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偏瘫针刀治疗论文格式

偏瘫针刀治疗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偏瘫针刀治疗论文格式

那你的这种情况恢复的确实是挺好的,但是我建议你还是继续多锻炼身体,如果多锻炼就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

多年前的车祸,现在坐车偏瘫,左手计张力高。可以做真道吗?我们可以试着做一下。

小针刀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针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外科用手术刀而发展形成的,是与软组织松解手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并为世人所重视。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等不同开工的刺激,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1、针具小针刀多为自行制作,其形状和长短略有不同,一般为10-15厘米左右,直径为毫米不等。分手持柄、针身、针刀三部分。针刀宽度一般与针体直径相等,刃口锋利。也有的是用外科小号刀片改制,有的是用牙科探针改制而成。小针刀在应用前必须高压灭菌、或经酒精浸泡消毒。2、操作方法1)、体位的选择以医生操作时方便、患者被治疗时自我感觉体位舒适为原则。如在颈部治疗,多采用坐位;头部可根据病位选择仰头位或低头位;(2)、在选好体位及选好治疗点后,作局部无菌消毒,即先用酒精消毒,再用碘酒消毒,酒精脱碘。医生戴无菌手套,最后确认进针部位,并做以标记。对于身体大关节部位或操作较复杂的部位可敷无菌洞巾,以防止操作过程中的污染。为减轻局部操作时引起的疼痛,可作局部麻醉,阻断神经痛觉传导。常用的注射药物有:a、1%奴佛卡因2-5毫升/每个进针点。b、2%利多卡因5毫升左右/每个进针点。c、2%利多卡因5毫升,确炎松A1毫升,混匀后分别注入2-3个治疗点。(3)、常用的剥离方式有:a、顺肌纤维、或肌腱分布方向做铲剥--即针刀尖端紧贴着欲剥的组织做进退推进动作(不是上下提插),使横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b、做横向或扇形的针刀尖端的摆动动作,使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c、做斜向或不定向的针刀尖端划摆动作,使无一定规律的粘连组织纤维断离松解。剥离动作视病情有无粘连而采纳,注意各种剥离动作,切不可幅度过大,以免划伤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等。(4)、每次每穴切割剥离2-5次即可出针,一般治疗1-5次即可治愈,两次相隔时间可视情况5-7天不等。(5)、小针刀的应用指征:a、病人自觉某处有疼痛症状。b、医生在病变部位可触到敏感性压痛。c、触诊可摸到皮下有条索状或片状或球状硬物,结节。d、用指弹拨病变处有响声。 1、颈椎病取穴:痛点为主穴。阳明经头痛配合谷、内庭穴;少阳经头痛配足临泣、风池穴;太阳经头痛配昆仑、后溪穴。方法:用直刺法。轻轻纵剥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强疗效。2、肱骨外上踝炎(网球肘)取穴:找出压痛最明显处。方法:使小针刀刀口线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纵行疏通剥离法,向后再用切开剥离法,感觉锐边已刮平,再用横行刮剥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总肌,旋后肌肌腱,出针刀,进行包扎。再曲屈肘关节2-4次,每次间隔5天。3、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取穴:局部痛点。方法:用纵向铲剥法。4、足跟痛(足跟骨刺)取穴:骨刺尖部(压痛最明显处)。方法: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将足放稳,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常规消毒后,针刀口线和纵轴垂直,针体和足跟呈60°角,深度直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和铲削剥离,3-4次即可出针刀,如1次未愈,隔5-7天后可做第二次。5、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取穴:压痛明显处。方法:以小针刀刀口线和人体纵轴线平行刺入,当刀口接触骨面时,用横行剥离法,感觉肌肉和骨面之间有松动感时即可出针。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后再行第二次。6、慢性腰肌劳损取穴:腰部压痛点(肾俞)。方法:同前。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强刺激。7、腰椎间盘脱出症取穴:椎间隙压痛点(椎间关节处),小腿麻木区中点或承山穴。方法:腰部在痛点中心进针刀,针刀尖到达椎间小关节韧带周围组织时进行疏通剥离3-4次,出针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纵向剥离法即可。 1、由于小针刀疗法是在非直视下进行操作治疗,如果对人体解剖特别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医生必须做到熟悉欲刺激穴位深部的解剖知识,以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提高疗效。2、选穴一定要准确,即选择阿是穴作为治疗点的一定要找准痛点的中心进针,进针时保持垂直(非痛点取穴可以灵活选择进针方式),如偏斜进针易在深部错离病变部位,易损伤非病变组织。3、注意无茵操作,特别是做深部治疗,重要关节如膝、髋、肘、颈等部位的关节深处切割时尤当注意。必要时可在局部盖无菌洞巾,或在无菌手术室内进行。对于身体的其它部位只要注意无菌操作便可。4、小针刀进针法要速而捷,这样可以减轻进针带来的疼痛。在深部进行铲剥、横剥、纵剥等法剥离操作时,手法宜轻,不然会加重疼痛,甚或损伤周围的组织。在关节处做纵向切剥时,注意不要损伤或切断韧带、肌腱等。5、术后对某些创伤不太重的治疗点可以做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术后出血粘连。6、对于部分病例短期疗效很好,1-2个月后或更长一些时间,疼痛复发,又恢复原来疾病状态,尤其是负荷较大的部位如膝关节、肩肘关节、腰部等。应注意下述因素:病人的习惯性生活、走路姿式、工作姿式等造成复发;手术解除了局部粘连,但术后创面因缺乏局部运动而造成粘连;局部再次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当特别注意。 任何一种疗法都不会包医百病,针刀闭合型于术绝不例外。 每种疗法都必须接受临床的检验,,针刀闭合型手术当然也不例外。 针刀闭合型手术已走过了多年的艰辛道路,在吸取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后,才逐渐形成了较为规范的针刀闭合型手术。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也逐渐明确起来。针刀闭合型手术的适应症:针刀闭合犁手术适应症的范围是比较窄的,它不可能包医阿病针刀绝不可能代替外科,更不能代替全部医学那种“一根针…‘一把草”可以治疗一切疾病的时代,早巳一去不复返了。不管应川哪种疗法治疗疾病,其关键在于选好适应症,才能取得好的疗效。试想,你应用的那种疗法根本就小nr能治疗那种疾病,怎么能取得疗效呢!所以选好适应症是针了]闭合型手术成功的前提。针刀闭合型手术的适应症如下:1、躯干四肢的肌、腱(韧带)、腱围结构等软组织损伤①肌损伤肌腹可有结节、条索状物、且有压痛,肌间隔组织损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如网球肘、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包块等。②腱损伤以各腱末端、韧带附着与游离交界处及韧带与关节囊交汇等部位的损伤。③腱围结构的损伤 即腱周疏松结缔组织、滑液囊炎、脂肪垫损伤、腱鞘炎等。通过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可以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及关节功能。 2、面肌痉挛、下颌关节功能障碍、髌骨软化症等疑难病症。3、骨质增生症、骨性关节炎如跟骨骨质增生、各肌腱、韧带、关节囊附着处的骨质增生(骨刺或称骨赘)、包括关节腔内,如胫骨平台髁间嵴的增生等。4、骨化性肌炎 以骨化性肌炎的早期为佳,可改善血液循环和关节功能。5、神经卡压综合往 包括某些脊神经前支、脊神经后支神经卡压综合征。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有:如枕大神经卡压症、胸段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外侧支的神经卡压症、胸腰段脊神经后支内侧支与外侧支的神经卡压综合征(包括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背痛、脊柱压扁骨折后遗腰背痛等)、下腰段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等。脊神经前支卡压综合征有:腕管综合征、梨状肌综合症、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腓管、跖管综合征等。6、骨窦、骨内高压症 如跗骨窦综合症、跟骨高压症、肋软骨炎、股 骨头缺血坏死、骨关节炎骨内压增高等。7、颈椎病 除严重瘫痪的脊髓型颈椎病肢体瘫痪者外,均可行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对于神经根型、椎 动脉型、交感型(包括颈性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尤佳。一些脊髓型颈椎病,如单瘫等表现者,针刀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8、腰椎盘突出症除急性马尾受压症须急诊手术治疗外,其他轻重病人(包括术后未愈,复发及后遗症)均可行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其中包括针刀松解神经根外口、椎板间黄韧带和侧隐窝等。9、颈、腰椎椎管狭窄症除瘫痪外均可行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不仅可以作椎管外的松解减压术,也可以做椎管内的松解减压术。10、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面肌痉挛症 此二病症是目前很难处理的疾病,针刀在这方面是一个新的突破,疗效很好。11、骨缺血坏死疾患 如股骨头缺血坏死等,不仅可消除疼痛,更可以改善功能。经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第一可控制病变发展,第二轻度塌陷病变可以恢复正常状态,第三治疗小儿股骨头骺坏死疗效颇佳,其他骨坏死,骺软骨病等也有一定的疗效。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等有骨内压增高者,不仅可以松解关节囊,而且可以作股骨头、颈等的骨内减压术。 12、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在急性期,可改善症状,后遣症期可矫正畸形与改善关节功能,如关节活动障碍、关节僵直、驼背等畸形,只要关节有活动度就能得到功能的改善。13、关节功能障碍(强直)由于外伤、手术或不适当固定等原因所致的肩、肘、腕、髋、膝、踝各关节活动障碍、关节强直,只要关节骨小梁尚未相通(无骨性融合),尚有一定的活动度,通过针刀闭合型手术就有可能获得功能的改善或痊愈,其治疗时机愈早疗效愈好14、畸形矫正针刀闭合型手术可以矫正骨关节的畸形,如马蹄内翻足、外翻足、高弓仰趾足,或某些四肢骨折畸型愈合等外。须说明的是,过去一直把“针刀”用字面来解释:针刀具有针和刀的两种作用。因此,针刀的适应症就包括针灸的适应症和外科手术的适应症。这种说法是极不严谨的,可能是有害的。因为针灸的适应症绝对不能全看成是针刀闭合型手术的适应症;针灸针绝不可以用针刀来代替。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不容有丝毫的含混。针刀是微型手术器械,它是手术刀的一种,如同手术刀中的切皮刀、三角形刀、扁桃体刀、角膜刀、半月板刀或截肢刀等形态各不相同一样,但都是手术刀!它的作用就是切割,因此不能当针灸针用! 还须说明的是,有人认为针刀适用于一切外科手术,这种说法不切实际。实际的情况是,针刀闭舍型手术绝对代替不了外科手术,外科手术也消灭不了针刀。它们各有优势,应该相辅相成,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犹如各种各样的手术刀同时存在一样。不管哪一种医疗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临床实践的探索,其适应症可能会有一些改变。一些疾病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效果好,可以吸收进来;一些疾病治疗效果不佳应该放弃。优胜劣汰,这是自然规律。所以,应该不停的探索,使针刀闭合型手术为广大病人服务,造福于民。针刀闭合型手术的禁忌症:禁忌症可分为绝对禁忌和相对禁忌症。这个绝对和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因此,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掌握好针刀闭合型手术适应症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严格掌握禁忌症,以安全第一为原则,不可掉以轻心。l、全身禁忌症①血友病、血小板减少、出凝血时间不正常者为绝对禁忌症。有人做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针 刀闭合型手术治疗时,虽然询问了有无出血史,但病人隐瞒了有过手术后血肿的历史,针刀闭合型手术后腹膜后出现一个估计约有1500ml的血肿,经治疗痊愈,病人虽没有提出异议(病人未能如实告诉医生过去手术时曾出现血肿的病史),但作为医生应全面检查才对,根医院的设备条件,应该做的检查一定要做到,不可马虎。②精神病人,严重神经官能症或有过癔病发作的病人要特别慎重。要从病人表现的蛛丝马迹中发现这类病人。③发热的病人,机体已被急性病所干,慢性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则退为第二位,应在病愈后再考虑。④一切内科疾病的发作期,如冠心病,心梗、心衰、肺肝胆胰肾等疾病的急性期均不可做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⑤白血球减少、血沉增速、贫血病人等应待好转后再做针刀闭合型手术。⑥高血压,糖尿病未控制症状者缓期进行,待血压较平稳,糖尿控制较好并接近正常时再做针刀闭合型手术。⑦对于妇女行经期不做针刀。对月经过多、过长的病人应在好转后再做针刀闭合型手术治疗。⑧对于骨质疏松病人要有选择性的治疗。老年人、甲旁亢病人、年老体弱病人,要慎重从事.⑨对骨折、术后,因长期固定而产生的骨质疏松的病人,在做该部针刀或手法时,应尤其注意,如必须做.则要术前做好交待,术中试探性操作,以免造成副损伤。 2、局部禁忌症①施术部位皮肤有炎症表现者,如有瘘道、皮肤炎症、毛囊炎等禁行针刀闭合型手术。②施术部位深部有炎症、脓肿,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者。③施术部位有重要器官、大血管、神经干等无法避开,可能引起出血、神经干损伤、气胸、感染及其他损伤者。在禁忌症中未严格规定年令限制。年龄不是绝对因素,只要身体较好,各项生命指标平稳,年龄不是最大障碍。当然也要充份估计老年人的承受能力和作针刀闭合型手术时对机体的刺激、干扰的大小。有些是针刀闭合型手术的适应症,而且只有针刀治疗后才能解除的病症,估计病人可以耐受,就应该在做好交待的情况下进行治疗,以期早期消除病痛。总而言之,在做针刀闭合型手术前应考虑:第一,是否是针刀闭合型手术的适应症状?第二,术者是否具备做这种针刀操作的技能,病人又能否承受这种治疗的干扰?第三,牢牢树立病人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绝不抱着较幸心理。

