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雷雨戏剧作品分析论文研究方法

雷雨戏剧作品分析论文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

雷雨戏剧作品分析论文研究方法

一. 剧情梗概30年前的周朴园与女仆梅侍萍相爱,并且生了两个儿子。后来,周家为了与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繁漪)结亲,在大年三十晚上赶走了梅侍萍,强迫她留下了长子(周萍),并且带走刚刚出生三天,病重的次子(鲁大海)。侍萍被逼投河,幸而被救。此后她嫁给了鲁贵,又生了女儿四凤,自己改名鲁侍萍,儿子也改名鲁大海。后来,鲁大海来到周朴园手下做工,四凤则在周家馆做使女。周朴园与后妻繁漪有了儿子周冲,而周萍与繁漪早在3年前就有了乱伦的关系,周萍清醒后十分害怕,急于摆脱繁漪,而爱上并且追求四凤。繁漪吃醋,就叫来了四凤的母亲是侍萍要辞退四凤。侍萍来后发现这里的主人便是周朴园,于是她在二人独处的时候用无锡口音引起他的注意,并认出了她。周朴园想用金钱买通侍萍被一口拒绝,侍萍提出他想见见周萍,作为恩断义绝的条件,周朴园答应了。这个时候,工人代表鲁大海来找周朴园谈判,后来周朴园辞退了鲁贵和四凤,鲁贵在家里骂骂咧咧的,鲁大海与其发生了争吵,周冲奉父亲的命令给鲁家送来100元钱,鲁贵厚着脸皮收下,并且要殷勤的款待周冲,而大海得知后却退还了那100块,并且把周冲赶了出去。鲁侍萍决定第二天就带四凤离开,而此时周萍却找了过来。被鲁大海发现,鲁大海要攻击周萍,被侍萍救下,后来,周冲,周萍,周朴园,繁漪在周家客厅发生矛盾,繁漪低声下气的求周萍带她走,却被周萍回绝。繁漪撕掉侍萍的照片,鲁贵和鲁大海先后从外面走了进来,鲁大海跟周萍单独在客厅发生激烈冲突。鲁侍萍找寻四凤而来,却得知四凤和周萍已经有了身孕。鲁侍萍叫周萍带四凤走,从此再无关系。这个时候繁漪带着周冲过来,当面公开周萍与四凤的关系,因为周冲也喜欢四凤。周萍与繁漪发生冲突,繁涟漪在绝望中叫来周朴园,公开了自己和周萍的关系,周朴园以为繁漪知道了侍萍的身份,便叫周萍叩头认母。在场的人都呆若木鸡,四凤承受不住打击,跑到花园里,周冲为救她,两人双双触电身亡,鲁侍萍痛苦的哭不出来,繁漪又哭又笑,周萍在书房开枪自杀,繁漪和周朴园跑进书房,鲁侍萍晕倒在地上。二. 人物分析周朴园:人性的错位表现为人性向物欲(金钱)低下了高贵的头。物欲使他偏离了正常的人性轨道,而滑向了“自私、虚伪、残酷、阴险”。当年他为了“赶紧娶那位有钱门第的小姐”,逼着鲁侍萍抱着刚生下三天的儿子,冒着大雪离开周家。三十年后,当他再次和侍萍邂逅时,本能地意识到这件事会影响到他的身份和地位,侍萍找他就是为了钱,于是严厉斥责:“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除此之外,当他得知领导工人罢工的鲁大海是他的亲骨肉时,便“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动罢工,反对我!”于是,他解雇了鲁贵、鲁大海和四凤。还有,他为了金钱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多人,然后从死人身上再扣钱。在他身上,人性与金钱的较量,无疑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结果是人性最后惨败给金钱。繁漪:是周家的另一个复杂的人物。繁漪作为“一个中国旧式女人”,又读过书,爱好诗文,所以也有着对美好感情的憧憬,对未来充满人性的渴望。然而,她错了,周朴园是一个无法与之谈论感情的人。没有爱的家庭和周朴园的冷酷无情,彻底浇灭了她原有的一点天真的幻想,也导致了她的人性随之出现了错位。正因为如此,她所承受的人性砝码越重,内心遭受的压迫就越重,直到最终的崩溃。于是,她爱上了周萍。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偏离正常人性伦理的做法,然而,她却要藉以重拾内心中那份对美好感情的期盼。毋庸讳言,这两株从封建土壤里生长出的畸形的小草迸出的爱情之花,是一束“恶之花”;所以当周萍要从她身边离开时,她对爱情的幻想破灭了,她疯狂地想抓住周萍,哪怕仅仅是一个影子。这时候的繁漪,已彻底偏离了自己作为“母亲的”本真轨道,也偏离了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基本轨道,直到她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生悲剧结束。周萍:是周朴园和侍萍的儿子,是继母繁漪的情人,是他们这个复杂大家庭的继承人。他和周朴园、繁漪一样,也有过人性的错位。所不同的是,他的人性错位,最后回归正常,走向理智。他和繁漪曾经有过爱情的涟漪,周家好比是一个外表光彩的花园,他和繁漪就是花丛中的两棵毒草。这种违背伦理道德的“乱伦”行为,虽然给了他一时的快乐,也给了他沉重的痛苦。他在人性的天平上摇摆不定,郁闷而不知所措。繁漪疯了一般地抓住他,尽管他们的交往是秘密的,但这种日子毕竟是不正常的,周萍也因此承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他也下意识地有了羞愧之心,说明他还没有彻底丧失理智,他还知道“我是我父亲的儿子”。后来周萍努力修正自己人性方面的偏失,他“厌恶这种不自然的关系”,希望这次是他和繁漪“最末一次谈话”。但这种偏失不是轻易就能够修好的,在摆脱繁漪的同时,他又爱上了妹妹四凤。尽管他奋力补救,可惜等待他的依然是更无法接受的苦果。周冲:是一个充满理想的青年,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处在一个封建大家庭的重围之中。当他鼓起勇气,要向父亲表明自己对四凤的想法时,目睹了父亲逼迫母亲喝药的情景。父亲的那种专横态度,那种封建家长的威严,使他把想说的话又缩了回去。当父亲要解雇鲁大海时,他据理力争,却遭到父亲的怒喝。他美丽而幼稚的理想一次次在封建家庭的重围中碰壁,最后为了那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理想而迈向了悲剧的深渊。他的人性,可以说是周家中最合乎规范、最正常的,可是当人性和封建家庭的“规矩”发生冲突时,在自己的正常人性规范一步步被撕碎后,最终也走向了死亡。四凤:是整出戏中最让人不忍心的受害者,她的单纯、清澈,对甜蜜的爱情那么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她明亮的眼睛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汹涌,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轮廓。当她的幼稚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被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刹那,老钟就已经鸣起,其实周冲化比四凤更加无辜,雷雨过后,我们不得不扼腕叹息:多么年轻的生命。鲁侍萍:虽然处艰难但她凭借自身坚强的性格,不屈不饶的走过了人生最艰苦的时期,可以说她是一个顽强的女性。她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的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她的人生经历最沉重的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私的为他人的奉献到他人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鲁大海:是一个较为粗旷的人,他厌恶资本家,所以他才会直面周朴园,尽数他的罪恶,并且说话直接坦诚,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语言中读出他的正义感,他代表的工人阶级将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鲁贵:是次产阶级常见的小人物,他见钱眼开,巴望女儿嫁一个有钱人的奸恶嘴脸在其语言中尽显无疑。三. 矛盾冲突《雷雨》博大精深,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戏剧冲突的激烈性,都是我们要用心去体味的。我们要明白一条真理,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意味着惩罚,周朴园违背了,繁漪违背了,周萍违背了••••••他们都因此受到了惩罚,而且这种惩罚是致命的。

