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1

清晨一叶浮舟
首页 > 学术期刊 > xml多值依赖蕴涵算法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抖抖小姨

已采纳

一、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人们管理的对象存于现实世界中。现实世界的事物及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例如学校的教学系统中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师为学生授课,学生选修课程并取得成绩。 2、概念世界 概念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一种抽象描述,从而产生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必然经过的中间层次。涉及到下面几个术语: 实体:我们把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可以是实际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件。如一个职工、一场比赛等。 实体集:同一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如全体职工。注意区分"型"与"值"的概念。如每个职工是职工实体"型"的一个具体"值"。 属性:描述实体的特性称为属性。如职工的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称等。 关键字:如果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的值能唯一地标识出实体集中的每一个实体,可以选作关键字。用作标识的关键字,也称为码。如"职工号"就可作为关键字。 联系:实体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联系,它反映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联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内部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另一种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3、机器世界 存入计算机系统里的数据是将概念世界中的事物数据化的结果。为了准确地反映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用数据模型来表示。数据模型将概念世界中的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进一步抽象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的方式。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一是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所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是构成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的实现。 关系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关系数据库因其严格的数学理论、使用简单灵活、数据独立性强等特点,而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商品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几乎都是关系型的,例如,Oracle,Sybase,Informix,Visual FoxPro等。 网络数据库也叫Web数据库。促进Internet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Web技术。由静态网页技术的HTML到动态网页技术的CGI、ASP、PHP、JSP等,Web技术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变革过程。Web已经不再局限于仅仅由静态网页提供信息服务,而改变为动态的网页,可提供交互式的信息查询服务,使信息数据库服务成为了可能。Web数据库就是将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融合在一起,使数据库系统成为Web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实现数据库与网络技术的无缝结合。这一结合不仅把Web与数据库的所有优势集合在了一起,而且充分利用了大量已有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图1-1是Web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图,它由数据库服务器(Database Server)、中间件(Middle Ware)、Web服务器(Web Server)、浏览器(Browser)4部分组成。 Web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它的工作过程可简单地描述成:用户通过浏览器端的操作界面以交互的方式经由Web服务器来访问数据库。用户向数据库提交的信息以及数据库返回给用户的信息都是以网页的形式显示。 1.1.1 Internet技术与相关协议 Internet技术在Web数据库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Internet(因特网)专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并通过各种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递信息。TCP/IP协议是Internet上使用的两个最基本的协议。因此也可以说Internet是全球范围的基于分组交换原理和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它将信息进行分组后,以数据包为单位进行传输。Internet在进行信息传输时,主要完成两项任务。 (1)正确地将源信息文件分割成一个个数据包,并能在目的地将源信息文件的数据包再准确地重组起来。 (2)将数据包准确地送往目的地。 TCP/IP协议的作用就是为了完成上述两项任务,规范了网络上所有计算机之间数据传递的方式与数据格式,提供了数据打包和寻址的标准方法。 1.TCP/IP协议 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规定了分割数据和重组数据所要遵循的规则和要进行的操作。TCP协议能保证数据发送的正确性,如果发现数据有损失,TCP将重新发送数据。 2.IP协议 在Internet上传送数据往往都是远距离的,因此在传输过程中要通过路由器一站一站的转接来实现。路由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它会检测数据包的目的地主机地址,然后决定将该数据包送往何处。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给Internet中的每一台计算机规定了一个地址,称为IP地址。IP地址的标准是由4部分组成(例如202.112.203.11),其中前两部分规定了当前使用网络的管理机构,第3部分规定了当前使用的网络地址,第4部分规定了当前使用的计算机地址。 Internet上提供的主要服务有E-mail、FTP、BBS、Telnet、WWW等。其中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由于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而成为Internet最为重要的服务。 3.HTTP协议 HTTP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应用在WWW上,其作用是完成客户端浏览器与Web服务器端之间的HTML数据传输。 1.1.2 Web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步骤 万维网简称为Web。Web可以描述为在Internet上运行的、全球的、交互的、动态的、跨平台的、分布式的、图形化的超文本信息系统。 1.Web的工作原理 Web是伴随着Internet技术而产生的。在计算机网络中,对于提供Web服务的计算机称为Web服务器。Web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工作方式。每个Web服务器上都放置着大量的Web信息。Web信息的基本单位是Web页(网页),多个网页组成了一个Web节点。每个Web节点的起始页称为“主页”,且拥有一个URL地址(统一资源定位地址)。Web节点之间及网页之间都是以超文本结构(非线性的网状结构)来进行组织的。 2.Web的工作步骤 Web的工作步骤如下。 (1)用户打开客户端计算机中的浏览器软件(例如Internet Explorer)。 (2)用户输入要启动的Web主页的URL地址,浏览器将生成一个HTTP请求。 (3)浏览器连接到指定的Web服务器,并发送HTTP请求。 (4)Web服务器接到HTTP请求,根据请求的内容不同作相应的处理,再将网页以HTML文件格式发回给浏览器。 (5)浏览器将网页显示到屏幕上. 图1-2 Web的工作步骤 1.1.3 WWW世界中的标记语言 1.HTML语言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是创建网页的计算机语言。所谓网页实际上就是一个HTML文档。文档内容由文本和HTML标记组成。HTML文档的扩展名就是.html或.htm。浏览器负责解释HTML文档中的标记,并将HTML文档显示成网页。 (1)HTML标记 HTML标记的作用是告诉浏览器网页的结构和格式。每一个标记用尖括号<>括起来。大多数标记都有一个开始标记和一个结束标记。标记不分大小写。多数标记都带有自己的属性。例如字体标记有FACE、COLOR、SIZE等属性:FACE定义字体;COLOR定义字体的颜色;SIZE定义字体的大小。 使用格式: BEIJING 。 网页中有很多文本链接和图片链接。链接,又被称为超链接,用于链接到WWW万维网中的其他网页上。在HTML文档中表示超链接的标记是,通过属性HREF指出链接的网页地址URL。 使用格式: BEIJING 。 (2)HTML程序 HTML程序必须以标记开始,以标记结束。在和标记之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文件头和文件体。文件头用标记 来标识,文件体用标记来标识。在文件的头部通常包含整个网页的一些信息。例如标记是用来说明网页的名称;标记是用来说明网页的其他信息,如设计者姓名和版权信息等。所有在浏览器中要显示的内容称为网页的主体,必须放在标记中。下面给出的是一个空网页的HTML程序。 (在此标记中写网页的标题) (在此标记中写网页的内容) (3)HTML规范 HTML规范又称为HTML标准,它总在不断地发展。每一新版本的出现,HTML都会增加新的特性和内容。有关HTML版本的详细信息请访问网站。 在不同的浏览器中,网页的显示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每一个浏览器都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释HTML文档中的标记,并且多数浏览器不完全支持HTML的所有特性。因为,像Microsoft和Netscape公司在HTML标准上又开发了一些特有的HTML标记和属性,称之为HTML的扩展。这些标记和属性只被他们自己的浏览器所识别,不可能被其他公司的浏览器识别。如果浏览器不能识别HTML文档中的标记,则会忽略这个标记。 (4)HTML程序的编辑环境与运行环境 HTML文档是一个普通的文本文件(ASCII),不包含任何与平台、程序有关的信息。因此HTML文档可以利用任何文本编辑器来方便地生成。要注意的是HTML文档的扩展名必须是.html或.htm。运行HTML文档可以在任何浏览器下进行,并可在浏览器上查看网页的HTML源代码。 关于HTML语言中标记的种类与使用方法将会在第5章中更详细地进行介绍。 2.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HTML是Web上的通用语言,随着Internet的深入人心,WWW上的Web文件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人们开始感到了HTML这种固定格式的标记语言的不足。1996年W3C开始对HTML的后续语言进行研究,并于1998年正式推出了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在设计网页时,XML提供了比HTML更灵活的方法。 (1)XML语言的特点 XML是国际组织W3C为适应WWW的应用,将SGML (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准进行简化形成的元标记语言。简单地说,XML是使用标记来描述内容或与内容相关的形式信息的通用语言。一个XML文档由标记和字符数据组成。 而作为元标记语言,XML不再使标记固定,允许网页的设计者定义数量不限的标记来描述内容,同时还允许设计者创建自己的使用规则。 (2)XML的DTD 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文档类型定义)是一组应用在XML文档中的自定义标记语言的技术规范。DTD中定义了标记的含义及关于标记的语法规则。语法规则中确定了在XML文档中使用哪些标记符,它们应该按什么次序出现,标记符之间如何 嵌套,哪些标记符有属性等等。DTD可以包含在它所描述的XML文档中,但通常它是一份单独的文档或者一系列文档。作为外部文件可通过URL链接,被不同的XML文档 共享。 XML把DTD的定义权开放,不同行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定义描述内容的DTD,以适应本行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和存档需要。因此,适合于不同行业、不同平台的标记语言大批涌现。 (3)XML的CSS与XSL 强调内容描述与形式描述的分离,一方面可以使XML文件的编写者更集中精力于数据本身,而不受显示方式的细节影响;另一方面允许为相同的数据定义不同的显示方式,从而适合于不同应用、不同媒体,使XML数据得到最大程度的重用。XML文档数据的显示形式是通过样式单定义的。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是XML使用的一种标准的级联样式单,XSL(Extensible Style Language)则是可扩展的样式语言。 由于XML允许用户创建任何所需的标记,而通用浏览器却既无法预期用户标记的意义,又无法为显示这些标记而提供规则,因此用户必须为自己创建的XML文档编写样式单,样式单可以实现共享。 浏览器对一个XML文档的处理过程是,首先去关联它所指定的样式单文件,如果该样式单是一个XSL文件,则按照规定对XML数据进行转换然后再显示,XSL本身也是基于XML语言的,可以将XML转化为HTML后再显示。如果该样式单是一个CSS文件,浏览器就会按照样式单的规定给每个标记赋予一组样式后再显示。 1.2 Web数据库访问技术 Web数据库访问技术通常是通过三层结构来实现的,如图1-3所示。目前建立与Web数据库连接访问的技术方法可归纳为CGI技术,ODBC技术和ASP、JSP、PHP 技术。 Web数据库访问的三层结构 1.2.1 CGI技术 CGI(Common Cateway Interface,通用网关界面)是一种Web服务器上运行的基于Web浏览器输入程序的方法,是最早的访问数据库的解决方案。CGI程序可以建立网页与数据库之间的连接,将用户的查询要求转换成数据库的查询命令,然后将查询结果通过网页返回给用户。一个CGI工作的基本原理如图1-4所示。 CGI程序需要通过一个接口才能访问数据库。这种接口多种多样,数据库系统对CGI程序提供了各种数据库接口如Perl、C/C++、VB等。为了使用各种数据库系统,CGI程序支持ODBC方式,通过ODBC接口访问数据库。 CGI工作流程 1.2.2 ODBC技术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接)是一种使用SQL的应用程序接口(API)。ODBC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它生成的程序与数据库系统无关,为程序员方便地编写访问各种DBMS的数据库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统一接口,使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源之间完成数据交换。ODBC的内部结构为4层:应用程序层、驱动程序管理器层、驱动程序层、数据源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5所示。由于ODBC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库产品,因此许多服务器扩展程序都使用了包含ODBC层的系统结构。 ODBC的内部结构 Web服务器通过ODBC数据库驱动程序向数据库系统发出SQL请求,数据库系统接收到的是标准SQL查询语句,并将执行后的查询结果再通过ODBC传回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将结果以HTML网页传给Web浏览器,工作原理如图1-6所示。 Web服务器通过ODBC访问数据库 由于Java语言所显示出来的编程优势赢得了众多数据库厂商的支持。在数据库处理方面,Java提供的JDBC为数据库开发应用提供了标准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与ODBC类似,JDBC也是一种特殊的API,是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应用程序接口。它规定了Java如何与数据库之间交换数据的方法。采用Java和JDBC编写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具有与平台无关的特性。 1.2.3 ASP、JSP、PHP技术 ASP是Microsoft开发的动态网页技术,主要应用于Windows NT+IIS或 Windows 9x+PWS平台。确切地说ASP不是一种语言,而是Web服务器端的开发环境。利用ASP可以产生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应用程序。ASP支持多种脚本语言,除了VBScript和Pscript,也支持Perl语言,并且可以在同一ASP文件中使用多种脚本语言以发挥各种脚本语言的最大优势。但ASP默认只支持VBScript和Pscript,若要使用其他脚本语言,必须安装相应的脚本引擎。ASP支持在服务器端调用ActiveX组件ADO对象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在具体的应用中,若脚本语言中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可通过ODBC与后台数据库相连,并通过ADO执行访问库的操作。关于ASP的编程技术将会在第7章中详细介绍。 JSP是Su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Web开发技术。作为Java家族的一员,几乎可以运行在所有的操作系统平台和Web服务器上,因此JSP的运行平台更为广泛。目前JSP支持的脚本语言只有Java。JSP使用JDBC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目标数据库必须有一个JDBC的驱动程序,即一个从数据库到Java的接口,该接口提供了标准的方法使Java应用程序能够连接到数据库并执行对数据库的操作。JDBC不需要在服务器上创建数据源,通过JDBC、JSP就可以实现SQL语句的执行。 PHP是Rasmus Lerdorf推出的一种跨平台的嵌入式脚本语言,可以在Windows、UNIX、Linux等流行的操作系统和IIS、Apache、Netscape等Web服务器上运行,用户更换平台时,无需变换PHP代码。PHP是通过Internet合作开发的开放源代码软件,它借用了C、Java、Perl语言的语法并结合PHP自身的特性,能够快速写出动态生成页面。PHP可以通过ODBC访问各种数据库,但主要通过函数直接访问数据库。PHP支持目前绝大多数的数据库,提供许多与各类数据库直接互连的函数,包括Sybase、Oracle、SQL Server等,其中与SQL Server数据库互连是最佳组合。 1.3 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层次体系 当前,Internet/Intranet技术发展异常迅速,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应用软件运行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在此之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单机结构、集中式结构、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之后,随着Internet的普及,又出现了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与多层结构。在构造一个应用系统时,首先考虑的是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哪种结构取决于系统的网络环境、应用需求等因素。 1.3.1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1.二层C/S结构 二层C/S结构是当前非常流行的数据库系统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客户机提出请求,服务器对客户机的服务请求做出回答。