中风是受到外邪入侵,导致此病主要是发生在脑部疾病病变之后。日常生活中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患上心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后遗症。面对中风人们必须要及时的治疗,它产生的危险性是不容小觑,很容易会造成肢体行动不便,甚至会引起整体瘫痪,形成植物人,必须要控制好这种疾病的恶化。中风是可以分为内风和外风,中医上对此病定义是受到了外邪风寒入侵引起的。临床上常见引发中风,主要是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出现这种疾病后,人们的身体健康会受到损害,此病的多发人群是40岁以上的人们,跟饮食不觉劳累过度,气候变化是有一定关系的,大家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及时的规避掉。患上此病后可以进行一定的治疗,针灸治疗也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发生了中风,选择针灸治疗起到的效果是很不错,针灸治疗疾病主要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来发挥到效果。由于中风的类型是有很多样,对待驰缓性中风可以刺激人体的阴经穴位为主。选择针灸阴经穴位,要刺激到人们的眼球湿润为度,才是起到最好的效果,可以选取三阴交内关等穴位进行针刺。如果中风患者伴随出现痉挛的话,可以对人体的阳经穴位进行针刺,来提高人们的肌张力,对人们的肌肉起到一定的舒缓作用。针灸对中风的治疗效果是很不错,使用这个治疗方法应对病情,是可以通过对身体的阴经穴位和阳经穴位进行针刺,主要起到作用的穴位是太阳穴,三阴交穴,内关等穴位。面对中风人们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它的出现产生的后果是很多的,要慎重的选择一定的方法去及时的应对。由于这种疾病会产生不小的危害性,护理好此病也是很重要。该如何护理好中风呢?一、加强饮食控制。中风的患者要及时的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适当的增强身体免疫抵抗力,对病情是有很大的疗效和辅助性调理。二、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中风患者要多去进行体育锻炼,一定的体育锻炼可以让人们的筋骨得到一定的活动,对人们的肢体麻木症状是有缓解作用的。中风所造成的影响性是很强的,面对这种疾病大家要调整好自身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同时人们要好好的预防和此病的恶化。虽然此病造成的危害性和影响性都很强,但是通过一定的措施是可以进行控制好的。

