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论文正面管教研究综述

论文正面管教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

论文正面管教研究综述

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而是遇见你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电影《老师好》 初为人父母,我们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会有手足无措的时候,但是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和时间(lan)做深入研究。有幸可以听到晓书童解读《正面管教》这本书,给我很大启发,解开我许多育儿方面的问题。所以我把他整理、分享出来,希望和大家一起成长。 首先我将分享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 和善而坚定”,让孩子“自立” 。然后讲正面管教的技巧—— 如何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如何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积极的暂停,各场景下的正面管教,寻找积极的方面 。 一、骄纵、惩罚与正面管教 二、孩子错误行为的目的及应对 三、解决问题——把每一次犯错都当做学习的机会 四、积极的暂停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拥抱,和他一起去暂停,陪他看本书,玩一会游戏。这不是在奖励不良行为,而是在教会孩子怎么在生气的时候用尊重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 暂停不是为了让孩子感受痛苦,付出代价。而是让我们都能保持冷静,恢复情绪,为了之后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我的看法: 知易行难,道理都明白,实践真的难,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相比这样慢慢与孩子沟通,也许暴打一顿效果立竿见影,纵容孩子,可以马上制止孩子的哭闹,换来耳根清净。但是我们要的是长期有效, 我们要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立”的个体,我们希望给他的是,能把握自己生活与未来的力量。 五、各场景下的正面管教 1、避开外部的压力 当有外人在,孩子哭闹时,需要离开旁边的观众,自己走开,或者请他人离开,以便我们能在私下解决问题。 2、怎样让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 给孩子提供选择,充分尊重孩子比如:要不要做家庭作业。作业当然不能不做,但是什么时候做,就可以交给孩子去自由选择。 3、孩子需要训练 不要妄想孩子看过就会,要有耐心训练孩子。 步骤:(1)、一边做一边给孩子讲解,给他做示范(2)、和孩子一起做,让孩子动手,我们在旁边给予指 导帮助 (3)、最后等他能够掌握这个技能之后,才让孩子自己来做 4、定制专属的“特别时光” 预留与孩子专属的“特别时光” 5、定期组织家庭会议 频率:建议是每个星期一次。议程: 决议的产生一定是在所有人都同意的前提之下。 不能采用少数服从多数,一家三口,因为爸爸妈妈都同意了,所以孩子就应该服从,不公平。 六、寻找积极的方面 牢记:每个孩子都想和别人有良好的关系,每个孩子都想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自身当然要比他们做的任何事情都要重要。他们当然比我们生活中的任何物质财产都重要。