它把界面和数据处理操作分开在前端(客户端)和后端(服务器端),这个主要特点使得C/S系统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进行大量数据操作的服务器,而不是前端的硬件设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网络传输速度的要求,因为只须客户端把服务请求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只把服务结果传回前端,如图1-7所示。 在设计时,对数据可能有如下不同的处理形式。 (1)在处理时,客户机先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然后释放数据库,即客户机发出的是文件请求,在客户机端处理数据,最后将结果送回服务器。这种处理方式的缺点很明显:所有的应用处理都在客户端完成,这就要求客户端的计算机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以便执行需要的任何程序。更为糟糕的是,由于所有的处理均在客户端完成,每次运行时都要将文件整体传送到客户端,然后才能执行。如:Student表中有30 000条记录,客户端发出命令: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o='200101' 这条命令将要求服务器将Student表中的所有记录传送到客户端,然后在客户端执行查询,结果只用到一条记录;如果查询的记录不存在,网络传输的数据实际上是无 用的。如此大的数据传输量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人们提出了在服务器中能够执行部分代码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2)在处理时,客户机接受用户要求,并发给服务器;在服务器端处理用户要求,最后将结果传回客户机显示或打印。这种处理方式网络通信量较小。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的是处理请求,而不是文件请求,处理请求中的代码在服务器端执行后向客户机传送处理后的结果。 这样,为了特定任务,客户机上的程序和服务器上的程序协同工作:客户机端的代码用于完成用户的输入输出及数据的检查,而服务器端的代码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在于软件、硬件平台的无关性。数据库服务器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集中负责管理数据,它向客户端提供一个开放的使用环境,客户端通过数据库接口,如ODBC(开放数据库连接)和SQL语言访问数据库,也就是说,不管客户端采用什么样的硬件和软件,它只要能够通过网络和数据库接口程序连接到服务器,就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 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中,常把客户机称为前台,而把服务器端称为后台。前台应用程序的功能包括用户界面、接收用户数据、处理应用逻辑、向后台发出请求、同时接收后台返回的结果,最后再将返回的结果按一定的格式或方式显示给用户。而后台服务器则负责共享外部设备、存取共享数据、响应前台客户端的请求并回送结果等工作。前台的应用程序和数据一般是用户专用的,而后台的数据和代码是所有用户可以共享的。 由于数据库服务器不仅要管理共享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还要执行一部分代码,完成客户端的一些处理请求,所以对用于服务器的计算机提出较高的要求。最好要采用一台专用的服务器,有较快的处理速度,有大容量的硬盘和内存,支持磁带等大容量的存储设备。 上面讲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将应用分在了客户机、服务器两级,称其为两层客户机/ 服务器结构。总之,两层C/S结构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客户程序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SQL请求,服务器返回数据或结果。 这种C/S结构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客户来完成表示部分和应用逻辑部分,而服务器完成数据访问部分,这种情况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适用于应用相对简单、数据访问量不是很大的情况。另一种是以服务器为中心的,把一些重要的应用逻辑部分放到服务器上,这样可充分利用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减少网络上需要传送的数据。通常以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形式出现,但存储过程都依赖于特定数据库,不同数据库之间很难移植,而三层C/S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注意:触发器(trigger)是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在插入、删除、修改操作之后运行的记录级事件代码。不同的事件可以对应不同的动作。通常有3种类型的触发器:INSERT触发器、DELETE触发器和UPDATE触发器。 2.三层C/S结构 由于两层结构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它不能应用于一些大型、结构较为复杂的系统中,故出现了3层结构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将两层结构中服务器部分和客户端部分的应用单独划分出来,即采用“客户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结构(如图1-8所示)。典型的数据库应用可分为三部分:表示部分、应用逻辑(商业逻辑)部分和数据访问部分,三层结构便是对应于这三部分。 图1-8 三层C/S结构 其中,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可位于同一主机,也可位于不同主机。客户机是应用的用户接口部分,负责用户与应用程序的交互,运行在客户机端的软件也称为表示层软件。应用服务器存放业务逻辑层(也称为功能层)软件,是应用逻辑处理的核心,实现具体业务。它能响应客户机请求,完成业务处理或复杂计算。若有数据库访问任务时,应用服务器层可根据客户机的要求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SQL指令。应用逻辑变得复杂或增加新的应用时,可增加新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便是用来执行功能层送来的SQL指令,完成数据的存储、访问和完整性约束等。操作完成后再通过应用服务器向客户机返回操作结果。 1.3.2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随着Internet技术和Web技术的广泛应用,C/S结构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因为在典型C/S体系中,通常为客户安装前端应用程序的做法已不再现实,并且限制客户端工作环境只能基于Windows、Macintosh或UNIX等操作系统也不切实际。于是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rowser/Server)的系统应运而生。 采用B/S结构后,在客户端只需安装一个通用的浏览器即可,不再受具体操作系统和硬件的制约,实现了跨平台的应用。 基于B/S结构的典型应用通常采用三层结构:“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B/S模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浏览器以超文本的形式向Web服务器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请求,Web服务器接受客户请求后,激活对应的CGI程序将超文本HTML语言转化为SQL语法,将这个请求交给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得到请求后,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将处理结果集返回给CGI程序。CGI再将结果转化为HTML,并由Web服务器转发给请求方的浏览器,如图1-9所示。 图1-9 B/S工作原理 在B/S模式中,客户端的标准配置是浏览器,如IE;业务功能处理由独立的应用服务器处理,Web服务器成为应用处理的标准配置;数据处理仍然由数据库服务器处理。 从本质上讲,B/S结构与传统的C/S结构都是以同一种请求和应答方式来执行应用的,区别主要在于:C/S是一种两层或三层结构模式,其客户端集中了大量应用软件,而B/S是一种基于超链接(HyperLink)、HTML、Java的三级或多级C/S结构,客户端仅需单一的浏览器软件,是一种全新的体系结构,解决了跨平台问题。到目前,这两种结构在不同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C/S结构在Internet环境下明显不如B/S结构具有优势,但它在局域网环境下仍具有优势。 1.3.3 Internet/Intranet信息系统的多层体系结构 多层结构应用软件与传统的两层结构应用软件相比,有可伸缩性好、可管理性强、安全性高、软件重用性好等诸多优点,如何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构建应用软件体系结构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现今软件体系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目前各种技术层出不穷,如最初的静态HTML页面、简单的CGI网关程序、Java Applet程序,现在的ASP等Web数据库技术,还有动态的Java在线游戏及PHP技术等。 实际上,多层的概念是由Sun公司提出来的。Sun公司提出的多层应用体系包括4层:客户层、顶端Web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数据库层。其中顶端Web服务层是Sun公司多层体系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层,它主要起代理和缓存的作用。顶端Web服务器的作用是缓存本地各客户机经常使用的Java Applet程序和静态数据,通常被放置在客户机所在的局域网内,起到一个Java Applet主机(向Web浏览器传送Java Applet程序的计算机)和访问其他服务的代理作用。与普通代理服务器的作用相同。构建多层结构应用软件时,选用Java平台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跨越各应用平台。总之,在Java平台上构建多层应用软件体系代表着今后Internet/Intranet应用的趋势。