偏瘫针推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浅谈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康复医学的出现与完善,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形成 与成熟,即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中医康复学的概念是在20世 纪80年代后提出的。在中医古籍中虽无康复医学之名 称,但有关康复医疗的内容则散见于大量的中医文献 中,中医临床学的许多内容也涉及到康复。中医康复学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1 中医康复学的形成 《黄帝内经》正式从医 学角度来讨论养生和康复问题,提出了养生康复的通 则,即调摄精神与形体,提高机体防病机能和适应外界 环境,避免外邪侵袭。三国时期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堪 称运动疗法的鼻祖,对防病健身,功能康复均有积极作 用。晋代皇甫谧、葛洪和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等对药 物、针灸、按摩、气功等主要康复治疗手段进行了总结。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导引、气功、按摩等进行 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认识到康复治疗与普通的临床 治疗不同。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药物、气 功、按摩等康复方法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直到上世纪 80年代,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理论的成熟和介入,中医 康复学才再度引起我们的重视。有关中医康复学的专 著相继出版,卓大宏主编的《康复医学》“中国传统的康 复医学”专篇,郭子光等主编的《中国康复学》,陈可冀 主编的《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等。这些著作对中医康复 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中医康 复的内容进行了发掘和整理,为建立中医康复学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2 中医康复学观念 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 实际上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中医康复学中的 具体体现。整体康复观认为,人体各部分的康复相统 一,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 相统一。强调人体康复的主要途径是指导和帮助康复 对象依据上述原理,以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使整个机 体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整体康复。与中医临床各科强调 辨证论治一样,中医康复学中亦贯穿着辨证康复思想。 辨证是决定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康复则是根据辨证结 果。在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 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 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因此,通过辨证论治改善 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原因,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 本”和整体康复的原则。 3 中医康复学的特色 预防与临床康复相结合 中医在强调临床 康复的同时,亦讲究预防性康复。早在《内经》时代就强 调未病先防,即在疾病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 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春发陈,秋容平,冬闭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强调 了应摄生保养于患病之先而保养应注意饮食起居,精 神调摄身体锻炼等方面。近年来,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 感受到预防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认识到预防是 更为主动、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只要伤病得到预防 和控制,就可能大大减轻致残的程度,即使残疾一旦发 生,也有利于阻止残疾转化为残障。按照现代三级预防 结构学说,临床康复相当于残疾的第二、三级预防。所 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伤病、残疾的预防是预防康复和临 床康复的结合体,并在医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体现。 形体与精神康复相结合 在中医康复学看 来,人体错综复杂的一切伤病,均可视作是形神失调的 结果。其不得康复,不外乎是伤形及神,或伤神及形,或 形神皆伤。因此,康复医疗不离形、神的调理,以恢复被 破坏了的形神关系。只有形体和精神协调平和,才能令 人祛除疾病,恢复健康。在中医康复方法上,十分重视 形神之间的相互作用,故既有一套所谓“养形”的形体 康复方法,又有一套所谓“调神”的精神康复方法,临床 结合应用,以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如中风 病人大多存在心理障碍,表现为担心丧失生活和工作 能力,恐惧死亡等焦虑、抑郁的精神状态,这对形体康 复极为不利。而形体的损伤(如偏瘫、全身疲乏症状)又 可加重不良的精神状态。故对它的康复治疗,须养形、 调神相配合,既针对形体损伤采用药物、饮食、针灸、推 拿、气功、太极拳等多种养形之法,又针对心理功能障 碍而施予说理开导法、色彩疗法、音乐疗法及书画疗法 诸调神之法。并力求以形体健康减轻精神负担,又以精 神和谐放松促进形体恢复,从而使形体和精神相互协 调而渐趋康复。 内治与外治康复相结合 内治康复包括饮 食、药物内服等,外治康复则包括针灸、推拿、气功、传 统体育、药物外用等。而伤残、慢性病、老年病等大多病 情复杂康复要求较高则多采取内外并用,综合调治的 对策。《诸病源候论》还专门记载众多导引、按摩法式, 用于多种慢性病的康复。即使在内治康复中,药、食亦 常常结合使用。药物具有康复作用强、见效快的特点。 但康复对象大多病程较长,服药过久,实难坚持。而饮 食具有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考虑色、香、味、形等,易被 患者接受且可持之以恒的长处。故药食合用,不仅是药 疗补食疗之功能不足,食疗助药疗之效,起到协同作 用,而且能减少长期服药的麻烦。缩短康复所需时间。 总之,中医康复将内治、外治等量齐观,结合运用,以求 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4展望 现代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 科,它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康复工作流程。中医 康复学虽然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一直未能形成自身 完整理论体系和成熟的康复流程,与现代康复医学相 比,其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对障碍的认识,评价及康复训 练的方法上。虽然,中医康复学未能形成自身完整的理 论体系和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法,但它拥有现代康复医 学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具有较大 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要想使中医康复学成为一门成熟 的独立学科,首先要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而且 注重发掘,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同时,我们 还要借鉴和吸收现代康复医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促 使中医康复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达到系统化,规范 化。 1] 刘辉. 论中医康复学的五大特点[J]. 江苏中医 , 1994,(08) [2] 刘昭纯. 对中医康复学一些问题的思索[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6,(05) [3] 张子游. 《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87,(01) [4] 刘洁芳. 关于《中医康复学》教材改编的几点建议[J]. 卫生职业教育 , 2005,(01) [5] 李任先. 喜读《中医康复学》[J]. 新中医 , 1989,(06) [6] 黄致君. 发扬中医学的新思路─—再读《中医康复学》[J]. 川北医学院学报 , 1994,(04) [7] 张雅萍. 中医康复学的四诊评定刍议[J]. 浙江中医杂志 , 2005,(03) [8] 张雅萍. 略论中医康复学的优势[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 2004,(06) [9] 卓大宏. 康复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渠道和发展前景[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 1994,(04) [10] 许健鹏. 浅议高校教材《中医康复学》[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01,(01)

推拿手法治疗偏瘫研究进展论文

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论文【1】

摘要: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针灸 推拿 治疗 颈椎病 应用

1 前言

颈椎病是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致使神经、血管、骨髓等受损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筋骨并重、气血并重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通过对颈椎病患者风池、肩井、大椎等穴位的推拿,能够有效的缓解颈椎病患者的不适症状。

本文就针灸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2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颈型颈椎病。

仅以颈部轻微疼痛不能较持久地看报、书写,颈部活动基本正常,无上肢放射痛。

神经根型颈椎病。

除颈部疼痛外,可出现明显上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

颈部活动度受限或僵硬感。

患肢乏力,握力减弱,手指麻木等。

脊髓型颈椎病。

颈痛伴四肢麻木、僵硬、力量减弱;手不能持物和自如活动;行走笨拙,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直至瘫痪。

部分患者胸、腹部有明显束带感,异常不舒服。

大便失禁,排尿困难或尿急、尿频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痛、眩晕、头痛、视觉症状(复视、幻视、视力下降),甚至猝倒,但意识无障碍。

这些症状的出现常与头颈转动有关。

交感型颈椎病。

颈痛伴偏头痛、头晕、头胀、视物模糊、耳鸣、耳聋。

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或有疼痛。

肢体发凉,皮温降低,手指麻木、肿胀或痛觉过敏等。

3 针灸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颈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天柱、肩井、后溪。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肩井、曲池、外关、合谷。

脊髓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椎动脉型颈椎病。

风池、颈夹脊穴、百会。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风池、百会、内关、合谷、大椎。

颈部夹脊穴主治相关症状:颈4-5适应症——上臂外侧疼痛或麻木;颈5-6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拇指、食指麻木;颈6-7适应症——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疼痛、麻木,食指、中指麻木;颈7-胸1适应症——上臂、前臂尺侧、小指、无名指麻木。

颈部夹脊取穴法:根据X线或CT提示的颈椎病变及症状进行颈夹脊针刺,强调针感至患侧肩背、前臂、手指为佳。

平补平泻手法,施以温针治疗,每日1次。

以上穴位辨证加减,针刺得气之后施以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次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