[美]简·尼尔森       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 一、正面的方法 二、几个基本概念 三、出生顺序的重要性 四、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五、当心逻辑后果 六、关注于解决问题 七、有效地运用鼓励 八、班会 九、家庭会议 十、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自律),40多年前源于美国,在全球68个国家得以传播,且稳步发展。       正面管教以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由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和琳﹒洛特博士开发并完善,应用于家庭教育,融入了100年来心理学关于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科学研究的结论。 1、严厉型 ——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过度控制,有规矩没有自由,没有选择。 2、娇纵型 ——没有规则,有自由但没规矩,无限制的选择。 3、正面管教型 ——一起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和善与坚定并行,有权威,有规矩也有自,有限制的选择。       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教养方式,父母的发心都是希望孩子幸福,但这能否实现取决于孩子是否被培养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 ①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 ——“我能行”。 ②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 ——“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③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 ——“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④内省能力强: 能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⑤人际沟通能力强: 善于和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⑥整体把握能力强: 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⑦判断能力强: 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1、愤恨 (Resentment)——“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报复 (Revenge)——“这回他们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 (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4、退缩 (Retreat) 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他抓到” 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建立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正面管教理论指出,父母和老师们应该坚持: 和善与坚定并行 ,以互相合作为基础,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能力。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而贯穿整个教养过程的则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带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       关于正面管教,我们不仅要知道 “怎样做” ,更应明白 “为什么要这样做” 。阿德勒关于孩子及教育的相关基本概念,是我们必须使用正面管教的根本原因。 1、孩子是社会人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3、孩子首要的目的就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5、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6、平等 7、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8、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①承认(Recognize)——“我犯了一个错误!” ②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③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所谓“赢了” 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 ;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觉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以上过程的根本。       孩子的信念,基于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理解。对出生顺序影响的了解,能增进你对孩子特定观念的理解,是走进孩子内心的一个途径。 排行最大的孩子        在家中排行最大的孩子,很可能认为自己是第一个出生的孩子,必须成为第一或最好的,才能显得自己重要。责任、领导者、专横、完美主义、挑剔、有条理、好胜、独立、保守等等词汇,是人们对老大固有的印象。不过,并非每一个老大个性都完全相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排行最小的孩子        排行最小的孩子常常善于利用自己的魅力来激励别人为他们做事,本身富有创造性、爱玩儿。受到娇纵的老小,当别人不照顾他时,他就会认为不公平,被伤害。有些老小会选择另一种信念,认为自己必须赶上并超越所有前面的人,以证明自己的价值。长大后,成为非常卓越但仍在企图证明自己价值的人。 排行中间的孩子        中间的孩子常常会觉得自己受到挤压,既没有老大的特权,也没有老小的好处。他们容易认为,自己必须在某些方面与人不同,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价值。表现为成功欲望过强或不充分发挥能力,成为“社交蝴蝶”或“含羞草”。他们大都比兄弟姐妹更随和,同情弱者。        另外,独生子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也有许多因素会造成例外,比如性别,老大和老二性别不同,极有可能两人都成为老大式性格,而非按照出生次序分别形成老大、老二性格。比如年龄差距大于4岁,彼此之间干扰影响较小。又比如家庭氛围,推崇竞争氛围的家庭,孩子的差异会增强,反之,亦然。       什么是不良行为?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此时唯一的选择只有权力争夺或退却,而无法沟通)。 孩子的目的 :寻求过度关注(操纵别人为自己奔忙或得到特殊服务) 家长或老师的感觉是 :心烦;恼怒;着急;愧疚。 想采取的行动: 提醒;哄劝;替孩子做他已经会做的事。 孩子的回应: 暂停片刻,很快回到老样子,或换成另一种打扰人的行为。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 唯有得到特别关注或特别服待时,我才有归属感。唯有让你们为我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 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安排特别时光,建立日常惯例。花时间训练孩子。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默默地爱抚孩子。设定些无言的暗号。 孩子的目的: 寻求权力。 家长或老师的感觉是 :被激怒;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被击败。 想采取的行动: 应战;投降;希望自己正确。 孩子的回应: 变本加厉;屈从而内心不服;看家长或老师生气觉得自己赢了;消极对抗。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 唯有当我来主导或控制,或证明没有谁能主导得了我的时候,我才有归属感。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 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并请孩子帮助你。既不要开战也不要投降,而是撤离冲突,让自己冷静下来。坚定而和善。不说,只做。决定你该做什么。让日常惯例说了算。培养相互的尊重。给予有限制的选择。在设立一些合理的限制时得到孩子的帮助。坚持到底。鼓励。引导孩子把权力用在积极的方面 。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 孩子的目的: 报复(以牙还牙) 家长或老师的感觉是 :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 想采取的行动: 反击;以牙还牙;心想“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孩子的回应: 反击;伤害别人;毁坏东西;以牙还牙;行为升级,或换另一种武器。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 我得不到归属,但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 不要还击,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孩子冷静下来。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伤,表达同情和理解。坦诚地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反射式倾听,启发式提问。“你看起来很伤心。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了吗?”如果你造成了伤害,用矫正错误的3R。 孩子的目的: 自暴自弃(放弃,且不愿别人介入) 家长或老师的感觉是 :绝望;无望;无助;无能无力。 想采取的行动: 放弃;替孩子做;过度帮助。 孩子的回应: 更加退避;消极;毫无改进;毫无响应。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 我不相信我能有所归属,我要让别人知道不能对我寄予任何希望。我无助且无能;既然我怎么都做不好,努力也没用。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 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小步前进。停止批评。鼓励任何一点点的积极努力,关注孩子的优点。不要怜悯。不要放弃。设置成功的机会。交给孩子的技能,释放该怎么做。真心喜欢这个孩子。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鼓励,鼓——鼓励。召开家庭会议或班会 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但是有两条线索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孩子的错误目的。 第一条线索: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如果你感觉到以上类型对应的情感反应,孩子的错误目的就有可能识别出。虽然很多成人都说自己的情感反应是愤怒和沮丧,但事实上,这是对最初感觉的第二反应。受到威胁、伤害或无能为力,都会让人有非常无助的感觉,以致于我们很快用愤怒作为第二回应把它们掩盖起来。愤怒至少让我们有种虚假的力量感。问一问自己,愤怒和沮丧背后是什么感受,对照以上类型。 第二条线索:当你要求孩子停止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对照以上类型,你就能懂得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一旦懂得,大人就会乐意去鼓励孩子,而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 按照对应的情况鼓励孩子。请注意,同一个行为可能代表着所有四种错误目的,并且,次序也不是必然从寻求关注开始,依次过度到自暴自弃,被动的孩子受到打击,很有可能直接就进入自暴自弃。 对待十几岁的孩子 十几岁孩子不良行为的错误目的,不同于以上常规归纳,有着更多因素。其中,同龄人压力对十几岁的孩子极其重要。此时,同龄人的认可比大人的认可更重要。而且研究表明,此时,大脑的额叶前部可能有迅速地发育,十几岁的孩子常常把周围其他人的身体语言误解为挑衅行为。因此,养育十几岁的孩子时,必须格外注意表达清晰,而且不要妄加猜测。赢得他们的最好方式,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管教,大多是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以便之后做得更好。很长时间内,家长们都认为唯有惩罚可以达成这个效果,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正面管教中有一个工具叫逻辑结果,因为与惩罚有些许形式上的相似,在实际应用时经常被家长们误用,作为惩罚的伪装。逻辑后果区别于自然后果,需要家长的介入。 自然后果 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站在雨中,就会淋湿。不吃东西,就会饿。这里不允许借题发挥。比如,孩子总是忘了带午餐,你可以尝试不再给孩子送去,让他体验忘带午餐饿肚子或只能找同学分享的后果。但是,不要试图说教“我早就告诉过你了……”。 注意,有些情况不宜采用自然后果。比如,危险,妨碍到他人,或孩子不在乎结果时。 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不同于自然后果,它要求大人或其他人介入,决定哪种后果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区别逻辑后果和惩罚的,是它的4R准则。 1、相关 (Related) 指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的。 2、尊重 (Respectful)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且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而且对所有相关人员都是尊重的。 3、合理 (Reasonable) 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并且从孩子和大人角度看都是合理的。 4、预先告知 (Revealed in advance)是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思路从关注惩罚转向关注解决问题。 关注解决问题的主旨是: 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对此,有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1H原则,和逻辑后果的4R非常相似,只多了一项H。 1、相关(Related) 2、尊重(Respectful) 3、合理(Reasonable) 4、有帮助(Helpful) 在试图解决问题之前,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冷静,让大脑从“原始脑”切换到“理性脑”,而 “积极的暂停”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和孩子沟通合作,在家里设立积极暂停区,遵循以下四项指导原则。 1、花时间训练。 在使用 “积极的暂停”之前,要和孩子谈谈它的好处,将“冷静期”的价值,以及解决冲突前要等每个人都好起来的重要性告诉孩子。 2、让孩子们布置他们的“暂停”区——这是一个有助于他们心情好转以便做得更好的小地方。 和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提出一些期间帮助他们心情好转的活动,比如读书、玩玩具、休息或听音乐,为暂停区起一个他喜欢的名字。 3、事先和孩子商量好一个计划。 4、要教给孩子,当他们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 1、不要预设答案。 如果你对孩子应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预设答案,你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正是这些问题被称为启发式问题的原因。 2、如果你和孩子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 要等你们两个都平静下来。 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 让你的智慧指导你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且要表达出你的同情和接纳。 鼓励是本书的焦点 时机 相互尊重 相互尊重包含以下的态度: 1、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信任; 2、对别人的观点以及自己观点的兴趣; 3、承担起你对问题所应负责任的意愿。 成人教授孩子这些的最好方法是以身作则。 改善,而不是完美 为了改善而努力,而不必期待完美。完美是一种极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 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 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 鼓励与赞扬 会议可以为大人和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学习和实践合作、相互尊重以及专注于问题的解决等民主程序,是培养孩子七项重要感知力和技能的最好途径之一。 在学校,这种会议表现为班会。孩子们在会议上会学到正确的表达、开阔的思路、倾听的技巧、记忆的技巧、客观思考的技巧以及自己选择造成的逻辑后果。 班会的目的应该是教孩子们相互尊重、相互致谢、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案、筹划班级活动。老师应该花时间把有效班会的八大要素教给学生。包括: 1、围成一个圆圈 2、练习致谢和感激 3、设立一个议程 4、培养沟通技巧 5、懂得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6、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 7、分辨人们之所以做一件事情的四个理由 8、专注于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 老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技巧。要放弃控制,邀请孩子合作。为孩子做出榜样,习惯于问一些启发式问题。要为一些问题承担责任。要客观,不要评判。寻找每个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 家庭会议和班会有很多相似的概念,之前《不吼不叫》中我们也详细讲述过家庭会议的具体进程。家庭会议应该每周一次,定下来就不轻易改变,决定要在全体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做出,内容包括对下周活动的讨论,结束前应该计划下周家庭娱乐活动,并且以全家人都参与的活动来结束。会议中的主席、秘书等角色要轮流担任。冰箱是张贴会议议程的理想之所,议程包括家人之间相互致谢、解决问题、计划家庭活动、家庭娱乐。 家庭会议可能会有一些特殊的挑战。比如,十几岁的孩子,可能权力之争和报复循环已经根深蒂固了。家庭会议刚好能够极大改善这个状况,只是父母要谦虚承认自己曾经的做法不管用,并且向孩子承认这一点。又比如,单亲家庭,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你内疚,那么孩子就会感觉悲剧正在发生。如果你接受现实,认为自己在尽力走向成功,孩子也会感受到这一点。 当家庭会议作为一个传统,能提供给孩子幸福感、自信感、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 我们从孩提时代开始,就积累了大量的潜意识,形成生活态度取向。大体上,生活态度取向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安逸、控制、取悦和力争优秀。 安逸型 最担心:情感和身体上的痛苦压力;他人的期望;受人胁迫。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担心发生:追求安逸;寻求关照;让别人感到舒适;怎么容易怎么做。 优点:随和;很少所求;圆熟;同情;容易预测;和事佬。 缺点:不能发展才智;追求个人成长;效率不高。 收获意外的反应:厌烦;恼怒;不耐烦。 造成结果:效率越来越低;没有耐心;缺乏自我成长。 控制型 最担心:羞辱;批评;意外。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担心发生:把握自己;把握局势;把握周围的人。 优点: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坚持不懈;高效;守规则。 缺点:僵化;没有创造力;冲动或社会隔离。 收获意外的反应:反叛;抗拒;挑战;沮丧。 造成结果:别人不愿与之交往或靠近;感到拘谨。 取悦型 最担心:拒绝;抛弃;争吵。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担心发生:讨好他人;积极型-要求别人认可;消极型-博取怜悯。 优点:友善;折中;谦和;体谅;自愿。 缺点:不考虑别人是否愿意被讨好;不关心自己。 收获意外的反应:开始愉快,后来要求认可和回报。 造成结果:对自己和他人都缺乏尊重;怨恨。 力争优秀型 最担心:无意义;无关紧要。 相信以下能避免最担心发生:做得更多;比别人好;保持正确;让自己更有价值、竞争力。 优点:有见识;坚持不懈;社会责任感;能把事情做好;理想主义。 缺点:工作狂;超负荷;太投入;把太多责任揽上身。 收获意外的反应:觉得力不从心和愧疚;撒谎以避免评判。 造成结果:招架不住;时间不够用。 找出你的生活态度取向 每一种取向的优缺点,都影响着我们作为家长的行为,当孩子从我们身上习得了我们的优点,极有可能也学会了对应的缺点。了解自己,承认可能存在的缺陷,你就能够承担起更多责任,想办法克服它,而不是表现得像个受害者。 安逸型的大人如果能够让孩子在会议上参与制定限制、日常惯例、设立目标并一起解决问题,他们就能更加有效。 控制型的家长,练习掌握如何给孩子提供选择、问启发式问题、让孩子参与决策,教养效果会更好。 取悦型家长如果教会孩子及自己不再只关注别人的需要,照顾到自己,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感觉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别人与他们想的一样,就会受益无穷。 力争优秀型的家长如果能够尽力抛开自己凡事都要正确并最好的要求,尝试走进孩子内心,去发现对孩子更重要的事,他们就会更有效。 最后,当前正面管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相关的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在此,也要提醒广大书友,学习时注意甄选资质。 结语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可以、更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 爱孩子,爱自己,洞见缺憾,寻求第三选择,就是美好人生!

毕业论文正面管教理论概述

提取密码:o073

希望这本书有帮助

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畅销美国400多万册,被翻译成16种语言畅销全球;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自1981年本书*版出版以来,《正面管教》已经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很难用只用三五句话把正面管教介绍完整,为让大家对正面管教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本文将从以下几个部分来介绍正面管教:         · 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         · 正面管教的五个标准         · 正面管教书籍         · 正面管教的课堂1.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         正面管教的英文是Positive Discipline,简称PD,是美国的简·尼尔森于40年前创办的。而后简又与琳·洛特联手开发了一系列的书籍以及课程。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它帮助家长和老师们建立一种和善而坚定、平等而尊重的养育态度,通过启发、鼓励、连接、关注解决方案等方法,来培养自律、自信、责任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孩子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良好的品格。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心理学家阿德勒以及阿德勒的追随者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认为:       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行为来源于对于如何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信念;客观世界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们都是依据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主观感受来做决定的;而当人们用错误的方法去获得安全感和价值感,阿德勒称之为错误目的。2.正面管教的五个标准 正面管教提出了五个有效管教的标准: 1)是否让孩子们感受到他们存在的价值(归属感和价值感) 2)是否同时做到了和善与坚定并行(基于尊重和鼓励的) 3)是否看起来长期有效(惩罚和奖励只在短期有效,且长期使用会有负面效果) 4)是否教会孩子有价值的社交和生活技能,以形成良好的品格(尊重、关心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5)是否有助于孩子自我能力的开发(激励他们建设性的运用个人力量和自主性) 3.正面管教书籍 正面管教有一系列的书籍可供家长及教师们学习:(下图为部分正面管教相关书籍)4.正面管教课堂       为了更好地帮助家长及老师们们理解正面管教在家庭及学校的运用,简·尼尔森与琳·洛特创办了正面管教家长课堂,用有趣又深入心灵的体验式活动,带领家长们用身体与心去体验孩子的感受,教导正面管教的相关工具,在课堂上提供实践机会,小组内讨论案例,家长互助解决问题等等。此文也只是简单介绍,正面管教的魅力,还需走近来体验过方知。欢迎各位来参与我主讲的正面管教体验沙龙课。 我是:杨巧萍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家长讲师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注册学校讲师 国际鼓励咨询师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正面管教意思就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刚正不阿,不要教孩子偷奸耍滑,正确的引导孩子做人做事,让自己的小孩长大以后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好汉子。