346 评论

地主李东家

人们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到计算机中,经历了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特性的认识、概念化到计算机数据库里的具体表示的逐级抽象过程,即现实世界-概念世界-机器世界三个领域。有时也将概念世界称为信息世界;将机器世界称为存储或数据世界。 一、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人们管理的对象存于现实世界中。现实世界的事物及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例如学校的教学系统中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师为学生授课,学生选修课程并取得成绩。 2、概念世界 概念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一种抽象描述,从而产生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必然经过的中间层次。涉及到下面几个术语: 实体:我们把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可以是实际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件。如一个职工、一场比赛等。 实体集:同一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如全体职工。注意区分"型"与"值"的概念。如每个职工是职工实体"型"的一个具体"值"。 属性:描述实体的特性称为属性。如职工的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称等。 关键字:如果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的值能唯一地标识出实体集中的每一个实体,可以选作关键字。用作标识的关键字,也称为码。如"职工号"就可作为关键字。 联系:实体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联系,它反映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联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内部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另一种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3、机器世界 存入计算机系统里的数据是将概念世界中的事物数据化的结果。为了准确地反映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用数据模型来表示。数据模型将概念世界中的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进一步抽象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的方式。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一是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所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是构成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的实现。 1.2.1 层次模型 若用图来表示,层次模型是一棵倒立的树。在数据库中,满足以下条件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型: ① 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父结点,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 ② 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 根据层次模型的定义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典型的树型结构。结点层次从根开始定义,根为第一层,根的子结点为第二层,根为其子结点的父结点,同一父结点的子结点称为兄弟结点,没有子结点的结点称为叶结点。 1.2.2 网状模型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非层次关系的,用层次模型表示非树型结构是很不直接的,网状模型则可以克服这一弊病。网状模型是一个网络。在数据库中,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数据模型称为网状模型。 ① 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父结点; ② 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父结点。 从以上定义看出,网状模型构成了比层次结构复杂的网状结构。 1.2.3 关系模型 在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 在数据库中,满足下列条件的二维表称为关系模型: ① 每一列中的分量是类型相同的数据; ② 列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③ 行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 ④ 表中的分量是不可再分割的最小数据项,即表中不允许有子表; ⑤ 表中的任意两行不能完全相同。 个人版权,请勿复制