初读《雷雨》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当我一口气读完并合上最后一页时,仰头却发现天上的星星也在对我惨白地笑着,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重读《雷雨》时,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了,而是曹禺用细腻的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对于这些形象的描述可谓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真是恰到好处。一、 周冲周冲永远都是个孩子,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是五四运动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的代表。他勇于反抗封建,希望接受新的思想,并且单纯地幻想着“世界对于他来说永远都是美好的”。天真的他甚至认为连爱也是无私的,他甚至幻想能和他所爱的人——四凤永远在一起,当这一要求被拒绝之后,他又幻想和四凤一起逃离这个没有爱的家。我觉得周冲从头到脚都是无辜的,他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最后连死也是无端端的,但是,周冲的出现,毕竟给灰暗的故事色调增添了一抹亮色。二、繁漪繁漪不是个平凡的人,她有着多重身份,因此,封建礼教下的她生活得好不艰难。繁漪是忧郁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她的眼光时常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绝望,她时常抑制着自己。她是一个受过一点儿新式教育的人,她文弱,明慧,对诗文有一定的爱好,但也有一贯的热情和力量在她心里翻腾着。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这使她能够忽然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来像火一样热烈,恨起人来又像火一样把人烧毁,然而她的外表是沉静的,就像秋天的落叶轻轻落在你身旁。繁漪也许是《雷雨》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我喜欢繁漪。她是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人,她接受了封建礼教,也勇于反抗封建礼教,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还根深蒂固,她又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出彻底的反抗,所以她就在接受和反抗的痛苦中苦苦挣扎,特别在“吃药”和处理与周萍的爱恨关系上。我觉得用水来形容繁漪最合适不过了,繁漪,柔弱又坚强,像水一样,水至柔,柔肠百结,但也可水滴石穿;繁漪又是孤独的,虽然水滴石穿,可水穿后就无所谓水,因为水已没有了依靠;繁漪是可悲的,水执著得用一生来敲打石,可力尽了终生,也只能穿出一线小洞,最终也无力改变石;繁漪是可怜的,因为冰冷的水永远不会给繁漪带来爱的温暖;繁漪还是悲壮的,水滴石后即粉身碎骨,又如繁漪终究要凤凰涅磐。三、周萍和周朴园这是两个相似的人物,周朴园专横、自是、倔强,和一切起家立业的人物一样,在家里和下属面前都格外威严,不惜一切地剥削工人。周萍和他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人的自私和自以为是,他们毫不迟疑地接受封建礼教,只不过周萍总有着昏暗的眼神,闪烁着迟疑和矛盾。他总是悔恨自己的错误,当一个新的冲动来了,他的热情与欲望就会像水一样淹没他。他那星星的理智,不过是卷在漩涡上的一段枯枝,这样,一个大错就跟着一个大错发生。他痛苦,悔恨,他羡慕一切没有顾忌而敢做坏事的人,他又羡慕一切能干一番“事业”并依循着上层人的“道德”做模范家长、模范公民的人。他佩服他的父亲,在他眼里,父亲除了有点冷酷和倔强外,是一个无暇的男子,但冷酷和倔强是他最喜欢的,因为这都是他自己没有的,他是一个软弱的人。作者运笔的又一好处是安排了周萍父子相似的境遇,虽然对周朴园着墨不多,同样可知周朴园的卑劣之处,并由周朴园的行径揭露了资本家的罪恶本质。四、鲁贵和鲁大海虽然是父子,也许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缘故,二人性格截然不同。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而中国的工人阶级受着多重压迫,反抗得就异常激烈。他的性格更是倔强的,他满蓄着精力,年轻的激情和热情就像即将爆发的火山,他的反抗精神被彻底地展现出来。而鲁贵,十分“懂事”,尤其是礼节。他又有点驮背,似乎永远都应该欠着身子向主人答应着“是”。他恪守着“下人”的规矩,眼里还闪烁着贪婪的目光,但这贪婪和周朴园的贪婪绝不相同,周朴园的贪婪是张着狮子般的血盆大口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而鲁贵的贪婪只能是市井小人的见钱眼开。五、鲁四凤同周冲一样,四凤是个很纯洁的孩子,可与周冲最大的不同是:四凤没有接受过教育,她不可能接受新思潮的冲击。她不会反抗,不会站出来和封建礼教反抗,因此而只能具有劳动人民的朴素的美德:善良、勤劳。总之,四凤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子,却又逆来顺受,听从别人对自己的命运的安排。六、鲁侍萍最后才谈到侍萍,侍萍的确让我不知怎么去评价,侍萍也是个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她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又有太多的偶然。应该说侍萍是个有骨子的人,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是她又对周萍有所依托,所以她的反抗不会彻底,在对待周冲和四凤的问题上,她又主动妥协,用一味地退却和忍让来成全别人,牺牲自己。这就是《雷雨》中的全部人物,每个人都着实重重地涂了一笔灰暗的色调,于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八个人都露出了煞白的面孔。