正面管教是基于阿德勒、德雷克斯心理学理论,由简•尼尔森、琳•洛特——用于家庭教育,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深入儿童心理,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

有效管教的五大要素是相互尊重和鼓励;帮助孩子感觉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培养孩子重要的社会和生活技能;邀请孩子们发现他们的能力;长期有效。

正面管教的创立和理论来源:正面管教是英文positive discipline的翻译,在台湾被译为正向教养力,可以理解为对孩子的正面引导,讲究的是不惩罚、不骄纵,和善而坚定的有效育儿,既要和孩子有比较好的情感连接,又要树立一定的界限。

四十年前,简尼尔森根据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创建了正面管教,后来,琳洛特和简尼尔森一起设计了正面管教的家长体验课,让普通的家长即便不懂心理学也可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正面管教》这本书被译为多种文字传到各个国家,在美国,正面管教已经成为主流家庭的育儿观。在我国,张宏武女士把正面管教带回了中国。

13年,创始人简尼尔森来参加了我国的第一次正面管教年会,12年开始,正面管教在北上广深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了解,已经进入了许多家庭和机构,去年还被写进了台湾的教育局文件中。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研究综述论文

有关行政管理的论文,我可以搞定 是原创

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不仅仅是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更深层次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这种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又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研究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一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应是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体制。综合这三方面的要求,改革的我国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建立和强化以下运行机制,即:强化效率效益机制、强化规范约束机制、强化协调指导机制、强化廉政监督机制。(一)强化效率效益机制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需强化效率机制,一方面是由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同时,又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当前,需要着重从市场经济要求的角度去认识强化行政管理效率机制的必要,险。效率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作为市场中的商品生产者,不但其生产的产品对人们要有用,而且其生产该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要低于同类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样,其产品在市场上才具有竞争力,才能实现其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商品生产者都非常重视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和社会逐步建立和发展起了一系列调控和管理经济活动的机构,这些机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商品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因而必然会影响其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运行,不但要求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必须讲求效率,也同样要求政府和社会的经济调控和管理部门以及一切与经济活动、经济关系有关的行政部门都要讲求效率。市场经济社会奉行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信条,是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的。我国当前为了吸引外资,改善投资环境,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提高行政办事机构的工作效率。我国新的行政管理体制需强化的效率机制包括以下几种具体的效率机制:1、社会效益与成本效率相结合的效率机制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体制,因而,我们的行政管理中的效率和效益,首先要求对人民要具有有益性,对社会要具有有益性,要讲求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时效性。我们的行政管理系统面对着广大的城乡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大量问题的解决,往往带有很强的时间性,要求及时得到妥善处理和优质服务,不容拖延。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然要求这种体制注意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时效,首先要求这种社会效益。行政行为又是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是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的。这就必然存在一个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问题,也就是对行政的投入与行政行为效果之间的比率题。我国政府部门重投入不重产出的现象相当普遍,不少部门争编制,争预算,争拨款,而高编制、高预算往往带来的是机构林立,冗员增多,经费浪费,最终是产出率低,效率低下。因此,强化成本效益观念与机制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应该用最少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尽可能少的投入,尽可能低的行政成本,取得最佳的效果。把上述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应形成并强化社会效益与成本效益相结合的效率机制。2、机构效率机制我国行政管理的组织机构就应具有效率机制,机构设置不叠床架屋,不重复交*;机构之间各自职能的界定科学明确,责权分明,避免相互之间扯皮、推i}、争权等现象;人员编制合理精干,每个岗位都有各自的科学的设置依据,有其岗位职责,人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样,行政管理体制就具有一种机构效率机制。3、决策效率机制行政机关要依据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要求,做到作出的决策应是最佳的决策,避免决策上的失误。决策上的失误,往往会造成物质财富的重大损失,带来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严重困难,而正确决策带来的效益往往是最大的效益。强化决策效率机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向。4、程序效率机制当前在行政效率方面,行政程序不科学、不合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件事往往由于环节过多,手续繁复,职责不清,久久不能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公文旅行、推拖扯皮成了行政管理运行中的公害。行政程序合理、科学,会极大地提高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效率。针对现存行政管理程序的状况,强化程序效率机制,政府和各部门需制定科学的行政程序,严格杜绝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使行政管理程序符合高效的原则。 5、素质效率机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由行政人员个体形成的集体协作完成的。行政人员个体的素质水平以及由个体形成的集体素质水平,对行政工作的质量、效率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很难设想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不高的行政人员队伍能高效地完成行政任务。行政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行政管理知识能力素质和专业管理业务素质。在政治思想素质方面,要求行政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倡奉献精神,树立艰苦奋斗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群众路线,勤政廉政,遵纪守法。在行政管理能力方面,要求行政人员具有行政管理的科学知识,‘懂得并把握行政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具备较高的行政管理能力。在专业管理业务素质方面,要求行政人员具有所从事的专业管理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精通所管理的业务,能胜任其专业管理工作。行政人员有了这些方面的较高的素质,就具有明确的方向、高度的责任感,能够做出高效工作和优质服务,出色地完成各项行政工作。(二)强化规范约束机制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运行应该按照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精神文明所要求的规范运行,强化以下几种规范约束机制:1、法制规范约束机制行政机关本身就是执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其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范。法律这一国家强制力实行的社会行为规范,同样规范和约束各级政府和一切行政部门以及全体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影响,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的法制观念相当薄弱,“政府要守法”、“民可告官”这些观念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吏治观念大相径庭。①因而,应该强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法制规范约束机制,既要强化这方面的“硬件”建设,又要强化这方面的“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主要是指制定并完善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使行政行为有法可依。同时要加大对己颁布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做到对行政机关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当前在《行政诉讼法》的执行中,就存在着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民要告官仍存在着重重阻力和困难。“软件”建设主要是指强化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明确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表现,对于任何政党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具有同等的规范约束力,而且行政机关更应模范地依法行政,起表率作用。2、监督规范约束机制行政管理体制的监督规范约束机制,首先来自各级权力机关的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受人民的委托,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监督各级一府两院,听取和审查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对一府两院的工作提出质询,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工作。加强各级权力机关对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的监督规范约束机制,会有力推动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在法制的轨道上有序地规范地运行,促进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防止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出现不符合法律规范的行为以及侵犯、妨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监督规范约束机制还包括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行政监察是指对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决定、指令的情况及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察,严肃政纪,搞好政风,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对各级政府及行政执法部门的审计监督是整个审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的审计监督主要包括对各级政府的财政审计,对财政预算执行的审计,对国家各种专项资金的审计,对各级政府的固定资金投资的审计,对行政机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对财税部门理财行为的监督,以及对领导干部离任的审计等,以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改进财政预算的客观调控和管理,提高各类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政府和行政执法机关的财经行为,防止侵占挪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以及为小团体和个人谋私利等现象的发生。我国审计制度和机构是在改革开放中新建的,时间不长,需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监督规范约束机制的基础,还是要归结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规范约束机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监察监督、审计监督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代表人民监督,但毕竟是人民通过中介进行的间接监督。这里讲的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则指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监督权的直接监督。这种直接民主监督,一是群众的社会舆论监督,人民群众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报刊、广播、电视等),对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工作中的失误提出批评,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曝光。二是人民来信来访,向各级政府的信访部门,对政府及其部门和工作人员以来信或直接来访的形式,提出意见、检举、申诉等。各级领导干部也可建立接待日制度,直接接待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三是群众举报,群众利用各级政府和部门设立的举报站、举报箱、举报电话,对行政机关、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揭发、检举。人民群众的直接的民主监督形成了对我国管理体制的最广泛的监督规范约束机制,督促行政管理遵照法律规范,依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按照行政纪律,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有序而规范地运行。3、信用规范约束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信用不但成为经济关系中的一种普遍的规范约束机制,而且也拓展到行政行为规范运行之中。我国在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排斥商品经.济,市场机制受到限制,信用机制也未发展起来,社会缺乏系统化的信用管理体系,人们的信用意识淡薄,契约、合同等信用形式未被很好运用,信用的规范约束不强。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人们在经济交往中的信用意识逐渐强化,契约、合同等信用形式逐步发展了起来,经济运行中的信用规范约束机制正在形成,并产生越来越广泛和重要的作用。与经济运行中的这种机制相适应,行政管轰体制中也开始采用信用规范约束手段,女口对政府和各部门的领导人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签订目标责任书,在到期时由上级检查验收,实现目标任务者给予奖励,未实现目标任务者给予惩罚。在专业管理如科技管理中,也可采取合同信用形式,如农业科技承包合同等。由于我国未经历社会经济信用关系普通发展的历史阶段,在行政管理行为中,信用规范约束极为薄弱,需强化行政管理的信用规范约束机制。