186 评论

追风的夕夕

人们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到计算机中,经历了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特性的认识、概念化到计算机数据库里的具体表示的逐级抽象过程,即现实世界-概念世界-机器世界三个领域。有时也将概念世界称为信息世界;将机器世界称为存储或数据世界。 一、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人们管理的对象存于现实世界中。现实世界的事物及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例如学校的教学系统中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师为学生授课,学生选修课程并取得成绩。 2、概念世界 概念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一种抽象描述,从而产生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必然经过的中间层次。涉及到下面几个术语: 实体:我们把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实体可以是实际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件。如一个职工、一场比赛等。 实体集:同一类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如全体职工。注意区分"型"与"值"的概念。如每个职工是职工实体"型"的一个具体"值"。 属性:描述实体的特性称为属性。如职工的职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称等。 关键字:如果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的值能唯一地标识出实体集中的每一个实体,可以选作关键字。用作标识的关键字,也称为码。如"职工号"就可作为关键字。 联系:实体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联系,它反映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联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体内部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另一种是实体之间的联系。 3、机器世界 存入计算机系统里的数据是将概念世界中的事物数据化的结果。为了准确地反映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用数据模型来表示。数据模型将概念世界中的实体,及实体间的联系进一步抽象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的方式。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要求:一是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所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是构成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的实现。 关系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关系数据库因其严格的数学理论、使用简单灵活、数据独立性强等特点,而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商品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几乎都是关系型的,例如,Oracle,Sybase,Informix,Visual FoxPro等。 网络数据库也叫Web数据库。促进Internet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Web技术。由静态网页技术的HTML到动态网页技术的CGI、ASP、PHP、JSP等,Web技术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变革过程。Web已经不再局限于仅仅由静态网页提供信息服务,而改变为动态的网页,可提供交互式的信息查询服务,使信息数据库服务成为了可能。Web数据库就是将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融合在一起,使数据库系统成为Web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实现数据库与网络技术的无缝结合。这一结合不仅把Web与数据库的所有优势集合在了一起,而且充分利用了大量已有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图1-1是Web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图,它由数据库服务器(Database Server)、中间件(Middle Ware)、Web服务器(Web Server)、浏览器(Browser)4部分组成。 Web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它的工作过程可简单地描述成:用户通过浏览器端的操作界面以交互的方式经由Web服务器来访问数据库。用户向数据库提交的信息以及数据库返回给用户的信息都是以网页的形式显示。 1.1.1 Internet技术与相关协议 Internet技术在Web数据库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Internet(因特网)专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并通过各种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递信息。TCP/IP协议是Internet上使用的两个最基本的协议。因此也可以说Internet是全球范围的基于分组交换原理和TCP/IP协议的计算机网络。它将信息进行分组后,以数据包为单位进行传输。Internet在进行信息传输时,主要完成两项任务。 (1)正确地将源信息文件分割成一个个数据包,并能在目的地将源信息文件的数据包再准确地重组起来。 (2)将数据包准确地送往目的地。 TCP/IP协议的作用就是为了完成上述两项任务,规范了网络上所有计算机之间数据传递的方式与数据格式,提供了数据打包和寻址的标准方法。 1.TCP/IP协议 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规定了分割数据和重组数据所要遵循的规则和要进行的操作。TCP协议能保证数据发送的正确性,如果发现数据有损失,TCP将重新发送数据。 2.IP协议 在Internet上传送数据往往都是远距离的,因此在传输过程中要通过路由器一站一站的转接来实现。路由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它会检测数据包的目的地主机地址,然后决定将该数据包送往何处。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给Internet中的每一台计算机规定了一个地址,称为IP地址。IP地址的标准是由4部分组成(例如202.112.203.11),其中前两部分规定了当前使用网络的管理机构,第3部分规定了当前使用的网络地址,第4部分规定了当前使用的计算机地址。 Internet上提供的主要服务有E-mail、FTP、BBS、Telnet、WWW等。其中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由于其丰富的信息资源而成为Internet最为重要的服务。