曹禺作品系列女性形象,主要有三点: (1)曹禺作品中的女性总是拥有一种奇异的主导力量. (2)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犹如青春的赞美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调,但缺乏现实主义的光芒. (3)具有牺牲精神,具有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的特点. 现在具体分析一下这三点. 曹禺作品中的女性总是拥有一种奇异的主导力量。她们自由的决定自己的生死与存留,同时主宰着故事发展的倾向。她们与男性虽然同处于“闭锁世界”里一员,但她们总是能勇敢的去抗争,不肯屈服于神秘的天道的捉弄。而男子却是自我麻醉:或如周萍一再的辗转于失衡的爱情,想凭借女性强悍的力量逃出“黑暗的深井”;或如仇虎在复仇与反复仇的梦魇里挣扎,逃不出象征心狱的“黑树林”;或如曾文清在一次次的自欺与欺人里彻底丧失了求生的欲望,而亲手去击碎自己那“生命的空壳”。女性在面临人生困境时不约而同的坚忍,赋予女性人物一种力的美感。和男性雷同,她们也被围困在任天道捉弄、揶揄、毁灭的境地中,但她们奋勇的抗争行为,在试图保护自己的同时还兼济他人。这使女性人物更增添不少人格与人性之美。相较之下,男人却变得不堪一击。 《雷雨》中的三个女性,从年龄上分属三代。步入老年的侍萍最撼动人心的,不是她被遗弃后艰辛然而不失尊严的生存努力,而是在她貌似柔顺、迟缓的面目后,仍藏有的强悍的与命运对抗的力量。在她知悉了周萍与四凤乱伦的恋情后,她悍然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让这一对全不知情的兄妹恋人远走高飞,自己独自承受可能会有的命运的惩罚。这里事实上曹禺已经赋予了侍萍一种决定其他人物命运走向的能力。假设情节顺此发展,可以构想的结局是:萍与四凤的结合;侍萍再次隐姓他乡,在余生里孤自面对内心道德感与伦理观的责问;周公馆里的男女主人继续着他们同床异梦、各怀鬼胎的生活。这是情节发展的一种可能性。这种发展逻辑在当时,也许将会陷作者于巨大的社会道德批判之中(尽管我们可以从此线索中,嗅到一种诡异然而令人兴奋的气味,但这与伦理道德相悖的设想,显然毫无存活的希望)。破坏这一线索的不是貌似主宰者的周朴园,而是同为周公馆里被压迫者的繁漪。繁漪是剧中一切平衡的破坏者,她追求自己的继子的行为将所有剧中人逼入绝境。她的“追”的动作是故事发展的根本动力。我注意到在《雷雨》的文本中,曹禺曾将周萍比喻成“一茎弱草”,“草”的意象与西方谚语中的“the last straw”(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谋而合,暗示了作家将周萍视为女性争夺的一个道具,亦将女性置于剧作的中心与重心的地位。作家同时也赋予繁漪和侍萍以同等的决定故事走向的能力,作品末端情节的展开似乎就是这两位同样具有魔力的女性的角逐。在逃亡与死亡中曹禺选择的是后者,事实上,他的基点仍是在道德的冒险与伦理常规的服从中做出的。在作品的最后,周朴园以对宗教的皈依作为心灵的依托,而两位女主角却又再次同处于疯癫的状态之中,分居于小楼的两层。这种“疯癫”使她们无须面对社会和自身的道德追问,又能够暗藏起生命里潜存的巨大的破坏力;简言之,她们仍未因死亡、自身的病弱和老迈而丧失力量。我们可从尾声繁漪“发狂”的动作里体会到这一点。 《原野》里的两个女性焦母与花金子延续了《雷雨》中对女性形象的设定模式。《原野》讲述的是一个复仇与逃亡的故事。看似紧紧围绕着男主人公仇虎的系列动作展开,实则由女性角色把握着故事衍生的轴线。作品始发于仇虎的归来复仇,中间铺陈着一连串复仇的预备与实际操作的动作,其终结是复仇后逃亡的失败。然而,剧中无论是懦弱良善的焦大星、还是好勇斗狠的仇虎,都还是缺乏决定自身命运的力量。焦大星在剧中是婆媳二人角力的棋子,是仇虎欲向焦阎王夫妇复仇的工具,这一角色不但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不能决定剧情的发展。而仇虎则是常常被误读的一个人物,他的火焰似的复仇形象与焦母寒冰般的反复仇形象,赋予剧作一种奇异的平衡色调。表面上看,整部作品是他与焦母各占上风的生死角逐,事实上,他也从来不是自我生存状态的主宰者。他的复仇是缘于被焦阎王迫害的家破人亡而不得不承担的家族使命,他在行动中处处感受到焦母招招置他于死地的毒辣阴狠而不得不见招拆招,他在复仇后终因走不出自己的心狱而选择了死亡,他其实纯属无情的“天道”又一个体面的牺牲品,而焦母则隐隐然是那个持屠刀献祭的人。剧中对仇虎形象的魁伟、雄健的刻画与对焦母形象的老迈、目盲恰成对比:洋溢着生命力的强悍个体的消亡反衬出女性形象内蕴中更汹涌澎湃的生机。同时,仇虎复仇动作的犹豫、慌乱与焦母反复仇动作的果断、从容在剧作中也得到了细致的刻画,这也说明了女性形象中蕴涵的主导地位。作品最后,复仇者仇虎死了,而他所有复仇动作的知情者、支持者、甚至参与者花金子,却胜利逃向“金子铺地”的地方。这是由于女性在面临生存困境时的坚忍使她成功,还是作家本身另有深意? 曹禺剧作里女性形象的强悍、生机勃勃与男性形象的虚弱、苍白无力;我们在另外两部作品《日出》与《北京人》中同样可以见到。在这一先验的设定模式里,他总是赋予女性澎湃的生命激情,迸发出作品最打动人心和最具感召力的生命诗意。可是与此同时,又是以削弱男性形象的力度与深度为代价的。我们很难在曹禺作品中体验双峰对峙的快感,最多只是女性一骑绝尘的落寞和空洞。 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犹如青春的赞美诗,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色调,但缺乏现实主义的光芒。理性力量的缺乏是这些女性形象流于脸谱化的根本原因。曹禺作品中推动人物行动的显然不是理智的思索,而是一种激情或欲望。我们很少看见曹禺描写她们内心的矛盾冲突,比方角色在进退维谷时的大段内心独白,也许这有助于帮助角色向深度开掘;再如角色在行动前的矛盾心理等等。然而她们总是那样的义无返顾,凭着某种冲动与直觉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前程。此外,在曹禺偏狭的男性视角关照下的女性形象,“应中国现代男性自恋、自救的心理需求而诞生于文本中,却未曾负载多少女性真实的人生经验,未曾获得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性地位,不过是男性启蒙、革命过程中自我拯救的道具,是作家男性中心意识阴影下一群没有生命力的傀儡人物。” 曹禺作品中的女性大致可分成两个系列。一类是牺牲自我的。有评论者称之为“女性天使”形象,以四凤、侍萍、愫方、瑞珏、鸣凤等为代表。“这类男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把中国男性文学传统中"佳人"与"母亲"相分离的两类理想女性整合为一体,剔除了"佳人"身上的风尘味与"母亲"身上的无性化特征,成为美与爱相结合的受难天使,是男性心目中的理想爱人,在族系上更接近西方男性文学传统中的天使型女子。”这一类女性的牺牲行为仿佛出自于本能。作品既没有描写她们在牺牲动作之前的犹豫,也没有行动之中的徘徊,更没有在行动之后的悔恨。我们同样无法从男性角色身上找到值得她们牺牲的价值意义所在。例如《北京人》中的愫方对曾文清的爱就是一种无谓的牺牲。她明知道曾文清只是一具“生命的空壳”,懒惰、软弱、逃避生命本应承担的责任,却仍然甘心留在犹如死牢一般的曾家,甚至说出这样深情的表白:“他走了,他的父母我可以替他伺候,他的孩子,我可以替他照料,他爱的字画我管,他爱的鸽子我喂。连他所不喜欢的人我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为着……为着他所不爱的也都还是亲近过他的!”,看完这一段,相信很多人会发出同样的质问:“值得吗?”两心相许、两情相悦的爱情无疑是极为动人的;可是愫方对曾文清的爱由于男性形象的委琐与苍白而显得那么不可信任,犹如无源之水一般。对这种爱情的虚假性的质疑同时也唤醒我们对愫方这一形象的真实性的质疑,由此再导致我们对《北京人》整个剧情架构稳定性的质疑。如同空中楼阁,这一架构于虚幻爱情之上的故事面临着坍塌的危险。 曹禺戏剧中的另一类女性是以繁漪、花金子、陈白露为代表的追求自我的形象。如果说前一类形象来源于传统文学,则后一类便是“五四”狂飙精神的凸现。这类女性勇敢的追求自由、欲望、爱情,张扬意志,彰显个性。但是,在她们形象的塑造中,理性的缺乏同样造成人物的致命伤痕,使她们最终流于平面化而不够丰满。以繁漪为例,作家为她设置的是三种社会角色合而为一的身份:母亲、妻子、情人。这三种身份的重合赋予角色一种先天的深刻性。我们因此期待着看到角色内心的挣扎、一位女性自我作战的残酷与深刻、各种身份在她面临抉择时发挥同样的力量进而所展示的人性的复杂……但是遗憾的是,理性的缺乏终究无法让角色进行灵魂的自省与自审,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她如何轻松地,跨越各个本如鸿沟般的内心障碍:与继子陷入乱伦之恋、抛夫、弃子……这里也可以去看看!!

《雷雨》戏剧作为文学基本体裁的一种,以其独有的魅力,紧张丰富的剧情,深深地吸引着不同时期的读者,而作为戏剧中一芳美丽的奇葩,我们又不得不谈起曹禺的《雷雨》。《雷雨》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基础,以丰富的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体现了各种矛盾冲突,以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展示了一幕人生大悲剧。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走向没落和死亡的资产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雷雨》是一部艺术结构精巧的作品,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首先,《雷雨》充分发挥了戏剧的表现功能,虽然剧本除序幕和尾声外,只写了四幕,却展示了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幻灭的全过程,反映了阶级、伦理、亲情、爱情等之间的深刻矛盾。在有限的时空中表现出丰富的内容,揭露了资产阶级伪善本质,在整体上充分体现了戏剧的浓缩性、集中性,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其次,《雷雨》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专制、伪善的家长——周朴园,热情单纯的青年——周冲,被情爱烧疯了心的女人——周蘩漪,痛悔着罪孽确又不知不觉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周萍,还有家族和身世的秘密,一切的矛盾冲突,都在一个雷雨夜突然爆发了。在该剧的第二幕中,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相认”,使鲁周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得到集中的反映。一上场,侍萍就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然而随着二人对话的深入,周朴园发现侍萍还活着且就在他眼前,这很可能会影响他的名誉、地位,于是她厉声斥问侍萍“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还企图以金钱收买侍萍。周朴园虚伪、冷酷的嘴脸至此暴露无遗。可是,有骨气的侍萍,看也没看,就将支票撕得粉碎,表明金钱抵不了罪过,和对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蔑视。侍萍和周朴园的冲突,反映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同剥削阶级势力的斗争。当满怀着阶级仇恨的鲁大海出场,单刀直入地揭露周朴园:“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人!”“你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两百个小工!”“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当他威胁到周朴园的切身利益时,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对鲁大海,撕去伪善的面目,恶狠狠地斥责他,并开除了他。这表现了工人阶级与封建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此外,此剧的矛盾冲突,还集中表现在人物的种种关系和复杂心理上。如周萍,对父亲周朴园是欺和罪孽感,对继母蘩漪是悔恨与惧怯,对弟弟周冲是歉然,对四凤是希望和爱恋,对生母侍萍是难逃宿命的无奈。在错落交杂的纠缠关系和紧张的冲突中,雷雨骤然而至……再次,《雷雨》中人物的语言、对话以矛盾冲突为基础,并促进了事件、冲突的发展,推进了戏剧动作。例如周朴园让周萍跪下“请”繁漪吃药,蘩漪的话虽然简短,却加速了剧情的紧张气氛。“繁漪(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可以说,蘩漪此刻是百感交集。她憎恶周朴园的专横、冷酷和虚伪,把免于“吃药”的希望寄托在身边那个令她倾注了热情的男人周萍身上;然而,这个懦弱的男人给予她的却是难堪的失望,而两人的情爱关系又使她不忍委屈于他,于是她只好在“我喝,我现在喝”的急促语音伴随下将所有的懊恼连同那苦涩的药,一同倾入腹中。再如《雷雨》中,繁漪严正地警告周萍:“小心,现在风暴就要起来了!”这“风暴”是一个进退维谷的女人烈性品格的写照,也是涤荡一切罪恶的力量的象征,同时还预示着剧情将进入最紧张的时刻。《雷雨》正是这样体现了戏剧的基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洗练精美的戏剧语言,推进戏剧动作,使得《雷雨》意味深重,文采浓烈,文情飞扬,成为我们至今研究和学习的名作。

雷雨作品分析毕业论文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原著的主题思想以及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连贯等等。

正文:

曹禺设置戏剧冲突的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两代人,分别来自两个对立的阶级,由于多次命运的巧合纠缠在了一起,复杂感情的纠葛使他们那本已伤痕累累的心雪上加霜,在命运的无情摆布和感情的残酷玩弄下,他们已无还击之力,死的死,疯的疯,逃的逃,两个家庭在一天之内毁于一旦。这就是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读完之后,莫说剧中人物,连我们都痛苦万分,彻底绝望了。