(三)强化廉政监督机制本来行政管理规范约束机制中应包括廉政机制,但考虑到反腐倡廉是当前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社会热点,关系到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干群关系,关系到民心的向背,故而专题进行研究。一个廉洁的政府,是社会主义制度所要求的,是我国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本来是顺理成章之事,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必然具备的根本特征和运行机制。而今天特别强调需强化廉洁机制,是由于我国历史传统背景与当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的历史条件这些因素的作用。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作风,对社会影响甚深。加之,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产生货币拜物教,货币在人们心目中似乎成了无所不能的崇拜偶像,拜金主义思想逐渐滋生起来,我国近年来向市场经济转轨,货币拜物教、拜金主义思想的滋生,腐败之风的侵袭,是不争的事实。因而,今大强调强化行政管理体制的廉政机制,就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强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廉政机制。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强化他律康政机制 所谓“他律”廉政机制,是指在行政行为主体外部以强制性的方式或者以其他社会主体施加的方式,促使行政行为主体按廉政规范运作。他律廉政机制中也同样包含了前述规范约束机制中的法律机制、监督机制等,不再赘述。这里,从另外一个角度,即他律廉政机制中的治标机制与治本机制两个方面探讨强化他律廉政机制的措施。反腐倡廉应该标本廉治,综合治理。治标主要是运用法制和政纪手段,严厉责处腐败,惩治腐败,遏制腐败;治本,主要是在体制、机制、政策、制度、教育方面加以完善,从源头上堵塞腐败发生的漏洞,减少和消除腐败滋生的条件,预防腐败的发生。当前在治标廉政机制方面,主要需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又在于首先解决好执法部门存在的不秉公执法、循私枉法、以执法权谋私等腐败问题,首先要搞好执法部门的自身廉政建设。这样才能真正运用法制手段,严肃惩处各种腐败分子。廉政的治标机制固属重要,可以对腐败分子发挥法制的威慑作用。但是,强化他律廉政机制中的治本机制,则尤为重要。为什么有些腐败现象惩而复生,反复性很大,就是治本机制还不完善。需要从制度建设等方面强化治本的他律机制,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如中央制定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等制度,都着眼于从源头上堵塞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产生的漏洞,从治本方面强化对领导干部廉政的他律机制,防患于未然。又如中央最近决定,政法机关部门一律不得再从事经商活动,这些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办的各种经营性公司,要认真进行清理,这些公司与政法机关要尽快脱钩。这是保证政法机关廉洁奉公、公正执法的一项重大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政法机关肩负着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大职责。而政法机关经营办企业,是政法机关发生种种腐败现象的一个根源,会在经商谋利与公平执法之间发生矛盾。如有的利用政法部门的权力,违反公平交易、正当竞争的原则,搞垄断性经营,与民争利;有的违反国家经济法规,走私贩私,牟取非法暴利等,不但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严重损伤了政法部门的形象。又如决定在公检法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也是从体制和制度方面防止执法机关腐败现象滋生、强化廉政的他律治本机制的重要举措。应该看出,我们在反腐倡廉的治本方面,在强化廉政他律治本机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2、强化自律廉政机制所谓“自律”廉政机制,是指行政行为主体自觉、主动、积极地按廉政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自律廉政机制方面,最重要的是培育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职业伦理道德,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行政管理伦理道德,而且首先应形成和培育廉政伦理道德。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廉政伦理道德规范。第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应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与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把为人民服务、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廉政伦理道德的核心。这样,才能摆正政府、公务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才能摆正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只有摆正了这种关系,才会具有人民公仆的意识,才能不滥用人民赋予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权力,才一能不会在个人合法收入之外去侵吞国家和人民的资财。这是一种建立在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基础之上的廉政伦理道德,是一种高境界的廉政伦理道德。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下廉政伦理道德的最重要的准则。第二、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谈义利观,首先得弄清“义”这一道德内涵。“义”是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虽然诸子百家以及各个朝代对“义”有不同的解说,但一般而言,“义”的内涵可概括为公正无私、行为端正、扬善耻恶、处事合乎理。义与利的关系是中国伦理道德史上长期讨论的话题,我们在这里不去赘述。总的来说,占主导地位的义利观是:先义而后利,将“义”作为取舍利的标准,如“义然后取”(《论语》);“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如果个人私利违背了“义”的规范,则提倡舍利取义,以至“舍生而取义”(《孟子》)。我们今天要的新的义利观在继承传统义利观的精华的基础上,应具备新的时代内涵。今天我们讲“义”,除了吸取传统“义”的内涵的积极意义之外,应该将“义”提到社会主义道德的高度去认识,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我们做人的标准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把是否有益于人民作为我们做人处事的最高标准,有益于人民的事就干,不利于人民的事就不干。古代也把“义”作为处事的标准,所谓“义者,宜也”(《礼记》),也就是说,义就是应当的、合理的。但那时候不可能把是否有益于人民作为衡量适宜不适宜、合理不合理的最高标准。当然,马克思主义的义利观,并不排斥个人应该获得的合理的利益,不能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应该是义利统一观。但这种统一关系,是建立在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的基础之上,应该在维护人民的权益、为人民谋福利之中去实现个人的合理的利益。第三、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今天之所以要强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己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在这些人的心目中,权力成了谋取私利的最有力的工具,如果说他们认为“钱能通神”,那么,在他们手中,“权又通钱”,因而认为“权更能通神”。无怪乎登门买官者有之,买官到手后,大搞权钱交易者更有之。当今中国社会最富的群体中,有不少是用权取得非法收入而暴富的。有无正确的权力观,己成为关系到能否坚持廉政的关键。不论是我国的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执法机关,其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是执行人民的意志,而且行使职能与权力的目的是维护人民的权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将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损害人民利益、谋取私利的工具,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人民应该而且必然要从这些人手中剥夺其权力,让权力的运行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而以权谋私、滥用权力者,也必然要受到反映人民意志的法律的制裁。第四、应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的廉政美德。在这方面有着值得借鉴、吸取和发扬的丰富的遗产。我国传统廉政伦理道德有如下一些主要的内涵:第一,对“廉”的界定。认为廉是轻淡资财、重视道义的大节问题,如“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韩非子》);“故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吕氏春秋》)。还认为廉是从政的根本,是考察官吏的最高标准,如晏子认为“廉者,政之本也。”又如《周礼·天官》判断官吏的六条标准是:廉善(即清廉而政绩优异)、廉能(即廉洁而有才能)、廉敬(即清廉而敬业)、廉正(即廉洁正直)、廉法(即清廉守法)和廉辨(即廉正而明辨是非),六条标准都冠之以“廉”,也就是说,廉是判断官吏的六条标准的核心、灵魂。有的著述中还对廉提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如“尚廉,谓甘一心淡薄,绝意纷华,不纳苞直,不受贿赂,门无请渴,身远嫌疑,饮食宴会,稍以非义,皆谢却之。”(徐元瑞:《史学指南》)第二,将廉政提到关系国家安危、政令能否贯彻执行的高度去认识。如管子认为廉政是立国的“四维”之一,四维绝则国覆灭。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些关于廉政伦理道德的论述,对于今天我们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廉政伦理道德规范都有借鉴、继承的价值。(四)强化协调指导机制我国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应该是运转协调的体制,防止和消除政令不畅、各自为政、扯皮推诱等妨碍协调运转的现象。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协调指导机制。第一、强化纵向协调指导机制纵向协调机制,是指上下级之间、上下级对口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要强化纵向协调指导机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首要的是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将集权与适度分权结合起来,一方面又必须贯彻下级服从上级、全国服从中央的原则,保证政令的统一、通畅的执行,保证国家规划、计划、政策以及各项宏观决策的实现:一方面又要充调动和发挥各个地区、下级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高度集中统一、过分集权的状况,使各地区、各下级部门在自己职责范围之内,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计划、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处理本地区、本部门所管理的事宜。这就需要根据各级地方政府、各下级部门的职责,下放相应的权力,改变职责与权力不符、有职无权、有责无权的状况,以减少和消除事无巨细都向上级请示、依赖上级、上交矛盾等现象,使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工作都具有活力和创造性,使得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各对口的上下级部门之间处于协调运转的状态。第二、强化横向协调指导机制横向协调指导机制,是指同级政府之间、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指导机制。强化横向协调指导机制,首要的则是科学合理地界定各级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与相应的权限,做到职能界线分明,责权分工明确,相同或相近的职能交由同一个部门承担,克服职权不清、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互相推i}扯皮或互争权力等弊端,以免导致横向关系之间经常出现摩擦、不能协调运转的现象发生。第三,强化各方协同运作机制。以现代化信息手段,及时调节上下左右各行政行为主体之间的协同运作机制。行政管理是一个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之中,系统整体与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行政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依存于整体中各个要素合乎规律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这就要求从系统整体功能的角度经常观察系统与各要素之间以及各个要素相互之间的运行状况与关系,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运作与关系。要在动态中及时调节行政管理系统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化解各种影响协调运转的因素,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特别在今天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办公信息化、办公家庭化正在成为现实,就是一个部门之内的行政活动,也离不开信息网络。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从决策到执行以至执行结果的反馈,都得*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传输和应用。特别在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行使行政职能过程中,上下左右之间更需经常交流信息,及时协调处理在相互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消化解决妨碍各行政行为主体之间协调运转的因素,调节各行政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行政行为,使整个行政管理系统经常处于协调运转的最佳状态。参考文献1.李贵鲜、陈福今、张德信:《公共行政概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2.黄达强、刘怡昌:《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3.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4.王健刚、楼宇生、孙荣:《行政机关学》,上海交通大学1987年出版。5.陈祖耀、张宗尧、严家明;《行政管理知识手册》,劳动人事出版社1986出版。6.韩云水、林孝诚:《军队后勤管理学》,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出版。7.夏书章:《行政管理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8.李方:《行政管理学纲要》,劳动人事出版社1989年再版。9.唐代望:《现代行政管理学教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出版。10.周世述:《行政管理通论》,劳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11.张金鉴:《行政学典范》〔台],行政学会1979年出版。12.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8年出版。13.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1983年出版。14.****:《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出版。15.****:《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五大报告》,1997年9月16.朱铭基:《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政府工作报告》,2001年3月17.胡锦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求是》,1997年第6期18.季允石:《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提高政府工作水平》《,求是》,1999年3期19.刘东汉:《在改革中研究借鉴外国行政管理经验学术论坛》,《中国行政管理》1998年第10期20.顾家麒:面向21世纪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1期2I.马力宏:《体制转轨与政府管理的高效廉洁》,《紫光阁》,2000年第6期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公共管理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那我们写公共管理的论文可以有哪些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本科公共管理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写论文必看的公共管理论文题目

