimyforever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