“雷雨”,这个名字取得太妙了。“雷雨”,贯穿于字里行间,贯穿于环境描写之中,贯穿于人物性格、人物感情之中,贯穿于故事情节之中,贯穿于结构形式之中。正如一些专家指出,《雷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开始时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难当,随后,空气的气氛渐趋紧张,时不时伴随电闪雷鸣,随后,大雨骤至,雷电轰鸣,整个宇宙都发怒了。

再看繁漪那充满愤怒与压抑,最终走向变态极端的感情,周萍那极度悔恨、惧怕与希望并存,罪恶感与歉然同在的感情,鲁侍萍那饱受折磨仍逃脱不了命运残忍玩弄的内心,哪一样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写照。对制度的批判,对罪恶的揭露,对人物的同情与无奈,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都化作了两个字:雷雨。

虽然四幕长剧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一天,但我却觉得像是过了一年还不止。一天之内,人物的感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情节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实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实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网、仇恨网,作者正是通过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糅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周朴园被迫或自愿抛弃了已生下两个儿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周朴园偶遇鲁侍萍,矛盾一触即发。工人鲁大海为争取工人的权益与自己并不认识的亲生父亲发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与自己的后妈繁漪发生了不自然的关系而悔恨不已,决定痛改前非,却摆脱不了失去精神依托的繁漪的纠缠、威胁,与此同时,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在周家当侍女的四凤,恰巧,繁漪的儿子周冲——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也对四凤情有独钟。

四凤面临母亲和周萍的抉择,周萍把人交给了四凤,却受到繁漪的牵制,周冲面临母亲和哥哥双方面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交错在一起,终于在周朴园暴露身世之谜后酿成了惨剧。这惨剧是偶然的,太多的巧合,天命,但又是必然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摧残必定造成这悲惨的结局。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让矛盾相互交织,无处不在,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谁爱谁,谁恨谁,但一切又是那么的鲜明,让人的心都能感受到。

……繁漪是“雷雨”性格的人物,也是剧中人性扭曲的人物。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主要体现在繁漪身上。周冲在剧中是最无辜、最悲惨,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年仅十七岁,天真烂漫,虽出生在阔家庭,但没有丝毫强权思想、等级观念,他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待人真诚,对下人四凤真心相爱。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在封建家庭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白白地毁灭了。周冲的死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周冲的死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控诉。

古希腊戏剧作品研究论文

中国和希腊有着不同的民族背景和区域背景,所以在远古时期,他们所形成的神话也是不同的。与希腊神话相比,中国神话没有神系和主神;中国神话体现一种道德规范与伦理符号,而希腊神话则表达客观与美丽的个性。则它们所折射出来的各自的民族精神,即崇“德”与崇“力”;注重和蔼、伦理至上与注重个性、探究哲理;坚韧执着、强烈责任感与崇尚自由、乐观;文章就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比较,以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进行粗浅的探讨。

色大案要案 发包发表谈话换班哈达卡车卡车几百嗯 把嗯 ,呒杂草啊 撒播 瑁瑁挖出饿死的人

古希腊神话的论文 题目:古希腊神话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摘要:古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是它的土壤和武库。古希腊的戏剧、建筑、绘画、雕塑等都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养料。所以可以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百用而不厌其烦的素材,这已是人所共知的。本文重在试图探索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的两钟重要的精神血液即人本和理性,这两种精神恰是整个西方近代文化的两个主要精神。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中说,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所以神话是人类对自然与自我以及自然与自我关系的探索。神话应该是氏族的、部落的、民族的,乃至某一人群团体原初的自然观、世界观真实的理性的表现。 神话反映人的思想和理念,而且“神话作为一个民族足迹的最早记录,因为较少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或当代文明的压抑,它直接的表现了人性中接近底层或本质的东西。” 古希腊神话作为有丰富体系的神话,当然也表现了古希腊人性中最本质的精神。 绪论:背景:通过古希腊神话我们可以看到那时的人们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也通过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的生死。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链,就被史家统称为“希腊神话”,它充满着神秘浪漫色彩将现实生活与幻想交织在一起,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瑰丽世界,生动地描绘了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图景,是值得一读的著作。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也会接触到这些典故,例如十二星座的由来。时至今日,我们虽不必“言必称希腊”,但对希腊神话作一系统的了解是每一个现代人所必需。目的:通过研读加强我们对古希腊文化的了解,在丰富我们的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在业余时间中放松自己。鲜明的人物与神奇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希腊神话对整个西方乃至人类的宗教、哲学、思想、风俗习惯、自然科学、文学艺术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的重要性。正文: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我们现在所知的所有古希腊神话的故事都来自《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和《工作与时日》。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它的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当推荷马史诗。史诗中除了主体故事外,还提及了许多其他的神话故事,那些故事显然在当时已是广为流传、普遍知晓的。在荷马之后不久有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长诗《神谱》,扼要地记述了许多神话故事,并立力图把那些故事谱系化。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是作家对那些神话故事的现实理解的戏剧体现。希腊神话在人类思想文化艺术史上始终光彩夺目,经久不衰。人类童年时代的自尊、公正、刚强以及秩序,在此展现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一直延伸至今…… 古希腊神话的优美、动人是举世闻名的。古代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希腊人的活动范围主要包括现今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和地中海东部各岛屿。此外,他们很早便与黑海沿岸地区的居民交往,向意大利半岛南郢沿海和西西里岛等地区移民,足迹远至西地中海和北非。古希腊人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建了璀璨多彩的文化,传下丰富的遗产,神话传说就是其中之一。古代神话的产生历史久远,它乃是处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时期的远古人类借助想像征服自然力的产物。由此,古代神话必然包括神的故事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和冲突的故事,即英雄传说两个方面。神的故事更明显地反映了古代人类把强大的自然现象形象化的丰富想像力,英雄传说则主要是对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和与自然进行的顽强斗争。古希腊神话也是包括了这两个方面。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 神话的传播是靠希腊神话的遗迹、遗物。著名的帕特农神庙、拉奥孔群像、考古出土的希腊画屏上常绘狄俄尼索斯遇第勒尼海盗的场面。腊神话有众多的诸神形象,每个神都有复杂的个性,这些贴近人类的社会生活,具有更有浓厚的现实意味。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就是这类歌唱诗人编辑的神话剧作。古希腊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曾几经变迁,他们的神话观念也在这种变迁中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特点是由自然崇拜转向人性崇拜。人们所熟悉的这一时期的希腊神话的基本特点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神,赋予神以人形、人性,甚至人的社会关系。神和人的基本区别在于神强大,常生不死,生活闲逸快乐;人类弱小,会死,生存艰辛,不得不经常求助于神明,但也常常诅咒神明作恶。古希腊人崇拜神,但同时赞美人,赞美人的勇敢和进取精神。古希腊人批评骄傲、残忍、虚荣、贪婪、暴戾、固执等人的性格弱点,并且认为往往正是这些性格弱点造成人生悲剧。古希腊人崇拜神,但并不赋予神明过分的崇高性,也不把神明作为道德衡量的标准,而是把他们作为人生的折射。古希腊神话正是以这种人本精神,以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历来吸引了广大读者,发出魅人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成为后代文学艺术创作丰富的材料源泉。 结论:古希腊神话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神话的影响程度较深,范围是世界性的。它的主体部分属次生态深化,主要表现的内容有:折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作品居多。古希腊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极其深远持久的。希腊神话内容集中完整,系统化程度非常高,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完整最庞大的神话体系。后世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历史学家(如希罗多德)也常常征引希腊神话其中的材料,艺术家特别是雕塑大师们更以神话人物或情节为范本,创作出享誉天下的佳作,在美术方面,达·芬奇、伦勃朗、卢本斯都有取材于希腊神话的名画,对希腊神话相继做出精神研究推动了人文科学的发展。奥维德的《变形记》是希腊神话稍加修改后的复述,西塞洛、恩尼乌斯、维吉尔的作品中也留有希腊神话的印记。现代主义的人文思想家们又惊喜地从希腊神话中发现一个自由、明快、充满原始生命力的世界,借鉴古希腊神话和戏剧,写出文学史的新篇章。从古罗马时代起,无数文人便把古希腊文学看成了他们不可企及的却试图攀援的高峰,古老神话中的诸神以及史诗、悲剧中的英雄在抚慰他们心灵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 古希腊神话对欧洲近代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古希腊神话中的以人为本的精神使人们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 后记: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永生,无死亡期;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希腊神话的美丽就在于神依然有命运,依然会为情所困,为自己的利益做出坏事。因此,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文学的土壤,而且对后来的欧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小组体验与收获::通过研究古希腊神话的发展史,开拓了我们的知识面,感受到了希腊神话对世界的影响,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使我们为之赞叹。个人体验与收获:通过研究古希腊神话的发展史,了解到了神话的奇特,让我懂得了古希腊人渴望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和顽强意志。