1、公共决策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研究

2、论我国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3、执政能力建设与提高行政效率探讨

4、政府公关对搞好政民关系的意义探讨

5、公共事业民营化问题研究

6、中国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探讨

7、公共部门 人力资源管理 的特色与发展

8、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初探

9、公务员聘用制度研究

10、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初探

11、国家公务员制度考核研究

12、强化公务员绩效考评的思考

13、论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

14、以人为本在国家公务员管理中的作用

15、论公共部门内部治理中的公平问题

16、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思考

17、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问题探讨

18、论社会转型的挑战与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

19、当前我国行政机制的生态平衡分析

20、以企业精神打造公共事业组织

21、试论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2、提高企业培训有效性的对策分析

23、论我国村级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4、浅议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25、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理论探讨

26、论社会转型的挑战与我国行政协调机制的变革

27、当前我国行政机制的生态平衡分析

28、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行政管理理念创新探析

29、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30、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探讨

31、论政府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定位

32、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33、拯救“志愿失灵”

34、培育志愿精神,奠定公共事业组织发展基础

35、牵手合作,共建和谐--市场经济添加下准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

36、优化制度环境,发展公共事业

37、公共责任监督机制研究

38、事业单位体制改革

39、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研究

40、社会团体治理结构研究

41、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42、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探讨

43、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行政管理理念创新探析

44、政府行政效率与行政成本分析研究

45、各国行政监督比较研究

46、西方行政改革的研究

47、我国行政决策体制的改革

48、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诉求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49、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要素分析

50、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探讨

5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动因与对策研究

5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5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医疗卫生管理(基础 教育 管理、环境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4、我国村民自治组织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5、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分析

56、关于中国农民“离土”问题研究

57、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58、试述农业保护政策

59、行政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比较研究

60、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研究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1、公共关系管理对塑造企业形象的作用

2、当前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现象与策略

3、分析如何把公共卫生管理运用在卫生监督工作中

4、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5、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6、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浅析

7、构建农村公共设施基层管理模式的思路

8、公共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的改进

9、突发公共事件病区批量患者搬迁的流程管理与评价

10、城镇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浅析--以陕西省为例

11、新闻媒体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介入

12、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研究

13、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

14、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关系论述

15、新公共管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的利与弊

16、浅谈公共管理中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17、关于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

18、新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19、包容性视野下的公共安全管理:维度分析与战略创新

20、新公共管理理论视域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21、城市公共危机网格化应急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

22、基层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科学管理及服务优化

23、浅析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24、公共治理视域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路径探析

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探究--以新公共管理为视角

26、公共部门信息质量管理的基本问题研究

27、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机构借助网络数字技术对非遗的保护机制研究

28、城乡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设计及运行

29、论自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30、探究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规制

31、风险社会背景下公共安全管理教学改革架构

32、关于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分析

33、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34、浅谈基于GIS的公共卫生管理与分析决策系统

35、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36、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企业专利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37、网络舆情参与对现代公共管理的影响

38、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三维空间

39、我国公共组织管理中人员激励问题的思考

40、浅谈新公共管理视域下的社区警务

41、“互联网+”时代的公共管理学科

42、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生态化管理的优化路径探析

43、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44、法治视角下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45、档案部门参与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实现路径探析

46、公共品视角的创客空间分类管理研究

47、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下政府流程再造的路径选择

48、公共危机管理视角下重塑政府形象的思考

49、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50、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公共关系与 商务礼仪 论文题目

1、 基于跨 文化 视角的中国-东盟商务礼仪对比分析

2、 当代警察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完善

3、 新媒体时代警察公共关系问题研究

4、 城管执法部门公共关系危机应对研究

5、 浅析商务礼仪的重要性及其提升途径

6、 浅谈商务礼仪与商务活动

7、 警察公共关系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的应用研究

8、 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9、 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浅析

10、 政府网络公共关系研究

11、 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共关系沟通网络的完善研究

12、 商务礼仪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的影响和应用

13、 政府机构官方微博在政府公共关系中的运用研究

14、 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

15、 当前我国基层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共关系研究

16、 高速铁路运营中公共关系危机的管理困境及应对

17、 媒体传播方式的比较及其在警察公共关系中的具体运用

18、 商务礼仪在商务交往中的应用研究

19、 大学生商务礼仪中的个人形象维护

20、 自媒体时代基层政府危机公共关系研究

21、 媒介融合进程中体育公共关系的发展研究

22、 公共关系与新闻报道的关系研究

23、 姚基金慈善赛公共关系研究

24、 论公共关系的真善美价值观

25、 公共关系的公共性本质研究

26、 自媒体背景下政府公共关系治理能力的研究

27、 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分析

28、 商务礼仪--人与人艺术的洗礼

29、 中国古代准公共关系探析

30、 国家治理新要求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公共关系研究

31、 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探析

32、 影响政务微博在政府公共关系建构中有效传播的因素研究

33、 新媒体环境下深圳海关公共关系建设研究

34、 商务谈判的着装礼仪

35、 公共关系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对策研究

36、 基于公共关系理论的上海国际 马拉松 赛形象塑造

37、 近现代东吴大学外部公共关系实践及其特点研究

38、 危机事件处置中的警察公共关系研究

39、 公共关系意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

40、 警察公共关系构建研究

本科公共管理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公共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 公共管理本科毕业论文综述

★ 公共事业管理论文题目

★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参考

★ 公共管理类毕业论文

★ 公共管理学毕业论文

★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 管理学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方向