治疗可配合刺络放血:根据病变的相应夹脊穴寻找压痛点,阳性反应点局部放血,三棱针散刺,立即拔罐吸出瘀血5毫升左右。

4 推拿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患者取正坐位,头部稍前屈,充分暴露施术部位。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在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揉拔,在压痛点上反复施术,然后用拇指或掌根揉第一椎至第七椎两侧,使肌肉温热松驰,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低头,术后用一肘关节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术者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常听到弹响声,小关节复位,左右各一次,手法完毕。

脊髓型颈椎病,有骨折,年老体弱者,不宜使用定点旋转复位法。

基本操作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立于其后,先以轻柔的滚法施于健侧斜方肌的中、上部位,逐步过渡到患侧斜方肌,同样以中、上部位为主,约1~2分钟,这属于适应性治疗阶段。

其次以指揉法施于风池、肩井、阿是诸穴每穴约1分钟,并适当配合颈部屈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的被动运动。

再继以上法于患侧施用滚法,仍以斜方肌、冈上肌部位为主,并配合颈部六个方向的被动运动,约5分钟左右。

最后在痛点做按压、弹拨法,拿肩井,按揉列缺、曲池穴,搓肩背结束治疗。

此法适用于颈型颈椎病的操作治疗;同时也可作为其他各类型颈椎病的基础治疗。

辨证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基础上。

第一加定点按压旋颈法,即一手以拇指指腹固定按压在颈椎棘旁压痛点;另一手屈肘以肘窝夹住患者下颌作轻轻上提再缓缓旋动颈椎l~2次。

第二加颈部端提牵伸法,医生以双手紧挟患者双侧下颌作缓慢向上的端提牵伸动作3~5次。

第三加根据脊神经所分布的患肢区域作上肢推拿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

基本操作完成后,加背部(俯卧位)膀胱经的滚法和督脉经的按压法,约5~8分钟。

继而沿膀胱经从臀、股后、小腿后至眼跟用滚法;辅以按压环跳,指揉委中,拿承山,拿跟腱约3~5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施滚法于股前经小腿前外侧至足背约3~5分钟;并辅以下肢屈伸的被动运动和按揉足三里、阳陵、解溪诸穴。

最后再取坐位,作双上肢的推拿治疗,以手部为重点约3~5分钟。

椎动脉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第一加强颈项部两侧的指揉法,3~5分钟。

第二加头部推拿法(前额分法、抹法、按法、五指拿法、扫散法等约3~5分钟)。

交感型颈椎病。

在基本操作完成后。

加其中的头部推拿法和按揉百会穴。

再加指揉膻中、内关、三阴交约3~5分钟。

5 总结语

综上所述,颈椎病致病因素复杂,一般认为颈椎退变、慢性劳损、颈部外伤为主要因素,体位姿势不当、工作职业习惯、情绪紧张、疲劳、潮湿受凉是发病主因。

中医属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颈筋急、颈肩痛等病证范畴。

颈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

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肉失养、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头部及上肢多种症状。

颈椎病主要与督脉和手、足太阳经密切相关。

因此,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更要注重自我保健调理,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

避免颈部保持单一姿势时间过长,在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工作之余,可以多做颈部保健操,加强颈部功能活动锻炼:前俯后仰,左右环顾等颈部动作,活动范围由小逐渐加大,活动量亦应由弱到强,逐渐适应;做顺时针、逆时针的环绕动作,反复运动,切忌急剧大幅度地猛烈活动,感觉头晕时,应立即停止。

经常活动颈椎能够缓解肌肉紧张,达到预防缓解颈椎病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学双.颈椎病的诊断与针灸治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2】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效果。

方法: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确诊后进行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95%治疗后比较理想,治疗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

结论:颈椎病发病率较高,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椎病;针灸推拿;临床效果

颈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这种疾病机制复杂,患者发病时主要是由于机体供血不足造成,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活动不便、疼痛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

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如: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但是,这些方法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且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

近年来,针灸推拿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

为了探讨颈椎病患者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

对近年来在我院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调研中,男57例,女43例,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岁。

患者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得到确诊,符合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

两组入院时间、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具体见表1。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主穴取颈夹脊和风池穴。

(2)配穴根据临床不良症状取穴。

有上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肩井穴、肩外俞、天宗、曲池和外关穴;有下肢酸痛麻木症状患者,取殷门穴、环跳穴、昆仑穴、委中穴、阳陵泉和足三里,根据受累神经部位和程度辩证加取相应的经脉穴位。

(3)主穴针刺手法:针尖向主穴斜刺,刺入深度约为寸,患者有强烈针感和放射感为宜[2]。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治疗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坐位姿势,并让患者头部向前倾,使得颈部充分暴露,先以拇指揉拔理筋,解痉通络止痛,然后在患者风府至大椎段进行推拿,用拇指或掌根揉第1椎至第7椎两侧,最后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推拿过程中患者低头,推拿过程中托住患者下颌向前上牵引。

另一手大拇指固定偏歪棘突处,在牵引颈椎状态下,当患者关节旋到绞索处,于紧张状态时,猛用力旋转侧搬,小关节复位,左右各1次[3]。

疗效标准

痊愈: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患者生活能够自理。

显效:患者疼痛等症状得到改善,患者能够简单运动。

有效:患者疼痛、活动不便等得到缓解,患者需卧床休息。

无效:患者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3 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中发病率高),患者发病时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上还不是很清楚。

但是,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疾病与压迫和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有关。

从中医角度来看,颈椎病属于“眩晕”范畴。

而眩晕主要是由于痰浊中阻、气血不足、肝肾阴虚之分,但是这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髓海不足。

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5]。

而针刺近年来在颈椎病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这种方法能够使得毫针和患者颈椎组织紧密联系,患者治疗时能够放松周围组织,畅通患者筋骨,改善颈部血运,并且采用针灸治疗只有针头和患者颈椎组织相连,不会对其他组织产生损伤,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能增强患者针感,扩大感传范围,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本次调研中,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为(±天),并发症为(1(2%))优于对照组(P<);实验组96%对我院满意度较高,高于对照组(P<),这个结果和罗宇等人[4]实验结果相同。

此外,推拿是我国中医传统的一种较为常见和有效的外治手段,主要采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肌肉及穴位的按摩,帮助患者颈椎部分气血运行,具有扶伤止痛,调和阴阳等作用,并且推拿还能够缓解患者肌肉,改善椎间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患者全身血液循环。

临床上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治疗效果更好,这种治疗方法能够使相邻的椎体短暂性分开,同时增大了椎间隙和椎间孔,能够减轻颈椎退变对血管的机械压迫和对颈神经根的刺激。

本次调研中,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治疗后症状得到改善,高于对照组(85%)(P<),这个结果和王玉胜等人[5]实验结果相同,由此看出:针灸推拿在颈椎病中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颈椎病发病率较高,机制比较复杂,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效果理想,治疗后并发症较少,愈合时间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冬娣,李有武.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08):79-81.

[2] 王立新,李秀彬,等.推拿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42-43.

[3] 刘仿林,赖流番.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6例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0,(14):22-23.

[4] 罗宇,傅求真,陈小余,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颈椎不稳[J].中国临床康复,2012,2(7):4265.

[5] 王玉胜.腹针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4(2):243-244.