178 评论

坚吃不懈1208

1. 无线数据网络中基于斯塔克尔博格博弈的功率控制 2.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3. 宽带网络中业务模型的仿真分析 4. 基于H.264 AVC码率控制算法的研究 5. 基于GRF-3100射频系统的混频器的设计与制作 6. VOIP语音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7. 基于Labview的实验数据处理的研究 8. 基于NS2的路由算法研究与仿真 9. 图像处理工具箱的VC实现 10. 嵌入式实时系统设计模式的应用 11. 基于VC的UDP的实现 12. 基于TCP/IP协议嵌入式数字语音传输系统终端硬件设计 13. 基于MPLS的VPN技术原理及其实现 14. 基于FPGA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数字硬件设计研究 15. 多路信号复用的基带发信系统模型 16. 数字音频水印研究 17. 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城市数字电视平移 18. 虚拟演播室应用研究与设计 19. 电视节目制作系统设计 20. KM3知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21. 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分配算法设计 22. 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23. 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分析 24. 基于OPNET的网络规划设计 25. 基于NS2的路由算法仿真 26. 基于GPRS的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 27. 搅拌混合器微分先行控制系统设计 28. 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 29. 基于CPLD器件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 30. 大容量汉字显示系统的设计 31. 数控直流电压源的设计 32. 基于s6700电子标签阅读器设计 33. 嵌入式网络连接设计 34. Java手机网络游戏的实现和程序设计 35. 简频率特性测试仪设计 36. DDS及其在声学多普勒流速测量系统中的应用 37. AVR 8位嵌入式单片机在车载全球定位系统显示终端中的应用 38. 基于单片机的考勤系统设计 39. 基于单片机的寻呼机编码器 40. 基于MF RC632射频识别读写器芯片的专用读卡器 41. 具有SPI接口的数字式同步发送器设计 42. 小区停车场计费系统设计 43. 村村通无线接入系统中的CDMA技术 44. 语音校检报文的程序设计 45. 基于轧制扰动负荷观测器的轧机传动机电振动控制系统设计 46. 基于MATLAB的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47. 基于VHDL的乒乓游戏机的设计 48. 语音信号的滤波设计 49. 基于DSPTMS320F206的高炉自动进料控制系统 50. 基于VHDL语言的基带线路码产生电路仿真设计 51. 智能天线的研究 52. 混合动力汽车电机驱动单元 53. 混合动力汽车 54. 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 55. 双馈电机直接转矩DSP控制 56. 双馈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57. 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58. 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59. 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60. 锁相频率合成器的设计与仿真 61. 动态链接库进阶 62. 电话业务综合管理系统设计 63. 弹性分组环RPR的公平算法研究 64. 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研究 65. 大数计算的算法探讨及其在椭圆曲线密码体制中的应用 66. HY防火墙管理软件开发过程及ACL模块功能实现 67. EPON的原理分析 68. DCS通讯与软测量技术的研究 69. 3G的AKA协议中F1至F5的UE端的实现 70. 《信号与系统》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71. 《电路与电子学》电子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72. RSA公钥算法研究与实现 73. p2p通信模型的java实现 74. 搜索引擎的开发与实现 75. 图书馆管理系统及原代码毕业设计 76. 网络安全专题学习网站设计 77. 网络教育应用网站设计 78. 校园网组建、开发与管理 79. 最优化软件设计实现 80. 租赁网的设计和实现 81. 远程控制终端数据接口设计 82. 遗传算法及其在网络计划中的应用 83. 研华PCI-1753板卡Linux驱动程序的开发 84. 软测量技术在造纸打浆过程的应用研究 85. 嵌入式系统研制AD数模转换器 86. 劳动生产率增长条件的研究 87. 基于XML帮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8. 基于MPT-1327的集群系统智能基站的研究与设计 89. 基于J2ME的手机部分功能实现 90. 购销存财务软件的应用比较 91. 高清视频多媒体播放器 92. 基于CORBA网络管理技术及其安全性的研究和应用 93. 基本asp.net开发的网上商场的设计与实现 94. 桂林大广电子公司网站设计 95. 电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实现 96. 企业办公局域网的建设 97. 第三代移动通信承载业务和QoS处理机制无线资源管 98. 计算机病毒动态防御系统毕业论文 99. 3G标准化进程及其演进策略 100. 鲁棒数字水印算法的研究和比较 101. 基于SPCE061A的语音遥控小车设计——?硬件电路设计

222 评论

幽深的猫巷

杜富殿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信息中心,海口,570206)

摘要:数据交换存在于“金土工程”相关的系统、数据、上下级信息传递中,以 XML 作为基础的数据交换形式,可以解决数据交换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金土工程”提供简捷和高效率的数据交换方式。

关键词:“金土工程”;XML;数据交换;数据总线

“金土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大厦的框架工程,数据将是该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金土工程”所牵涉的数据内容、数据类型和数据格式等方面的异构问题,数据交换必然是“金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 XML 为技术基础的数据总线方式,将为“金土工程”各系统、数据、上下级,甚至系统和数据内部的交换提供松散耦合、明码、界线明晰的可扩充性、易维护性、开放性和统一性的数据交换平台。

1 “金土工程” 的数据交换体系

“金土工程”将采用面向服务的技术构架及电子政务平台思想,强调技术的实用性、通用性、可靠性、安全性,保障系统的可扩充性、易维护性、开放性和统一性。

在数据资源建设方面,采用主流 GIS 平台、面向对象型数据库等技术,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与整合各类数据库,通过集中与分布式管理相结合、多级备份和相对独立的数据管理机制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

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统筹规划,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搭建国土资源业务应用系统。

无论在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的内部或之间都必须进行数据交换,形成数据交换体系。数据交换体系包括面向基础数据库同步与备份的交换系统、面向各级业务信息传递的交换系统、面向外部数据共享的交换系统,甚至面向系统内部模块间的数据交换。

面向基础数据库同步与备份的交换系统,主要实现将下级数据库的更新及时地、自动地同步更新到上级数据库。

面向各级业务信息传递的交换系统,主要是用来实现垂直业务系统上下业务流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统计数据上报、材料上报或下发等。

面向外部数据共享的交换系统,主要实现国土资源系统与外部门间基础数据有关业务数据的交换。

面向系统内部模块间的数据交换,主要实现模块之间数据计算、处理等过程中数据的交换。

数据交换体系必须解决数据交换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开放性,采用 XML 技术作为“金土工程”数据交换体系的基础是一种较佳的选择。

2 XML 的发展和特点

2.1 XML 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采用 HTML 编写的 Web 页面占相当比例。HTML 简单易学又通用,句法简明紧凑,加上其扩充的表格、帧、脚本等功能,使得它在 Web 主页上大显身手。但是随着 Web 应用的越来越广泛,HTML 过于简单的弱点也越来越明显了。

(1)链路丢失后不能自动纠正 由于许多页面的 URL 地址经常变化,浏览这些页面时就会遇到烦人的404 URL 地址未找到的信息。不得不手工一个个地更改链接相关页面的 URL地址,这大大加重了 Web 页面的维护工作量。

(2)动态内容需要下载的部件太多 用 HTML 建立的页面目前还不能对其页面的外观属性,例如色彩、字体、背景等实现更新,只能重新下载一个新的页面或 Java 部件。但 Java保存的数据搜索引擎是无法访问的,所以在 HTML 页面中使用 Java 来显示动态内容也不是灵丹妙药。

(3)搜索时间长 由于 HTML 页面没有类似于数据库的结构,在这样的文档资料中搜索目标时需要对全部页面的所有内容扫描,往往检索出一大堆与主题词无关的内容,这是因为HTML 无法区分信息与元信息而造成的。而且 HTML 不支持信息嵌套体系结构,因而限制了全文检索功能。