★ 公共管理论文题目

正念疗法研究现状综述论文

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有三位大叔(多伦多大学的Zi ndel Sega 1、剑桥大学的John Teasdale,牛津大学的Mark Williams在剑桥的某个咖啡厅里正在为一件事情烦恼。有一个基金会希望能开发出一种在抑郁症患者维持期间的一种小剂量的治疗方案,可以减少复发率。 由于这三位都是优秀的认知心理学家。所以理所当然的,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开发出一种基于CBT的团体的维持治疗方案。但问题来了。一个患者在接受CBT的治疗是有效的话(大约60%的患者接受CBT治疗是有效的),那他复发的几率已经降到了20%左右。也就是说,即便他们开发的方案再优秀,在临床上的贡献也是有限的。 突然,其中一个人说:要不,咱们换个方向?其余二人一惊:还啥方向呢?那位大叔喝完了最后一口咖啡,说:或许我们可以不从复发这块入手,试试做一个预防抑郁症的模式如何? 这是在MBCT过程里面第一个重要转化,就是从治疗方案转换成预防预防模式。 但他们不知道怎么弄。毕竟没有人这样做过。巧了,玛莎莉娜(DBT创始人)刚好路过剑桥,被一把拉了进来参与讨论。玛莎莉娜推荐说,正念或许可以试试。正念是啥玩意?三位专家都没听过。于是,玛莎莉娜递给了他们一张卡巴金的名片。 九三年,他们第一次去访问当时在正念减压门诊的卡巴金博士。1995年春季,他们再一次访问了麻省大学的正念中心。通过更多的观察、更多的交流,包括他们去体验好几个正在进行的MBSR课程。 他们发现其实在MBSR里面应用正念,它是一种更深刻的水平去练习正念的。也就是让学生学习一种更新的、一种新的内心的模式,°然后面对的不仅仅是思考或者思维,而是一种更广泛的身心经验:每一刻每一时,当下的身心经验,包括想法、情绪、身体感觉。 经过一番思考以后,他们放弃了原来CBT的治疗框架,转入了一个正念的框架,同时整合了CBT里面的一些视角,加上一些核心的元素。通过这么转换,今天MBCT的雏形就已经基本上确定了。MBCT是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八周MBSR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同时做了针对抑郁症患者的这种特殊的心理机制的这种改良和优化。 接下来3位创始人在2000年发表一篇关键论文,首次证明了MBCT可以把3次发作的患者的再次发作可能性减少一半。英国的临床实践委员会也开始把MBCT列入他们的推荐疗法指南,针对多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的推荐疗法。之后MBCT就进入了发展期。 抑郁症的内在机制 抑郁症有一系列的症状表现,其中核心的有两条:一是情绪低落;一是兴趣丧失。我们可以把它界定成一种整体的想法、情绪、身体感觉和行为倾向的一种综合模式,如果这种综合模式被激活,并达到临床标准,那就是抑郁症了。如果在康复后,这个模式再次被激活,就是抑郁症复发。 抑郁症有一个特点,就是复发的次数越多,激活这个综合模式需要的刺激事件就越小。也就是说,患者的易感性会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而增强。 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有一个假设:抑郁症患者在发病期间常常有很多功能不良的态度、负面的思考。所以干预的重点,就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应对负面思考,者是对功能不良的态度来进行工作。 但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平常时候,思维模式其实与常人无异。但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就会迅速激活一大堆负面思考和功能不良的态度。与传统认知行为疗法不一样的是,正念认识疗法认为,这个激活的不仅仅只是一些负面想法和功能不良的态度,它更多的其实激活了一种内心的模式。那这个模式专家把它们称为行动模式。行动模式有两大特征:经验回避:希望立刻改变现状,离开此时此刻,这是对当下经验的回避。 穷思竭虑:就是不断反复去思考这个问题,希望能用一种语言和概念化的方式来解决内在的情绪问题。 行动模式本身不是问题,它是人类固有的一种心理机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他在应对外部世界的时候,行动模式其实是非常有帮助的。问题是,这种模式对处理内在的心境,却并没有效,甚至可能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而且行动模式会伴随着自动化反应。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自动化地激活一组综合体会,包括生理感觉、情绪、想法等。行动模式还会伴随着视野狭窄,就是看不到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可能性。 这时候,我们就仿佛掉进了一个泥潭里一样,越是挣扎,陷得越深。 那怎么办呢?MBSR就提出了一种新的应对模式,就是基于正念的存在模式。那我们明天再来分享。 【上述分享主要观点在源于薛建新老师】 存在模式,我个人比较喜欢书里面的例子。我记得有一次去新疆旅游,在前往佳木斯的某条不知名道路上,看到人生中见过最美丽的落日。当我们在欣赏落日的时候,会有一种醉心其中,与天地融为一体的感觉。脑袋里面没有杂念,只有眼前的美景。这种全然专注此时此刻的状态,就是存在状态。 存在模式解决了行动模式带来的两个问题。当我们专注当下的时候,不管是在欣赏一杯咖啡、看一场电影、散步、还是专注地洗碗时,头脑是空空的。这解决了穷思竭虑的问题。而正念强调与此时此刻的身心感觉建立连接,不管它令你痛苦还是舒服。这解决了经验回避的带来的问题。 那或许有朋友会问:不去思考,怎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趣的是,我这两年人生中一些比较大的困惑,恰恰是在正念散步(行禅)中,突然领悟到解决方法的。而不是靠坐着办公桌前苦思冥想。 那MBCT主要练什么: 通过正念来提升参加者的觉察能力,时时刻刻地觉察此刻的身体感觉想法; 我觉察到了以后,学习用一种新的反应方式有技巧地回应这个挑战性的经验。 培养一种温和的、不评判的、一种接纳的态度,对自己的友善和自我同情。 和正念减压不一样的是,MBCT有心理教育的成分,以及行为上的设置。例如MBCT的咨询师会向抑郁症患者介绍抑郁症的心理机制等。 MBCT虽然是针对抑郁人群所设计的,但实际上它对健康人群也是很有价值,因为这些把情绪障碍患者困住的心理机制,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例如有些时候,工作上遇到难题,我也会辗转反侧,不断思考如何解决,导致吃不好睡不香;当我要面对压力很大的工作场景时,也常常会有逃离的冲动。 对健康人而言,MBCT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觉察、自我了解的能力,培育出一种非自动化的,应对困难情绪和情景的新模式,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存在模式。提升我们的情绪平衡能力和主观的幸福感。 【MBSR 与 MBCT 的区别 】 MBSR给我的感觉是更偏向禅修的,它要处理的是整个人类的痛苦问题。在某些方面我觉得已经超出了心理学范畴。而且它还能处理肉体上的苦。这对医院的很多病人(非精神科)都是适用的; MBCT的范围就窄很多,或者说针对性强很多。就是处理心理问题。特别是与穷思竭虑、经验回避有关的。它继承了CBT的传统,有心理教育的部分,强调要完成家庭作业。研究显示,每周完成三次作业的患者,与没有完成的对比,效果相差还是非常明显的。

“正念”这个词,原先是一个佛教修行术语,指的是修行者将思维固定在某个对象上,专注的观察它。佛家认为,正念能帮助修行者保持思虑的稳定,形成一种精进、专注的力量。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美国心理学家把“正念”引入了西方,形成了一套以正念为核心的心理疗法,统称正念疗法。现代的正念疗法强调三个要点:一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觉察;二是专注于当下,也就是当前这一时刻的情况;三是在觉察和专注当下的过程中,不做价值判断,也就是不去分辨“好坏”和“对错”。 我们就拿吃东西来说吧。如果在吃东西的时候保持正念,我们将主动感觉吃的过程,并留意吃的感受以及我们的身心反应,这就是有意识地觉察。我们还应该专注地吃饭,而不是同时看电视玩手机,一旦发现自己走神了,去思考和吃饭无关的事情了,就要马上把注意力带回到吃的过程,这就是专注于当下。在吃饭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产生各种情绪或者想法,可能会各种走神,但不要去批评自己,这就是不做价值判断。 运用“正念疗法”中的关键概念,来实现情绪管理。在面对情绪时,要避免压抑或逃避的态度,而应当接纳、观察、拆解情绪,深挖各种情绪的根源,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巧,来帮助人们更好地调节情绪,驾驭情绪。 那么,应该怎么利用正念去拆解情绪呢?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叫“抽离自我”。 有句诗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全身心地融合在情绪中,和情绪难解难分,那是谈不上拆解情绪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一旦发现自己产生了某些情绪时,就马上在想象中按一个暂停键,把自己从情绪的漩涡中抽离出来,努力进入正念的状态。这时,我们尝试从一个客观、外部的视角,跟情绪保持一定的距离,来观察和体验自己当下的真实情感,不走神,不评价,全然接纳当前状态。 抽离之后,我们就进入第二步,辨别和标识情绪。 在这一步里,我们的目的是搞清楚,究竟是哪种或哪些情绪在当下时刻笼罩了我们。我们将把这些情绪一一揪出来,精确地描述它们,给它们下定义,给它们贴标签。 比如,当你感觉心情不好时,不要笼统地说“我感觉不爽”“我感觉很糟”,而是精细和明确地指出自己实际感受到的,究竟是哪一种情绪?可能是焦虑,也许是羞愧,也许惊恐,也许是感觉被人冒犯。有时候,我们的情绪是混合的,那你就要进一步拆分这团混合的东西,找出它的具体成分。比如说,“绝望”就是一种混合情绪,它大多结合了悲伤和事情永远不会改变的信念。有时候,有些情绪特别强烈,也会掩盖当时的其他情绪。比如说,当你被人冒犯了,你觉得你的情绪是愤怒。但实际上,愤怒只是你当时最强烈的情绪,你的情绪里很可能还有无助感、挫败感这些成分,你潜意识里会感到是因为自己不够强大、不够成功,才引起别人的轻视。 我们常见的八种情绪,包括恐惧、焦虑、愤怒、愉悦、羞愧、内疚、恶心、兴趣。当然,这个列表还是有些粗略,为了精确的辨别和标识情绪,我们平常不妨多练习划分情绪,结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建立自己专属的情绪列表。 在辨别和标识情绪之后,我们的工作还没结束,还需要进入第三步,刻画情绪流程。 在这一步里,我们研究每一种情绪的动态流程,找出它的来龙去脉。主要是搞清楚某种情绪怎么触发的,是什么人或者什么事情触发的;这种情绪会造成什么身体上的感受和反应;这种情绪又通常会引发什么冲动,导致什么行为;最后再分析一下,这种情绪,从短期来说,对我有帮助吗?从长期来说,对我有什么影响? 我们以“恐惧”为例子,来刻画一下它的流程。恐惧的触发可能是面临某种威胁,比如被持刀歹徒拦住了;也可能是突然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也可能是面对压力,比如业余人士上台演讲。恐惧会引起一系列身体反应,比如心跳加快,恶心想吐,呼吸不稳等等。体验到恐惧后,人们会有逃跑的冲动,行为上会哭泣、尖叫,或者呆若木鸡。 那么,最后分析一下,恐惧对我们有帮助吗?显然,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帮助的。面对歹徒,逃跑和尖叫可能是有帮助的,让你迅速逃离危险现场,或者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但对于公开演讲、陌生环境这类情况,恐惧可能真的没什么帮助。从长期来讲,人的一生总要面临许多风险和不确定的情况,如果你总是被恐惧所控制,就很难成长。