埃斯库里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也代表了古希腊悲剧艺术“兴起-繁荣-衰落”各个时期的最高成就。(1)、埃斯库罗斯 ——被誉为“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公元前456)是希腊悲剧形成时期的作家。他生活在雅典由僭主制度向民主制度过渡时期,这正是雅典人为祖国自由而战斗的时期。他出身贵族,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入侵希腊,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埃斯库罗斯参加了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80年,雅典被毁后他在希腊舰队里参加了萨拉米斯海战。对内,他憎恨僭主专制,他的世界观反映在他的创作之中。埃斯库罗斯在公元前484年首次夺魁,一生中共13次获胜。史料中关于埃斯库罗斯作品数量的记载颇有出入,他共写了70部悲剧和笑剧(一说90部),他的悲剧流传至今的共有7部完整的悲剧,其中有1部完整的三部曲。包括《乞援人》(前490)、《波斯人》(前472)、《七将攻忒拜》(前467)和《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前465)、《俄瑞斯忒亚》三联剧(《阿迦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都在公元前458年上演)。埃斯库罗斯在悲剧艺术上的最大贡献是在悲剧中增加了第二名演员,有了两个演员才能有真正的对话,表现戏剧冲突,因此他被称为“悲剧之父”。他的剧本减缩了合唱队,戏剧结构程式基本形成。他还创造了舞台背景,运用华丽的服装和高底靴,并使演员面具初步定型化。至此,戏剧已从祭祀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其中《波斯人》以波斯水师在萨拉米全军覆没的事件为题材,抒发了埃斯库罗斯的爱国主义热情,赞美了卫国战争中的英雄。这是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俄瑞斯忒亚》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联剧。剧情涉及到残忍的血亲仇杀和法制的建立,《阿迦门农》以探哨的了望开场,歌队讲述了阿伽门农为了获取战争的胜利,献祭亲生女儿的经过。阿伽门农在征服特洛伊后返回家乡,被王后克吕泰墨斯特拉所杀。《奠酒人》描写阿伽门农之子俄瑞斯特斯回国,遵照阿波罗的谕令,先杀死母亲的情人埃吉斯托斯,经犹豫又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在复仇女神追踪下逃离。《报仇神》描写俄瑞斯特斯被复仇女神指控后,经法院审判,定罪票与赦罪票持平,雅典娜最终投票赦免被告。它以三个连续发展的故事为题材,展现异常激烈的冲突。借助三部曲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总体格局,借助克吕泰墨斯特拉在三处剧中的出现贯穿全局,描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通过对阿特柔斯家族的世仇描述,深化了古希腊文学一再强调的命运主题。但是尽管埃斯库罗斯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专制的罪行和人生的黑暗面,但是炽热的宗教热情促使剧作家把人的幸福寄托于神明引导的公正上,神的意志将最终发挥作用:对神意的信念,最终会把人们引上公正与和谐。《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的第一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埃斯库罗斯剧作中最杰出的一部。取材于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天火赐予人类的故事。普罗米修斯反抗统治世界的强大暴君宙斯,他是为人类造福的伟大战士,他把人类从宙斯蓄意毁灭中拯救出来,他传授人类走向文明的技术,最有典型意义的是他盗取宙斯的神火,把它赐予人类。为了迫使普罗米修斯屈服,宙斯把普罗米修斯钉在高加索的峭壁上,让他日夜忍受着被鹰啄取内脏的痛苦。但是普罗米修斯始终不愿背弃人类,不愿屈服。诗人刻画了宙斯是个色厉内荏的专制暴君形象,而普罗米修斯是个为了人类进步而反抗宙斯的伟大的神,马克思称赞他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普罗米修斯争取自由,反抗暴政的斗争热情,反映了民主制与僭主斗争的希腊广大自由民的精神。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气势磅礴,线条粗犷,手法大刀阔斧,并不精雕细琢,而且布局开阔豪放,诗人充分利用三部曲的篇幅,以自己的方式,凭借直觉,大大完善了悲剧艺术的组合形式。他创造的人物意志坚强,雄伟高大,但性格刻画的不够深刻,戏剧情节也相对简单,剧情发展比较缓慢。但抒情气氛浓郁,词句庄严,带有夸张色彩。(2)、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公元前406)是雅典民主盛极转衰时期的悲剧作家。他的剧作标志着希腊悲剧已进入成熟阶段。索福克勒斯出身于雅典一个工商业主的家庭。公元前443年他出任联盟的财政主管,后来又两次担任重要的将军职务,公元前420年他曾担任祭司之职。索福克勒斯在音乐与诗歌方面的造诣很深,28岁首次参加悲剧竞赛,就击败了埃斯库罗斯。据说,他一生写过120多部剧作,在比赛中24次获胜。他的悲剧现存7部,包括《埃阿斯》(前442年)、《安提戈涅》(前441)、《俄底浦斯王》(前431年)、《特拉基斯妇女》(前429年)、《厄勒克特拉》(前418年)、《菲洛克忒忒斯》(前409)、《俄底浦斯在克洛诺斯》(前401)。索福克勒斯提倡民主精神,反对僭主专制,宣扬英雄主义思想,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索福克勒斯在悲剧艺术上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剧作中很少出现神,他不再借助神力,而是依靠人物性格的发展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他取消了三联剧的形式,将演员从两人发展为三人,合唱队减少抒情成分而参加戏剧动作,发挥演员的作用。通过加强了戏剧动作和对话,使对话在戏剧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成为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索福克勒斯剧作取材于神话和传说,多描写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与命运的冲突,但终究不能挣脱命运的摆布而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其中《安提戈涅》是索福克勒斯最出色的悲剧。安提戈涅的两位兄长波吕涅克斯和厄忒俄克勒斯彼此不和,为争夺王位发生激战,结果同归于尽。克瑞翁以舅父身份继承王位,他宣布曾流亡国外并借助外国力量来争夺王位的波吕涅克斯为叛徒,因而不准任何人埋葬他的尸骨。按照古希腊神律,一个人死后如果不下葬,他的阴魂便不能进入冥土,露尸不葬,也会触犯神灵,殃及城邦。安提戈涅既不能违反禁止埋葬死者的命令,又不能不遵守必须埋葬死者的“神律”,这就形成了难以解决的矛盾。但是安提戈涅义无反顾地埋葬了哥哥波吕涅克斯。最终安提戈涅在牢中自缢。剧中的冲突十分尖锐,气氛非常严肃,剧中的禁葬令违背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受到了先知和长老们的谴责。诗人对安提戈涅寄予很大的同情。《俄狄浦斯王》是诗人最著名的悲剧。希腊神话中忒拜王拉伊俄斯在他的儿子俄狄浦斯出生时,从神谕中得知:俄狄浦斯长大后,将杀父娶母。为了逃避命运,他用铁丝刺穿了新生儿的脚踝,(俄狄浦斯在希腊文的意思即为“肿胀的脚”),并让仆人把他丢弃在野外等死。然而奉命执行的牧人心生怜悯,偷偷将婴儿转送给科林斯的国王玻吕玻斯。俄狄浦斯长大后,从神谕中得知,他会杀父娶母。不知道科林斯国王与王后并非自己亲生父母的俄狄浦斯,为避免神谕成真,便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回来。俄狄浦斯流浪到忒拜附近时,在一个岔路上与一个老人发生冲突,误将老人杀死。俄狄浦斯不知道实际上,他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他又以自己出众的智慧,铲除了忒拜的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拥戴为王,并娶了前王的王后伊俄卡斯忒。后来,俄狄浦斯统治的国家不断有灾祸与瘟疫,国王因此向神请示,想要知道为什么会降下灾祸。按照神示,必须揪出杀害前王的凶手,否则全城人民将死于瘟疫。俄狄浦斯千方百计追查凶手,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凶手是自己,终究应验了他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震惊不已的伊俄卡斯忒上吊自杀,而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远离忒拜城。《俄狄浦斯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剧作家无法摆脱当时浓重的命运观念,使俄狄浦斯逃脱不了太阳神“神示”的罗网。但索福克勒斯对命运抱有强烈的不满情绪,认为俄狄浦斯并不是有意杀父娶母,他非但没有罪,反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受人爱戴的君王。