你好,半身不遂康复治疗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的,每个人病情程度不一样,治疗方法也不一样,针对性的制定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平时还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治疗效果会更好。建议去正规有医保资质的专业康复专科医院,这样不仅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还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医保收费合理......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自己的医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浅谈康复医学优秀论文

近年来,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接下来,我给大家搜集了浅谈康复医学的优秀论文三篇,希望你们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加油。

摘要: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如何在现代医学氛围浓厚的环境当中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思维并掌握传统康复的常用技术,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总结,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传统康复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康复;中医康复;教学

许多临床对照实验已证实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结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1]。从临床疗效出发,为适应临床岗位的需要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校针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我校将本门课程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学习毫针刺法、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康复技术,通过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上述技能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学情比较特殊,目前,在校生有两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为高考统招班(以下简称高招班),另一个为自主单独招生班(以下简称单招班)。单招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偏差,而且其中有部分学生为社会人士,文化学历水平较低,高招班情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整体上水平也偏低。不管是单招班还是高招班的学生,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普遍不爱动脑、贪玩、比较懒惰、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任何一项技术的学习都首先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所以,针对实际情况,为培养出能适应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现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抓基础,固基石

“沙上建塔”容易倒塌,学习技术也一样,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支撑就不会有优秀的技术。经络循行、腧穴定位、主治、操作方法都是中医康复技术的重要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实训室授课,教师先进行理论讲课,利用多媒体进行图片及重要知识的展示,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趣味故事的引用加深学生的印象,利用模型及真人模特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展示,让学生对经络循行及腧穴的相关内容有全方位的认识。多媒体讲授完毕之后,班级分成2大组,由带教老师以讲―点―画方式进行经络循行及腧穴定位示范,结束之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定位练习及记忆。最后,通过随堂考核的方式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将随堂考核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整个学习氛围非常紧张,有利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勤练习、强技术

要想拥有一项过硬的技术,那就必须多练习。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技术课程,其中的毫针刺法、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技术,无一不是要通过勤奋练习才能掌握好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2]激发及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B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随堂考核模式营造紧张学习氛围,利用晚自习及周末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场地练习以加强操作能力。毫针刺法练习先采用纸垫及棉花团练习法,分别练习指力及持针方法、力度、进针速度、角度、深度等,然后选取常用穴位如曲池、合谷、印堂、天枢、足三里等穴位进行不同针刺方法的分组(2人一组)练习,练习之前均由教师示范操作,人体练习前强调不同位置穴位的进针安全方法及针刺意外的处理,同时要求学生严格消毒进行规范化操作。推拿手法练习分基本手法和分部练习两类。在进行推拿基本手法教学时,教师先进行基本手法动作分解讲解,结合视频及学生身上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进行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手法的要点及操作。在进行分部推拿教学时,以临床常见病为例进行讲解教学,如颈项部推拿以颈椎病为例(或者以学生当中常见的颈项部疼痛为例)进行讲解,结合视频及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2人一组练习,教师在旁指导及纠正。推拿手法要求学生课后多练习,可相互操作,达到学以致用。艾灸、拔罐、刮痧练习以实训课练习为主,教师示范,学生相互练习,最后依次随堂考核过关。

三、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形式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实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医康复技术,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清晰。除课程教学安排的见习之外,我们同时与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周末及寒暑假见习的机会,学生可利用假期自主去医院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质的课程教学,必须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除引进人才之外,同时还需对专任教师进行定期的考核及安排临床实践。中医康复技术是一门重技术的临床操作课程,与临床联系紧密。我校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每年要求教师参加临床实践不低于1月的时间。并且,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习进修以提升自我能力。同时,可利用“校企合作”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校企合作”单位聘请教师为学生讲授实践技术知识。

五、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目前在我校开展的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交流互动法、案例法等等。我校中医康复技术课程总课时72学时,但是教学内容多,导致课时相对较少,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传统教学法的耗时缺点[3]。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交流互动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案例法多采用临床常见疾病进行举例,以常见疾病为例进行讲解并操作示范能让学生提前接触到临床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尝试其他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且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如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工作坊模式”,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主动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培养[4]。

高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长期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我们的一个大难题。而在给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时,如何让学生放弃一贯的西医思维,运用中医思维解决中医康复技术当中的相关问题,难度更大。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做到让学生抓基础、固基石、勤练习、强技艺,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出胜任临床岗位的高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闯.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

[2]史洁.“任务驱动法”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

[3]刘荣,冯淑兰.多媒体教学及网络平台在刺法灸法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

[4]郑洁.将工作坊模式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理疗学实践教学的初步探索[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2).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目前在为保障人们的健康,造福人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是综合采取一切措施,减轻因残疾带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重回社会。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在近代康复学早期,康复医学的倡导者美国纽约著名学者Rusk曾经指出:“如果还没有训练患者利用其剩余的功能很好的生活和工作,那么就意味着医疗工作还没有结束。”因此,康复医学也可称为后续医学。康复医学不单纯是临床医学的延续,而且还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所以说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也是各有侧重,一般来说,临床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而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是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2康复医学内容广泛

康复医学的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三个部分。“预防为主”是康复医学工作的主题,对继发性残疾的.预防是指预先出现功能障碍之前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也可以说,临床治疗越合理、及时,越有利于人体的康复。同样,康复预防与治疗越早介入临床治疗效果越好,这是继发性残疾康复预防的关键。康复诊断主要是指功能评估,包括对运动、感觉、知觉、言语、认知、职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功能评估。

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康复,康复措施针对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患者功能水平为主体,功能的康复是全面的,既包括肢体功能、内脏功能、日常生活及就业能力的康复,也包括心理上、精神上的康复。康复还需要环境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参与,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康复医学是以恢复功能为主,为了发挥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如截瘫病人),可利用辅助器、自助器具以提高适当日常生活的能力,可给需要代偿的肢体装备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助品。同时,应改善其生活环境,做好其家属、单位、社区的工作,对病残者进行照顾,改善公共设施(如房屋、街道、交通等),设立盲道、无障碍公园等等,最大限度方便病残者的生活。

3继承传统的康复医学

在我国古代有关康复医学的思想和朴素的康复概念及方法已有悠久历史,功能康复的概念远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医学的起源,康复理疗的实践活动也就开始了。例如火的应用促进了灸疗、热熨等康复方法的产生;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康复方法之先河;活动肢体以减轻疼痛的“舞蹈”,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作用上来分析都可看作是康复医疗中传统体育康复法的雏形。古代有关文献还记载了我国古代名医应用康复疗法对患者进行身心康复和保健的理论或事例。例如张仲景用吐纳(气功疗法)、华佗用五禽戏(运动疗法)、张子和用看角触、戏剧表演(文娱疗法)等方法治疗身心功能障碍。

4康复医学前景无限

康复医学是医学的第四方面,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随着生活、文化、经济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们对人体整体的功能也希望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的好,要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服务。康复医学的“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大指导原则正是符合社会对医学的这种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人人享受初级保健,这就意味着随着人们进入二十一世纪,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将大幅度地提高。今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康复医学必将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新亮点。

针对中风所遗留的功能障碍,康复医学中很多治疗项目,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低频脉冲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言语治疗、吞咽训练等,都取得较好疗效。我们科室近期根据中医《内经》中很多思想,制定了一套康复训练的作息时间表,根据中医养生理论配合饮食调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住院病人120例,全部病例选择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体征,并全部经CT或MRI证实,西医确诊为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医确诊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均属中经络。辨证分型: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5~80岁,平均(±)岁;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54~79岁,平均(±)岁,2组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 05)。

诊断标准 以上所选全部120例病例均符合下面中医、西医诊断及康复评定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1]。

辨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康复评定标准:肢体功能Brunnstrom分级评价:1级:无随意运动及腱反射。2级:腱反射出现或增高,出现联合反应但随意运动不明显。3级:出现共同运动模式,肌张力进一步增高。4级:出现部分分离运动。5级:脱离共同运动的分离运动。6级:速度及灵巧基本正常。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对照组治疗

康复训练:早期进行良肢位保持、被动ROM训练和电子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当患肢肌力恢复达2~3级时即开始进行床上翻身、坐位平衡和坐位到站位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及健、患侧重心转移训练和步行训练。当瘫痪上肢功能恢复达Bounstrom Ш级以上时,将作业疗法(OT)作为核心训练内容。在此OT训练中,应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以ADL及促进心身健康的娱乐活动为要旨的训练。在ADL训练方面从上肢伸直外展→手指抓握控制练习→进食动作→穿脱衣裤动作→大小便完成动作→刷牙→练习。

娱乐活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轻松、愉快而易于完成的台上活动为宜。如选一个轻质量的球进行拍球、接球、折纸、开锁活动等。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45min/d的康复训练活动,并教会陪护(家属)人员,主动协助训练2~3次/d。