第一次听说正念,是从一个很好的朋友那了解的,不知道为什么就开始喜欢了。我对正念的理解就是现实的自己和内心的自己在对话,而且现实的自己在慢慢的去了解内心的自己。最近看了薛建新老师的文章,我觉得最能体现对正念的解释。 过去一二十年中,正念(Mindfulness)成为西方心理学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最近几年,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了解正念了。但正念具体是什么含义,可能很多朋友不一定很清楚,也容易有一些误解,比如把正念解读为“正确的观念”或“正能量”。前一阵翻阅一本关于情商的书,作者是一位国内的情商培训工作者,就把正念解释为“正确的思维方式”,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心理学家给正念的定义是一种与注意力和觉察相关的心理特质。虽然正念源于古老的佛教禅修(meditation),但在当前的入世应用中常常是不涉及宗教背景的。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的卡巴金教授是把正念引入西方主流社会的开创者,他自1979年起在医院开设正念减压(MBSR)门诊,把正念介绍给需要应对压力挑战的病患和普通大众,就是这个领域的典型代表。以MBSR为原型,临床心理学家和身心健康领域的专家发展出多种基于正念的方法,来辅助治疗一些身心疾病,增进身心健康,提升健康人的生活效能。正念的元素其实蕴涵在很多宗教和身心修炼体系中,但这一波正念热潮的特点是大量与实证研究(包括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等)结合,采取可验证的方式积累成果,从而获得主流社会认可。过去十多年来,学术界对正念的实证研究呈现爆发式增长,也有很多有力证据证明基于正念的疗法对身体和心理的多方面积极影响是确实有效的。 卡巴金博士把其开创的MBSR(正念减压,八周集体课程)视为一种教育和身心健康课程,而非心理治疗。心理治疗领域对MBSR的引用很多而心理学家又发展出一些基于正念的疗法,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有:MBCT(正念认知疗法,帮助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预防复发,也可以用于健康人群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由Mark Williams 等三位认知治疗学派的学者开创,借鉴了MBSR的很多要素,课程设置和MBSR相当接近),ACT(接纳和承诺疗法,由Hayes开创,核心是由六个要素构成的关于“心理灵活度”的框架,包括正念和价值承诺两大部分,不要求专门的静坐),DBT(整合了正念技术,针对边缘人格障碍治疗)。 此外,正念与具体工作领域相结合,产生了大量应用型发展,如Mindful Eating(正念进食),Mindful Birthing(正念育婴与分娩),Mindful Parenting(正念养育), MBCTCa(针对癌症病人的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 Teaching and Learning(正念教学),Mindful Leadership(正念领导力)......等等。了解了正念发展的大致状况,那么正念到底是什么呢?卡巴金教授给正念的定义是:Mindfulness is paying attention in a particular way: on purpose, in the present moment, and non-judgmentally. 正念是一种有意地、不加评判地、对当下的注意。这个定义在正念领域中被广泛引用。 Bishop, Lau 等研究者给出了类似的定义。他们认为正念包括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对当下的、此时此刻的体验的觉知;第二个要素是对体验采取一种好奇的、开放的、接纳的态度。 我想或许可以这样来看,正念的这两个要素就是觉察和“慈悲”。觉察是对当下的身心体验的觉知;“慈悲”在这里更多是一种隐含的态度,一种“内在的慈悲”,对待身心经验的态度——开放与接纳,放弃追求有别于当下的体验的企图。这二者同时具备,才是正念。接纳的态度才是关键,不过对现代人而言,仅仅觉察就已经不容易了。 对这些态度,卡巴金教授在其第一本专著《多灾多难的人生》中有非常传神的描述,在这里解读几笔: 不评判(Non-Judgemental): 保持纯然的觉察,而不对种种身心经验,如感受、想法、身体感觉等做好或坏的评判和取舍; 耐心(Patience):对身心的种种状态和外在环境保持平常心,与之和平共处; 初心(Beginner’sMind): 怀抱赤子之心,面对每一个当下的情境,好奇、开放,不用陈旧的习惯来做出自动化反应; 信任(Trust):相信自然和生命的智慧,对练习保持信心和兴趣,相信时机成熟,相应的结果自然出现,而种种结果都是好的安排; 无为(Non-Doing):不强求想要的结果,或某种特定的经验,放下努力和希求,只是处于当下,觉察此刻的种种状况; 接纳(Acceptance):如实观照并面对此刻的情境与身心状态,不加以排斥与抓取; 放下(Letting go):对已经过去的经验与情境,不执着和贪恋,安住在此刻的生命经验中。 对觉察与慈悲的体会,为发展智慧奠定了基础,这种智慧是对真相的理解和洞察,帮助我们体认到身心经验的变幻无常,以及世间万物的彼此关联和互相依赖。智慧帮我们心平气和的活在当下,这又会反过来加强我们的慈悲与觉察。最后,我们所培育的种种心的特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导向健康与自由的生命境界。 不少朋友开始学习正念时,会经历一个体会其技术和概念的阶段。但入门之后,很多人会体认到,正念其实超越了某种心理学技术的范畴,也远远不止是一种减压的手段,正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活在当下的艺术。正念让我们与自己的生命重新相遇,发现其中蕴含的可能性和美善。

清史研究方面的综述论文

秦国经,1936年出生,河南汝阳人。24岁就到明清档案部工作了,并且一直从事明清档案T作,到他退休时,已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T作了37年,他所从事的一直是明清档案这一块工作。秦先生所积累的明清档案知识无几入能及,他本人也被称为清史专家。秦先生在T作时就有很多论文发表、著作出版,如《论乾隆帝治理宫廷的功绩》、《想有作为的光绪》等。而他退休后,更是笔耕不辍,独撰、主编了《紫禁城皇家生活全景》、《御笔诏令说清史》、《清代文书档案图鉴》等,还有本文要介绍的《明清档案学》。《明清档案学》是秦先生在退休后,用十几年的时间研究明清档案的积淀写就的力作。2005年于学苑出版社出版。秦国经先生将近四十年的档案1二作经验和长年累月积累的学识,都融进了这部57万字的巨著——《明清档案学》。拿到该书时,实在为该书的厚度惊叹,觉得这么厚的一本书,读完就得耗费很多精力吧,更何况是编写这部巨著!因此,不得不对秦国经先生感到钦佩。一、全书内容和结构梗概该书分七编,一共三十四章。第一编主要是历史背景,为后文的出场做引导,像论文的序言。第二编和第三编是对各馆所藏明清档案的介绍,让我们对明清档案的现状有一个大概的理解,主要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献馆、辽宁档案馆、吉林档案馆、四Jlib案馆、山东档案馆等几十个档案保管机构所保存的明清档案以及民间的契约、谱牒等档案,还对国外留存的明清档案进行了介绍,从而展现了现存于世的2000多万件明清档案的全貌。第四编是按照档案的内容,分专题对明清档案进行介绍,有政务总类、宫廷皇族、职官吏役、军务、政法、民族事务、中外关系等十八类档案。第五、六、七编则是对明清档案业务丁作上的介绍,主要包括明清档案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从管理者的角度和工作思路告诉读者这些明清档案在编排上的内部联系,这就便利了我们进行明清档案的检索和查阅。章节之间的结构安排,我们会发现每一编根据需要会有所不同。第一编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先明朝后清朝;第二、三编则按档案馆进行排序,先第一历史档案馆,然后是台湾和海外,然后是各省档案馆;第四编则更显示了其中的逻辑,作者将不同的内容进行了排序,总体来说是先政治,接着是文化,最后是经济,而政治当中又从皇族到宫廷,到官场,最后到百姓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顺序。第五、六、七编里则按照档案管理和整到顺序的先后来排序了。该书的编排有很强的逻辑眭,像极了一篇行文紧凑的文章,步步相扣,紧紧相连。浑然一体。二、多功能性质品读《明清档案学》是一部拥有高尚灵魂的书。它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某一方面的,而是正如学界的评价:“既是研究明清档案、档案丁:作和明清档案事业的一部学术著作,同时也是检索利用明清档案的一部工具书。”…n,包罗了明清档案的万象。正是它的这些丰富的内容,使得该书具有多种功能,具体如下:1.史著功能:档案产生的相关历史背景介绍。在书的开始,作者安排了第一编的《明清王朝的国家机关与文书档案制度》,在该编当中,作者简要介绍了明清王朝的国家机构的设立及其改革,并重点介绍了这两个王朝的文书档案制度。例如作者在介绍明朝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的时候介绍了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内阁,立“三司”等等措施。而介绍两朝的文书档案制度则是更加直接地为我们了解明清档案服务了。介绍机构变更和文书档案制度将现今保存的明清档案形成、流传、归档、保管的整个过程像历史重现一样展现在我I'II艮前,对我们了解明清档案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背景。当然,作者的这些介绍也意外地收到了另一个效果,即向读者展示了明清两朝的机构和文书档案制度发展史.让本书也拥有了“史著”的一个身份。而且,作者在介绍每一个馆藏档案的时候,还会对档案形成机构进行介绍,如在介绍清朝的内阁档案的时候,就对内阁这个机构的设立、职责、发展等做了简要的论述。同时,该书还有大量的史料分析、论述等,这也是它拥有“史著”性质的原因之一。如在第四编当中,对明清档案分类研究和论述的时候,作者基本对每一个类别的档案都做了一定的背景介绍。如在介绍政务总类的档案时,将清朝每一个皇帝都进行了介绍。这无疑对我们了解清朝皇帝和历史是有很大帮助的。2.全宗指南:各馆明清档案保管情况介绍。当开始介绍各明清档案时,作者采用了分馆介绍的办法。先是保管最为丰富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接着是我国各地和国外所藏的明清档案的介绍。在介绍每一个馆藏的档案的时候,作者都会对形成档案的机构和背景先做一下简单的介绍,然后再对该类档案的收藏情况做一下介绍,最后再将该馆是如何对这一类别的档案进行分类的予以说明,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可以说这部分的内容使得该书很像各个档案馆关于明清档案的全宗介绍,因此,该书具有了一定的“全宗指南”的性质,读者可以根据这个指南在档案馆找到相应的档案。3.工具书:大量史料汇集。大量史料的汇集集中体现在第四编,《明清档案分类与历史研究》。在这一篇当中,作者将档案像图书馆图书分类般将明清档案按内容分类介绍。大类是政治、经济、文化三类,每个大类里再分小类。例如政治里有政务总类、军务、政法等等。而且十分值得赞扬的是在这一编的介绍中,列举了很多例子,有些例子就是档案的原文,例如一些关于光绪帝和慈禧的治病药方等。这让无缘看到档案的人在这里找到了一点弥补。同时该书后面的很多附录也再次说明了该书工具书的性质。本书一共有五个附录,每一个附录都具有很高的史料和工具书的价值。例如第一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明清档案个全宗一览表》,这个表对我们了解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明清档案分类自然意义不小,而第三个附录,《明清档案缩微品目录》,则更是对我们利用这些档案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这些附录虽少,但却都是精华,都十分实用,也为该书增色了不少。4.丁作手册:明清档案工作方法介绍和指导。一部书能拥有上述几个功能已经十分了不起了,但是该书却超过了这个“了不起”,它还可以作为工作手册来被明清档案工作者借鉴。该书的最后i编,正是对明清档案管理、开发利用的指导。无论是其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修复等方面都十分有借鉴意义,这些应该都是作者四十年来的工作经验的总结。还有作者关于明清档案的开发利用的方法建议也是十分具有参考意义的,以及最后的关于明清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更是让我们接近了管理的新手段。所以说该书也具有工作手册的功能是一点也不假的。当然,一本书不管再怎么优秀,其中也难免还是会有一些瑕疵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其他的还有《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档发[201217号)、《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2009)、《会计档案案卷格式}(DA/T39--2008)、《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规范》(DA,r43—2009)、《数字档案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上的技术规范}(DA/T44--2009)、《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6--2009)、《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DA,r47—2009)、《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DA/T48--2009)。但大多数编写者对此认识不够,加上没有工作经验、对实际工作缺乏了解等,所编教材脱离实际,内容过时,这些新法规、新标准、新技术等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不能满足一线岗位对档案管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部分教材内容还停留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水平上。如《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已于2006年颁布多年,但有的201 1年、2012出版的教材还在沿用1987年的相关规定。另外,调查显示,高职高专文秘、行政管理、外语类等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各类中小型企业,主要岗位包括文员、秘书、档案员、人事薪酬专员、公关人员、行政助理、外贸经理助理、会计员、营销人员、客户经理等。其中,有不少人要兼任会计。一z-+l-lLtk资格考试中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等科目也涉及会计档案。这也要求高职高专档案管理教材应当与时俱进,适当增加或充实会计档案方面内容。目前,绝大多数教材还没有涉及此类内容。2编写体例不合适。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出版的高职高专档案管理教材,绝大多数没有突破传统的编写路子,编写体例还是传统的理论说教风格居多。即使是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式教材,也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工学结合体系上来,与现今高职高专院校的教改、课改、校企结合、培养操作性人才的整体目标不相符。当前,按照“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思路编写的高职高专档案管理教材,不少还不是真正的项目式教材。这些教材不外乎是将原来的,而这本书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1)书名与内容有些出入。本书的书名是“明清档案学”,可是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明清档案的介绍、历史研究和管理,并没有介绍明清档案学这个学科,甚至连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任务等等都未进行深入的探讨,而书却用了这个名字,稍有不妥。若将书名改为《明清档案研究和管理)II更贴近书的内容。(2)体例安排上也有一些瑕疵。这主要是第四编中的第五章,关于明清档案价值和作用的探讨。如果将其移到第六编关于明清档案的开发和利用的开头,似乎能更合理。当然,瑕不掩瑜,尽管这本书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和其贡献相比,这些缺陷则微不足道了。最后要感谢秦国经先生为我们带来一部如此精彩的书,它将引领我们走近明清档案,了解更多的那些被尘封的故事。望采纳