(4) HTML 缺乏对双字节或多国文字的支持,或者说支持不够。例如中文信息页面在不同的平台下会出现格式不齐等问题。

(5)HTML 可扩展性差 科学家无法用 HTML 书写数学公式、化学方程式以及分子晶体结构。

为解决这些缺点,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简称XML应运而生。

1998年2月万维网协会(W3C)发布了XML1.0 标准,XML是一种元标注语言,该语言提供一种描述结构数据的格式,是W3 C 定义的用于优化Web 上的传输的SGML (通用标记语言标准 ISO8879:1986)的子集,XML 确保结构数据是一致的并独立于应用程序或供应商,可编码各种情况(从简单至复杂)的内容,是语义和架构的数据标准。

2.2 XML 的特点

XML 自从出现以来,以其标准化、接口协议、简化和封装等优点,被誉为信息标准化过程的有力工具,基于 XML 的标准将成为以后信息标准的主流。

2.2.1 标准化

与其他服务技术相比,标准化是 XML 特色之一。XML 提供了系统之间传输数据的标准格式。万维网联盟(W3C)管理 XML 标准并发布给全球的 XML 技术提供者,这就确保了 XML 产品的兼容性。除了 XML 引擎和产品外还有 XML 文法(grammar)。每一个XML语法都是一种在某个特定问题领域进行数据格式化的标准方法,遵循并采用 XML 文法,任何人都可以使两个应用系统间通信的数据格式标准化。

2.2.2 接口协议

在对接口进行编程时经常将它称之为协议。从编程的角度出发,接口在没有暴露实现的情况下提供了编程结构。如果使用 DTD (文件类型定义)和大纲(schema),那么XML 就有类似的特性。DTD 和大纲都用来描述 XML 文档的结构以及 XML 文档的建立规则,可以用一个(或者多个)相关 DTD (或者大纲)组织这样的规则集合,称之为 XML文法。

XML 文法不仅可以用于应用程序之间通信的标准化,还可以为开发者提供一个接口协议。换句话说,开发者在创建一个需要使用 XML 文档结构的应用程序时,不需要知道文档是如何实现的(即实际的 XML 文档)。DTD 以及大纲描述了文档的结构,可以作为开发的接口协议,对 DTD 的任何改动同时也改变了协议。

2.2.3 简化

XML 文档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的简化特性,而是说 XML 的概念和一般方法简单。例如,XML 是基于文本文档的,这就简化了打开 XML文档并查看其内容的过程。

用 XML 简化 Web 服务模型很方便,这一点也很重要。Web 服务天然就比单独的XML要复杂。假设 XML和CORBA同样复杂,而且其他Web服务技术的复杂度相同,那么Web服务技术就会变得非常笨重。但是通过使用简单的搭积木的方法,如XML、SOAP等等,可以控制 Web 服务的复杂度在一个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这样用它创建的应用程序不至于难以控制。

2.2.4 封装

封装是XML特性之一,在开发Web服务的时候尤其如此。从本质上来说,封装指的是获得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块(chunks of data)并把它们集合成一个简单对象(而不是几个独立对象)的概念。封装与集合(aggregation)类似,但是它们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即封装一般意味着它没有外部依赖性。

可以创建带有外部依赖性的 XML 文档,但是在事务 Web 服务模型(transactional Webservices model)中,利用封装会显得更加明智。通过设计包装了依赖性的 XML 解决方案,一般都可以消除事务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尤其是在外部数据常常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强迫在事务处理中定位外部数据并使其与 XML 数据一致的方法是有害的。如果把数据封装到XML文法中去,就交易获得正确的数据。

3 XML 数据总线应用分析

3.1 XML 为 “金土工程” 的数据交换搭建总线

“金土工程”的各系统和层次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开放的 XML 数据总线技术实现,XML数据总线由四部分的内容组成:发布、集成、分布和自动化,如下图所示。

XML 数据总线图

发布数据总线是将同一数据内容在客户端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不同形式展现的数据交换。通过数据总线方式将数据显示与内容分开,XML 定义的数据允许指定不同的显示方式,使数据更合理地表现出来。XML 补充了 HTML,逐渐被广泛地用来描述用户界面,形成了 HTML 描述数据的外观,而 XML 描述数据本身。

本地的数据能够以客户配置、使用者选择或其他标准决定的方式动态地表现出来,CSS和 XSL 为数据的显示提供了公布的机制。通过 XML,数据可以粒状地更新。每当一部分数据变化后,不需要重发整个结构化的数据。变化的元素必须从服务器发送给客户,变化的数据不需要刷新整个使用者的界面就能够显示出来。改变了 HTML 方式,只要一条数据变化了,整一页都必须重建,这严重限制了服务器的性能。

另外,通过 XML 总线方式发布的数据还允许加进其他数据,加入的数据能够进入存在的页面,不需要浏览器重新发一个新的页面。

集成数据总线是系统之间的两个或更多异质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系统之间与这些有各自不同的复杂格式的数据库间通过 XML 标准语言进行交互,这是由于 XML 的自定义性及可扩展性,使其足以表达各种类型的数据。系统收到数据后可以进行处理,也可以在不同数据库间进行传递。XML 解决了数据交换的统一接口问题。

XML 给系统赋予了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比如进行更有意义的搜索,并且数据被XML 唯一地标识。没有 XML,搜索工具必须了解每个数据库是如何构建的,但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数据库描述数据的格式几乎都是不同的。由于不同来源数据的集成问题的存在,现在搜索多样的不兼容的数据库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通过 XML 数据总线的方式能够使不同来源的结构化的数据很容易地集成在一起,可以在中间层的服务器上对从后端数据库和其他系统来的数据进行集成,然后,数据就能被发送到客户或其他服务器做进一步的集合、处理和分发,达到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