治疗组治疗

临床指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按照中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临床指导患者:春季患者晚睡早起,多做在开阔的庭院内活动,放松形体,同时使人的精神意志疏达宣发,以顺应春天生发之气。夏季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日的炎热,使人的精神饱满而外向,但不发怒,使夏日过盛的阳气能泄越于外而不致郁积体内。秋季应早睡早起,使意志安宁,顺应秋收之气,来缓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而不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冬季应早睡晚起,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好像有隐私而不外泄,得到心爱之物而窃喜,要注意避寒就温,但不要过多出汗而耗夺阳气。总的指导原则即是:春夏季节应多活动,保持精神外向和饱满,使过盛的阳气泄越于外而不致郁而为病,秋冬季节应减少活动,避免过多出汗而使潜藏的阳气外散。另外按照中医《内经》中阴阳消长平衡的理论,将康复治疗项目分为3种类型,即阳性、阴性以及综合性治疗。

阳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旺盛阴气渐弱的时相(上午),实施较小的练习负荷可对机体形成较强的运动刺激,且对高级智能的治疗因机体阳气逐渐旺盛,“阳气充盈,脑海乃固”,故在上午我们选择活动量较小的言语治疗,认知训练,作业疗法等治疗。

阴性治疗:指患者的生理机能阳气逐渐衰弱,而阴气渐强的时相(下午),实施较大运动强度的刺激,如运动疗法,站电动起立床,低频脉冲电治疗等治疗。

综合治疗: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取其长处 ,在阴阳中再分阴阳,将以上各种治疗在不能严格按以上两种治疗方式治疗时,根据阴中阴阳,阳中阴阳的理论尽量在阳气旺盛时做阳性治疗,在阳气衰退时做阴性治疗。

观察方法 根据诊断标注观察治疗前后自身情况变化,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偏瘫肢体运动已基本正常。显著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3个或以上阶段。进步:偏瘫肢体运动提高1~2个阶段。无效:偏瘫肢体运动阶段无提高。

2组治疗效果 从表1中可知,治疗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明显优对照组。表1 2组偏瘫肢体疗效对比

4 讨论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已经系统而具体地论述了顺四时调养之法。“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变,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肺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等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季之应,养藏之道也。”这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的最早记录和应用,为后世的养生奠定了理论学基础,而现代时间生物学实验研究发现,当生命体的生物节律处于不同的相位时,机体对外周相同性质和数量的刺激,可产生不同的时间生物学效应。生理科学研究证实,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机能状态条件下,身体对外周的刺激,可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生理学效应。我们正是利用了这一时间生物学规律,根据中医古典医籍的记载,因时制宜,有目的地选择不同时机对机体进行运动、感觉等刺激,使其在特定的时间内形成生理震荡高峰,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状态,促进机体康复的目的。从现代康复理论来看,进入Brunnstrom4~5级,已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康复训练尤其重要,在患者主动参与的同时,给与正确的时间及锻炼引导,使运动功能按Brunnstrom顺序恢复,逐渐达到最佳康复状态。

半身不遂又叫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画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中医认为,偏瘫的原因是由于湿痰内盛,气虚吹盛,以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而导致机体的气血阴阳失调。中医把凡是偏瘫又见昏迷的叫中脏腑;颜面局部或颜面与肢体的偏瘫,但无昏迷的叫中经络。推拿治疗多适用于后者。其临床常见症状是:半身肢体不遂,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口角流涎,吞咽困难,并伴有颜面、手足麻木,肢体沉重或手指震颤等。可用穴位疗法改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对上肢半身不遂的患者,穴位按摩以点揉法最好,用力拉其患肢,抖其臂,并活动其肩关节、肘及腕后,再捏合谷穴10余下。然后用手托患肢,用一只手拨动腋窝下大筋,使其有麻木感,可传到手指部,再揉搓十指,使血贯通到指尖。最后用双手搓其臂百余下,至皮肤发热为止。每天上下午各施治一次,健肢及患肢一同进行。在施治中对患肢要根据病情做适度的按摩。(2)对于下肢患者,其操作次序基本相同。但仍先施治穴位,后进行拉、抖及转动屈伸其上中下关节,但着重于血脉及膝眼四脉的按摩。(3)血根四脉的按摩采用扣法。用两手大拇指按住血根二脉(在膝肌内前面皮肤上面,左右距离约1寸多),并在腿后侧用食指或中指对准上血根二脉位置扣紧,和下血根二脉两筋正中的穴位,迫使血液在筋脉血管中得到逐步流畅,促使患肢血液循环畅通无阻。每一穴位点揉轻重各6次,共36次,以加至108次为准则。应以患者体质强弱来增减活动次数,每天上下午各施治一次为宜。同时可轻轻拍打患肢,使萎缩塌陷的肌肉兴奋膨胀并继续发育。只要按照以上方法长期坚持,半身不遂患者的病情必然会有好转。

针灸治疗肺痿毕业论文

肺痿是因肺阴亏耗,肺叶枯萎而引起的疾患,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可见于某些慢性器质性病变,如肺不张、肺纤维化、肺硬变、矽肺等病。

一、病因病机本病原因可分为肺燥伤津和肺气虚冷两个方面。发病的机制主要为热在上焦,肺燥津伤,或肺气虚冷,气不化津,以致津气亏损,肺失濡养而成。由于机理不同,辨证有虚热、虚寒两证,且以虚热证为多见,但久延伤气,亦可转为虚寒证。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虚热者痰黏而稠,不易咯出,容易咯血;虚寒者吐涎沫,痰清稀而量多。

2.诊断

(1)有肺脏内伤久咳,或痰热久嗽,或肺痨久咳,或肺痈日久,或寒哮日久等病史。

(2)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

三、辨证施治

1.虚热型

【辨证】咳吐涎沫,其质黏稠,或咳痰带血,咳声不扬,气急喘促,口干咽燥。舌质红而干,脉虚数。

【施治】滋阴清热润肺。

【方药】麦门冬汤加减:党参15g,麦冬12g,法半夏10g,山药18g,玉竹15g,石斛12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

2.虚寒型

【辨证】吐涎沫,质清稀量多,口淡不渴,短气不足以息,神疲乏力,食少便溏,小便数。舌质淡,脉虚弱。

【施治】温肺益气。

【方药】甘草干姜汤加味:炙甘草9g,党参15g,干姜、白术、茯苓、黄芪各12g,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百花定喘丸、蛤蚧定喘丸(适用于虚热型)。

(2)蛇胆半夏片(适用于虚寒型)。

2.验方

(1)紫河车1具,研末,每次3g,每日1~2次。

(2)炙甘草125g,炮干姜62g,水1500g,煮成水盛一半,分几次服(适用于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者)。

(3)栝楼50个(连瓤瓦焙),乌梅肉50个(焙过),杏仁(去皮尖,炒)21个,共研为末;另将猪肺一片切薄,掺末一小撮人内,炙熟,冷嚼回下,1天2次(适用于肺痿咯血者)。