1、《明清两代宦官专权与封建专制的关系》,《汕头大学学报》198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 1986年2期全文转载,《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5年2期登载。获汕头大学1986年科研二等奖,汕头市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社会1986 年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从临清的兴盛看明代漕运的经济影响》,《松辽学刊》1986年增刊。3、《历代宦官名称及其演变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2期。4、《历代宦官来源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4期。5、《试论宦官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中国社科院)《未定稿》1986年11期。6、《从临清的衰落看清代漕运经济影响的终结》,《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2期。7、《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看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4期。8、《试论北魏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1、2合期。9、《略论北宋宦官》,《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4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元明清》分册1989年3期全文转载。10、《宦官生理及心理特点再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5期,《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2期登载。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分册1988年12期全文转载。11、《司马迁是不是宦官》,(吉林)《史学集刊》1989年1期。12、《建国以来宦官制度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9期。13、《张居正与宦官关系述评》,《汕头大学学报》1990年2期,获汕头大学1992年科研二等奖。14、《近四十年来港台地区宦官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0年12期,本人为第二作者。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一)(先秦至隋唐)1991年2期。15、《三杨与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1992年9期全文转载。获汕头大学1994年科研论文奖三等奖。16、《略论明朝初期军事制度之转变》,《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4期。17、《也谈崇祯朝宦官》,(上海)《学术月刊》1993年3期。18、《翁万达与安南莫登庸之“招抚”》,载于1992年《翁万达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潮汕文化研究论集二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19、《无法超越的困惑━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论宦官制度》,载于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20、《明代宦官监军制度述略》,《汕头大学学报》1994年3期。21、《明代思想家与宦官关系》,(上海)《学术月刊》1994年10期。22、《明代政治家与宦官关系论略》,《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2期。23、《叶向高与宦官关系论略》,《汕头大学学报》199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元明清史》分册1995年10期全文转载。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当代思潮》,汕头大学学报1996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研究》分册1996年9期全文转载。25、《东南亚潮人的文化特点》,汕头大学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分册1998年3期全文转载。26、《明清以来韩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几点意见》,《潮学》创刊号,1993年12月。27、《浅论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潮学》2期。28、《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资料及研究目录索引》,潮汕历史文化中心揭阳市研究会1994年出版。29、《十六世纪历史变化中的潮汕海上“盗商”》,1994年《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30、《东南亚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及其反映》,第一届马来西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英文),1997年6月出版。31、 《叶向高与东林党》,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1期。32、《东南亚海外潮人移民形态的演变轨迹》,《广东史志》1998年3期。33、《严嵩与宦官关系论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3期34、《明嘉靖朝的安南之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3期35、《中国古代农业对西方的贡献》,《农业考古》1998年3期。36、《海外潮人与暹罗曼谷王朝初期的制糖业》,《汕头》1998年1期。37、《泰国曼谷王朝海外潮人制糖业的兴衰》,《汕头大学学报》1998年5期38、《李时岳与汕头大学的历史学科建设》,《纪念李时岳先生纪念文集》,辽宁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39、论文《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分册1999年2期全文转载。40、论文《社会思潮变化中的汕头文化建设》,《社科大观》1998年3、4期41、论文《中国制糖业在日本的传播》,《学术研究》1998年12期。42、《海外潮人与马来西亚麻坡的德教会》,《汕头》1999年1期。43、《明清海禁政策对闽广地区的影响》,《人文杂志》1999年3期44、《18世纪清朝与缅甸及暹罗吞武里王朝的关系》,《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45、《中国瓷器在东南亚的传播》,《东南亚纵横》1999年1期46、《叶向高‘东林党魁’考辨》,台湾《明史研究专刊》第12期。47、 《东南亚海外潮人与德教的关系》,《当代宗教研究》1999年2期4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东北亚研究》1999年2期。49、《发挥历史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发展研究》(原《上海高教研究》)1999年6期50、《明清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5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海交史研究》1999年1期52、《中国古代炼丹术在西域的传播和演变》,《化学教学》1999年10期53、《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历史教学》1999年11期54、《蓝鼎元视野下的清初潮汕社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4期55、《潮汕地区的制糖业》,《中国农史》1999年4期,页74-80。56、《郑信与暹罗吞武里王朝的灭亡》,《潮学研究》7期57、《双性同体的历史衍变及文化含蕴》,《文艺争鸣》1999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分册》1999年12期全文转载。58、《妇女在中国传统性别观念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2期59、《潮州学与客家学刍议》,《广东史志》1999年1期60、《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分册2000年8期全文转载。61、《90年代中国宦官研究综述》,《史学月刊》2000年3期62、《妇女解放运动与“双性同体”观念的衍变》,《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2期63、《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1998年晋江《中国侨乡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文卷,页306-316,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64、《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与地方社会研究述评》,《海交史研究》2000年2期65、《潮汕海外移民研究管窥》,《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66、《戚继光平定海盗吴平论析》,《戚继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67、《理想完美人格的追求--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双性同体”》,《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分册2001年12期全文转载。68、《国家、区域社会的外延变异—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1999年湖南石门《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69、《“双性同体”在文学中应用综述》,《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分册2002年1期全文转载。70、《历史教学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2期。71、《历史信息化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6期。第二作者72、《明代潮州海盗论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2期。73、《开设全校选修课的几点体会》,《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9期74、《“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5期,页149-151。第二作者。75、《“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清史研究》2003年1期,第二作者。76、《明清潮州海商研究》,《地位、权力、角色:明清时代中国商人与社会的分区域研究》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2001年2月出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77、《戚继光视野下的明代潮州社会》,《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3期。12000字。78、《论明代潮州海盗》,《李询先生纪念文集》页351-364,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79、《增设历史与社会新专业的实践与探索》,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80、《中国火药和火器在亚洲的传播和演进》,《历史教学》2005年9期。核心期刊81、《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师德观》,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5年12月出版。82、《郑和下西洋与岭南关系论略》,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1期。

“历史学研究”上有没有这样的~~

  • 索引序列
  • 论文正面管教研究综述
  • 毕业论文正面管教理论概述
  •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研究综述论文
  • 正念疗法研究现状综述论文
  • 清史研究方面的综述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