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热爱邦国,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设法逃离他将杀父娶母的命运,歌颂了具有独立意志的人的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当时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特征。在这部悲剧中,在诗人索福克勒斯的眼中,命运的性质是邪恶的,不可顺从的。命运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根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这种剧主要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所以被称为“命运悲剧”。在艺术上,古希腊悲剧在索福克勒斯手里已经达到了成熟的境界。他的悲剧风格主要是:质朴、简洁、自然。情节集中,结构完整,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朴质精练,富有表现力。索福克勒斯的悲剧结构比较复杂,布局非常巧妙,被文学史家们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1)闭锁式.截取事件发展接近高潮的部分构成情节线,在相对集中的情节过程中追溯前因,推动剧情疾速发展,直至终结.高度集中的情节发展中,种种戏剧场面环环相扣,结构严密,使剧情具有封闭性.“三一律”是这种剧作方式的总结.(2)开放式.以首尾铺陈的方式叙述故事,注意情节的线性因果序列,时空处理较为自由,(3)群像戏.或人像展览式.人物形象众多,情节主线隐伏,而注重各种复杂人物关系的展开,《俄狄浦斯王》就是采用了闭锁式结构,开始就是从故事将近结尾处展开,那时的俄狄浦斯已经成为了忒拜城的王,已经杀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但是他却不知情。面临忒拜城的瘟疫,他一面在追查谁是杀害前王的罪犯的,一面慢慢回溯俄狄浦斯的身世,他不知道自己并非是科林斯的国王玻吕玻斯的亲生儿子,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命运来到的忒拜城,在三岔路口误杀了忒拜城的王拉伊俄斯,命运的捉弄使他除掉了斯芬克斯成为了忒拜城的王,娶了自己的母亲。才最后揭示了他的身世。在他极力避免成为杀父娶母的罪人的同时,却一步步陷入了命运的圈套,并真正完成了杀父娶母的行为。在把剧情推向高潮的时候,引出情节的“突转”和人物的“发现”。 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在创作实践中,发现通常总是与突转相互联用或者同时出现,剧本往往通过发现来造成剧情的激变。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第四场,俄狄浦斯为了解救城市的苦难,全力以赴查访杀父娶母的罪人,最后由于报信人无意之中透露真情,发现正是自己在无意中犯下了这一罪孽,于是,一个公正贤明的国王成了一个自我放逐的瞎眼乞丐。(3)、欧里庇得斯——“心理戏剧的鼻祖”欧里庇德斯(公元前485-公元前406年)是雅典奴隶制民主国家危机时代的悲剧作家。他出生贵族,一生从未参与过任何政治活动,热爱读书,醉心于哲学思考。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包括神性与人性、战争与和平、民主、妇女问题等等。他一生共创作了92余部悲剧,现存有18部悲剧和1部萨图罗斯剧《独目巨人》,得过5次奖。剧作包括《阿尔刻提斯》(前438)、《希波吕托斯》(前428年)、《赫卡柏》(前425年)、《特洛伊的妇女》(前415年)、《海伦》(前412年)、《美狄亚》(前431年)等。欧里庇得斯剧作反映的是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政治、经济危机期间的思想意识。他谴责不义的内战,反对雅典对待盟邦的高压政策,拥护民主制度,提倡民主精神。欧里庇得斯最早在欧洲文学发现了妇女(18部戏剧有12部写妇女),尤其是私有财产的发展是家庭制度固定下来,婚姻制度逐渐固定为一夫一妻制,而这个制度只是对妇女而言,要求妇女严守贞操,甚至被禁锢在闺阁中,一般来说她们不能参加公共生活,更没有政治权利。而男子们则可以有外室,可以在外面胡作非为,不受任何法律或者道德力量的约束。有些妇女不堪压迫,奋起反抗比如《美狄亚》的复仇,也有的是做了家庭的牺牲品,比如《阿尔刻提斯》中的国王阿德墨托斯命中注定要短命,命运之神告诉他,可以让他的亲人做替身,他就可以免于夭折。他的亲友,父母都不愿意,结果是他的妻子阿尔刻提斯自愿为他死。反映的就是当时雅典社会要求妇女为男子牺牲一切的不合理制度的悲惨结果。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现象出现。《美狄亚》被认为是古希腊最动人的悲剧之一,也是西方文学中第一次把妇女作为主要角色来塑造。由于欧里庇得斯的戏剧风格和传统的悲剧风格不同,因此他生前并不出名,死后名声却很大,他的戏剧对西方戏剧史都有很大影响。欧里庇德斯特别善于描写妇女心理,并通过心理描写来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悲剧《美狄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关于阿耳戈船传说。美狄亚用自己的法术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美狄亚和伊阿宋一起踏上返回希腊的旅程。美狄亚的父亲听到她逃走的消息,派她的弟弟前往追回她。美狄亚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并将弟弟的尸体切开,分割成碎段,抛在山上各处,让父亲和追赶的差役忙于收尸,以此拖延时间和伊阿宋一行人离开。后来伊阿宋夫妇到达科林索斯,伊阿宋移情别恋,要做科林索斯国王的女婿,美狄亚由爱生恨,忍痛将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杀害,绝了丈夫的后嗣。同时也用下了毒的衣服杀死了伊阿宋的新欢,乘龙车飞往雅典。神话中的英雄伊阿宋在这剧中变成了背信弃义、卑鄙自私的小人。他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的堕落。婚姻成了谋取财富和地位的手段。美狄亚的悲剧反映了雅典民主制面临危机时期,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和贫富的分化,希腊社会家庭崩溃、道德伦丧的现实。美狄亚是一位热情、聪明、刚强而且富有反抗性的女性。剧中以动人的手笔描写了她杀子之前的矛盾心理,写她的复仇心理和母爱之间所展开的激烈斗争。这些段落充分表现了作家心理刻画的艺术功力。《美狄亚》是一出道德悲剧。欧里庇得斯继承前人,在艺术上有所革新。他的写实手法和心理描写手法对后人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写实手法主要体现在他首先虽然采用的是神话题材,却实际上按照日常生活的来写,他的剧作标志着“英雄悲剧”的终结。他的神话中的人物和他时代中的普通人相差不远,例如《特洛伊妇女》中描写的海伦简直就像一个搔首弄姿的妓女。并且他把农人和奴隶也当做悲剧中的角色,使得悲剧更接近于生活。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尤其善于刻画妇女心理,比如《希波吕托斯》里变态的恋爱心理的描写,《美狄亚》复仇时亲手杀害亲生儿子时的悲痛与对丈夫伊阿宋仇恨的心理冲突的描写,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欧里庇得斯很能了解妇女的心理,因此有人说,他首先在希腊文学的领域里发现了女人。但欧里庇得斯悲剧结构布局有些松散。同时他的两项创作技巧——开场白和“神力”也独具特色。开场白可让观众知道剧本内容涉及什么样的英雄传说故事,剧尾借助神力来解决情节上遇到的困难,冲淡了戏剧效果,但吻合当时希腊悲剧收场的艺术需求,起到了缓解紧张气氛的作用。三大悲剧剧作家的比较:埃斯库罗斯中的人物是神或者是神化了的人物;索福克勒斯的人物是按照“应当是怎样”的原则写成的理想英雄人物;欧里庇得斯是按照“现实中本来是怎样”的原则塑造人物,他的人物是写实的。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逐渐由天神降到人间。三大悲剧诗人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风格:悲壮,雄浑,自信而又充满信心,抒情气氛浓重。索福克勒斯的悲剧风格:质朴,简洁,结构完美。欧里庇得斯的悲剧风格:华美而自然,以写实和心理描写见长。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命运悲剧”主要写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古希腊人认为在人和神之上还有命运主宰一切,它既支配人也支配神,它是不可抗拒的而又难以捉摸的。人与命运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反映了人与外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命运观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三个时期各有不同的表现。埃斯库罗斯把命运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是至高无上的,非人格的神,它既是一种自然力量,也是一种社会力量,在他的悲剧里,命运凌驾于万物之上,不仅统治着孱弱的芸芸众生,而且还要支配着众神。索福克勒斯向命运提出怀疑与挑战,他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命运有捉弄人的邪恶性质,他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和坚强的意志。欧里庇得斯不相信命运,他认为命运在人的本身,强调事在人为,强调命运靠自己把握。