分布数据是通过数据总线方式将大部分处理负载从服务器发布转到客户端的数据交换方式。

客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制作不同的应用系统以处理数据,而服务器只需发出同一个XML文件。如按传统的“Client/Server”工作方式,客户向服务器发出不同的请求,服务器分别予以响应,这不仅加重了服务器本身的负荷,而且网络管理者还须事先调查各种不同的用户需求以做出相应不同的程序,但假如用户的需求繁杂而多变,则仍然将所有业务逻辑集中在服务器端是不合适的,因为服务器端的服务系统可能来不及满足众多的应用需求,也来不及跟上需求的变化,双方都很被动。应用 XML 数据总线的方式则将处理数据的主动权交给了客户,服务器所作的只是尽可能完善、准确地将数据封装进 XML 文件通过总线方式进行交换,形成各取所需、各司其职。利用了 XML 的自解释性使客户端在收到数据的同时也理解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含义,从而扩展了广泛、通用的分布式计算方式。

自动化数据总线是遵循共同的数据交换标准,使得应用程序具有一定的自动处理能力,以便实现对所取得的信息进行编辑、增减以适应用户的需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开发一个典型的国土资源管理应用智能代理程序的步骤如下:①该程序向下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数据交换系统发出一个数据更新的请求,在得到应答后,自动连接答复中提供的所有所在级国土资源部门的站点;②搜索预定数据的信息,并对获取到的不同站点针对该内容的信息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比较;③得出所需要的结果,并自动向所在站点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数据更新的通知。

3.2 XML 数据总线的特点

3.2.1 数据交换的安全性

在数据交换中心的设计中采用了 XML 文档作为数据交换的媒体。对于文档的加密现在有非常成熟的方法,所以可对 XML 文档整篇加密,并经过数字签名认证后安全地发送给一个或多个接收方,数据接收方接收到 XML 数据文档后经过解密即可使用。

3.2.2 系统的可靠性

在数据交换中心的设计方案中,考虑整个数据交换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应用服务组件存在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环境中,而不依赖于任何独立的信息系统,则系统不会受到信息系统意外崩溃的影响。

交换中心与数据库脱离,即在正常情况下数据交换中心不与任何信息系统或其他专业系统的数据库进行互操作,所有的数据处理都经由数据的拥有者和请求者进行处理。这种设计方式既保证了各系统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又保证了系统之间的交互性。

数据交换中心存在于应用服务器环境中,可以利用应用服务器环境提供的动态负载均衡和失败恢复功能,保证数据交换中心长期可靠的运行。

3.2.3 系统的灵活性

数据交换中心提供基于消息的数据交换方式和由数据交换中心直接进行数据读写两种数据交换方式,以适应各种系统环境。

基于消息的数据交换方式是数据交换中心的首选方式,在该方式下数据交换中心与支持消息机制方式的系统进行异步数据交换。数据交换的发起方向数据交换中心提交 XML形式的消息后继续执行其他任务,直到从数据交换中心收到数据交换完成的消息后,再对要求的数据进行处理。在基于消息的数据交换方式下,数据交换中心对消息进行全程管理,保证消息的接收顺序及数据的正确性。

数据交换中心还提供由数据交换中心直接进行数据读取的数据交换方式,在此方式下,数据交换中心主要与被动提供数据的系统进行交互,那些系统只需要提供数据而不会要求数据,同时系统的构成相对简单。

3.2.4 系统的开放性

数据交换中心对外提供消息控制 API 和数据转换协议定制工具,使得任何系统只要通过数据转换协议定制工具往数据交换中心中添加数据转换协议,就可以使用数据交换中心提供的消息控制 API 与数据交换中心进行数据交换。

由于 XML 标准具有可扩展性,并且有很强的自描述功能改进了传统的数据表示方法,不仅非常适于数据交换与信息发布,而且将日益成为显示、索引等的基础。现在的数据库基本都已提供了 XML 转换工具,因此 XML 文档非常适合用作跨系统、跨平台的“金土工程”中数据交换,随着 XML 作为在交换数据的一种标准方式的出现,基于 XML基础的应用将会更简捷和拥有更高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厅发[2004]23 号关于印发《全国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2006

[2]Won Kim,Ki-Joon Chae.“Component-Based Knowledge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JOOP,1999

[3]Ritter,D.The Missing Link for D2B E-Commerce.Intelligent Enterprise,1999

[4]高波,王琰,Ben Chang.Oracle,XML 开发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5]XML 中国论坛.“XML 实用进阶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6]王仲,陈晓鸥.基于 XML 的数据交换与存取技术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

[7 ]徐天昕,金烨,李柳玲.基于XML的对称式Web-EDI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1

[8]何蓉,方旭明.基于 XML 的电子商务定单处理管道设计.计算机应用,2002

133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依赖的议论文题目

    当我们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依赖脐带传输的营养而成长,出生后,我们又依赖母亲的乳汁长大,这就充分说明了依赖本就是人的天性。(一)父母小时候,我们依赖着父母,我

    阿囧小胖只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论文的研究背景

    一、调研背景Jc作为一种新的手机品牌即将进入市场,为进一步开发Jc手机在保定市的大学生市场,保定市溢馨市场调研公司受托开展一次大学校园内的手机市场的调查研究工作

    御龙装饰公司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论文范文手机依赖症

    【篇一】高中生优秀议论文800字范文 您用真心铺满了我的*,您用真情筑就了我的框架,在我的头发皮肤中刻满了您心力坐骑出的精雕细刻。有些人说小孩是爸爸妈妈一生造就

    aimyforever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研究汉字内涵的意义与价值论文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精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炎黄子孙用汉字书写过无数不朽的篇章。每一个汉字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和魅力,

    南南南南者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摆脱依赖的议论文素材

    鱼儿如果不能告别依赖,怎么能在大海中抗击惊涛骇浪?鸟儿如果不能告别依赖,怎么能在天空中经受风吹雨打?马儿如果不能告别依赖,怎么能在大地上跨越重难险阻?人,如果不

    蝴蝶圆舞曲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