(4)汉防己6g,加浆水一碗,煎至七成,细细饮服。

(5)黄明胶(炙干)、花桑叶(阴干)各60g,研为末。每服10g,生地黄汁调下(适用于肺痿吐血者)。

五、调护

(1)锻炼身体,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2)改善环境卫生,消灭烟尘等环境污染。

(3)要戒烟酒,忌吃黏腻肥甘及辛辣、煎炸等刺激油腻之品。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论三首 脉证四条 方十六首)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目中反有浊唾诞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 甘草干姜汤、射干麻黄汤、皂荚丸、厚朴麻黄汤、泽漆汤、麦门冬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附方 《外台》炙甘草汤、《千金》甘草汤、《千金》生姜甘草汤、《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外台》桔梗白散、《千金》苇茎汤。 ...... 皂荚丸 原文: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原方: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右一味,末之,蜜丸,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注: 医海一粟:皂角丸祛痰其实凭借的是刺激胃而增加气道分泌,作用机理正与西药氯化铵相同。胃浅之人烧心泛酸严重,有溃疡病者禁用之以免穿孔。其祛痰之力远大于桔梗远志之属,在中药祛痰剂中属于最峻烈之品。研粉加上好蜂蜜为丸绿豆大,先空腹服五丸,一小时之内勿进饮食,不知再加五丸。其在煎剂排脓通便祛痰亦佳,若论祛痰总不如丸剂效佳。儿科名家王玉玲氏治疗哮喘首重祛痰,最善皂角汤用以去顽痰。 ...... 射干麻黄汤,成药为 寒喘丸 原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原方: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东子:水鸡,为陶制鸡状水哨玩具,注水吹哨,其声呼噜咕。治咽喉滤泡增生,咽喉有异物感,咽喉痒则咳,言语易咳,饮食易咳。 医案: 用经方:中午回家的路上,接到了小患者父亲打来的电话,他兴奋地告诉我,孩子的咳喘好了许多,夜晚能安然入睡了。       那是一个只有4个月大的小婴孩,父亲抱着她还未进门,远远地就听到了孩子嗓子里发出的痰鸣音。孩子皮肤白皙,小眼珠有神。啼哭的时候能看见舌头是淡的,舌苔是白的。她父亲说前几日曾服用过中药,咳嗽略有好转,可是孩子喘得难受,夜晚无法入睡。看前处方是桔梗、百部之类的药物,想来效果不大。未曾给这么小的孩子开过中药,我心里也直犯嘀咕,不知该如何开药方。思绪片刻,想起《金匮要略》中的条文,喉中水鸡声者,射干麻黄汤主之。条文直接明了的告诉了我们,听闻喉中痰鸣如水鸡声者,应该用射干麻黄汤。遂处方:射干9克,麻黄9克,细辛3克,姜半夏9克,五味子6克,紫苑6克,款冬花6克,生姜3片,大枣3枚,1剂。煎好分4日服完。次日电话回访,有效,但还喘,嘱其略增加每次服用量。今服药第三日,接到电话,说孩子的症状好了很多,我也非常欣慰。       我挺佩服这位父亲的,一直选择中药给孩子服用。现在大多数的家长在这种情况下都一定选择去医院给孩子输液了。可是服用中药后短短几日,能很快地减轻症状,输液也未必有此疗效。孩子的咳喘是常见病,用经方治疗见效快,副作用低。只是现在的家长们都不愿接受,一则认为见效慢,二则嫌煎药麻烦,药味苦,孩子不愿喝。其实只要家长接受,并愿意花点心思与孩子沟通,服苦药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当然,作为医者,更要耐心地与这些患者沟通,这样我们的经方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了。 医海一粟:邻居之外甥男,2岁半,家居青岛城阳区与即墨市之交界处轮胎厂,平素极易感冒伴咳喘调治不易(一月一次有年余),工人城市生活艰难,其父母每月之工资除去必需开支,剩余全为儿子治病花尽,工友戏称为其家“一月净”。前因邻居之女患久咳经我中药治愈,无奈而远涉两百余里就诊我处。病儿就诊时喉中痰鸣“呀呷”声大,时咳而“呀呷”稍减,面黄稍胖而泛白,鼻流清涕,舌胖齿痕色淡苔薄白,风关脉络紫浮而细直。听诊:双肺满布湿罗音。家长述其感冒至今又已20余日,某医院为其输液十余日,轻而不除,中年得子越娇贵而不成器云云。我处方:射干10生麻黄12辽细辛根3紫苑10款冬花10姜半夏10五味子6生姜5片大枣3枚,1剂,水煎三次掺一起浓缩得200毫升,每次服20毫升,每日三次。         复诊,咳喘流涕已微,又开一剂加生甘草10如上法煎,每服10毫升,每日两次,诊后病儿家长笑曰:初看大夫年轻,以为浪得虚名,心生埋怨其姐夫妇之意,服药后有效,现在我算服了。哈哈,其人耿直如此。         半年后患儿家长托人欲为其捎上次之药,说是待感冒后好服用以预防反复云云。           这案是我初出茅庐第一次运用经方治愈疾病,真如经上所言,一剂知二剂已。           我其时也迷信时方温病学说,因为我实习时,我的老师之一徐师精通《温病条辩》,病人很多,对银翘散的应用很是灵活,眼见他为许多久治不愈的病人三剂退热,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全国五百名名老中医之一。而我的另一位老师刘师精通《金贵要略》,病人也不少,但影响力不如前者,老先生治病处方经常是原方原量只字不改,一服一月。科里老师们议论,刘师处方如其人,方正规矩,缺乏灵活。我心里也附和此说,深以为非。         岁月荏苒,斗转星移,当我在时方里越来越糊涂时,运用经方往往就有生面别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逐渐喜欢上了经方。逐渐的读起了《伤寒杂病论》来,阅读了相关书籍,知道了什么叫“效不更方,乃步原章”;“方随法出,法随证立”;也体会到了当初刘师为什么叫我读经典原文了,为什么要抠字眼读书了,如今一切都在不言中。什么叫良师?我体会得到,当初的误解是得自于鹦鹉学舌式的错误,如今刘师已驾鹤西去,言犹在耳,栽培之意岂能忘心?徐刘二师所谓的“医者?易也!”医生的水平不是就体现在这变与不变之间吗?徐师处方强调的善变是基于温病病机的善变上,故处方灵活而善变,故所治多外感,擅长外感,杂病非其长,师性亦急如烈火。刘师强调的原方原量,是基于杂病的病机的持久不变上,故善于守方,所治多杂病,而善于治疗杂病,外感非其长,师性亦规矩而慢条斯理。如今十余年过去了,我才知当初性急的徐师为何又托付性温的刘师带教我了。正所谓: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徐刘及众位恩师也。 SFDfsakfdc:《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医心方》治咳嗽诸方,紫菀、款冬花应用的频率非常高,而且两者常常合用,主新、久咳嗽。     如:《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八 大肠腑·咳嗽第五》:治三十年嗽方     紫菀二两 款冬花三两     上二味治下筛,先食以饮服一方寸匕,日三服,七日瘥。     房东老头,84岁,体壮实,阳根旺,既往有过胆囊手术,上腹部容易憋胀,容易便秘,下肢浮肿色暗,活动后会气短喘息,气温偏低时容易咳嗽痰多,处方:款冬花30克 紫菀30克 苏子15克 白芥子15克 莱菔子15克,每次咳嗽发作都能够快速缓解。     临床中,喉源性咳嗽我比较常用半夏厚朴汤加木蝴蝶15克、桔梗10克、款冬花30克、紫菀30克,愿诸君亦试之。 johnsonqu:《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萎蹶,安五脏。 《本草正义》云:“紫菀柔润有余,虽曰苦辛而温,非燥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喘降逆宣通窒滞。” 经方中紫菀见于射干麻黄汤,常与款冬花合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医心方》治咳嗽诸方,紫菀、款冬花应用的频率非常高,而且两者常常合用,主新、久咳嗽。 据焦树德先生言:紫苑偏于宣肺化痰而治咳,款冬花偏于温肺化痰而治咳。二药常合用,能增加治咳的作用。据近代研究报导,紫苑无显著的镇咳作用,但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款冬花祛痰作用并不显著,但有显著的镇咳作用。 而对于久咳,百部与百合,也是不可忽视的用药。后当另文探讨。 而关于紫菀的另外一个用处,则跟一则历史故事有关。 蔡京为北宋徽宗时的宰相。一次蔡因大肠秘固不通 ,十分难受 ,虽经御医调治 ,然病情毫无好转。原因之一是蔡京不准使用泻下要药大黄 ,怕损伤正气。众医皆感束手 ,于是有人推荐史堪为其诊治。当时尚无啥名气的史堪不仅未被同行看好 ,而且往诊时还被蔡家看门人轻之而不报。入室后 ,史堪经详细切脉诊查一番 ,并未处方 ,只对蔡说 :给我 20钱即可。蔡感到莫名其妙 ,半天没有反应 ,最后还是叫人给了史堪 20钱。史堪嘱人买回紫菀一味 ,当面碾成粉末 ,叫蔡调水服下。蔡服药后不久 ,其肠“须臾遂通” ,立即见了奇效。蔡惊喜万分 ,定要史堪讲明道理。史微微笑道 :这很简单 ,气与肺相连 ,肠乃肺之传送器官。由于你所患的大肠秘固不通是由“肺气浊”造成的 ,现用紫菀给你清理肺气 ,这样大肠也就随之而通达 ,所以药到病除。 而清代的叶天士,也善用紫菀来治疗便秘。以上四案皆用紫菀入方,叶氏声言是遵丹溪“ 开提肺窍”治法,故每案必以 紫菀、杏仁、蒌皮三味肺系药为主,且无一味通便利尿剂,可谓是不治便而便自通之典型方案。然开肺之药尚多,何以屡用紫菀?恐与紫苑本身有通便功能不无关系,正如<药品化义>所言:(紫菀)"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大有神功“。 ...... 桔梗汤 原文: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伤寒论》(311) 2.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原方: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 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注: 东子:凡有脓皆可用桔梗,见局部凸肿,则为脓,咽喉见白点,为脓。 江鸿儒:在60年代至90年代,厦门鼓浪屿流传一个秘方,小孩子扁桃腺化脓、发烧,以前都要去打青霉素,当时经济比较困难,一个好心的老大娘就会抓三付药给邻居,一天煮一付,吃了以后,小孩子扁桃腺化脓很快就好了,直到这个老大娘去世后,这个方子还在用。这个老大娘是提前把药抓好,自己贴钱送给小孩子。我后来去调查这个事情,其实就两味药:桔梗五钱、甘草五钱,就是《伤寒论》的桔梗汤。我朋友的两个孩子都用过这个方子,是慢慢好转,小孩子愿意喝。后来在临床碰到病情不是很重、体温不是很高的,我都给小孩子用三付桔梗甘草汤,效果都很好。 ...... 附方 《千金》甘草汤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 生姜甘草汤 原文: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千金>生姜甘草汤》 原方: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桔梗白散 原文: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外台》桔梗白散》 原方: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右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 苇茎汤 原文: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千金>苇茎汤》 原方:苇茎二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枚 瓜瓣半升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注:苇茎可用芦根代,瓜瓣可用冬瓜子代。薏苡仁瓜瓣排脓。......