中戏雷雨毕业论文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原著的主题思想以及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连贯等等。

正文:

曹禺设置戏剧冲突的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两代人,分别来自两个对立的阶级,由于多次命运的巧合纠缠在了一起,复杂感情的纠葛使他们那本已伤痕累累的心雪上加霜,在命运的无情摆布和感情的残酷玩弄下,他们已无还击之力,死的死,疯的疯,逃的逃,两个家庭在一天之内毁于一旦。这就是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读完之后,莫说剧中人物,连我们都痛苦万分,彻底绝望了。

“雷雨”,这个名字取得太妙了。“雷雨”,贯穿于字里行间,贯穿于环境描写之中,贯穿于人物性格、人物感情之中,贯穿于故事情节之中,贯穿于结构形式之中。正如一些专家指出,《雷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开始时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难当,随后,空气的气氛渐趋紧张,时不时伴随电闪雷鸣,随后,大雨骤至,雷电轰鸣,整个宇宙都发怒了。

再看繁漪那充满愤怒与压抑,最终走向变态极端的感情,周萍那极度悔恨、惧怕与希望并存,罪恶感与歉然同在的感情,鲁侍萍那饱受折磨仍逃脱不了命运残忍玩弄的内心,哪一样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写照。对制度的批判,对罪恶的揭露,对人物的同情与无奈,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都化作了两个字:雷雨。

虽然四幕长剧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一天,但我却觉得像是过了一年还不止。一天之内,人物的感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情节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实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实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网、仇恨网,作者正是通过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糅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周朴园被迫或自愿抛弃了已生下两个儿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周朴园偶遇鲁侍萍,矛盾一触即发。工人鲁大海为争取工人的权益与自己并不认识的亲生父亲发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与自己的后妈繁漪发生了不自然的关系而悔恨不已,决定痛改前非,却摆脱不了失去精神依托的繁漪的纠缠、威胁,与此同时,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在周家当侍女的四凤,恰巧,繁漪的儿子周冲——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也对四凤情有独钟。

四凤面临母亲和周萍的抉择,周萍把人交给了四凤,却受到繁漪的牵制,周冲面临母亲和哥哥双方面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交错在一起,终于在周朴园暴露身世之谜后酿成了惨剧。这惨剧是偶然的,太多的巧合,天命,但又是必然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摧残必定造成这悲惨的结局。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让矛盾相互交织,无处不在,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谁爱谁,谁恨谁,但一切又是那么的鲜明,让人的心都能感受到。

……繁漪是“雷雨”性格的人物,也是剧中人性扭曲的人物。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主要体现在繁漪身上。周冲在剧中是最无辜、最悲惨,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年仅十七岁,天真烂漫,虽出生在阔家庭,但没有丝毫强权思想、等级观念,他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待人真诚,对下人四凤真心相爱。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在封建家庭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白白地毁灭了。周冲的死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周冲的死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控诉。

雷雨论文参考文献围绕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写。1、《雷雨》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的首部剧作,更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我国文坛是一颗闪着华彩的明珠,广受读者及文艺评论界关注。该剧作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2、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相互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以家庭矛盾为主要线索,突出了封建家庭悲惨命运的主题。《雷雨》以其丰富的内涵,悲剧性的内蕴,赢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雷雨》 背景介绍 曹禺是现代著名的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祖籍湖北潜江。父万德尊,毕业于日本东京士官学校,辛亥革命后曾任黎元洪秘书,后赋闲在家。曹父喜爱文学,常与友人饮酒赋诗,有时也令曹禺做诗,使曹禺从小就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曹禺幼时由家庭教师启蒙,学习四书五经,但也偷偷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镜花缘》等中国古典小说,还读一些林纾译的西方小说。曹禺生母早逝,继母喜欢看戏,他从小就跟随继母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还常常阅读《戏考》;除文学之外,又培养了他对戏剧的兴趣。 曹禺童年是在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夕这一段时间度过的。整个社会非常腐朽黑暗,父亲对家人严厉专横,曹禺虽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但并不感到温暖。“我生长在一个曾经阔绰过,后来又没落了的家庭里。少爷们有自己的佣人,自己的书房。住的相当舒服,但是闷得很。整个家庭都是郁闷的。每天都可以听到和看到很多乱七八糟的事。对周朴园逼繁漪吃药那类事情,从我的亲戚、朋友的口里经常可以听到”。另一方面,他也从保姆段妈那里听到农村生活的痛苦和农民破产的惨状。这一生活经历,使他产生了贫富之分的观念,并在头脑里埋下了憎恶旧社会和旧家庭的种子,这常常成为他后来戏剧创作的内容。 1922年,曹禺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南开是北方业余话剧运动中心之一,“南开新剧团”是有影响的戏剧团体。曹禺在张彭春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参加了剧团,并于1925年开始演戏。这是他从事话剧事业的开端。他在霍普曼的《织工》、易卜生的《国民公敌》、丁西林的《压迫》等剧中扮演角色。后又主演过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高尔斯华绥的《斗争》、莫里哀的《悭吝人》等剧。由于当时男女不能同台合演,曹禺有时不得不扮演女角,他的表演才能受到同学们的好评。这些演出活动,不仅使他熟悉了舞台,了解了观众,而且也从剧本中接受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影响。他还改编过一些剧本。 曹禺在中学时代还广泛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进步书刊的影响,特别是从鲁迅的小说和郭沫若的诗歌中汲取到改造社会的精神力量,增强了对黑暗社会愤懑不平的正义感。在南开中学时,曹禺就尝试写作新文学作品。最初的作品有小说《今宵酒醒何处?》,新诗《雨中》《四月梢,我送别一个美丽的行人》《南风曲》等。 1928年南开中学毕业后,曹禺进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学习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由于对这些学科不感兴趣,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攻西方语言文学。在此期间,曹禺广泛涉猎欧美文学作品。他曾被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所深深吸引,也曾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十分着迷,还非常喜欢契诃夫、奥尼尔等人的剧作。所有这些作家都给他后来的戏剧创作以影响,从不同方面丰富和提高了他的艺术表现力。大学期间,曹禺仍然是中国戏剧的热烈爱好者。课余,他经常同靳以,还有新结识的巴金一起看戏,观赏了著名京剧演员杨小楼、余叔岩、刘鸿声等人的精彩演出,他对昆曲和曲艺也很入迷。这些传统艺术对他后来的戏剧创作同样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933年大学行将毕业时,曹禺根据少年时代的生活积累,借助多年学习探索欧洲戏剧艺术所掌握的技巧,写出他的处女作《雷雨》。 这部作品由巴金推荐,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上发表。《雷雨》的问世,使中国有了足以同世界优秀剧作相媲美的话剧作品,它是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名著导读《雷雨》其后,曹禺分别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6)《北京人》(1940)等一大批剧作,从不同层面剖析了中国社会,均以自己独特的风格蜚声剧坛。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Ⅰ》。有删节) 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了《雷雨》的创作,前后用了五年时间。虽然它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作者出于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以一种悲悯的情怀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通过两个在伦理血缘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庭,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30年前,周家少爷周朴园同侍女侍萍私下相爱了,他们生下了两个儿子,但是周家反对他们的结合,为了给周朴园找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硬是把侍萍逼走了。侍萍怀着满腔的悲愤,抛下大儿子周萍,抱着小儿子投河自尽。被搭救之后,她嫁给了鲁贵,并生了一个女儿四凤。 30年后,靠着盘剥工人,周朴园已经成为一个煤矿公司的董事长。他又有了一个年轻的妻子繁漪,并且有了一个儿子周冲。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运的捉弄,鲁贵和四凤先后来到周公馆做了佣人,鲁大海(侍萍抱走的那个小儿子)也到周家煤矿上当了工人,并作为罢工代表反抗着周朴园的剥削和压迫。周朴园是个“社会上的好人物”,但在家里,却是一个专制的家长。在这样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中,罪恶在悄悄上演:周萍和自己的继母繁漪私通,后来为了摆脱繁漪的纠缠,也为了悔改自己“以往的罪恶”,他到四凤那里寻找寄托,并让四凤有了身孕。侍萍来到周家,与周朴园相认,虽然周朴园一直思念着侍萍,但当她真的出现在面前,他又觉得她是来算旧账的,试图用钱替自己赎罪,遭到了侍萍的拒绝。 终于,在一个雷雨的夜晚,所有的矛盾冲突有了一个总爆发。得知自己和周萍的血缘关系,不堪忍受打击的四凤冲入雨中,不幸触电身亡。一直暗恋着四凤的周冲追了出去,也为救四凤而触电。在一片混乱中,周萍开枪自杀。最后,只剩下憔悴的周朴园,陪伴着痴呆的侍萍和疯了的繁漪。剧本描写了这样一个残酷的世界,每一个人都“在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心来拯救自己”,但不管怎么挣扎,怎么呼号,也难以逃脱悲剧性的命运。 虽然对于这种悲惨命运的成因,作者归结为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以及这斗争背后的或者叫做“上帝”或者叫做“命运”的主宰,但悲剧的直接原因还是周朴园30年前所造的罪孽,因此,剧本客观上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周朴园所代表的那个阶级。 周朴园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家化了的封建家长,在社会层面上,他是一个冷酷的吸吮工人血汗的资本家,干尽了昧心的勾当;在家庭层面上,他是个自私专横的家长,容不得半点的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从精神上、感情上、心灵上,压迫着他的妻儿,造成了繁漪的畸形反抗,并制造了新的罪恶。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性,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味。当然,周朴园也不是某种政治概念的符号,而是血肉丰满的复杂人物,他对于侍萍的感情是真挚的,面对侍萍时流露的忏悔也不是虚伪的做作。 另一个人物侍萍则纯然是一个受害者,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自己的女儿又重蹈覆辙,甚至陷入更悲惨的命运中,这种悲剧性深刻表现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的不幸,控诉了社会的不人道。 精彩片断 1. 鲁贵慌忙由中门下。四凤端着药碗向饭厅门,至门前,周繁漪进。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鼻梁令人觉得有些可怕。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在那静静的长的睫毛的下面,有时为心中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的眼光会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她的嘴角向后略弯,显出一个受抑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她那雪白细长的手,时常在她轻轻咳嗽的时候,按着自己瘦弱的胸。直等自己喘出一口气来,她才摸摸自己胀得红红的面颊,喘出一口气。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整个地来看她,她似乎是一个水晶,只能给男人精神的安慰,她的明亮的前额表现出深沉的理解,像只是可以供清谈的;但是当她陷于情感的冥想中,忽然愉快地笑着;当着她见着她所爱的,红晕的颜色为快乐散布在脸上,两颊的笑涡也显露出来的时节,你才觉得出她是能被人爱的,应当被人爱的,你才知道她到底是一个女人,跟一切年轻的女人一样。她会爱你如一只饿了三天的狗咬着它最喜欢的骨头,她恨起你来也会像只恶狗狺狺地,不,多不声不响地恨恨地吃了你的。然而她的外形是沉静的,忧烦的,她会如秋天傍晚的树叶轻轻落在你的身旁,她觉得自己的夏天已经过去,西天的晚霞早暗下来了。 〔她通身是黑色。旗袍镶着灰银色的花边。她拿着一把团扇,挂在手指上,走进来。她的眼眶略微有点塌进,很自然地望着四凤。〕 2. 周朴园 (四凤端茶,放朴园前)四凤,(向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跟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鲁四凤 (看繁漪,不说话) 周繁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周繁漪(快说) 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慢) 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吗?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低而缓地) 倒了来。 周繁漪(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向四凤,高声) 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周繁漪(顺忍地) 好,先放在这儿。 周朴园(不高兴地) 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周繁漪(忽然) 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 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周繁漪(声颤) 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冲(反抗地) 爸! 周朴园(怒视) 去! 〔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 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高声地) 我要你说。 周萍(低头,至冲前,低声) 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 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 周繁漪(恳求地) 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吗? 周朴园(冷峻地) 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周繁漪(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 哦,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 〔萍走至繁漪前。 周萍(求恕地) 哦,爸爸! 周朴园(高声) 跪下!(萍望繁漪和冲;繁漪泪痕满面,冲身体发抖)叫你跪下!(萍正向下跪) 周繁漪(望着萍,不等萍跪下,急促地) 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阅读指导 《雷雨》发表以后,有很多人不厌其烦地给它下脚注,做论断,这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总有一些臆测的东西存在。曹禺在《〈雷雨〉序》中曾经就自己创作《雷雨》时的想法、对人物的看法作了详细的说明,阅读全剧之前,细读这篇文字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真实内涵,而不致于在众多的专家分析面前迷失了自己的判断。 戏剧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是人物的对白和独白,人物的提示往往是无足轻重的,但曹禺很善于写人物提示,每一段人物提示都是一篇精美的文章,对人物的性格有着精到的刻画。阅读本剧,除了欣赏精彩的台词之外,人物提示甚至环境描写也要细细品味。