中医“治未病”说,在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被提出来了。《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论述,开创了中医对这一领域的独特认识和精辟见解。中医的这一思想,在历史上各时期的典籍中都有体现,且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医“治未病”说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康复三个方面。“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时段的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包括疾病微而未显(隐而未现)、显而未成(有轻微表现)、成而未发(有明显表现)、发而未传(有典型表现)、传而未变(有恶化表现)、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头)的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值得提及的是,把中医的“未病”说和现代提出的“亚健康”状态等同看待,是欠全面的。现代所谓的“亚健康”状态,仅是中医“未病”中部分阶段的表现,即疾病微而未显、显而未成的时期,而不能包括中医未病说的全部。中医治“未病”从哪些环节入手呢?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有丰富的论述。尽管对治“未病”的每一个阶段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不尽相同,但如下的认识却是其最基本的和最具共性的要素: 养精调神铸就健康支柱精神状态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首要标准。中医认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刺激是百病之源。因此,中医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医生为患者解决的不仅是身病,而且是心病,与患者心灵的拉近和沟通,是治疗身病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较之前者更为重要。从了解患者的精神因素入手,针对与病情有关的心理、情感障碍,应用开导、鼓励、暗示、转移等多种心理疗法,为患者开出可操作的精神疗法处方。在帮助患者消除精神障碍的同时,再辨证地开出药方。 合理饮食打造健康基石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之气血、津液、精血均来源于脾胃的生化。饮食合理则不病或病轻;反之,则多病或病重。因此,中医养生之要以食为本。在这方面,古人有很多有见地的论述,认为除正常养生之外,凡病更应从调理脾胃入手,先食之而后药之,即“善用药者,使病者而进五谷者,真得补之道也”。药物的输布、吸收、代谢同样依赖于脾胃的受纳、传化、运输功能,以使其升降斡旋,内而脏腑,外达肌肤。胃气一败,既失去健康的基础,又不能使药物直达病所,百药难为。特别是久病之人,服药太多、太杂,如不知速以护卫脾胃为救,抓紧时机扶助机体正气,治亦难见起色。故无论何疾何病,只要有饮食欠佳一条表现,必重用调理脾胃之品,先使其胃气来复,再辨证治,其效未有不如鼓应桴者。 强身健体增添健康动力“黄帝曰,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华佗的五禽戏、孙思邈的导引术和现代的各种健身方法无不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和应用。运则立,动则健,机体正气的强弱、血液循环状况的良否、新陈代谢质量的高低、抗病能力的大小、疾病治疗和恢复程度的快慢等,都是运动产物的不断积累。在既病之前,运动疗法属于防的层次,在既病之后,运动又具有治疗和康复的意义。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的差异,可以制定出适应各种人群的运动处方来,以适应健身和疗疾的不同需要。如调整睡眠,治疗失眠、多梦的处方,为早晨慢跑、打太极拳,睡前散步、摩擦脚心;调整呼吸和治疗肺痿的处方,是晨起深呼吸,拉长声音喊嗓子;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处方,是双手反叉腰倒步走,把大拇指按在双侧肾俞穴上,一边有节奏地走,一边左右扭转颈项等。这些做法既有利于健康者的健身,也有利于患病者身体素质的增强,又能对药物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如此,则“骨正筋柔,腠理以密……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科学用药充实健康保障谈到治疗,中医有“齐毒药攻其中,樗石针艾治其外”的方针。“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中医对药物毒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的认识,是非常超前和科学的,同样是治未病思想的延伸和发展。毋庸置疑,中医“治未病”说的意义除表现在健康学之外,其社会学意义也非常重大。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训已足可引起我们的借鉴: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75年间,虽然在诸如心脏手术、脊髓灰质炎疫苗、冠脉搭桥等一系列新医疗技术上有很大发展,但也同时引起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加(由原来的120亿美元增至1185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96%),而患者的死亡率却未能明显下降(一直保持在7%~8%之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美国开展了类似于中医“治未病”说内容的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基石的全民健康教育,结果很快取得了成效。因此,一些社会学和经济学家把“治未病”说称为“供得起和可持续的医学”。

中医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论文

论文“针刺四关穴治疗顽固性面瘫80例临床观察”(独著)发表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10期;“针刺加推拿治疗肩周炎80例疗效观察”(第二作者)发表在《陕西中医》2002年第11期;“针刀治疗内侧副韧带损伤78例临床观察”(第一作者)刊登在“陕西省第二届针刀医学研讨会论文集”上;论文“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临床观察”(独著)发表在《现代中医药》2005年9月刊。论文“隔纸灸治疗带状疱疹80例临床观察”(第一作者)发表在《陕西中医》2005年11期。论文“头体针组穴交替配合治疗假性球麻痹临床研究”(第三作者)“发表在《陕西中医》2006年第五期。

通过针灸中草药治疗。

中医治疗面瘫主要是中药和针灸综合应用。风寒性的面瘫在针灸时取面部主穴加风池,来祛风散寒;中药使用小续命汤加荆芥。风热型的面瘫在针灸时取面部主穴加曲池,来疏风清热;中药使用小续命汤加银花、连翘、板蓝根等。气血不足型的面瘫在针灸时取面部主穴加足三里、气海、关元,来益气活血,中药使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而对于疾病早期或不愿扎针的患者,可采用灸法、贴敷疗法、梅花针叩刺或拔罐疗法。

中医治疗面瘫的措施包括:1、针灸:大部分患者都知道患有面瘫后,应尽快到针灸科进行扎针治疗,可以适当改善病情;2、药物:药物治疗一般讲究辨证论治,在面瘫初期,分为风寒型和风热型两种证型,治疗原则是以祛风散寒,疏经通络为主。例如风热型面瘫一般采用大秦艽汤进行治疗。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

  • 索引序列
  • 偏瘫针刀治疗论文格式
  • 偏瘫针推毕业论文
  • 推拿手法治疗偏瘫研究进展论文
  • 针灸治疗肺痿毕业论文
  • 中医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