戏剧艺术形式分析与研究论文

戏曲旦角表演艺术分析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戏曲旦角表演艺术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戏曲艺术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魅力。其中旦角是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角色,其表演艺术会对整体戏曲表演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加强旦角表演艺术研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戏曲旦角为研究对象,对其表演艺术的特征进行了重点探析。

【关键词】 戏曲;旦角;表演艺术;艺术特征

在戏曲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行当艺术发展日益成熟,如京剧四大行当中的表演角色具有各自不同的表演特征,人物的个性与性格也各不相同。这些多样化的戏曲行当角色共同成就了别样的戏曲表演艺术风格。为了从整体上提升戏曲表演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要结合某一行当角色特征,做好其表演艺术的专项研讨。

一、旦角在戏曲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在整个戏曲表演艺术当中,旦角这一行当角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在提升整体艺术表现效果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本身具有各具特色的表演风格以及多样化的表演流派,相应的表演演唱技艺也多种多样,既可以展现出大众化、生活化的花旦人物形象,也可以将悲剧和喜剧等不同类型的戏曲艺术都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这样更有利于提升整体的戏曲表演艺术效果。由此可知,旦角在戏曲表演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戏曲旦角表演艺术中的基本特征

(一)台步技巧的艺术特征

台步是戏剧领域当中最基本的一种程式,也就是所谓的“走身架”,是旦角等不同行当角色表演中最基本的一种脚步行动艺术。在戏曲人物形象塑造期间,台步技巧的运用是否得当会对形象塑造以及整体表演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但是不同行当角色人物形象的台步具有不同的表演特征,并且旦角人物的性格、年龄与环境等相关因素也会对台步的具体表现产生直接影响。比如,正旦这个角色,以中年女性表现为主,相应的台步要展现出稳健这一表演特征;闺门旦角则以年轻少女形象为主,台步表演中需要展现出温柔、细腻的艺术特征,并且本身的步距也相对比较小;武旦角色以女将角色为主,台步表演中需要展现出流畅、迅捷、灵敏、刚劲等基本特征。此外,在不同地区的戏曲表演中,旦角台步也会展现出不同的`表演特色,如琼剧当中旦角台步中包含着南方地区的一些风格与特色。基于此,对于戏曲旦角表演者而言,需要对相应戏曲项目本身的社会环境特征以及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等进行充分分析,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台步,展现台步表演艺术特色,力求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戏曲艺术魅力。

(二)身段技巧的艺术特征

针对戏曲表演者而言,无论是旦角还是其他行当角色,身段也是戏曲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演技法,具体主要是指戏曲表演艺术中的舞蹈动作、技巧以及所包含的架势等,如每个表演动作姿势以及前后衔接的动作形式。在演绎戏曲角色期间,要注意对台步移动、眼神运用以及水袖抛与收等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台步、眼神、动作都可以与身段之间进行紧密配合。比如,针对琼剧这种戏曲的舞台表演而言,旦角表演中要展现出婀娜多姿的身形以及优美的身段,尤其是要注意利用身段的表演来充分展现出海南地区一些特有的地域特色与风格,淋漓尽致地呈现出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元素。基于此,对戏曲旦角而言,平时在接受戏曲美术艺术教育的同时,要注意从肢体语言等身段技巧的训练入手,力求将动态的戏曲表演美感融入到旦角的个人形象中,从性格、情绪以及气质几个方面出发来增强旦角表演的艺术特性。

(三)念白技巧的艺术特征

“念白”也是戏曲表演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台词展现手法,也就是所谓的道白或说白。通俗来讲,戏曲中的“念白”实际上就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般说话,是一种基本的戏曲台词展示形式,也是构成戏曲这种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不同于一般的说话方式,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与美化处理,最终可以以戏曲艺术语言的方式进行呈现。比如,琼剧当中的旦角唱腔就具有当地的一些地方特色,所以琼剧戏曲演员必须要充分地展现出海南地方的一些独有特征,如要注意灵活地运用念白来对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地方特色进行展现。所以戏曲旦角必须要注意在提升自身表演能力的同时,从念白方面出发,做好相关念白技巧的学习与训练,力求可以通过刻苦训练准确地演绎念白,确保语气与咬文嚼字的准确性,同时确保语气保持隽永的韵味,从而可以从整体上增强戏曲旦角的表演效果。总之,旦角是戏曲表演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当角色,其表演效果会对整体的表演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对戏曲旦角而言,必须要注意在平时的艺术训练中做好台步技巧、身段技巧与念白技巧几个关键方面的技巧训练,尤其是要结合旦角表演实践训练活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旦角表演的整体效果。

三、参考文献

[1]阮丹青.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特点分析[J].戏剧之家,2018,(12):36-37.

[2]黄霞.如何提升戏曲旦角演员表演能力[J].人文之友,2019,(11):43.

  • 索引序列
  • 雷雨戏剧作品分析论文研究方法
  • 雷雨作品分析毕业论文
  • 古希腊戏剧作品研究论文
  • 中戏雷雨毕业论文
  • 戏剧艺术形式分析与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